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早期孕妇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卢永收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5期195-19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孕妇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与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合作的“千天计划”数据库中选取2016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4126名孕6~13周孕妇的产科病史及相关问卷资料,... 目的探讨孕早期孕妇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与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合作的“千天计划”数据库中选取2016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4126名孕6~13周孕妇的产科病史及相关问卷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剖宫产次数、家庭月收入、户籍、文化程度、抑郁家族史、被动吸烟、非计划妊娠、每日运动时间、使用保胎药物、是否工作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统计孕早期孕妇抑郁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4126名孕妇中,无抑郁3434例(83.2%)为无抑郁组,存在抑郁692例(16.8%)为抑郁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剖宫产次数、被动吸烟、非计划妊娠、每日运动时间、保胎药物使用、是否工作、PSQI总分、SSR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被动吸烟[OR=1.514,95%CI(1.191~1.923),P=0.001]、非计划妊娠[OR=1.222,95%CI(1.016~1.469),P=0.033]、睡眠质量差[OR=1.609,95%CI(1.528~1.694),P<0.001]是孕早期抑郁的危险因素;每天运动时间>2 h[OR=0.844,95%CI(0.775~0.919),P<0.001]、更高的社会支持[OR=0.921,95%CI(0.909~0.934),P<0.001]是孕早期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被动吸烟、非计划妊娠、睡眠质量差为孕早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每天运动时间>2h、更高的社会支持为孕早期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 抑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孕晚期血尿酸水平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卢永收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1期21-24,共4页
目的 分析孕晚期血尿酸(BUA)水平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顺利分娩的770例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依据妇女孕晚期BUA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组(≥357μmol/L,n=77)和正常组(<357μmol/L,n=693),比较两组孕妇... 目的 分析孕晚期血尿酸(BUA)水平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顺利分娩的770例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依据妇女孕晚期BUA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组(≥357μmol/L,n=77)和正常组(<357μmol/L,n=693),比较两组孕妇和新生儿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并依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将孕妇分为不良组(n=253)和对照组(n=517),比较两组孕妇的各项一般资料和孕晚期临床资料,并对有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明确妊娠妇女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Pearson分析孕晚期BUA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高尿酸组孕妇的妊娠合并症、低蛋白血症、胸腹腔积液、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高尿酸组新生儿医源性早产、胎儿窘迫、窒息、低出生体质量、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血肌酐、B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高,白蛋白水平低为妊娠妇女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 <0.05)。孕晚期BUA与收缩压、孕前体质量指数、血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呈现正相关(P <0.05),与白蛋白呈现负相关(P <0.05)。结论 高尿酸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且孕晚期BUA水平升高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且BUA水平与各因素均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孕晚期 母婴结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硫酸镁对成骨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卢永收 陈娟 马征来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254-256,F0002,共4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MgSO_(4)作为预防早产的首选药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发现18例异常病例,提示长期使用Mg-SO_(4)可能与胎儿和新生儿长骨脱钙和骨折相关。2019年4月,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发布了第376号临床...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MgSO_(4)作为预防早产的首选药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发现18例异常病例,提示长期使用Mg-SO_(4)可能与胎儿和新生儿长骨脱钙和骨折相关。2019年4月,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发布了第376号临床实践指南,指出不推荐使用MgSO_(4)抑制宫缩[1]。但长期使用MgSO_(4)仍是临床普遍应用的保胎方案[2],且FDA的建议主要基于个案报告和个别卫生机构的报告[3]。因此,更新证据势在必行,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估MgSO_(4)对成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成骨细胞 软骨细胞
下载PDF
“三会一课”模式推进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
4
作者 王景明 陈娟 卢永收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0期193-195,共3页
目前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仍是制约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三会一课”是指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党课,是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借鉴党建“三会一课”制度建立临床业务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节奏... 目前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仍是制约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三会一课”是指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党课,是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借鉴党建“三会一课”制度建立临床业务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节奏,可以凸显党建引领业务,实现协同效应,使科室质量管理活动进一步规范,提升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率,提高管理效能,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提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的创新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三会一课”管理模式 管理节奏 管理效能 规范化建设
下载PDF
人滋养层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5
作者 陈娟 马征来 +4 位作者 卢永收 潘文霞 武传叶 孙美英 李超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39-544,共6页
目的建立可在体外培养的人滋养层干细胞系(hTSCs),为研究胎盘的发育机制提供新的模型。方法取临沂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患者捐赠的发育正常的5~6 d囊胚,利用延时培养技术分离获取hTSCs,进行细胞核型分析,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实时荧光定... 目的建立可在体外培养的人滋养层干细胞系(hTSCs),为研究胎盘的发育机制提供新的模型。方法取临沂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患者捐赠的发育正常的5~6 d囊胚,利用延时培养技术分离获取hTSCs,进行细胞核型分析,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hTSCs标记物的表达,并对hTSCs的侵袭能力、分化能力以及内分泌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本实验成功建立4株hTSCs,其均具有正常细胞核型。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显示,第8代hTSCs中转录因子活化蛋白2C(TFAP2C)、细胞角蛋白7(CK7)、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GATA-3)稳定表达;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第8、16代hTSCs中CK7、GATA3、TFAP2C、TEAD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化组第2、4、6天穿过trasnswell微孔的细胞数量均多于未分化组(F=53.31~234.55,P<0.05);第4、6天分化组穿过trasnswell微孔的细胞表达GCM1的比例均高于未分化组(F=50.25,131.13,P<0.05);分化组中CK7、SDC-1、β-hCG和ITGA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未分化组(t=-6.78~-2.51,P<0.05);分化组第2、4、6天培养基中雌二醇、孕酮浓度均高于未分化组(F=25.06~225.62,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获取的hTSCs具有正常核型,均表达hTSCs特异标记物,其侵袭能力、分化能力及分泌功能等与人类早期胎盘滋养层细胞相似。这将为进一步研究人类滋养层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提供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层 胎儿干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分离 生物标记 核型分析 细胞分化
下载PDF
系统追踪法在医院输血管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雨 陈娟 +2 位作者 王传君 王晶 卢永收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4期105-108,共4页
追踪方法学作为一种质量管理评价工具,普遍应用于医院评审过程。本文将系统追踪法运用于医院输血管理中,采取回顾性分析与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查看、提问及人员访谈、查阅资料等手段评价输血管理中院科三级质控管理、本年度... 追踪方法学作为一种质量管理评价工具,普遍应用于医院评审过程。本文将系统追踪法运用于医院输血管理中,采取回顾性分析与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查看、提问及人员访谈、查阅资料等手段评价输血管理中院科三级质控管理、本年度临床用血评价报告、输血适应证评估、年度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科室质量持续改进情况等。通过系统追踪,弥补临床输血智能管理系统进行质量监控的不足,评价管理部门在输血监管中履职作用,审视院级追踪员的培养机制,查找院级追踪员在专业性、客观性、高效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加强院级追踪员评审队伍建设及医院输血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改进措施,同时,也为其他医院开展院内追踪活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方法学 系统追踪法 输血管理 持续改进
下载PDF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类癌1例
7
作者 卢永收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58-158,160,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停经38+4周,发现血糖升高2月余。彩超提示妊娠合并巨大儿,可行剖宫产手术。孕妇自述2年前体检发现右卵巢囊肿,2020年10月21日彩超提示右卵巢囊肿,大小2.4cm×1.9cm×2.4cm,内见中等回声区。本次住院彩超... 1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停经38+4周,发现血糖升高2月余。彩超提示妊娠合并巨大儿,可行剖宫产手术。孕妇自述2年前体检发现右卵巢囊肿,2020年10月21日彩超提示右卵巢囊肿,大小2.4cm×1.9cm×2.4cm,内见中等回声区。本次住院彩超提示卵巢囊肿大小2.5cm×2.3cm×2.9cm,边界清晰,内以团状中等回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畸胎瘤 类癌
原文传递
临沂地区816例高龄孕妇产前羊水细胞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5
8
作者 卢永收 王桂喜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年第4期59-60,共2页
目的通过高龄孕妇产前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探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方法通过对816例高龄孕妇行羊水细胞遗传学检查,探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比率,对比35~37岁、38~40岁、≥41岁三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析... 目的通过高龄孕妇产前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探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方法通过对816例高龄孕妇行羊水细胞遗传学检查,探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比率,对比35~37岁、38~40岁、≥41岁三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析不同年龄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比率。结果 816例高龄孕妇中检测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33例,异常发生率为4.04%,且随孕妇年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增高。结论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几率增加,故高龄孕妇有必要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羊膜腔穿刺 染色体核型
原文传递
临沂地区胎儿游离DNA检测在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卢永收 王桂喜 邱吉刚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23期5096-5098,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游离DNA检测在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该院行胎儿游离DNA检测的高风险孕妇825例为研究对象,对结果阳性者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阴性者随访新生儿外貌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胎儿游离DNA检测在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该院行胎儿游离DNA检测的高风险孕妇825例为研究对象,对结果阳性者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阴性者随访新生儿外貌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胎儿游离DNA检测出的5例21-三体综合征、3例18-三体综合征和1例13-三体综合征与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完全相符,而胎儿游离DNA检测出的1例性染色体异常与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不符。结论胎儿游离DNA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可有效降低有创产前检查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游离DNA 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对临沂孕妇产检模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10
作者 卢永收 王桂喜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51-252,共2页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临沂地区孕妇产检模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0年4月在本院产检的单胎初产孕晚期孕妇(孕28周后)共500例为观察组,同样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19年4月在本院产检的单胎初产孕晚期孕妇(孕28周后)共...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临沂地区孕妇产检模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0年4月在本院产检的单胎初产孕晚期孕妇(孕28周后)共500例为观察组,同样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19年4月在本院产检的单胎初产孕晚期孕妇(孕28周后)共800例为对照组,记录封闭期间两组孕妇的产检次数、体重增加情况,并随访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产检次数少于对照组、体重增重、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及剖宫产的比例大于对照组。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孕妇的正常产检,增加了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孕妇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丹鹿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观察
11
作者 高庆 张荣航 卢永收 《社区医学杂志》 2020年第8期608-610,共3页
目的乳腺增生症常采用局部手术切除或他莫昔芬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但手术创伤大,他莫西芬等长期疗效不确定且常合并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分析丹鹿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10-01-2019-09-30临沂市妇幼保... 目的乳腺增生症常采用局部手术切除或他莫昔芬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但手术创伤大,他莫西芬等长期疗效不确定且常合并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分析丹鹿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10-01-2019-09-30临沂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就诊的69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丹鹿胶囊口服治疗,2g/次,3次/d,经期停药。8周后统计有效率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乳腺疼痛评分、临床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雌二醇水平变化。结果服用丹鹿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治愈17例,显效27例,好转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6.9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0%(2/69)。治疗前后乳腺疼痛评分分别为(3.64±1.07)和(3.16±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3,P<0.00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7.94±1.47)和(7.01±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6,P<0.001;治疗前后体征评分分别为(3.20±1.09)和(2.62±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9,P<0.001。治疗前后雌激素水平分别为(90.46±29.47)和(85.78±22.70)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7,P=0.061。结论丹鹿胶囊可明显减轻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效缓解乳房疼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并且不影响雌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丹鹿胶囊 雌激素 乳腺疼痛评分 临床症状评分 体征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