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褪黑素对苯妥英所致小鼠胚胎体外致畸效应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吴纯启 王爱平 +1 位作者 廖明阳 王治乔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9,共4页
采用体外着床后全胚培养模型研究苯妥英诱发的胚胎脂质过氧化和形态异常 ,确定褪黑素 (MT)的胚胎保护作用 .d 8.5的小鼠胚胎经苯妥英单独或与MT联合作用 4 8h后测定胚胎生长 ,形态发育 ,全胚蛋白质含量及脂质过氧化产物 .结果表明苯妥... 采用体外着床后全胚培养模型研究苯妥英诱发的胚胎脂质过氧化和形态异常 ,确定褪黑素 (MT)的胚胎保护作用 .d 8.5的小鼠胚胎经苯妥英单独或与MT联合作用 4 8h后测定胚胎生长 ,形态发育 ,全胚蛋白质含量及脂质过氧化产物 .结果表明苯妥英导致胚胎生长发育迟滞并诱发脂质过氧化产物增高 4倍 .MT 1mmol·L- 1有轻微生长抑制作用 ,但可完全拮抗苯妥英诱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并降低或完全拮抗苯妥英导致的形态生长发育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 褪黑素 脂质过氧化作用 胚胎 致畸效应 抗氧化药
下载PDF
褪黑素对苯妥英诱发胚胎脑组织氧化性损伤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纯启 王爱平 +1 位作者 廖明阳 王治乔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 研究褪黑素 (MT)对苯妥英 (Phe)诱发的胚胎脑组织氧化性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妊娠Wistar母鼠于妊娠 (GD11~ 14 )ig 0和 10 0mg·kg- 1Phe ,4 0mg·kg- 1MT及 4 0mg·kg- 1MT +10 0mg·kg- 1Phe ;GD15脱颈椎... 目的 研究褪黑素 (MT)对苯妥英 (Phe)诱发的胚胎脑组织氧化性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妊娠Wistar母鼠于妊娠 (GD11~ 14 )ig 0和 10 0mg·kg- 1Phe ,4 0mg·kg- 1MT及 4 0mg·kg- 1MT +10 0mg·kg- 1Phe ;GD15脱颈椎处死动物 ,测定胎鼠脑组织各种与氧化性损伤有关的指标。结果 妊娠期染毒Phe导致胚胎脑组织H2 O2 水平升高 ,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氧化产物增加 ,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 ,总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总抗氧化力降低。妊娠期MT处理减少正常胎鼠脑中H2 O2 及产率 ;同时MT和Phe共同处理可阻断Phe诱发的氧化性损伤 ,GSH耗竭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结论 MT对Phe诱发的胎鼠脑组织氧化性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损伤 苯妥英 褪黑素 拮抗剂
下载PDF
大鼠出生前接触苯妥英和褪黑素对仔代反射功能发育及自发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纯启 王爱平 +1 位作者 廖明阳 王治乔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 :探讨苯妥英 (DPH)神经发育毒性与胚胎脑组织中自由基产生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 :Wistar孕鼠于妊娠d 11~ 14经 0 ,10 0 ,2 0 0mg·kg-1DPH或合并 4 0mg·kg-1褪黑素 (MT)染毒处理 ,研究MT对DPH的仔代反射功能发育... 目的 :探讨苯妥英 (DPH)神经发育毒性与胚胎脑组织中自由基产生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 :Wistar孕鼠于妊娠d 11~ 14经 0 ,10 0 ,2 0 0mg·kg-1DPH或合并 4 0mg·kg-1褪黑素 (MT)染毒处理 ,研究MT对DPH的仔代反射功能发育及自发运动损害作用的拮抗效应。结果 :孕鼠在染毒期及染毒后增重下降 ,仔代体重减轻 ,哺乳期死亡率增高 ;DPH染毒仔鼠的转身运动增多 ,空中翻正反射及游泳能力发育延迟 ,成年后行走次数、站立次数、刻板动作等自发活动增多 ,旋转手比率增多 ,对阿朴吗啡“激发”反应性增强。MT和DPH合并处理可明显拮抗上述DPH仔鼠的行为异常。结论 :氧化性损伤在DPH神经发育毒性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MT可拮抗其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 褪黑素 神经发育毒性 氧化性损伤 拮抗效应
下载PDF
如何当好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专题负责人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纯启 韩铁 廖明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089-2091,共3页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专题负责人(SD)是确保研究项目全面、科学实施的最终责任人,是研究工作独一无二的监控人员。从质量体系方面看,SD和质量保证部门(QAU)是确保GLP研究质量的双保险;经济合作组织(OECD)GLP一致性讨论会...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专题负责人(SD)是确保研究项目全面、科学实施的最终责任人,是研究工作独一无二的监控人员。从质量体系方面看,SD和质量保证部门(QAU)是确保GLP研究质量的双保险;经济合作组织(OECD)GLP一致性讨论会曾专门就SD和质量保证(QA)的职责制订了相应的一致性文件。美国FDA近几年的GLP检查也同样发现在SD和QAU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负责人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职责
下载PDF
褪黑素抗氧化保护作用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纯启 王治乔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12-216,共5页
褪黑素 (MT)除具有调节睡眠、生殖及昼夜节律等生理功能外 ,还具有抗氧化活性 ,是一种高效自由基清除剂。从抗氧化的化学机制方面看 ,MT为高选择性电子供体 ,不易发生氧化还原循环反应 ,也无促氧化副作用。从抗氧化的生物学机制方面看 ... 褪黑素 (MT)除具有调节睡眠、生殖及昼夜节律等生理功能外 ,还具有抗氧化活性 ,是一种高效自由基清除剂。从抗氧化的化学机制方面看 ,MT为高选择性电子供体 ,不易发生氧化还原循环反应 ,也无促氧化副作用。从抗氧化的生物学机制方面看 ,MT通过保护生物大分子 ,抑制细胞凋亡和诱导抗氧化防御酶发挥抗氧化效应。体内外动物实验表明 ,MT对神经性疾病、环境化合物的靶器官毒性、自发性和诱发性肿瘤、糖尿病和胚胎发育异常等自由基损伤性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抗氧化作用 机制
下载PDF
国外药物毒理学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纯启 廖明阳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1年第1期5-9,共5页
近年来国外药物毒理学发展迅速 ,在研究思路和观念、技术和手段、策略和方法上发生了巨大转变 ,其主要表现为 :研究过程和实验操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逐步采用体外筛选评价模型代替整体动物实验 ;在药物开发、申报、临床监测的各... 近年来国外药物毒理学发展迅速 ,在研究思路和观念、技术和手段、策略和方法上发生了巨大转变 ,其主要表现为 :研究过程和实验操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逐步采用体外筛选评价模型代替整体动物实验 ;在药物开发、申报、临床监测的各个环节发挥药物毒理学的主动指导作用 ;研究对象从患者群体转向个体 ;基因技术全面进入药物毒理学各个研究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大鼠出生前接触苯妥英和(或)褪黑素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7
作者 吴纯启 王爱平 +1 位作者 廖明阳 王治乔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苯妥英诱发的仔代学习记忆功能发育异常的影响。方法 Wistar孕大鼠于妊娠d 11~ 14ig苯妥英 10 0 ,2 0 0mg·kg- 1·d- 1或合并ig褪黑素 4 0mg·kg- 1(每日 3次 ) ,观察F1代仔鼠的味觉回避反射、穿梭反...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苯妥英诱发的仔代学习记忆功能发育异常的影响。方法 Wistar孕大鼠于妊娠d 11~ 14ig苯妥英 10 0 ,2 0 0mg·kg- 1·d- 1或合并ig褪黑素 4 0mg·kg- 1(每日 3次 ) ,观察F1代仔鼠的味觉回避反射、穿梭反射和Morris水迷宫空间识别能力。结果 出生前染毒仔鼠成年后味觉回避反射、主动回避反射及空间识别等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褪黑素和苯妥英合并用药组仔鼠上述 3种学习和记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褪黑素对苯妥英诱发的大鼠仔代学习记忆功能发育异常具有拮抗作用 ,该效应可能与其拮抗胚胎脑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 褪黑素 学习 记忆 行为 动物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生殖毒性试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
8
作者 吴纯启 刘宝兴 +1 位作者 盛和章 廖明阳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0-190,共1页
目的:为确保生殖毒性试验的数据采集、存取、处理和分析的准确可靠性,提高试验工作的效率,开发生殖毒性试验计算机管理系统Reprodv1.0。方法:参照ICHS5a技术要求和国家GLP规范,以Access数据库为基本数据库,采用VisualBasic6.0计算机语... 目的:为确保生殖毒性试验的数据采集、存取、处理和分析的准确可靠性,提高试验工作的效率,开发生殖毒性试验计算机管理系统Reprodv1.0。方法:参照ICHS5a技术要求和国家GLP规范,以Access数据库为基本数据库,采用VisualBasic6.0计算机语言和工具编制。结果:Reprodv1.0软件的主要性能特征如下:①主窗口包括文件、数据录入、打印原始记录、打印日志、统计分析、数据查询、修改数据、端口设置及帮助共9个主菜单。②系统允许采用交配前、后计算机自动分组和人工分组3种方式分组。③可按规范要求确定称重和饲料消耗检测的频度。④自备数据库包含实验动物绝大多数的异常行为体征,外观、内脏及骨骼畸形检查项的数据库共存有800多种实验动物的常见畸形或变异的名称。⑤采用打印操作日志和屏幕提示两种方式解决试验程序复杂繁琐所导致的检测对象的遗漏或错选。⑥采用基于窝的数据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⑦数据查询、打印模块可随时分析检查或打印阶段性试验结果。⑧设置多级安全密码,确保各类研究人员能及时获取其应了解的数据。结论:本研究所开发的生殖毒性试验计算机管理系统Reprodv1.0的各项性能和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本软件既可提高试验工作的效率,又可增加数据采集、存取、处理和分析的准确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毒性 常见 印模 处理 实验动物 人工 体征 交配 试验工作 变异
下载PDF
褪黑素对苯妥英致畸效应的拮抗作用
9
作者 吴纯启 王爱平 +1 位作者 廖明阳 王治乔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90-292,共3页
背景与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苯妥英(DPH)诱发小鼠的致畸效应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于母鼠妊娠GD6 -15 每日灌胃染毒1次不同剂量的MT、DPH ,或两者合并给药 ;GD18 解剖检查 ,观察各项指标。结果 :各实验组在平均活胎数、死胎率、平均着... 背景与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苯妥英(DPH)诱发小鼠的致畸效应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于母鼠妊娠GD6 -15 每日灌胃染毒1次不同剂量的MT、DPH ,或两者合并给药 ;GD18 解剖检查 ,观察各项指标。结果 :各实验组在平均活胎数、死胎率、平均着床数、窝平均黄体数及吸收胎数等指标上未见明显差异。高、低剂量DPH组畸胎率分别为18.20 %和45.03 % ;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MT与低剂量DPH共处理可明显降低DPH的致畸效应(5 %~12.24 %)。此外 ,MT对低剂量DPH诱发的胎仔体重和身长降低也具有拮抗作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 褪黑素 致畸效应 拮抗作用
下载PDF
噻喏啡盐酸盐的生殖发育毒性评价
10
作者 吴纯启 荆淑芳 王建京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3期258-259,共2页
关键词 噻喏啡盐酸盐 生殖 发育 毒性
下载PDF
苯妥英发育毒性机制及褪黑素的拮抗效应
11
作者 吴纯启 王治乔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1年第3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苯妥英 发育毒性 机制 褪黑素 拮抗效应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研究概述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呼丹 刘悦 +3 位作者 樊星 吴纯启 王全军 丁日高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造成药物研发失败、药物限制使用甚至撤出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发肝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由于DILI症状的多样化和诊断金标准的缺乏,临床上很难将其确诊,也没有针对DILI的有效治疗方案,只能靠停药和对症支...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造成药物研发失败、药物限制使用甚至撤出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发肝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由于DILI症状的多样化和诊断金标准的缺乏,临床上很难将其确诊,也没有针对DILI的有效治疗方案,只能靠停药和对症支持治疗来缓解。应对DILI的最佳措施是在病发早期识别危害,以便能做到危害评价和危害回避,因此,开发新的DILI生物标志物是一条有效的应对途径,虽然目前并没有确定出新的标准,但有一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已经得到认可。本文就DILI的危险因素、引发方式、临床分类、诊断和处理及生物标志物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特异质肝毒性 固有肝毒性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Z24经口染毒大鼠尿液的核磁共振谱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全军 颜贤忠 +4 位作者 吴纯启 赵剑宇 余寿忠 袁本利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0-465,共6页
目的 研究Z2 4染毒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性早期筛选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连续经口给予Z2 4 6 0 ,130及 2 0 0mg·kg- 1,连续 5d后收集 2 4h尿液 ,测定核磁共振([... 目的 研究Z2 4染毒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性早期筛选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连续经口给予Z2 4 6 0 ,130及 2 0 0mg·kg- 1,连续 5d后收集 2 4h尿液 ,测定核磁共振([1H]NMR)谱 ,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Z2 4 2 0 0mg·kg- 1组大鼠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分别升高14 8% ,14 0 %和 110 % ;130和 2 0 0mg·kg- 1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炎症和坏死。 [1H]NMR谱主成分分析发现各组在不同染毒条件下的代谢状态可相互区分 ,与肝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结论 大鼠尿液 [1H]NMR代谢谱与Z2 4毒性作用强度密切相关 ,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体内药物毒性早期筛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模式识别 毒性 Z24
下载PDF
大黄中游离蒽醌对HK-2细胞系的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青秀 吴纯启 +4 位作者 杨红莲 荆淑芳 金城 肖小河 廖明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9-192,199,共5页
目的:观察大黄中大黄素等游离蒽醌对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细胞毒性作用及毒性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利用MTT法评价大黄素等对HK-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形态和LDH释放率的影响,利用TUNEL染色检测... 目的:观察大黄中大黄素等游离蒽醌对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细胞毒性作用及毒性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利用MTT法评价大黄素等对HK-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形态和LDH释放率的影响,利用TUNEL染色检测大黄素等对HK-2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生成的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以DCFH-DA和罗丹明-123为荧光探针。结果: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作用HK-2细胞48 h后,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其IC50值分别为130.65,82.97和76.02μmol.L-1,芦荟大黄素轻微抑制HK-2细胞增殖,大黄酚作用不明显。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能够导致细胞皱缩和空泡化,LDH漏出率增加以及促使细胞凋亡,3种蒽醌均使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而ROS生成减少,80μmol.L-1大黄素预处理细胞能够明显降低H2O2引起的ROS升高。结论: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可能是大黄中主要的肾毒性物质,能够引起HK-2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线粒体膜电位途径,但是不包括ROS生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 大黄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活性氧(ROS)
下载PDF
大黄及其主要成分的毒性毒理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王清秀 吴纯启 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1-302,共2页
关键词 大黄 毒性 HK-2 HEPG2 凋亡 CYP450 代谢组学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组及其在中药药理毒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邓红 吴纯启 +1 位作者 江涛 王全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75-982,共8页
微生物组是一新兴研究领域,其研究涉及人类健康、农业、生物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其中,肠道微生物组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消化道疾病(炎症性肠病)、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征)等有关。中药常作... 微生物组是一新兴研究领域,其研究涉及人类健康、农业、生物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其中,肠道微生物组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消化道疾病(炎症性肠病)、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征)等有关。中药常作为补益药而长期大量服用,其口服进入胃肠道后,肠道菌群可影响中药药理和毒理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生物组的基本概况、常用的检测技术及其与何首乌所致肝毒性、黄芩直接作用于肠道、泽泻所致肾毒性及小柴胡汤所致肺炎等为代表的几种毒性作用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组 肠道 中药 药理 毒理
下载PDF
何首乌醇提物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肝TLR4/TRIF/IRF-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毛宏梅 谢丽华 +3 位作者 樊星 吴纯启 王茜莎 王全军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6-503,共8页
目的研究大鼠经革兰阴性菌外膜成分脂多糖(LPS)诱导后,何首乌醇提物(PMT)对大鼠的肝毒性,并探讨其肝损伤机制与固有免疫炎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 目的研究大鼠经革兰阴性菌外膜成分脂多糖(LPS)诱导后,何首乌醇提物(PMT)对大鼠的肝毒性,并探讨其肝损伤机制与固有免疫炎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APAP,625 mg/kg)组、PMT 6 g/kg(PMT-L)和12 g/kg(PMT-H)组、脂多糖(LPS,4 g/L)组、(LPS+APAP)和(LPS+PMT-L/-H)组。后4组经尾静脉注射LPS 4 mg/kg,2 h后各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7 d。观察每日大鼠体质量变化,分别在给药结束后2 h、14 h、5 d和8 d经HE染色检测大鼠组织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细胞中TLR4信号通路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IRF-3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尾静脉注射LPS诱导后2 h,肝实质出现微小肉芽肿,其后,LPS组大鼠肝损伤逐渐恢复。诱导第8天时,LPS组大鼠肝组织结构清晰完整,LPS+APAP组和LPS+PMT各剂量组肝细胞灶状坏死,伴炎细胞浸润。RT-q PCR检测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单独灌胃何首乌醇提物的大鼠肝细胞中TLR4、TRIF和IRF-3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经LPS诱导的大鼠肝细胞TLR4、TRIF和IRF-3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LPS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PMT各剂量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何首乌醇提物经LPS诱导能引起肝损伤,其引起的肝毒性与正性调控TLR4/IRF-3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其肝损伤程度与给药剂量无关,提示TLR4/IRF-3信号通路的激活是LPS诱导何首乌醇提物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何首乌醇提物 肝毒性 Toll样受体4 非依赖性信号通路
下载PDF
活性氧与线粒体损伤研究概述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泽君 呼丹 +4 位作者 熊克朝 吴纯启 丁日高 王茜莎 王全军 《中南药学》 CAS 2014年第10期989-993,共5页
线粒体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死亡等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调控者的角色,也是许多药物毒性作用的靶标。活性氧(ROS)是细胞代谢不可避免的产物,其能作用于线粒体,是引起线粒体损伤主要的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线粒体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死亡等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调控者的角色,也是许多药物毒性作用的靶标。活性氧(ROS)是细胞代谢不可避免的产物,其能作用于线粒体,是引起线粒体损伤主要的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重点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破坏、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和线粒体DNA的突变等方面阐述了ROS引起线粒体损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损伤 活性氧 线粒体DNA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CYP_(450)酶系诱导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施畅 吴纯启 +1 位作者 马华智 廖明阳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 及其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用 1 2 5、75 0、45 0 0mg·kg-1 ·d-1 复方丹参滴丸连续灌胃诱导处理 5d ,测定微粒体中总CYP450 含量和CYP1A2、2B1 / 2、2E1和 3...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 及其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用 1 2 5、75 0、45 0 0mg·kg-1 ·d-1 复方丹参滴丸连续灌胃诱导处理 5d ,测定微粒体中总CYP450 含量和CYP1A2、2B1 / 2、2E1和 3A亚型活性。结果 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后大鼠肝脏脏器系数、总CYP450 含量及CYP1A2、2E1、3A亚型活性未见明显增高。高剂量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后 ,大鼠肝脏CYP2B1 / 2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中、低剂量组CYP2B1 / 2活性未见明显升高。相应的阳性对照剂均导致肝脏CYP450 及其亚型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脏CYP450 及主要亚型CYP1A2、2E1、3A无诱导效应 ,高剂量下仅对CYP2B1 / 2有轻度诱导效应 ,此种作用无明显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中药制剂 细胞色素P450 亚型 诱导作用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纳米铜经口染毒大鼠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雷荣辉 杨保华 +4 位作者 吴纯启 马华智 原野 王青秀 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研究纳米铜经口反复染毒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探讨纳米铜的毒作用特征,并寻找早期损害的代谢标志物。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每组6只分别经口给予溶剂羟丙甲基纤维素(1%HPMC),微米铜(200mg/kg),纳米铜(50、100和200 mg/kg),连... 目的研究纳米铜经口反复染毒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探讨纳米铜的毒作用特征,并寻找早期损害的代谢标志物。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每组6只分别经口给予溶剂羟丙甲基纤维素(1%HPMC),微米铜(200mg/kg),纳米铜(50、100和200 mg/kg),连续染毒5 d,核磁共振(NMR)分析不同时点收集的24 h尿液,并作血液生化分析和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纳米铜200 mg/kg连续染毒5 d,大鼠血清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三酰甘油、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肌酐和尿素氮均明显升高;肝细胞呈点状或局灶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弥漫性坏死;毒性明显重于其余处理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表明纳米铜200 mg/kg染毒早期可诱导大鼠尿液中肌酐、牛磺酸和N-乙酰葡糖苷酶水平升高;染毒5 d,尿液中柠檬酸、乳酸和醋酸盐、糖、氨基酸和N-氧三甲胺水平明显升高,肌酐水平降低;纳米铜200 mg/kg组大鼠停止染毒一周,尿液代谢轨迹不能回到处理前状态。结论肝脏和肾脏是纳米铜的靶器官,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可能是纳米铜诱导肝肾损害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代谢组学分析可作为纳米材料在体毒性评价的技术平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模式识别 纳米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