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面临问题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向锦程 《教育文化论坛》 2015年第4期128-132,共5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各民族的发展状况不一。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国家制定了许多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尤以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引人关注。在教育优惠政策实施之后的几十年中,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受教育水平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各民族的发展状况不一。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国家制定了许多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尤以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引人关注。在教育优惠政策实施之后的几十年中,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受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教育公平问题、少数民族考生培养问题、少数民族考生毕业后就业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 教育公平 高考加分
下载PDF
“人”造石刻:和日村石雕传承的主体、方式与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冯雪红 向锦程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8,共8页
青海和日村石刻文化发祥于和日寺,经过近百年的传承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传承主体和传承方式。传承主体主要有内传群体和外传群体,因其身份的不同,内传群体又可分为神圣群体和世俗群体;外传群体则由因婚姻和师徒关系而形成的群体所组成... 青海和日村石刻文化发祥于和日寺,经过近百年的传承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传承主体和传承方式。传承主体主要有内传群体和外传群体,因其身份的不同,内传群体又可分为神圣群体和世俗群体;外传群体则由因婚姻和师徒关系而形成的群体所组成。传承方式主要有师徒相承、家人沿习、婚嫁传输和政府培训。这些传承主体和方式构成了分析藏族石刻传承意义的载体,从中可体察和日石刻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石刻 和日村 石雕传承
下载PDF
传统的发明:和日村藏族石刻流程、工具与技艺 被引量:2
3
作者 冯雪红 向锦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4-73,共10页
青海和日村是响应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的一个生态移民示范村,属于整村搬迁。在牧区草山时,和日村的祖辈们有少数人从事石刻,主要刻制藏传佛教经文及其他宗教用品。搬迁后,传统的石刻手艺为移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契机,如今石刻已成为搬... 青海和日村是响应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的一个生态移民示范村,属于整村搬迁。在牧区草山时,和日村的祖辈们有少数人从事石刻,主要刻制藏传佛教经文及其他宗教用品。搬迁后,传统的石刻手艺为移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契机,如今石刻已成为搬迁牧民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和后续产业的支柱,因而带动着全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石刻的流程、工具和技艺,以及石刻内容也经历着动态的变化,这既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和日村村民为应对生存和发展而做的积极改变,作为文化载体的藏族石刻技艺,作为联结传统与现代的藏族石刻,不断延续并得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日村 生态移民 藏族石刻 石刻工具 石刻技艺
下载PDF
首次提出“三江源生态移民飞地”的一部专著——《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评介
4
作者 冯雪红 向锦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9-189,共1页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这里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和"地球之肾"。为保护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和减小对三条河流流域的生态威胁,我国于2004年投资75亿元,实施国家标志...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这里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和"地球之肾"。为保护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和减小对三条河流流域的生态威胁,我国于2004年投资75亿元,实施国家标志性工程"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三江源生态移民遂应运而生。杜发春教授201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研究 三江源区 地球之肾 中华水塔 汇水区 国家标志 河流流域 总体规划 三条
下载PDF
藏族石刻文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冯雪红 向锦程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241-249,共9页
在历史的长河中,藏族先辈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石刻文化遗存,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的玛尼石堆,绘凿在悬崖峭壁上的摩崖石刻,以及立于寺院周围的碑刻等,虽不似中原地区石刻种类的繁多,但这些石刻遗存将藏族的历史与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世... 在历史的长河中,藏族先辈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石刻文化遗存,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的玛尼石堆,绘凿在悬崖峭壁上的摩崖石刻,以及立于寺院周围的碑刻等,虽不似中原地区石刻种类的繁多,但这些石刻遗存将藏族的历史与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世人,吸引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已有的藏族石刻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藏区岩画的研究、对'玛尼石刻'的研究、对碑刻的研究、对摩崖石刻的研究、对格萨尔石刻的研究,本文梳理和总结了现有研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石刻文化 藏区岩画 玛尼石刻 摩崖石刻 碑刻 格萨尔石刻
原文传递
青海藏区石刻的流动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变迁——一个三江源生态移民村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冯雪红 向锦程 张梦尧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7,M0004,共14页
和日村是青海藏区三江源的一个生态移民村。和日村藏族石刻在搬迁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流动样态。搬迁前,石刻主要从住寺僧人流向石经墙,从没有牛羊的村民流向外村牛羊较多的村民,从普通村民流向石经墙。石刻的流动构筑了以石刻为基点的村... 和日村是青海藏区三江源的一个生态移民村。和日村藏族石刻在搬迁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流动样态。搬迁前,石刻主要从住寺僧人流向石经墙,从没有牛羊的村民流向外村牛羊较多的村民,从普通村民流向石经墙。石刻的流动构筑了以石刻为基点的村民的宗教生活图景,为和日村村民的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构筑了一条特殊而有效的途径。搬迁后,虽然石刻从村民流向石经墙和山神等的频率在加大,但石刻的主要流向却是从公司和村民流向市场,由此促成和日村生产方式由以畜牧业为主转变为以石刻业为主。和日村依托自身传统石刻文化,实现了生态移民搬迁后经济与社会的成功转型。基于移民搬迁前后石刻流动的不同样态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变迁展开研究,丰富了既往的藏族石刻研究,对于反思宗教世俗化问题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 青海藏区 宗教世俗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