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生育特性初探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云康 陈德华 +2 位作者 段海 王青华 王少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22,共4页
通过对苏棉6号、泗棉3号、中棉12号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与各自对照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棉苗生长快,植株较高,果枝较长,叶片大,营养生长较旺;果枝数和果节数多,现蕾强度低。除苏棉6号抗虫棉杂交种... 通过对苏棉6号、泗棉3号、中棉12号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与各自对照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棉苗生长快,植株较高,果枝较长,叶片大,营养生长较旺;果枝数和果节数多,现蕾强度低。除苏棉6号抗虫棉杂交种成铃强度较高外,泗棉3号及中棉12的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相对较低,中上部成铃率低于对照。在产量上以苏棉6号抗虫棉杂交种极显著地高于对照,泗棉3号及中棉12抗虫棉杂交种与对照相差不大。因此,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在生产上应用时,必须协调好前期的营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杂交种 生育特性 棉花
下载PDF
氮肥对棉花根系载铃量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云康 戴敬 陈德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2-58,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条件下棉花根系生理活性的变化与根系载铃量的特点。结果表明,氮肥能提高棉花根系干重和根系的生理活性,不同氮肥水平下又以N150kg/hm^2的根系生理活性较高;0~15cm耕层的根系为根系干重和根系生理活性的活跃层,... 本文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条件下棉花根系生理活性的变化与根系载铃量的特点。结果表明,氮肥能提高棉花根系干重和根系的生理活性,不同氮肥水平下又以N150kg/hm^2的根系生理活性较高;0~15cm耕层的根系为根系干重和根系生理活性的活跃层,其根干重占总干重的90%以上,根系生理活性占总量的70%~90%;不同氮肥水平下,也以N150kg/hm^2单株成铃较多;根系载铃量、根系载荷能力、根活性载铃量、根活性载荷能力也以N150kg/hm^2处理稍高,而且全生育期中较为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根系 生理特性 载铃量 棉花
下载PDF
棉花超高产群体质量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云康 陈德华 +3 位作者 段海 展金奇 端木鑫 袁占坤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13-14,共2页
通过对江苏棉花皮棉产量在 1875kg/ hm2 以上的超高产研究结果表明 ,在棉花生长过程中 ,必须具备较高的群体质量。在 7月 30日~ 8月 31日结铃盛期内成铃强度需在 1.5万个 / hm2 · d以上 ,中后期成铃率4 0 %以上 ,果节数 30 0万~ ... 通过对江苏棉花皮棉产量在 1875kg/ hm2 以上的超高产研究结果表明 ,在棉花生长过程中 ,必须具备较高的群体质量。在 7月 30日~ 8月 31日结铃盛期内成铃强度需在 1.5万个 / hm2 · d以上 ,中后期成铃率4 0 %以上 ,果节数 30 0万~ 315万 /公顷 ,最终成铃数 112 .5万 / hm2 以上。叶面积载铃量在 2 9个 / m2 以上 ,叶铃比 (叶片数与成铃数之比 ) 4∶ 1。而栽培技术的关键是适当降低密度 ,保持适宜的群体起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群体 质量 产量 栽培
下载PDF
江苏省棉花高产优质调控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云康 陈德华 +1 位作者 袁占坤 纪从亮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X期121-130,共10页
本文通过应用正交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建立了适合江苏不同地区的密度、氮素、单株果枝数及缩节安化控的综合回归模型,筛选出亩产皮棉75kg和100kg的优化组合和群体结构指标。明确了各地栽培措施的主次,并通过反馈和示范,能有效提高... 本文通过应用正交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建立了适合江苏不同地区的密度、氮素、单株果枝数及缩节安化控的综合回归模型,筛选出亩产皮棉75kg和100kg的优化组合和群体结构指标。明确了各地栽培措施的主次,并通过反馈和示范,能有效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优化组合 群体指标 反馈 栽培
全文增补中
高产棉花叶片内源激素与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关系及其对棉铃增重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德华 何钟佩 +2 位作者 徐立华 周桂生 吴云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59-665,共7页
本文通过肥控结合对高产棉叶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棉株的生理生化代谢研究表明 :肥料和缩节安 ( DPC)化控配合能促进结铃期棉叶中 IAA、GA3和 ZR含量的提高 ,降低 ABA的含量 ,从而诱导根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棉叶 Ru BPase和蔗糖... 本文通过肥控结合对高产棉叶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棉株的生理生化代谢研究表明 :肥料和缩节安 ( DPC)化控配合能促进结铃期棉叶中 IAA、GA3和 ZR含量的提高 ,降低 ABA的含量 ,从而诱导根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棉叶 Ru BPase和蔗糖转化酶活性提高 ,有利于光合增强和光合产物输出 ,促进棉株各器官对氮、磷、钾的吸收 ,特别是棉铃对氮、磷、钾的吸收显著增加 ;叶片 14 C光合产物输出增加 ,向棉铃中养分输入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内源激素 吸收 积累 铃重 产量
下载PDF
氮肥与缩节胺配合对Bt棉源库特征和铃重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德华 陈源 +2 位作者 杨长琴 何钟佩 吴云康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7-150,共4页
氮肥和缩节胺配合对 Bt棉的棉铃发育影响表明 ,提高 Bt棉的中部外围和上部铃重可促进整株铃重增加 ,进一步提高产量。其生理机制表现为各部位棉铃对位叶叶绿素、Ru BPase和 ATP含量提高 ,棉铃中 IAA含量增加 ,蔗糖转化酶活性以及纤维素... 氮肥和缩节胺配合对 Bt棉的棉铃发育影响表明 ,提高 Bt棉的中部外围和上部铃重可促进整株铃重增加 ,进一步提高产量。其生理机制表现为各部位棉铃对位叶叶绿素、Ru BPase和 ATP含量提高 ,棉铃中 IAA含量增加 ,蔗糖转化酶活性以及纤维素合成能力增强 ,子棉积累量增多。即整株源库活性的协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源库特征 BT棉 氮肥 缩节安 铃重 源库活性 转基因棉 棉花 棉铃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Bt棉叶片杀虫蛋白表达量和氮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德华 杨长琴 +2 位作者 陈源 聂安全 吴云康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8-292,共5页
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型Bt棉品种(系)不同生育期高温胁迫及持续时间研究表明,高温胁迫(37℃)48h对盛蕾期和盛花期叶片Bt杀虫蛋白含量影响不大。但在结铃盛期,高温使Bt杀虫蛋白含量明显下降。48h的持续高温结果进一步表明,科棉1号36h前下降快... 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型Bt棉品种(系)不同生育期高温胁迫及持续时间研究表明,高温胁迫(37℃)48h对盛蕾期和盛花期叶片Bt杀虫蛋白含量影响不大。但在结铃盛期,高温使Bt杀虫蛋白含量明显下降。48h的持续高温结果进一步表明,科棉1号36h前下降快,新洋822于36h后下降快。高温使蛋白酶和肽酶活性提高,丙酮酸转氨酶活性下降,但氨基酸含量增加,说明可溶性蛋白分解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BT棉 叶片 杀虫蛋白 表达量 氮代谢 影响因素 盛蕾期 盛花期
下载PDF
中国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0
8
作者 顾万荣 葛自强 +2 位作者 陈源 陈德华 吴云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400-405,共6页
新世纪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挖掘作物产量潜力,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农业科技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作物化控与传统栽培技术革新相互融合,产生了新型模式的栽培技术体系,即为作物化控栽培工程,它是当前农业研究中... 新世纪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挖掘作物产量潜力,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农业科技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作物化控与传统栽培技术革新相互融合,产生了新型模式的栽培技术体系,即为作物化控栽培工程,它是当前农业研究中十分活跃的新领域之一,已经融入作物栽培生产各个方面。概述了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及进展,并强调了新世纪下发展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控栽培 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 研究和应用 工程技术 传统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体系 可持续发展 产量潜力 农业科技 作物化控 农业研究 栽培生产 研究展望 农业发展 新领域 世纪 挖掘 优质
下载PDF
棉花株型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南殿杰 赵海祯 +5 位作者 吴云康 秦灿石 聂安全 杨苏龙 范志杰 陈奇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8-242,共5页
棉花株型栽培的形态指标为,株体矮化30%左右,群体密度提高20%以上;形态特点是株矮、枝短、叶小、叶厚、铃大;增产机理表现为群休早发早熟效应、铃位内移效应、抗逆效应和产量结构效应。株型栽培技术的核心是以地膜、优种为基... 棉花株型栽培的形态指标为,株体矮化30%左右,群体密度提高20%以上;形态特点是株矮、枝短、叶小、叶厚、铃大;增产机理表现为群休早发早熟效应、铃位内移效应、抗逆效应和产量结构效应。株型栽培技术的核心是以地膜、优种为基础,通过化学生长调节剂(DPC)和农业措施(水、肥、中耕等)相结合的综合调控技术,将棉花生长形态调控为理想的群体株型。一般缩节安(DPC)调控强度为每公顷施量90~120克,分3~4次喷施;灌水和追肥时间适当提早,每公顷施纯氮150~225公斤,并要与磷钾肥平衡施用。经1992~1994年在山西、山东、江苏等地试验示范,在公顷增产皮棉168~354公斤,平均增产300公斤左右,增产率为9.2%~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株型 产量 栽培
下载PDF
高产棉花整株铃重的提高与棉铃内源激素GA_3及ZR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德华 成广明 +2 位作者 周桂生 杨长琴 吴云康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8-71,共4页
对高产棉花棉株不同部位棉铃发育的系统研究表明 :棉株中部铃发育期赤霉素 (GA3 )含量与棉铃体积的增大密切相关 ,上部铃在内部充实期GA3 含量则对棉铃增重具有重要的诱导作用 ;不同部位棉铃中玉米素 (ZR)含量的高低则与整个棉铃发育期... 对高产棉花棉株不同部位棉铃发育的系统研究表明 :棉株中部铃发育期赤霉素 (GA3 )含量与棉铃体积的增大密切相关 ,上部铃在内部充实期GA3 含量则对棉铃增重具有重要的诱导作用 ;不同部位棉铃中玉米素 (ZR)含量的高低则与整个棉铃发育期铃重的增长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整株棉铃的增重受棉铃内源激素GA3 和ZR含量水平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3 ZR 棉花 整株铃重 内源激素 赤霉素 玉米素 产量
下载PDF
棉花叶系质量划分及叶层配置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源 顾万荣 +3 位作者 王汝利 陈德华 王余龙 吴云康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3-318,共6页
对棉花品种泗棉3号等采用大田群体与实验室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14C同位素标记、剪叶试验及其生理测定等手段,研究在最大LAI相近条件下,叶片的组成、功能和大小分布对成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叶片的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流... 对棉花品种泗棉3号等采用大田群体与实验室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14C同位素标记、剪叶试验及其生理测定等手段,研究在最大LAI相近条件下,叶片的组成、功能和大小分布对成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叶片的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流向及对棉花成铃和产量的作用是不同的,按其对棉铃形成和发育贡献的大小可划分为有效叶、无效叶、高效叶及低效叶,并且明确了在开花结铃期提高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并塑造较小的叶片,均匀的叶层分布的叶层配置可提高群体光合效能,从而确保光合产物向产量器官的输送,提高成铃率,增加总铃数和产量的叶系质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叶系质量 叶层配置 叶面积 产量 光合产物 成铃率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光合生产及干物质分配特点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陈德华 王兆龙 +2 位作者 吴云康 徐冰 蔡瑞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37,共5页
对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的光合生产及干物质分配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F1代种有效叶面积显著增多,高效叶面积大,比叶重和净同化率高,群体发展较合理,光合生产率高。在干物质分配上以茎枝较多,经济器官居第二位,叶居第三位... 对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的光合生产及干物质分配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F1代种有效叶面积显著增多,高效叶面积大,比叶重和净同化率高,群体发展较合理,光合生产率高。在干物质分配上以茎枝较多,经济器官居第二位,叶居第三位。在不同层次上表现为中上部叶干重较高和上部经济器官干重较高,因此在栽培应用时需加以调节,可进一步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 棉花 杂种 光合生产 干物质分配
下载PDF
高产条件下与棉铃发育有关的养分流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德华 陈源 +1 位作者 周桂生 吴云康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2,共5页
通过在不同肥料和缩节安化控条件下对棉株不同部位铃重变化研究表明 ,与对照相比 ,高产棉株上部铃重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养分分配机理上表现为上部铃对位果枝叶的氮磷钾积累增加 ,14 C光合产物输出加快 ,输入棉铃的全氮和可溶性糖流量... 通过在不同肥料和缩节安化控条件下对棉株不同部位铃重变化研究表明 ,与对照相比 ,高产棉株上部铃重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养分分配机理上表现为上部铃对位果枝叶的氮磷钾积累增加 ,14 C光合产物输出加快 ,输入棉铃的全氮和可溶性糖流量及 14 C光合产物速度加快。而且输导结构也得到改善 ,这说明在长江下游棉区 ,通过合理栽培技术应用 ,能有效协调养分分配 ,促进上部铃增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铃重 养分流 棉铃发育 肥料 缩节安
下载PDF
棉花塑料穴盘轻型育苗和移栽新技术 被引量:29
14
作者 陈德华 张祥 +3 位作者 吴云康 邓建平 邹芳刚 季春梅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棉花 塑料穴盘 轻型育苗 移栽技术
下载PDF
棉纤维品质性状与取向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陶灵虎 刘稳生 +4 位作者 封国林 陈德华 吴云康 阮锡根 邓家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1-224,共4页
应用Spinlab HVI900系统和X射线衍射强度-方位角扫描谱的多峰分离法测量了成熟棉纤维的初始模量M、3.2mm隔距比强度T、2.5%跨距长度L和微原纤螺旋角φ、微晶取向离散角α。并提出了成熟棉纤维种间、品种间品质性状与取向参数间的相关... 应用Spinlab HVI900系统和X射线衍射强度-方位角扫描谱的多峰分离法测量了成熟棉纤维的初始模量M、3.2mm隔距比强度T、2.5%跨距长度L和微原纤螺旋角φ、微晶取向离散角α。并提出了成熟棉纤维种间、品种间品质性状与取向参数间的相关关系式为 M=3.73-0.04φ-0.06α(N/tex) 复相关关系r=0.762 T=58.08-0.30φ-1.33α(gf/tex) r=0.876 L=63.23+0.57φ-1.88α(mm) r=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纤维 品质性状 取向参数 棉花
下载PDF
长江流域棉区高产棉花干物质生产与产量及群体构成的关系 被引量:25
16
作者 陈德华 陈源 +1 位作者 周桂生 吴云康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11,共3页
通过对不同产量水平的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研究表明 ,高产棉花群体在盛花前保持适宜的积累量 ,盛花后促进群体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产量的提高。盛花期前干物质生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与株高、LAI呈正相关。盛花前适宜干物质积累有利于果枝... 通过对不同产量水平的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研究表明 ,高产棉花群体在盛花前保持适宜的积累量 ,盛花后促进群体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产量的提高。盛花期前干物质生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与株高、LAI呈正相关。盛花前适宜干物质积累有利于果枝和果节数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棉花 干物质生产 产量 群体结构
下载PDF
移栽Bt棉的生长发育及其碳氮代谢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祥 陈德华 +4 位作者 王进友 夏文省 陈源 顾万荣 吴云康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2,共6页
2002-2003年在江苏高肥力棉田,移栽条件下对9个Bt基因棉花品种(系)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碳氮代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棉所29等3个杂交种在整个生长期表现为棉株高增长快,叶面积增长量大,现蕾和成铃强度大,生殖器官干物重也高,叶... 2002-2003年在江苏高肥力棉田,移栽条件下对9个Bt基因棉花品种(系)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碳氮代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棉所29等3个杂交种在整个生长期表现为棉株高增长快,叶面积增长量大,现蕾和成铃强度大,生殖器官干物重也高,叶片全氮、可溶性糖含量高,NR、GPT、Rubisco、Sucroase活性高,表现为生长发育两旺,常规Bt棉GK19和新棉33B盛花前株高、叶面积生长快,现蕾强度大,叶片全氮含量高、NR、GPT活性高,表现为前期生长旺盛;新洋822和苏抗103结铃盛期后叶面积生长快,现蕾和成铃强度大,碳氮代谢强,表现为后期生育旺盛;sGK321和鲁棉研16整个生育期氮代谢强度大,但可溶性糖含量低、Rubisco、Sucroase等活性小,营养生长快,生殖生长弱,表现为营养生长过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棉 生长发育 碳氮代谢
下载PDF
高品质棉高产保优的栽培途径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源 王书红 +3 位作者 陈德华 王进友 赵一飞 吴云康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4-98,共5页
为充分发挥高品质棉的产量潜力,研究了高品质棉杂交种科棉1号、常规种科棉4号在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下,不同的密度以及密度氮肥配合条件下群体果节量、果枝数,成铃特点、铃重、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高品质棉通过适当降低密... 为充分发挥高品质棉的产量潜力,研究了高品质棉杂交种科棉1号、常规种科棉4号在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下,不同的密度以及密度氮肥配合条件下群体果节量、果枝数,成铃特点、铃重、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高品质棉通过适当降低密度,科棉1号每公顷保持在2.7万株左右、科棉4号保持在3万株左右,果节量都控制在每公顷300万个左右,成铃率可达到40%以上,从而获得高产和保优同步。根据高产保优情况下棉株壮个体优势果枝数增多、优势果枝节位上移以及上、下部位成铃数、成铃率、铃重提高等特点,提出了高品质棉的“优、壮、高”高产栽培途径,用优化群体、壮个体的途径容易形成适宜果节量和高成铃率的高产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棉 高产 优质 栽培途径
下载PDF
棉花优化栽培的群体光分布动态及光合生产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德华 吴云康 +1 位作者 蒋德铨 戴敬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本文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探讨了密度、氮素、单株留果枝数及缩节安化控对棉花群体内光分布动态及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氮素是影响群体内光强大小及干物重高低的主要因子,7月31日左右是棉花群体内光强的最低... 本文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探讨了密度、氮素、单株留果枝数及缩节安化控对棉花群体内光分布动态及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氮素是影响群体内光强大小及干物重高低的主要因子,7月31日左右是棉花群体内光强的最低阶段。叶面积系数和基部相对光强有极显著负相关(r=-0.9613),叶面积系数保持在3.56~3.82,可使棉株基部光强在蕾铃脱落临界光强之上。相对临界光强为1.92%~3.85%。此外,开花后干物质日增量与棉株叶片的净同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栽培 光照强度 产量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育苗移栽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源 顾万荣 +5 位作者 陈德华 田明军 夏文省 周芳刚 季春梅 吴云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7-492,共6页
为充分发挥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的产量潜力,2 0 0 1- 2 0 0 2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重点栽培生理实验室和江苏主要棉花产区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2 9、鲁棉研15在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下,在不同的密度和氮钾肥料运筹下群体果节量、成... 为充分发挥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的产量潜力,2 0 0 1- 2 0 0 2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重点栽培生理实验室和江苏主要棉花产区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2 9、鲁棉研15在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下,在不同的密度和氮钾肥料运筹下群体果节量、成铃特点、铃重和产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通过适当降低密度,保持在30 0 0 0~375 0 0株·hm- 2 ,果节量控制在30 0万·hm- 2 左右,成铃率可达到35 %以上,从而获得高产。根据高产情况下棉株壮个体优势果枝数增多、优势果枝节位上移以及上、下部位成铃数、成铃率、铃重提高等特点,提出了抗虫棉杂交种的“优、壮、高”高产栽培途径,用优化群体、壮个体的途径容易形成适宜果节量和高成铃率的高产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杂交棉 栽培途径 成铃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