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持续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探讨二甲双胍对青春期T1DM患儿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刘芳 陈琼 +4 位作者 李杨世玉 李园 曹冰燕 卫海燕 张淼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4-781,共8页
目的基于持续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注射液治疗青春期1型糖尿病(T1DM)儿童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门诊随访的青春期T1DM儿童99例,48例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为观察组,51例单用胰岛素治疗为对照... 目的基于持续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注射液治疗青春期1型糖尿病(T1DM)儿童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门诊随访的青春期T1DM儿童99例,48例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为观察组,51例单用胰岛素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各项临床资料、监测指标及安全性。结果在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对照组平均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分别为76.6%±9.1%、65.9%±15.0%,中位高血糖时间(TAR)两组分别为7.0%(3.0%~14.3%)、21.0%(12.0%~29.0%),平均低血糖时间(TBR)两组分别为14.5%±7.1%、10.2%±6.8%,在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对照组平均TIR两组分别为76.0%±8.9%、65.5%±14.3%,中位TAR两组分别为8.0%(3.3%~13.8%)、24.0%(15.0%~29.0%),平均TBR两组分别为14.4%±5.9%、10.0%±6.8%,以上变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两次随访中位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儿两次随访时中位胰岛素用量、中位BMI、平均TIR、平均TBR均高于其基线水平,中位TAR水平低于自身基线水平,以上变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4例(8.33%)出现胃肠道症状,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青春期T1DM儿童TIR。TBR水平增加,并不增加严重低血糖风险,安全性良好。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对青春期T1DM儿童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青春期 持续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
下载PDF
基于专病数据探讨20种儿童罕见病的临床特征
2
作者 赵帅 马昂 +5 位作者 罗淑颖 夏松辰 郝婵娟 李巍 卫海燕 张耀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利用医院儿童罕见病数据库,挖掘和评估不同罕见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推动临床罕见病患儿的预防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医院罕见病数据库(一期)中的患儿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间范围为2011年5月16日至2023年1月29日。采用《国际疾病... 目的利用医院儿童罕见病数据库,挖掘和评估不同罕见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推动临床罕见病患儿的预防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医院罕见病数据库(一期)中的患儿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间范围为2011年5月16日至2023年1月29日。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挖掘到的病例数、性别、地域、年龄、基因检查、重复门诊和住院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数据库共纳入3491例患儿,涵盖了20种罕见病,占罕见病目录的9.7%(20/207)。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30∶1(1975男性/1516女性)。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1024例,占29.33%)、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944例,占27.04%)和苯丙酮尿症(191例,占5.47%)是排名前三的罕见病。基因检测数据纳入220份,占疾病总数量的6.30%。住院病例涵盖了16个省份,其中河南省的病例占比96.60%(1988/2058)。婴儿期罕见病占总病例数的42.36%(1479/3491)。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伴性早熟综合征是重复住院罕见病中占比最高的,为24.24%(8/33),而卡尔曼综合征患儿的重复门诊率最高,为51.85%(14/27)。结论专病数据库20种儿童罕见病的患儿临床特征总结,为推动儿童罕见病的防控、检测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临床特征 数据库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期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
3
作者 杨海花 卫海燕 +4 位作者 王诗琦 黄爱 李杨世玉 李园 张强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33-240,共8页
目的探讨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α-hydroxylase/17,20-lyase deficiency,17OHD)在儿童期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4例17OH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 目的探讨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α-hydroxylase/17,20-lyase deficiency,17OHD)在儿童期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4例17OH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基因突变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例患儿确诊时,年龄为11月21天至10岁6月;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社会性别为男性1例,女性3例;主诉为阴茎短小1例、腹股沟肿块1例、高血压2级2例;彩超检查分别在阴囊、腹股沟、腹股沟内环口发现睾丸3例。4例患儿8点皮质醇、睾酮、雄烯二酮水平均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孕酮、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均升高,17羟孕酮均正常。3例患儿血钾轻度减低(3.44~3.48 mmol/L)。CYP17A1纯合突变1例,复合杂合突变3例,其中c.563 A>G和c.436+1G>T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位点,3例均存在c.985_987delinsAA变异;4例均接受口服氢化可的松治疗。结论外生殖器异常、腹股沟/阴唇包块及高血压是46,XY的17OHD儿童期的主要表现,早期规范治疗可减少并发症,CYP17A1 c.985_987delinsAA变异可能为我国17OHD患儿的热点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17A1 17α-羟化酶/17 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 性发育异常 高血压
下载PDF
维生素B_(12)缺乏致婴儿继发性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诊治体会
4
作者 王小红 毋盛楠 +3 位作者 杜萌萌 卫海燕 苏畅 陈永兴 《儿科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2)缺乏导致的继发性甲基丙二酸血症(S-MMA)临床表现、生化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的11例确诊为维生素B_(12)缺乏导致继发性S-MMA(S-MMA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2)缺乏导致的继发性甲基丙二酸血症(S-MMA)临床表现、生化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的11例确诊为维生素B_(12)缺乏导致继发性S-MMA(S-MMA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母亲孕期情况及生化特点。依据年龄、性别按照1∶3匹配同期确诊为cblC型MMA(C-MMA组),维生素B_(12)缺乏非MMA组为维生素B_(12)缺乏组10例,应用SPSS 20.0软件比较三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呕吐、发育落后,S-MMA组及C-MMA组患儿头颅磁共振主要表现为髓鞘化落后。S-MMA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上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同型半胱氨酸、丙酰肉碱(C3)、丙酰肉碱/乙酰肉碱(C3/C2)、尿甲基丙二酸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MA患儿预后良好,极个别(9%)因诊断治疗较晚遗留轻度智力低下和运动落后。S-MMA组与C-MMA组治疗前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MCV、总同型半胱氨酸、C3、C3/C2水平以及尿甲基丙二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维生素B_(12)缺乏可导致婴儿S-MMA,特殊生化指标有助于早期识别S-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基丙二酸血症 钴胺素 维生素B_(12) 缺乏 同型半胱氨酸 丙酰肉碱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左甲状腺素片致儿童肝功能异常的药学实践
5
作者 张淼 郝会民 +1 位作者 张胜男 卫海燕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治疗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监护要点,提高临床药师的监护水平。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甲状腺素致肝功能异常患儿的治疗过程,对治疗用药提出建议和开展药学监护,促进患儿病情好转。结果:临床药师对患儿用药进行分析,建...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治疗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监护要点,提高临床药师的监护水平。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甲状腺素致肝功能异常患儿的治疗过程,对治疗用药提出建议和开展药学监护,促进患儿病情好转。结果:临床药师对患儿用药进行分析,建议停用左甲状腺素,并给予对症治疗,患儿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患儿未出现肝损伤。结论:临床药师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发挥药学专业优势,进行药物精细化监护,确保了药物安全合理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甲状腺素片 肝功能异常 儿童
下载PDF
AMME chromosomal region gene 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王小红 杨海花 +2 位作者 高静 陈永兴 卫海燕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1例身材矮小、面中部发育不全患儿的病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特殊矮小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身材矮小、面中部发育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父母行基因检测,并给予患儿常规治疗、随访。结果结合患儿特殊面容及基因检测,诊... 目的探讨1例身材矮小、面中部发育不全患儿的病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特殊矮小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身材矮小、面中部发育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父母行基因检测,并给予患儿常规治疗、随访。结果结合患儿特殊面容及基因检测,诊断为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结合文献复习总结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特点。结论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运动语言落后、肌张力减低、听力损失、面中部发育不全,部分存在心脏改变、腭裂、骨骼改变及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智力落后和肾钙质沉着症。该文报道1例AMMECR1基因新变异引起身材矮小、面中部发育不全患儿的病例资料,结合特殊面容及基因检测,诊断为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性疾病,本文初步概括其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ECR1基因 身材矮小 面中部发育不全 发育迟缓 Xq22.3-q23微缺失
下载PDF
卡谷氨酸防治有机酸血症所致高氨血症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东晓 董慧 +13 位作者 商晓红 陈永兴 卫海燕 王彩君 刘大鹏 康文清 邱文娟 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 陈晓红 刘丽 张尧 陈昊 王茜 杨艳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 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和异戊酸血症是经典的有机酸血症,严重患者肝脏N-乙酰谷氨酸合成不足,尿素循环受阻,导致高氨血症等代谢危象,急性期快速降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是防治代谢性脑病的关键。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分析卡谷... 目的 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和异戊酸血症是经典的有机酸血症,严重患者肝脏N-乙酰谷氨酸合成不足,尿素循环受阻,导致高氨血症等代谢危象,急性期快速降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是防治代谢性脑病的关键。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分析卡谷氨酸在防治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和异戊酸血症所致高氨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自全国七家医院的22例合并高氨血症的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和异戊酸血症患者,分为急性.代谢危象组和稳定期使用组,口服卡谷氨酸,监测血氨.及病情变化,观察卡谷氨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22例患者中男14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185个月,中位体重为9kg,既往平均每年代谢危象发作.31次,其中14例患MMUT基因缺陷所致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7例患丙酸血症,1例患异戊酸血症。14例为急性代谢危象组,平均每年代谢危象发作3l5次,8例为稳定期使用.组,平均每年代谢危象发作26次l。急性代谢危象组卡.谷氨酸平均治疗剂量为85稳定期使用组卡谷氨酸平均治疗剂量为14L,平均随访时间为55天。服用卡谷氨酸后,所有患者食欲均改善,体重增加,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卡谷氨酸对有机酸血症代谢危象合并高氨血症及稳定期长期治疗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血症 甲基丙二酸血症 丙酸血症 异戊酸血症 高氨血症 卡谷氨酸
下载PDF
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比值对快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的预测价值研究
8
作者 袁淑娴 林一凡 +3 位作者 赵艺璇 魏怡 鲁帅 卫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57,共6页
背景 中枢性性早熟(CPP)是儿童内分泌常见疾病,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依据青春期发育进程可分为快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RP-CPP)和缓慢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SP-CPP)。RP-CPP具有极大危害,其与SPCPP在早期临床鉴别中存在困难,主要依靠随访... 背景 中枢性性早熟(CPP)是儿童内分泌常见疾病,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依据青春期发育进程可分为快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RP-CPP)和缓慢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SP-CPP)。RP-CPP具有极大危害,其与SPCPP在早期临床鉴别中存在困难,主要依靠随访中青春期发育进程及骨龄进展情况进行判断,目前缺乏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来预测RP-CPP。目的 探讨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比值对RP-CP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10岁CPP女童(n=380),依据青春期发育进程等指标分为RP-CPP组(n=130)及SP-CPP组(n=250),对两组间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行RP-CPP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LH/FSH比值对RP-CPP预测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RP-CPP组女童的身高、体质量、BM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值、双侧卵巢体积、LH基础值、雌二醇水平、LH基础值/FSH基础值、LH峰值/FSH峰值均高于SP-CP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H基础值(OR=0.882,95%CI=0.686~0.986,P=0.035)及LH峰值/FSH峰值(OR=0.492,95%CI=0.336~0.723,P<0.001)是CPP患者进展为RP-CPP的影响因素。LH基础值/FSH基础值、LH峰值/FSH峰值均与身高、IGF-1、LH基础值、雌二醇水平、LH峰值、卵巢容积及骨龄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LH基础值/FSH基础值、LH峰值/FSH峰值较其他指标对RP-CPP的预测价值更高,LH基础值/FSH基础值为0.63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258[灵敏度为43.1%,特异度为82.7%,ROC曲线下面积(AUC)=0.644],LH峰值/FSH峰值为1.39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276(灵敏度为74.6%,特异度53.0%,AUC=0.655),二者联合的预测模型优于单一指标预测模型(AUC=0.668)。对未进行临床干预患儿随访6个月后的基础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分析,随访6个月后RP-CPP组的身高增长、ΔLH、ΔFSH、骨龄增长及卵巢容积增长均多于SP-CPP组(P<0.05)。结论 LH基础值/FSH基础值及LH峰值/FSH峰值是RP-CPP的早期预测指标,当LH/FSH基础值≥0.63或LH峰值/FSH峰值≥1.39时,需考虑RP-CPP的可能性,并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可作为临床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的辅助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性早熟 促卵泡激素 黄体生成素 青春期发育 女童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郑州市单中心儿童高尿酸血症的横断面调查
9
作者 赵艺璇 袁淑娴 +3 位作者 林一凡 魏怡 鲁帅 卫海燕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2-306,共5页
背景近年来儿童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升高,但临床重视程度不够,国内尚未建立公认的儿童血尿酸水平参考值,缺乏儿童HUA的诊断标准。目的探讨医院就诊患儿中血尿酸水平的分布特征、HUA的检出率。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3... 背景近年来儿童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升高,但临床重视程度不够,国内尚未建立公认的儿童血尿酸水平参考值,缺乏儿童HUA的诊断标准。目的探讨医院就诊患儿中血尿酸水平的分布特征、HUA的检出率。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血尿酸检测的门诊及住院患儿,尿酸检测时年龄>28日龄且病历系统中有明确的疾病诊断。HUA诊断标准:男性和女性外周血尿酸水平分别为≥420μmol·L^(-1)和≥360μmol·L^(-1);血尿酸≥540μmol·L^(-1)为重度HUA。主要结局指标血尿酸水平及HUA检出率。结果38317例有血尿酸检测结果的患儿进入分析,男22534例、女15783例。①总体血尿酸中位数为259.3(211.1,316.1)μmol·L^(-1),男孩和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7(213.0,322.3)μmol·L^(-1) vs 255.0(208.3,308.5)μmol·L^(-1),Z=10.365,P<0.001]。男孩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女孩血尿酸水平在14岁前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从14岁起逐渐下降,17岁起再次升高;除~8岁和~10岁外其他年龄段男孩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女孩。②共检出HUA 3719例(9.7%),男、女孩HUA检出率分别为7.7%(1730例)和12.6%(198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882,P<0.001)。男孩HUA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17岁达到峰值45.8%;女孩HUA检出率在~13岁前(25.7%)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之后逐渐下降;男孩在~13岁前的HUA检出率低于女孩,~14岁后高于女孩。③重度HUA 284例(0.7%),男、女孩检出率分别为1.0%(222/22534)和0.4%(62/15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69,P<0.001)。重度HUA在HUA患儿中的比例:除~7岁和~17岁外,其他年龄段男孩均高于女孩。④HUA检出率和重度HUA检出率均以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最高(15.3%和1.8%),HUA检出率最高的病种为肥胖症(46.3%,320/691)。结论儿童HUA临床并不少见,儿童血尿酸水平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我国亟待建立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儿童的血尿酸参考值,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儿童HUA的诊断标准,以加强对HUA患儿的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儿童青少年 流行特征 肥胖
下载PDF
儿童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Ⅰ型2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郝会民 李杨世玉 +3 位作者 黄爱 刘晓景 曹冰燕 卫海燕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871-187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Ⅰ型(APS-Ⅰ)临床特征及AIRE基因变异。方法回顾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2019年5—10月收治的2例APS-Ⅰ病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已报道中国儿童APS-Ⅰ临床表型及基因型进行总结。结果2例男性... 目的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Ⅰ型(APS-Ⅰ)临床特征及AIRE基因变异。方法回顾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2019年5—10月收治的2例APS-Ⅰ病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已报道中国儿童APS-Ⅰ临床表型及基因型进行总结。结果2例男性APS-Ⅰ病儿,病例1,12岁,3岁慢性念珠菌感染,12岁重度贫血;病例2,15岁,7岁甲状旁腺功能减退,8岁慢性念珠菌感染,15岁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和重度贫血。高通量测序提示AIRE基因变异,病例1为c.44G>A(p.R15H)和c.1036C>T(p.Q346*)杂合突变,病例2为c.38T>C(p.L13P)和c.1400+2T>C杂合突变,其中c.1036C>T(p.Q346*)和c.1400+2T>C为HGMD及ClinVar数据库未报道过的变异位点,经美国人类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医学学会(ACMG)指南评估分别为疑似致病及致病变异。2例病儿给予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分别检索PubMed、万方和CNKI数据库,共检索到22例确诊为APS-Ⅰ中国病儿,包括本研究2例,共24例,其中15例基因诊断,有14种基因变异,无热点变异,9例临床诊断。结论新的变异位点扩大了AIRE基因变异谱,APS-Ⅰ临床表现多样,且出现时间跨度大,相关抗体及AIRE基因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多学科诊疗提供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内分泌腺疾病 自身免疫性 AIRE基因 念珠菌病 慢性黏膜皮肤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下载PDF
1例RAF1基因变异导致的Noonan综合征5型
11
作者 付东霞 吴雪 +1 位作者 王会贞 卫海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RAF1基因变异导致的Noonan综合征5型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的RAF1基因变异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RAF1基因变异致Noonan综合征5型的临床表型及分子... 目的通过分析1例RAF1基因变异导致的Noonan综合征5型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的RAF1基因变异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RAF1基因变异致Noonan综合征5型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初诊时3岁患儿身材矮小,同时有前额长,双耳耳位低,耳垂大,后发迹低,颈蹼,通贯掌,手纹粗等特殊体征,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提示生长激素部分缺乏,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建议完善基因检测,未做。7岁时因身材严重矮小给予生长激素改善身高增长,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及心脏彩超、心电图预防心脏并发症。患儿应用生长激素治疗2年半,身高增长19.2cm,9岁半时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心室肌增厚、室壁运动幅度略增强、左房大、左室腔略小,二、三尖瓣腱索冗长,瓣叶略脱垂,二、三尖瓣反流(轻度),停用生长激素治疗。完善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提示RAF1基因p.R256G致病性变异,临床和基因均明确为Noonan综合征5型。结论对于存在特殊面容的矮小症,应及时完善基因检测,及早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及延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ONAN综合征 基因突变 身材矮小症 特殊面容 心肌肥厚
下载PDF
青春期肠道微生态研究进展
12
作者 林一凡 卫海燕 魏勇军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41-45,共5页
肠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GM)具有参与营养吸收代谢、阻止病原入侵、保护肠道屏障和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等作用[1]。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失调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引发疾病[2],例如肥胖[3]、炎症性肠病[4]、癌症[5-6]等。肠道菌群通过... 肠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GM)具有参与营养吸收代谢、阻止病原入侵、保护肠道屏障和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等作用[1]。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失调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引发疾病[2],例如肥胖[3]、炎症性肠病[4]、癌症[5-6]等。肠道菌群通过反馈等机制维持自身的稳定与平衡[7]。饮食、环境、压力、生活方式、益生菌和抗生素等因素均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构成,进而影响肠道菌群的稳态,引发肠道微生态失调。16S rD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等多组学技术为肠道微生物与环境和宿主的关系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采用粪便标本来检测宿主肠道菌群的种类及多样性,其中硬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F/B)值被认为是健康和疾病的重要预测指标[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标本 肠道微生态失调 组学技术 神经内分泌调节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物 吸收代谢
下载PDF
血清尿酸与儿童初发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芳 曹冰燕 +2 位作者 王诗琦 陈琼 卫海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与儿童初发1型糖尿病(T1DM)合并酮症酸中毒(DK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T1DM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DKA组与非DKA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SUA水平与初发T1DM发生DKA的相关性。结果纳入...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与儿童初发1型糖尿病(T1DM)合并酮症酸中毒(DK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T1DM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DKA组与非DKA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SUA水平与初发T1DM发生DKA的相关性。结果纳入358例T1DM患儿,男190例、女168例,中位年龄5.8(3.0~8.9)岁。DKA组186例(52.0%),非DKA组172例;轻度DKA组57例、中度64例、重度65例。共49例高尿酸血症患儿,DKA组43例(23.1%)。DKA组入院时血糖、血清尿酸、入院时合并感染比例高于非DKA组,C肽、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D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SUA协助诊断初发T1DM合并DK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4(95%CI:0.91~0.97),以SUA≥294.2μmol/L为截断值,诊断初发T1DM合并DKA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和89.0%。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SUA与初发T1DM患儿的pH值和HCO-3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非DKA组及不同程度DKA组间S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发现,轻度、中度、重度DKA组SUA水平高于非D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A水平测定对协助评估初发T1DM是否合并DKA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有利于病情评估,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 血清尿酸 儿童
下载PDF
A20单倍剂量不足合并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及文献复习
14
作者 杨威 毋盛楠 +5 位作者 郝会民 杨海花 王小红 陈永兴 苏畅 卫海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15-17,共3页
A20单倍剂量不足(HA20)是一种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基因功能缺失性变异导致的一种罕见的早发性自身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罕见,容易误诊;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A20单倍剂量不足(HA20)是一种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基因功能缺失性变异导致的一种罕见的早发性自身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罕见,容易误诊;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对患儿危害巨大。现报道1例HA20同时合并MMA患儿的临床诊疗及遗传学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HA20的临床特征、治疗、预后及MMA的诊治,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于HA20及MMA的认识,并对疾病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0单倍剂量不足 甲基丙二酸血症 HA20 TNFAIP3
下载PDF
Mulchandani-Bhoj-Conlin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李园 陈琼 +2 位作者 曹冰燕 陈永兴 卫海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9-10,共2页
本文报道了在我院确诊的1例M ulchandani-Bhoj-Conlin综合征患儿,结合特殊面容及基因检测,诊断为Mulchandani-Bhoj-Conlin综合征,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病例报道。本文根据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Mulchandani-Bhoj-Con... 本文报道了在我院确诊的1例M ulchandani-Bhoj-Conlin综合征患儿,结合特殊面容及基因检测,诊断为Mulchandani-Bhoj-Conlin综合征,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病例报道。本文根据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Mulchandani-Bhoj-Conlin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发育迟缓 喂养困难 生长发育迟缓 Mulchandani-Bhoj-Conlin综合征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Ⅲ期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欢 盛海 +9 位作者 卫海燕 杨玉 杜红伟 刘芳 杨利 王美娜 王莉 马青 张惠文 顾学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85-691,共7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中国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症(IS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2016年12月27日至2020年07月30日,招募青春期前ISS患儿开展的一项随机、开放、空白对照、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纳入受试者以3:3:...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中国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症(IS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2016年12月27日至2020年07月30日,招募青春期前ISS患儿开展的一项随机、开放、空白对照、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纳入受试者以3:3: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rhGH的给药周期为52周。观察治疗前后实际年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变化(ΔHTSDS),治疗结束时受试者的年生长速率(HV)和骨成熟情况,同时考察治疗期间药物安全性。结果共有150例受试者完成了试验。基线时各组受试者的年龄、骨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及HT-SDS、年HV、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数据集分析(FAS)和符合方案集(PPS)分析均发现,第26、39、52周,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之间ΔHT SD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发现,高剂量和低剂量组的ΔHT SD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分析发现,第13、26、39、52周,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之间H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发现,高剂量和低剂量组的H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2周,各组之间骨成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rhGH治疗ISS疗效确切,患儿用药52周后有明显的身高增长,但对终身高的作用和安全性尚需更多的观察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症 重组人生长激素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环境水样中杀鼠醚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萌萌 卫海燕 +6 位作者 邹薇 孟磊 张梦萍 孟潇 陈雯雯 邵华 王翠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4-1532,共9页
杀鼠醚在水环境中的蓄积可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构建环境水中杀鼠醚的简单、快速定性及定量检测分析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粒径为45—60 nm的纳米金作为SERS活性基底,... 杀鼠醚在水环境中的蓄积可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构建环境水中杀鼠醚的简单、快速定性及定量检测分析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粒径为45—60 nm的纳米金作为SERS活性基底,以便携式拉曼光谱仪作为检测平台,实现了3 min内完成环境水中杀鼠醚的检测.通过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该方法的检出限低至1.53 ng·mL^(−1),加标回收率为90.2%—98.2%.在浓度为0.025—5μg·mL^(−1)范围内,杀鼠醚浓度与SERS信号强度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0.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为水中杀鼠醚的现场检测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纳米金 杀鼠醚 定性和定量分析 现场检测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应用国际共识(2019)推荐的促黄体生成素值对中国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林一凡 张英娴 +3 位作者 付东霞 袁淑娴 侯玉玮 卫海燕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背景2019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应用国际共识(简称国际共识)推荐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对明确或排除中枢性性早熟CPP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国内尚无验证。目的验证国际共识不同血清LH基础值截断值在中国CPP女童中的诊断水平,期望... 背景2019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应用国际共识(简称国际共识)推荐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对明确或排除中枢性性早熟CPP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国内尚无验证。目的验证国际共识不同血清LH基础值截断值在中国CPP女童中的诊断水平,期望能减少不必要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设计诊断准确性研究。方法以中国《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中LH(化学发光法)推荐值(LH峰值≥5 IU·L^(-1)且LH峰/FSH峰值≥0.6时结合临床)作为CPP诊断的金标准,以国际共识推荐的2个LH截断值(0.83和0.20 IU·L^(-1))为待测标准,纳入符合性早熟诊断标准、无月经初潮的、乳房发育Tanner≤Ⅲ期的、行GnRH兴奋试验的4~9岁女童,排除外周性性早熟等。采集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青春期Tanner分期、性腺轴激素及性激素、骨龄、垂体MR和子宫卵巢超声等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不同血清LH基础值截断值诊断CP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352例性早熟女童进入本文分析,金标准诊断CPP 203例,单纯乳房发育(PT)149例;352例平均年龄(7.3±1.0)岁,平均身高(130.6±10.3)cm;CPP女童的年龄、身高、骨龄、血清LH基础值、卵泡刺激素(FSH)基础值、LH/FSH和雌二醇均高于PT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LH基础值≥0.83 IU·L^(-1)的特异度(100%,95%CI:97%~100%)高于血清LH基础值<0.20 IU·L^(-1)(45%,95%CI:37%~53%)和~0.82 IU·L^(-1)(56%,95%CI:47%~63%)。血清LH基础值≥0.83 IU·L^(-1)的CPP女童乳房Tanner分期、骨龄、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值均高于<0.83 IU·L^(-1)的CPP女童,垂体高度小于<0.83 IU·L^(-1)的CPP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性早熟患儿性腺激素时,血清LH基础值≥0.83 IU·L^(-1)时结合临床可诊断CPP,无需行GnRH兴奋试验;LH<0.20 IU·L^(-1)不能作为CPP的排除标准,需结合临床特征选择性行GnRH兴奋试验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性早熟 促黄体生成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性早熟
下载PDF
一例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患儿的临床与SLC7A7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会民 杨海花 +2 位作者 沈凌花 卫海燕 陈永兴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1-2,12,共3页
目的探讨一例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Lysinuric Protein Intolerance,LPI)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LPI患儿的临床特点,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患儿家系进行基因检测。结果2岁2月,男性患儿,表现为异常哭闹,发育迟缓,身材矮小... 目的探讨一例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Lysinuric Protein Intolerance,LPI)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LPI患儿的临床特点,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患儿家系进行基因检测。结果2岁2月,男性患儿,表现为异常哭闹,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厌恶蛋白。高通量测序提示SLC7A7基因存在c.625+1G>A和c.225_c.226insAGGGTGTGCTCATATACAGTGCCTCCTTTGGTCTCTCTCTGGTCATC(p.W76Rfs*110)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于表型正常的母亲和父亲,c.225_c.226insAGGGTGTGCTCATATACAGTGCCTCCTTTGGTCTCTCTCTGGTCATC(p.W76Rfs*110)为未报道过的变异。结论LPI临床缺乏特异性,厌恶蛋白是本病的一个明显特征,新位点变异扩展了SLC7A7基因变异谱,基因检测是确诊LPI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 SLC7A7 高氨血症
下载PDF
血清瘦素和雌二醇联合诊断女童性早熟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耀东 谭利娜 +1 位作者 罗淑颖 卫海燕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和雌二醇在女童性早熟患儿中的作用及其预测价值,为女童性早熟的早期诊断筛查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性早熟的女童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同年龄的健康体...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和雌二醇在女童性早熟患儿中的作用及其预测价值,为女童性早熟的早期诊断筛查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性早熟的女童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同年龄的健康体检女童作为研究对照。对两组患儿的体格发育进行检查和两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睾酮(T)、雌二醇及瘦素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上述相关指标,并对有明显差异的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曲线下面积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身高、体重、骨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睾酮(T)、瘦素及雌二醇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处理,结果提示低瘦素和高雌二醇是女童性早熟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瘦素、雌二醇以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1.0%、73.0%、93.2%,其中两者联合检测的AUC最大,95%CI为0.897~0.968,敏感度为96.2%明显高于瘦素、雌二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瘦素降低、雌二醇增高是可能是辅助诊断女童性早熟的可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性早熟 瘦素 性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