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晋语盂县方言指示代词四分现象的考察 |
史秀菊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2
|
|
2
|
山西绛县方言指示代词“这、乃、兀”与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共性 |
史秀菊
史荣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8
|
|
3
|
山西晋语区与官话区人称代词之比较 |
史秀菊
|
《晋中学院学报》
|
2010 |
14
|
|
4
|
山西方言的特指疑问句(一) |
史秀菊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8
|
|
5
|
山西方言的特指疑问句(二) |
史秀菊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8
|
|
6
|
山西河津方言“子”尾的语音特点 |
史秀菊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6
|
|
7
|
湖北监利西南部赣语人称代词的典型特征 |
史秀菊
王惠敏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8
|
晋语兴县方言指示代词四分现象的特点——兼与晋语盂县方言四分现象比较 |
史秀菊
尹国梁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9
|
汉语称谓语中“偏离”现象的文化心理例谈 |
史秀菊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10
|
“死去元知万事空”之“去” |
史秀菊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1
|
从“师傅”“书房”和“生活”等方言词看晋南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 |
史秀菊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2
|
山西盂县方言的动词“抬” |
史秀菊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13
|
山西兴县方言指人代词的复杂形式 |
史秀菊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22 |
1
|
|
14
|
晋语盂县方言的体态系统 |
史秀菊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5
|
晋语盂县方言的时制系统 |
史秀菊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6
|
交给学生金钥匙——魏书生教改之魂 |
史秀菊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1998 |
2
|
|
17
|
从方言词语的文化意蕴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史秀菊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7 |
2
|
|
18
|
氮磷膨胀型阻燃剂对聚氨酯阻燃性的影响 |
史秀菊
乔慧芬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9
|
关于汉字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
史秀菊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0 |
|
20
|
关于“语”与“非语”的思考 |
史秀菊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