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虫灯诱杀亚洲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的距离与性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海亮 刘敏 +3 位作者 董航顺 赵福成 吕要斌 章金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5,340,共5页
为明确杀虫灯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杀虫效果,分别对2种害虫人工饲养的成虫进行颜色标记后,在距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不同距离处释放,根据杀虫灯下回收数量确定有效防控距离。同时对高空测... 为明确杀虫灯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杀虫效果,分别对2种害虫人工饲养的成虫进行颜色标记后,在距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不同距离处释放,根据杀虫灯下回收数量确定有效防控距离。同时对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2种不同光源测报灯诱集到的2种害虫的性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距杀虫灯15~45 m内,亚洲玉米螟的回收率随着距离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距灯45 m的回收率最高,为4.95%,在距离增加到60 m时,回收率显著下降。草地贪夜蛾在距灯30 m处的回收率为6.08%,随着离灯距离的增加,雌、雄蛾回收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回收的雌蛾比例减少。杀虫灯在1.2 m高度时对亚洲玉米螟的回收率高于1.5 m和1.8 m,3个高度雄蛾的回收率均高于雌蛾,随着高度增加,回收率下降,雌蛾的回收比例也呈下降趋势。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捕获的2种害虫雌雄性比均低于0.45∶1,2种害虫的趋光性均存在雄性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灯 亚洲玉米螟 草地贪夜蛾 诱杀距离 性比
下载PDF
浙江省带土苗木传带红火蚁风险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苏红利 黄俊 +7 位作者 殷琛 吕要斌 李晓维 章金明 张治军 董婉莹 周书行 张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3-710,共8页
带土苗木传带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导致红火蚁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的关键因素,摸清浙江省带土苗木传带红火蚁的风险,对其快速阻截与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12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研究通过问询、目测踏查、诱饵诱集等监测方... 带土苗木传带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导致红火蚁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的关键因素,摸清浙江省带土苗木传带红火蚁的风险,对其快速阻截与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12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研究通过问询、目测踏查、诱饵诱集等监测方法,调查了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39个区或县,包括251个苗圃地、26个花卉交易市场、576个档口的红火蚁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龙血树Dracaena draco、玉兰Yulania denudata、山茶Camellia japonica、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丝葵Washingtonia robusta、木犀Osmanthus fragrans、苏铁Cycas revoluta、樟Cinnamomum camphor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等是浙江省高风险传带红火蚁的带土植物种类。建议今后应该加大对该类带土苗木的检疫,快速发现并阻截红火蚁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带土苗木 监测 传播风险 阻截
下载PDF
植食性昆虫利用唾液腺适应寄主植物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海霞 陈利民 +3 位作者 李晓维 王亚如 吕要斌 侯有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I0001-I0007,共20页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的历程中,两者逐渐演化出丰富多样的防御与反防御机制,其中在植食性昆虫适应植物防御的过程中,唾液腺分泌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揭示植食性昆虫如何利用唾液腺以适应寄主...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的历程中,两者逐渐演化出丰富多样的防御与反防御机制,其中在植食性昆虫适应植物防御的过程中,唾液腺分泌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揭示植食性昆虫如何利用唾液腺以适应寄主植物防御的作用机理。回顾了昆虫唾液腺分泌物通过干预植物气孔的动态变化、适应植物细胞壁、降解植物防御性化合物等方式调控寄主植物防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昆虫唾液效应因子以干扰植物早期免疫信号通路、调节植物激素信号通路、与植物免疫蛋白互作等形式应对植物防御反应的内在分子机制。同时,本文依据CRISPR/Cas9、植物介导的RNAi、纳米材料介导的RNAi等新技术的发展,对基于昆虫效应因子开发的虫害防控技术的发展空间进行分析,以期为作物抗性的提高以及害虫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昆虫 唾液腺 唾液酶 效应因子 咀嚼式昆虫 刺吸式昆虫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求偶与交配节律研究
4
作者 易松望 李晓维 +7 位作者 陈利民 周书行 王金超 陈婷婷 吴俊伟 郭文超 任洁 吕要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明确昆虫求偶及交配等生殖行为的节律,对于性信息素引诱剂的研发与田间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番茄潜叶蛾雌虫的求偶行为和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节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雌虫主要在亮期进行求偶,亮期开始前少... 明确昆虫求偶及交配等生殖行为的节律,对于性信息素引诱剂的研发与田间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番茄潜叶蛾雌虫的求偶行为和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节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雌虫主要在亮期进行求偶,亮期开始前少数个体出现求偶现象,亮期开始求偶率迅速增加,在0.5 h内达到高峰期,高峰期平均求偶率达80%以上。不同日龄求偶率不同,2~3日龄为该虫求偶最活跃龄期。番茄潜叶蛾雌雄间交配主要发生在亮期,亮期0.5 h到达高峰期,交配率达90%,与雌虫求偶高峰期吻合。番茄潜叶蛾雌、雄虫一生均可进行多次交配,雌虫7 d内最高交配4次。相对于雌雄比1∶1,雌雄比1∶2的交配率有所降低,而雌雄比2∶1的交配率和平均交配时长均有所上升。本研究证实了番茄潜叶蛾主要在亮期进行求偶和交配,且求偶和交配行为存在明显的节律性,雌、雄蛾一生均可进行多次交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求偶节律 交配节律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及田间防控效果
5
作者 易松望 李晓维 +4 位作者 陈利民 王金超 黄俊 张娟 吕要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1-717,共7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国际重大外来入侵生物,严重危害农林生产、生命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品系、长尾斯氏线虫S.longicaudum X-7品系和芫菁...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国际重大外来入侵生物,严重危害农林生产、生命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品系、长尾斯氏线虫S.longicaudum X-7品系和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feltiae SN品系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并筛选出高致病力品系及其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对红火蚁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3种线虫对红火蚁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处理3 d后,幼虫的累计校正致死率均为100%。3种线虫对工蚁的致病力均较弱,处理10 d后的校正死亡率均小于30%。与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N品系相比,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和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对蛹和生殖蚁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10 d后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田间试验表明,施用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对红火蚁工蚁的防控效果最高可达63.7%,且不会增加红火蚁的迁巢风险。综上所述,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为红火蚁的高致病品系,田间施用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对红火蚁工蚁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可推荐用于红火蚁的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昆虫病原线虫 致病力 田间防控效果
下载PDF
西花蓟马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 被引量:69
6
作者 吕要斌 贝亚维 +1 位作者 林文彩 章金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317-320,共4页
西花蓟马是危害极其严重的害虫。2003年6月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现此虫,在我国尚未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及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生物学特性 寄主范围 危害特点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诱导植物反应对小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吕要斌 刘树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3-195,共3页
关键词 外源 小菜蛾 生长发育 茉莉酸 植物 诱导 反应 影响 应对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诱导植物反应对菜蛾绒茧蜂寄生选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吕要斌 刘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6-212,共7页
茉莉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伤信号分子 ,向植物施用外源茉莉酸后 ,可诱导植物产生各种防卫反应 ,如挥发物组成发生改变等 ,进而影响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该文报道用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处理白菜和甘蓝后 ,诱导植物反应所产生的挥发物对菜蛾... 茉莉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伤信号分子 ,向植物施用外源茉莉酸后 ,可诱导植物产生各种防卫反应 ,如挥发物组成发生改变等 ,进而影响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该文报道用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处理白菜和甘蓝后 ,诱导植物反应所产生的挥发物对菜蛾绒茧蜂搜索及寄生选择行为的影响。外源茉莉酸处理白菜和甘蓝后 ,处理植株的挥发物对菜蛾绒茧蜂的引诱力增强 ;与在对照植株上相比 ,该蜂对经茉莉酸处理后白菜植株上的小菜蛾幼虫的寄生数显著要高。表明茉莉酸处理白菜及甘蓝后 ,植物诱导反应导致其挥发物的作用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茉莉酸 白菜 甘蓝 菜蛾绒茧蜂 寄主搜索 寄生选择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在浙江东阳田间玉米植株上的发生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18
9
作者 韩海亮 章金明 +6 位作者 徐红星 包斐 刘敏 赵福成 吕要斌 仲贤 王桂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3-623,共11页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浙江省鲜食玉米品种上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方法】2019年在浙江东阳通过灯诱和性信息素诱捕方法研究草地贪夜蛾成虫消长规律;通过田间调查明确成虫产卵习性和幼虫对玉米植株的为害习...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浙江省鲜食玉米品种上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方法】2019年在浙江东阳通过灯诱和性信息素诱捕方法研究草地贪夜蛾成虫消长规律;通过田间调查明确成虫产卵习性和幼虫对玉米植株的为害习性,以及幼虫对不同甜、糯玉米品种的为害差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高效防治药剂。【结果】灯诱和性信息素诱捕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浙江东阳于6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出现2次明显成虫高峰,9月峰值显著高于6月;草地贪夜蛾成虫趋向于在较低叶龄玉米植株上产卵,80%的卵产于玉米叶片正面,幼虫取食具有显著的趋嫩习性,严重为害玉米心叶和果穗;不同玉米品种被害株率差异较大,甜玉米品种为害株率为0~28.41%,糯玉米品种为害株率为0~42.50%。2019年在浙江东阳进行的田间药剂试验筛选出了甲维盐、虱螨脲、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虫螨腈、丙溴磷、灭多威、茚虫威、苦皮藤素Celastrus angulatus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NPV, MbNPV)等高效防治药剂,药后3 d虫口减退率为87.61%~98.99%,田间持效期约为7~10 d。【结论】草地贪夜蛾不仅为害玉米植株的叶片,更严重为害果穗,秋季为害显著高于春季,对鲜食玉米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在防治玉米上的草地贪夜蛾时,应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诱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以及重视苗期保苗和后期保穗,适当放宽拔节期到抽雄期防治阈值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鲜食玉米 种群动态 为害习性 化学防治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三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黄芳 张蓬军 +3 位作者 章金明 朱艺勇 吕要斌 张治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2,71,共6页
[目的]研究棉花、番茄和茄子3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恒温27℃下观察扶桑绵粉蚧的个体发育及种群发展情况,记录并分析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扶桑绵粉蚧在3种寄主植物上... [目的]研究棉花、番茄和茄子3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恒温27℃下观察扶桑绵粉蚧的个体发育及种群发展情况,记录并分析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扶桑绵粉蚧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存活率为棉花(茄子(番茄,存活曲线差异明显,但均以l龄和2龄若虫的死亡率最高。若虫的发育历期除1龄外无显著差异,棉花上蛹期显著长于其他两者,雌性成虫存活历期为棉花(番茄、茄子,雄性为棉花、茄子(番茄。交配过的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多于夜间产卵,但棉花上部分扶桑绵粉蚧可于白昼产卵;其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产卵能力为棉花(茄子(番茄。3种寄主上扶桑绵粉蚧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相近,但净增殖率(R0)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差异较大,均为棉花(茄子(番茄,分别为142.10、88.91、43.56和156.67、87.95、32.74。[结论]扶桑绵粉蚧繁殖力及种群发展能力极强,从而使其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是其极易大规模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发育 繁殖 生命表
下载PDF
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7
11
作者 朱艺勇 黄芳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6-252,共7页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特别是对我国棉花生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27±1℃,RH70%±5%)该虫在棉花上的发育历期、繁殖能力及各虫态的形...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特别是对我国棉花生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27±1℃,RH70%±5%)该虫在棉花上的发育历期、繁殖能力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雌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和雄成虫。卵期很短,雌虫若虫期15~20d,总历期约为47~59d;雄虫若虫和蛹期17~22d,总历期约为20~26d;雌虫寿命明显长于雄虫。该蚧虫繁殖能力强,雌成虫产卵量200~862粒/头,平均产卵458粒/头。各虫态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长椭圆形,橙黄色,略微透明;1龄若虫,淡黄绿色,行动活泼;2龄若虫体缘突起显现,尾瓣突出,至末期可根据体表黑斑的可见程度区分雌、雄虫;3龄雌若虫,体表有薄层蜡粉,在前、中胸背面亚中区和腹部1~4节背面亚中区可见清晰斑点,形成纵向黑色条斑,外表形似雌成虫。雌成虫呈卵圆形,体表蜡粉厚实,胸、腹背面的黑色条斑在蜡粉覆盖下呈成对黑色斑点状,体缘蜡突明显,共18对,其中腹部末端2~3对较长;雄虫蛹包裹于松软的白色丝茧中;雄成虫,虫体较小,黑褐色;触角细长,具一对发达透明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腹部末端具2对白色长蜡丝。本文通过对扶桑绵粉蚧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各个龄期发育的形态特征的研究,为该虫的进一步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基本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棉花 发育历期 繁殖能力 形态特征
下载PDF
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功能反应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俊 吕要斌 +2 位作者 张娟 黄芳 贝亚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8-1423,共6页
为评估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对其寄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4L∶10D),研究了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雌成虫的寄生... 为评估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对其寄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4L∶10D),研究了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雌成虫的寄生功能反应及其自身密度效应。结果表明: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且受寄主密度和寄生物密度的影响。当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密度分别大于15头/容器和10头/容器时,班氏跳小蜂的寄生量增加幅度开始减小;以瞬间攻击率/处理时间(α/Th)为评价指标,班氏跳小蜂雌蜂寄生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时,α/Th为21.1307,且大于雌蜂寄生雌成虫的情况(α/Th为6.2506);班氏跳小蜂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效能逐渐降低;通过方程E=QP-m能很好地模拟班氏跳小蜂的寻找效应(E)与其自身密度(P)之间的关系,对于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模拟结果分别为E=0.2931P-0.6240和E=0.0944P-0.4840。本研究为利用班氏跳小蜂开展扶桑绵粉蚧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跳小蜂 寄生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密度效应
下载PDF
花蓟马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0
13
作者 祝晓云 张蓬军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6-385,共10页
明确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对于花蓟马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除了西花蓟马F. occidentalis,关于其他蓟马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及其成分鉴定的研究未有报道。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花蓟马雌雄成虫和... 明确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对于花蓟马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除了西花蓟马F. occidentalis,关于其他蓟马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及其成分鉴定的研究未有报道。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花蓟马雌雄成虫和西花蓟马雌雄成虫对花蓟马雄虫和西花蓟马雄虫气味源的嗅觉反应;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提取花蓟马雄虫挥发物,利用含有BGB-176SE或CP-chirasil-DexCB2种不同手性柱的气-质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挥发物进行分离和鉴定。行为学试验结果表明:花蓟马雄虫气味源对其雄性及雌性成虫均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经GC-MS分析,花蓟马雄虫挥发物中含有2种主要的化合物,分别为(R)-lavandulyl acetate和neryl(S)-2-methylbutanoate,其与已报道的西花蓟马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成分相同。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R)-lavandulyl acetate与neryl(S)-2-methylbutanoate在花蓟马和西花蓟马雄虫中释放的比例不同;行为学试验进一步证明,2种组分比例的不同在花蓟马和西花蓟马种间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推测花蓟马属的昆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组分可能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蓟马 聚集信息素 (R)-lavandulyl acetate neryl(S)-2-methylbutanoate 嗅觉反应 气味源 挥发物
下载PDF
温度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飞飞 朱艺勇 +2 位作者 黄芳 杜亮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6-442,共7页
【目的】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人侵害虫,对我国棉花生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本研究以棉花作为寄主,探索恒温及变温条件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光周期为12L:12... 【目的】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人侵害虫,对我国棉花生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本研究以棉花作为寄主,探索恒温及变温条件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光周期为12L:12D,RH70%±5%,在系列恒温及变温(温度波动范围为±1℃)条件下,用棉花饲养扶桑绵粉蚧,观察和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各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繁殖力及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最适发育温度、极限高温等。【结果】在恒温17-32%范围内,扶桑绵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当温度达到27℃时发育速率值增幅最大,其中在恒温22—32℃范围内,该虫具有较高的生长发育速率和存活率,且繁殖能力较强,而在恒温37%条件下,该虫不能完成整个生活史而死亡。在循环变温条件(25—40℃)下,该虫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发育历期更短,速率更快,存活率更高,繁殖力也达到了恒温条件下的平均水平。雌雄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和8.1℃,而达到成虫时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322.6日度和344.8日度。通过拟合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非线性回归关系求出雌雄虫最适发育温度分别为30.5℃和29.9℃,而极限高温分别为36.6℃和35.8℃。【结论】扶桑绵粉蚧适温范围广泛,特别是在变温条件下的适应性非常强。这些结果为预测扶桑绵粉蚧在我国主要棉区的分布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温度 发育历期 繁殖力 有效积温 发育极限温度
下载PDF
黄色诱虫板在温室和露地诱虫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贝亚维 高春先 +2 位作者 陈笑芸 吕要斌 顾秀慧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340-342,共3页
对黄色诱虫板在温室茄子和露地四季豆上的诱虫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色诱虫板可诱集同翅目的粉虱、蚜虫、叶蝉、飞虱等,双翅目的斑潜蝇、各种实蝇、果蝇、寄生蝇、各种瘿蚊、摇蚊等,缨翅目的蓟马,半翅目的各种蝽类,鞘翅目的各种小... 对黄色诱虫板在温室茄子和露地四季豆上的诱虫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色诱虫板可诱集同翅目的粉虱、蚜虫、叶蝉、飞虱等,双翅目的斑潜蝇、各种实蝇、果蝇、寄生蝇、各种瘿蚊、摇蚊等,缨翅目的蓟马,半翅目的各种蝽类,鞘翅目的各种小型甲虫,膜翅目的各种蜂类,鳞翅目的各种小型蛾类(小菜蛾)、蝶类(菜粉蝶)等7个目几十种小型害虫的成虫。在温室设施内的黄板诱虫谱,同翅目害虫占87.97%,双翅目害虫占9.19%,缨翅目害虫占2.39%,其它害虫(包括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占0.45%。在露地的黄板诱虫谱,同翅目害虫占28.96%,双翅目害虫占26.86%,缨翅目害虫占42.53%,其它目害虫占1.65%。黄色诱虫板诱虫谱广,对目标害虫诱杀作用十分明显,在露地对粉虱、斑潜蝇、蓟马、蚜虫的诱集量占总诱集量的83.75%,而温室则高达97.87%,温室内诱虫效果好于露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诱虫板 诱虫谱 温室 露地
下载PDF
普通大蓟马聚集信息素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晓维 罗雪君 +5 位作者 王丽坤 章金明 张治军 黄俊 吴建辉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7-1027,共11页
【目的】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豆科害虫,给我国豇豆种植产业带来巨大损失。开发利用基于聚集信息素的引诱剂是普通大蓟马的绿色防控措施之一,对于普通大蓟马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Y型嗅... 【目的】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豆科害虫,给我国豇豆种植产业带来巨大损失。开发利用基于聚集信息素的引诱剂是普通大蓟马的绿色防控措施之一,对于普通大蓟马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普通大蓟马雌雄成虫对其雌虫和雄虫气味源的嗅觉反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和溶液浸提法提取普通大蓟马雌雄成虫挥发物;应用气质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收集的气体挥发物和正己烷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应用Y型嗅觉仪测定人工合成聚集信息素组分对雌雄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行为学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大蓟马雄成虫气味源对其雌雄成虫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雌成虫气味源则没有。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溶液浸提法均可提取雄成虫挥发物主要组分,但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获得的TIC图基线平稳,杂峰少,提取效果优于溶剂浸提法。GC-MS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大蓟马雄成虫挥发物中主要含有1种化合物,为反式,反式-金合欢醇乙酸酯[(E,E)-farnesyl acetate],该化合物在雌成虫挥发物中不存在。室内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特定剂量的人工合成的(E,E)-farnesyl acetate对普通大蓟马雌雄成虫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结论】本研究证明了普通大蓟马雄成虫可以释放聚集信息素,并鉴定了其主要组分(E,E)-farnesyl acetate,为应用聚集信息素开展普通大蓟马的监测和诱杀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大蓟马 聚集信息素 嗅觉反应 化合物鉴定 反式 反式-金合欢醇乙酸酯
下载PDF
不同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的诱捕效率及在种群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韩海亮 章金明 +5 位作者 包斐 刘敏 赵福成 谭禾平 王桂跃 吕要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0-313,319,共5页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了诱捕器悬挂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均有引诱活性,不同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捕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诱芯F、诱芯E、诱芯C分别与船型诱捕器组合及诱芯E与飞蛾诱捕器组合田间诱捕效果较好,两种诱捕器诱蛾总量无显著差异,诱捕器悬挂于1.8 m高度的效果优于1.5 m和1.2 m。田间种群监测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5月和9月各有一次比较典型的高峰,性诱剂可有效用于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剂 亚洲玉米螟 诱捕器 诱捕效率 种群监测
下载PDF
温度对黑腹果蝇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治军 郦卫弟 +3 位作者 贝亚维 章金明 戚行江 吕要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0-525,共6页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杨梅、樱桃等浆果果实最主要害虫。为明确温度对黑腹果蝇种群增长的影响,掌握黑腹果蝇饲养合适温度,在室内观察了黑腹果蝇在15,20,25,30和3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杨梅、樱桃等浆果果实最主要害虫。为明确温度对黑腹果蝇种群增长的影响,掌握黑腹果蝇饲养合适温度,在室内观察了黑腹果蝇在15,20,25,30和3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黑腹果蝇不能完成发育,其他温度条件下黑腹果蝇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在15℃下,完成发育需要长达41 d,而在30℃下,黑腹果蝇完成发育仅需7 d;黑腹果蝇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在15℃下,雌、雄平均寿命分别高达70,80 d,在30℃下,平均寿命都仅为30 d;黑腹果蝇在20和30℃的平均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38.85和137.97粒卵.雌-1,但在以上条件下的平均繁殖能力显著低于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黑腹果蝇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在25℃时达最高值分别为55.10和1.021 d-1,而在15℃条件下值最小,分别为36.67和0.189 d-1。据此得出,25℃是最适宜黑腹果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黑腹果蝇种群增长。黑腹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123.3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温度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种群增长
下载PDF
草间小黑蛛雌成蛛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捕食效应 被引量:13
19
作者 林文彩 章金明 +3 位作者 吕要斌 贝亚维 郭世俭 韩宝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216-220,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雌成蛛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菜青虫(Pieris rapae)幼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对小菜蛾2,3,4龄幼虫及菜青虫1龄至2龄初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雌成蛛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菜青虫(Pieris rapae)幼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对小菜蛾2,3,4龄幼虫及菜青虫1龄至2龄初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瞬间攻击力a和日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0.7435,0.6571,0.5490,0.5796和47.85,9.93,2.66,4.21头。草间小黑蛛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捕食作用率相应降低;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率(E)与自身密度(P)的函数关系式为E=0.2026P-0.3430。相互干扰会降低草间小黑蛛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寻找效应,但对其捕食量影响不大。在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混合种群中,对草间小黑蛛进行选择性观察,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偏嗜小菜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间小黑蛛 小菜蛾 菜青虫 功能反应 干扰反应 选择效应
下载PDF
转换寄主前后扶桑绵粉蚧取食行为的EPG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芳 王飞飞 +2 位作者 张治军 郦卫弟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目的】分析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在发生寄主转移前后的取食行为,以据此评价其寄主适应性。【方法】利用刺吸电位(EPG)技术,量化扶桑绵粉蚧转换寄主植物前后的取食行为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寄主转换后,扶桑绵粉蚧的取... 【目的】分析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在发生寄主转移前后的取食行为,以据此评价其寄主适应性。【方法】利用刺吸电位(EPG)技术,量化扶桑绵粉蚧转换寄主植物前后的取食行为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寄主转换后,扶桑绵粉蚧的取食行为受到显著的影响,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到达韧皮部,总取食时间显著变短,取食效率降低。但寄主转换后,下一代成虫的取食效率提高,总刺探数、取食刺探数、总刺探时间以及到达韧皮部的效率与时间均与寄主转换前的扶桑绵粉蚧个体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扶桑绵粉蚧的取食行为存在高度可塑性,这种特性利于扩大其寄主植物范围,有可能是促其成为重要农业入侵生物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取食行为 刺探电位图谱 入侵性 寄主转移 寄主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