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技术系统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段乙好 李晓丽 +8 位作者 徐志双 任静 张云芝 文鑫涛 陈雅慧 吴天安 李志强 郑通彦 刘晓雨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9-717,共9页
为满足应急管理新体制下,各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对地震应急响应服务的新要求,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开源数据库和开源GIS等一系列新技术与平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设了新一代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技术系统。新一代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技术系统集... 为满足应急管理新体制下,各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门对地震应急响应服务的新要求,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开源数据库和开源GIS等一系列新技术与平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设了新一代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技术系统。新一代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技术系统集地震触发、应急响应级别判定、震害损失快速评估、应急产品产出和应急产品服务于一体,实现了从触发到服务的地震应急业务全链条自动化,提升了地震应急响应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该系统采用国、省两级部署,在近些年的地震应急处置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了全国地震应急技术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地震灾害 快速评估 系统设计 系统实现
下载PDF
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响应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陈雅慧 段乙好 +7 位作者 吴天安 李志强 刘晓雨 郑通彦 李晓丽 任静 张云芝 李华玥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33,共11页
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响应信息服务平台是国家级震后各类应急产品汇聚与共享平台。平台为各级应急指挥人员提供全链条地震应急响应业务信息,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平台具有地震应急服务响应等级信息服务、地震应急产品汇聚、现场... 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响应信息服务平台是国家级震后各类应急产品汇聚与共享平台。平台为各级应急指挥人员提供全链条地震应急响应业务信息,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平台具有地震应急服务响应等级信息服务、地震应急产品汇聚、现场灾情汇聚和应急响应工作资料支撑等功能。平台用户涉及中国地震局下属各单位,信息服务内容涉及指挥中心、地震速报、震情研判、灾情快报和现场应急。平台通过用户分组和任务分工实现业务管理和业务工作的无缝衔接,充分发挥整个地震局系统各单位的业务优势,实现各单位应急协同和业务联动,在多次重大破坏性地震应急期间迅速完成了信息的汇聚与共享,为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信息汇聚 灾情收集 信息服务
下载PDF
地震应急视频会议自动化技术的实现与应用
3
作者 文鑫涛 刘晓雨 +2 位作者 吴天安 李志强 林向洋 《电视技术》 2024年第10期6-9,20,共5页
近年来,视频会议技术取得飞速发展,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的应急视频会议业务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基于视频会议系统在日常应用和地震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组会效率低下问题,开发了定制化的地震应急视频会议自动化应用程序。该程序具备从... 近年来,视频会议技术取得飞速发展,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的应急视频会议业务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基于视频会议系统在日常应用和地震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组会效率低下问题,开发了定制化的地震应急视频会议自动化应用程序。该程序具备从行业消息的获取到会议自动建立等主要核心功能,并能自动完成会议初始化设置,显著提升了地震应急工作的效率和成效。通过程序扩展,未来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会场环境的自动化调度、各类会议统计产品的定制、与公网软终端实现多平台融合等功能,并通过分发数据库权限的方式向省级地震局提供快速组会和会议管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视频会议系统 自动化
下载PDF
新一代全国地震应急响应服务技术系统建设构想
4
作者 李晓丽 刘晓雨 +7 位作者 裴洳庆 李志强 吴天安 段乙好 林向洋 文鑫涛 徐志双 陈雅慧 《中国应急救援》 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
为满足“全灾种、大应急”框架下的地震应急响应服务要求,在梳理当前地震应急响应技术系统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出新一代全国地震应急响应服务技术系统的建设构想,全方位提升地震应急响应服务能力,推进防震减灾工... 为满足“全灾种、大应急”框架下的地震应急响应服务要求,在梳理当前地震应急响应技术系统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出新一代全国地震应急响应服务技术系统的建设构想,全方位提升地震应急响应服务能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更高“智”量、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响应服务 智能应急 地震应急语言服务 服务场景 数据融合
下载PDF
地震部门面向政府应急服务现状和改革对策思考
5
作者 徐志双 文鑫涛 +5 位作者 李志强 吴天安 段乙好 张萌 余思汗 杨阳 《城市与减灾》 2024年第4期30-34,共5页
引言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地震应急领域公共服务(简称“地震应急服务”)是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系统提供的地震应急服务主要包括中国地震局、各省级地震局及其所管理的地震监测中心站(... 引言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地震应急领域公共服务(简称“地震应急服务”)是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系统提供的地震应急服务主要包括中国地震局、各省级地震局及其所管理的地震监测中心站(简称“中心站”)面向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所提供的震后应急响应服务。本文系统梳理地震系统面向政府应急服务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举措建议,为推动应急服务向纵深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地震系统 防震减灾 地震部门 中国地震局 震后应急 监测中心站 应急服务
下载PDF
地震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思路与部署应用
6
作者 刘晓雨 黄志斌 +3 位作者 周克昌 吴天安 谭颖 张维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1-679,共9页
简要介绍地震部门为积极落实国家网络安全要求,依据“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制度”等相关要求,结合地震行业自身业务特点与安全需求开展地震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规划、设计与部署应用;着重分析地震行业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简要介绍地震部门为积极落实国家网络安全要求,依据“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制度”等相关要求,结合地震行业自身业务特点与安全需求开展地震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规划、设计与部署应用;着重分析地震行业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与系统性风险、现阶段行业网络安全的总体规划与“合规性”的建设思路;分析并解决等级保护规划设计中的业务难点、技术难点与实施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等级保护 合规建设
下载PDF
Nb_2O_5对镍基合金激光熔覆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天安 王文丽 +1 位作者 晁明举 梁二军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了在钢材表面制备出质量良好、组织细化的镍基合金激光熔覆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A3钢表面进行了镍基合金粉末添加Nb2O5的熔覆试验.通过对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及Nb2O5含量的优选得到了质量良好的熔覆层.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 为了在钢材表面制备出质量良好、组织细化的镍基合金激光熔覆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A3钢表面进行了镍基合金粉末添加Nb2O5的熔覆试验.通过对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及Nb2O5含量的优选得到了质量良好的熔覆层.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仪对熔覆层进行了显微组织和物相分析,并测试了熔覆层显微硬度及摩擦性能.结果表明,当Nb2O5含量为15%,激光功率1.4 kW,扫描速度2 mm/s时,可以获得无裂纹、无气孔且与基底呈冶金结合的质量良好的熔覆层.Nb2O5的加入既提高了镍基合金熔覆层中的强化相比例,又细化熔覆层的组织,抑制粗大针状脆性硬质相的形成,降低熔覆层的裂纹敏感性.Nb2O5/Ni60激光熔覆层的硬度虽然降低,但耐磨性比纯Ni60提高约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NB2O5 复合涂层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对国家地震应急小型移动指挥协同平台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天安 陈通 +1 位作者 王栋梁 郑通彦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40,共6页
本文阐述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小型移动指挥协同平台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介绍了平台设计、平台体系结构和建设内容;结合大震时的使用情况,总结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小型移动指挥协同平台,在全方位、全天候地震... 本文阐述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小型移动指挥协同平台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介绍了平台设计、平台体系结构和建设内容;结合大震时的使用情况,总结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小型移动指挥协同平台,在全方位、全天候地震应急决策支持信息服务保障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实践经验,并对我国今后的地震应急决策支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做了初步思考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指挥协同 小型移动 决策支持 信息服务体系
下载PDF
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保障实践与激励探索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天安 王素红 张晓旭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7年第5期157-159,共3页
大多数高校针对实验实践课程都实施了开放的教学模式,但是管理方式的转变相对滞后。该文从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结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实际情况,运用激励理论,探讨构建互联网+的教育平台,制定实验教学激励机制以及调动老... 大多数高校针对实验实践课程都实施了开放的教学模式,但是管理方式的转变相对滞后。该文从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结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实际情况,运用激励理论,探讨构建互联网+的教育平台,制定实验教学激励机制以及调动老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开放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开放模式 激励机制 互联网教育
下载PDF
利用ETM+和MODIS数据反演陆地表面温度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天安 王栋梁 刘在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21期6306-6308,共3页
Landsat 7 ETM+数据是一种常用的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它的热红外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60 m,是目前星载遥感数据中分辨率最高的。然而由于Landsat 7 ETM+只有一个热红外波段,给ETM+陆地表面温度反演造成了困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E... Landsat 7 ETM+数据是一种常用的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它的热红外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60 m,是目前星载遥感数据中分辨率最高的。然而由于Landsat 7 ETM+只有一个热红外波段,给ETM+陆地表面温度反演造成了困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ETM+数据陆地表面温度反演研究,首先利用MODIS数据反演总大气水蒸汽含量,然后利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从ETM+数据得到陆地表面温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7 ETM+ MODIS 陆地表面温度 普适性单通道算法
下载PDF
利用迁移规律分析迈克尔逊干涉仪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天安 王文丽 《大学物理实验》 2010年第4期9-11,共3页
本文以洛埃德镜实验作为引入,消除学生受薄膜干涉的思维定势,通过类比引导学生理解在点光源下迈克尔逊干涉仪实现干涉的方法是分波阵面法,并进一步分析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
关键词 迈克尔逊 正向迁移 点光源 分波阵面法
下载PDF
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初探 被引量:83
12
作者 姜立新 聂高众 +3 位作者 帅向华 吴天安 张建福 杨天青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共6页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防震减灾建设的核心内容。”十五”期间 ,将建设中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目潜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其体系结构 ,关键构成、设计和实现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根据所从事的项...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防震减灾建设的核心内容。”十五”期间 ,将建设中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目潜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其体系结构 ,关键构成、设计和实现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根据所从事的项目建设过程 ,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阐述 ,介绍了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首都圈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防震减灾建设 中国 数据处理 地震现场
下载PDF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被引量:25
13
作者 姜立新 吴天安 +2 位作者 刘在涛 张建福 姜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41,共7页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工作是防震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现场各种信息获取与传输是其重要内容,有关灾情的资料是政府部门防震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十五"期间,将建设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尚处...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工作是防震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现场各种信息获取与传输是其重要内容,有关灾情的资料是政府部门防震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十五"期间,将建设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体系结构、关键构成、设计和实现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文中根据"九五"的建设过程,对该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初步设计方案和技术框架,并就今后发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应急指挥 图像处理 卫星通讯 地震
下载PDF
基于面积统计的震后烈度评估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建福 成小平 +2 位作者 姜立新 帅向华 吴天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1,共6页
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历史震例,并将这些震例的等震线图数字化。利用这些等震线图数据,直接统计出地震参数和震后不同烈度面积之间的关系,并将该关系和烈度衰减几何模型结合起来,反演震后烈度的具体分布形状,以进行震后烈度分布的预测。
关键词 烈度衰减关系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地震应急 统计值 等烈度线
下载PDF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中的数据分发 被引量:7
15
作者 成小平 帅向华 +1 位作者 杨亚莉 吴天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8-93,共6页
介绍国家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地震应急响应系统建设中数据分发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方法。主要描述了如何为指挥系统大屏幕显示信号源及分析终端自动控制发送结果数据的方法。包括总体结构设计、设置控制及复制过程控制等。
关键词 地震应急 指挥系统 数据分发 防震减灾指挥中心
下载PDF
国家防震减灾指挥中心的构成 被引量:3
16
作者 盛家伦 成小平 +7 位作者 帅向华 姜立新 梁曙东 吕红山 吴天安 刘在涛 杨亚莉 杨桂岭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8,共10页
介绍了防震减灾指挥中心作为领导和专家共同迅速有效处置地震应急事件的工作平台 ,该中心是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的主要工作场所。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包括指挥中心机房、指挥大厅和辅助工作区三部分。指挥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 介绍了防震减灾指挥中心作为领导和专家共同迅速有效处置地震应急事件的工作平台 ,该中心是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的主要工作场所。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包括指挥中心机房、指挥大厅和辅助工作区三部分。指挥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项目 ,包括了计算机系统、网络、通讯、声像、供电、空调、投影显示、GIS技术应用、数据库、软件开发、机房建设等。可对抗震救灾工作快速作出科学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应急指挥 计算机网络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工作平台 数据库
下载PDF
九寨沟7.0级、精河6.6级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应用及问题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林向洋 郑通彦 +2 位作者 姜立新 吴天安 高小跃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811,共14页
总结了九寨沟7.0级、精河6.6级地震应急不同时期的指挥部视频会议应用特点,分析了出现的画面声音卡顿、控制失步等问题。结合测试实验结果,探讨了影响视频会议质量的原因。为进一步加强震后应急视频会议保障服务能力,提出了建立视频会... 总结了九寨沟7.0级、精河6.6级地震应急不同时期的指挥部视频会议应用特点,分析了出现的画面声音卡顿、控制失步等问题。结合测试实验结果,探讨了影响视频会议质量的原因。为进一步加强震后应急视频会议保障服务能力,提出了建立视频会议服务质量标准、规范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标准和丰富震后通讯手段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会议 应急通讯 组会应用
下载PDF
电视墙服务器技术在应急管理部融合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向洋 文鑫涛 +3 位作者 高小跃 吴天安 郑通彦 李志强 《电视技术》 2019年第5期54-58,共5页
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采用矩阵转发技术实现全国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与应急管理部视频会议系统跨网段互联互通。本文通过介绍融合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现状,设计应用电视墙服务器技术,突破多层级跨网段MCU视频组会混... 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采用矩阵转发技术实现全国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与应急管理部视频会议系统跨网段互联互通。本文通过介绍融合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现状,设计应用电视墙服务器技术,突破多层级跨网段MCU视频组会混码流转发的局限,丰富矩阵转发技术的拓展应用,为类似的应用场景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墙服务器 融合视频会议 矩阵转发
下载PDF
大屏幕显示系统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在涛 盛家伦 +3 位作者 梁曙东 杨桂岭 吴天安 杨亚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2-147,共6页
大屏幕显示系统 ,是抗震救灾指挥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方便有关领导直观的了解灾情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文中介绍了大屏幕显示系统的软、硬件组成情况 ,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和工作原理 ,控制软件的使用包括模式的使用和信号的... 大屏幕显示系统 ,是抗震救灾指挥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方便有关领导直观的了解灾情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文中介绍了大屏幕显示系统的软、硬件组成情况 ,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和工作原理 ,控制软件的使用包括模式的使用和信号的测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屏幕显示系统 抗震救灾 图形控制器 控制软件 显示屏 投影机
下载PDF
1550nm-VCSELs在偏振保持光反馈和正交光注入下的偏振转换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旭 张胜海 +1 位作者 吴天安 孙巍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61-167,共7页
基于自旋反转模型,研究了1550 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550 nm-VCSELs)在偏振保持光反馈和正交光注入下的偏振转换特性.结果表明:正交光注入下的从激光器会随着注入强度的增加产生偏振转换.在归一化注入电流较小时,改变反馈强度,会使从... 基于自旋反转模型,研究了1550 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550 nm-VCSELs)在偏振保持光反馈和正交光注入下的偏振转换特性.结果表明:正交光注入下的从激光器会随着注入强度的增加产生偏振转换.在归一化注入电流较小时,改变反馈强度,会使从激光器发生偏振转换的注入强度出现规律不同的变化;改变频率失谐,会使从激光器发生偏振转换的注入强度出现规律相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50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偏振保持光反馈 正交光注入 偏振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