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甘草中提取甘草次酸的工艺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宗耀 孟瑞雪 +3 位作者 刘方方 牛李义 杨院花 张金秀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86-187,共2页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甘草中甘草次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同一批甘草药材分别采用煎煮法、超声波法、纤维素酶-超声波联用提取工艺。结果:不同工艺对甘草中甘草次酸含量的影响不同。纤维素酶-超声波联用提取工艺较佳。结论:联用法提取...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甘草中甘草次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同一批甘草药材分别采用煎煮法、超声波法、纤维素酶-超声波联用提取工艺。结果:不同工艺对甘草中甘草次酸含量的影响不同。纤维素酶-超声波联用提取工艺较佳。结论:联用法提取率高,方法简便,利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防癌抗癌中药 防治艾滋病中药 甘草次酸 制备工艺
下载PDF
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 被引量:57
2
作者 吴宗耀 牛李义 梁喜爱 《河南中医》 2010年第12期1235-1236,共2页
目的:通过对甘草四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甘草次酸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文献,分类进行探讨。结果:甘草中不同的4种化学成分具有各自的药理活性,甘草次酸是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结论:进一步全面进行甘草成分的药理... 目的:通过对甘草四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甘草次酸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文献,分类进行探讨。结果:甘草中不同的4种化学成分具有各自的药理活性,甘草次酸是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结论:进一步全面进行甘草成分的药理研究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甘草次酸 甘草黄酮 甘草多糖
下载PDF
增免强力颗粒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宗耀 任非 +2 位作者 张兰桐 智丽敏 付颖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为控制增免强力颗粒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增免强力颗粒处方中的组成药味进行定性鉴别。方法:选择能有效排除干扰、富集待测成分的提取方法,选用合适的固定相,减少展开剂的组成、配比、展开环境等影响因素,确定最优色谱条件、显色... 目的:为控制增免强力颗粒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增免强力颗粒处方中的组成药味进行定性鉴别。方法:选择能有效排除干扰、富集待测成分的提取方法,选用合适的固定相,减少展开剂的组成、配比、展开环境等影响因素,确定最优色谱条件、显色剂或紫外光灯检视。结果:供试品在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处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可用于增免强力颗粒的定性鉴别以控制制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免强力颗粒 薄层色谱 显色剂 紫外光灯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增免强力颗粒制粒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宗耀 任非 +2 位作者 张兰桐 孙莉 倪旭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99-700,共2页
目的:优选增免强力颗粒的最佳制粒工艺。方法:以喷雾制粒后颗粒的含水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法优选流化床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结果:流化床喷雾制粒的影响因素程度依次为:A(浸膏相对密度)>B(进风温度)>C(进风量)>D(喷浆... 目的:优选增免强力颗粒的最佳制粒工艺。方法:以喷雾制粒后颗粒的含水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法优选流化床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结果:流化床喷雾制粒的影响因素程度依次为:A(浸膏相对密度)>B(进风温度)>C(进风量)>D(喷浆速度);最佳流化床喷雾制粒方案为:清浸膏相对密度1.25、进风温度80℃、进风量1 500 m3/h、喷浆速度40 mL/min。结论:确定了增免强力颗粒合理的制粒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免强力颗粒 流化床喷雾干燥制粒 正交试验法
下载PDF
我国康复医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9
5
作者 吴宗耀 郭铁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 中国 日本 现状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增免强力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宗耀 任非 +2 位作者 张兰桐 智丽敏 付颖 《河南中医》 2011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确保安全有效地控制增免强力颗粒质量,建立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固定相;使用等度洗脱,流动相:乙腈-水(32∶68)。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为100℃;氮气压力为25.0 psi... 目的:确保安全有效地控制增免强力颗粒质量,建立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固定相;使用等度洗脱,流动相:乙腈-水(32∶68)。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为100℃;氮气压力为25.0 psi。结果:黄芪甲苷在1.0625-42.5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形关系。重复性良好;RSD为2.08%。加样回收率为98.01%;RSD为1.07%。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快速,可用于增免强力颗粒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免强力颗粒 黄芪甲苷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P_(300)电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吴宗耀 沈菊彬 +1 位作者 周永杰 郑光新 《中华理疗杂志》 1995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用85%500Hz短声与15%1000Hz短声组成的奇异方案,在家兔头颅记录到一系列听觉诱发电位N34、P55、N96、P160、N200、P240、N300和P380单音调刺激一般记录不到N300和P380同时P240延长为P270在海马记录的P300和P380,与头颅记录的N300、P... 用85%500Hz短声与15%1000Hz短声组成的奇异方案,在家兔头颅记录到一系列听觉诱发电位N34、P55、N96、P160、N200、P240、N300和P380单音调刺激一般记录不到N300和P380同时P240延长为P270在海马记录的P300和P380,与头颅记录的N300、P380潜伏期相同而极性相反.认为P240相当于人的P3a,P380相当于人的P3bP380不能脱离P340而单独存在,而P240可以脱离P380而存在。海马可能是P380的起源,而P240另有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电生理学 脑电位 P300电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蛇芪清毒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宗耀 牛李义 马春华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设立蛇芪清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将蛇芪清毒颗粒处方药材分别粉碎、用水提及乙醇双提法提取液浓缩、离心、喷雾、制粒。质量控制用薄层色谱法测黄芪甲苷和大黄素。结果:制成黄棕色颗粒测黄芪甲苷和大黄素符合要... 目的:设立蛇芪清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将蛇芪清毒颗粒处方药材分别粉碎、用水提及乙醇双提法提取液浓缩、离心、喷雾、制粒。质量控制用薄层色谱法测黄芪甲苷和大黄素。结果:制成黄棕色颗粒测黄芪甲苷和大黄素符合要求。结论:蛇芪清毒颗粒工艺优化、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芪清毒颗粒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蛇芪清毒颗粒提取工艺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宗耀 牛礼义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8-39,共2页
用半仿生提取法对蛇芪清毒颗粒复方制剂进行提取,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其中的主要成分黄芪甲苷的指标为主,做了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确定该制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煎提用水量是药材量的10倍,酸水pH为3,碱水pH为9,煎煮时间2h。
关键词 正交试验设计 复方制剂 半仿生提取法
下载PDF
肥厚性瘢痕胶原降解的研究
10
作者 吴宗耀 武继祥 +3 位作者 刘宏亮 汪琴 尹清 王德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肥厚性瘢痕中胶原累积和清除两方面的相对关系。方法:实验方法有临床观察、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观察方法有:光镜与电镜、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斑点杂交等等。结果:①肥厚性瘢痕的自然形成极慢,而用药物干预可以在一个月... 目的:研究肥厚性瘢痕中胶原累积和清除两方面的相对关系。方法:实验方法有临床观察、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观察方法有:光镜与电镜、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斑点杂交等等。结果:①肥厚性瘢痕的自然形成极慢,而用药物干预可以在一个月以内使其消退1/3~2/3。②肥厚性瘢痕中的胶原合成速度有所增加,但其降解速度减慢更为显著。③肥厚性瘢痕中胶原酶的表达有所增加,但其实际生成量和活性则为降低。④肥厚性瘢痕中Ch-4-S明显增加,一方面包绕胶原纤维,阻碍胶原酶的接触和降解作用,另一方面也通过TIMP降低胶原酶的活性。⑤肥厚性瘢痕中TIMP增加,降低胶原酶的活性。⑥肥厚性瘢痕中TGB-β显著增加,其表达量与TIMP表达成正相关,与凋亡细胞数成负相关。TGF-β使MMP-1表达减少,活性下降。⑦肥厚性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绝大多数为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期凋亡极少,成熟期显著增多。结论:①肥厚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凋亡减缓和胶原酶数量和活性降低,胶原被Ch-4-S包绕而降解减慢,以致胶原累积,是肥厚性瘢痕形成的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瘢痕 胶原 降解 康复 烧伤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11
作者 魏丹丹 李闪闪 +9 位作者 张明昊 魏雨润 王红玲 柴爽爽 殷晶晶 张敏 赵菡 吴宗耀 朱奎成 王庆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1-677,共7页
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通路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探讨灯盏花素对肝纤维化(HF)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6... 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通路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探讨灯盏花素对肝纤维化(HF)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中、高剂量组(5.4、10.8、21.6 mg/kg)和秋水仙碱组(阳性对照,0.45 mg/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以四氯化碳诱导构建HF模型。随后,各药物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28 d。观察各组大鼠的肝脏外观并计算其肝脏系数,检测其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中ALT、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观察其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情况,检测肝组织中TGF-β1、Smad、ERK1、Nrf2、Keap1、HO-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可见大面积的白色结节灶、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沉积;其体重,肝组织中SOD、GSH-Px水平和Nrf2、HO-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系数,Masson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血清及肝组织中ALT、AST水平,肝组织中MDA水平和TGF-β1、Smad2、ERK1、Keap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肝组织病变均有所改善,上述定量指标普遍逆转(P<0.05)。结论灯盏花素对大鼠HF有较好的干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2/ERK1通路来抗纤维化,调控Keap1/Nrf2/HO-1通路来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肝纤维化 氧化应激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通路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通路
下载PDF
丙肝病毒清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12
作者 吴宗耀 牛礼义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9期685-685,共1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丙肝病毒清颗粒剂 制备 中药 质量标准
下载PDF
超短波影响神经源性疼痛时nNOS和NMDA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缨 岳寿伟 +2 位作者 吴宗耀 刘兆华 李文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源性疼痛时兔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a,DRG)和脊髓后角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受体)阳性表达的特点以及超短波对其的... 目的:研究神经源性疼痛时兔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a,DRG)和脊髓后角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受体)阳性表达的特点以及超短波对其的影响,从而探讨超短波治疗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纯种成年兔4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5),损伤模型组(n=15)和超短波治疗组(n=15)。采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定量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10d、30d和90d)DRG和脊髓后角内nNOS和NMDA受体阳性表达的分布特点。结果:术后10d时模型组和治疗组手术侧DRG和脊髓后角内nNOS阳性表达增多,NMDA受体阳性表达在DRG内降低;90d时治疗组nNOS和NMDA受体表达已基本接近正常,而模型组nNOS和NMDA受体仍未恢复正常。结论:超短波治疗可改变神经源性疼痛时DRG和脊髓内神经元表达上调的nNOS和表达下调的NMDA受体水平,提示其可能通过影响NMDA受体—NO系统发挥缓解疼痛的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 神经源性疼痛 NNOS NMDA受体 基因表达 DRG 神经元型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贤丽 刘宏亮 +3 位作者 汪琴 邹毅 厉红 吴宗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54-355,共2页
关键词 BOBATH技术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兔腰神经根慢性压迫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岳寿伟 吴宗耀 +3 位作者 徐淑军 刘德山 王丹影 王永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制作腰神经根慢性轻度压迫模型。方法 :取纯种新西兰成年兔 16只 ,将 4只做神经定位解剖 ,12只随机分成 3组 :10天组、30天组和 180天组 ,每组 4只。将长 12mm ,内径 1.5mm ,外径 2 .5mm的硅胶管从椎间外孔缓慢塞入兔椎间管内 ,... 目的 :制作腰神经根慢性轻度压迫模型。方法 :取纯种新西兰成年兔 16只 ,将 4只做神经定位解剖 ,12只随机分成 3组 :10天组、30天组和 180天组 ,每组 4只。将长 12mm ,内径 1.5mm ,外径 2 .5mm的硅胶管从椎间外孔缓慢塞入兔椎间管内 ,压迫腰 6和腰 7左侧神经根 ,右侧为自身对照侧 ,硅胶管的截面积约为椎间管经关节突关节矢状面面积的 2 0 % ,约为椎间外孔面积的 5 0 %。结果 :10天组与 30天组比较 ,潜伏时明显延长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80天组虽然与对照侧比较潜伏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但与 30天组比较已有明显改善。对照侧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除 10天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侧比较无明显差异外 ,30天组和 180天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侧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潜伏时延长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结论 :将硅胶管从兔的椎间外孔缓慢塞入椎间管内使腰神经根慢性轻度受压 ,更接近于腰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管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慢性压迫后的神经有自行恢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神经根慢性压迫模型 神经根 电生理 可塑性 腰腿痛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李青青 吴宗耀 罗利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参数的变异性,为拓展表面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建立可靠的依据。方法:健康受试者进行伸膝等长收缩,以及10m自由步行的动态运动,分别记录下肢相关肌群表面肌电,考察各参数的变异系数。结果:对于静态收缩,即使分析时宽短至...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参数的变异性,为拓展表面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建立可靠的依据。方法:健康受试者进行伸膝等长收缩,以及10m自由步行的动态运动,分别记录下肢相关肌群表面肌电,考察各参数的变异系数。结果:对于静态收缩,即使分析时宽短至1s,除了AEMG以外,各参数的变异系数均<0.100。对于动态的步行运动,取1s的分析时宽,MF、MPF的平均变异系数近于0.100,ZCR、AEMG的平均变异系数在0.150左右。结论:无论静态收缩,还是动态收缩,表面肌电图的基本参数MF、MPF、ZCR、AEMG稳定可靠,变异系数一般不大于0.100—0.150。频域指标较时域指标的信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变异系数 信度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小鼠脑局灶缺血后大脑皮质胆碱能纤维密度的作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谦 吴宗耀 +1 位作者 姚志彬 袁群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6期2274-2275,共2页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后大脑皮质胆碱能纤维密度的影响,探讨适度运动对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C57BL/6J鼠用Bederson的方法,建立MCAO模型。将MCAO后小鼠随机分为运...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后大脑皮质胆碱能纤维密度的影响,探讨适度运动对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C57BL/6J鼠用Bederson的方法,建立MCAO模型。将MCAO后小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均15只鼠。运动组:跑笼训练共90d;对照组:跑笼固定不转。分别在MCAO后15,45,90d,观察两组小鼠大脑皮质胆碱能纤维密度改变。结果MCAO后15d,两组皮质III缺血侧、正常侧胆碱能纤维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9,0.6,P>0.05)V层运动组犤缺血侧(121±15)个,正常侧为(170±18)个犦比对照组犤(171±15)个,(119±13)个犦显著增高(t=3.4,4.6,P<0.05)。45d,运动组在皮质III犤(241±23)个犦、V层犤(223±12)个犦正常侧胆碱能纤维密度比对照组犤(173±15)个,(181±8)个犦显著增高(t=3.5,3.3,P<0.05),缺血侧无明显差异(t=0.9,1.1,P>0.05)。90d,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正常侧及缺血侧皮质Ⅲ、V层纤维密度均增高(缺血侧t值分别为3.7,3.8,P<0.05;正常侧t=9.5,9.4,P<0.05)。结论运动训练对小鼠MCAO后大脑缺血侧和正常侧皮层胆碱能纤维的轴突发芽及再生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小鼠 脑局灶缺血 大脑皮质 皮质胆碱能 纤维密度
下载PDF
实验性肌肉拉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舒彬 吴宗耀 +2 位作者 周吉祥 刘波 孙学川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8-294,共7页
本文研究了20只成年兔拉伤后不同时期的生物力学性能。所有动物的左胫前肌被拉伤,右胫前肌作为正常对照,分别在拉伤后0、1、2、3、7天将动物麻醉后进行生物力学的测试,测试的生物力学指标有:肌最大收缩力、断裂载荷、断裂时... 本文研究了20只成年兔拉伤后不同时期的生物力学性能。所有动物的左胫前肌被拉伤,右胫前肌作为正常对照,分别在拉伤后0、1、2、3、7天将动物麻醉后进行生物力学的测试,测试的生物力学指标有:肌最大收缩力、断裂载荷、断裂时的伸长、能量吸收和肌肉硬度以及断裂部位。结果表明:肌肉完全断裂的部位发生在靠近肌肉-肌腱连接处;肌最大收缩力在拉伤后即刻显著下降,为对照肌的70.17%±3.82%,1天时降至最低(54.82%±3.09%),随后开始恢复,2天、3天分别恢复到对照肌的66.41%±4.36%、78.39%±4.90%,拉伤后7天时基本恢复正常(93.64%±5.02%);极限断裂载荷在拉伤后即刻降低(85.78%±7.54%),1天时继续下降(61.44%±5.91%),2天降至最低(49.17%±4.26%),3天恢复增加(64.43%±5.02%),7天仍未恢复正常(76.71%±6.46%)。该结果提示:肌纤维完全断裂发生在靠近肌肉-肌键连接处,原因可能与该部位所具有的特殊结构与功能有关;肌肉的张强度比肌力恢复缓慢,提示拉伤肌肉易于再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损伤 骨骼肌 拉伤
下载PDF
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观察与羟脯氨酸含量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舒彬 郝林林 +4 位作者 吴宗耀 黄显凯 沈岳 袁纯 唐其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 建立动物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 ,并探讨其胶原代谢特点与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用圆形钻刀在兔耳腹面产生直径 6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6 4个 ,分别在术后 1 4、2 1、35、70和 98d进行形态学观察与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 术后 2 1... 目的 建立动物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 ,并探讨其胶原代谢特点与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用圆形钻刀在兔耳腹面产生直径 6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6 4个 ,分别在术后 1 4、2 1、35、70和 98d进行形态学观察与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 术后 2 1d ,76 %的创面 ( 4 5 /5 9)有突出瘢痕形成 ,术后 35d ,瘢痕增生达高峰 ,厚度平均为 2 .0 5mm ,术后 70d ,瘢痕变薄 ,术后 98d ,46 %的突出瘢痕 ( 1 1 /2 4)消失 ;组织学观察示术后 2 1、35d有大量增殖成纤维细胞和旋涡状排列胶原纤维 ,术后 70、98d突出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减少 ,但不规则排列纤维仍存在 ;术后 2 1d ,瘢痕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增加 ,显著高于正常兔耳皮肤 (P <0 .0 5 ) ,35d时羟脯氨酸含量约为正常皮肤的 3倍 ,术后 98d的羟脯氨酸含量亦显著高于正常皮肤 (P <0 .0 5 )。结论 胶原大量沉积是动物增生性瘢痕的胶原代谢特征 ;动物正常愈合瘢痕转化为增生性瘢痕发生在术后 1 4~ 2 1d ;动物增生性瘢痕形成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增生性瘢痕 胶原 形态学 羟脯氨酸
下载PDF
膝关节制动对髌韧带力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倪国新 成海平 吴宗耀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0-302,306,共4页
探讨膝关节制动对髌韧带力学特性的影响。我们将兔膝关节伸直位制动6 周,然后对制动前后髌韧带的本构方程、极限强度、弹性模量、极限载荷等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组与制动组间髌韧带的应力应变关系理论曲线有明显不同... 探讨膝关节制动对髌韧带力学特性的影响。我们将兔膝关节伸直位制动6 周,然后对制动前后髌韧带的本构方程、极限强度、弹性模量、极限载荷等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组与制动组间髌韧带的应力应变关系理论曲线有明显不同,其材料常数亦有显著差异;制动组髌韧带的极限强度和弹性模量较正常组均有明显下降,其极限载荷下降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膝关节制动使得髌韧带所受应力下降,为适应这种改变,组织将进行重塑,从而导致其力学特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 髌韧带 力学特性 膝关节 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