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椎畸形及椎管内畸形的特点 被引量:8
1
作者 原所茂 邱贵兴 +6 位作者 魏斌 吴志宏 费琦 仉建国 王以朋 沈建雄 赵丽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脊椎畸形与椎管内畸形的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2007年5月收治的123例C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类型脊椎畸形及不同类型椎管内畸形的特点,分析两者之间的...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脊椎畸形与椎管内畸形的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2007年5月收治的123例C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类型脊椎畸形及不同类型椎管内畸形的特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23例患者的脊椎畸形中,28例(22.8%)为形成障碍(FF),43例(35.0%)为分节障碍(SF),52例(42.2%)为混合型障碍(MT)。28例FF均在胸腰椎,其中前方结构畸形(AM)19例(67.9%),前后方结构畸形(APM)9例(32.1%);单节段畸形(SM)19例(67.9%),多节段畸形(MM)9例(32.1%)。43例SF中,AM9例(20.9%),后方结构畸形(PM)3例(7.0%),APM31例(72.1%);SM9例(20.9%),MM34例(79.1%);214个节段受累,胸椎196个。52例MT中,AM6例(11.5%),APM46例(78.5%);SM6例(11.5%),MM46例(78.5%)。37例(31.7%)患者有椎管内畸形,其中脊髓纵裂14例,低位脊髓2例,脊髓纵裂合并低位脊髓21例。35例脊髓纵裂患者中34例位于胸椎、腰椎或跨越胸腰椎,33例为SF或MT;23例低位脊髓中21例发生于SF或MT。结论:FF好发于胸椎和腰椎,多为单纯AM,SF和MY好发于胸椎.多为APM.脊椎畸形好发于胸椎.脊髓纵裂好发于胸椎和腰椎,脊髓纵裂和低侍脊髓好发于SF或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脊椎畸形 椎管内畸形 影像学
下载PDF
HES7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原所茂 吴志宏 +6 位作者 魏斌 邱贵兴 仉建国 沈建雄 王以朋 赵宏 赵丽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HAIRY-AND-ENHANCER-OF-SPLIT-7(HES7)基凶多态性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的关联性。方法:2005年9月-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性别与年龄完全匹配的CS患者和非发育性畸形疾病患者(对...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HAIRY-AND-ENHANCER-OF-SPLIT-7(HES7)基凶多态性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的关联性。方法:2005年9月-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性别与年龄完全匹配的CS患者和非发育性畸形疾病患者(对照组)各123例,均为汉族,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选取HES7基因rs3027279和rs1442849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采用超高通量SNP分型系统对这两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对检测的结果进行Hardy-Weinberg(H-W)平衡检验、卡方(X^2)检验、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单位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位点单倍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日ES7多态性与CS易感性是否存在关联性。结果:两个SNP位点都具有多态性,且均符合H-W平衡。rs3027279位点中,C和A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对照组和CS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4.651,P〈0.05);C/C和C/A两种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5.857,P〈0.05)。rs1442849位点中,A和G两种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7.963,P〈0.05);G/G、G/A和A/A三种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19,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s1442849位点的A/A基因型对CS可能具有保护作用(P=0.018〈0.05,OR=0.35,95%CI=0.17-0.74),而rs3027279位点的C/A基因型可能会增加CS的发病风险(P=0.015〈0.05,OR=1.93,95%CI=1.13-3.30)。LD分析示该两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D′=0.923,r^2=0.3812),单倍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单倍型Hap3-GA可能会增加CS的发病风险(P=0.008〈0.01,OR=2.14,95%CI=1.23-3.74)。结论:中国汉族人群HES7的rs3027279和rs1442849两个位点存在多态性,该两个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CS的易感性有一定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单核苷酸多态性 HES7 关联分析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 被引量:36
3
作者 郑燕平 刘新宇 +1 位作者 杜伟 原所茂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6-669,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探索防范策略和治疗措施。方法:总结1999年7月~2003年7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4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环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减压、肿瘤椎体切除、病灶清除、齿状... 目的:分析总结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探索防范策略和治疗措施。方法:总结1999年7月~2003年7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4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环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减压、肿瘤椎体切除、病灶清除、齿状突骨折复位螺钉内固定、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内固定;植骨方式:大块自体髂骨植骨、髂骨块椎间植骨、PEEKCage椎间融合器髂骨植骨融合、钛网髂骨植骨融合;多数患者采用前路钛板固定。术后328例出现早期并发症。结果:276例出现术后咽喉部刺激症状,是最多见的并发症,预后好;62例出现低钠血症,常发生在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患者和严重颈椎创伤的患者,病情顽固,纠正困难;10例脑脊液漏;8例喉返神经损伤皆为一过性,术中可以即刻出现,是最早出现的并发症;4例死亡,瘫痪加重7例,此二者是最严重的并发症;5例刀口内血肿;2例髂骨取骨处刀口脂肪液化;2例刀口感染;1例食道瘘。植入物并发症2例,钛板螺钉打入椎间隙。3例行早期翻修手术。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较多,咽喉部刺激症状被忽视,此种并发症相当多见,但痊愈快,预后好。多数并发症可以治愈,部分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围手术期严格管理和手术规范化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扩大“蛋壳”结合闭合-张开技术治疗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新宇 原所茂 +4 位作者 田永昊 王连雷 周超 郑燕平 李建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79-783,共5页
目的:总结扩大"蛋壳"结合闭合-张开技术治疗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2年2月采用扩大"蛋壳"结合闭合-张开技术治疗13例胸椎及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15~47岁,平均33.5岁;完全分节后方... 目的:总结扩大"蛋壳"结合闭合-张开技术治疗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2年2月采用扩大"蛋壳"结合闭合-张开技术治疗13例胸椎及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15~47岁,平均33.5岁;完全分节后方半脊椎畸形3例,陈旧性胸椎及腰椎骨折后凸畸形6例,陈旧性脊柱结核后凸畸形4例(其中1例为T3~T5畸形愈合)。后凸顶椎部位:T3~T5 1例,T7/8 1例,T8/9 1例,T11/121例,T12 4例,L1 5例。10例病变节段位于T11~L1水平者均存在严重腰背部疼痛,VAS评分8~10分,平均8.7±1.1分;3例胸段后凸畸形者均合并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 C级2例,D级1例。术前局部后凸角度62.0°~75.0°,平均67.3°。采用扩大"蛋壳"结合闭合-张开技术矫正后凸畸形,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0±60min,术中失血为960±120ml。术中无节段血管、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胸膜破裂和/或血气胸等并发症。术后局部后凸角矫正至18.0°~24.5°,平均20.3°±2.5°,平均矫正率为68.7%。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9.6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角为19.0°~24.2°,平均21.0°±3.3°,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矢状面失平衡者。术前胸背部疼痛患者VAS评分改善至2.1±1.9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2例Frankel C级患者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1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均融合。结论:扩大"蛋壳"结合闭合-张开技术治疗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手术相对安全,矫正率较高,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蛋壳技术 闭合-张开技术 疗效
下载PDF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新宇 王芳 +2 位作者 原所茂 翟永华 郑燕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3~42岁,平均26.1...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3~42岁,平均26.1岁,术中进行CSEP及TES-MEP联合监护;B组29例,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13~20岁,平均15.8岁,单纯采用CSEP监护作为对照组。术中持续观察CSEP及TES-ME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出现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或刺激强度高于初始刺激强度100V仍未引出者,停止手术并对症处理,术后给予激素治疗。结果:A组术中出现CSEP异常者4例(10.8%),TES-MEP异常者19例(60%)。术中CSEP及TES-MEP均异常者4例(10.8%),无术中CSEP异常而TES-MEP正常者。2例(陈旧性结核并后凸畸形1例,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1例)术中合拢截骨平面时,TES-MEP波形均消失,但仅1例出现CSEP异常,经术中积极处理,至手术结束时波形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均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余35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假阴性率0%)。B组9例(21%)术中出现CSEP波形异常,其中2例虽经减少矫形角度及激素冲击治疗,术后仍出现双下肢瘫,余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者,术后出现重度不可逆性脊髓损伤(假阴性率10%)。结论:CSEP结合TES-MEP联合监护能较可靠、准确的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态,可降低监护假阴性率,为手术治疗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监护 脊柱畸形
下载PDF
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燕平 刘新宇 +1 位作者 杜伟 原所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762-763,共2页
脊柱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中最多见,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可以导致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脊柱失稳和后凸畸形.国内外同道积极开展了Ⅰ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矫形、内固定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5].我院采用Ⅰ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3... 脊柱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中最多见,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可以导致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脊柱失稳和后凸畸形.国内外同道积极开展了Ⅰ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矫形、内固定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5].我院采用Ⅰ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3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清除植骨 Ⅰ期病灶清除 胸腰椎结核 疗效观察 内固定治疗 神经功能障碍 Ⅰ期手术治疗 关节结核 脊柱结核 后凸畸形
下载PDF
腰椎棘突劈开椎管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新宇 原所茂 +3 位作者 田永昊 郑燕平 王磊 李建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0-653,共4页
目的:总结腰椎棘突劈开、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优缺点及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09年4月采用棘突劈开、椎管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8例,男16例,女性12例;年龄40~71岁,平均63.1岁;病程0.3~10年,平均8.5年。单节段6... 目的:总结腰椎棘突劈开、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优缺点及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09年4月采用棘突劈开、椎管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8例,男16例,女性12例;年龄40~71岁,平均63.1岁;病程0.3~10年,平均8.5年。单节段6例,双节段18例,3节段4例;L3/4 20例,L4/5 28例,L5/S1 6例,9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术前单侧下肢麻木、疼痛者22例,双侧6例。步行距离10~1000m,平均315m。术前JOA评分10.3±1.4分,腰痛、下肢痛及下肢麻木VAS分别为4.6±0.7分、7.7±1.0分和6.1±2.3分。术后第3天行血肌酸激酶(CPK)测定。术后定期随访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改变。结果:手术时间65~175min,平均115±5.6min,术中失血量50~500ml,平均116±12.5ml,单、双及3节段平均显露时间分别为11.3±2.0min、20.2±2.6min及26.1±2.1min。术后第3天CPK为336±16.1u/L。术后3个月随访时,1例劈开棘突因缝合不当未完全愈合,其余患者劈开棘突均一期愈合。随访16~36个月,平均25.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24.7±3.5分,改善率为(77.0±3.1)%,腰痛、下肢痛及下肢麻木VAS分别为1.6±0.7分、1.1±0.3分及2.5±1.3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未出现腰椎不稳,多裂肌无明显萎缩。结论:棘突劈开椎管减压术能保护双侧多裂肌,有效减少术后腰痛,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棘突劈开 减压术 疗效
下载PDF
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结合后路微创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新宇 原所茂 +5 位作者 田永昊 王连雷 阎峻 郑燕平 宫良泰 李建民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结合后路微创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为2010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无附件受累的单节段腰椎结核(均为边缘性结核),并接受一期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微创内固定患者... 目的回顾分析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结合后路微创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为2010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无附件受累的单节段腰椎结核(均为边缘性结核),并接受一期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微创内固定患者共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1~61岁,平均(36.1±17.8)岁。病程2~16个月,平均11(9,12)个月。均为单节段受累,其中L2~3受累者7例,L3~4受累者10例,L4~5受累者6例,L5~S1受累者8例。31例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7(6,8)分。脊髓损伤程度ASIA分级:E级25例,D级6例。合并椎旁脓肿22例,髂窝流注性脓肿9例,伴后凸畸形12例,术前脊柱局部平均后凸Cobb角度21°±6°。术前采用四联抗结核方案化疗至少2周。手术均先俯卧位行后路微创固定,其中经皮微创螺钉18例(经皮组),经Wiltse入路置钉13例(经Wiltse入路组),再取侧卧位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或钛网融合。结果 31例患者手术时间160~240 min,平均(204±54)min,出血量100~300 m L,平均(168±73)m L。1例前路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2周后伤口愈合,余30例刀口一期愈合。无手术相关神经功能、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经皮组和经Wiltse入路组术后3 d伤口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3±0.3)分和(2.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降至2(1,3)分,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合并神经症状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12例合并后凸畸形者平均Cobb角矫正15°±5°,较术前减小(P<0.05)。所有患者均获有效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6.8±9.3)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达到结核愈合标准,无腰椎后凸畸形、内固定松动、断裂、脱出、钛网塌陷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微创内固定结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治疗单节段腰椎椎体结核可有效清除病灶,通过短节段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融合节段,降低前路手术创伤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清除 前路 后路
下载PDF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新宇 原所茂 +2 位作者 田永昊 郑燕平 李建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2~63岁,平均51.3岁,病程平均5.6年。术...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2~63岁,平均51.3岁,病程平均5.6年。术前病变节段:3节段16例,4节段12例。其中累及C2/3节段5例次、C3/4 21例次、C4/5 26例次、C5/6 28例次、C6/7 16例次。合并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5例。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改良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时采用10秒握拳试验、双手握力、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颈椎曲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后前路联合手术时间平均6.5h,出血量平均375ml。患者均得到1年及以上有效随访。1年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的9.8±2.1分提高到15.9±1.2分(P<0.05),平均改善率(84.7±9.2)%。术前、术后10秒试验:左手由11.2±3.1次提高到18.2±2.6次,右手由10.8±1.0次提高到17.8±3.9次(P均<0.05)。平均握力:左手由18.7±7.1kg提高到33.2±6.3kg,右手由19.2±3.6kg提高到35.8±2.5kg(P均<0.05)。颈部轴性疼痛VAS评分为2.1±1.1分。颈椎前凸角由21.5°±5.7°减少到19.60°±4.10°(P>0.05)。影像学随访示颈椎管减压充分,椎间植骨融合满意,未见相邻节段不稳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创伤小、可有效改善颈椎后路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在后路手术基础上,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解除脊髓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脊髓型颈椎病 后前路联合 手术疗效
下载PDF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新宇 郑燕平 +4 位作者 原所茂 侯勇 杜伟 王洪彬 王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0年4月 ̄2003年11月共有32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男21例,女11例,年龄38 ̄75岁;其中单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3例,胸椎间盘突出症合...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0年4月 ̄2003年11月共有32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男21例,女11例,年龄38 ̄75岁;其中单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3例,胸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0例,胸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胸椎孤立后纵韧带骨化9例。单纯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4例,单纯后路全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椎管扩大减压术9例,全椎板截骨原位再植、环脊髓减压、椎管扩大减压成形术19例。术中均应用丹迪Key-Point脊髓监护系统进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结果:23例术中监护无异常,术后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12例患者术中即可见波形改善。4例术中出现波形异常,其中2例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4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术后症状加重,假阴性率12.5%。1例术中波形异常,但术后无脊髓损伤表现,假阳性率3.1%。结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可及时发现术中危及脊髓的因素,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率。与其它监测方法合用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椎管狭窄症 体感诱发电位 手术监护
下载PDF
颈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比值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洪彬 郑燕平 +2 位作者 刘新宇 杜伟 原所茂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测量正常的X线侧位片 ,分别计算出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的比值 ,为临床颈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方法 :观察正常的颈椎侧位片 2 2 2例 ,男 10 2例 ,女 12 0例 ,年龄18~ 5 6岁 ,其中小于 2 0... 目的 :通过观察测量正常的X线侧位片 ,分别计算出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的比值 ,为临床颈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方法 :观察正常的颈椎侧位片 2 2 2例 ,男 10 2例 ,女 12 0例 ,年龄18~ 5 6岁 ,其中小于 2 0岁 3例 ,2 0~ 2 9岁 65例 ,3 0~ 3 9岁 92例 ,40~ 49岁 5 1例 ,大于 5 0岁 11例。测量各椎间隙与椎体前缘、中份及后缘的高度 ,并求得椎间隙高度与下位椎体高度的比值 ,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男性椎间隙与椎体高度的比值 ,前缘为 0 2 72~ 0 3 3 8;中份为 0 474~ 0 5 2 8;后缘为 0 168~ 0 195。女性椎间隙与椎体高度间的比值 ,前缘为 0 2 70~ 0 3 3 3 ;中份为 0 471~ 0 5 0 9;后缘为 0 177~ 0 190。结论 :椎间隙与椎体间的比值比较恒定 ;各间隙的前缘、中份、后缘比值明显不同 ,中份最大 ,前缘次之 ,后缘最小。男性较女性的均值稍高 ,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本文结果对临床颈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隙高度 椎体高度 椎间隙与椎体高度比值
下载PDF
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在胸椎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2
作者 郑燕平 关涛 +3 位作者 刘新宇 杜伟 王洪彬 原所茂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 观察通过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自1995年8月至2003年12月对56例胸椎椎管内肿瘤实施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3~68岁,平均34.7岁。病变部位:T_t~T_629例,... 目的 观察通过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自1995年8月至2003年12月对56例胸椎椎管内肿瘤实施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3~68岁,平均34.7岁。病变部位:T_t~T_629例,T_7~T_12 37例。病变范围:1个节段8例,2个节段21例,3个节段18例,4个节段5例,6个节段3例,7个节段1例。本组患者硬膜外肿瘤43例,硬膜内肿瘤13例。神经鞘瘤23例,脊膜瘤18例,脑室管膜瘤7例,脂肪瘤3例,囊肿3例,畸胎瘤2例。其中因肿瘤二次复发手术9例。结果 手术时间90~205min,平均137min。失血量300~1400ml,平均760ml。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X线平片、CT、MRI观察椎板愈合时间4.5~6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4例,肋间神经痛2例,术后复发9例,其中本院术后复发3例。结论 该术式安全可行,避免椎板咬骨钳咬除椎板造成椎管内的进一步占位损伤脊髓,而且缩短了手术时间。通过椎板回植恢复了脊髓所需要的椎管管性结构,减少了椎管内术后粘连,有利于二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椎板截骨原位再植 胸椎椎管内肿瘤 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术 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费琦 原所茂 +1 位作者 王以朋 邱贵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6-669,共4页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手术治疗 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畸形 半椎体 脊柱畸形 发育异常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全脊椎切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燕平 刘新宇 +3 位作者 李宪笃 原所茂 张杰 袁振灿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 观察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病椎切除,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或填充骨水泥钛网支撑,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2月~2005年4月对26例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患者实施后路一期病椎切除、脊髓减压... 目的 观察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病椎切除,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或填充骨水泥钛网支撑,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2月~2005年4月对26例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患者实施后路一期病椎切除、脊髓减压,同时对良性、低度恶性肿瘤进行前路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支撑,高度恶性肿瘤采用骨水泥钛网支撑,所有患者实施后路植骨,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本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2岁(14~52岁)。其中,动脉瘤样骨囊肿5例,骨囊肿2例,血管瘤5例,骨髓瘤3例,嗜酸性白细胞肉芽肿2例,骨巨细胞瘤6例,骨肉瘤3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8例,C级7例,D级3例,E级6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8年。术前疼痛24例,术后无疼痛22例(91.7%),疼痛减轻2例,疼痛缓解率95.8%。20例脊髓功能障碍者,14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恢复,脊髓功能改善率95%。6例患者出现8个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8.4%。结论胸段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安全可行,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脊椎肿瘤 脊髓压迫症 内固定器 外科减压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胸、腰椎脊柱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前方钛网支撑矫形内固定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郑燕平 刘新宇 +1 位作者 杜伟 原所茂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29-132,144,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前方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43.3岁(15~66岁)。病变部位:胸椎8例,胸、腰椎7例,腰椎4例。2个椎体13例,3个椎体5例,4个椎体1例,无跳跃型。椎...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前方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43.3岁(15~66岁)。病变部位:胸椎8例,胸、腰椎7例,腰椎4例。2个椎体13例,3个椎体5例,4个椎体1例,无跳跃型。椎旁脓肿15例,髂窝流注性脓肿4例。本组患者皆伴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44.7°。术前血沉正常5例,其余为22~127mm/h。本组患者术前应用三联(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化疗2周,手术采用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化疗持续10个月,定期进行脊柱影像学检查和血沉、肝功能检查。结果刀口皆为Ⅰ期愈合,无窦道。最先解除的症状是疼痛,随访8~29个月(平均17个月),畸形矫正、植骨融合满意,未见内固定失败;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1.3°,脊髓功能皆有不同程度地恢复。3例胸、腰段结核术中出现胸膜破裂,1例术后气胸;4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1例钛网位置欠佳。无脓胸发生和迟发性脊髓功能丧失。术后血沉恢复正常时间为2~8个月。结论胸、腰椎脊柱结核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和脊柱稳定性重建,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未见使用在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的支撑物和内固定物产生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结核外科手术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Andersson损害伴黄韧带及后纵韧带骨化1例报道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新宇 郑燕平 +2 位作者 原所茂 田永昊 李康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18-320,共3页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和骶髂关节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和僵硬,并可导致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关键词 脊柱炎 强制性 黄韧带 骨化 后纵韧带 骨化 异位性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胸椎多节段骨折的后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新宇 郑燕平 +2 位作者 原所茂 袁振灿 李伟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22例胸椎多节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后路手术疗效。方法本组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0~58岁,平均39.8岁。胸椎双节段骨折者18例,三节段骨折者4例。连续性骨折15例,跳跃性骨折7例。脊髓压迫完全来自前方者5例、完全... 目的分析并总结22例胸椎多节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后路手术疗效。方法本组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0~58岁,平均39.8岁。胸椎双节段骨折者18例,三节段骨折者4例。连续性骨折15例,跳跃性骨折7例。脊髓压迫完全来自前方者5例、完全来自后方者3例,前、后方均有压迫者14例。术前Cobb角平均34.3°。术前Frankle分级:A级11例,B级4例,D级1例。接受手术时间为伤后4 h^4 d,平均23.2 h。结果16例得到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4个月(2~25个月)。最近一次随访Frankle分级:A级11例,B级3例,C级1例,D级1例。术后Cobb角平均22.5°。结论胸椎后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减压充分、椎弓根固定切实可靠,可有效恢复胸椎正常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肋骨联合体的CT测量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新宇 郑燕平 +3 位作者 原所茂 袁振灿 李伟 李小斌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33-235,共3页
关键词 胸椎 脊柱侧凸 摄影测量法
下载PDF
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椎旁肌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磊 原所茂 +1 位作者 郑燕平 刘新宇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11期28-30,共3页
比较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疾病中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椎旁肌的影响。前瞻性纳入单节段腰椎疾病预行TLIF手术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Wiltse入路组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通过比较术后3天、14天、1年腰背痛VAS评分,术后第二天CK值、术后1... 比较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疾病中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椎旁肌的影响。前瞻性纳入单节段腰椎疾病预行TLIF手术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Wiltse入路组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通过比较术后3天、14天、1年腰背痛VAS评分,术后第二天CK值、术后1年MRI评分,并通过术后多裂肌病理活检等证明了Wiltse入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疾病中对椎旁肌的影响小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病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WILTSE 多裂肌
下载PDF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燕平 关涛 +2 位作者 刘新宇 杜伟 原所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9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及/或运动障碍,合并后纵韧带骨化者16例,合并黄韧带骨化和肥厚者13例.病变部位主要在下胸段(68.3%),上胸段次之(19.5%),中胸段最少(12... 目的: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9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及/或运动障碍,合并后纵韧带骨化者16例,合并黄韧带骨化和肥厚者13例.病变部位主要在下胸段(68.3%),上胸段次之(19.5%),中胸段最少(12.2%).采用后路全椎板截骨、经一侧或两侧关节突和下位横突进入切除突出椎间盘、椎板再植椎管成形术,共切除突出椎间盘41个,9例加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运动障碍加重2例,脑脊液漏3例.所有患者术后即有感觉恢复,运动功能6个月以内恢复较快,24个月后无明显恢复.24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62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评价参照Epstein标准,优11例,良9例,改善2例,差2例,优良率83.33%,总有效率91.67%.术后CT及MRI显示椎板融合成形良好,手术减压满意.结论: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病部位以下胸段为多,如出现症状多需手术治疗,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