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潜力与开发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卞正富 张益东 +5 位作者 王猛 王长申 韩晓彤 牟守国 任清晨 李国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7-977,共11页
鉴于新疆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独特性以及煤炭赋存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科学开发新疆煤炭资源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简要论述了新疆煤炭资源地质赋存条件、赋煤区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条件,分析了新疆煤炭资源开发潜力。结果表明... 鉴于新疆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独特性以及煤炭赋存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科学开发新疆煤炭资源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简要论述了新疆煤炭资源地质赋存条件、赋煤区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条件,分析了新疆煤炭资源开发潜力。结果表明:新疆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全区预测煤炭资源量2.19万亿t,占全国总预测储量的40%以上;新疆共有24个预测资源量超过100亿t的煤田,其中5个煤田预测资源量超过1 000亿t,8个煤田预测资源量在400亿~1 000亿t,11个煤田预测资源量在100亿~400亿t;潜在煤炭资源量中,1 000 m以下浅储量占比52.8%。新疆煤炭资源以低阶烟煤和中阶烟煤为主要煤阶,其次是中煤阶煤中的高阶烟煤,而低煤阶煤中的褐煤和中煤阶煤中的超高阶烟煤以及高煤阶煤中的无烟煤,分布范围和数量极为有限,所占资源总量的比例很低;综合考虑疆煤外运、疆电外送、西气东输以及本地煤化工产业规划,预计2035年新疆煤炭产能有望超8亿t。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规划建设的五大煤矿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新疆煤炭资源赋存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五大煤矿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均值排序为伊犁(0.42)>库拜(0.38)>和丰(0.31)>准东(0.25)>吐哈(0.22),呈现出由西到东递减的趋势。针对新疆煤炭资源开发条件与潜力,提出了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布局、推动开采技术升级、推进智能采矿技术、强化绿色开采理念、拓展煤炭多元化利用渠道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煤炭开发 潜力 生态承载力 开发策略
下载PDF
论露天矿区近自然生态修复 被引量:1
2
作者 雷少刚 夏嘉南 +1 位作者 卞正富 程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1-2030,共10页
露天矿区生态修复面临着重建生态系统自维持力低、维持成本高,尤其是修复后“采矿痕迹”明显等问题,亟待协调好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的关系,升级发展传统生态修复模式,促进露天矿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长期的理论方法研究和应用实践经验... 露天矿区生态修复面临着重建生态系统自维持力低、维持成本高,尤其是修复后“采矿痕迹”明显等问题,亟待协调好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的关系,升级发展传统生态修复模式,促进露天矿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长期的理论方法研究和应用实践经验总结基础上,①提出了露天矿区近自然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内涵与技术框架。近自然矿山生态修复是参照本地自然地貌、水文、土壤、植被、景观及其演变规律,使修复后的矿业斑块达到与周边自然生态系统近似的结构与功能状态,并与周边自然地貌、水系、景观相融合的修复模式,是对传统生态修复模式的升级,逼近“采矿无痕”是其追求的理想状态。②近自然生态修复是露天矿生态化设计的重要构成,其技术环节主要包括,参照生态系统学习、近自然地貌重塑、水文衔接与调控、矿山活土层重构、植被重建与多样性重组等。参照生态系统学习为后续各个修复环节提供修复目标与参数。近自然地貌重塑是近自然生态修复的核心与基础,包括内排土场全生命周期近自然地貌重塑、外排土场近自然地貌重塑、邻近自然问题地貌协同重塑等。水文衔接与调控要解决河道沟道的优化布局、矿区上下游水系的衔接、以蓄代排径流调控等。矿山活土层重构包括矿山土物理结构重组、微生物和养分循环过程重构等内容;植被重建与多样性重组包括近自然的植物群落与多样性配置,以及近自然的植株空间布局等。③实践分析表明,露天矿近自然生态修复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地貌稳定性,增强重建生态系统的自维持能力,有利于实现露天矿区“采矿无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开采 矿山生态 生态化设计 自然修复 地貌重塑
下载PDF
关闭矿井采空区破碎岩体再断裂机制及空隙结构演化特性
3
作者 孟凡非 浦海 +1 位作者 倪宏阳 卞正富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受“双碳”政策影响,关闭矿井地热开采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关闭矿井采空区内储热流体提取效率与其渗流特性密切相关,而破碎岩体空隙结构是决定采空区渗流特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研究地热开采复杂环境下储热空间破碎岩体空隙结构变形... 受“双碳”政策影响,关闭矿井地热开采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关闭矿井采空区内储热流体提取效率与其渗流特性密切相关,而破碎岩体空隙结构是决定采空区渗流特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研究地热开采复杂环境下储热空间破碎岩体空隙结构变形演化特性。笔者基于颗粒离散元数值方法,建立浸水及侧向约束压缩条件下不同级配的破碎岩体数值模型,分析破碎岩体变形行为及二次断裂演化特性,追踪颗粒从岩体骨架结构剥离及空隙内运移规律。得到如下结论:破碎岩体压实过程应力随应变增长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阶段(0<ε≤0.175),缓慢增长阶段(0.175<ε≤0.275)以及快速增长阶段(ε>0.275)。快速增长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明显波动,破碎岩体二次断裂及应力重分布现象在该阶段最明显。破碎岩体热储环境下空隙率的变化值与初始空隙率成正比,最大达到0.2。当破碎岩体内岩块粒径悬殊大时,接触键应变能最大,断裂能增长缓慢。岩块与颗粒密集区接触部分断裂分布多,与空隙接触部分断裂分布极少。颗粒未剥离岩块时,随岩块运动,整体运动路径复杂速度较小;颗粒剥离瞬间速度突然增大,与岩块碰撞导致速度改变。当颗粒速度减小到与周围岩块相近时,将造成空隙空间的堵塞。研究结果可为关闭矿井储热空间换热效率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矿井 热储空间 破碎岩体 空隙结构 裂隙分布特征
下载PDF
煤炭零碳开采技术 被引量:12
4
作者 卞正富 伍小杰 +3 位作者 周跃进 程伟 雷少刚 朱超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13-2625,共13页
在分析能源革命和全球绿色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炭零碳或近零碳开采技术的概念与总体发展思路。煤炭零碳开采技术按照物质能量守恒定律,通过清洁能源消纳与源网荷储协同优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生态系统碳汇提升等实现煤炭开采... 在分析能源革命和全球绿色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炭零碳或近零碳开采技术的概念与总体发展思路。煤炭零碳开采技术按照物质能量守恒定律,通过清洁能源消纳与源网荷储协同优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生态系统碳汇提升等实现煤炭开采过程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均以分布式能源为基础,借用虚拟电厂技术将矿区内部资源聚合,对源网荷储协同优化,构建矿区综合能源系统,平抑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随机波动性,使得不同能源形态之间的耦合更加紧密,为能量的多级应用以及能源的合理配给提供保障,使用清洁能源是实现零碳开采的根本途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包括密闭封存、矿化封存和吸附封存等形式,煤矿可充分利用开采煤炭形成的地下空间、岩体裂隙以及深部不可采煤层封存坑口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碳,实现封存二氧化碳、处置固体废弃物和减轻下沉的多重效果,是实现零碳开采的重要手段。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包括强化国土空间规划、提高土地种植利用率、优选植物、改良复垦土壤等方式,土壤与植物碳汇是实现零碳开采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开采 零碳开采 源网荷储协同优化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生态系统碳汇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卞正富 雷少刚 王楠 《中国土地》 2023年第11期4-8,共5页
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矿山生态修复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生态修复“四融合、一参与”的协同模式和评价标准,即人工修复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矿山生态修复与产业振兴相融合、生态修复与居民福祉相融合、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相融合、矿山... 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矿山生态修复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生态修复“四融合、一参与”的协同模式和评价标准,即人工修复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矿山生态修复与产业振兴相融合、生态修复与居民福祉相融合、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相融合、矿山生态修复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以及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模式 利益相关者 产业振兴 可持续发展目标 生态文明 评价标准 矿山生态修复 相融合
下载PDF
腐殖质层再造修复西部矿区退化土壤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程伟 朱卓 +3 位作者 王文杰 王维忠 雷少刚 卞正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50-2857,共8页
随着国家煤炭开采东退西进战略推进,煤炭资源高强度开采加剧了矿区草原生态环境损伤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必须通过生态修复消除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负效应。因此,针对矿区草原粉尘沉降区诱发的土... 随着国家煤炭开采东退西进战略推进,煤炭资源高强度开采加剧了矿区草原生态环境损伤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必须通过生态修复消除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负效应。因此,针对矿区草原粉尘沉降区诱发的土壤退化问题,研究腐殖质层再造技术修复退化场地的可行性,设计了植物破碎+淹水(YS)、植物破碎+淹水+覆膜(YF)、植物破碎+淹水+覆膜+激发剂(YFJ) 3种修复模式,同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化生境修复样地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样地降低了8.26%、7.98%和15.24%,孔隙率增幅为39.42%、99.68%和124.24%,含水率增幅为28.16%、31.21%和71.19%,饱和持水率增幅为19.66%、20.66%和42.29%;土壤养分中水解氮质量分数比对照场地高出20.77、9.73和54.45 mg/kg;修复场地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依次为5.30、5.06、14.04 mg/kg;修复后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增加49.61%、27.31%和236.53%;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修复后高于对照场地,分别增幅13.00%、17.14%和83.60%;YS、YF和YFJ三种修复模式均可以增加退化场地土壤水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修复后分别高于对照区23.65%、79.88%和93.91%;3种修复技术之间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分别高于对照23.69%~31.81%和19.35%~20.46%;土壤磷酸酶活性修复后提升了14.73%、33.28%和39.25%,修复场地植物群落Shannon-Weiner指数比对照场地分别高68.32%、38.61%和45.54%;植被盖度比对照场地分别增加12.50%、81.25%和120.00%;修复区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场地高出39.90%、373.49%和887.77%;YF和TFJ场地植株含水率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12.74%和36.43%。对比分析表明3种修复模式均可有效改善重度粉尘沉降区退化现状;除土壤有机质与多样性指数外,其他指标测定结果均为YFJ修复效果最优。表明腐殖层再造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养分,激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功能,修复灌丛化破坏的生境,为重度粉尘沉降区退化土壤修复提供借鉴,其中,YFJ修复模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腐殖质层再造 粉尘沉降 草原 露天煤矿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土空间治理:从理论逻辑到实现路径 被引量:5
7
作者 于昊辰 吕晓 +1 位作者 杨俊 卞正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研究目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国土空间治理的新要求及理论逻辑,为助推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土空间治理有必要在人地协... 研究目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国土空间治理的新要求及理论逻辑,为助推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土空间治理有必要在人地协调、公平均衡、特色鲜明、绿色高效、稳定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2)归纳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土空间治理之间所存在的系统协调、协同共生、演绎交互、调适匹配、包容共区5大理论逻辑。(3)由于区域间和城乡间差距(宏观)、产业间和地类间竞争(中观)、部门间和主体间博弈(微观),国土空间治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仍有较大差距。(4)从规划引导、用途管制和实践行动出发,提出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调适匹配与差别管控、精细治理与共治共享的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将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整体逻辑去反思治理路径,可为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外延和理论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国土空间 理论逻辑 路径
下载PDF
水文融合的草原露天矿内排土场地貌重塑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夏嘉南 李根生 +2 位作者 李园园 卞正富 雷少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73-1686,共14页
草原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地貌受采-排-复活动中塑形方式与土方量等因素影响,面临景观破碎、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在现有工艺与团队已有成果上,为进一步实现矿区重塑地貌与周边水文相融,构建基于水文保留曲面(HPCS)的采复子区划定优化模... 草原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地貌受采-排-复活动中塑形方式与土方量等因素影响,面临景观破碎、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在现有工艺与团队已有成果上,为进一步实现矿区重塑地貌与周边水文相融,构建基于水文保留曲面(HPCS)的采复子区划定优化模型,以新疆黑山露天矿内排土场为例,构建优化后的HPCS下近自然设计地貌(MNNDL_HPCS)为实验组,NNDL_HPCS、原始自然地貌(PNL)和传统设计地貌(TDL)3者为对照组,结合空间叠加分析与地貌演化模拟技术,评价MNNDL_HPCS在水文融合、土方调配与土壤抗水蚀3方面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1)采复子区划定上,MNNDL_HPCS内除开采子区位置划定调整外,其余区域位置保持不变;(2)水文融合上,以PNL为基准,MNNDL_HPCS视觉效果最优,并在水文沟道空间重叠率和水文融合率指标上,分别较NNDL_HPCS与TDL高52.84%和7.04%,与66.66%和18.11%;(3)土方调配上,MNNDL_HPCS土方平均运距较NNDL_HPCS缩减约0.98 m/m^(3),较TDL高约4.93%,土方运移成本较优化前略有降低;(4)土壤抗水蚀能力上,MNNDL_HPCS较PNL、NNDL_HPCS和TDL的10年可分别减少约31.65%、56.86%和80.59%的土壤水蚀总量,其中平均坡度缓和(0.28°)是MNNDL_HPCS土壤抗水蚀优于PNL的主因,其通过HPCS模型内坡度缓和优化模块实现。研究成果可助于恢复研究矿区内原径流通道和原地貌与景观,提高矿区生态修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内排土场 地貌重塑 水文融合 矿山生态修复
下载PDF
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研判与生态修复策略思考 被引量:50
9
作者 卞正富 于昊辰 +4 位作者 雷少刚 尹登玉 朱国庆 牟守国 杨德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8-1391,共14页
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富集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亟待破解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按流域水系划分并结合《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有57个国家规划煤矿区应隶属黄河流域。为此,构建了黄河... 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富集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亟待破解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按流域水系划分并结合《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有57个国家规划煤矿区应隶属黄河流域。为此,构建了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揭示了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的时空规律;重新审视了煤炭资源开发强度测算方法,量化了黄河流域34个煤矿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矿区尺度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与区域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程度。结果发现,下游以高级协调为主,显著高于中上游且较稳定。但2010—2018年中上游变化趋势有差异:中游从初级协调(0.62)降至勉强协调(0.51);上游以初级协调为主,耦合协调度从0.60提升至0.62。随着能源战略重心西移,晋陕蒙宁四省区的煤炭开发强度不断增大,特别是榆横、榆神、吴堡、离柳等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已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匹配;青海木里矿区从勉强协调(0.53)降至中度失调(0.25),降幅超50%;甘肃整体改善幅度较大,各矿区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基于此,研判黄河流域煤炭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战略:①要从“水资源-煤炭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的全局性视角探析黄河流域“煤水双保”;②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匹配的煤炭开发方式亟需改进或退出;③煤炭资源开发应与更大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相协同;④加强闭矿后矿业废弃地与废弃矿井的资源化利用。鉴于黄河流域地域跨度大、矿区分布广,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点上问题亟待解决、线上问题不容忽视、面上问题更需重视。建议将黄河流域煤矿区划分为青甘保育区、蒙宁陕风沙区、晋陕黄土区、豫鲁平原区4类区域,未来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应实施分区管控、分类治理、分级修复、分步推进,坚持生态保护与修复并举、自我恢复与人工修复并重,以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煤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开发战略 生态修复 煤炭开发强度 资源环境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荒漠化矿区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10
作者 卞正富 雷少刚 +1 位作者 常鲁群 张日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0-525,共6页
利用野外监测和TM遥感影像数据,建立了基于热惯量的计算土壤含水率的遥感信息模型.野外监测样点平均值表明采空区与非采空区上方土壤含水率差异大,遥感反演的面域平均值则显示两者差异较小.分析了影响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土... 利用野外监测和TM遥感影像数据,建立了基于热惯量的计算土壤含水率的遥感信息模型.野外监测样点平均值表明采空区与非采空区上方土壤含水率差异大,遥感反演的面域平均值则显示两者差异较小.分析了影响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随高程的增大而降低;采矿导致土壤渗透系数发生变化,采空区上方垂直入渗能力增强,改变了潜水补给条件和土壤表面蒸发能力,进而影响土壤含水率;考虑毛细水上升高度和植物根系所及的深度,当采前地下水埋深较小而植物根的垂直深度较大时,采矿引起的水位下降必将影响植物利用潜水;当采前地下水位埋深较大而地表植被为浅根植物时,则不会影响,而采矿引起的地表裂缝则增加了地表土壤蒸发,地表拉伸变形容易拉断植物根系,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TM影像 干旱矿区 土壤含水率 开采沉陷 潜水位
下载PDF
矿区土地修复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04
11
作者 卞正富 雷少刚 +1 位作者 金丹 王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0-197,共8页
通过对与土地复垦有关的概念梳理后,提出以土地修复作为高一级学科建设的名称涵盖土地复垦的名称。基于生态系统自恢复力的假说,讨论了矿区土地修复过程中,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的作用,提出了引导型矿山土地自修复模式及其应用条件,指出... 通过对与土地复垦有关的概念梳理后,提出以土地修复作为高一级学科建设的名称涵盖土地复垦的名称。基于生态系统自恢复力的假说,讨论了矿区土地修复过程中,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的作用,提出了引导型矿山土地自修复模式及其应用条件,指出了对关键限制性因素及其阈值的识别与修复是矿山生态系统引导自修复的关键;并进一步讨论了引导型矿区土地修复目标的合理程度。还讨论了采前预防及采后修复在矿区土地修复中的作用,对于露天矿山,采前预防或减损工艺应成为主流,在剥采排复一体化工艺实现后,土壤重构成为露天矿区土地修复成功的关键,而对于井工开采矿山,采前预防措施通常被用于局部需要特殊保护的地表建构筑物或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态类型区,采后修复仍是主要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修复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生态恢复
下载PDF
煤矿矸石处理与利用的合理途径探讨 被引量:31
12
作者 卞正富 金丹 +1 位作者 董霁红 牟守国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提出了煤矸石处理与利用应遵循减量化排放、再利用、再循环,适宜性、经济高效和环境效益最佳的原则;煤矸石的分类以及物理化学与矿物组分分析是矸石得到合理利用的基础工作,矸石的岩石类型、有机碳含量、全硫含量、Al2O3/SiO2比值、Fe2O... 提出了煤矸石处理与利用应遵循减量化排放、再利用、再循环,适宜性、经济高效和环境效益最佳的原则;煤矸石的分类以及物理化学与矿物组分分析是矸石得到合理利用的基础工作,矸石的岩石类型、有机碳含量、全硫含量、Al2O3/SiO2比值、Fe2O3含量及CaO和MgO含量等指标是矸石分类的基础,煤矸石的不同用途对矸石的成分有一定的要求,煤矸石的不同处理与利用方式消耗的资源量(或环境容量)不同,利用处理单位数量的矸石占用的生态足迹及处理利用矸石产生的万元经济效益占用的生态足迹两个指标综合确定徐州矿区煤矸石的合理利用途径,得出徐州矿区发热量达到2100-4200 kJ/kg的矸石发电优于制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绿色开采 循环经济 生态足迹
下载PDF
徐州煤矿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量:87
13
作者 卞正富 张燕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9-358,共10页
利用徐州东矿区1979年、1987年、2001年三个年份的遥感影像分析了矿区景观要素及其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从1979年到1987年,沉陷积水面积增加299.35%,农用地减少7.83%,建设用地增加48.4%。从1987年到2001年,东矿区农用地减少了13.04%,建... 利用徐州东矿区1979年、1987年、2001年三个年份的遥感影像分析了矿区景观要素及其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从1979年到1987年,沉陷积水面积增加299.35%,农用地减少7.83%,建设用地增加48.4%。从1987年到2001年,东矿区农用地减少了13.04%,建设用地增加了37.62%,而沉陷积水区增加了137.26%;农用地的9.55%转变为建设用地,5.15%转变为沉陷积水区;建设用地的5.25%转变为农用地,主要集中于报废矿井工业广场附近,是由于部分地方小煤矿关闭后,一些废弃物堆场得到了复垦,3.21%转变为沉陷积水区,主要也是分布在各矿工业广场附近;有14.86%的沉陷积水区转变为农用地,主要位于原沉陷积水区的边缘部分,有10.88%转变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韩桥矿和权台矿的工业广场范围内。因此,应该加强对沉陷积水区的复垦和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养殖业、林业、牧业及其加工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遥感应用 煤矿区 徐州
下载PDF
西部重点煤矿区土地退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估 被引量:45
14
作者 卞正富 于昊辰 +1 位作者 侯竟 牟守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8-350,共13页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煤炭资源开发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矿区土地退化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揭示我国西部煤矿区土地退化的成因、程度、分布与趋势,为矿区土地退化防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数据基础与决策依据。提出了煤矿区土...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煤炭资源开发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矿区土地退化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揭示我国西部煤矿区土地退化的成因、程度、分布与趋势,为矿区土地退化防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数据基础与决策依据。提出了煤矿区土地退化的概念,将煤矿区土地退化的直接因素划分为挖损、塌陷和压占,间接因素或外在表现划分为土壤侵蚀、植被退化与沙漠化或石漠化,结合实地调查并辅以高分辨率与高光谱遥感数据解译,提取了上述土地退化因素信息,并提出了土地退化外在表现的分级评价标准,进而构建了西部煤矿区土地退化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分布于黄土高原区、西南山地丘陵区、北方草原区和西北干旱区的12个重点煤矿区进行了土地退化信息提取、土地退化因素分析与土地退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影响井工煤矿的万吨塌陷率的因素有累计采厚、平均采深、煤层倾角及上覆岩性,影响露天煤矿的万吨损毁率的因素包括煤层厚度、剥离岩土厚度及其堆放方式。②不同地域的矿区土地退化主要表现有所不同:黄土高原区为植被退化和土壤侵蚀,西南山地丘陵区为土壤侵蚀,北方草原区与西北干旱区植被退化、土壤侵蚀与沙漠化3者兼有。③矿山尺度的土地退化要比矿区尺度的更为剧烈,露天开采引起的土地退化要强于井工开采;矿区尺度的土地退化程度与煤炭资源开发强度(用煤矿扰动面积与矿区总面积之比表示)有关,开发强度越大,矿区土地退化程度越严重,而土地退化程度与开发强度并不呈正比,它还与矿区的生态脆弱性或承载力有关。因此,不同区域、不同采煤方法造成的土地退化形式及退化程度不一,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修复策略;为防止过度土地退化,需要根据矿区生态承载力确定合适的开发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 影响因素 评估 煤矿区 西部
下载PDF
论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81
15
作者 卞正富 路云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21-28,共8页
研究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确立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者为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借鉴已经开展的有关工作的经验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方法。研究结论:将LUPEI... 研究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确立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者为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借鉴已经开展的有关工作的经验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方法。研究结论:将LUPEIA分为LUOPEIA、LUSPEIA、LUPPEIA三个层次,初步构建了中国LUPEIA体系;提出了基于PSR框架、FAO相关文件及项目EIA的LUPEIA方法论,建立了基于PSR框架的地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FAO相关文件在LUPEIA的作用,将土地利用持续性评价归结为LUPEIA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空间布局对环境的影响是LUPEIA的特色,美国国家环保局的BASINS工具对土地利用造成的流域水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土地利用 战略环境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国
下载PDF
矿山土复垦利用试验 被引量:28
16
作者 卞正富 张国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4,共4页
利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取得开滦矿区范矿南矸石回填复土区不同复土方式、不同复土年份、不同土地利用形式及不同深度的矿山土样品,对矿山土的养分状况、酸性污染与重金属污染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矸石回填复土区完全可以种植白菜、... 利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取得开滦矿区范矿南矸石回填复土区不同复土方式、不同复土年份、不同土地利用形式及不同深度的矿山土样品,对矿山土的养分状况、酸性污染与重金属污染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矸石回填复土区完全可以种植白菜、白薯、大豆、葡萄、紫穗槐等植物;此类矿山土的酸性污染可以通过条带式复土、全面复土方式得到有效地控制,而穴植法效果不佳,养分状况可通过种植紫穗槐或牧草得到改善;重金属元素含量没有超标,但试验点的矿山土培肥及表土受空气与粉尘污染造成表土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30cm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土 复垦与利用 酸性污染 重金属污染 煤矸石
下载PDF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与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卞正富 雷少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1,共9页
为提供新疆煤炭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开采的对策,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相适应,总结分析了我国煤炭能源基地建设规划和新疆煤炭资源赋存特征、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现有开采方法特点。分析表明,新疆地理环境特殊,与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 为提供新疆煤炭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开采的对策,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相适应,总结分析了我国煤炭能源基地建设规划和新疆煤炭资源赋存特征、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现有开采方法特点。分析表明,新疆地理环境特殊,与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采矿后环境变化的地质条件与特征不明;煤炭开采引起覆岩活动与地质灾害规律不清;煤炭开发与环境的相容性以及可采性不确定。研究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开采的环境效应,需要重点考虑煤炭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容性、采矿方式影响生态要素及系统的可逆性、考虑资源环境价值的煤炭资源的可采性这3类关键问题。因此,针对新疆煤炭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开发的研究不充分及区域环境容量已对煤炭资源开发规模与布局形成倒逼机制的形势,提出了新疆煤炭资源宏观开发策略与微观开采技术相结合的策略,重点需要加强新疆煤田资源赋存特征、水文循环与水资源转换特征、生态环境脆弱特征研究,划分出煤炭资源-水资源-自然生态环境组合类型;煤炭开采引起覆岩活动与地质灾害规律、生态环境损伤机理及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价值与技术经济条件的新疆煤炭资源可采性研究的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优化煤炭产业布局、制定合理的煤炭开发规划、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因地制宜划定生态红线,同时对加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研究推广矿山绿色开采技术,促进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环境效应 生态修复 煤炭可采性 绿色开采
下载PDF
论矿山生态建设 被引量:61
18
作者 卞正富 许家林 雷少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9,共7页
基于采矿对环境影响规律的认识,提出了矿山生态建设的概念;矿山生态建设不仅是破坏后的重建,还包括采前的规划和开采过程中的生态保护;采矿对生态的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这是减轻采矿破坏、采取生态保护措施的基础;矿山生态建设需... 基于采矿对环境影响规律的认识,提出了矿山生态建设的概念;矿山生态建设不仅是破坏后的重建,还包括采前的规划和开采过程中的生态保护;采矿对生态的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这是减轻采矿破坏、采取生态保护措施的基础;矿山生态建设需要以系统工程的方法贯穿于采矿全过程;它的理论基础是工业生态学,环境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原理是将采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成本纳入矿产品成本的基础.最后给出了代表西部和华东地区的神东矿区和徐州矿区开展矿山生态建设的案例.理论和实践证明:矿山生态建设是发展中迫切需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需要进行技术集成和理论创新,更好地指导矿山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建设 矿山复垦 工业生态学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利用潜力评估 被引量:13
19
作者 卞正富 朱超斌 +1 位作者 周跃进 徐雨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1-64,共14页
针对我国关闭矿井资源利用率低、蓄电储能需求日益增长的问题,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技术是实现资源二次开发利用,提升电网调峰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与发展现状,提出在黄河流域九省区利用废弃矿井建设抽水蓄能... 针对我国关闭矿井资源利用率低、蓄电储能需求日益增长的问题,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技术是实现资源二次开发利用,提升电网调峰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与发展现状,提出在黄河流域九省区利用废弃矿井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半地下式、全地下式2种模式。通过综合考虑空间、地质、水文、社会、经济与资源等影响因素,提出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黄河流域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实例分析。基于2016—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废弃煤矿资料,利用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静态效益与动态效益计算方法,定量评估黄河流域九省区废弃煤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九省区能源资源丰富,现阶段满足电力供应需求,但火电仍是电力供应主体且水电发展进入瓶颈阶段;(2)影响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选址的重要因素为巷道空间体积、上下水库水位差、巷道围岩稳定性、巷道围岩渗透率与地下水循环特征;(3)由黄河流域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实例分析可知,其发电效率可达到75.7%,可媲美常规抽水蓄能电站;(4)2016—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废弃煤矿累计有效可利用井巷空间为4.7×10^(7)m^(3),依据132座废弃矿井基本情况,从统计学角度估算出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可利用井巷空间为1.34×10^(7)m^(3),利用其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年发电量可达3.78×10^(9) kW·h,可满足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28.4%的弃风、弃光电量的消纳需求,每年直接经济效益约达21.2亿元。综上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利用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抽水蓄能 选址因素 指标体系 效益分析 潜力评估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矿山复垦土壤生产力指数的修正模型 被引量:23
20
作者 卞正富 张国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4-130,共7页
分析了土壤生产力PI与FPI模型的缺陷;在建立复垦土壤生产力机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垦土壤生产力指数的修正模型MPI,MPI考虑了影响土壤生产力的因子间的相关性和时空变异性。通过实例说明了MPI的优越性,并提出了M... 分析了土壤生产力PI与FPI模型的缺陷;在建立复垦土壤生产力机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垦土壤生产力指数的修正模型MPI,MPI考虑了影响土壤生产力的因子间的相关性和时空变异性。通过实例说明了MPI的优越性,并提出了MPI评价复垦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壤 生产力指数 模型 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