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马莳《素问注证发微》对王冰注的批判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
1
作者 吉利明 郑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76-581,共6页
[目的]总结《素问注证发微》中马莳辩驳王冰注文的特点,探析马注与王注的关系。[方法]查阅《素问注证发微》中马莳辩驳王冰的注文,分析马莳对王注提出的批评性观点,对比马莳与王冰对经文的不同理解,从用语表达、解经方法、医理阐发三个... [目的]总结《素问注证发微》中马莳辩驳王冰注文的特点,探析马注与王注的关系。[方法]查阅《素问注证发微》中马莳辩驳王冰的注文,分析马莳对王注提出的批评性观点,对比马莳与王冰对经文的不同理解,从用语表达、解经方法、医理阐发三个方面归纳马注特点,并总结马注与王注的关系。[结果]马莳在辩驳王注时,常使用“非“”浅“”缺”三类用语,表示对王注不同程度的辩驳观点,其解经方法可归纳为五类引证分析法与四层文理分析法,且多引《素问》《灵枢》经文为证。在医理阐发上,马注在理论范围的认识、理论内涵的分析、穴位位置的确定上均与王注存在差异。[结论]马莳运用更为全面的解经方法,从更广的理论层面解读经文,辩驳王注,不仅形成了系统的解经思路,亦启发了经文含义的更多可能。马注对王注既有批判性继承,也有创新性发展,推进了对《素问》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莳 素问注证发微 王冰 素问 注释 黄帝内经 注本
下载PDF
常见黏土矿物电镜扫描微孔隙特征与甲烷吸附性 被引量:176
2
作者 吉利明 邱军利 +1 位作者 夏燕青 张同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9-256,共8页
野外采集的黏土岩的电镜扫描图像分析显示,黏土矿物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板片自然错断处,前者形态不规则,后者呈楔形或面状缝隙。具层间结构的蒙脱石层内发育纳米级连通孔隙。蒙脱石微孔隙最为发育,伊-蒙混层黏土次之,其粒间孔... 野外采集的黏土岩的电镜扫描图像分析显示,黏土矿物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板片自然错断处,前者形态不规则,后者呈楔形或面状缝隙。具层间结构的蒙脱石层内发育纳米级连通孔隙。蒙脱石微孔隙最为发育,伊-蒙混层黏土次之,其粒间孔和层面缝隙为20~100nm,层内连通孔隙小于50nm。高岭石黏土主要发育20~100 nm的粒间孔。伊利石和绿泥石晶体颗粒较大,以微米级孔隙为主。吸附实验所反映的各种黏土矿物甲烷吸附能力与电镜扫描反映的微孔发育程度相吻合,指示泥页岩中的纳米级微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泥页岩的比表面积和气体储存能力。黏土岩的孔隙发育与岩石成因和成岩演化有关,孔隙大小主要受黏土颗粒大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 页岩气 电镜扫描
下载PDF
富有机质泥页岩高压生烃模拟与孔隙演化特征 被引量:44
3
作者 吉利明 吴远东 +1 位作者 贺聪 苏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针对深层高演化气页岩储层勘探和潜力评价的需求,通过高温高压模拟实验探讨了泥页岩在深层高演化阶段的成烃规律和孔隙演化。研究表明,高压条件下富有机质泥页岩中的纳米级微孔隙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不断增加,增加高峰与气态及液态烃产... 针对深层高演化气页岩储层勘探和潜力评价的需求,通过高温高压模拟实验探讨了泥页岩在深层高演化阶段的成烃规律和孔隙演化。研究表明,高压条件下富有机质泥页岩中的纳米级微孔隙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不断增加,增加高峰与气态及液态烃产率高峰相一致,并导致页岩孔隙率升高,但进入高—过成熟阶段后页岩孔隙率将随模拟条件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与微孔隙相反,页岩中的微米级毛细孔和巨孔随模拟温度或压力的升高不断减少,指示深层条件不利于游离气的储存,而该阶段微孔隙和表面积的显著增加,可弥补随温度和压力升高吸附能力下降引起的页岩吸附态天然气的减少,从而使深层页岩仍然具有较高的页岩气潜力。模拟样品黄铁矿、白云石等组分中发现大量次生微孔隙,证明页岩碎屑及矿物基质在深层演化阶段也能形成丰富的次生微孔隙,作为烃源岩页岩在演化过程中能形成大量酸性流体,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页岩储层 生烃模拟 高演化 富有机质源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干酪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0
4
作者 吉利明 吴涛 李林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4-428,共5页
为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其生烃潜力,对长8—长7段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元素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长7段(尤其是长72和长73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包括大量的腐泥型和腐殖—腐... 为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其生烃潜力,对长8—长7段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元素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长7段(尤其是长72和长73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包括大量的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有机质,是形成于深湖相还原环境的富有机质沉积,代表高生产率阶段藻类母质输入特征。由于湖底浊流的影响,长73段烃源岩混入较多的陆源高等植物母质。长8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差,以混合型有机质为主,形成于靠近陆源的滨浅湖相,既有陆源高等植物母质输入,又有部分藻类母质输入,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部分井内样品以腐殖型有机质为主。延长组长72—长73段烃源岩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是本区油藏已发现原油的可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峰油田 延长组 烃源岩 干酪根
下载PDF
华北燕山地区中新元古代沉积记录及其古气候、古环境特征 被引量:22
5
作者 吉利明 陈践发 +1 位作者 郑建京 王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6期777-784,共8页
大量研究表明大约 1 0~ 0 8GaBP时期 ,全球形成统一的Rodinia超大陆 ,当时华北地块处于中低纬度地区 ,与劳伦及西伯利亚地块相连。燕山地区的中上元古界是以大套碳酸盐建造为主的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盖层沉积。元古代地球大气—海洋系... 大量研究表明大约 1 0~ 0 8GaBP时期 ,全球形成统一的Rodinia超大陆 ,当时华北地块处于中低纬度地区 ,与劳伦及西伯利亚地块相连。燕山地区的中上元古界是以大套碳酸盐建造为主的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盖层沉积。元古代地球大气—海洋系统发生了O2 增多、CO2 减少的古全球变化 ,1 85GaBP开始由还原性转变为氧化性 ,随着条带状硅铁沉积在全球的终止 ,出现广泛的红土堆积。甾烷、藿烷及类异戊二烯等生物标志物在前寒武纪沉积中的大量检出 ,表明早在古元古代地球上就可能已经有真核生物、真菌及光合细菌存在。近年来燕山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发现大量地球早期生物化石 ,包括真核藻类、多细胞藻类、颗石藻、藻叠层石及后生动物遗迹等 ,对探讨各种生命形式的起源与演化、恢复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代 古气候 古环境 华北地区 沉积记录 生物化石 大地构造 板块运动
下载PDF
陇东三叠系延长组主要油源岩发育时期的古气候特征 被引量:47
6
作者 吉利明 吴涛 李林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6-431,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段和长7段分别发现以Aratisporites-Punctatisporites和Asseretospo-ra-Walchii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时代分别为中三叠世晚期与晚三叠世早期。通过现生主要植物类型生态环境分布规律的讨论和孢粉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段和长7段分别发现以Aratisporites-Punctatisporites和Asseretospo-ra-Walchii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时代分别为中三叠世晚期与晚三叠世早期。通过现生主要植物类型生态环境分布规律的讨论和孢粉植物群已知亲缘关系类型的地层分布特征研究,推测陇东地区中晚三叠世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孢粉植物群反映的古气候为温带—亚热带暖湿或湿热气候。孢粉植物群特征与孢粉化石分异度曲线都表明,本地区长8—长7段沉积时期为持续温暖潮湿的适宜期,与湖泊发展的长8期大规模湖进和长7期的最大湖泛相一致。孢粉植物群具有北方植物群的明显特征,由于本地区当时濒临大型湖泊,而且长8—长7段沉积时期正处于湖泊扩张的鼎盛期,因此显示出更为湿润的古环境特征。正因为长期稳定温暖潮湿气候和广大的深水湖泊环境为水生藻类的大规模发育创造了条件,从而为本地区长7期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母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孢粉组合 古气候
下载PDF
黏土岩孔隙内表面积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吉利明 邱军利 +1 位作者 宋之光 夏燕青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38-244,共7页
黏土矿物是气页岩储层中天然气吸附的重要孔隙介质。孔隙测量显示,蒙脱石以3~6 nm的小孔占优势,高岭石以20~80 nm 中-大孔为主,伊蒙混层矿物中两类孔隙都很发育。绿泥石和伊利石孔隙率较低,均以中-大孔为主。虽然6 nm 以下的微-小孔... 黏土矿物是气页岩储层中天然气吸附的重要孔隙介质。孔隙测量显示,蒙脱石以3~6 nm的小孔占优势,高岭石以20~80 nm 中-大孔为主,伊蒙混层矿物中两类孔隙都很发育。绿泥石和伊利石孔隙率较低,均以中-大孔为主。虽然6 nm 以下的微-小孔不一定是黏土矿物孔隙的主要构成,但它们是孔隙内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20 nm以下的孔隙是吸附气的主要储存场所。各种黏土岩、粉砂岩及石英岩的内表面积与其甲烷吸附性能具有相同的大小次序:蒙脱石>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粉砂岩>石英岩,而它们的内表面积与最大甲烷吸附量显示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指示黏土矿物的气体吸附能力受其孔隙内表面积的控制。研究表明,页岩储层天然气吸附能力主要决定于小于20 nm,特别是小于6 nm微孔隙的发育程度,岩石类型及成因间接地影响其孔隙特征和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内孔隙 比表面积 甲烷吸附 页岩气
下载PDF
陇东地区延长组疑源类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0
8
作者 吉利明 王少飞 徐金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8-806,共9页
为了明确中晚三叠世延长组形成时期鄂尔多斯盆地陆相沉积的属性,用孢粉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陇东西峰油田钻井岩心的微古植物组合,在主要源岩层——延长组长7段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疑源类,化石丰度高,但属种单调;以光面球藻(Leiosphaeridia)... 为了明确中晚三叠世延长组形成时期鄂尔多斯盆地陆相沉积的属性,用孢粉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陇东西峰油田钻井岩心的微古植物组合,在主要源岩层——延长组长7段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疑源类,化石丰度高,但属种单调;以光面球藻(Leiosphaeridia)绝对占优势,经常出现具刺的微刺藻(Micrhystridium).同时代疑源类,特别是具刺型疑源类生态分布和组合特征对比分析认为,陇东地区中晚三叠世主要为淡水湖泊环境.出现的具刺疑源类不仅类型单调,而且棘刺明显弱化,推测是个别海生具刺类型在淡水环境中经历长期演化的结果.本地区主要烃源岩长7段沉积时期恰好处于湖水淡化过程,也是最大湖进期,大规模的湖水补给来源于陆地,并非海侵.表明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已经结束早中三叠世近海湖泊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 延长组 疑源类 古环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葡萄藻的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9
作者 吉利明 李剑峰 宋之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中、上三叠统延长组发现极其丰富的葡萄藻化石,葡萄藻分布的高丰度层位恰好是本地区的主要烃源岩层延长组长72—长73段。葡萄藻不仅是烃源岩中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丰度与有机碳含量成正比,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中、上三叠统延长组发现极其丰富的葡萄藻化石,葡萄藻分布的高丰度层位恰好是本地区的主要烃源岩层延长组长72—长73段。葡萄藻不仅是烃源岩中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丰度与有机碳含量成正比,表明葡萄藻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母质。延长组原油和烃源岩中均检出特征极为相似的以补身烷、高补身烷为主的两环烷烃和以3位、4位甲基取代为特征的短链—长链单甲基支链烷烃,前一系列碳数分布在C12—C16,后一系列碳数分布在C15—C34。研究表明沉积物中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出现与葡萄藻母质输入有关,进一步证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及原油的形成与古湖泊中葡萄藻的大量发育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峰油田 三叠系 延长组 葡萄藻 烃源岩
下载PDF
陇东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吉利明 李林涛 吴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1,共4页
利用热分析、可溶有机质分析、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物参数等,对与油藏有密切关系的延长组长8—长7段进行了热成熟度研究。烃源岩热解峰温、沥青和烃转化率、Ro值、OEP值、C29ααα-20S/(20S+20R)甾烷参数值和C31αβ-22S/(22S... 利用热分析、可溶有机质分析、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物参数等,对与油藏有密切关系的延长组长8—长7段进行了热成熟度研究。烃源岩热解峰温、沥青和烃转化率、Ro值、OEP值、C29ααα-20S/(20S+20R)甾烷参数值和C31αβ-22S/(22S+22R)藿烷参数值均指示,长8—长7段烃源岩整体处于大量生烃的成熟有机质演化阶段,并已达到生油高峰,具备有利的生排烃条件。尽管西峰地区不同井位的构造位置和现今地层埋深各不相同,但经历了相近的沉降与热演化历史,长8—长7段烃源岩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为全面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的生、排烃能力,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烃源岩 热成熟度 西峰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昆特依凹陷始新统下干柴沟组微体古生物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吉利明 乔子真 +1 位作者 张海泉 孟凡巍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8,共7页
昆2井是柴达木盆地北部昆特依凹陷区潜伏Ⅰ号构造上的第一口勘探井,为了建立该地区地层层序,对该井的岩屑及岩芯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仅在下干柴沟组发现少量轮藻化石和零星的介形类化石。下干柴沟组下段出现的轮藻类Gyrog... 昆2井是柴达木盆地北部昆特依凹陷区潜伏Ⅰ号构造上的第一口勘探井,为了建立该地区地层层序,对该井的岩屑及岩芯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仅在下干柴沟组发现少量轮藻化石和零星的介形类化石。下干柴沟组下段出现的轮藻类Gyrogona qianjiangica和Lamprothamnium? brevis是我国中始新世最常见的化石。该层段的轮藻类可命名为Gyrogona qianjiangica-Lamprothamniumcurta-L. brevis组合,时代为中、晚始新世。本文以Gyrogona qianjiangica分布的顶、底界作为昆2井下干柴沟组下段的标志,划分结果与其它轮藻及介形类化石的对比结果基本一致。氯离子含量分布显示,轮藻类化石产出的下干柴沟组是整个地层剖面中含盐度最低的沉积阶段,表明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该地区处于水域比较广阔的淡水湖泊环境,但在个别层段出现咸化环境,产出以喜盐的Austrocypris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组合 介形类 始新统 下干柴沟组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沉积有机质中甾烷、4-甲基甾烷植物花粉来源的直接证据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吉利明 郑建京 +3 位作者 孟仟祥 徐雁前 张文正 王少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松粉热模拟饱和烃 GC-MS分析检出大量的甾族系列化合物,其中常规甾烷在200~350℃的中低温阶段的 相对丰度较高,占总馏分的3%左右,表现出C_(29)远大于C_(28)、C_(27)的高等植物输入特征。与常规甾烷相... 松粉热模拟饱和烃 GC-MS分析检出大量的甾族系列化合物,其中常规甾烷在200~350℃的中低温阶段的 相对丰度较高,占总馏分的3%左右,表现出C_(29)远大于C_(28)、C_(27)的高等植物输入特征。与常规甾烷相伴生,出现少量 但特征明显的以C_(30)为主的4-甲基甾烷,它与ααα(20R)C_(29)甾烷的比值在0.1左右。研究表明,植物花粉是烃源岩、 原油中甾烷和4-甲基甾烷的输入物源之一,花粉中所含的自族和脂类化合物结构中的固醇可能是它们的来源或前 身物。在缺乏可靠的沟鞭藻化石和明显的细菌活动证据的沉积物中,特别是所含甾烷中C_(29)占优势的情况下,产出的微量4-甲基甾烷可能与植物花粉的输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粉 生物标志物 甾烷 4-甲基甾烷 沉积有机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两环烷烃分布特征及其生源 被引量:4
13
作者 吉利明 梁晓飞 +1 位作者 贺聪 吴远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6-84,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检出丰富的两环烷烃,主要为C12~C14和C15、C16两组两环烷烃。其相对丰度表现出3种源岩模式:1以低碳数两环烷烃为主,出现于长71和长81段非烃源岩;2两组两环烷烃都很丰富,出现于长73段富有...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检出丰富的两环烷烃,主要为C12~C14和C15、C16两组两环烷烃。其相对丰度表现出3种源岩模式:1以低碳数两环烷烃为主,出现于长71和长81段非烃源岩;2两组两环烷烃都很丰富,出现于长73段富有机质烃源岩;3以高碳数两环烷烃为主,主要发现于长73段烃源岩,也见于长72和长81段。尽管长7段热演化程度基本一致,但补身烷异构化指数变化明显,表明补身烷重排不仅受热演化的影响,而且受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控制。延长组烃源岩具有明显的高补身烷优势,反映了烃源岩的还原性沉积环境。烃源岩高丰度C15、C16两环烷烃的检出则指示该地区晚三叠世发育淡水湖泊。葡萄藻不仅是该地区中生界石油的重要母质来源,而且可能是这些两环类标志物的直接生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环烷烃 延长组 烃源岩 生物标志物 三叠系 葡萄藻 西峰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松花粉热降解甾族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吉利明 郑建京 孟仟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5-182,共8页
松花粉热模拟实验饱和烃馏分中检出大量的甾族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包括甾烯酮、甾烯、规则甾烷、异构化甾烷、重排甾烷、4-甲基甾烷及孕甾烷,芳烃馏分中还检出芳构化甾烷,从而提供了该类生物标志物植物花粉来源的直接证据.甾族化合物模... 松花粉热模拟实验饱和烃馏分中检出大量的甾族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包括甾烯酮、甾烯、规则甾烷、异构化甾烷、重排甾烷、4-甲基甾烷及孕甾烷,芳烃馏分中还检出芳构化甾烷,从而提供了该类生物标志物植物花粉来源的直接证据.甾族化合物模拟温度150℃时开始断裂出来,250~350℃时达到排出高峰,400℃时含量急剧下降,500℃以后因强烈地热降解而无法检出. 250℃模拟样品中的甾族化合物以甾烯丰度最高,还检出了大量的甾烯酮和规则甾烷.它们都是以C29和C28两个碳数为主,且表现出C29>>C28的特点,每个碳数均以ααα20(R+S)两种构型成对出现和相对丰度20R>20S为主要特征.300℃样品中检出C29重排甾烯,350℃时甾烯被大量还原,达到规则甾烷形成的高峰.400℃以后的样品除检出ααα(20R+20S)构型的生物甾烷外,αββ构型异构化甾烷可明显检出,而且也可检出相对丰度较高的C29和C28αβ重排甾烷.规则甾烷的ααα20R构型向20S构型的转化,也随热模拟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450℃和500℃的高温模拟样品中检出了较明显的孕甾烷和甲基孕甾烷C21和C22.此外,松粉低温热模拟样品的芳烃馏份中检出单、三芳甾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烷 热演化 热模拟实验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丰度 地热 热降解 检出 饱和烃 样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葡萄藻形态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吉利明 祝幼华 王少飞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主要烃源岩层长73—长72段发现大量藻类化石,丰度高,但分异度很低,属种单调,主要由极其丰富的光球型疑源类(Leiosphaeridia)和丰富的葡萄藻(Botryococcus)组成。其中,葡萄藻形态各异,多为团块状...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主要烃源岩层长73—长72段发现大量藻类化石,丰度高,但分异度很低,属种单调,主要由极其丰富的光球型疑源类(Leiosphaeridia)和丰富的葡萄藻(Botryococcus)组成。其中,葡萄藻形态各异,多为团块状,也有串珠状、云朵状的群体。团块状化石又可区分为球形、心形、三瓣形、品字形、菊花形等多种形态。透光镜下化石多为桔黄、棕红色。反射荧光强烈,大多呈黄色、浅黄褐色。葡萄藻化石可明显区分为淡水和微咸水两种生态类型,前者群体及单个细胞较小,群体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细胞放射状排列明显。后者群体及单个细胞较大,群体轮廓线较光滑,细胞放射状不十分明显。对葡萄藻生态环境分析和古环境对比研究认为,西峰地区中、晚三叠世葡萄藻繁盛的延长组长7段沉积时期,恰好是湖盆水域扩大,并逐步达到最大湖泛面的湖进期,气候温暖适宜,雨量充沛。两种生态类型葡萄藻化石的出现表明,延长组长7段沉积时期,湖水的盐度有一定的波动。通过对该层位共生疑源类和其他反映盐度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认为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湖盆正处于逐渐淡化过程,盐度的变化范围比较有限,为典型的淡水湖泊。延长组长8—长7段发现的孢粉组合的生态类型与我国云贵高原抚仙湖中与葡萄藻伴生的孢粉组合较为相似,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古湖泊处于较低地理纬度的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藻 古环境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现代松粉的热变质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吉利明 张晓宝 王少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16-124,共9页
本文通过现代松粉较大样品量的热模拟定量研究,认为松粉具有很大的生烃潜力,其特性接近于1类干酪根。以甲烷为主的伴生烃类气体最高产率达247m3/t。液态烃包括轻烃和抽提物,产率最高分别达66.8kg/t和94.8kg/... 本文通过现代松粉较大样品量的热模拟定量研究,认为松粉具有很大的生烃潜力,其特性接近于1类干酪根。以甲烷为主的伴生烃类气体最高产率达247m3/t。液态烃包括轻烃和抽提物,产率最高分别达66.8kg/t和94.8kg/t。受热变质的松粉,低温阶段主要是收缩变小,逐步出现裂隙和本体与气囊分离,350℃以上完全破碎。随温度升高松粉及碎片的颜色不断加深,主要调150℃以下为黄,200℃~300℃为棕,250℃~450℃为棕黑,500℃以上为黑。色度指数和镜质组反射率值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粉 热模拟 热变质 实验研究 干酪根 油矿床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疑源类及其与油源岩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吉利明 徐金鲤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43,48,共5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中上三叠统微体古生物进行了分析,在延长组长7段发现极其丰富的以光面球藻为主的疑源类组合。与古生代以前光面球藻来源于海生单细胞浮游藻类不同,延长组光面藻可能来源于湖相淡水宏观藻类,这些化石可能是...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中上三叠统微体古生物进行了分析,在延长组长7段发现极其丰富的以光面球藻为主的疑源类组合。与古生代以前光面球藻来源于海生单细胞浮游藻类不同,延长组光面藻可能来源于湖相淡水宏观藻类,这些化石可能是大型红藻或绿藻类的孢子体。疑源类分布的高丰度层位长73—长72段恰好是本地区的主要油源岩层。疑源类不仅是源岩中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热解指数也显示出,随疑源类丰度的升高,源岩生烃能力逐渐增强。这些特征均表明疑源类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峰油田 三叠系 延长组 疑源类 烃源岩
下载PDF
松粉热模拟产物中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分布 被引量:4
18
作者 吉利明 孟仟祥 +3 位作者 郑建京 张文正 徐雁前 王少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44-650,共7页
松粉和高岭土混合样品热模拟残渣氯仿抽提物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正构烷烃系列化合物,其次是类异戊二烯烷烃、甾族系列、三环二萜烷和五环三萜烷系列化合物,检测出少量烷基环己烷系列、异构烷烃系列和类胡萝卜烷系列生物标志... 松粉和高岭土混合样品热模拟残渣氯仿抽提物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正构烷烃系列化合物,其次是类异戊二烯烷烃、甾族系列、三环二萜烷和五环三萜烷系列化合物,检测出少量烷基环己烷系列、异构烷烃系列和类胡萝卜烷系列生物标志物。各类地球化学指标显示松粉热解排烃呈现150℃~250℃和300℃~400℃两个高峰期,前期生烃物质可能来源于孢粉质和孢粉壁中的类脂物,后期主要来源于孢粉外壁中的孢粉素,后期的排烃量大于前期。正构烷烃在原样和各温度点样品中均可检出,碳数分布为nC14~nC36,以nC23以后高碳数占优势为特征。类异戊二烯烃碳数分布为C18和C21,植烷优势明显。甾族系列标志物检出于500℃以前样品,C29和C28甾烷相对丰度最高,且以C29>C28和ααα20R>ααα20S为特征。三环二萜烷和五环三萜烷在低于250℃和高于400℃的样品中可明显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粉 热模拟 残渣抽提物 饱和烃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原油葡萄藻母质输入的生物标志物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吉利明 宋之光 李剑峰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1-290,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和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原油和烃源岩正构烷烃多表现出双峰型特征,且多以低碳数前峰群为主,主峰碳在nC15—nC20之间;规则甾烷相对丰度C28+C27>C29,且R构型C27、C28和C29规则甾...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和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原油和烃源岩正构烷烃多表现出双峰型特征,且多以低碳数前峰群为主,主峰碳在nC15—nC20之间;规则甾烷相对丰度C28+C27>C29,且R构型C27、C28和C29规则甾烷分布表现出各种不对称的"V"字型特征;指示了以藻类为主的混合型母质输入特征。所有原油中均检出丰富的两环萜烷(C12—C16)和短链至长链(C15—C34)的单甲基支链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本地区主要烃源岩延长组长73-长72段也普遍检出与原油具有相同碳数分布和结构特征的两环烷烃和单甲基支链烷烃,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油源对应关系。前人研究表明,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可能是地质体中两环倍半萜和单甲基支链烷烃的重要母质来源。而西峰地区延长组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恰好在长73—长72段发现丰富的葡萄藻化石。因此,延长组原油和烃源岩中两环倍半萜和单甲基支链烷烃的出现,不仅指示葡萄藻可能是该地区烃类形成的重要母质来源之一,而且指示葡萄藻有机质可能提供了这些标志物的先驱。主要烃源岩中富含葡萄藻化石及其降解形成的无定形有机质,进一步证明葡萄藻可能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陆相石油藻类母质的重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葡萄藻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始新统沟鞭藻及其油源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吉利明 李林涛 +2 位作者 吴涛 张晓宝 周世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1-226,共6页
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特别是咸化湖泊沉积中普遍发现属于“海源陆生”的沟鞭藻化石,由于其良好的生油特性,被认为是我国白垩纪—第三纪陆相油气资源的重要来源。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始新统下干柴沟组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烃源岩,生油岩及原油... 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特别是咸化湖泊沉积中普遍发现属于“海源陆生”的沟鞭藻化石,由于其良好的生油特性,被认为是我国白垩纪—第三纪陆相油气资源的重要来源。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始新统下干柴沟组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烃源岩,生油岩及原油中富含公认的沟鞭藻生物标志物4-甲基甾烷和甲藻甾烷,但迄今该地区尚未发现可靠的沟鞭藻化石。本次研究在柴达木盆地北缘昆2井下干柴沟组发现了类型单调但化石丰富的以Subtilisphaera为主的沟鞭藻化石组合,为肯定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原油沟鞭藻的贡献提供了直接化石证据。研究表明,沟鞭藻发育的第三系中始新统可能是本地区最有利的生油层,形成于湿热气候所控制的陆相咸水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鞭藻 烃源岩 下干柴沟组 始新统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