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豚鼠血淋巴细胞阿片样肽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景兰 王一菱 +1 位作者 柴信美 王希涛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3期312-318,344,共8页
本文报道对64只豚鼠的血淋巴细胞,分别在电针、给予纳洛酮或外源性阿片样肽(OLP)等不同条件下,以PAP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甲脑啡肽(MEK)、亮脑啡肽(LEK)及β-内啡肽(β-EP)的免疫反应(IR)。另对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标本,随后显示酸性非特异... 本文报道对64只豚鼠的血淋巴细胞,分别在电针、给予纳洛酮或外源性阿片样肽(OLP)等不同条件下,以PAP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甲脑啡肽(MEK)、亮脑啡肽(LEK)及β-内啡肽(β-EP)的免疫反应(IR)。另对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标本,随后显示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约96%的血淋巴细胞呈强弱不等的OLP阳性反应。甲脑啡肽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MEK-IIRL)和β-EP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与ANAE的点型淋巴细胞,均呈显著正相关;但LEK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与ANAE的点型淋巴细胞的相关不显著。电针豚鼠“足三里”穴后,MEK、LEK及β-EP的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提高。将电针组、纳洛酮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做比较,见3组间的OLP(包括脑啡肽和内啡肽)的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计数差别皆不显著。但当分别加10^(-7)mol/L MEK、LEK和β-EP体外孵育淋巴细胞后,纳洛酮对OLP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有抑制效应,纳洛酮组和电针组的OLP强阳性反应淋巴细胞计数均呈显著差异。在外加10^(-12)~10^(-3)mol/L MEK体外孵育淋巴细胞后,可见电针组比对照组在10^(-10)~10^(-3)mol/L浓度间MEK免疫反应呈现一个明显高峰,提示电针可能提高潜在未结合的MEK受体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淋巴细胞免疫 阿片样肽 非特异性酯酶 免疫组织化学 豚鼠
下载PDF
耳针对生长因子及ACTH的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景兰 丰艳 +2 位作者 张晋平 丁一 王一菱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大鼠颌下腺为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主要来源之一。EGF可刺激垂体分泌ACTH。将大鼠分组为针刺与唾腺相关之“腮腺”耳穴组,针刺与垂体相关之“脑点”耳穴组和不施加针刺的对照组。测定痛阈并分别以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 大鼠颌下腺为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主要来源之一。EGF可刺激垂体分泌ACTH。将大鼠分组为针刺与唾腺相关之“腮腺”耳穴组,针刺与垂体相关之“脑点”耳穴组和不施加针刺的对照组。测定痛阈并分别以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测颗粒曲管(GCT)细胞的EGFmRNA、EGF受体(EGFR)-免疫反应性(IR)及EGF-IR和垂体ACTH-IR。结果显示针刺后EGFmRNA及EGFR-IR提高;而EGF-IR在两个耳针组变动均不显著;垂体ACTHIR仅在“脑点”组减弱,并且在ACTH变动与镇痛效应之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表皮生长因子 ACTH MRNA
下载PDF
镇痛阿片样药物和穴位电刺激对机体的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景兰 赵书民 +2 位作者 吴同林 王洪涛 赖恩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17-23,共7页
38例具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在合谷穴接受TENS(穿皮电神经刺激)或电针治疗。将42只小鼠分为6组:①度冷丁组,②颅痛定(阿片样中草药)组,③急性吗啡戒断(AMW)组,④吗啡戒断加电针(MW+EA)组,⑤MW无EA(MW... 38例具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在合谷穴接受TENS(穿皮电神经刺激)或电针治疗。将42只小鼠分为6组:①度冷丁组,②颅痛定(阿片样中草药)组,③急性吗啡戒断(AMW)组,④吗啡戒断加电针(MW+EA)组,⑤MW无EA(MW-EA),⑥对照组。以钾离子透入法测痛阀。依ANAE-点型(F)或CD4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细胞中介免疫(CMI)。以免疫酶组织化学显示cAMP及cGMP免疫反应性(IR)。结果表明患者的TENS镇痛及细胞中介免疫的效应均与EA的效应相似。小鼠的镇痛效应为吗啡>度冷丁>颅痛定>电针或颅痛定,而细胞中介免疫的效应为EA>颅痛定>度冷丁或吗啡。AMW组的小肠cAMP-IR增加而cGMP-IR相对减弱,EA能调控cAMP-IR及cGMP-IR趋向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样药 电刺激 镇痛药 疼痛 电针疗法
下载PDF
8-Br-cAMP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奎生 郑乃刚 +2 位作者 吴景兰 丁一 王一菱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7-229,I009,共4页
目的探讨8-Br-cAMP对人Eca-109细胞与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育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受8-Br-cAMP处理后,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及RNA、蛋白质斑点印迹技术研究了与细胞生长相关的... 目的探讨8-Br-cAMP对人Eca-109细胞与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育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受8-Br-cAMP处理后,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及RNA、蛋白质斑点印迹技术研究了与细胞生长相关的几种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8-Br-cAMP可减弱EGFR、H-ras、c-myc、突变型p53等基因的表达,增强野生型p53基因表达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结论8-Br-cAMP可通过影响有关信号传递和细胞周期进程基因表达而抑制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BR-CAMP 基因表达 Eca-109细胞系 食管肿瘤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抗炎和镇痛作用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68
5
作者 王一菱 陈迪 吴景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5-36,共2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炎症动物模型,应用三七总皂甙(TSPN)、电针(EA)进行治疗,并用纳洛酮(Nx)阻断两者作用,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对TSPN和EA的效应进行比较。结果可见痛阈(PT)在TSPN组、EA组和EA加TSPN组... 本研究通过建立炎症动物模型,应用三七总皂甙(TSPN)、电针(EA)进行治疗,并用纳洛酮(Nx)阻断两者作用,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对TSPN和EA的效应进行比较。结果可见痛阈(PT)在TSPN组、EA组和EA加TSPN组均显著提高,且硝基蓝四氮唑试验(NBT)阳性的多形核白细胞(PMN)和醋酸萘酚酯酶(ANAE)的点型亚群计数均明显增加,以上的全部效应均被纳洛酮部分阻断;TSPN组与Nx组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TSPN与EA效应相似,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及免疫调整作用。这提示三七总皂甙可能是阿片样肽受体的激动剂而不具有成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皂甙 电针 痛阈 细胞免疫
下载PDF
金银花对大鼠体内和体外RBL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宫璀璀 郑乃刚 +2 位作者 吴景兰 赖泽仁 何培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金银花(HS)对机体内外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为金银花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RBL细胞与0.25g·L-1的金银花共培养前或后加H2O2(氧化剂),应用MTT和TUNEL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率和凋亡率,... 目的: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金银花(HS)对机体内外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为金银花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RBL细胞与0.25g·L-1的金银花共培养前或后加H2O2(氧化剂),应用MTT和TUNEL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率和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检测NF-κB、HSP-70、Bcl-2、Bax及Caspase-3表达水平,检测细胞内抗氧化酶体系的水平。建立金银花大、小剂量灌胃的大鼠动物模型,检测血浆抗氧化酶体系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苷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金银花对RBL细胞的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中,前保护(先加金银花,后加H2O2)高于后保护(先加H2O2,后加金银花)的效应;下调NF-κB和HSP-70的表达和Bcl-2/Bax比值,且前保护组凋亡率低于后保护组;同时也上调细胞内抗氧化酶体系的水平。金银花灌胃1~2h后,大鼠血浆中T-AOC、GSH-Px、GSH、SOD含量较灌胃前显著增高(P<0.05),而MDA含量明显减低(P<0.05)。结论:金银花可通过上调体内抗氧化酶体系并下调NF-kB信号传导途径呈现抗氧化、抗凋亡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过氧化氢 抗氧化酶体系 抗凋亡信号传导 人肝RBL细胞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旺根 陈四清 +2 位作者 冯黎 王琦 吴景兰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5-376,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探讨治疗CAG的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C)组:作为正常对照组;②CAG组:6只大鼠以2%的水杨酸钠灌胃8...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探讨治疗CAG的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C)组:作为正常对照组;②CAG组:6只大鼠以2%的水杨酸钠灌胃8w造成胃粘膜损伤,后4w结合饥饱失常、疲劳过度使大鼠致虚;③维酶素(V)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维酶素治疗21d;④黄芪建中汤(RA)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1d。治疗结束后,分别应用中性品红清除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胃粘膜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AG组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显著降低(P<0.01);经黄芪建中汤治疗21d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V组。结论:黄芪建中汤可以显著改善CAG大鼠的胃粘膜血流量,提高其前列腺素E2含量,提示其具有加强CAG大鼠的胃粘膜屏障功能,从而达到对CAG治疗和逆转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中医药疗法 黄芪建中汤/药效学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8-Br-cAMP和槲皮素对Eca-109细胞凋亡中P38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红梅 郑乃刚 +2 位作者 吴景兰 王一菱 宫璀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2-674,共3页
目的 :探讨 8 Br cAMP和槲皮素对Eca 10 9细胞凋亡中P38、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贴壁培养的Eca 10 9细胞随机分为 3组 :①对照组 :只加DMEM(Sigma)培养液 (含体积分数 10 %胎牛血清 )培养 4 8h。②Br组 :终浓度为 2× 10 -5... 目的 :探讨 8 Br cAMP和槲皮素对Eca 10 9细胞凋亡中P38、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贴壁培养的Eca 10 9细胞随机分为 3组 :①对照组 :只加DMEM(Sigma)培养液 (含体积分数 10 %胎牛血清 )培养 4 8h。②Br组 :终浓度为 2× 10 -5mol/L 8 Br cAMP的培养液培养 4 8h。③Q组 :终浓度为 4 3μmol/L槲皮素的培养液培养 4 8h。对以上 3组细胞以TUNEL法染色计数细胞凋亡率。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3组细胞的P38MAPK IR和Caspase 3 IR反应性。结果 :Br组及Q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 ;Br组及Q组细胞的P38MAPK IR高于对照组 ;Br组及Q组细胞的Caspase 3 IR亦高于对照组。P38MAPK IR与Caspase 3 IR呈正相关。P均 <0 .0 5。结论 :P38MAPK及Caspase 3参与了 8 Br cAMP及槲皮素诱导的Eca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MAPK Caspase-3 细胞凋亡 ECA-109细胞 8-BR-CAMP 槲皮素
下载PDF
8-Br-cAMP和槲皮素对Eca-109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任伟宏 宫璀璀 +3 位作者 吴景兰 赵素玲 赵志娟 苏安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8-681,共4页
目的 :观察 8 Br cAMP和槲皮素 (quercetin)对Eca 10 9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贴壁培养的Eca 10 9细胞随机分成 3组 ,Br组 :加 8 Br cAMP至终浓度为 2× 10 5mol/L ;Q组 :加槲皮素至终浓度为 4 3μmol/L ;C组 :不加任何药... 目的 :观察 8 Br cAMP和槲皮素 (quercetin)对Eca 10 9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贴壁培养的Eca 10 9细胞随机分成 3组 ,Br组 :加 8 Br cAMP至终浓度为 2× 10 5mol/L ;Q组 :加槲皮素至终浓度为 4 3μmol/L ;C组 :不加任何药物 ,只加入新培养液培养。 3组在同等条件下继续培养 4 8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 ,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 ,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细胞DNA降解情况。结果 :2实验组细胞中G2 M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上升 (P <0 .0 1)。细胞凋亡百分率 :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Br组和Q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中Br组和Q组皆呈DNA“梯样型”带 ,对照组未呈现DNA降解。结论 :8 Br cAMP和槲皮素皆可阻滞Eca 10 9细胞于G2 M期 ,并进一步诱导Eca 10 9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8-BR-CAMP 槲皮素 ECA-109细胞 食管癌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象、血液和胃黏膜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蒋时红 刘旺根 +2 位作者 王雪萍 王玎玎 吴景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大鼠CAG的疗效及其机理。方法:用长期以2%的水杨酸钠灌胃结合饥饱失常、疲劳过度的方法复制大鼠CAG模型,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1d后,观察实验大鼠的一般状况,检测其血象、血液和胃黏膜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该方可...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大鼠CAG的疗效及其机理。方法:用长期以2%的水杨酸钠灌胃结合饥饱失常、疲劳过度的方法复制大鼠CAG模型,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1d后,观察实验大鼠的一般状况,检测其血象、血液和胃黏膜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该方可显著改善CAG大鼠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从脾虚理论入手,用黄芪建中汤治疗CAG,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脾虚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耳针与表皮生长因子及ACTH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晋平 吴景兰 +3 位作者 王育文 魏铜有 李凯平 贾书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40-42,共3页
将24只Wistar大鼠分为针刺“对屏尖”组、针刺“缘中”组和不施加针刺的对照组,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mRNA(EGF-mRNA)、EGF与EGF受体(EGFR)的免疫反应性... 将24只Wistar大鼠分为针刺“对屏尖”组、针刺“缘中”组和不施加针刺的对照组,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mRNA(EGF-mRNA)、EGF与EGF受体(EGFR)的免疫反应性(IR),检测垂体前叶细胞的ACTH-IR。结果显示针刺后EGFmRNA及EGFR-IR提高,EGF-IR在两个耳针组变化不显著。垂体ACTH-IR仅在“缘中”组明显减弱,且ACTH变化与镇痛效应呈相关性。本文对穴位的“表”与激素、生长因子的“里”的相关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表皮生长因子 促肾上腺皮质素 ACTH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NF_κB,IL-6,p16,DNMT1和HDAC1表达及共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邵依 李红文 +1 位作者 郑乃刚 吴景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5-879,共5页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NF-κB,IL-6,p16的表达水平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共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和30例包皮环切术皮损中NF-κB,IL-6,p16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表达和共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采...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NF-κB,IL-6,p16的表达水平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共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和30例包皮环切术皮损中NF-κB,IL-6,p16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表达和共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分析各自表达水平及共表达定位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NF-κB(96.25±1.92)和IL-6(129.11±10.47)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F-κB为67.53±2.03,IL-6为67.61±1.92);p16的表达(64.92±1.9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84.01±12.01);此外,DNMT1和HDAC1各与NF-κB,IL-6,p16的共表达信号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病变组有差异,病变组在棘细胞浅层的表达均高于深层。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F-κB,IL-6,p16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棘细胞浅层可能参与银屑病的表观遗传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_κB IL-6 P16 DNMT HDAC 寻常性银屑病
下载PDF
针刺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热休克蛋白、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及其基因表达的效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一菱 郑乃刚 +2 位作者 吴景兰 王红梅 丁一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9-281,I020,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热休克蛋白(HSP)、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mR-NA表达的效应。方法将24只昆明小鼠腹腔注射无菌石蜡油后,随机分为3组:电针(EA)组、对照1(C1)组和对照2(C2)组... 目的研究针刺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热休克蛋白(HSP)、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mR-NA表达的效应。方法将24只昆明小鼠腹腔注射无菌石蜡油后,随机分为3组:电针(EA)组、对照1(C1)组和对照2(C2)组。将3组收集的腹腔巨噬细胞制备成玻片和硝酸纤维素膜(NCM)两种标本,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化学及斑点印迹技术检测HSP70、iNOS及iNOSmRNA。结果HSP70定位于巨噬细胞的胞质和胞核;iNOSmRNA及iNOS均定位于巨噬细胞的胞质;3组的iNOSmRNA、iNOS、HSP70的斑点印迹的扫描数值均为EA组>C2组>C1组(P<0.01)。结论电针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HSP70、iNOS及iNOS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热休克蛋白 电针疗法
下载PDF
8-Br-cAMP和槲皮素对Eca-109细胞DNApolβ基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士坤 郑乃刚 +2 位作者 吴景兰 白经修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3-666,共4页
目的 :探讨 8 Br cAMP及槲皮素等分化诱导剂对Eca 10 9细胞DNApolβ基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培养的Eca 10 9细胞分为 3组 :①加 8 Br cAMP组 (Br组 ) ;②加槲皮素组 (Q组 ) ;③不加任何药物对照组 (C组 )。同时培养 4 8h ,... 目的 :探讨 8 Br cAMP及槲皮素等分化诱导剂对Eca 10 9细胞DNApolβ基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培养的Eca 10 9细胞分为 3组 :①加 8 Br cAMP组 (Br组 ) ;②加槲皮素组 (Q组 ) ;③不加任何药物对照组 (C组 )。同时培养 4 8h ,将野生型DNApolβ的cDNA ,EGFRcDNA ,野生型 (wt)p5 3cDNA及c myccDNA分别制备了生物素 /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和RNA斑点印迹阵列。另进行POLB ,XRCC1,VEGF及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斑点印迹阵列。结果 :Br组和Q组的DNApolβ ,EGFR ,c myc基因表达下调而wtp5 3基因表达上调。POLB ,XRCC1,PCNA及VEGF免疫斑点印迹减弱。 8 Br cAMP及槲皮素显著下调Eca 10 9细胞的DNApolβ基因表达及相关癌基因表达 ,同时上调抑癌基因的表达。作为POLB的异二聚体XRCC1及恶性细胞生物标志的PCNA及VEGF表达下调。结论 :分化诱导剂下调Eca 10 9细胞DNApolβ基因表达 ,提示Eca 10 9细胞的polβ基因是高表达的 ;功能调整后的polβ通过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尤其是wt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Β 基因表达 ECA-109细胞 8-BR-CAMP 槲皮素 食管鳞状上皮癌
下载PDF
siRNA对SGC7901/VCR细胞mdr1基因沉默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福莲 朱晓燕 +2 位作者 王峰 吴景兰 张钦宪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分析siRNA沉默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mdr1基因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设计并体外转录合成4条靶向mdr1的siRNA(mdr1si326、mdr1si1513、mdr1si2631和mdr1si3071),转染SGC7901/VCR细胞,用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mdr1mRNA和Pgp的表达、流式... 目的分析siRNA沉默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mdr1基因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设计并体外转录合成4条靶向mdr1的siRNA(mdr1si326、mdr1si1513、mdr1si2631和mdr1si3071),转染SGC7901/VCR细胞,用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mdr1mRNA和Pg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和MTT法检测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综合这4方面结果评价4条siRNA的沉默效果情况;用分子生物学软分析siRNA沉默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沉默效果最好的mdr1si326和较好的mdr1si2631靶序列编码Pgp的跨膜区而且自身无茎和袢;沉默效果较差的mdr1si3071和最差的mdr1si1513靶序列编码Pgp的胞内区,前者自身成茎和成袢。沉默效果最好的mdr1si326和较好的mdr1si2631靶序列在靶位点和靶位点外间有较少的碱基配对和氢键。siRNA的沉默效果与siRNA3’5’端3个碱基中的A/U数量、N1和N19、GC含量间无规律可循。结论siRNA沉默SGC7901/VCR细胞mdr1的效果与靶序列的结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干扰RNA MDR1基因 SGC7901/VCR细胞 基因沉默效果 SIRNA设计
下载PDF
MAPKs在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内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章茜 程江涛 +4 位作者 王书春 乔鹏 王一菱 吴景兰 王雨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74-1877,共4页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大鼠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s)表达的变化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采用TUNEL和HE法观察了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 ,采用Westernblot法、β -液闪计数法观察海马神经元ERK和JNK表达的变化。结果 :快眼动睡...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大鼠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s)表达的变化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采用TUNEL和HE法观察了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 ,采用Westernblot法、β -液闪计数法观察海马神经元ERK和JNK表达的变化。结果 :快眼动睡眠剥夺组海马神经元阳性凋亡细胞数增多 ,ERK活性 176 4 0 0± 94 1 5 6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快眼动睡眠剥夺组JNK蛋白表达量为 87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睡眠剥夺可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MAPKs活性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细胞凋亡 大鼠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及DNA聚合酶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戈 赵继敏 +5 位作者 吴景兰 杨红艳 赵勤 赵国强 郑乃刚 董子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人食管癌细胞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 ,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 ,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DNA聚合酶 β(polβ)蛋白表达。...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人食管癌细胞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 ,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 ,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DNA聚合酶 β(polβ)蛋白表达。结果 经全反式维甲酸处理后 ,人食管癌Eca10 9细胞的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 ,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olβ表达降低。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食管癌Eca10 9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 ,其机理可能是抑制 polβ的表达 ,改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ECA 109细胞 细胞分化 全反式 维甲酸 DNA聚合酶Β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蒋时红 刘旺根 +2 位作者 王雪萍 王玎玎 吴景兰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肠道功能的改变及黄芪建中汤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以2%的水杨酸钠灌胃8w造成胃粘膜损伤,后4w结合饥饱失常、疲劳过度使大鼠致虚;使用维酶素或黄芪建中汤治疗21d,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胃蛋白酶活性... 目的:观察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肠道功能的改变及黄芪建中汤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以2%的水杨酸钠灌胃8w造成胃粘膜损伤,后4w结合饥饱失常、疲劳过度使大鼠致虚;使用维酶素或黄芪建中汤治疗21d,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胃蛋白酶活性、2h木糖排泄系数和肠粘膜sIg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AG组大鼠胃蛋白酶活性、2h木糖排泄系数和肠粘膜sIgA含量显著降低,而胃液pH值显著升高;经黄芪建中汤和维酶素治疗21d后,大鼠的上述改变显著改善。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CAG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肠道功能 SIGA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旺根 蒋时红 +2 位作者 王琦 王雪萍 吴景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AG组、维酶素(V)组、黄芪建中汤(HJD)组,观察大鼠胃黏膜、空肠黏膜、肝和胰外分泌部组织中的糖原含量、SDH、LDH、ANAE和ACP...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AG组、维酶素(V)组、黄芪建中汤(HJD)组,观察大鼠胃黏膜、空肠黏膜、肝和胰外分泌部组织中的糖原含量、SDH、LDH、ANAE和ACP活性。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AG组大鼠一般状况欠佳,体质量明显减轻;大鼠胃黏膜萎缩、变薄,胃黏膜炎症程度积分和胃黏膜糜烂程度积分明显升高,而胃黏膜厚度和腺管总长度明显降低;空肠和肝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大鼠上述脏器的糖原含量、SDH、ANAE、ACP和LDH活性多数显著降低;经黄芪建中汤治疗21d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维酶素组。结论:脾虚型CAG状态下,机体存在多脏器代谢紊乱,黄芪建中汤对之有良好的复健作用,其疗效显著优于维酶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虚 组织代谢 大鼠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抑郁症大鼠多器官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爱群 党瑞山 +4 位作者 周强 张伟宏 王栋 陈尔瑜 吴景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多内脏器官损伤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慢性应激组(应激组)、慢性应激非经非穴电针刺激组(非穴组)、慢性应激足三里电针刺激组(足三里组)和慢性应激氟...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多内脏器官损伤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慢性应激组(应激组)、慢性应激非经非穴电针刺激组(非穴组)、慢性应激足三里电针刺激组(足三里组)和慢性应激氟西汀治疗组(氟西汀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造模后,非穴组和足三里组给予电针刺激,氟西汀组给药,每天1次3周;经Open-field行为测试,解剖观察、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应激组相比,足三里组和氟西汀组大鼠的行为明显改善;应激组大鼠出现胃腺和食管黏膜上皮萎缩,肺出现灶状充血,肺组织间炎症细胞增多,20%~30%出现肺脓肿现象;足三里组和氟西汀组胃腺、食管黏膜上皮和肺组织病变减轻,未见肺脓肿发生,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增强,阳性细胞数目增多;足三里组与应激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抑郁症大鼠多器官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电针的刺激效应,调节了神经通路,并促进了周围器官的5-HT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 5-羟色胺 抑郁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