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诊断及治疗性ERCP在肝胆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子刚 叶红军 +1 位作者 李伏娥 张秋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45-948,共4页
目的评估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进行生长抑素预防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研究。方法42例胆胰疾病患者同时进行了ERCP、B超和CT检查;ERCP和EST诊治肝胆管结石64例75例次;62例次患者分别于ERCP和... 目的评估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进行生长抑素预防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研究。方法42例胆胰疾病患者同时进行了ERCP、B超和CT检查;ERCP和EST诊治肝胆管结石64例75例次;62例次患者分别于ERCP和EST术前和/或术后应用奥曲肽或施他宁后检测血尿淀粉酶。结果B超诊断率为26.20%;CT诊断率为66.70%;ERCP诊断率为97.60%。75例次行ERCP或EST,成功70例次,失败5例次,成功率93.33%。36例EST中,胆总管单发结石14例;多发结石19例;33例取石成功。胰管显影30例,占40.00%。8例术后放入鼻胆管引流(ENBD)。并发症为ERCP和EST后胃肠道出血2例(2.67%),急性胆管炎1例(1.33%),急性胰腺炎2例(2.67%)。用奥曲肽后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17.24%和34.48%;用施他宁者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18.75%和25.00%;对照组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64.71%和70.58%。奥曲肽组和施他宁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显著减低(P<0.01和P<0.05);施他宁组与奥曲肽组相比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淀粉酶血症主要发生在术后6h内。结论ERCP诊断胆胰疾病准确率高,EST更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奥曲肽和施他宁可以减少术后患者血、尿淀粉酶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 括约肌切开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的临床随访结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子刚 周若美 +1 位作者 彭侠彪 全华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8-120,共3页
随访10 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 后的患者,Tipss 的成功率为90-99 %(10/11) 。建立分流后门脉压从术前的3-84 ±0-52kPa 降至2-28 ±0-31kPa,( P< 0-01)... 随访10 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 后的患者,Tipss 的成功率为90-99 %(10/11) 。建立分流后门脉压从术前的3-84 ±0-52kPa 降至2-28 ±0-31kPa,( P< 0-01) 。11 例患者中,ChildA1 例、ChildB6 例、ChildC4 例。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和Doppler 超声随访。10 例患者在6 - 36 月的随访中,2 例死亡,8 例生存,平均生存时间为15 月。Tipss 后再出血3 例(30 % ) ,其中1例死亡,与分流道狭窄和阻塞有关(1 例狭窄,2 例阻塞) 。随访中发生肝性脑病2 例(20 % ) ,经内科治疗满意。7 例Tipss 后腹水减少或者消失(100% ),随访中再次腹水增多5 例(71-4% ) 。结论:Tipss 在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顽固性腹水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新技术,但是,中远期分流道的狭窄和阻塞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肝硬化 介入治疗 门体分流术
下载PDF
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子刚 林鸿波 封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00-1207,共8页
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生物和光电双重功能的复合材料。本文在对碳纳米管和壳聚糖各种性质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碳纳米管与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各种复合方法、机理、主要应用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壳聚糖 复合材料
下载PDF
c-met基因表达与大肠腺瘤演化与癌变过程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子刚 贾文婷 +5 位作者 陈东燕 杨丽莉 何敏 邹兵 王俊懿 高锦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1780-1782,共3页
目的:评价大肠腺瘤演化与恶变过程中c-met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检测41例不同阶段的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16例早期癌变的大肠腺瘤和56例进展期大肠癌标本中的c-met基因。结果:在大肠腺瘤非不典型增生、轻... 目的:评价大肠腺瘤演化与恶变过程中c-met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检测41例不同阶段的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16例早期癌变的大肠腺瘤和56例进展期大肠癌标本中的c-met基因。结果:在大肠腺瘤非不典型增生、轻度不典型增生、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癌变和进展期癌的演变中,c-met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3.75%、50.0%、66.7%、75.0%和82.1%;过表达率分别为18.8%、10.0%、46.7%、50.0%和66.1%。而且进展期癌c-met基因的阳性率和过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非不典型增生,P<0.01。大肠腺瘤演变程度与c-met阳性表达强度之间的密切关系分析显示,两者显著相关,P=0.011。结论:c-met基因表达与大肠腺瘤演化的程度及恶变相关;大肠腺瘤不典型增生级别越高,c-met基因表达越强。大肠腺瘤早期癌变时c-met基因已呈过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腺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
下载PDF
大肠腺瘤恶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子刚 全华斌 张秋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0年第2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的分布、大小和形态特点及腺瘤恶变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研究 1994年 3月至 1998年 4月期间我院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腺瘤的形态学和恶变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发现大肠腺瘤 12 0例 14 4...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的分布、大小和形态特点及腺瘤恶变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研究 1994年 3月至 1998年 4月期间我院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腺瘤的形态学和恶变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发现大肠腺瘤 12 0例 14 4个 ,占大肠息肉检出的 62 .18% ;恶变腺瘤以 >2 .0cm、山田Ⅱ型为主 ;腺瘤的恶变率为 16.67% ,绒毛状腺瘤恶变率最高 ,管状腺瘤恶变率次之 ;腺瘤≤ 1.0cm者恶变率 3 .85 % ,1.1~ 1.9cm者恶变率 2 1.0 5 % ,≥ 2 .0cm者恶变率 3 9.47% ;组织学证实管状腺瘤的百分率随着腺瘤的增大而减小 ,绒毛状腺瘤的百分率则随着腺瘤的增大而增加 ,2 4例恶变腺瘤中患者的年龄 5 0岁以上占 91.67% ;而 12例同时伴肠癌腺瘤中患者的年龄大于 5 0岁的占 83 .3 3 %。结论 管状腺瘤是大肠中最常发现的肿瘤性息肉 ,随着腺瘤体积增大 ,管状结构减少 ,绒毛状结构增加 ;大肠腺瘤的大小、形态、病理类型和患者的年龄 (特别是 5 0岁以上 )是大肠腺瘤恶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大肠肿瘤 大肠腺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苦参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9
6
作者 李伏娥 朱陵群 +3 位作者 叶红军 李坚 王俊萍 吴子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09-1812,共4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端粒酶活性变化。方法苦参碱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显微镜下观察胃癌细胞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用PCR-ELISA...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端粒酶活性变化。方法苦参碱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显微镜下观察胃癌细胞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用PCR-ELISA法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SGC-7901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形态学观察也发现大量神经细胞的染色质凝聚,核碎裂,凋亡小体产生,细胞即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特征,FCM检测结果显示苦参碱作用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G2/M期细胞比例下降,苦参碱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伴随端粒酶活性下调,且随苦参碱浓度增大和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论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胃癌 细胞 凋亡 端粒酶
下载PDF
CYP2C19、MDR1基因多态性与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东燕 孙艳荪 +3 位作者 吴子刚 乔珊 林煜光 邓远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880-2881,共2页
目的:探讨CYP2C19、MDR1基因多态性与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CYP2C19、MDR1基因型。结果:EM、IM、PM的Hp根除率分别为76.47%、87.88%、100%,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无显... 目的:探讨CYP2C19、MDR1基因多态性与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CYP2C19、MDR1基因型。结果:EM、IM、PM的Hp根除率分别为76.47%、87.88%、100%,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C+CT、TT的Hp根除率分别为83.78%、89.4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YP2C19及MDR1基因多态性与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的Hp根除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P糖蛋白 CYP2C19 MDR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东燕 吴子刚 +3 位作者 林煜光 孙艳荪 乔珊 鲁玉珍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研究CYP2C19(cytochrome P450 2C19)基因多态性对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的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2组,分别进入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EAC)或奥美拉唑联合阿... 目的研究CYP2C19(cytochrome P450 2C19)基因多态性对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的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2组,分别进入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EAC)或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OAC)进行1周根除治疗。治疗前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所有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并分为EM型、IM型、PM型。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14C呼气试验,判断Hp根除情况。结果 (1)EAC组Hp根除率为85.7%;OAC组Hp根除率为77.8%;两治疗组总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EAC组EM、IM、PM的Hp根除率分别为76.5%、87.9%、100%,各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OAC组EM、IM、PM的Hp根除率分别为33.3%、85.7%、100%,EM型与IM型间、EM型与PM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IM型与PM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的Hp根除率个体差异小,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而以奥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的Hp根除率个体差异大,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EM型者Hp根除率低,PM型者Hp根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胃溃疡患者抗Hp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宇光 孙艳荪 +4 位作者 周晓初 陈洁生 陈东燕 李健 吴子刚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胃溃疡患者抗Hp治疗的影响。方法采集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埃索美拉唑(EAC)组和奥美拉唑(OAC)组,进行为期1w的抗Hp治疗。治疗4w后检测Hp根除情况及两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分析CYP2C19基因多...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胃溃疡患者抗Hp治疗的影响。方法采集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埃索美拉唑(EAC)组和奥美拉唑(OAC)组,进行为期1w的抗Hp治疗。治疗4w后检测Hp根除情况及两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抗Hp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OAC组hom-EMs基因型的Hp根除率明显低于het-EMs和PMs,het-EMs和P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C组3种基因型hom-EMs、het-EMs、PMs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1w疗法Hp根除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其中携带hom-EMs基因型根除率低;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1w疗法Hp根除率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园园 吴子刚 +1 位作者 杜意平 林煜光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了解该类患者药物性预防措施是否有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各种原因的肝硬化住院患者共339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肝硬化合并有门静脉血栓形成组及未合并有门静...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了解该类患者药物性预防措施是否有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各种原因的肝硬化住院患者共339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肝硬化合并有门静脉血栓形成组及未合并有门静脉血栓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白蛋白、肝硬化的病因、Child-Pugh评分以及是否存在导致PVT的高危因素,并且记录患者发病前是否应用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等药物预防治疗。对上述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39例患者当中,合并有门静脉血栓形成的38例,占11.21%。肝硬化合并PVT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PT及总胆红素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肝硬化合并PVT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Child-Pugh评分及白蛋白数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两组相比,P<0.05。且肝硬化患者合并PVT组死亡率远远超过对照组,两者相比P<0.05。在应用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预防的肝硬化患者中,出现PVT的概率并无明显下降,且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明显上升。结论 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合并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应用低分子肝素或阿司匹林等药物预防PVT,疗效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形成 肝硬化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儿童胃镜检查10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秋生 吴子刚 +1 位作者 容恩妮 全华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下及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了 10 4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和临床资料。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5 1例 ,其中糜烂出血性胃炎 (EHG) 13例 ,十二指肠球炎 (BD) 8例 ,出血性BD5例 ,消化性溃疡 (PU) 3 1... 目的 :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下及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了 10 4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和临床资料。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5 1例 ,其中糜烂出血性胃炎 (EHG) 13例 ,十二指肠球炎 (BD) 8例 ,出血性BD5例 ,消化性溃疡 (PU) 3 1例 ,十二指肠溃疡 (DU) 3 0例 ,PU出血 14例 ,CSG并BD 7例 ,胆汁反流性胃炎 7例。呕血、黑便 3 4例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诱发出血 12例。PU在 10岁前和 10岁后儿童中为 11.6% ( 5 /4 3 )和 4 2 .6% ( 2 6/ 61) (P <0 .0 0 1)。结论 :儿童PU多发于 10岁后且常不典型。DU和EHG是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NSAIDs为出血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胃镜检查 临床分析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酸相关性疾病治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东燕 孙艳荪 +1 位作者 乔珊 吴子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9期2324-2326,共3页
关键词 CYP2C19 质子泵抑制剂 兰索拉唑 治愈率 克拉霉素 基因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 疾病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三联疗法 雷贝拉唑 法莫替丁 相关性
下载PDF
广东省中医院顾客满意度测评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被引量:19
13
作者 夏萍 黄慧玲 +13 位作者 吕玉波 陈达灿 翟理祥 袁秀琴 谭俊军 李穗华 吴大嵘 胡艳梅 黄翠云 李雪 杨沛莲 杨波 吴子刚 庄岩 《中国医院》 2010年第10期43-47,共5页
医院顾客满意度测评是伴随着医院改革的进程越来越被重视和应用,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广东省中医院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积极探索顾客满意度测评,通过10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完善,目前已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全面的顾客满意度测... 医院顾客满意度测评是伴随着医院改革的进程越来越被重视和应用,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广东省中医院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积极探索顾客满意度测评,通过10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完善,目前已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全面的顾客满意度测评管理体系。本文从满意度测评管理的规范和长效、满意度问卷设计的科学和合理、满意度调查方式的可靠和多样、满意度统计分析的严谨和全面、满意度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利用这5个关键环节对我院构建顾客满意度测评管理体系的经验做一总结,以期抛砖引玉,为医院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客满意测评 顾客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西沙必利在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秋生 吴子刚 +3 位作者 彭侠彪 崔惠敏 容恩妮 全华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8-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方法。方法 :观察组检查前 3d服西沙必利 5mg ,3次 /d ,检查前晚服 5 0 %硫酸镁溶液 90ml;对照组不服西沙必利。肠道清洁度差者 ,开塞露 2支注入直肠 ,排便后作结肠镜。结果 :观察组 2 0 5例 ,... 目的 :探讨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方法。方法 :观察组检查前 3d服西沙必利 5mg ,3次 /d ,检查前晚服 5 0 %硫酸镁溶液 90ml;对照组不服西沙必利。肠道清洁度差者 ,开塞露 2支注入直肠 ,排便后作结肠镜。结果 :观察组 2 0 5例 ,对照组 2 0 6例。清洁者 5 5 .1%和 2 0 .9% ,良好 2 8.3 %和 19.4% ,尚可 13 .7%和 34.9% ,差 2 .9%和 2 4.8% ;插镜达盲肠或回肠末段者 70 .7%和 5 8.7%。 32例使用开塞露者 ,清洁 6 5 .6 %。良好2 8.1%。结论 :西沙必利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开塞露是肠道清洁度差者理想的补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潲必利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下载PDF
T-spot.TB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敏 荀安营 +3 位作者 赖广顺 吴慧华 邹兵 吴子刚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3期4364-4366,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5例克罗恩病和37例肠结核患者进行T-spot.TB、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克罗恩...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5例克罗恩病和37例肠结核患者进行T-spot.TB、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阳性率,并比较T-spot.TB和血CA125对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肠结核组T-spot.TB、血CA125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9%(34/37)和78.4%(29/38),均显著高于克罗恩病组的8.6%(3/37)和21.6%(9/38)(P<0.05),T-spot.TB鉴别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91.4%、91.7%、91.9%和91.4%,均高于血CA125检测。结论 T-spot.TB方便快捷,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结核 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 糖类抗原125
下载PDF
放射性肠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吴慧华 吴子刚 王爱英 《医学综述》 2014年第3期453-455,共3页
放射性肠炎是腹腔、盆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经过放射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以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目前临床上以营养支持、黏膜保护剂、生长抑素、微生态制剂等药物治疗为主,暂无统一的临床治疗方案。该文主要是对其临床治疗的最新研究... 放射性肠炎是腹腔、盆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经过放射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以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目前临床上以营养支持、黏膜保护剂、生长抑素、微生态制剂等药物治疗为主,暂无统一的临床治疗方案。该文主要是对其临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如内科药物、高压氧、内镜治疗、手术等进行综合性综述,以求于探索并制订出有效可靠的标准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缺血性肠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杨婷 吴子刚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01-102,123,共3页
缺血性肠病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病情重。目前现有的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D-二聚体、CT、CTA等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近年来,临床及实验室均在探索新的检查方法及改进现有检查手段,以期提高诊断率,降低死亡率。此文对近几年来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肠病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病情重。目前现有的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D-二聚体、CT、CTA等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近年来,临床及实验室均在探索新的检查方法及改进现有检查手段,以期提高诊断率,降低死亡率。此文对近几年来缺血性肠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肠病 诊断方法 进展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东燕 孙艳荪 +2 位作者 吴子刚 乔珊 林煜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对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2组,分别进入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E...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对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2组,分别进入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EAC)或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OAC)进行1周根除治疗。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方法检测MDR1C3435T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Hp根除率的差异。结果 MDR1CC3435、C3435T和3435TT的Hp根除率分别为72.4%、88.2%和81.0%。MDR1C3435T各基因型组间Hp根除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Hp根除疗效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 基因多态性 P-糖蛋白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下载PDF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慧华 吴子刚 +1 位作者 郭海 杨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9期1606-1608,共3页
目的分析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最常见;内镜超声(EUS)检查发现病变大部分≤2 cm,呈黏膜下低回声占位,内部回声欠均匀,边界清晰。治疗方法主要是内镜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33例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采用EUS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并及时治疗,避免误诊漏诊。内镜切除和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具体方式应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超声内镜 诊断
下载PDF
某院构建投诉管理体系的实践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萍 吕玉波 +4 位作者 黄慧玲 袁秀琴 胡延滨 张寿生 吴子刚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年第4期64-66,共3页
投诉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一环,为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和提升竞争力提供了重要依据。从文化、制度、流程、标准、经验分享等关键环节,总结了构建投诉管理体系的经验。
关键词 病人投诉 病人满意度 医疗质量 医患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