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添加褐藻寡糖对脊尾白虾免疫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史文军 王学江 +8 位作者 李峰 刘正一 迟艳 张志凯 黎慧 王李宝 孙林 万夕和 秦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10,共13页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褐藻寡糖(AOS)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免疫和抵抗二尖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bicuspidate)能力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不同褐藻寡糖添加量处理,分别为0 mg/kg(CK)、500 mg/kg(T1)、1000 mg/kg(T2)和2000 mg...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褐藻寡糖(AOS)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免疫和抵抗二尖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bicuspidate)能力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不同褐藻寡糖添加量处理,分别为0 mg/kg(CK)、500 mg/kg(T1)、1000 mg/kg(T2)和2000 mg/kg(T3),在相同条件下饲养60 d。结果表明:T2处理脊尾白虾的终末质量、总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极显著高于CK(P<0.01);T3处理脊尾白虾存活率极显著高于CK(P<0.01)。相较于CK,T2处理脊尾白虾肝胰腺中SOD活性、肝胰腺和肌肉中ACP活性、肝胰腺和肌肉中AKP活性、肝胰腺中PO活性均极显著提高(P<0.01)。T1处理LGBP基因在脊尾白虾肝胰腺中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CK(P<0.01),T2处理SOD、LGBP基因在脊尾白虾肝胰腺中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CK(P<0.01),各处理LZM、SR和CTSB基因在脊尾白虾肝胰腺中相对表达量与CK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饲料中添加1000 mg/kg褐藻寡糖可以有效提高脊尾白虾体内部分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提高脊尾白虾的抗氧化水平和免疫能力。基因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与酶活性检测结果一致。攻毒试验中,T1、T2和T3处理脊尾白虾存活率在第3~5 d均极显著高于CK(P<0.01),但各处理脊尾白虾最终存活率和CK相同,表明褐藻寡糖对二尖梅奇酵母MQ2101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但并不能提高感染后的最终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褐藻寡糖 二尖梅奇酵母 免疫能力
下载PDF
虾肝肠胞虫极管蛋白3的鉴定
2
作者 于志君 王李宝 +6 位作者 史文军 黎慧 胡润豪 赵然 沈辉 管小平 万夕和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2-29,51,共9页
为探明极管蛋白在EHP侵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虾肝肠胞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标,通过克隆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极管蛋白3基因(Polar tube protein 3,PTP3),并进行生物信... 为探明极管蛋白在EHP侵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虾肝肠胞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标,通过克隆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极管蛋白3基因(Polar tube protein 3,PTP3),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其核心区域部分序列编码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纯化,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PTP3中最长的开放阅读框片段长3 390 bp,编码1 13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25 k D。该蛋白拥有13个N-糖基化位点和多个O-糖基化位点,未发现信号肽结构域;拥有117个磷酸化位点,其中苏氨酸磷酸化位点最多,为71个;二级结构较为简单,α螺旋占41.77%,是最大量的结构元件;延伸链占12.48%,无规卷曲占39.29%,β转角占6.46%。通过免疫印迹试验验证多抗的特异性,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极管蛋白在极管弹射时的状态,表明EHPPTP3分布于虾肝肠胞虫弹出的极管上,是新鉴定出的虾肝肠胞虫极管蛋白,确认了EHPPTP3的存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特征、蛋白表达特征、多抗特异性以及定位特征证实本研究克隆的PTP3即为EHP极管蛋白3(EHPPTP3),是虾肝肠胞虫中新鉴定出的一种极管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肝肠胞虫 极管蛋白3 生物信息学分析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小棚养殖凡纳滨对虾“滴星病”的研究
3
作者 于志君 王李宝 +3 位作者 黎慧 史文军 赵然 万夕和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94-101,共8页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滴星病”的发病原因,从濒死的患病对虾肝胰腺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优势菌MRY0520,并对菌株MRY0520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滴星病”的发病原因,从濒死的患病对虾肝胰腺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优势菌MRY0520,并对菌株MRY0520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人工回感健康的凡纳滨对虾可致其出现与自然发病虾相同的症状。该菌对凡纳滨对虾72 h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15×10^(5)CFU∕g,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RY0520对新霉素(30μg∕片)、多西环素(30μg∕片)等多种药物敏感。该菌对凡纳滨对虾具有致病性,可致对虾肝胰腺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研究
4
作者 顾舒文 黎慧 +3 位作者 王李宝 史文军 张晓君 万夕和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6期5-10,23,共7页
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江苏射阳某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水体和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和对虾肠道样品共获得有效序列71373~98113条,可聚类... 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江苏射阳某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水体和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和对虾肠道样品共获得有效序列71373~98113条,可聚类于5974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水体和对虾肠道样品OTUs个数分别为3783和2191个。物种注释和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养殖不同时期,水体环境以及对虾肠道中的优势菌有所不同,早期水体中的优势菌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北欧海盗菌属(Vicingus)和海生杆菌属(Marivita)等,中期转变为砂单胞菌属(Arenimonas),最后转变为褐指藻杆菌属(Phaeodactylibacter)、欧文威克斯菌属(Owenweeksia)和栖韩东海菌属(Donghicola)等。对虾肠道中早期优势属主要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沙滩微菌属(Litorimicrobium)等,中期转变为Candidatus Bacilloplasma、去甲基甲基萘醌菌属(Demequina)、鲁杰氏菌属(Ruegeria)和溶杆菌属(Lysobacter)等,最后转变为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副球菌属(Paracoccus)、罗斯氏菌属(Rothia)和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等。水体和对虾肠道中均存在砂单胞菌属、脱硫单胞菌目(Desulfuromonadia)等参与无机循环的微生物和Phaeodactylibacter luteus、去甲基甲基萘醌菌属、红杆菌科(Rhodobacter)等益生菌,在促进对虾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养殖 南美白对虾 微生物群落结构 养殖水体
下载PDF
低氧-复氧胁迫下脊尾白虾鳃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趋势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史文军 王盼 +7 位作者 胡润豪 万夕和 沈辉 黎慧 王李宝 乔毅 蒋葛 成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5-747,共13页
【目的】探究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鳃组织在渐变式低氧—复氧胁迫下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今后开展脊尾白虾耐低氧品系(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模拟自然低氧环境的形成过程,分别于低氧处理0(对照)、3和6 h及复氧... 【目的】探究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鳃组织在渐变式低氧—复氧胁迫下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今后开展脊尾白虾耐低氧品系(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模拟自然低氧环境的形成过程,分别于低氧处理0(对照)、3和6 h及复氧后1和8 h采集脊尾白虾鳃组织,利用Illumina HiSeq^(TM) 4000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经过滤和Trinity组装获得Unigenes,选取Nr、Swiss-Prot、KEGG和COG/KOG等数据库进行注释分析,在Omicsmart平台上完成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其表达趋势分析,然后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随机选取5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脊尾白虾鳃组织样本转录组测序数据经过滤后的Clean reads进行Trinity组装共获得93227条Unigenes,其长度范围在201~35402 bp,平均长度为834 bp,N50长度为1352 bp。通过组间两两比较分析,共鉴定出475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3557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2829个;超过50%的差异表达基因被显著富集到6种基因表达趋势模式中(P<0.01),具体表现为:Profile 0模式富集到415个基因,Profile 5模式富集到201个基因,Profile 11模式富集到371个基因,Profile 13模式富集到841个基因,Profile 17模式富集到387个基因,Profile 18模式富集到411个基因。6种基因表达趋势模式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代谢进程、细胞进程、单一有机体进程、细胞、细胞零件、大分子复合物及催化活性等GO功能条目上;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以Profile 13模式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最多信号通路(86条),其中呈显著富集的有8条,分别为核糖体、碳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酸生物合成、内质网蛋白质加工、糖酵解/糖异生、谷胱甘肽代谢和蛋白输出。【结论】脊尾白虾鳃组织在受低氧胁迫早期通过合成蛋白质及提高代谢能力来抵御低氧环境,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物质合成和能量代谢活动均显著下降;但在复氧后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其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水平又逐渐升高恢复至常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低氧—复氧 鳃组织 转录组测序 趋势分析
下载PDF
以废弃花蛤贝壳制备柠檬酸钙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史文军 万夕和 +4 位作者 王李宝 沈辉 凌云 黎慧 乔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22,共4页
本试验以花蛤软体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弃贝壳为钙源,利用直接法生产柠檬酸钙。在确定了花蛤贝壳最适粉碎目数为60目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钙酸比、固液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柠檬酸钙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花蛤贝壳直... 本试验以花蛤软体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弃贝壳为钙源,利用直接法生产柠檬酸钙。在确定了花蛤贝壳最适粉碎目数为60目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钙酸比、固液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柠檬酸钙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花蛤贝壳直接制备柠檬酸钙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钙酸比为0.80,固液比为35%,反应时间为2.5 h,反应温度为35℃,在此条件下的柠檬酸钙产率为92.13%。纯度及工艺放大检测结果显示利用该优化工艺制备的柠檬酸钙产品质量好且稳定,故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蛤贝壳 柠檬酸钙 产率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酶解异育银鲫制备不同分子量段抗氧化肽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史文军 万夕和 +4 位作者 黎慧 沈辉 王李宝 乔毅 孙瑞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61-67,共7页
以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蛋白为原料,以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从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8种蛋白酶中筛选出风味蛋白酶作为最佳酶... 以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蛋白为原料,以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从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8种蛋白酶中筛选出风味蛋白酶作为最佳酶解用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风味蛋白酶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 000 U/g、底物浓度7%、酶解pH 7.5、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 h。在该条件下对异育银鲫的水解度为46.78%,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0.12%、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2.3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79.45%;在此基础上对酶解液进行硫酸铵盐析、活性炭脱腥、超滤膜分段、透析脱盐、浓缩和干燥,得到不同分子量段酶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酶解 自由基 抗氧化肽
下载PDF
脊尾白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群体初步选育及重要免疫酶活性分析
8
作者 史文军 万夕和 +4 位作者 陈海泉 乔毅 沈辉 王李宝 黎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6-128,共3页
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lthuis)为试验材料,以人工连续7 d投喂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死虾为攻毒方式,得抗性试验组(Rm);以人工连续7 d投喂不携带WSSV的死虾为对照方式,得对照试验组(Vm)... 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lthuis)为试验材料,以人工连续7 d投喂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死虾为攻毒方式,得抗性试验组(Rm);以人工连续7 d投喂不携带WSSV的死虾为对照方式,得对照试验组(Vm),待存活率稳定后,分析比较抗性试验组和对照试验组的存活率及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的差异性;然后待Rm组中雌性脊尾白虾虾卵接近孵化时,挑选40~50尾体格较大的抱卵雌虾,分别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桶中,让其自然孵化,以此得Rm1代;孵化完成后,收集各组亲虾并编号,用套式PCR法检测各组亲虾WSSV携带情况,将阴性组及虾卵孵化较少组淘汰,留下20组,重新编号Rm1代,然后将其喂养成成虾;以此方式连续选育得到Rm3代。用同样方法对Rm3代成虾和自然环境中WSSV携带成虾(Vn)进行攻毒试验,然后检测结果显示Rm3代成虾比Vn成虾存活率要高出很多且免疫相关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抗病群体 免疫相关酶
下载PDF
海葵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史文军 秦松 +1 位作者 张朝晖 吴建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2-131,共10页
海葵(sea anemone)又名海菊花,多指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珊瑚虫纲(Anthozoa)海葵目(actiniaria)动物。海葵一般分为爱氏海葵科、链索海葵科、细指海葵科、投海葵科、固边海葵科和绿海葵科等6科37种[1]。海葵体型大多呈圆... 海葵(sea anemone)又名海菊花,多指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珊瑚虫纲(Anthozoa)海葵目(actiniaria)动物。海葵一般分为爱氏海葵科、链索海葵科、细指海葵科、投海葵科、固边海葵科和绿海葵科等6科37种[1]。海葵体型大多呈圆筒状,触手以辐射对称状在口周围形成数轮,广泛分布在热带和温热带海域,主要固着在海中岩石上或泥沙中。我国海域均有分布,如:黄侧花海葵(Anthopleura xanthogrammica)、太平洋侧花海葵(A.pacifica)、纵条矶海葵(Haliplanella luciae Hand)、中华仙影海葵(Cereus sinensis Verrill)等。海葵具有滋阴壮阳、收敛止泻、燥湿杀虫等功效,民间主要用来治疗痔疮、脱肛、饶虫病和体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葵 生物活性 化学成分 腔肠动物门 热带海域 珊瑚虫纲 滋阴壮阳 圆筒状
下载PDF
蛋鸡喹乙醇中毒的诊治
10
作者 史文军 刘思国 《新疆农垦科技》 2004年第2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蛋鸡 喹乙醇中毒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肝肠胞虫的分离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乔毅 沈辉 +6 位作者 万夕和 范贤平 蒋葛 黎慧 王李宝 史文军 成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058,共8页
为了研究江苏地区感染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形态学特点,分析与国外报道的差异性,本研究以江苏地区感染肝肠胞虫的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组织为研究材料,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进... 为了研究江苏地区感染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形态学特点,分析与国外报道的差异性,本研究以江苏地区感染肝肠胞虫的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组织为研究材料,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进行肝肠胞虫初步分离纯化,构建一种肝肠胞虫荧光染色检测方法,显微观察肝肠胞虫的孢子形态结构。结果发现感染江苏地区南美白对虾的肝肠胞虫孢子主要分布在35%~40%浓度的蔗糖层面,可推算其密度为1.15~1.17 g/m L。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孢子椭圆或圆形,呈亮蓝色,孢子微小但可计数,显微观察可见肝肠胞虫孢子大小约为1.7μm×0.9μm,外壁上有大量白色瘤状物,疑似胞壁蛋白,孢子表面布满细小褶皱,孢子具有一个细胞核,极丝4~6圈,细胞壁由一相对薄的电子透亮的孢子内壁和电子致密的孢子外壁组成。结论认为江苏地区南美白对虾肝肠胞虫的形态结构与国外报道的吻合,本研究建立的肝肠胞虫分离纯化、荧光染色方法以及取得的肝肠胞虫形态学资料可为其检测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肠胞虫 分离纯化 形态学 荧光增白剂28
下载PDF
家兔急性有机磷中毒死后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4
12
作者 史文军 邓世雄 赵新才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 探讨家兔急性有机磷中毒死后不同时间眼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用5%敌百虫制作家兔急性有机磷中毒动物模型,在死后0~72h内不同时间点,采用留置微量重复取样法吸取眼玻璃体液,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眼玻璃体液中钾、镁... 目的 探讨家兔急性有机磷中毒死后不同时间眼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用5%敌百虫制作家兔急性有机磷中毒动物模型,在死后0~72h内不同时间点,采用留置微量重复取样法吸取眼玻璃体液,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眼玻璃体液中钾、镁、磷、钙、钠、氯浓度的变化,统计数据进行二项式回归方程拟合分析。结果家兔急性有机磷中毒死后72h眼玻璃体液中钾、镁、磷随PMI延长而逐渐升高,舻分别为0.9818、0.9700、0.9458,与PMI相关性好,其中30h内镁的相关性更好;钙、钠随PMI延长呈降低趋势,砰分别为0.7124、0.7355,相关性较差;氯表现不稳定掣仅为0.0869。结论家兔急性有机磷中毒死后玻璃体液中钾、镁、磷、钙、钠等离子浓度随PMI延长而改变,72h内总体衡量,钾与PMI最具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PMI 玻璃体液 离子浓度 有机磷中毒
下载PDF
不同频率激励下变压器铜屏蔽中涡流损耗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志刚 史文军 +3 位作者 王振 刘慧敏 赵捷 刘福贵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4,共7页
为了研究高压输电系统电力变压器铜屏蔽中涡流损耗的分布,基于TEAM Problem 21基准族中的P21c-EM1简化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与仿真分析。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对多种工况下激励线圈欧姆损耗进行计算并与测量值对比,得出线圈整体建模... 为了研究高压输电系统电力变压器铜屏蔽中涡流损耗的分布,基于TEAM Problem 21基准族中的P21c-EM1简化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与仿真分析。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对多种工况下激励线圈欧姆损耗进行计算并与测量值对比,得出线圈整体建模无法计算漏磁通在导体本身产生的涡流损耗,线圈单匝建模可以很好地反应实际工况。系统地介绍了变压器结构件杂散损耗传统测量方法以及分析了其缺陷,基于传统的测量方法介绍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即采用实验模型总的损耗测量值减去实验模型中激励线圈损耗的精确计算值得出结构件中的损耗。多种激励条件下铜屏蔽中涡流损耗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所得的结果、结论有助于电力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等装置屏蔽结构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铜屏蔽 涡流损耗 漏磁通
下载PDF
家兔急性酸中毒死后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文军 邓世雄 +1 位作者 赵新才 汪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家兔急性酸中毒死后不同时间眼玻璃体液(Vitreous humor,VH)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用30%磷酸二氢钠诱导酸中毒动物模型,于死后不同时间观察其眼玻璃体液的离子浓度变化。结果:家兔急性酸中毒死后72h眼玻璃体液中钾、镁、磷随... 目的:探讨家兔急性酸中毒死后不同时间眼玻璃体液(Vitreous humor,VH)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用30%磷酸二氢钠诱导酸中毒动物模型,于死后不同时间观察其眼玻璃体液的离子浓度变化。结果:家兔急性酸中毒死后72h眼玻璃体液中钾、镁、磷随死后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钙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趋势降低。钠随死亡时间延长表现不稳定,氯含量变化先下降后升高。钾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好(R2=0.9761)。结论:家兔急性酸中毒死后玻璃体液中钾的浓度变化趋势可以作为急性酸中毒死亡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 玻璃体液 离子浓度 酸中毒
下载PDF
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乔毅 沈辉 +6 位作者 万夕和 王李宝 史文军 黎慧 蒋葛 范贤平 张建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6-463,共8页
为了解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和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36株受试菌株对常见4种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法检测菌株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磺胺类Sul1、Sul2和Sul3耐药基... 为了解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和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36株受试菌株对常见4种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法检测菌株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磺胺类Sul1、Sul2和Sul3耐药基因。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异噁唑、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3.34%、72.22%、66.66%、69.45%;36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染色体和质粒中均检测到Sul1和Sul2基因,Sul1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0.56%和25.64%,Sul2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和91.67%,Sul3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均未检出。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不容乐观,其耐药性与Sul2和Sul1基因有较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嗜水气单胞菌 磺胺类药物 耐药基因
下载PDF
绵羊链球菌病的诊治
16
作者 史文军 《新疆农垦科技》 2006年第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绵羊链球菌病 诊治 流行病学调查 石河子垦区 实验室诊断 临床诊断 阿莫西林 养殖户 细毛羊 大剂量
下载PDF
1株滩涂沉积物反硝化细菌的鉴定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辉 万夕和 +7 位作者 蒋葛 黎慧 乔毅 孙瑞健 王李宝 凌云 史文军 何培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50-55,共6页
利用富集培养法从江苏沿海滩涂沉积物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具有反硝化性能的细菌,命名为MD5。通过形态学观察、糖发酵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系统发育地位及反硝化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在厌氧条件下利用... 利用富集培养法从江苏沿海滩涂沉积物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具有反硝化性能的细菌,命名为MD5。通过形态学观察、糖发酵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系统发育地位及反硝化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在厌氧条件下利用硝酸钠进行反硝化反应,在初始硝酸盐质量浓度为1 500 mg/L、30℃培养条件下,144 h后培养基中硝酸盐脱除率可达90.1%;在好氧培养条件下,该菌株可使能力测试管中硝酸盐质量浓度下降89.3%。菌株MD5的形态学、糖发酵结果与盐单胞菌一致,且基因序列与盐单胞属(Halomonas)细菌Halomonas sp.IW11-1(AB305262.1)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表明菌株MD5为1株盐单胞属细菌。本研究分离得到的菌株MD5在厌氧和好氧条件下均具有较强的反硝化能力,对海洋沉积物脱氮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细菌 盐单胞菌 脱氮
下载PDF
微波加湿法分段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贝藻产品中总砷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凌云 万夕和 +6 位作者 张朝晖 史文军 黎慧 王李宝 沈辉 乔毅 陆勤勤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5-700,共6页
建立了微波加湿法分段消解作为前处理,并通过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贝藻产品中总砷含量的方法。研究了微波消解加酸体系和程序、湿法消解中高氯酸和硫酸用量对砷含量测定的影响,并通过添加质量控制标准样品计算回收率,检测了该方法... 建立了微波加湿法分段消解作为前处理,并通过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贝藻产品中总砷含量的方法。研究了微波消解加酸体系和程序、湿法消解中高氯酸和硫酸用量对砷含量测定的影响,并通过添加质量控制标准样品计算回收率,检测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用5 ml硝酸进行微波消解后再加1 ml高氯酸、2~3ml硫酸进行湿法分段消解使样品溶液成无色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具有消解效率高、操作过程可控、反应终点判断准确、试剂消耗少、环境污染少、检测数据准确稳定等优点。通过检测样品添加同类质量控制标准样品测得的砷回收率在90%以上,满足贝藻产品中总砷含量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湿法消解 贝藻产品 原子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双臂掘进钻车自动化钻孔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付祥 史文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45,共4页
在对双臂掘进钻车进行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钻车的作业能力和理想位姿,研究了双臂掘进钻车的钻臂之间及钻臂与巷道之间的碰撞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双臂掘进钻车自动化钻孔方法。在Matlab环境下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 在对双臂掘进钻车进行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钻车的作业能力和理想位姿,研究了双臂掘进钻车的钻臂之间及钻臂与巷道之间的碰撞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双臂掘进钻车自动化钻孔方法。在Matlab环境下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钻臂到达钻孔位姿,实现自动化钻孔,为进一步研究双臂掘进钻车钻臂的运动规划及自动化钻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臂掘进钻车 作业能力分析 理想位姿 碰撞检测 自动化钻孔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地区牛结核病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宏伟 李新萍 +4 位作者 李劼 史文军 李留江 张孝恩 陈强斌 《中国奶牛》 2020年第7期33-35,共3页
采用比较变态反应检测方法对石河子地区6家规模牛场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475头阳性牛进行了检测,按照国家标准-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02)进行结果判定,结果表明:牛型结核阳性457头,符合率在93.18%-100%之... 采用比较变态反应检测方法对石河子地区6家规模牛场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475头阳性牛进行了检测,按照国家标准-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02)进行结果判定,结果表明:牛型结核阳性457头,符合率在93.18%-100%之间,平均96.21%。经反复试验对比分析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结核病的检测,结果准确,既经济实用又便于操作,还可避免再采用比较变态反应要隔离阳性牛而导致牛结核病传染散播风险。项目组通过在四个牛场的对比分析,在未建立符合防疫条件的独立隔离圈舍的牛场检测阳性牛及可疑牛在隔离45d后再次检测时新增阳性牛数量增加;而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检测后对阳性牛采取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综合性措施后,间隔45d对全群再次检测时新增阳性牛数量明显减少。因此牛结核病检疫采用适宜基层实际的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对及时检出阳性牛,并尽快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净化牛群、控制结核的传播扩散,实现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 禽结核 皮内变态反应 比较变态反应(SIC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