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伴支持护理模式用于踝关节马蹄畸形外支架固定术后的效果
1
作者 彭琪 曾蕾 吴仕舟 《西藏医药》 2024年第5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同伴支持护理模式在踝关节外支架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踝关节外支架固定术的马蹄足患者92例,其中2017年1月~2017年12月(同伴支持模式实施前)收治的50例纳入对照组,为常规术后处理;2... 目的分析同伴支持护理模式在踝关节外支架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踝关节外支架固定术的马蹄足患者92例,其中2017年1月~2017年12月(同伴支持模式实施前)收治的50例纳入对照组,为常规术后处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后)收治的42例纳入观察组,为同伴支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侧踝关节恢复中立位时间、弃拐正常行走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干预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住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护理结合同伴支持护理模式更利于踝关节外支架固定术患者术后恢复,患者住院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支持 马蹄足畸形 踝关节 外支架
下载PDF
PKP与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彭琪 吴仕舟 +1 位作者 黄丽先 余娜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及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及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接受PKP治疗)和试验组(48例,接受PV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DabilityIndex,ODI)、术后并发症、伤椎前缘高度以及伤椎中部高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中部高度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伤椎中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椎间隙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KP与PVP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围术期指标,改善其疼痛感,提升活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PKP在减少椎间隙高度丢失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VAS评分 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改良JAPAS截骨治疗陈旧性Lisfranc复合体损伤继发僵硬高弓畸形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宇 张晖 +5 位作者 李亚星 邓伟 刘熹 秦博泉 任毅 吴仕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538-542,547,共6页
背景:陈旧性Lisfranc复合体损伤往往继发中足僵硬以及创伤后平足或高弓畸形。中足截骨术矫正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焦点。目的:探讨改良JAPAS截骨治疗陈旧性Lisfranc复合体损伤继发僵硬高弓畸形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 背景:陈旧性Lisfranc复合体损伤往往继发中足僵硬以及创伤后平足或高弓畸形。中足截骨术矫正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焦点。目的:探讨改良JAPAS截骨治疗陈旧性Lisfranc复合体损伤继发僵硬高弓畸形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改良JAPAS截骨治疗的陈旧性Lisfranc复合体损伤继发僵硬高弓畸形的21例患者。收集并测量患者手术前后足部X线正、侧位片的距骨第一跖骨角(正、侧位Meary角)并对比分析冠矢双平面畸形的角度的差异性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36.7±7.5)个月。19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2例患者发生足背切口延迟愈合。所有患者最终均达到骨性愈合,无骨不愈合以及畸形愈合。术后1例患者出现止血带麻痹,1例患者发生腓深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正、侧位Meary角均较术前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JAPAS截骨不仅可以多平面矫正陈旧Lisfranc损伤后继发僵硬高弓畸形,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franc复合体 改良JAPAS 截骨 内固定
下载PDF
口腔线上教育对围术期口腔管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仕舟 彭琪 +2 位作者 刘运杰 张晖 雷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5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线上教育对加强医护人员围术期患者口腔卫生管理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40名骨科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口腔健康线上教育,并进行测试考核。考核合格后对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院的60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围术期口腔卫生管...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线上教育对加强医护人员围术期患者口腔卫生管理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40名骨科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口腔健康线上教育,并进行测试考核。考核合格后对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院的60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围术期口腔卫生管理,评价患者围术期口腔卫生健康状况变化。结果所有医护人员均完成口腔健康教育线上课程,并通过考核。通过对6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口腔卫生健康管理,16例患者因存在口腔卫生不良因素,44例择期手术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共同完成围术期口腔卫生管理,在院期间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口腔卫生状况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择期患者的围术期满意度高。结论口腔健康线上教育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围术期口腔健康的关注度,有望提高患者围术期口腔卫生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健康 线上教育 围术期管理 继续教育 教学改革 口腔护理
下载PDF
两种截骨术式治疗中重度拇外翻影像学效果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7
5
作者 邓伟 陈宇 +4 位作者 李亚星 吴仕舟 任毅 黄富国 张晖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8期765-77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Chevron截骨术与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影像学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关... 目的:系统评价Chevron截骨术与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影像学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关于Chevron截骨术与Scar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提取相关观察指标后,采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截骨术式术后拇外翻角(HVA)、1-2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MAA)、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术后切口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最终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507例(足)患者,92.5%的患者为中重度拇外翻,其中Chevron截骨术261例(足),Scarf截骨术246例(足)。Meta分析结果显示:Chevron截骨术在矫正HVA方面优于Scarf截骨术[MD=-1.95,95%CI(-2.64,-1.27),P<0.000 01]。而两种方法在IMA[MD=-0.42,95%CI(-1.04,0.21),P=0.19],DMAA[MD=0.78,95%CI(-0.72,2.29),P=0.31],AOFAS评分[MD=2.47,95%CI(-2.38,7.33),P=0.32],术后切口并发症[RR=1.09,95%CI(0.54,2.20),P=0.82],患者满意度[RR=1.00,95%CI(0.96,1.05),P=0.92]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evron截骨术操作简单、跖骨短缩少、创伤小,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矫正HVA方面优于Scarf截骨术,在IMA、DMAA、AOFAS评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方面二者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截骨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微创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4跖骨短小症
6
作者 邓伟 刘熹 +6 位作者 陈宇 吴仕舟 秦博泉 李亚星 任毅 甘廷江 张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533-537,共5页
背景:先天性跖骨短小症是一种罕见的足部畸形,最常发生于第1、4跖骨,纠正畸形和改善功能是手术目的。目的:探讨微创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行骨痂延长术治疗先天性第4跖骨短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微... 背景:先天性跖骨短小症是一种罕见的足部畸形,最常发生于第1、4跖骨,纠正畸形和改善功能是手术目的。目的:探讨微创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行骨痂延长术治疗先天性第4跖骨短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微创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行骨痂延长术治疗的12例19足先天性第4跖骨短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1~43岁,平均(25.0±4.8)岁。双侧7例,单侧5例;痛性胼胝形成9例12足。负重位X线片测量第4跖骨短缩15~25 mm,平均(19.5±2.6)mm。结果:12例19足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6±5.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未发生应力性骨折。针道感染1足,第4跖趾关节僵硬2足,跖趾关节半脱位1足。跖骨骨延长长度14~24 mm,平均(18.0±2.7)mm。末次随访的X线片示第4跖骨骨延长和骨矿化均满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平均(3.9±0.8)分降至末次随访的(1.2±0.4)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前足评分由术前平均(63.4±4.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5.4±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1年随访7例10足痛性胼胝形成得到改善,改善率83.3%(10足/12足)。疗效满意度:非常满意8足,满意6足,一般2足,不满意3足,满意率73.7%(14足/19足)。结论:微创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行骨痂延长术治疗先天性第4跖骨短小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跖骨短小症 ILIZAROV技术 微创截骨 并发症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踝关节牵张技术治疗距骨体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嘉 李亚星 +5 位作者 陈宇 邓伟 吴仕舟 任毅 黄富国 张晖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踝关节牵张技术治疗距骨体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踝关节牵张技术治疗的16例距骨体粉碎性骨折患者资...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踝关节牵张技术治疗距骨体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踝关节牵张技术治疗的16例距骨体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7例;年龄17~56岁,平均35.6岁;通过术前、术后踝关节X线片及CT三维重建进行影像学结果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简明量表(SF-36)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临床结果评价。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得13~52个月(平均33.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患者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30~97分,平均69.8分;VAS评分为0~6分,平均2.5分;SF-36中躯体健康评分为18~55分,平均41.7分;精神健康评分为40~70分,平均54.1分。患者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2例,满意5例,一般满意4例,不满意3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踝关节牵张技术治疗距骨体粉碎性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粉碎性 骨生成 牵张 切开复位内固定 ILIZAROV
原文传递
经改良后内侧入路联合支撑技术治疗关节面塌陷的后Pilon骨折 被引量:29
8
作者 陈宇 张晖 +4 位作者 刘熹 李亚星 邓伟 任毅 吴仕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631-1635,共5页
目的探讨经改良的后内侧入路联合支撑技术对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治疗的51例关节面塌陷的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19~66岁,平均49岁。根据视觉模拟疼... 目的探讨经改良的后内侧入路联合支撑技术对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治疗的51例关节面塌陷的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19~66岁,平均49岁。根据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对结果进行主观评估。末次随访时使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中足评分(AOFAS)量表评估综合恢复情况。术后3 d拍踝关节正侧位、踝穴位X线片,行踝关节三维检查,根据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正态分布参数前后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3.7±0.7)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依据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获解剖复位50例,一般复位1例。末次随访时AOFAS量表踝关节功能评估,优41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8.0%。AOFAS踝与后足评分(93.6±2.2)分;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5±1.1)分,术后(0.3±0.7)分,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31,P=0.000)。末次随访术后患侧活动度背伸为13.3°±3.4°,跖屈为33.5°±4.7°,活动范围为46.9°±6.1°,而健侧则分别为19.8°±2.3°、36.0°±5.7°和55.6°±2.7°,两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932、121.231、113.432,均P<0.05)。结论对于后Pilon骨折,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可直视下复位踝关节面,支撑技术结合小钢板,固定牢固,软组织并发症少,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Pilon骨折 改良后内侧入路 支撑技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特殊命名的踝关节骨折及其诊疗要点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亚星 任毅 +6 位作者 唐霞 陈宇 吴仕舟 邓伟 朱赟 黄富国 张晖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344-1356,共13页
历史上,由于踝关节复杂的解剖结构加上多样的损伤机制,踝部骨折或损伤具有较为复杂的命名和分类。尤其是在踝关节骨折系统分类出现和不断完善之前,踝部骨折多以损伤部位、数目和人名进行区分,且至今仍广泛存在于医学文献、教科书,甚至... 历史上,由于踝关节复杂的解剖结构加上多样的损伤机制,踝部骨折或损伤具有较为复杂的命名和分类。尤其是在踝关节骨折系统分类出现和不断完善之前,踝部骨折多以损伤部位、数目和人名进行区分,且至今仍广泛存在于医学文献、教科书,甚至是大众传媒中。从现在来看,很多特殊命名的踝关节骨折均可以通过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来解释,大多数踝关节骨折的特殊命名已无多大实际用处,但鉴于对先贤的缅怀,以及为纠正踝关节特殊名称的错误使用,仍有必要对此进行总结与回顾。回顾常见和不常见特殊命名的踝关节骨折,着重以其简单的影像学特征来鉴别和区分这些损伤,并综述不同骨折的致伤机制、严重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踝部骨折 致伤机制 诊疗要点 医学文献 影像学特征 损伤机制 损伤部位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开放与闭合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10
作者 任毅 吴仕舟 +7 位作者 邓伟 宋润来 董洪先 李亚星 陈宇 刘运杰 黄富国 张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02-1307,共6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开放与闭合Logsplitter骨折患者预后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6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Logsplitter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开放骨折...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开放与闭合Logsplitter骨折患者预后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6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Logsplitter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开放骨折脱位(开放组),21例为闭合骨折脱位(闭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伤、受伤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等。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9个月;开放组和闭合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9,P=0.251)。开放组出现术后感染3例,骨折不愈合3例,创伤后骨关节炎5例;闭合组分别有1例出现上述并发症;两组除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1,P=0.056);开放组获良10例、一般5例,闭合组获良13例、一般8例,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96)。两组骨折愈合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或闭合Logsplitter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splitter骨折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胫腓联合
原文传递
改良分期分部策略治疗C3型Pilon骨折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宇 张晖 +5 位作者 刘熹 李亚星 秦博泉 任毅 吴仕舟 黄富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分期分部策略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采用改良分期分部策略治疗的23例C3型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2~61岁,平均47.9岁。23例均为高能量损伤,其中交... 目的探讨改良分期分部策略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采用改良分期分部策略治疗的23例C3型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2~61岁,平均47.9岁。23例均为高能量损伤,其中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12例。1例为GustiloⅢA型开放骨折,经早期扩创后创面未见明显感染征象;其余患者均为闭合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3~40 h,平均16.4 h。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22±1.17)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为0分。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分别为(1.13±0.26)、(4.79±0.93)°。22例合并腓骨骨折。一期采用后方入路复位胫骨后柱骨折、外支架临时辅助固定;待软组织危象解除后,二期经前方入路行最终复位内固定。结果23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84个月,平均26.6个月。一期手术前等待时间为4~47 h,平均23.4 h;两期手术间隔时间为6~11 d,平均7.9 d。一期手术时间为60~90 min,平均67.8 min;二期手术时间为110~160 min,平均124.1 min。住院时间为15~28 d,平均23.5 d。二期术后1例(4.35%)出现止血带麻痹症状,2例(8.7%)发生胫前切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两期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影像学复查示,术后3个月关节面复位质量达优19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1.3%。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无骨不愈合以及畸形愈合;7例出现不同程度骨关节炎表现。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89±0.88)分,AOFAS评分为(81.3±7.8)分;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分别为(10.23±5.05)、(20.97±3.9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分期分部策略中一期胫骨后柱固定及减压为二期手术提供了关节面复位模板,提高了复位质量,还缩短了两期手术间隔时间和二期手术时间,能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型Pilon骨折 分期手术 内固定 切开复位
原文传递
有限内固定联合超关节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龙 赵思淳 +2 位作者 吴仕舟 呙金海 黄富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8-682,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超关节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9月-2012年11月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超关节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的37例肱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2~66...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超关节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9月-2012年11月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超关节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的37例肱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2~66岁,平均4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4例,摔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压砸伤2例,机器伤1例,其他伤1例。开放损伤22例,闭合损伤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46 h,平均18 h。结果 术后发生针道反应3例,切口感染1例;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9~48个月,平均25.4个月。术后发生3例异位骨化,骨折愈合后行松解手术。1例因术后形成慢性骨髓炎骨折未愈合;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4个月,平均9个月。1例术后12个月出现迟发性尺神经炎,行尺神经松解前移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正常。随访期间均未出现骨缺血性坏死,无肘关节不稳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肘平均活动度为屈105°、伸—25°、旋前69.2°、旋后75.6°。肘关节功能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和上肢功能评分(DASH)评分评价,获优22例,良8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3.3%;按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获优21例,良7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77.8%。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超关节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3型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联合万向锁定钢板治疗急性Lisfranc骨折脱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宇 张晖 +4 位作者 刘熹 李亚星 邓伟 任毅 吴仕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4-320,共7页
目的分析万向锁定钢板治疗急性Lisfranc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联合万向锁定钢板固定的11例(13足)Lisfranc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男8例(10足),女3例(3足);年龄19~57岁,平均... 目的分析万向锁定钢板治疗急性Lisfranc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联合万向锁定钢板固定的11例(13足)Lisfranc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男8例(10足),女3例(3足);年龄19~57岁,平均36.4岁;11例患者中合并跖骨骨折10例,楔骨骨折伴(或)脱位6例,骰骨骨折4例,舟骨骨折1例;采用Myerson提出的分类系统对Lisfranc骨折脱位进行分类:A型1例1足,B1型2例2足,B2型5例6足,C1型2例3足,C2型1例1足。术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评价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2个月。VAS评分从术前(7.3±1.2)分(6~9分)降低至术后(1.2±0.2)分(0~2分),AOFAS评分从术前的0分上升至术后(84.6±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解剖复位,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有2例患者切口边缘皮肤发生坏死,但没有发生严重感染;2例术后皮肤感觉消失,4例术后皮肤感觉减退,提示腓浅神经分支损伤。结论万向锁定钢板治疗急性Lisfranc损伤固定牢固,骨折可以解剖复位,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骨板 LISFRANC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新鲜与陈旧隐性Lisfranc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仕舟 秦博泉 +2 位作者 解慧琪 黄富国 张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5-969,共5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新鲜与陈旧隐性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5年7月采用ORIF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隐性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于伤后6周内手术(...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新鲜与陈旧隐性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5年7月采用ORIF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隐性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于伤后6周内手术(新鲜组),12例于6周后手术(陈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12量表)心理及生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摄X线片,观察Lisfranc关节复位、内固定物在位情况以及有无创伤后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采用VAS评分评价关节疼痛程度,AOFAS评分评价中足功能,SF-12量表心理及生理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其中新鲜组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陈旧组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5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SF-12量表生理及心理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患者手术疗效满意率100%,陈旧组为83.3%(10/12)。术后9~24个月20例患者(新鲜组11例、陈旧组9例)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平均取出时间为14.5个月。X线片复查示随访期间未见关节炎表现及中足塌陷,无内固定失效及复位丢失。结论 ORIF治疗新鲜和陈旧隐性Lisfranc损伤可获得相似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Lisfranc损伤 新鲜损伤 陈旧损伤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背侧楔形截骨与跖骨头置换治疗晚期Freiberg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仕舟 秦博泉 +3 位作者 唐霞 解慧琪 黄富国 张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比较背侧楔形截骨(dorsiflexion osteotomy,DO)及跖骨头置换(implant arthroplasty,IA)治疗晚期Freiberg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6年7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Smillie Ⅳ、Ⅴ型Freiberg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D... 目的比较背侧楔形截骨(dorsiflexion osteotomy,DO)及跖骨头置换(implant arthroplasty,IA)治疗晚期Freiberg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6年7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Smillie Ⅳ、Ⅴ型Freiberg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DO治疗(DO组),12例行IA治疗(I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足侧别、部位、Smillie分型、病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及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X线片复查两组内固定或假体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DO组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7个月;IA组为12~24个月,平均16个月。IA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多于DO组(t=2.742,P=0.011)。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DO组患者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5周;两组均无内固定及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DO及IA均可有效治疗晚期Freiberg病,明显缓解跖趾关节疼痛并改善活动度,但DO术式住院费用低于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IBERG病 跖骨头置换 背侧楔形截骨 跖趾关节
原文传递
生化指标评估创伤严重程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仕舟 林一丹 黄富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3-765,共3页
创伤评分是通过将患者的生理、解剖指标和诊断名称等作为参数进行量化和权重处理后得出的分值,是评价创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创伤评分分为解剖学评分[简明损伤定级(AI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生理学评分[创伤评分(TS... 创伤评分是通过将患者的生理、解剖指标和诊断名称等作为参数进行量化和权重处理后得出的分值,是评价创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创伤评分分为解剖学评分[简明损伤定级(AI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生理学评分[创伤评分(TS)、修正创伤评分(RTS)]和将生理学指标与解剖学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分”。[创伤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TRIS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严重程度 生化指标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生理学指标 创伤评分 损伤严重度评分 评估 简明损伤定级
原文传递
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中重度内翻型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嘉 吴仕舟 +3 位作者 甘廷江 秦博泉 尹诗九 张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2-809,共8页
目的 探讨采用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中、重度内翻型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21年11月,58例(58踝)采用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中、重度内翻型踝关节炎... 目的 探讨采用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中、重度内翻型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21年11月,58例(58踝)采用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中、重度内翻型踝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41~85岁,平均62.6岁。根据术前胫距角(tibiotalar angle,TTA)将患者分为中度内翻组(A组,TTA 5°~15°,n=34)、重度内翻组(B组,TTA>15°,n=24)。两组患者性别、侧别、病因以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背伸活动度、跖屈活动度、总活动度、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年龄小于B组,骨关节炎(Takakura分期)及关节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程度更轻,以及TTA、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后足对线角(hindfoot alignment angle,HAA)更小,胫骨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AOFAS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和总活动度,以及踝关节相关影像学指标,包括TTA、TAS、TT、HAA、TLS。记录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72个月,平均38.9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VAS评分降低,AOFAS评分以及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总活动度增加,TTA、TAS、TT、HAA及TLS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前后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1例因为距骨假体组件较大行翻修。A、B组间临床评价指标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指标中除TLS外,其他指标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是一种有效手段,在中、重度内翻患者中均可获得良好临床及影像学结果,骨性结构矫正及正确的软组织平衡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BONE^(TM)Ⅱ全踝关节假体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 踝关节炎 内翻畸形
原文传递
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思淳 徐龙 +4 位作者 易敏 刘洋 吴仕舟 呙金海 黄富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 探讨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且获完整随访的14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的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16~76岁,平均51.5岁;左侧8例,右侧6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无血管... 目的 探讨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且获完整随访的14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的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16~76岁,平均51.5岁;左侧8例,右侧6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4d,平均7.7d.采用肘外侧及后侧入路暴露骨折端,使用克氏针、可吸收棒结合缝线固定,必要时联合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22 ~49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3.6周(8~17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平均屈曲113.6°(90°~ 130°),伸直-19.3°(-45°~0).前臂旋前72.3°(45°~ 85°),旋后82.1°(60°~ 90°).末次随访时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为68 ~98分,平均84.7分;优8例,良4例,可2例.所有患者患肘均无不稳定、缺血坏死、迟发性尺神经炎、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2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1例出现肘关节退行性变. 结论 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应早期手术,最大限度重建肱骨小头和滑车,重视合并损伤的处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肘关节 手术后并发症 @@
原文传递
非刚性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润来 陈宇 +3 位作者 樊志强 吴仕舟 李亚星 张晖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3期2464-2468,共5页
目的:探讨非刚性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诊治资料。根据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将... 目的:探讨非刚性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诊治资料。根据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非刚性组(n=30,采用非刚性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和传统螺钉组(n=30,采用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和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手术前后的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和下胫腓间隙(TBCS);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两组的术后踝关节功能,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两组的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非刚性组的完全负重所需时间短于传统螺钉组,操作角度大于传统螺钉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12周和6个月的TBOL均大于术前,TBCS均小于术前(均P<0.05),但两组术后6周、12周和6个月的TBOL和TBCS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非刚性组术后12周的AOFAS评分高于传统螺钉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均较术后12周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非刚性组的WHOQOL-BREF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传统螺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刚性与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康复效果相当,但非刚性固定的操作更加便利,术后恢复较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高,可较早完全负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刚性内固定 传统螺钉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损伤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 被引量:7
20
作者 秦博泉 吴仕舟 +2 位作者 解慧琪 黄富国 张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疗效。方法2016年7月—2018年6月,采用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14例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患者。男12例,女2例;年龄22~60岁,平均39.3岁。病程5~15年,平均1...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疗效。方法2016年7月—2018年6月,采用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14例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患者。男12例,女2例;年龄22~60岁,平均39.3岁。病程5~15年,平均11.2年。痛风石体积2.5 cm×2.7 cm×2.2 cm^5.2 cm×2.9 cm×2.4 cm。X线片显示骨缺损长度2.0~4.6 cm,平均3.4 cm。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6±0.9)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47.5±4.3)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为(79.7±4.7)分。结果术后13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对症处理后愈合。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6个月。X线片示第1跖列骨缺损修复;骨延长时间2~6周,平均3.6周;截骨愈合时间9~16周,平均11.2周。随访期间未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无针道感染,后期无应力性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4±0.5)分、AOFAS评分为(86.6±4.8)分、SF-36量表评分为(89.1±3.3)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2,P=0.000;t=22.702,P=0.000;t=6.124,P=0.000)。结论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石 第1跖趾关节 骨缺损 ILIZAROV技术 病灶清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