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趋”、“趣”词义、词汇系统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小雷 戴杰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9-84,共6页
"趋"、"趣"上古本为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不同于一般认为的趣趋为通假字。发展到唐代,表示快走、趋向意义的用"趋",表示意趣、志趣的用"趣"。它们各自分担了几个义位,成了不同的词。礼节性快... "趋"、"趣"上古本为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不同于一般认为的趣趋为通假字。发展到唐代,表示快走、趋向意义的用"趋",表示意趣、志趣的用"趣"。它们各自分担了几个义位,成了不同的词。礼节性快走义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消失,快速、使快的意义为别的词语替代了。考察"趋"、"趣"义位之间的关系,除了常说的隐喻、转喻,还有因语法组合而给词增加了新的概念要素;考察以快速义的"趋"、"趣"为中心的词汇系统,有标记的不自然的用法被无标记的自然的用法覆盖而被替换掉;词语读音相近或相同,意义用法相同或一个能包含另一个,词语之间就会发生整合,保留最典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 “趣” 词义系统 历史演变 词语更替 “快” “速” “促”
下载PDF
松桃·大路方言本字考
2
作者 吕小雷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5-97,共3页
大路乡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其语言有许多只知读音不知书写形式的词。本文在初步摸清大路声韵调系统和整理了声、韵与中古声韵的一些对应规律,以及声调与中古声调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考查部分大路方言读音的本字。
关键词 松桃县 大路方言 本字 考证
下载PDF
词类划分新思路——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述评
3
作者 吕小雷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158-160,共3页
郭锐的词类划分提供了词类研究的一种新视野,也遭到了以袁毓林为主的学者的反驳,细细分析发现袁毓林的反驳有些不成立,不过也促进了对原作的理解。郭锐的词类划分有超越以往方法的价值,使得词类的划分可以论证,值得深思。并且给理清词... 郭锐的词类划分提供了词类研究的一种新视野,也遭到了以袁毓林为主的学者的反驳,细细分析发现袁毓林的反驳有些不成立,不过也促进了对原作的理解。郭锐的词类划分有超越以往方法的价值,使得词类的划分可以论证,值得深思。并且给理清词类这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以启发: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是一个通用参照系统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锐 现代汉语 词类划分 袁毓林 自然分类
下载PDF
“习”与“集”——“四谛”之第二谛的汉译形式考辨
4
作者 吕小雷 《励耘语言学刊》 2021年第1期148-163,共16页
"习""集"用于"四谛"之第二谛的翻译,同为意译词.通过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正藏》译经中表示"四谛"之第二谛时,"习""集"分布情况的统计,得出"习""集&q... "习""集"用于"四谛"之第二谛的翻译,同为意译词.通过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正藏》译经中表示"四谛"之第二谛时,"习""集"分布情况的统计,得出"习""集"的使用大体经历了:基本都使用"习",个别用"集"(东汉—西晋),到"习""集"都见使用,"集"的使用增多(东晋—刘宋),再到基本都用"集",个别用"习"(南齐—隋唐)的一个变化过程.第二谛的内容是关于苦的起源,"习""集"分别是从不同角度对"苦的起源"的概括,"习"有"近习""爱著"义,用"习"侧重这种行为能导致苦."集"有"和合"义,是侧重"因缘和合能产生苦";"集"还有"产生、起"之意,是侧重"产生、起"的行为.早期东汉译经中对第二谛的解释,都和"习"的"习近""乐著"义相关,对第二谛的新的解释"产生、起""和合"和"集"在中土文献中原来的意义相关,东晋后期始见,也可以证明早期第二谛的汉译形式当是"习".利用"习"和"集"的分布可以对一些失译经的时代作大略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谛 异文
下载PDF
中古汉译佛经异文“俟”“拟”考辨
5
作者 吕小雷 《中国文字研究》 2021年第1期197-204,共8页
中古汉译佛经中"俟"有表示"向"与"将要"的用法,异文作"拟"。通过对"俟"和"拟"的意义、字形、语音的考察分析,得出:"俟"表示"向"的用法,正字作"... 中古汉译佛经中"俟"有表示"向"与"将要"的用法,异文作"拟"。通过对"俟"和"拟"的意义、字形、语音的考察分析,得出:"俟"表示"向"的用法,正字作"拟"。用"俟"表示"向"的意义当是由于"俟"有喉音声母的读法,和"拟"读音相近而发生借用;表示"将要"义的"俟"和"拟"作为异文出现的原因,一种可能是喉音声母的"俟"和"拟"读音相近,而借用"俟"表示"拟"的"将要"义;一种可能是"俟""拟"都可以表示"将要"的意义,因此用同义词改换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佛经 异文 “俟” “拟”
下载PDF
“入声非声”说献疑
6
作者 吕小雷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11期144-146,共3页
"入声"是中古韵书以及到现代方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入声的性质,主要有"入声为声"和"入声非声"两种观点。夏中易在前人基础上对入声的性质做了较全面的研究,认为入声的内涵是指塞音韵尾,入声韵... "入声"是中古韵书以及到现代方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入声的性质,主要有"入声为声"和"入声非声"两种观点。夏中易在前人基础上对入声的性质做了较全面的研究,认为入声的内涵是指塞音韵尾,入声韵的声调是平上去调位的变体。但结合音位学"区别特征"的理论,发现夏先生的音位归纳存在一些问题。中古汉语音节可以分为舒声调系和促声调系,入声作为促声调系和平上去形成的舒声调系相并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非声 调位 音系学 区别特征
下载PDF
莫使课内活动变徒劳
7
作者 吕小雷 《课外语文(下)》 2013年第4期43-43,共1页
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当前有不少老师的课内活动是效率低下的甚至是无效的。如何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活动极为重要。创设高效课堂活动,可以从更新教学理念上入手,在教学策略上狠下工夫。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课内活动 有效
下载PDF
喷淋冷却对温轧中空锚杆体螺纹强度的影响
8
作者 许岩波 孙晓刚 +1 位作者 杜景景 吕小雷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1期191-194,198,共5页
温轧中空锚杆体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可有效控制围岩的稳定性,但其与螺母配合后无法达到杆体所要求的抗拉脱力,在实际使用时易出现螺母拉脱失效的风险。为提高锚杆体与螺母配合后的抗拉脱力,采用温轧后增加喷淋冷却的工艺。以加工材... 温轧中空锚杆体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可有效控制围岩的稳定性,但其与螺母配合后无法达到杆体所要求的抗拉脱力,在实际使用时易出现螺母拉脱失效的风险。为提高锚杆体与螺母配合后的抗拉脱力,采用温轧后增加喷淋冷却的工艺。以加工材质为40 Cr的R38N中空锚杆体为例,将温轧工艺生产的中空锚杆体与温轧后进行喷淋冷却的中空锚杆体分别与螺母配合,然后进行抗拉脱力的试验。结果表明:温轧后增加喷淋冷却加工的中空锚杆体,其抗拉脱力在500~530 k N,而常规温轧工艺加工的中空锚杆体抗拉脱力在410~440 k N,温轧后喷淋冷却能够大幅提高中空锚杆的螺纹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锚杆体 温轧 喷淋冷却 螺纹强度 抗拉脱力
下载PDF
中古漢譯佛經一種特殊的樣態指示表達——“詞義、用法移植”現象補例
9
作者 吕小雷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0年第2期68-79,共12页
中古佛經中的樣態指示表達有"指示詞(如是/如斯/是/斯)+比、像、比像、色、色像、類、像類、相貌、比類、等類、狀貌",可以作定語或狀語。指示詞後所組合的詞語可以分爲兩類:一表示"同類"義,二表示"外貌、形象... 中古佛經中的樣態指示表達有"指示詞(如是/如斯/是/斯)+比、像、比像、色、色像、類、像類、相貌、比類、等類、狀貌",可以作定語或狀語。指示詞後所組合的詞語可以分爲兩類:一表示"同類"義,二表示"外貌、形象"義。表示"同類"的詞語和指示词组合作定語的用法,在東漢以前的中土文獻中就有,中古佛經中的用法當是運用漢語的詞語和結構翻譯而來;作狀語的用法中土文獻中未見,當是由於翻譯過程中移植而來。表示"外貌、形象"的詞語和指示词组合作定語、狀語的用法,中土文獻中未見,由於原典语言的影響,在佛經翻譯過程中移植而來。其中"指示詞+色"作定語的用法進入到近代漢語中土文獻中,體現了佛經翻譯對漢語本土語言的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佛經 樣態指示表達 “比像” “像類” 詞義移植
原文传递
“乍可”用法補説
10
作者 吕小雷 《汉语史学报》 2020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唐宋時期"乍可"有"或許可能""或許可以"義,多出現在"乍可……,不可/不/無……"結構的複句中,整體表示前者或許可能、可以發生,而後者不可能、不可以發生。"乍"表示推測語氣,可譯爲&q... 唐宋時期"乍可"有"或許可能""或許可以"義,多出現在"乍可……,不可/不/無……"結構的複句中,整體表示前者或許可能、可以發生,而後者不可能、不可以發生。"乍"表示推測語氣,可譯爲"或許","可"表示情態意義"可能""可以","乍可"爲兩個單音詞的比較固定的組合。通過梳理"乍"的意義的歷史發展,指出"乍"表"或許"義的來源過程爲:"忽然">"有時">"有的""或者">"或許"。"或"一詞也體現出從"有的">"或許"的意義演變路徑,且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時期有和"乍可……,不可/不/無……"相應的"或可……不可/無……"用法,"或"和"乍"意義用法的對應可以提供旁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乍可 或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