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奕珊主任医师从浊、气、血论治胃息肉
1
作者 叶沿坡 王奕珊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2期94-98,共5页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隆起型病变,已经成为继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后的第二大胃癌前病变。福建泉州市中医院王奕珊主任医师,师从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林禾禧教授,参加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高级临床人才培训班”的培训,福建...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隆起型病变,已经成为继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后的第二大胃癌前病变。福建泉州市中医院王奕珊主任医师,师从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林禾禧教授,参加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高级临床人才培训班”的培训,福建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奕珊主任在胃息肉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胃息肉的发病机制具有独特见解。她认为,胃息肉的发病与浊、气、血密切相关。“浊”,既包括病从口入的寒,也包括病从口入的毒,还包括了水谷不化的痰湿。胃息肉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久病入络”“久病必瘀”,因此胃息肉的发病与血瘀密切相关。在浊、气、血三者中,王奕珊主任尤其强调气的作用,气机调畅则百病不生;气机不畅则始生胃息肉。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增加,伴有焦虑已经成为胃息肉就诊患者中的普遍现象。焦虑则中焦气机郁滞,导致了胃息肉的形成。王奕珊主任认为,焦虑在胃息肉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王主任将胃息肉的发病机制精炼地概括为“浊、气、血”,本研究结合案例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机制 中医 病因
下载PDF
从热邪、湿邪角度探讨不明原因发热的中医治疗
2
作者 叶沿坡 王小贤 王奕珊(指导)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6期122-126,共5页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不明,西医治疗往往困难。总结了10余年诊治经验,发现采用中医治疗,疗效明显。不明原因发热属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患者常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瘀、湿阻病史,导致五邪产生,发热为内生邪气所致,病理性质属热。...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不明,西医治疗往往困难。总结了10余年诊治经验,发现采用中医治疗,疗效明显。不明原因发热属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患者常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瘀、湿阻病史,导致五邪产生,发热为内生邪气所致,病理性质属热。患者多苔厚黏腻,发热反复,从舌苔表现及病程缠绵判断,病理性质属于湿邪。因无外感诱因,故其湿邪属于内湿。因此,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热邪、湿邪两方面,属于湿热并重。因病程久,容易阻滞三焦气机,日久湿、热、毒邪壅滞,弥漫三焦。治疗原则宜清上、畅中、渗下同用,清热、利湿、解毒并行,需较强力度用药方可使弥漫三焦之湿热毒邪俱除。遣方用药上,甘露消毒丹用药作用于上下、内外,升降出入,莫不关乎三焦之枢,故为最佳之选。采用力度较轻的王氏连朴饮、达原饮、杏仁滑石汤、三仁汤治疗,效果不如甘露消毒丹。研究从发热的特点、治疗思路、治法确立、方剂选择等方面阐述了不明原因发热的中医治疗,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中医 甘露消毒丹
下载PDF
王奕珊运用病性辨证治疗胃息肉经验
3
作者 叶沿坡 王奕珊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6期56-58,共3页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隆起型病变,已经成为继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后的第二大胃癌前病变。王奕珊主任医师在胃息肉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胃息肉的发病机理具有独特见解,认为该病发病主要体现在“邪、痰、滞、虚、瘀...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隆起型病变,已经成为继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后的第二大胃癌前病变。王奕珊主任医师在胃息肉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胃息肉的发病机理具有独特见解,认为该病发病主要体现在“邪、痰、滞、虚、瘀”五字,治疗上善于抓住病机,把握本质,并依据“邪、痰、滞、虚、瘀”发病理论,运用病性辨证,理清病性,针对性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病性辨证 学术经验 王奕珊
下载PDF
四妙丸加减联合四黄水蜜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柯雅思 林辉宇 +2 位作者 陈君兰 叶沿坡 朱良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7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四妙丸加减联合四黄水蜜封包外敷对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目的观察四妙丸加减联合四黄水蜜封包外敷对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以基础治疗加用秋水仙碱,观察组加用四妙丸加减方口服及四黄水蜜中药封包外敷。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时间、关节疼痛指数与功能评分、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SUA)、炎症指标(CRP、IL-6、WBC)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缓解时间、关节疼痛指数与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UA、CRP、IL-6、WB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P<0.05)。结论四妙丸加减联合四黄水蜜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急性发作安全可靠,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抑制炎性反应,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清热利湿 白细胞介素-6 血尿酸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痹证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叶沿坡 吴宽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等可以归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目前这些疾病缺乏明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因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这类疾病的研究一直是个医学难题,中医在痹证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中...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等可以归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目前这些疾病缺乏明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因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这类疾病的研究一直是个医学难题,中医在痹证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中药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具有一定优势。文章从近年来独活寄生汤在临床研究、名老中医经验等方面,综述其在痹证方面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痹证 进展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之临证变法刍议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沿坡 王小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第10期58-61,共4页
干燥综合征为风湿科临床常见疾病,目前西医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阻止疾病的发展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尚无可以根治的方法,且临床疗效常不理想。中医在干燥综合征治疗上相对于西医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滋阴是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为风湿科临床常见疾病,目前西医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阻止疾病的发展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尚无可以根治的方法,且临床疗效常不理想。中医在干燥综合征治疗上相对于西医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滋阴是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常用方法,文章从健脾、不可屡用风药、阳中求阴、酸甘化阴、活血化瘀等方面论述临床上疗效颇佳的临证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燥痹 中医 辨证
下载PDF
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证素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宽裕 叶沿坡 +1 位作者 郭燕芬 赵钟文 《福建中医药》 2011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后的证素变化及其疗效判断。方法选择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对通痹汤治疗前后患者的证素变化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证素主要表现为筋骨、湿、血瘀、寒等;经... 目的探讨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后的证素变化及其疗效判断。方法选择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对通痹汤治疗前后患者的证素变化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证素主要表现为筋骨、湿、血瘀、寒等;经通痹汤治疗后筋骨、湿、血瘀、寒等证素明显改善,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证素辨证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痹汤 证素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自拟加味一贯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宽裕 林清萍 +1 位作者 叶沿坡 林晓蓉 《中医药通报》 2009年第6期37-38,50,共3页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较高,且以发病率高、病程长、危害严重为特点。目前国内外均无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用自拟加味一贯煎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肝30例,疗效尚满意,兹报告如下。
关键词 加味一贯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证素变化规律研究
9
作者 吴宽裕 叶沿坡 +1 位作者 郭燕芬 赵忠文 《中医药通报》 2011年第5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后的证素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对通痹汤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治疗前的证素主要以筋骨、湿、血瘀、寒为主;... 目的:探讨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后的证素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对通痹汤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治疗前的证素主要以筋骨、湿、血瘀、寒为主;经通痹汤治疗后,证素积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6个月后,显效10例,占16.7%,进步49例,占81.7%,有效1例,占1.7%。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证素主要表现为筋骨、湿、血瘀、寒等;经通痹汤治疗后筋骨、湿、血瘀、寒等证素明显改善,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证素辨证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痹汤 证素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益骨散联合艾灸仪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黄雪红 林辉宇 +1 位作者 叶沿坡 陈君兰 《黑龙江中医药》 2023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益骨散联合艾灸仪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2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超过3个月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且中医证候为肾气亏虚、瘀浊互阻患者60例。... 目的:探讨益骨散联合艾灸仪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2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超过3个月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且中医证候为肾气亏虚、瘀浊互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规律透析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饮食管理及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骨散与艾灸仪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的钙磷代谢指标更优(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益骨散联合艾灸仪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的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机体的钙磷代谢情况,促进身体的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骨散 艾灸仪 联合治疗 血液透析患者 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