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手术入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向启利 徐永清 +2 位作者 杨怀芬 丁晶 阮默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4期407-408,共2页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后侧入路(A组,20例)、外侧入路(B组,20例)及内外侧联合入路(C组,20例)3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记录切口显露时间、手术时间,依...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后侧入路(A组,20例)、外侧入路(B组,20例)及内外侧联合入路(C组,20例)3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记录切口显露时间、手术时间,依据Jupiter et al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78.12±8.44)min,B组为(65.42±5.67)min,C组为(58.36±4.77)min;切口显露时间:A组为(13.27±2.89)min,B组为(10.24±1.41)min,C组为(9.48±1.32)min。C组的手术时间及切口显露时间均少于A、B组(P<0.05)。功能评定:A组优良率70%(14/20),B组优良率85%(17/20),C组优良率90%(18/20),B、C组术后肘关节功能优于A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侧入路不应作为常规首选,外侧入路为有效可靠选择,内外侧联合入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介导创面渗出液对大鼠表皮干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2
作者 向启利 李建福 付小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探讨创面收集液对大鼠表皮干细胞(ESC)内钙离子的作用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对胞内游离钙的影响。方法:以聚氨酯海绵收集成年Wistar大鼠背部全层创面渗出液;以快速黏附分离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表皮干细胞... 目的:探讨创面收集液对大鼠表皮干细胞(ESC)内钙离子的作用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对胞内游离钙的影响。方法:以聚氨酯海绵收集成年Wistar大鼠背部全层创面渗出液;以快速黏附分离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表皮干细胞。将培养的表皮干细胞分为5组:①单纯对照组;②单纯创面收集液处理组;③PD98059阻断剂+创面收集液处理组;④SB203580阻断剂+创面收集液处理组;⑤PD98059与SB203580阻断剂+创面收集液处理组。应用特异性Ca2+荧光指示剂Fluo-3/AM负载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荧光强度,以判断游离钙的浓度。结果:单纯创面收集液处理组ESC的Ca2+荧光强度明显较单纯对照组增加;③、④两组均出现了不同的钙振荡现象;而⑤组则表现为Ca2+荧光强度的迅速降低。结论:创面收集液引起ESC内游离Ca2+浓度增加,MAPK信号通路对ESC胞内钙离子有反馈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CA^+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下载PDF
表皮干细胞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向启利 李建福 《感染.炎症.修复》 200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1 表皮干细胞特点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表皮位于皮肤最外层,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组织(约每个月更新1次)[1].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上皮组织的成体干细胞ESCs与皮肤的发生、修复、改建以及与上皮源肿瘤、皮... 1 表皮干细胞特点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表皮位于皮肤最外层,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组织(约每个月更新1次)[1].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上皮组织的成体干细胞ESCs与皮肤的发生、修复、改建以及与上皮源肿瘤、皮肤免疫性疾病有着密切关系.在正常成人表皮基层主要含有三种细胞亚群维持着其新陈代谢:①表皮干细胞;②表皮干细胞的子代细胞-短暂扩充细胞(TA,类似定向祖细胞);③有丝分裂后分化细胞(Postmitotic differentiating cells, PM-D Cells),表皮脚及毛囊隆突部表皮干细胞向表皮迁移分化为表皮祖细胞,为表皮新陈代谢提供细胞源;向下迁移,为毛囊循环周期提供细胞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新陈代谢 皮肤 祖细胞 短暂扩充细胞 免疫性疾病 成体干细胞 上皮组织 有丝分裂 循环周期 细胞亚群 迁移分化 毛囊 更新能力 分化细胞 创伤愈合 最外层 人表皮 肿瘤 人体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胸腰椎非相邻节段脊柱骨折 被引量:4
4
作者 赵采花 汤逊 +5 位作者 徐永清 周田华 石健 崔轶 向启利 兰家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非相邻节段脊柱骨折(MNSF)的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对36例MNSF患者采用经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选择性植骨,根据骨折椎体损伤程度、部位和伤椎比邻关系,15例选择长节段固定,21例选择分节段固定;其... 目的探讨胸腰椎非相邻节段脊柱骨折(MNSF)的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对36例MNSF患者采用经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选择性植骨,根据骨折椎体损伤程度、部位和伤椎比邻关系,15例选择长节段固定,21例选择分节段固定;其中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行椎管减压术。根据患者术前与术后随访时的主要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ASIA分级变化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6例均获随访,时间24-48(36.5±9)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脊柱序列明显恢复,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椎体前缘高度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术后7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术后7dASIA分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胸腰椎MNSF应根据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及骨折的类型采用个性化手术方式,可使受压迫的脊髓神经充分减压,恢复并重建脊柱正常解剖序列,保持脊柱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非相邻节段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多节段开窗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 被引量:13
5
作者 兰家平 汤逊 +8 位作者 徐永清 周田华 石健 崔轶 向启利 蔡芝军 赵庆凯 杨晓勇 赵采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60-964,共5页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指征、减压融合技术及固定节段的选择。 方法2000年4月-2011年11月,采用多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联合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指征、减压融合技术及固定节段的选择。 方法2000年4月-2011年11月,采用多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联合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节段或以上)治疗46例DLS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65~81岁,平均70.2岁;病程4年6个月~13年,平均6.4年。X线片示腰椎Cobb角(26.7 ± 10.0)°,腰椎前凸角(20.3 ± 8.8)°;腰椎CT及MRI检查示3节段狭窄24例,4节段狭窄17例,5节段狭窄5例。共165个狭窄节段,分别位于L1、 2 12个,L2、3 34个,L3、4 43个,L4、5 45个,L5、S1 31个。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29分法评价疗效。 结果术中13例出现脑脊液漏,经相应处理后未出现严重感染。术后4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缓解;8例切口愈合不良,给予换药、充分引流、清创缝合,均治愈。无死亡、瘫痪、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4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6.2个月。患者腰背痛、间歇性跛行及下肢疼痛麻木症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随访期间X线片及CT扫描三维重建均未见螺钉切割、松动、断钉、断棒及固定节段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时,腰椎Cobb角减小至(9.8 ± 3.6)°,腰椎前凸角增大至(34.1 ± 9.4)°,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16.935,P=0.000;t=15.233,P=0.000)。末次随访时VAS、ODI及JOA评分分别为(3.2 ± 1.2) 分、35.5% ± 14.0%和(26.6 ± 5.7)分,均较术前的(8.0 ± 2.2)分、60.8% ± 13.3%和(12.9 ± 3.4)分显著改善(t=19.857,P=0.000;t=16.642,P=0.000;t=15.922,P=0.000)。 结论多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联合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DLS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有利于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平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 后路手术 多节段减压 融合
原文传递
半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庆凯 汤逊 +5 位作者 徐永清 杨晓勇 蔡芝军 陈延岭 向启利 陈家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6-980,共5页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采用经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32例...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采用经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32例。[结果]术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术后VAS、ESR、CRP及Cobb’s角改善明显,JOA优良率为90.6%;ODI优良率为93.7%;术后1年X线片示融合率为90.6%。[结论]采用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同种异体骨 半椎板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创面收集液对表皮干细胞表型的影响
7
作者 向启利 李建福 付小兵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 探讨全层创面收集液对表皮干细胞类型的影响。方法 以聚氨酯海绵收集成年Wistar大鼠背部全层创面渗出液;以快速黏附分离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表皮干细胞,待表皮干细胞呈克隆生长时加入创面收集液干预,分别于干预后... 目的 探讨全层创面收集液对表皮干细胞类型的影响。方法 以聚氨酯海绵收集成年Wistar大鼠背部全层创面渗出液;以快速黏附分离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表皮干细胞,待表皮干细胞呈克隆生长时加入创面收集液干预,分别于干预后的0,6,12,18,24,30,36,42,48,54,60,72h采用流式细胞仪及β1整合素、角蛋白19,14,10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细胞增殖分化的鉴定。结果表皮干细胞在创面收集液干预后仍可持续保持片状聚集生长的态势,但出现数量较多的角蛋白14阳性染色细胞群落,且随时间延长该阳性细胞群落呈上升趋势;另出现了散在的角蛋白10染色阳性细胞。结论创面收集液可以快速诱导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进入分化状态,且多表现为短暂扩充细胞表型,在该过程中表皮干细胞数量仍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表皮 细胞分化 表型 渗出液和漏出液 创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