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瓯江口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尚清 叶深 +7 位作者 王雨航 唐未 秦松 范青松 邱文致 艾龙威 郑春芳 刘伟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8-909,I0004-I0006,共15页
为掌握瓯江口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2021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瓯江口海域内25个站位的表层水平拖网数据和温度、盐度及pH等基础水文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物种优势度、生物... 为掌握瓯江口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2021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瓯江口海域内25个站位的表层水平拖网数据和温度、盐度及pH等基础水文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物种优势度、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优势种侧带小公鱼属鱼类(Stolephorus spp.)资源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航次调查共采集鱼卵8427粒,仔稚鱼40365尾,共鉴定49种,隶属于12目23科39属,以鲈形目(Perciformes)为主要类群,在发育阶段上以前弯曲期仔鱼居多,按照生态类型划分主要以海洋性与河口性鱼类为主。调查海域内不同季节采获鱼卵、仔稚鱼的种类、数量和密度有所差异,平均密度在0.07—4.72粒(尾)/m^(3),春季最高分别为34种、38083粒(尾)和4.72粒(尾)/m^(3)。在空间分布上,鱼卵沿着瓯江口由内向外呈递增趋势,而仔稚鱼则呈递减趋势。同时各季节鱼卵、仔稚鱼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性较为显著,春季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为最高,丰富度指数(D)最高值出现在夏季。调查海域内各季节鱼卵、仔稚鱼的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除共有优势种侧带小公鱼属鱼类外,春季、夏季和秋季航次的主要优势种分别为虾虎鱼科鱼类(Gobiidae spp.)、凤鲚(Coilia mystus Linnaeus)和舌鳎属鱼类(Cynoglossus sp.1)。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算物种优势度,结果显示侧带小公鱼属鱼类的优势度在所有航次中均为最高,通过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与盐度的相关性最高(P<0.01),与温度相关性最低(P<0.05)。经与历史资料对比,推测春季北龙岛附近海域是鱼类重要的产卵场,高温高盐弱碱的水文环境更有利于侧带小公鱼属鱼类的生长和繁育,这为瓯江口海域鱼类资源养护管理和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仔稚鱼 优势种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瓯江口
下载PDF
浙江南部海域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估算及资源评价
2
作者 任采妮 麻秋云 +1 位作者 戴小杰 叶深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81,共14页
为了评估银姑鱼资源开发状态,实验根据2016年在浙江南部海域底拖网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并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资源状态进行评价,进而探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选择性对资源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银姑鱼渐近... 为了评估银姑鱼资源开发状态,实验根据2016年在浙江南部海域底拖网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并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资源状态进行评价,进而探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选择性对资源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银姑鱼渐近体长估计值为25.36 cm,生长速率为0.32/年,当前开捕体长(13.52 cm)远小于其初次性成熟体长(17.79 cm);自然死亡系数估计值为0.74,总死亡系数为2.62,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为1.88。基于以上参数,构建了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模型和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SSBR模型,随着F的增加,YPR先增大后减小,而SSBR则减少。银姑鱼生物学参考点F_(0.1)为0.78,Fmax为3.43,F20%为0.66,F40%为0.33,可知当前捕捞强度远大于防止补充型过度捕捞警戒线F20%。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死亡系数的不确定性将明显影响单位补充量模型的研究结果和相关生物学参考点的估算值,而不同选择性系数,尤其是开捕体长,也直接影响单位补充量模型的结果。研究表明,当前浙江南部近海银姑鱼种群已处于补充型过度捕捞状态,为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适当减小开发力度,增大开捕体长;为提高资源状态评价的准确性,建议减小自然死亡系数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可为银姑鱼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姑鱼 生长死亡 单位补充量模型 渔业管理 浙江南部
下载PDF
瓯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王雨航 李尚清 +7 位作者 叶深 唐未 秦松 范青松 邱文致 艾龙威 郑春芳 刘伟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10,共13页
为探究瓯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别于2021年3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瓯江口海域的浮游动物及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 为探究瓯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别于2021年3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瓯江口海域的浮游动物及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78种,其中包括16种浮游幼虫,隶属于8门14大类,夏季物种数最丰富(47种),冬季物种数最低(23种),优势种(Y≥0.02)有17种,其中桡足类占8种,如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浮游动物的年平均丰度为(162.95±310.96)ind./m^(3),年平均生物量为(118.85±62.80)mg/m^(3),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差异,春季丰度和生物量最高,秋季最低;冬季丰度比夏季高,生物量低于夏季。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浮游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年平均值分别为1.500±0.702、0.656±0.270和2.301±1.087。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和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瓯江口海域浮游动物优势丰度的重要环境因素。这为瓯江口环境季节变化对浮游动物的影响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为瓯江口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瓯江口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夏、秋季浙江南部近海带鱼摄食习性分析
4
作者 刘志豪 韩东燕 +1 位作者 高春霞 叶深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726,共10页
鱼类摄食生态研究是海洋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鱼类的摄食习性不仅受自身发育的影响,而且也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2019年8月和11月在浙江南部近海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共采集带鱼样品599尾,通过胃含物分析研究带鱼的食物... 鱼类摄食生态研究是海洋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鱼类的摄食习性不仅受自身发育的影响,而且也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2019年8月和11月在浙江南部近海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共采集带鱼样品599尾,通过胃含物分析研究带鱼的食物组成及其随季节和肛长的变化,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带鱼摄食习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以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的排序来看,浙江南部近海带鱼主要以鱼类、浮游幼体、等足类和磷虾类为食,摄食的饵料生物达60余种,优势饵料种类为短尾类大眼幼体、七星底灯鱼和太平洋磷虾等。此外,带鱼的摄食习性随季节和肛长发生明显变化,在夏季,带鱼摄食鱼类、浮游幼体和等足类的比例较高;秋季则主要摄食鱼类和虾类。随着肛长的增大,带鱼从摄食浮游幼体等小型饵料为主逐渐转变为摄食个体较大的鱼类饵料为主。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pH、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与浙江南部近海带鱼的摄食习性有较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对浙江南部近海带鱼摄食习性的了解,可为该海域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浙江南部近海 胃含物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基于鱼类完整性指数的瓯江口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5
作者 章欣仪 刘伟成 +3 位作者 张川 范青松 叶深 郑春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6,共10页
评价瓯江口水域生态健康状况,为该水域渔业资源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5月和8月对瓯江口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9种,隶属10目23科,较2007年历史资料减少了22种,新增9种。针对瓯江口鱼类种群结构及特征,选取鱼类总种类... 评价瓯江口水域生态健康状况,为该水域渔业资源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5月和8月对瓯江口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9种,隶属10目23科,较2007年历史资料减少了22种,新增9种。针对瓯江口鱼类种群结构及特征,选取鱼类总种类数、数量密度、重量密度、重量多样性指数、中上层鱼类比例、底层鱼类比例、石首鱼科鱼类比例、暖水性鱼类比例、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比例、游泳动物食性鱼类比例、产浮性卵鱼类比例等11个指标构建了瓯江口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体系。根据2021年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参考历史资料确定评价标准,评价瓯江口水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在瓯江口18个采样点中,鱼类完整性健康等级为“较好”的有3个,“一般”的有10个,“较差”的有5个。与2007年相比,瓯江口鱼类生物完整性整体呈下降趋势,过度捕捞、大规模围填海等人类活动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鱼类群落 瓯江口
下载PDF
春、夏季浙江南部近海日本鲭资源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2
6
作者 叶深 马稳 +1 位作者 陈伟峰 刘伟成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5-403,共9页
为探明海洋环境因子对日本鲭资源分布的影响,基于2016、2019、2020年5月和8月浙江南部近海海域渔业资源和水文环境调查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研究春、夏季日本鲭资源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日... 为探明海洋环境因子对日本鲭资源分布的影响,基于2016、2019、2020年5月和8月浙江南部近海海域渔业资源和水文环境调查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研究春、夏季日本鲭资源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日本鲭资源密度的年际变化较大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规律,春季近岸水域的资源密度大于外海水域,夏季与之相反。海水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日本鲭分布的重要因素,春季资源密度和水温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盐度存在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夏季,资源密度随着水温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29.3℃时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春、夏季浙江南部近海海域日本鲭的出现概率以及资源密度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鲭 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浙江南部近海
下载PDF
乐清湾秋季虾类群落结构及生态位分析
7
作者 陈伟峰 彭欣 +3 位作者 秦松 陈骁 陈少波 叶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4,共8页
为探究乐清湾虾类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作者于2020年9月在该海域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生态指标,结合非度量多维标度法(MDS)和冗余分析(RDA)对群落结构、生态位的重叠和分化进行... 为探究乐清湾虾类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作者于2020年9月在该海域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生态指标,结合非度量多维标度法(MDS)和冗余分析(RDA)对群落结构、生态位的重叠和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季研究海域共有虾类16种,隶属于6科、10属;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为优势种,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joyneri)、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为常见种;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周氏新对虾和脊尾白虾属于中等生态位种,其余均为窄生态位种;红条鞭腕虾(Lysmatavittata)与太平洋长臂虾(Palaemonpacificus)的重叠值最高,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细指长臂虾(Palaemon tenuidactylus)等与其他种类重叠值较低;影响该海域秋季虾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盐度,其次为叶绿素a和温度,溶解氧和COD对虾类分布影响较小,这些环境因素综合解释了此区域虾类群落结构49.58%的总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清湾 虾类 优势种 生态位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浙江南部近海前肛鳗摄食习性及营养级分析
8
作者 杨蕊 魏秀锦 +3 位作者 韩东燕 赵静 叶深 高春霞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2-543,共12页
为了解前肛鳗(Dysomma anguillare)的摄食习性及营养级状况,基于2016年浙江南部近海的底拖网渔业调查,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该海域前肛鳗的摄食生态学及其随季节和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前肛鳗δ^(13)C范围为-16.17‰~-... 为了解前肛鳗(Dysomma anguillare)的摄食习性及营养级状况,基于2016年浙江南部近海的底拖网渔业调查,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该海域前肛鳗的摄食生态学及其随季节和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前肛鳗δ^(13)C范围为-16.17‰~-14.73‰,平均值为(-15.19±0.31)‰;δ^(15)N范围为11.56‰~13.40‰,平均值为(12.42±0.45)‰,局部多项式回归显示δ^(13)C、δ^(15)N比值随个体发育呈上升趋势;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前肛鳗不同发育阶段δ^(13)C值差异不显著(P>0.05),δ^(15)N值差异显著(P<0.05),不同季节间δ13C和δ15N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计算得出,前肛鳗不同发育阶段各饵料类群的食源贡献率随肛长增长而发生变化,平均营养级较高的饵料生物平均贡献率随个体生长发育呈增高趋势;4)前肛鳗摄食存在季节差异,春秋两季除其他虾类的平均饵料贡献率高于夏冬两季外,其他5种饵料类群的平均饵料贡献率均低于夏冬两季;5)前肛鳗营养级随肛长增加而升高,其中肛长范围为81~90 mm的前肛鳗营养级最高,平均营养级为4.20±0.15,而肛长范围为51~60 mm的前肛鳗营养级最低,平均营养级为3.98±0.12。通过探究前肛鳗不同发育阶段和季节的食性和营养位置变化,可为今后开展基于生物不同发育阶段的食物网营养结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肛鳗 稳定同位素 饵料贡献比例 营养级 浙江南部近海
下载PDF
浙江南部近海主要鱼类的时空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8
9
作者 叶深 杨蕊 +2 位作者 丁朋朋 彭欣 刘伟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62,共15页
基于2016年8月(夏季)、11月(秋季)、2017年3月(冬季)、5月(春季)浙江南部近海的鱼类调查数据,利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聚类分析、方差比率法、卡方检验、联结系数以及种对共同出现百分率对主要鱼类种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基于2016年8月(夏季)、11月(秋季)、2017年3月(冬季)、5月(春季)浙江南部近海的鱼类调查数据,利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聚类分析、方差比率法、卡方检验、联结系数以及种对共同出现百分率对主要鱼类种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共采集鱼类169种,主要鱼类共有26种;(2)在空间维度上,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生态位宽度最大(2.83),青鳞小沙丁(Sardinella zunasi)和芝芜棱鳀(Thryssa chefuensis)生态位重叠值最大(0.97);在时间维度上,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生态位宽度最大(1.34),6组种对时间生态位重叠值等于1.00;在时空维度上,龙头鱼生态位宽度最大(3.50),青鳞小沙丁与芝芜棱鳀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大(0.97);(3)方差比率法分析表明,方差比率偏离显著,主要鱼类总体正联结显著,其中170组种对间联结性达到显著水平(χ^(2)≥3.841),联结系数和种对共同出现频率结果表明种间联结性趋于正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鱼类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种间联结性 浙江南部近海
下载PDF
2015—2020年中国三大城市群臭氧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深 王鹏 +1 位作者 折远洋 丁明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4-1453,共10页
针对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分析了2015—2020年三大城市群的臭氧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别研究了影响其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2015—2020年三大城市群臭氧浓度整体... 针对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分析了2015—2020年三大城市群的臭氧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别研究了影响其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2015—2020年三大城市群臭氧浓度整体呈逐年升高的时空演变特征。其臭氧变化率存在中部向南北递减的趋势,即长三角(3.4%)>京津冀(2.9%)>珠三角(2.1%);臭氧浓度平均值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变化特征,即京津冀(98.3μg/m^(3))>长三角(96.7μg/m^(3))>珠三角(90.5μg/m^(3))。2)温度、风速、人均GDP和能源消耗量不仅是影响三大城市群臭氧浓度时间变化的主要因子,而且与臭氧浓度存在着阈值效应。3)能源消耗量和人均GDP是影响三大城市群臭氧浓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子,其对臭氧浓度空间变化的解释率均超过36%。今后关于城市群臭氧的防控应更关注经济发达地区,并通过重点监测和预警高耗能区等手段,达到城市群臭氧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臭氧 机器学习 地理探测器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乐清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陈继浓 秦松 +2 位作者 叶深 陈少波 陈伟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806-1812,共7页
为探求浙江乐清湾海区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于2018—2019年在乐清湾及邻近海域进行渔业资源调查,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该海域鱼类与水温、盐度及水深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乐清湾共有鱼类50种,隶属于2纲11目23科3... 为探求浙江乐清湾海区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于2018—2019年在乐清湾及邻近海域进行渔业资源调查,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该海域鱼类与水温、盐度及水深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乐清湾共有鱼类50种,隶属于2纲11目23科35属,其中暖温性种类34种,占68.0%,暖水性鱼类16种,占32.0%;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鮻(Liza haematocheila)为该海域的优势种;平均多样性指数H′为2.37;龙头鱼、刀鲚等沿岸性鱼类,其分布受盐度影响较大,尖嘴魟(Dasyatis zugei)、中国魟(Dasyatis sinensis)等对环境选择无明显偏好;影响乐清湾鱼类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盐度,其次为温度,水深对分布影响相对较小,这些环境因素综合解释了此区域鱼类群落结构57.10%的总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优势种 多样性指数 典范对应分析 乐清湾
下载PDF
舟山崎头洋海域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叶深 俞存根 +3 位作者 周青松 郑基 李德伟 何贤保 《福建水产》 2014年第1期35-46,共12页
本研究利用2012年5月(春季)、10月(秋季)2个季度月的单船底拖网渔获的鱼类样品,对舟山渔场崎头洋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及数量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共获得鱼类50种,隶属于11目27科,以石首鱼科和鰕虎鱼科的种类最多,各有7... 本研究利用2012年5月(春季)、10月(秋季)2个季度月的单船底拖网渔获的鱼类样品,对舟山渔场崎头洋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及数量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共获得鱼类50种,隶属于11目27科,以石首鱼科和鰕虎鱼科的种类最多,各有7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4.0%;(2)根据适温性可将其划分为暖水性和暖温性2种适温类型,以暖温性为主,有36种,占鱼类总种数的72.0%;(3)春季主要集中在舟山本岛—小干岛海域,而秋季则集中在舟山本岛—小干岛海域以及穿山半岛—六横岛西南海域;(4)春季优势种有六丝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等5种,而秋季优势种仅龙头鱼1种;(5)通过分析优势种的种群组成和底层温盐数据,发现该海域在春季可能为带鱼、棘头梅童鱼和鲈鱼等幼鱼的索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崎头洋 春秋季 鱼类 优势种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形态对PM_(2.5)与O_(3)污染空间异质性特征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叶深 王鹏 +2 位作者 黄祎 折远洋 丁明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71-1784,共14页
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聚合体反映了城市化进程,探究城市空间形态及PM_(2.5)与O_(3)污染对区域大气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十三五”规划期间长三角城市群空气质量监测站及气象站观测数据、中国土地... 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聚合体反映了城市化进程,探究城市空间形态及PM_(2.5)与O_(3)污染对区域大气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十三五”规划期间长三角城市群空气质量监测站及气象站观测数据、中国土地覆盖数据(China Land Cover dataset)、人口密度及夜间灯光遥感影像从城市空间格局指数(城市建设用地紧凑度、城市建设用地边缘密度、城市建设用地斑块密度等)及城市空间结构指数(城市夜间平均夜光遥感指数、城市人口密度、城市通勤度等)角度计算城市空间形态指数,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解析PM_(2.5)与O_(3)污染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PM_(2.5)年均质量浓度值较2016年下降15.9%,而MDA8 O_(3)年均质量浓度值增长9.94%;PM_(2.5)与O_(3)季节质量浓度时空分异特征显著,其相关性系数体现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征。2)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数时空分异特征强于气象要素。除2019-2020年交通通勤度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凑度分别出现短暂44.8%和5.86%下降外,其余指数均逐年上升;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形态指数受空间异质性影响整体呈“北高、中部次之、南低”的特征。3)城市建设用地紧凑度是长三角城市群城市PM_(2.5)与O_(3)污染的最主要城市空间格局影响因子,对PM_(2.5)质量浓度值、MDA8 O_(3)质量浓度值及PM_(2.5)与O_(3)浓度相关性解释率分别为0.259、0.419和0.258。研究结果揭示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的主要空间形态指数将增强城市PM_(2.5)与O_(3)污染空间异质性特征,为探明城市化扩张背景下大气污染物的空间演化规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城市空间形态 多源数据 PM_(2.5)与O_(3)污染物 地理探测器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杭州湾海域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25
14
作者 谢旭 俞存根 +4 位作者 周青松 李德伟 叶深 郑基 余求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6-663,共8页
采用底层拖网法,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进行了杭州湾调查海域2012年5月(春季)、10月(秋季)2个季节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数量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湾海域春、秋两季共获得并鉴定出的鱼类有31种,隶属于9目15... 采用底层拖网法,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进行了杭州湾调查海域2012年5月(春季)、10月(秋季)2个季节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数量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湾海域春、秋两季共获得并鉴定出的鱼类有31种,隶属于9目15科,其中以石首鱼科和■虎鱼科的种类为最多,各有5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6.7%;鳀科鱼类次之,有4种,占总种数的13.3%,优势种有睛尾蝌蚪■虎鱼、龙头鱼、刀鲚、棘头梅童鱼;(2)根据鱼类适温性可将该海域的鱼类分为暖水性、暖温性和冷温性3种适温类型,以暖温性种类为主,暖水性种类次之,而冷温性种类极少,仅有1种;(3)根据其生态习性,可分为河口性、沿岸性和近海性3种生态类群;(4)渔获数量分布规律是春季在调查海域的内侧或者说中西部较高,而湾口较低,秋季则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秋季 杭州湾
下载PDF
乐清湾口海域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15
15
作者 闫丽娜 叶深 +5 位作者 李德伟 周青松 谢旭 郑基 程郡 俞存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2-1067,共6页
根据2012年4月(春季)、10月(秋季)在乐清湾口的大小门岛海域开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鱼类数据,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对乐清湾口调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数量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乐清湾口海域春... 根据2012年4月(春季)、10月(秋季)在乐清湾口的大小门岛海域开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鱼类数据,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对乐清湾口调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数量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乐清湾口海域春、秋两季共获得并鉴定出的鱼类有49种,隶属于10目26科,其中以鲈形目最多,有20种,占鱼类总种数的40.8%;鲱形目次之,有9种,占鱼类总种数的18.4%;优势种有龙头鱼和刀鲚;数量是秋季较多且分布较均匀;根据鱼类适温性可将该海域的鱼类分为暖水性和暖温性2种适温类型,其中暖水性种类占55.1%;同时,根据其生态习性,可分为河口性、沿岸性和近海性3种生态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春、秋季 乐清湾口
下载PDF
乐清湾口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夏陆军 周青松 +6 位作者 俞存根 宋伟华 郑基 毕耜瑶 谢旭 李德伟 叶深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75,共8页
为研究乐清湾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趋势和渔业资源现状,对该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种类数、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共鉴定出鱼类49种,隶属于10目26科39属。结果显示,春季物种数较秋季少,春季在瓯江口水域物种明显较少,... 为研究乐清湾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趋势和渔业资源现状,对该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种类数、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共鉴定出鱼类49种,隶属于10目26科39属。结果显示,春季物种数较秋季少,春季在瓯江口水域物种明显较少,秋季物种数空间分布大致为东西走向;春季种类重量多样性低于秋季,但尾数多样性高于秋季,鱼类种类数与多样性指数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乐清湾口海域的鱼类种类类型以近岸河口性鱼类为主,且大多为广温、广盐性种类;该海域位于河口,受瓯江径流影响较大;受地理位置和水文环境影响,该海域暖水性种类较多;种类数平面分布特征主要是春季受瓯江径流淡水水团影响,而秋季受交汇水团影响,物种丰富;两季鱼类多样性不同,是因为鱼类个体大小、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多样性 群落结构 乐清湾口
下载PDF
浙南沿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星星 黄振华 +3 位作者 吴越 陆荣茂 叶深 柯爱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44,共6页
测定了浙南沿海苍南霞关(CN)、洞头霓屿(DT)和乐清清江口(QJK)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这3个地区各个站点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呈现一定的相似性,Cu,Pb,Zn和Cr均属... 测定了浙南沿海苍南霞关(CN)、洞头霓屿(DT)和乐清清江口(QJK)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这3个地区各个站点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呈现一定的相似性,Cu,Pb,Zn和Cr均属于中等污染程度;3个地区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6.44,7.23,6.45,属于低污染程度。3个地区的生态风险指数表现为DT(45.29)>CN(42.26)>QJK(42.16),指数数值都小于150,属于低生态危害程度,在空间分布上,苍南霞关和乐清清江口呈现近岸高、远岸低,湾内高、湾外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沿海 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生态危害
下载PDF
浙江三门湾春季鱼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新 周青松 +5 位作者 俞存根 宋伟华 郑基 何贤保 叶深 李德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488-494,共7页
根据2012年春季在浙江沿海的典型海湾——三门湾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三门湾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三门湾春季共有鱼类27种,隶属于8目17科。其中,以鲈形目种类为最多... 根据2012年春季在浙江沿海的典型海湾——三门湾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三门湾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三门湾春季共有鱼类27种,隶属于8目17科。其中,以鲈形目种类为最多(12种),其次是鲱形目(6种),而鲽形目、鲀形目、灯笼鱼目各有2种,鳕形目、鲻形目、鲉形目各有1种。根据鱼类的适温性可将其划分为暖水种与暖温种2种适温类型,其中暖水种有17种,占鱼类总种类数的62.96%,暖温种有10种,占鱼类总种类数的37.04%。优势种主要有中颌棱鳀和江口小公鱼2种,常见种为斑鰶、棘头梅童鱼、鲻鱼和黄鳍东方鲀。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三门湾鱼类种类丰富度指数(D)分布在0.49~2.96之间,均匀度指数(J')分布在0.10~0.80之间,多样性指数(H')分布在0.19~1.89之间;数量分布的高值区出现在调查海域西北部和东北部近岸区。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鱼类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类组成 物种多样性 春季 三门湾
下载PDF
舟山渔场官山附近海域春秋季虾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德伟 周青松 +3 位作者 俞存根 宋伟华 叶深 何贤保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9-25,共7页
根据2012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渔场官山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虾类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春、秋两季共捕获并鉴定出虾类14种,隶属于7科、9属,... 根据2012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渔场官山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虾类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春、秋两季共捕获并鉴定出虾类14种,隶属于7科、9属,其中春季为11种,秋季为12种:春季优势种有安氏白虾、中国毛虾和细鳌虾等3种;秋季优势种有安氏白虾和中国毛虾等2种。根据虾类的生态习性分析得知:分布在该海域的虾类可分成两种生态类群,以广温低盐性种类为主(如安氏白虾、细螯虾),广温广盐性种类为辅(如太平洋长臂虾和细指长臂虾。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长涂西南侧海域和官山南侧海域,均匀性指数(J′)则在整个调查海域较为均匀。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对调查海域虾类的群聚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调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具有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分异显著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类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春秋季 舟山渔场官山海域
下载PDF
浙江灰鳖洋渔场春秋季渔业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贤保 俞存根 +3 位作者 郑基 郑献之 叶深 李德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473-481,共9页
根据2011年11月(秋季)、2012年4月(春季)2个季度的浙江灰鳖洋渔场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渔场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渔获率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和资源密度等。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有渔获物51种,其中鱼类27种,甲壳类23种,头足类1种。... 根据2011年11月(秋季)、2012年4月(春季)2个季度的浙江灰鳖洋渔场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渔场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渔获率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和资源密度等。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有渔获物51种,其中鱼类27种,甲壳类23种,头足类1种。该渔场经济鱼类有龙头鱼,经济甲壳类有细指长臂虾、三疣梭子蟹、葛氏长臂虾、安氏白虾、口虾蛄、日本蟳、鲜明鼓虾,并能在灰鳖洋形成小规模的渔汛,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曼氏无针乌贼等经济种在调查渔场无渔汛。该渔场2个季度调查所出现的主要生物类群均以甲壳类为主,鱼类其次,头足类所占比例极低。多样性分析表明,春秋季污染相差不大,渔场整体生态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具体原因尚未定论,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建议继续进行调查和监测,以了解该渔场的渔业资源后期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组成 生物多样性 资源密度 春秋季 灰鳖洋渔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