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朴排气合剂治疗骨折围手术期便秘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何福飞 叶友友 林焱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171-173,共3页
便秘是骨折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是长期困扰骨科医生的临床问题。相关研究表明骨折围手术期便秘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诸多并发症,并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支出。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在治疗骨折围手术期便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提倡... 便秘是骨折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是长期困扰骨科医生的临床问题。相关研究表明骨折围手术期便秘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诸多并发症,并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支出。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在治疗骨折围手术期便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提倡辨证论治,注重对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为适应临床需要,在中医思想的指导下,厚朴排气合剂便应运而生。文章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便秘的病因病机和近年来厚朴排气合剂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排气合剂 骨折 围手术期 便秘
下载PDF
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叶友友 林焱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8期3114-3118,共5页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SCI)的效果。方法将70例气滞血瘀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S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护理及四维牵引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SCI)的效果。方法将70例气滞血瘀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S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护理及四维牵引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连续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感觉功能、运动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模拟评分(VAS)、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血黏度、中切血黏度、低切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结果2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ODI评分、VAS评分及高切血黏度、中切血黏度、低切血黏度、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31/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牵引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SCI,不仅能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和功能障碍,缓解疼痛,还能改善血液流变学,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身痛逐瘀汤 四维牵引 疼痛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200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叶友友 林焱斌 +1 位作者 庄研 许阳凯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24期19-21,共3页
目的:对2008例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临床上预防、诊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2008例... 目的:对2008例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临床上预防、诊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2008例.整理分析其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受伤部位);统计受伤至就诊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麻醉时间、总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麻醉时间,分析手术与保守治疗的比例、2种治疗方式院内死亡率及1年的死亡率比较,以及不同治疗方式与住院时间、手术至就诊时间的关系.统计常见的合并症,及其与住院时间的关系.将每年的病例数及人均花费分别统计,分析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200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中,男性在发病率和发病年龄均小于女性,P<0.05;其中大部分病人行手术治疗1634例(81.4%);保守治疗患者院前时间明显多于手术治疗患者,P<0.0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2.53±4.32)天,手术治疗少于保守治疗(t=1.85,P=0.035);并合有内科疾病的1333例,占66.4%,有合并症患者的住院时间较无合并症的患者显著增加(t=2.38,P=0.021),合并症越多,住院时间越长(r=0.923 P=0.021);全部病例非牵引床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5±7.60)分钟,平均麻醉时间(61±10.45)分钟.保守治疗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5%,手术治疗的院内死亡率为0.5%.手术治疗1年死亡率9.1%,低于保守治疗的22.9%(P=0.003).统计发现2011年-2014年底发病人数逐年增高,住院费用也逐年增高.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具有年龄、性别的差异,特别是年龄>80岁老年人为重点预防对象.随着技术进步及认识提升,手术治疗比例增高,手术治疗的住院时间低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患者1年内的死亡率低于保守治疗,提示了手术治疗提高生存率的意义.有手术禁忌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明显高于手术的患者,提示了受伤后及时就诊的意义.积极治疗术前合并的相关基础疾病,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及死亡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我院全部病例采用非牵引床下手术,较国内外文献牵引床下手术节省手术麻醉时间,同时间接地降低住院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扩大内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内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焱斌 叶友友 +3 位作者 余光书 庄研 熊国胜 李仁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扩大内后侧入路对胫骨平台内侧及内后髁骨折的手术显露复位及胫骨后内侧阻挡钢板结合前内侧“竹筏”固定的临床效果。 方法 23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合并伤。采用膝关节扩大内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后前内... 目的 探讨膝关节扩大内后侧入路对胫骨平台内侧及内后髁骨折的手术显露复位及胫骨后内侧阻挡钢板结合前内侧“竹筏”固定的临床效果。 方法 23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合并伤。采用膝关节扩大内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后前内侧采用T型3孔排钉固定+后内侧重建板塑形后阻挡固定。通过X线检查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及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功能评分。 结果 术后X线检查均提示骨折解剖复位,关节面平整,平台后倾角恢复正常;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评分为14~18分。切口愈合时间12~14d。患者随访5~38月,骨折愈合时间3~6月。KSS膝关节临床功能恢复评价优18例、良5例,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胫骨平台内后髁骨折采用膝关节扩大后内侧手术入路,创伤小,手术显露好,能直视下进行解剖复位,后侧阻挡钢板支撑保护,允许患者早期负重和屈膝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胫骨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张安桢教授芪癀方临床运用撷英 被引量:1
5
作者 叶友友 张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4-466,共3页
张安桢教授是我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骨伤界的泰斗。张安桢教授从事临床和基础研究50余载,创制了许多本于经典、源于实践的良方。芪癀方就是其中的精华之一。芪癀方(由黄芪、麦冬、补骨脂、甘草、田七、... 张安桢教授是我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骨伤界的泰斗。张安桢教授从事临床和基础研究50余载,创制了许多本于经典、源于实践的良方。芪癀方就是其中的精华之一。芪癀方(由黄芪、麦冬、补骨脂、甘草、田七、牛黄、蛇胆、麝香等组成)是基于扶正固本、祛邪解毒的中医理论组方,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肿瘤患者的化疗毒性。笔者通过总结该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期促进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学术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安桢 芪癀方 临床运用
原文传递
骨肉瘤转移机制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友友 张俐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68-70,共3页
骨肉瘤是好发于青少年的原发性骨的恶性肿瘤,生存率低下,疗效十分不理想,即使行截肢及化疗后仍有约40%患者死于肿瘤肺转移。研究表明:80~90%的患者确诊前已经发生了全身的微病灶转移。
关键词 骨肉瘤 转移 病理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改良肩峰前下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早期疗效
7
作者 叶友友 俞张剑 +4 位作者 林焱斌 庄研 许阳凯 熊国胜 涂少臣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7-484,共8页
目的探讨改良肩峰前下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外展嵌插型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市第二总医院于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采用改良肩峰前下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5例外展嵌插型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探讨改良肩峰前下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外展嵌插型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市第二总医院于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采用改良肩峰前下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5例外展嵌插型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5例、女20例,年龄(61.7±7.8)岁(范围40~73岁)。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7例、四部分骨折18例。采用改良肩峰前下双切口入路,自三角肌前束自然间隙进入,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及钢板内固定。统计手术时间、切口长度、X线透视时间、随访时间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肱骨颈干角等。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长度为(8.1±0.3)cm(范围7.6~9.0cm),手术时间为(87.3±9.3)min(范围70~110min)。术中X线透视时间为(6.6+0.3)s,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为(6.3±0.2)s、四部分骨折为(6.8±0.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0,P<0.001)。随访时间为(22.1±5.8)个月(范围14~3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8±1.4)周(范围10~15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6±0.7)分(范围1~3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为(89.6±2.9)分(范围84~95分);肱骨颈干角为133.4°±3.1°(范围128°~138),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为133.6°±3.5°四部分骨折为133.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8,P=0.075)。未观察到肱骨头坏死、骨折部位内翻塌陷、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肩峰前下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外展嵌插型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特点,可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肱骨干下1/3骨折分型的可信度检验及临床运用效果评价
8
作者 叶友友 林焱斌 +1 位作者 吴春玲 朱云哲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目的建立肱骨干下1/3骨折的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市第二医院创伤骨科于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住院的88例肱骨干下1/3骨折患者资料。男61例,女27例;年龄(34.6±12.7)岁。根据骨折线的... 目的建立肱骨干下1/3骨折的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市第二医院创伤骨科于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住院的88例肱骨干下1/3骨折患者资料。男61例,女27例;年龄(34.6±12.7)岁。根据骨折线的位置、移位情况、骨块情况将肱骨干下1/3骨折患者进行分型,共分为3型:Ⅰ型:横形、短斜形;Ⅱ型:斜形、螺旋形;Ⅲ型:斜形、螺旋形带蝶形骨块。选择初、中、高级三名骨科医师及一名影像科医师行此骨折分型学习,再独立进行分型评价,结果行一致性检验。本分型中Ⅰ、Ⅱ型骨折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单钢板内固定、单钢板螺钉内固定,Ⅲ型骨折行尺侧结合前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功能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肩、肘关节功能。结果本组88例患者中,Ⅰ型20例,Ⅱ型25例,Ⅲ型43例。观察者间第一阶段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78,第二阶段为0.914,观察者内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950。所有患者术后获(14.1±3.7)个月随访。2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无一例患者发生尺神经损伤、肌皮神经及重要血管损伤及内固定失败。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7±2.0)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最大屈曲范围137.8°±4.8°,肘关节最大伸直范围2.4°±1.6°,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92.0±3.1)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92.2±3.2)分。结论肱骨干下1/3骨折分型系统可信度高,依据分型对肱骨干下1/3骨折采取相应治疗方式均取得较为满意的复位固定及功能恢复效果,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分型
原文传递
两种经皮微创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叶友友 林焱斌 +2 位作者 庄研 沈兆庆 郑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60-966,共7页
目的比较常规保留旋前方肌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3点定位技术保留旋前方肌经皮微创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保留旋前方肌经皮微创术治疗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4... 目的比较常规保留旋前方肌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3点定位技术保留旋前方肌经皮微创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保留旋前方肌经皮微创术治疗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26例;年龄21~71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常规微创治疗25例(常规组),采用3点定位微创治疗25例(定位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旋前方肌下钢板调放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腕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度、Gartland-Werley评分等。结果常规组与定位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常规组旋前方肌下钢板调放次数(3.4±0.5)次高于定位组(1.1±0.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第1、3、7天腕关节疼痛VAS评分均高于定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常规组与定位组腕关节旋前范围分别为(76.6°±1.9°)、(82.3°±2.0°),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3.4±0.5)、(1.9±0.2)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常规微创治疗技术,3点定位微创治疗技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最小限度损伤旋前方肌,具有更微创、更少的术后早期疼痛症状、更快的功能恢复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桡骨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保留旋前方肌 3点定位法
原文传递
肱骨干下1/3骨折回顾性统计与形态学分析
10
作者 叶友友 吴春玲 +3 位作者 林焱斌 钟源 朱云哲 何福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9期921-925,共5页
目的 分析肱骨干下1/3骨折的X线形态学特征,进一步明确肱骨干下1/3骨折的定义并进行细化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20-12诊治的165例肱骨干下1/3骨折,整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致伤原因等),统计所有肱骨干... 目的 分析肱骨干下1/3骨折的X线形态学特征,进一步明确肱骨干下1/3骨折的定义并进行细化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20-12诊治的165例肱骨干下1/3骨折,整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致伤原因等),统计所有肱骨干下1/3骨折患者桡神经损伤发生率、医源性桡神经损伤例数、手术方式及二次手术率,并根据X线影像学形态提出初步骨折分型。结果 本组桡神经损伤率为11.5%,146例行手术治疗,占比最高的手术方案是单钢板内固定。17例需行二次手术(11.6%),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1.6%。初步将肱骨干下1/3骨折归纳为以下几类:Ⅰ型为横形、短斜形;Ⅱ型为斜形、螺旋形,又分为三个亚型,ⅡA型是左右成尖角、桡长尺短,ⅡB型是左右成尖角、桡短尺长,ⅡC型是前后成面;Ⅲ型为合并蝶形骨块的斜形、螺旋形,又分为两个亚型,ⅢA型合并尺侧蝶形骨片,ⅢB型合并桡侧蝶形骨片。本组骨折分型:Ⅰ型45例,ⅡA型5例,ⅡB型29例,ⅡC型8例,ⅢA型19例,ⅢB型59例。结论肱骨干下1/3骨折按骨折形态学可分为三型,该分型一致性较高,其中螺旋骨折伴尺侧蝶形骨块发生率最高,可为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分型 骨折形态学
原文传递
"3-2-1"体表定位法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11
作者 王哲强 庄研 +4 位作者 叶友友 许阳凯 苏志涛 钟志辉 林焱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013-1021,共9页
目的探讨"3-2-1"体表定位法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根据是否... 目的探讨"3-2-1"体表定位法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根据是否采用"3-2-1"体表定位法(3条纵轴线、2个预设切口、1个辅助切口)进行分组.体表定位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61.59±18.43)岁(范围22~90岁);Seinsheim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11例、Ⅳ型6例、Ⅴ型14例;损伤机制:低能量损伤26例、高能量损伤18例.传统定位组53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56.38±17.24)岁(范围24~90岁);Seinsheimer分型:Ⅱ型9例、Ⅲ型22例、Ⅳ型9例、V型13例;损伤机制:低能量损伤30例、高能量损伤23例.记录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3、6、12个月门诊复查,摄髋部正侧位X线片评估影像学指标(颈干角、正侧位移位及成角)、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假体周围骨折),评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EQ-5D).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12±1.54)个月(范围12~18个月).体表定位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显性及隐性失血分别为1.78(1.50,2.00)h、8(8,9)cm、300(200,400)ml、843(629,1130)ml,小于传统定位组的2.10(1.69,2.38)h、10(9,12)cm、400(300,500)ml、1030(954,126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表定位组颈干角为135.54°±2.83°,大于传统定位组的132.33°±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P<0.001).体表定位组正侧位移位、侧位像成角分别为(4.70±1.60)cm、(4.52±1.71)cm、9.36°±2.94°,小于传统定位组的(6.14±2.57)cm、(5.98±2.70)cm、11.46°±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表定位组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EQ-5D评分分别为92(84,99)分、0.90(0.73,1.00)分,大于传统定位组的88(74,96)分、0.81(0.72,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1"体表定位法辅助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可提高复位质量,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定位标记
原文传递
Morel-Lavallée损伤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1例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寿雄 林焱斌 +4 位作者 余光书 庄研 叶友友 钟志辉 许阳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7-721,共5页
Morel-Lavallée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深部软组织脱套伤,常发生于四肢骨性凸起部位并多合并骨折,临床误诊、漏诊率高,给患者治疗效果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在临床治疗中当Morel-Lavallée损伤合并骨折时,由于软组织损伤的特殊性,决... Morel-Lavallée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深部软组织脱套伤,常发生于四肢骨性凸起部位并多合并骨折,临床误诊、漏诊率高,给患者治疗效果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在临床治疗中当Morel-Lavallée损伤合并骨折时,由于软组织损伤的特殊性,决定了处理骨折不同于常规处理方式,需兼顾软组织损伤带来的并发症,特别是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以及手术切口的限制。本文结合既往的治疗经验,报道了一例典型的Morel-Lavallée损伤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资料,总结其诊治过程,并回顾相关文献。目前临床诊断隐匿性较高,临床医师缺乏足够重视,治疗时需根据病变类型、病变阶段、病变范围选择不同方案。本文因此对此种类型的损伤进行报道,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el-Lavallée损伤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文献回顾
原文传递
新构型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志辉 林焱斌 +2 位作者 庄研 叶友友 许阳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0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对3枚空心钉"轴心加压+侧方支撑"新构型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采用股骨CT扫描数据建立三维模型后模拟PauwelsⅡ型股骨颈骨折,分别采... 目的对3枚空心钉"轴心加压+侧方支撑"新构型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采用股骨CT扫描数据建立三维模型后模拟PauwelsⅡ型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正三角形、倒三角形、"轴心加压+侧方支撑"构型空心钉进行固定,在不同负荷下对空心钉应力分布及峰值、股骨位移分布及峰值、股骨颈骨折头侧端应力分布及峰值进行分析。结果各组上方空心钉应力大于下方空心钉,应力大多集中于螺纹与螺杆交界处并向两端呈减小趋势,螺钉尾部应力局部又有所增大。各组股骨位移最大处为股骨头负重处,从上向下位移递减。正三角形组股骨颈骨折头侧端应力高度集中,位于下方偏前处,而倒三角形组与新构型组断端应力相对较均匀分散于股骨颈下半部分。1倍体重负荷下正三角形组空心钉应力峰值(150 MPa)、股骨位移峰值(0.69 mm)、股骨颈骨折头侧端应力峰值(51 MPa)最高,倒三角形组次之(分别为93 MPa、0.65 mm、22 MPa),新构型组最小(分别为77 MPa、0.58 mm、18 MPa)。随着负荷增加,各组空心钉应力峰值、股骨位移峰值、股骨颈骨折头侧端应力峰值相应增加,但新构型组始终最小。结论 "轴心加压+侧方支撑"新构型固定的空心钉较三角形排列的空心钉承受应力和位移较小,且骨折端应力较小,整体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welsⅡ型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内固定“ 轴心加压+侧方支撑”构型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肱骨尺侧结合前侧MIPPO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焱斌 叶友友 +4 位作者 王海洋 庄研 李仁斌 熊国胜 李杰辉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207-213,共7页
目的观察肱骨尺侧结合前侧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入住本科,诊断为"肱骨干下1/3骨折"的20例患者。全部采用肱骨尺侧结合前侧MIPPO... 目的观察肱骨尺侧结合前侧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入住本科,诊断为"肱骨干下1/3骨折"的20例患者。全部采用肱骨尺侧结合前侧MIPPO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功能,骨折愈合时间,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肩、肘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85.0±6.5)min;出血量30~60 ml,平均(53.0±7.2)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医源性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及重要血管损伤,无内固定失败的病例;骨折愈合时间10~15周,平均(13.0±2.1)周;肘关节最大屈曲范围131°~146°(137.60°±3.51°);肘关节最大伸直范围0°~5°(2.70°±0.91°);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0~100(92.04±5.72)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85~100(93.63±4.11)分。结论尺侧入路与常用的前外侧、后侧、外侧入路相比,无需暴露桡神经,避免其带来的医源性损伤;暴露范围大(特别针对内侧蝶形骨块能达到解剖复位),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内侧切口隐蔽、美观;同时结合前侧MIPPO呈90°双钢板固定肱骨干下1/3骨折,防止单钢板固定失效,在提供坚强的骨折稳定的同时带来更快的骨折愈合。目前随访病例无钢板失效、骨不连及血管、神经损伤。肱骨尺侧结合前侧MIPPO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下1/3骨折 尺侧入路 前侧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入路 尺神经 桡神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