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Cl_(2)改性海藻基生物炭去除水体中诺氟沙星的性能及循环利用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明志 林智 +4 位作者 厉子龙 周亚蕊 刘珉琦 魏泽慧 吴硕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80,共11页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PS-AOPs)因具有氧化能力强、选择性高等优点在抗生素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选取羊栖菜为研究对象,采用氯化锌(ZnCl_(2))共热裂解法,制备了ZnCl_(2)改性羊栖菜生物炭(YQZn),并将其作为催化剂活化过二硫...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PS-AOPs)因具有氧化能力强、选择性高等优点在抗生素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选取羊栖菜为研究对象,采用氯化锌(ZnCl_(2))共热裂解法,制备了ZnCl_(2)改性羊栖菜生物炭(YQZn),并将其作为催化剂活化过二硫酸盐(PDS),降解水体中的诺氟沙星(NOR)。结果显示,不同的ZnCl_(2)添加量对生物炭催化活性的影响不同,当ZnCl_(2)与羊栖菜的质量比为1∶1时,催化活性最佳。采用扫描电镜(SEM)、Brunauer-Emmet-Teller(BET)方法、X射线衍射(XRD)分析等表征YQZn的理化性质,探究了ZnCl_(2)的改性机理,同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YQZn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S浓度为1 mmol·L^(-1)、改性生物炭添加量为0.3 g·L^(-1)、pH为9、NOR浓度为10 mg·L^(-1)的条件下,NOR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5.09%。自由基淬灭实验结果表明,SO_(4)^(·-)和HO∙自由基在氧化作用中占主导地位,^(1)O_(2)的作用较为有限。针对粉末生物炭回收困难的问题,将YQZn负载至多孔地质聚合物上,制备了复合物GB。重复利用性实验表明,GB具有良好的降解活性和优良的重复利用性,可有效去除96.68%的N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氯化锌改性 诺氟沙星降解 地质聚合物 羊栖菜
下载PDF
凝灰岩石粉基调理剂对滨海盐碱地改良效果研究
2
作者 魏泽慧 徐倩 +9 位作者 张鹤 吴雷祥 周亚蕊 高秦 洪伟华 刘珉琦 张明志 陈燕婷 厉婷婷 厉子龙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2-701,711,共11页
在石料开采过程中,凝灰岩会产生巨量伴生性废弃石粉,影响矿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探讨废弃凝灰岩石粉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以石粉为基础,辅以不同配比的贻贝壳、生物炭、腐殖酸等,制备了凝灰岩石粉基调理剂。采用单因素控制法对植物和土... 在石料开采过程中,凝灰岩会产生巨量伴生性废弃石粉,影响矿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探讨废弃凝灰岩石粉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以石粉为基础,辅以不同配比的贻贝壳、生物炭、腐殖酸等,制备了凝灰岩石粉基调理剂。采用单因素控制法对植物和土壤进行对比试验,探究不同配比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小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纯石粉可调节土壤pH,但添加过多(≥200 g)不利于土壤有机质及氮、磷的释放,同时,纯石粉会促进土壤的钠吸附比和交换性钠增加,加重土壤盐害。凝灰岩石粉基调理剂可有效弥补纯石粉的不足,相较对照组(CK),水解性氮、速效钾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41.15%,10.44%,不同配比土壤调理剂中pH改良效果较好组可使其降低约0.66;同时本调理剂对作物生长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小白菜的株高较CK最多可提升35.59%。综合土壤理化指标和作物生长指标,确定纯石粉最适添加量为50 g,凝灰岩石粉基调理剂最佳配方为50 g石粉+3 g碳化后贻贝壳+10 g粗贻贝壳+5 g生物炭+5 g腐殖酸。凝灰岩石粉基调理剂的研发可为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提供新思路,为废弃石粉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滨海盐碱土 凝灰岩石粉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塔西南玄武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二叠纪地幔柱岩浆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56
3
作者 厉子龙 杨树锋 +4 位作者 陈汉林 C.H.Langmuir 余星 林秀彬 励音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9-970,共12页
本文通过对塔西南达木斯剖面中玄武岩进行 K-Ar 同位素定年,获得年龄为289.6Ma,并结合 Ar-Ar 坪年龄结果(290.1Ma)和古生物以及沉积特征,认为290Ma 的年龄代表了塔西南玄武岩形成于早二叠世,对应于盆地内下二叠统库普库兹满组下段层位... 本文通过对塔西南达木斯剖面中玄武岩进行 K-Ar 同位素定年,获得年龄为289.6Ma,并结合 Ar-Ar 坪年龄结果(290.1Ma)和古生物以及沉积特征,认为290Ma 的年龄代表了塔西南玄武岩形成于早二叠世,对应于盆地内下二叠统库普库兹满组下段层位的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塔西南熔岩为分异的碱性玄武岩并含45%SiO_2和4%MgO 含量。塔西南玄武岩与盆地内柯坪玄武岩具有相近的主量元素含量和稀土配分与微量元素蜘蛛网图型、无 Eu 异常、富集轻稀土元素、较高的其它不相容元素(如高场强元素)。但塔西南玄武岩比柯坪玄武岩具有较高的 Al_2O_3和 CaO 含量及稀土总量(288×10^(-6)~358×10^(-6)),偏低的 Na,O,P_2O_5和 FeO 含量。K、Rb 和 Cs 丰度的无系统性变化主要受这些元素丰度本身变化的影响。对其它不活动组分,塔西南玄武岩具有高 Ti(Ti/Y=522~624)和 Nb 含量(30×10^(-6)~40×10^(-6))及低 Zr/Nb 比值,暗示其来自富集的地幔源区。其 Nb 含量相对 La 含量无显著变化以及相对低的 Nb/U(近30)和 Ce/Pb 比值(近15),指示塔西南玄武熔岩来自大陆岩石圈或受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塔里木盆地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以及富集不相容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支持这样一种假设,即塔西南玄武岩来自地幔柱火山作用,或由于地幔柱的供热和上升导致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形成。且岩浆作用过程以部分熔融为主,结晶分异作用较弱。基于塔西南玄武岩和柯坪玄武岩相近的时代、源区成分和/或岩浆作用过程以及处于陆内稳定构造环境,笔者认为塔里木二叠纪玄武岩的分布范围可以从塔里木盆地内的塔中、柯坪一带一直延伸到塔西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地幔柱岩浆作用 玄武岩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浙西北木瓜燕山期花岗斑岩的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厉子龙 周静 +4 位作者 毛建仁 余明刚 励音骐 胡逸洲 汪惠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607-3622,共16页
浙晥赣相邻区形成于晋宁期的木瓜岩体中发现有花岗斑岩和两期辉绿岩脉的出现。对其中花岗斑岩中锆石采用LA-ICP-MS技术测年,结果显示其侵位时间为142.2±1.2Ma,即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具有高的SiO2,K2O+Na2O含量和K2O/Na2O比值... 浙晥赣相邻区形成于晋宁期的木瓜岩体中发现有花岗斑岩和两期辉绿岩脉的出现。对其中花岗斑岩中锆石采用LA-ICP-MS技术测年,结果显示其侵位时间为142.2±1.2Ma,即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具有高的SiO2,K2O+Na2O含量和K2O/Na2O比值,属过铝质的花岗岩。花岗斑岩和早期辉绿岩比晚期辉绿岩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但亏损Sr和Ti。花岗斑岩和两期辉绿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LREE富集的右倾型,花岗斑岩中负Eu异常明显,早期辉绿岩次之,晚期辉绿岩无Eu异常,反映它们的斜长石结晶程度不同。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花岗斑岩和早期辉绿岩有较明显的Nb亏损,而晚期辉绿岩Nb亏损不明显。花岗斑岩的Y/Nb比值>1.2以及Nb,Ti和Sr亏损可能指示其来自壳源或具有来自与俯冲有关的物质。Sr-Nd-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的(87Sr/86Sr)i值为0.71134~0.71748,εNd(t)值为-3.3^-6.4,Pb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i为18.49~18.56,(207Pb/204Pb)i为15.62~15.65,(208Pb/204Pb)i为38.57~38.68;早期辉绿岩的(87Sr/86Sr)i值为0.71408~0.73010,εNd(t)值为-0.05^+0.85。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花岗斑岩为壳源成因,与早期辉绿岩脉和晚期辉绿岩脉均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中。而两期辉绿岩均来自地幔源区,且岩浆作用过程以部分熔融为主。通过对木瓜花岗斑岩与两期辉绿岩的研究并对比浙皖赣邻区的相关地质特征,笔者认为木瓜花岗斑岩和早期辉绿岩侵位于早白垩世早期华南岩石圈伸展背景下,随着拉张的持续,有广泛的晚期辉绿岩墙的侵位;结合浙皖赣地区123~129Ma时期出现的A型花岗岩也形成于陆内造山后伸展环境,指示了从145Ma以前的活动大陆边缘向145Ma以后陆内岩石圈减薄和伸展环境转变的一系列构造体制转换过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浙西北及邻区从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如下:约170Ma开始,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构造体制下伴随有陆内深大断裂的再活化作用,华南开始进入碰撞造山阶段。从约145Ma开始至约123Ma,华南板块可能逐渐进入碰撞造山后的陆内拉张环境,在扬子地块南缘如浙西北及其邻区早白垩世形成少量花岗斑岩和两期辉绿岩脉及随后形成较多的A型花岗岩。在约117~121Ma,进入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阶段,117Ma以后进入碰撞后的伸展阶段,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大量的中酸性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及辉绿岩墙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SR-ND-PB同位素 锆石U-Pb定年 侵入岩 岩浆演化 浙西北
下载PDF
晚更新世以来杭州湾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对源–汇过程的启示
5
作者 高秦 厉子龙 +5 位作者 陈燕婷 曾志杰 Piotrowski A M 杨师航 郭增卿 崔锦梅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4-478,共25页
长江将大量泥沙排入东海,对杭州湾的沉积演变产生重大影响,但长江型碎屑对杭州湾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的贡献差异缺乏研究。通过分析杭州湾舟山海域水下钻孔(HZW1907孔)沉积物中有机、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杭州湾沉积过程中的水体古盐... 长江将大量泥沙排入东海,对杭州湾的沉积演变产生重大影响,但长江型碎屑对杭州湾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的贡献差异缺乏研究。通过分析杭州湾舟山海域水下钻孔(HZW1907孔)沉积物中有机、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杭州湾沉积过程中的水体古盐度、源区风化过程、沉积物组成与来源和长江–杭州湾–东海陆架沉积系统进行研究,并基于稀土元素组成的两端元混合模型,定量探讨长江泥沙对杭州湾不同位置沉积的贡献程度差异。结果表明,杭州湾湾口从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冰期的下切河谷深切、河谷充填和河谷埋藏3个阶段演化过程,相应发育了河床相(约33.9~23.7kaBP)、河漫滩相(约23.7~12.0kaBP)、古河口湾相(约12.0~9.0 ka BP)、浅海相(约9.0~4.0 ka BP)和现代河口湾相(约4.0 ka BP至今);沉积物的Ga/Rb和K_(2)O/Al_(2)O_(3)关系揭示了中国东部在33.9 ka BP以来经历了冷干–暖湿的气候变化;TS和TOC的变化反映了淡水–不稳定淡水、海水混合–稳定海水的沉积水体演替,与东海陆架一致。晚更新世期间,杭州湾地区发育的河床相、河漫滩相沉积物源区主要来自钱塘江流域,显示长英质火成岩的特征;全新世以来的古河口湾相、浅海相和现代河口湾相沉积物为钱塘江型碎屑与长江型碎屑的混合,显示中基性火成岩的特征,湾口受到长江物质的影响更强。以长江和钱塘江流域(Gd/Yb)_(UCC)为端元的模拟结果显示,杭州湾湾口与湾顶受到长江物质影响差异较大,古河口湾相时期,长江供给杭州湾湾口沉积物约78%,湾顶约39%;浅海相时期,长江供给杭州湾地区超过80%的碎屑,湾口、湾顶无明显差别;现代河口湾相时期,长江供给湾口沉积物约76%,湾顶约22%。该模拟方法在长江向杭州湾输送的碎屑分析中具有定量化的作用,并有望适用于其他沿海陆架河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过程 元素地球化学 混合模型 杭州湾 长江三角洲–陆架–河口体系
下载PDF
阿尔泰基性麻粒岩的发现:来自矿物学的证据 被引量:18
6
作者 厉子龙 陈汉林 +2 位作者 杨树锋 肖文交 Yoshiaki TAINOSHO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45-1455,共11页
新疆北部阿尔泰造山带富蕴乌恰沟一带首次发现代表中、下地壳深变质作用的基性麻粒岩详细的野外和室内研究表明阿尔泰基性麻粒岩主要由粗粒和细粒的麻粒岩组成(SiO_2含量为47.83~53.57%)。两者的矿物组合相近,为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 新疆北部阿尔泰造山带富蕴乌恰沟一带首次发现代表中、下地壳深变质作用的基性麻粒岩详细的野外和室内研究表明阿尔泰基性麻粒岩主要由粗粒和细粒的麻粒岩组成(SiO_2含量为47.83~53.57%)。两者的矿物组合相近,为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角闪石和黑云母成分富镁,可能与岩石的成分富镁有关。基性麻粒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富Mg/(Mg+Fe^(2+))和亏损U,Th,K及Rh,而且其原岩为钙碱性玄武岩,是岛弧构造环境下形成的产物,矿物化学特征表明斜方辉石中Mg/(Mg+Fe^(2+))介于0.65~0.71之间,为紫苏辉石,具高MgO+FeO,低Al_2O_3和Ca/(Ca+Mg+Fe),而单斜辉石具低TiO_2和Al_2O_3的特点,说明它们皆为变质成因,部分角闪石和褐色黑云母富钛,指示它们为高温下形成的产物。这些特征证实了上述岩石为基性麻粒岩。角闪石和黑云母氟和氯含量较低以及水逸度较高,暗示其流体成分氟和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根据麻粒岩中矿物共生组合、期次和矿物温压计估算,麻粒岩形成的峰期和退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750~780℃,0.6~0.7GPa和590~620℃,0.23~0.37GPa,前者属高温中压条件。阿尔泰地区基性麻粒岩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阿尔泰地区深部下地壳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深化阿尔泰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麻粒岩 岩相学 矿物化学 P-T条件估算 阿尔泰
下载PDF
超高温麻粒岩中尖晶石成分、结构特征和矿物反应的指示意义:以阿尔泰造山带超高温尖晶石-斜方辉石-石榴石麻粒岩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厉子龙 汪惠惠 +3 位作者 陈汉林 肖文交 杨树锋 胡逸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85,共12页
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研究已成为世界上热门的地球科学领域之一,其中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尖晶石+石英、大隅石+石英以及富铝斜方辉石等标型矿物组合和特征可以指示岩石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温度>900℃),这对查明地球... 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研究已成为世界上热门的地球科学领域之一,其中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尖晶石+石英、大隅石+石英以及富铝斜方辉石等标型矿物组合和特征可以指示岩石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温度>900℃),这对查明地球深部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初次对产于世界上不同地区超高温麻粒岩尖晶石+石英共生等的标型矿物组合、不同赋存状态的尖晶石ZnO含量、XZn[Zn/(Mg+Fe2++Zn)]、XMg等进行分析和对比,认为不同地区不同赋存状态的尖晶石,其ZnO含量、XZn和XMg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超高温麻粒岩尖晶石中ZnO质量分数多数低于2.5%,但个别特殊的有高达近15%。尖晶石中XZn较低且尖晶石与石英共生,可以作为超高温变质的证据之一。通过对阿尔泰南缘超高温尖晶石-斜方辉石-石榴石麻粒岩中尖晶石成分及ZnO含量分析,得出与石英共生的尖晶石ZnO质量分数约为2.50%,且有与XFe成正比的变化趋势,而与钛铁矿共生的尖晶石ZnO质量分数约为1.85%,虽然两者含量稍有不同,但与世界上超高温麻粒岩中多数尖晶石ZnO含量相比都相近。结合其他特征矿物组合,可以确定该岩石中尖晶石与石英共生组合可以作为阿尔泰地区发生超高温变质作用的证据。通过对阿尔泰南缘与尖晶石-石英有关的变质反应期次划分等的初步研究,认为变质期次可划分为峰期变质和退变质两期,推测峰期的温度条件可达到1000℃,且该超高温麻粒岩可能经历了顺时针p-T演化轨迹。该超高温麻粒岩在阿尔泰造山带的出现,可能与古生代时期发生的古亚洲洋俯冲、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造山作用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成分 尖晶石-石英共生组合 变质矿物反应期次 超高温麻粒岩 阿尔泰造山带
下载PDF
浙西北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银铅锌矿床特征及成矿机理 被引量:4
8
作者 厉子龙 汪惠惠 +5 位作者 蔡雄祥 余明刚 毛建仁 邢光福 刘锦文 励音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29-230,共2页
浙西北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南缘、钦杭成矿带上,并作为赣东北成矿带的北东延伸段。位于浙皖交界处淳安银山一带富集铅锌银多金属,该矿床现估计规模已达到了中型或中型以上。本文开展了浙西北燕山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银山矿区... 浙西北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南缘、钦杭成矿带上,并作为赣东北成矿带的北东延伸段。位于浙皖交界处淳安银山一带富集铅锌银多金属,该矿床现估计规模已达到了中型或中型以上。本文开展了浙西北燕山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银山矿区钻井岩芯中富含银、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北 燕山期花岗岩 成矿带 银山矿 地球化学特征 银多金属 矿物赋存状态 皮园村组 矿物组合 兰田组
下载PDF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时空特征和岩浆动力学 被引量:12
9
作者 厉子龙 励音骐 +2 位作者 邹思远 孙浩伟 李东旭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8-431,共14页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是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后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又一个二叠纪大火成岩省。近十多年来,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及其与地幔柱和大规模成矿的关系受到极大关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是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后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又一个二叠纪大火成岩省。近十多年来,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及其与地幔柱和大规模成矿的关系受到极大关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时空分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演化和动力学过程以及成矿潜力进行综述。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残余分布面积达25万km2,岩石类型主要有大陆溢流玄武岩(分布广泛),长英质火山岩类(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北部)和基性-超基性及中酸性侵入岩类等(主要出露于巴楚、巴什索贡和皮羌等地区)。该大火成岩省事件的岩浆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292~285 Ma(玄武岩和第一期长英质火山岩类形成阶段)和284~274 Ma(侵入岩类、含钒钛磁铁矿床和第二期长英质火山岩类形成阶段)。系统和深入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Pb同位素研究表明,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从早期喷发的玄武岩到晚期的侵入岩类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岩浆源区发生了从富集岩石圈地幔来源到地幔柱来源的明显转变。结合相关的地质学和岩石学证据及铂族元素(PGEs)等研究,提出了一个上涌的地幔柱不断向位于岩石圈地幔底部的岩浆源区注入亏损地幔物质、持续改变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最终形成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各主要岩石类型的岩浆演化新模型。最后,巴楚瓦吉里塔格含钒钛磁铁矿的存在也表明在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中具有找寻大型钒钛磁铁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特征 年代学 Sr-Nd-Hf-Pb同位素 岩浆源区和演化 铂族元素 找矿潜力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
下载PDF
胶东地区太古代变质岩石的PTt轨迹 被引量:1
10
作者 厉子龙 伍家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3-24,共2页
肢东地区最老地层为胶东群,根据构造、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初步确定其为中太古代。山东区调队等(1986)将废群重新划分为四个组,自下面上为唐家庄组、英庄介组、齐山组和林家寨组,主要岩石类型肓:斜长角闲岩、浅粒岩等。
关键词 岩石类型 浅粒岩 PTt 同位素年代学 角闪岩相 岩石组合 麻粒岩相 胶东地区 唐家庄 矿物组合
下载PDF
胶东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的pTt轨迹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厉子龙 《山东地质》 1993年第1期31-42,共12页
作者通过对胶东地区太古宙变质岩详细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用角闪石环带及共生矿物组合两种方法确定了该区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并认为,搞清该区的构造序列、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期次、生长环带与扩散环带的判别标志都很重要。这对研究... 作者通过对胶东地区太古宙变质岩详细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用角闪石环带及共生矿物组合两种方法确定了该区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并认为,搞清该区的构造序列、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期次、生长环带与扩散环带的判别标志都很重要。这对研究和确定胶东地区早期地壳的热演化史和构造形变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变质作用 PTT轨迹
下载PDF
塔里木二叠纪石英正长斑岩岩墙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5
12
作者 杨树锋 厉子龙 +4 位作者 陈汉林 肖文交 余星 林秀斌 施锡桂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05-1412,共8页
新疆塔里木盆地内部发育了大量二叠纪(260~292 Ma)玄武岩类为主的岩浆岩,主要由玄武岩、辉绿岩、玄武安山岩、超镁铁质岩石和正长岩等组成。作者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在巴楚水工团附近发现石英正长斑岩岩墙的出现。这些石英正长斑岩属准... 新疆塔里木盆地内部发育了大量二叠纪(260~292 Ma)玄武岩类为主的岩浆岩,主要由玄武岩、辉绿岩、玄武安山岩、超镁铁质岩石和正长岩等组成。作者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在巴楚水工团附近发现石英正长斑岩岩墙的出现。这些石英正长斑岩属准铝质(A/CNK<1),其中SiO_2含量为66~67%,并以富K_2O+Na_2O(10~11%)、K_2O/Na_2O(0.8~0.9)和较低的Mg/(Mg+Fe)比值为特征,且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和高场强元素含量(Zr、Nb、Y)、Ga/Al比值、高的稀土总量(631~734×10^(-6))、高度富集的LREE/HREE比值以及具Eu的负异常。这些特征并结合构造判别图解显示其具有典型的A型花岗岩的特征。低的Y/Nb(0.4)<1.2以及微量元素蜘蛛网图中呈现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以及Nb平坦或稍凸的图谱指示其源区来自于地幔,且在典型板内环境下形成。与小海子水库出露的正长岩的成分特征比较接近并很可能具有相同的源区成分。笔者对小海子正长岩体中粗粒正长岩采用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可靠的一致性年龄值为277±4 Ma,暗示小海子正长岩体侵位时代为277 Ma。根据野外观察、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的初步研究和对比,石英正长斑岩岩墙与小海子正长岩体一起很可能都是在早二叠世晚期形成,约在277Ma左右,它们代表了二叠纪陆内稳定环境下形成的产物,并可能作为塔里木地区最后一次大的岩浆热事件结束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石英正长斑岩 板内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SHRIMP定年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早—中二叠世玄武质岩浆作用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70
13
作者 陈汉林 杨树锋 +6 位作者 王清华 罗俊成 贾承造 魏国齐 厉子龙 何光玉 胡安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45-552,共8页
塔里木板块内部发育了大量由早—中二叠世板内岩浆作用所形成的、以玄武岩类为主的基性岩浆岩,包括玄武岩、辉绿岩、玄武安山岩等,残余分布面积约20万km2。而二叠纪时期是塔里木板块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早二叠世晚期开... 塔里木板块内部发育了大量由早—中二叠世板内岩浆作用所形成的、以玄武岩类为主的基性岩浆岩,包括玄武岩、辉绿岩、玄武安山岩等,残余分布面积约20万km2。而二叠纪时期是塔里木板块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早二叠世晚期开始塔里木板块结束了海相沉积,进入了陆相沉积阶段。通过对塔里木板块的岩浆作用特征和石炭纪—二叠纪沉积相的分析,笔者讨论了这一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对板块晚石炭世—二叠纪的沉积作用所起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塔里木板块早—中二叠世巨量玄武质岩浆作用的沉积响应过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板块 早-中二叠世 玄武质岩浆作用 沉积作用 沉积响应模式
下载PDF
新疆北部石炭纪-二叠纪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对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大地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313
14
作者 肖文交 韩春明 +8 位作者 袁超 陈汉林 孙敏 林寿发 厉子龙 毛启贵 张继恩 孙枢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62-1076,共15页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以发育大量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成矿事件为特征,其中包括:(1)发育于晚石炭世-二叠世的阿尔泰岛弧及其变质事件、阿尔泰麻粒岩与基性杂岩、西南天山放射虫硅质岩和高压-超高压-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以发育大量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成矿事件为特征,其中包括:(1)发育于晚石炭世-二叠世的阿尔泰岛弧及其变质事件、阿尔泰麻粒岩与基性杂岩、西南天山放射虫硅质岩和高压-超高压-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2)北疆发育的石炭纪(-二叠世)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d玄武质岩组合、阿拉斯加型基性-超基性杂岩和大量的与俯冲相关的钙碱性岩浆活动与斑岩型铜矿床成矿作用;(3)天山晚石炭世晚期蛇绿岩与岛弧火山岩等。结合北疆地区相关的前陆盆地发育不明显、碰撞型花岗岩欠发育与大量发育平行造山带大型走滑构造等现象,可以认为新疆北部在石炭纪-二叠纪挤压-伸展-走滑并存,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活跃。这些新进展表明新疆北部在晚石炭世-二叠纪可能仍存在活动陆缘,因此,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复杂增生造山作用最后延至晚石炭世晚期-二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石炭纪-二叠世构造-成矿事件 古亚洲洋构造南部
下载PDF
阿尔泰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47
15
作者 陈汉林 杨树锋 +4 位作者 厉子龙 肖文交 李继亮 董传万 余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新疆北部哈巴河一带出露的一套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主要由英安质一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405±57Ma,为早泥盆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具有Ti含量低,Mg^含量中等-富集(42.2~88.7),Th/Ta为8.6~16.... 新疆北部哈巴河一带出露的一套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主要由英安质一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405±57Ma,为早泥盆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具有Ti含量低,Mg^含量中等-富集(42.2~88.7),Th/Ta为8.6~16.4,低-中等Ti/Zr值(介于4.9~53.46);稀土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无Eu或中等的负Eu异常;且在蜘蛛网图上显示LlLE富集,Nb和Ta亏损的特征。Y-Nb和Rb-(Y+Nb)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这些长英质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新疆北部哈巴河晚占牛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是在古亚洲洋北侧岛弧构造环境下形成的,足作为古亚洲洋从SW至NE方向朝西伯利亚古板块俯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岛弧环境 阿尔泰造山带 新疆北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小海子二叠纪超基性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37
16
作者 杨树锋 余星 +3 位作者 陈汉林 厉子龙 王清华 罗俊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87-1096,共10页
巴楚小海子水库南闸附近出露的橄榄二辉岩岩墙SiO2含量平均为42%,Na2O+K2O<1%,Mg#=0.67~0.69,Fe2O3为16.29%~19.37%,具高镁富铁型原生玄武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橄榄二辉岩稀土元素标准化值呈LREE富集的右倾平滑曲线,轻重稀土元素... 巴楚小海子水库南闸附近出露的橄榄二辉岩岩墙SiO2含量平均为42%,Na2O+K2O<1%,Mg#=0.67~0.69,Fe2O3为16.29%~19.37%,具高镁富铁型原生玄武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橄榄二辉岩稀土元素标准化值呈LREE富集的右倾平滑曲线,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呈大隆起型,指示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的地球化学特征.Eu异常很不明显,可能由于斜长石的弱分离结晶作用所致,Sr、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相对亏损缘于热液蚀变和流体交代.该超基性脉岩与其附近发现的基性脉岩具有相同的产状,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来源于同一岩浆源区,并在相同的构造环境下产出.其Th/Ta、Nb/U、Nb/La和Zr/Ba等微量元素比值均显示岩浆源区可能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岩浆的侵位根源于深部地幔物质上涌,以及二叠纪板内区域拉张环境的有利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基性脉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巴楚小海子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对比 被引量:34
17
作者 余星 陈汉林 +5 位作者 杨树锋 厉子龙 王清华 林秀斌 徐岩 罗俊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92-1498,共7页
中国西部地区发育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别形成于280Ma左右和258~260Ma。对比两个大火成岩省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塔里木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峨眉山玄武岩相似,Fe_2O_3=15.29%~17.97%,大于10%,比MOR... 中国西部地区发育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别形成于280Ma左右和258~260Ma。对比两个大火成岩省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塔里木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峨眉山玄武岩相似,Fe_2O_3=15.29%~17.97%,大于10%,比MORB富铁,指示其深源以及地幔柱源特征,为典型的溢流玄武岩。稀土元素比值显示其落在由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组成的原始地幔熔融线上,表明该玄武岩是在厚的岩石圈下由异常热的地幔经低部分熔融形成的。微量元素特征比值分析,揭示了塔里木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一样,可能起源同一个来自于核幔边界的超级地幔柱,它们很可能是塔里木板块和扬子板块在二叠纪北向漂移过程中先后穿越同一个超级地幔柱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地幔柱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岩浆作用过程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96
18
作者 杨树锋 陈汉林 +4 位作者 冀登武 厉子龙 董传万 贾承造 魏国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4-511,共8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沉积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物质来源和岩浆作用的深部地质过程。认为基性岩浆来自于均一的富集地幔,并经历了较强的分异作用。深部岩浆向地表上升迁移...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沉积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物质来源和岩浆作用的深部地质过程。认为基性岩浆来自于均一的富集地幔,并经历了较强的分异作用。深部岩浆向地表上升迁移过程中,导致了上部岩石圈的快速隆升,并造成塔里木盆地的区域性抬升和海水向西退出,并进入陆相碎屑岩沉积阶段。当隆升的作用力超过了岩石圈的扰曲强度时,岩石圈发生破裂,导致了塔里木盆地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的岩浆作用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并与吐哈盆地、红柳河地区、北山地区、扬子板块西缘地区的二叠纪岩浆作用共同构成了古特提斯北缘一次强烈岩浆作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岩浆作用 深部地质过程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与日本中—新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毛建仁 高桥浩 +6 位作者 厉子龙 中岛隆 叶海敏 赵希林 周洁 胡青 曾庆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4-856,共13页
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构造环境,总结了两者的异同性。印支期和燕山早期(190~170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具有不同的岩浆活动演化史。在165~15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过铝和弱过铝的S型花岗岩,... 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构造环境,总结了两者的异同性。印支期和燕山早期(190~170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具有不同的岩浆活动演化史。在165~15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过铝和弱过铝的S型花岗岩,而170~130Ma则为日本岩浆活动沉寂期。燕山晚期,中国东南部和日本都发生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同是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碰撞及其后伸展-裂解的产物,日本开始时代晚(130Ma),并一直持续到始新世(45Ma)。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日本海打开之前(>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同处于大陆伸展构造环境,在日本海打开之后(<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进入完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岩浆作用 新生代 中国东南部和日本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富蕴基性麻粒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汉林 杨树锋 +5 位作者 厉子龙 余星 肖文交 袁超 林秀斌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51-1358,共8页
阿尔泰造山带富蕴麻粒岩出露在富蕴县乌恰沟一带。通过四个麻粒岩样品的SHRIMP锆石U-Pb定年,本文获得四个谐和年龄,分别是268.0±5.5Ma、271.0±5.4Ma、271.0±6.0Ma、279.0±5.6Ma;同时也发现部分锆石从核部... 阿尔泰造山带富蕴麻粒岩出露在富蕴县乌恰沟一带。通过四个麻粒岩样品的SHRIMP锆石U-Pb定年,本文获得四个谐和年龄,分别是268.0±5.5Ma、271.0±5.4Ma、271.0±6.0Ma、279.0±5.6Ma;同时也发现部分锆石从核部到边部存在着年龄差异,边部亮边的年龄与核部的年龄大约相差20Ma,认为这一亮边的年龄应该是代表麻粒岩变质年龄。依据锆石的发育特征,提出了该麻粒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在268~279Ma,属于早二叠世中-晚期;而变质年龄要稍晚,约在255Ma,属于晚二叠世。结合该基性麻粒岩的演化过程和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认为阿尔泰造山带在早二叠世中-晚期还存在活动大陆边缘的岩浆活动,导致了麻粒岩的原岩——岛弧钙碱性玄武岩的形成;在晚二叠世时期,阿尔泰造山带曾发生过强烈的构造事件引起了岛弧钙碱性玄武岩发生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形成了富蕴乌恰沟基性麻粒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造山带 富蕴 基性麻粒岩 SHRIMP锆石U-PB定年 大地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