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孩政策”对产科重症患者转入ICU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单可记 许汪斌 +4 位作者 王英 代冬梅 王雨平 王飞 马润玫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54-760,共7页
目的:探索“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前后对产科重症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转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的产科重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对象包括本院转入ICU和外院直接转入ICU的产科患... 目的:探索“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前后对产科重症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转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的产科重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对象包括本院转入ICU和外院直接转入ICU的产科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第2组:2016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转入ICU主要原因、疾病严重程度、ICU内主要干预等数据,比较两组患者转入ICU的主要原因(ICU第一诊断),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母亲结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孕产妇死亡疾病分类-10(ICD-10)将产妇死亡原因分为:直接产科死亡和间接产科死亡。结果:(1)研究期间,本院共计分娩63703人次。两组共计转入ICU患者540例,其中第1组376例(本院340例,外院36例),第2组164例(本院159例,外院5例)。本院孕产妇ICU转入率0.78%(499/63703)。(2)转入ICU主要原因中以产科因素为主,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脓毒症和急性胰腺炎。其中,第2组患者产后出血(P=0.02)和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P<0.01)的比例更高,但脓毒症患者的比例下降(P=0.04)。(3)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第2组患者年龄更大,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更多,失血量更多,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均更长(P均<0.05),通过介入栓塞动脉止血的比例更高,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也更高(P均<0.05)。(4)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第2组产后出血的比例较高,其中以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比例升高,宫缩乏力的因素下降(P均<0.05)。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及甲状腺问题的比例均增加,但HELLP综合征、先心病的比例下降(P均<0.05)。(5)研究期间,孕产妇死亡共13例(本院8例,外院5例);10例间接产科死亡,3例直接产科死亡。本院孕产妇死亡率为12.6/10万(8/63703),濒临死亡率为536.9/10万(342/63703)。结论:研究期内,重症孕产妇转入ICU的主要原因仍以产科因素为主,分别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和脓毒症。“二孩政策”之后,短期内年分娩数量达到顶峰,转入ICU的重症孕产妇数量随之上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其中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比例增加而宫缩乏力所占的比例下降,失血量增加,住院时间延长,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增加;死亡原因主要以妊娠期的合并症/并发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危重孕产妇 二孩政策 产后出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下载PDF
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1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单可记 王名芳 +3 位作者 许汪斌 马骏楠 谢敏 马润玫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69-774,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瘢痕子宫和无瘢痕子宫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率、病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云南省33家医疗单位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情况.收集105例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娩特征、术中所见... 目的:探讨妊娠期瘢痕子宫和无瘢痕子宫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率、病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云南省33家医疗单位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情况.收集105例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娩特征、术中所见以及母儿结局,然后按照子宫有无瘢痕史将其分为瘢痕组(65例)和无瘢痕组(40例),对比分析这些指标,并对符合随访条件的母儿进行随访.结果:①瘢痕组妇女不良孕产史、妊娠期糖尿病、子宫原瘢痕破裂比例高于无瘢痕组(P<0.05).无瘢痕组患者高龄产妇、巨大儿、梗阻性难产和医源性产程加速(缩宫素使用不当)、产程中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胎死宫内的比例显著高于瘢痕组(P<0.05).无瘢痕组中的5例因医源性损伤(3例胎头/胎臀吸引,2例产钳助产)发生完全性子宫破裂.②两组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分别是产前剧烈腹痛、胎心异常、失血性休克以及产前阴道流血,且无瘢痕组失血性休克比率高于瘢痕组(P<0.05).③瘢痕组子宫下段累及比例高于无瘢痕组(P<0.05),无瘢痕组子宫颈、子宫角受累的比例高于瘢痕组(P<0.05).④无瘢痕组新生儿5分钟Apgar≤7分和胎死宫内的比例高于瘢痕组(P<0.05).而瘢痕组幸存胎儿后续正常发育的比例高于无瘢痕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与剖宫产史和腹腔镜下较大子宫肌瘤剔除史有关,无瘢痕子宫破裂主要原因是梗阻性难产、缩宫素使用不当以及宫内操作不当.子宫破裂后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产前剧烈腹痛、胎心异常、失血性休克等,其中无瘢痕子宫破裂者组织损伤更重,失血量更多,母儿近远期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破裂 瘢痕子宫 梗阻性难产 母儿结局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麻醉诱导困难气道插管 被引量:4
3
作者 单可记 王雨平 +2 位作者 杨肖蓉 杨吉林 许汪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在困难气道插管时麻醉诱导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困难气道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插管前诱导;B组:20例,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插管前诱导.若RASS>-1分,A组重复右...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在困难气道插管时麻醉诱导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困难气道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插管前诱导;B组:20例,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插管前诱导.若RASS>-1分,A组重复右美托咪定,B组重复咪达唑仑,直至RASS≤-1分.2组患者均保留自主呼吸,诱导成功后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比较2组插管所用时间和诱导前(T0)、诱导后(T1)及气管插管后5 min(T2)的HR和MAP的变化,同时观察并记录诱导和插管过程中出现的呼吸抑制,恶心,呛咳和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一般资料和插管时间以及在T0时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 2时间点B组均小于A组(P<0.01);插管期间,A组的呼吸抑制、恶心、呛咳和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对困难气道清醒插管患者,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作为插管前诱导对患者心血管干扰小,无明显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少、平稳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 困难气道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下载PDF
氨茶碱对急性颈髓损伤并心动过缓患者近期疗效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单可记 段慧 +3 位作者 王飞 王怡洁 唐坤 许汪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氨茶碱治疗急性颈髓损伤合并心动过缓患者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颈髓损伤后发生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入各组:A组30例,首次静注阿托品0.5mg,之后阿托品3mg+加入生理盐水至48mL,速度2mL... 目的 探讨氨茶碱治疗急性颈髓损伤合并心动过缓患者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颈髓损伤后发生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入各组:A组30例,首次静注阿托品0.5mg,之后阿托品3mg+加入生理盐水至48mL,速度2mL/h,持续24h静脉泵注;B组30例,首次静注氨茶碱0.125 g,之后氨茶碱0.5 g+加入生理盐水至48mL,速度2mL/h,持续24h静脉泵注.用药期间每2d监测茶碱血药浓度.分析2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性判定标准:心率≥60次/min).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腹胀、呕吐、便秘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ISS评分、性别、年龄、体重、心率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A组(46.67%),P〈0.01.茶碱血药浓度为1.55~5.27mg/L.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A组30%(P〈0.05).结论 氨茶碱对急性颈髓损伤合并心动过缓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且较阿托品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氨茶碱 阿托品 脊髓损伤
下载PDF
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单可记 段慧 +1 位作者 杨磊 许汪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ICU住院治疗的240例非机械通气ICU患者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CAM-ICU)法进行谵妄评估,并根据入住ICU后第一个24 h的谵妄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 目的分析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ICU住院治疗的240例非机械通气ICU患者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CAM-ICU)法进行谵妄评估,并根据入住ICU后第一个24 h的谵妄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手术部位、镇痛镇静药物和主要结果。同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患者入住ICU后第一个24 h谵妄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入住ICU后第一个24 h谵妄36例(15.00%),之后4 d,每天谵妄患者分别为45例(18.75%)、76例(31.67%)、138例(57.5%)、152例(63.33%)。与非谵妄组相比:谵妄组年龄更大(t=13.59,P〈0.01),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t=7.18,P〈0.01)和C-反应蛋白(CRP)更高(t=28.04,P〈0.01);基础疾病中谵妄组脑卒中和脓毒症的比率更高(χ^2=36.00,P〈0.01;χ^2=22.04,P〈0.01);手术主要部位中谵妄组创伤和急诊的比率更高(χ^2=13.59,P〈0.01;χ^2=13.59,P〈0.01);镇痛镇静药物谵妄组应用咪达唑仑比率较高(χ^2=39.12,P〈0.01),而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比率较低(χ^2=41.18,P〈0.01);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谵妄组均多于非谵妄组(t=13.76,P〈0.01;t=16.04,P〈0.01),住ICU期间死亡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谵妄组高于非谵妄组(χ^2=19.43,P〈0.01;χ^2=22.8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后第一个24 h谵妄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24(1.14~1.26)]、APACHEⅡ评分[OR,1.36(1.18~1.38)]、咪达唑仑[OR,3.50(3.05~3.54)]、急诊手术[OR,8.76(8.62~8.80)]、创伤[OR,6.23(5.19~6.45)]和脓毒症[OR,14.05(13.28~16.03)]。结论年龄、APACHEⅡ评分、咪达唑仑、急诊手术、创伤和脓毒症是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谵妄对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危重病 危险因素 脓毒症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微透析监测 被引量:4
6
作者 单可记 许丽君 +3 位作者 钱传云 曾仲 陈明清 许汪斌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4-88,共5页
目的对移植肝术后早期代谢及并发症进行实时连续的床旁监测.方法在12例肝移植患者手术结束前,在肝镰状韧带水平通过Ⅳ段插入Ⅴ段或Ⅷ段植入微透析导管,关腹,然后在皮下脂肪植入对照管.术后,每小时将微量收集瓶里回收的透析液在微透析分... 目的对移植肝术后早期代谢及并发症进行实时连续的床旁监测.方法在12例肝移植患者手术结束前,在肝镰状韧带水平通过Ⅳ段插入Ⅴ段或Ⅷ段植入微透析导管,关腹,然后在皮下脂肪植入对照管.术后,每小时将微量收集瓶里回收的透析液在微透析分析仪里进行检测,通过测定透析液中葡萄糖、丙酮酸、甘油和乳酸的浓度来研究移植肝的代谢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监测和临床观察;监测持续到患者离开监护室,约5~7d,并在患者出院后每隔1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1)12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移植肝孤立性甘油水平升高(术后早期移植肝出现甘油显著增高而乳酸/丙酮酸比值稳定在低水平);(2)肝组织和皮下参照组织:微透析监测期间肝组织内甘油、乳酸/丙酮酸比值均大于皮下参照组织,而葡萄糖、乳酸、丙酮酸小于皮下参照组织(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移植肝的四项指标(葡萄糖、乳酸、丙酮酸和甘油)中甘油对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有明显贡献,回归方程分别为ALT=93.83+0.68Glycerol(P<0.05),AST=-216.26+0.60Glycerol(P<0.05).结论 (1)微透析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操作;(2)移植肝甘油水平与肝脏酶学(ALT、AST)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排除全身的缺血缺氧因素外,术后早期甘油升高预示移植肝肝细胞受损;(3)术后早期移植肝出现孤立性甘油升高,预示移植肝早期的排斥反应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甘油 葡萄糖 乳酸 肝移植
下载PDF
小剂量氨茶碱治疗急性颈髓损伤后心动过缓42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单可记 段慧 +1 位作者 王怡洁 许汪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8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茶碱对急性颈髓损伤后心动过缓患者的疗效。方法 42例急性颈髓损伤后心动过缓患者,首次静脉注射氨茶碱负荷量5 mg/kg(10~30 min),之后0.5 mg/(kg·h)持续静脉泵注10~14 d。治疗期间每2天监测茶碱血药浓度。...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茶碱对急性颈髓损伤后心动过缓患者的疗效。方法 42例急性颈髓损伤后心动过缓患者,首次静脉注射氨茶碱负荷量5 mg/kg(10~30 min),之后0.5 mg/(kg·h)持续静脉泵注10~14 d。治疗期间每2天监测茶碱血药浓度。分析治疗有效率,同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呕吐、躁动和抽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37例有效,5例无效,有效率为88.10%。治疗后HR(70.00±5.42)次/min,明显高于治疗前(45.00±6.28)次/min(t=23.93,P〈0.01)。茶碱血药浓度为1.55~5.27 mg/L。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呕吐2例、躁动2例,无抽搐,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结论小剂量氨茶碱能够有效治疗颈髓损伤后心动过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颈髓损伤 心动过缓
下载PDF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甲型H1N1患者1例报道
8
作者 单可记 段慧 许汪斌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134-135,137,共3页
研究显示[1],与一般季节性流感不同的是,新型甲流H1N1感染的重症患者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壮年人群,年龄在60岁以上的重症老年患者鲜有报道.本文就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成功治疗1例重症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感染新型甲流H1N1的报道... 研究显示[1],与一般季节性流感不同的是,新型甲流H1N1感染的重症患者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壮年人群,年龄在60岁以上的重症老年患者鲜有报道.本文就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成功治疗1例重症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感染新型甲流H1N1的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 沙利度胺 免疫调节 炎症风暴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与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韩广营 单可记 +3 位作者 陈松婷 尹建吉 茆尤尤 熊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11-613,625,共4页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差异。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2014年6月某院960例泌尿道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尿标本微生物送检信息,分析其感染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差异。结果社区感染403例,医院感...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差异。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2014年6月某院960例泌尿道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尿标本微生物送检信息,分析其感染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差异。结果社区感染403例,医院感染557例;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G-)为主,分别占78.16%和66.97%。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8,P<0.001)。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氨曲南外,大肠埃希菌对上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医院感染均高于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社区感染的屎肠球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和耐药率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应结合病原菌构成特点和耐药菌的变化规律,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防止和减少耐药菌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感染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途径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英 任婵 +3 位作者 董丽红 祝艳翠 王飞 单可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经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1 月至2018 年3 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 例,均在液体复苏、抑制胰酶分泌及活性、抗感染、胃...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经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1 月至2018 年3 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 例,均在液体复苏、抑制胰酶分泌及活性、抗感染、胃肠减压、抑酸、纠正内环境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根据肠内营养支持的不同途径分为:经口饮食组(A 组) 23 例,鼻空肠组(B组) 22 例,鼻胃管组(C 组) 20 例,观察比较三组患者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病死率、C-反应蛋白(CRP)、氧合指数以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A 组和B 组、C组比较,进食时间无差异,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B组和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 组感染率高于A 组和B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和B 组、C 组比较,A 组C-反应蛋白下降更快、氧合指数、血清白蛋白升高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经口饮食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途径 经口饮食
下载PDF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与左室功能及心肌缺血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段慧 单可记 +1 位作者 王菊 韩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3-689,721,共8页
目的应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并和常规冠脉造影、超声、心电图对照,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 32例患者在1周内同时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脉狭窄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 目的应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并和常规冠脉造影、超声、心电图对照,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 32例患者在1周内同时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脉狭窄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评估有无差异;并采用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使用DSCT心功能软件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值。将冠脉狭窄的支数、狭窄程度、狭窄的不同血管与LVMM、LVEF、LVSV值及临床心肌缺血改变对照分析。结果 DSCT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检查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三支与双支病变组和中与重度狭窄时LVMM、LVEF、LVSV及心肌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单支与双支和轻度与中度间LVEF、LV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MM及心肌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呈单支血管中、重度狭窄时,只有左前降支组LVMM、LVEF、LVSV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越高,左心室功能损害越大,左前降支狭窄对心功能损失最大。LVMM在冠状动脉狭窄时是较敏感的心肌缺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双源CT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氨茶碱在产科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英 王雨平 +2 位作者 任婵 祝艳翠 单可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氨茶碱在急危重症孕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9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急危重症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和氨茶碱组,每组40例.西医常规治疗组给予呼吸... 目的分析氨茶碱在急危重症孕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9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急危重症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和氨茶碱组,每组40例.西医常规治疗组给予呼吸、循环支持,监测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及血压(有创),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抗感染、利尿、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等治疗;氨茶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茶碱,首次负荷量0.125~0.250 g,之后将氨茶碱0.5 g加入生理盐水至50 mL,以2 mL/h(3~6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输注2 d以上,每隔3 d监测1次氨茶碱血药浓度.两组均常规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于治疗前和治疗1、2、3 d各时间点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氧合指数、24 h输液总量、尿量、体重、血压、心率、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结果两组随时间延长氧合指数逐渐升高,尿量逐渐增加,体重和心率逐渐下降,氧合指数于治疗2 d时氨茶碱组和与西医常规治疗组出现统计学差异〔氧合指数(mmHg,1 mmHg≈0.133 kPa):250.00(227.46,258.04)比195.00(192.78,220.22),P<0.05〕,尿量、体重、心率均于治疗1 d时即出现统计学差异〔尿量(mL/d):4000.00(3650.00,4500.00)比3000.00(2800.00,3300.00),体重(kg):70.00(68.00,74.00)比73.00(70.00,75.75),心率(次/min):95.00(80.00,100.00)比100.00(91.25,110.00),均P<0.05〕,持续到治疗3 d时,且氨茶碱组的变化较西医常规治疗组更显著〔氧合指数(mmHg):292.50(277.54,309.71)比200.00(203.88,228.97),尿量(mL/d):5400.00(5062.22,5842.78)比3500.00(3251.31,3628.69),体重(kg):63.50(60.25,65.75)比69.00(67.25,72.00),均P<0.05〕.治疗2 d时氨茶碱组舒张压明显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mmHg:75.00(73.60,78.90)比70.00(67.45,72.75),P<0.05〕,治疗3 d时明显低于西医常规治疗组〔mmHg:70.00(67.74,72.56)比75.00(72.58,77.97),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24 h输液总量及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氨茶碱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西医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24.00(31.49,60.46)比60.00(50.85,80.35),ICU住院时间(d):3.00(3.21,5.79)比7.00(5.63,8.32),均P<0.01〕.结论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氨茶碱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氧合情况和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明显改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临床疗效更佳,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急危重症 氨茶碱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子痫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MRI特征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海梅 代冬梅 +4 位作者 李宗芳 任婵 王英 单可记 许汪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PRES)的MRI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子痫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临床资料.结果 8例PRES患者均有血压显著增高、头痛,7例有视力障碍,1例有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2例有精神异常;MRI检查显...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PRES)的MRI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子痫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临床资料.结果 8例PRES患者均有血压显著增高、头痛,7例有视力障碍,1例有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2例有精神异常;MRI检查显示病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后部的区域.结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避免发生严重损伤,甚至死亡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救治回顾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海燕 王雨平 单可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ICU救治重症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11日~2010年2月3日35例入住我院ICU救治的重症甲型H1N1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因果关系。结果35例重症甲型H1N1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者22例(62... 目的探讨ICU救治重症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11日~2010年2月3日35例入住我院ICU救治的重症甲型H1N1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因果关系。结果35例重症甲型H1N1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者22例(62.8%),妊娠中晚期病者11例(31.4%),体重指数在30~39的患者10例(28.5%)。入院后均给予抗病毒(奥司他韦)治疗及对症支持和器官保护治疗,发展至重症阶段均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炎、营养支持、免疫调节、人工通气辅助等治疗措施。27例最终病愈出院(77.1%),其中13例出院时X线胸片示有轻微的肺纤维化及肺大泡形成(37.1%,13/35),6例死亡(病死率17.1%)。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情发展迅速,除了提倡早诊断,早治疗外,早期使用奥司他韦及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人工通气辅助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甲型H1N1流感 奥司他韦 沙利度胺 糖皮质激素 人工通气 综合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结核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海燕 朱晓琳 单可记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49-150,共2页
2010年元月13日,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该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肺结核,现将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肺结核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症状和体征 治疗
下载PDF
CT增强颌面颈胸联合扫描对牙源性脓肿致下行性纵隔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慧 韩丹 +2 位作者 单可记 张宝川 康邵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CT颌面颈胸联合扫描对于牙源性脓肿并下行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诊断价值。方法:双源CT对9例牙源性DNM患者进行颌面颈胸部联合扫描,其中6例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了解感染扩散部位、范围、... 目的:探讨CT颌面颈胸联合扫描对于牙源性脓肿并下行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诊断价值。方法:双源CT对9例牙源性DNM患者进行颌面颈胸部联合扫描,其中6例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了解感染扩散部位、范围、途径等影像学特征。结果:9例牙源性DNM患者的CT影像表现均为牙槽骨(病变牙齿区)周脓肿、颈胸部脓肿、非包裹性积液/积气,伴有下行性纵隔内脓肿、胸腔脓肿,增强扫描可以更直观的显示病变累及范围、血管有无受侵及。其中4例出现颈部咽喉的狭窄及移位。所有病例颈部均为皮下广泛组织蜂窝织炎和(或)深筋膜间隙感染。气管间隙、颈动脉间隙、椎前间隙是炎症向下扩散的通道。胸部前上纵隔感染7例,累及后纵隔脓肿2例。依据CT影像,临床可以采取不同清创引流方法,治愈6例,死亡3例。结论:颌面颈胸部联合CT扫描对牙源性DN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能准确显示牙源性脓肿并下行性纵隔感染的病变范围、累及部位,应作为此病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还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CT
下载PDF
微透析技术在神经重症监护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吴海鹰 单可记 许汪斌 《云南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512-515,共4页
微透析技术(microdialysis,MD)是1种活体细胞外液生化物质采样分析技术。因其独有的微创性和取样的连续性,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脑组织各种病理生理现象的探索性实验、神经生物化学的监测和药物代谢研究。近来,甚至被用于局部的治疗性... 微透析技术(microdialysis,MD)是1种活体细胞外液生化物质采样分析技术。因其独有的微创性和取样的连续性,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脑组织各种病理生理现象的探索性实验、神经生物化学的监测和药物代谢研究。近来,甚至被用于局部的治疗性给药。1966年,Bito等闭首次使用MD将1张灌有液体的半透膜置入犬体内进行实验。自1972年美国耶鲁大学首次报道了猴脑的微透析研究,微透析技术用于脑部研究已有30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细胞外液 神经重症监护
下载PDF
35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APACHEⅢ评分分析
18
作者 赵海燕 单可记 杨智勇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目的评估分析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对甲型H1N1流感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整理35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存活组29例,死亡组6例)采用APACHEⅢ评分评估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结... 目的评估分析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对甲型H1N1流感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整理35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存活组29例,死亡组6例)采用APACHEⅢ评分评估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死亡组APACHEⅢ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其中死亡组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APACHEⅢ分值与实际病死率呈正相关,APACHEⅢ分值>60分者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APACHEⅢ评分分值与病情严重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甲型H1N1流感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 分析
下载PDF
2009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细胞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一栋 杨潇 +2 位作者 单可记 代冬梅 许汪斌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的变化趋势。方法:观察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入住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科的20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治愈出院。以氧合指数200为界限进行分组,分为氧合指数≥200组(A组)和氧合指数<...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的变化趋势。方法:观察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入住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科的20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治愈出院。以氧合指数200为界限进行分组,分为氧合指数≥200组(A组)和氧合指数<200组(B组),监测两组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结果:①相对于A组,入院时及治疗第1天,B组的白介素-2(IL-2)明显增高(P<0.05)。②与A组相比,治疗第3天,B组白介素-4(IL-4)明显增高(P<0.01)。③白介素-6(IL-6)总体均数明显呈下降趋势,由(27.26±27.88)pg/mL下降至(1.15±0.51)pg/mL。与A组相比,入院时及治疗第1天,B组IL-6明显增高(P<0.01)。④与A组相比,入院时及治疗第3天B组,白介素-10(IL-10)明显增高(P<0.05)。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体均数明显呈下降趋势,由(37.56±48.48)pg/mL下降至(6.25±9.29)pg/mL。与A组相比,B组TNF-α明显增高(P<0.01)。结论:①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氧合指数<200)的细胞因子IL-2、IL-6、IL-10和TNF-α比氧合指数≥200组的高。②随着病情的好转,致炎因子IL-2、IL-6和TNF-α逐渐下降,而抑炎因子IL-4和IL-10先升高,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结核患者终止妊娠后反生免疫恢复性疾病1例报道 被引量:1
20
作者 施正雄 代冬梅 +2 位作者 许汪斌 杨潇 单可记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1205-1206,共2页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是因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恢复,产生了针对体内潜伏病原体或已治疗过的病原体抗原成分的过度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加重的综合征。结核患者终止妊娠后反应免疫恢复性疾病较为罕见,2012年5月...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是因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恢复,产生了针对体内潜伏病原体或已治疗过的病原体抗原成分的过度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加重的综合征。结核患者终止妊娠后反应免疫恢复性疾病较为罕见,2012年5月5日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住1例结核患者终止妊娠后反生免疫恢复性疾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妊娠 免疫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