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氧内燃机增氧定容燃烧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霞 孙柏刚 +2 位作者 吴胜宝 王书廷 张万旋 《宇航总体技术》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航天器携带推进剂有限,氢氧内燃机适宜采用纯氢纯氧+富氢燃烧方式,但目前内燃机纯氢纯氧燃烧缺乏地面试验验证。为此开展氢氧内燃机增氧定容燃烧试验,采用内燃机定容燃烧逐步增氧的技术路线,获得增氧乃至纯氧条件下氢氧内燃机的层流燃... 航天器携带推进剂有限,氢氧内燃机适宜采用纯氢纯氧+富氢燃烧方式,但目前内燃机纯氢纯氧燃烧缺乏地面试验验证。为此开展氢氧内燃机增氧定容燃烧试验,采用内燃机定容燃烧逐步增氧的技术路线,获得增氧乃至纯氧条件下氢氧内燃机的层流燃烧特性,实现氢氧内燃机高性能高可靠工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层流燃烧速度随当量比成倍增加,变化的幅度会逐渐减小;高氧气浓度条件下,层流燃烧速度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且随当量比的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内燃机 定容 层流燃烧特性 增氧
下载PDF
青海沟里地区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2
作者 吴胜宝 孙国胜 +4 位作者 李雪 孙九达 齐雨宁 王卓一 马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2-876,共15页
东昆仑造山带金水口群的沉积和变质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对青海省都兰县沟里地区金水口群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中6个测点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2.1~2.0 Ga之间... 东昆仑造山带金水口群的沉积和变质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对青海省都兰县沟里地区金水口群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中6个测点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2.1~2.0 Ga之间,碎屑锆石最小年龄为1829 Ma,变质锆石的上交点年龄为(1905±300)Ma,误差较大,但暗示金水口群沉积时间漫长,沉积时代不晚于中元古代早期,故本文认为金水口群沉积时代在1800 Ma左右;年龄集中于2100 Ma的碎屑锆石具有麻粒岩相变质锆石特征。变质锆石年龄集中于450~420 Ma之间,12个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4.3±5.3)Ma,为早古生代,该年龄与东昆仑造山带响应原特提斯洋俯冲拼合并发生区域深熔作用的年龄基本一致;锆石^(176)Lu/^(177)Hf值较低,变质锆石ε_(Hf)(t)值为-35.41~-3.75,T_(DM2)介于3641~1666 Ma之间,源岩物质为古老地壳再循环的产物;古元古代碎屑锆石ε_(Hf)(t)值为-2.98~25.58,T_(DM2)介于2833~920 Ma之间,源区为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陆壳,与太古宙TTG岩系相似,暗示阿尔金地块的TTG岩系为金水口群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金水口群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初始裂谷盆地,上部沉积盖层冰沟群与万宝沟群沉积于浅海陆棚,沉积过程具有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水口群 斜长角闪岩 锆石U-Pb定年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内蒙古敖汉旗岱王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3
3
作者 齐雨宁 孙国胜 +4 位作者 冯德胜 马冬 李雪 孙九达 吴胜宝 《黄金》 CAS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通过对岱王山金矿床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黄铁矿S同位素和方解石C、O同位素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Ⅰ型)、含CO_(2)三相包裹体(Ⅱ型)、纯CO_(2)相包裹... 通过对岱王山金矿床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黄铁矿S同位素和方解石C、O同位素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Ⅰ型)、含CO_(2)三相包裹体(Ⅱ型)、纯CO_(2)相包裹体(Ⅲ型)3种类型,成矿流体总体具有中温度(171℃~280℃)、低盐度(5.4%~11.7%)及低密度(1.07~1.13 g/cm^(3))的性质,为H 2O-CO_(2)-CH_(4)流体体系;估算成矿深度为2.1~3.0 km,属于浅成矿床。δ^(34)S值为-1.0‰~-0.9‰,表明成矿流体中硫来源于岩浆活动;δ^(13)C_(V-PDB)值为-8.4‰~-1.5‰,δ^(18)O_(V-SMOW)值为6.3‰~19.7‰,暗示碳、氧来源具有多源性。综合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认为岱王山金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古亚洲洋闭合造山有关的浅成造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王山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浅成 造山型 同位素
下载PDF
月面大范围空间机动初步优化
4
作者 任宽 申麟 +2 位作者 李扬 吴胜宝 胡冬生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8,共7页
月面大范围机动技术将是未来探索以及开发月球的关键技术之一,月面机动轨迹优化可以显著减少机动过程的燃料消耗。主要针对月面大范围机动轨迹进行初步优化,将整个机动轨迹分为上升段、自由漂浮段、第1次动力减速段、垂直动力着陆段,前... 月面大范围机动技术将是未来探索以及开发月球的关键技术之一,月面机动轨迹优化可以显著减少机动过程的燃料消耗。主要针对月面大范围机动轨迹进行初步优化,将整个机动轨迹分为上升段、自由漂浮段、第1次动力减速段、垂直动力着陆段,前面3个飞行阶段是对整个飞行任务的初制导,在达到飞行射程的同时使飞行终端满足垂直着陆段的降落要求,通过垂直着陆段修正初制导误差,使飞行器满足目标点精确着陆要求。首先,建立各个飞行阶段的运动学模型,将前3个飞行阶段作为一个轨迹优化问题,采用遗传优化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另外,将垂直动力着陆段轨迹优化问题通过无损凸化和离散的方式转化为一个有限维的二阶锥凸问题,通过凸优化求解器求解以实现在线轨迹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的轨迹优化方法具有较高的任务适应性和鲁棒性,可以适应不同机动任务需求实现高精度垂直动力着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面大范围机动技术 机动轨迹优化 垂直动力着陆 凸优化
下载PDF
刚体—微梁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胜宝 章定国 康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82,共7页
由于微尺度领域材料的力学性能存在尺度效应,使得微梁的动力学性态较传统的大尺寸柔性梁的动力学性态呈现明显的不同。对中心转动刚体、柔性微梁组成的刚体—微梁一类刚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在柔性微梁变形位移中,计及横向... 由于微尺度领域材料的力学性能存在尺度效应,使得微梁的动力学性态较传统的大尺寸柔性梁的动力学性态呈现明显的不同。对中心转动刚体、柔性微梁组成的刚体—微梁一类刚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在柔性微梁变形位移中,计及横向位移引起轴向缩短的耦合变形量,采用偶应力理论(又称Cosserat理论)研究微梁动力学特性的尺度效应,由Hamilton原理推导出系统考虑尺度效应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微梁固有频率对微尺度的依赖性,比较在不同转速下零次近似模型和一次近似模型振动频率的差异,从而确定在考虑尺度效应的微尺度下零次近似模型的适用范围,最后分析尺度效应和耦合变形量对微梁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尺度效应提高微梁的固有频率,尺度效应对微梁刚度的影响是静态的,耦合变形量对微梁的刚度的影响与转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系统 微梁 固有频率 尺度效应 耦合变形量
下载PDF
大范围运动刚体-柔性梁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6
6
作者 吴胜宝 章定国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对自由大范围运动情况下刚体-柔性梁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考虑系统作平面大范围运动及柔性梁的纵向和横向变形,在纵向变形位移中计及横向弯曲引起的轴向缩短,即耦合变形项。采用假设模态法对柔性梁进行离散,运用拉格朗... 对自由大范围运动情况下刚体-柔性梁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考虑系统作平面大范围运动及柔性梁的纵向和横向变形,在纵向变形位移中计及横向弯曲引起的轴向缩短,即耦合变形项。采用假设模态法对柔性梁进行离散,运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分大范围运动为转动、平动,平面运动进行了动力学仿真,重点探讨了大范围平动下的刚体-柔性梁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特性。首先研究了系统在外界激励作用下的耦合动力学,其次分析了已知大范围平动对柔性梁小变形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零次近似模型不能反映大范围平动和柔性梁小变形运动之间的耦合作用;在不同的大范围平动加速度下,柔性梁中既可存在动力刚化效应,也可存在动力柔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动力学 动力刚化 动力柔化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与管理系统方案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胜宝 申麟 +1 位作者 董晓琳 章定国 《载人航天》 CSCD 2017年第3期365-369,共5页
为解决空间恶劣热环境和微重力环境下推进剂大量蒸发损耗及推进剂的气液两相混合等问题,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与管理系统应具备绝热、贮箱压力控制、推进剂管理、热量转移及制冷等功能。以载人月球探测任务、载人火星探测任务中低温轨道... 为解决空间恶劣热环境和微重力环境下推进剂大量蒸发损耗及推进剂的气液两相混合等问题,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与管理系统应具备绝热、贮箱压力控制、推进剂管理、热量转移及制冷等功能。以载人月球探测任务、载人火星探测任务中低温轨道转移级为背景,阐述了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与管理系统的方案:低温贮箱采用泡沫+多层隔热材料复合结构、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V20型杆系连接支撑结构、可充填式启动篮推进剂管理装置等方案;载人月球探测任务中低温轨道转移级压力控制可采用推进剂沉底排气方案;对于载人火星探测任务,低温轨道转移级压力控制可采用热力学排气方案,并采用低温制冷机主动制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 在轨贮存与管理 蒸发量控制 低温轨道转移级
下载PDF
国外“一箭多星”发射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吴胜宝 胡冬生 《国际太空》 2015年第10期18-22,共5页
“一箭多星”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两颗以上的卫星发射至预定轨道。“一箭多星”发射能使单颗卫星的发射费用降低,有助于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多颗中、小型以及微纳卫星。对于由中小型卫星组建全球通信与导航卫星网络系统,从费用、时... “一箭多星”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两颗以上的卫星发射至预定轨道。“一箭多星”发射能使单颗卫星的发射费用降低,有助于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多颗中、小型以及微纳卫星。对于由中小型卫星组建全球通信与导航卫星网络系统,从费用、时间以及火箭运载能力来看,最可行的方案是“一箭多星”发射。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箭多星 卫星发射 技术分析 国外 运载火箭 微小卫星技术 发射费用 火箭发射
下载PDF
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汪小卫 张普卓 +1 位作者 吴胜宝 申麟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8,共10页
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是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对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根据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的发展情况和技术特点,梳理出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的三种技术类型,分别为伞降回收、垂直返回和带翼飞回式。根据这三种子... 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是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对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根据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的发展情况和技术特点,梳理出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的三种技术类型,分别为伞降回收、垂直返回和带翼飞回式。根据这三种子级回收技术类型,对国际上的相关技术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梳理出了三种回收方式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关键技术内涵。文章进一步从技术难度、对总体设计布局影响、运载能力损失和回收过程复杂性等方面,对不同的子级回收技术类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到三种类型的回收方式各具特点,但伞降回收方式技术成熟度更高,最后给出了中国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初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级回收 回收着陆 运载火箭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叶片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彤 章定国 +1 位作者 廖连芳 吴胜宝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2-49,共8页
航空发动机叶片是航空发动机重要零件之一,常常因共振而导致断裂失效。传统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振动特性分析普遍基于零次近似耦合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忽略了动力刚化项,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高速转动的航空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叶片是航空发动机重要零件之一,常常因共振而导致断裂失效。传统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振动特性分析普遍基于零次近似耦合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忽略了动力刚化项,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高速转动的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振动特性,对叶片刚柔耦合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将叶片简化为柔性薄板,考虑面外变形和面内变形,并计入了面外变形引起的面内变形,即变形耦合项。采用假设模态法描述叶片的变形,运用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做三维空间大位移运动的柔性叶片一次近似耦合动力学方程。同时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MSC.ADAMS对旋转叶片的动力学性态进行了研究,并将所得的叶片动力学理论模型结果和ADAMS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一次近似耦合模型理论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而ADAMS和零次近似耦合模型在叶片高转速时仿真结果存在缺陷。基于所得的叶片一次近似耦合模型,对叶片振动频率、'频率转向'和'振型转换'问题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叶片 一次近似耦合模型 零次近似耦合模型 刚柔耦合
下载PDF
天梯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汪小卫 鲁宇 +2 位作者 刘丙利 张普卓 吴胜宝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4,共4页
天梯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未来新概念航天运输系统,在航天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国内外在天梯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对天梯在航天运输系统领域的应用需求进行分析,描述天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最后针对未来大规模进入空间需... 天梯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未来新概念航天运输系统,在航天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国内外在天梯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对天梯在航天运输系统领域的应用需求进行分析,描述天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最后针对未来大规模进入空间需求,给出总体参数指标。研究内容为后续开展天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梯 需求分析 组成 特点 概念
下载PDF
低温贮箱组合绝热材料隔热性能测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闫指江 吴胜宝 +3 位作者 赵一博 董晓琳 庄方方 张烽 《载人航天》 CSCD 2017年第1期56-60,共5页
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和多层隔热材料组成的组合绝热材料被认为是未来低温推进剂贮箱绝热材料的主要形式。应用典型的量热器法针对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试验研究:是否在样件中添加泡沫材料;样件中多层隔热材料的层数不同;制备样件时采用不同的... 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和多层隔热材料组成的组合绝热材料被认为是未来低温推进剂贮箱绝热材料的主要形式。应用典型的量热器法针对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试验研究:是否在样件中添加泡沫材料;样件中多层隔热材料的层数不同;制备样件时采用不同的预紧力。对比了不同状态的组合绝热材料的绝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组合绝热材料中的泡沫塑料可直接增加整体结构的隔热能力;随着组合绝热材料中MLI(多层隔热材料)层数的增加,组合绝热材料的热流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MLI层数相同情况下,随着预紧力的增加,材料的热流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试验分析结果可为未来载人月球探测及更远距离深空探测的航天器低温贮箱绝热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材料 隔热性能 试验研究 低温推进剂贮存
下载PDF
考虑尺度效应的微梁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章定国 吴胜宝 康新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9,共8页
不少微观实验已经证实,微尺度领域材料的力学性能存在尺度效应.文章以转动刚体、柔性微梁组成的刚柔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偶应力理论(又称Cosserat理论)研究微梁动力学特性的尺度效应,运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系统考虑尺度效应的一次... 不少微观实验已经证实,微尺度领域材料的力学性能存在尺度效应.文章以转动刚体、柔性微梁组成的刚柔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偶应力理论(又称Cosserat理论)研究微梁动力学特性的尺度效应,运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系统考虑尺度效应的一次近似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仿真结果表明,较该文提出的一次近似耦合模型,传统的零次近似耦合模型在刚体作高速旋转时不能正确地描述微梁的动力学行为;尺度效应使微梁振动的振幅减小,频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系统 微梁 尺度效应 动力学
下载PDF
应用于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的组合绝热材料综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闫指江 吴胜宝 +3 位作者 赵一博 董晓琳 庄方方 张烽 《载人航天》 CSCD 2016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研究了应用于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的组合绝热材料,包括材料结构、材料选择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在国外多种运载火箭型号中的应用情况。根据目前常用于组合绝热材料的泡沫材料和多层隔热材料,指出未来我国在泡沫材料发展中应重点向环保... 研究了应用于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的组合绝热材料,包括材料结构、材料选择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在国外多种运载火箭型号中的应用情况。根据目前常用于组合绝热材料的泡沫材料和多层隔热材料,指出未来我国在泡沫材料发展中应重点向环保和先进的加工工艺方面发展,在MLI材料方面应重点研究反射屏和间隔物的材料选择及每个MLI单元的材料厚度。分析结果可为未来我国深空探测航天器低温贮箱绝热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 绝热 材料结构 在轨贮存
下载PDF
火箭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平台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康建斌 谢泽兵 +1 位作者 郑宏涛 吴胜宝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35,共4页
从Falcon-9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历次技术验证试验入手,分析得到了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平台的多个终端约束和技术指标要求,提出了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定点平台任务必须解决的先进GNC技术,剖析了这些GNC技术的内涵和技术难度,并给出... 从Falcon-9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历次技术验证试验入手,分析得到了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平台的多个终端约束和技术指标要求,提出了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定点平台任务必须解决的先进GNC技术,剖析了这些GNC技术的内涵和技术难度,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解决思路,为中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尤其是火箭子级垂直返回回收提供了研究发展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火箭 子级垂直返回 约束和技术指标 制导、导航和控制
下载PDF
运载火箭空中回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小卫 郑正路 +2 位作者 张雨佳 吴胜宝 高朝辉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20年第3期10-15,共6页
为探索新型运载火箭重复使用子级回收技术,文章首先对运载火箭空中回收技术的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国际上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综述,并针对某型液氧甲烷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设计了其一子级动力舱段的典型空中回收总体技术方... 为探索新型运载火箭重复使用子级回收技术,文章首先对运载火箭空中回收技术的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国际上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综述,并针对某型液氧甲烷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设计了其一子级动力舱段的典型空中回收总体技术方案,给出了空中回收典型流程;最后对空中回收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中回收作为一种运载火箭重要部段的回收方式具有无损、精确、快速、机动等优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推广意义,相关关键技术解决途径明确,可尽快开展飞行试验验证,实现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子级回收 关键技术 空中回收
下载PDF
电动力绳系离轨技术性能与任务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烽 申麟 +2 位作者 吴胜宝 王小锭 王书廷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1,共6页
电动力绳系离轨技术属于被动离轨方式,适用于火箭末级、失效卫星等废弃飞行器快速离轨。针对这项新颖的离轨技术,通过建立多场耦合摄动下的离轨动力学模型,研究并分析了该技术的离轨性能和适用的离轨任务类型,用于指导工程实践及控制方... 电动力绳系离轨技术属于被动离轨方式,适用于火箭末级、失效卫星等废弃飞行器快速离轨。针对这项新颖的离轨技术,通过建立多场耦合摄动下的离轨动力学模型,研究并分析了该技术的离轨性能和适用的离轨任务类型,用于指导工程实践及控制方案设计。首先建立多场耦合摄动下的电动力绳系离轨动力学模型,基于数值仿真,验证该项技术的有效性及优越性,并重点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离轨性能,据此提出了系统参数的设置原则。再通过设置合理的系统参数,分析电动力绳系离轨技术的可适用任务类型。分析结果表明,电动力绳系离轨技术适用于非极轨道的废弃飞行器离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绳系离轨技术 动力学模型 性能分析 任务适应性
下载PDF
基于电动力绳的火箭末级离轨系统设计及效能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小锭 张烽 +2 位作者 董晓琳 张恒浩 吴胜宝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9,共7页
基于电动力绳系的火箭末级离轨方法是任务后的火箭末级被动离轨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提高火箭离轨效率。但是电动力绳系应用于火箭末级的可行性及离轨效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首先研究适用于电动力绳系离轨的火箭系列类型,针对该类型火... 基于电动力绳系的火箭末级离轨方法是任务后的火箭末级被动离轨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提高火箭离轨效率。但是电动力绳系应用于火箭末级的可行性及离轨效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首先研究适用于电动力绳系离轨的火箭系列类型,针对该类型火箭末级的总体特性开展绳系离轨系统设计,分析了电动力绳系统对火箭的技术需求,对离轨效能进行仿真分析以验证离轨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力绳 火箭末级 离轨
下载PDF
基于在轨加注站的空间运输系统规模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小卫 鲁宇 +3 位作者 唐琼 吴胜宝 高朝辉 申麟 《载人航天》 CSCD 2017年第3期342-347,共6页
针对基于在轨加注站模式的空间运输系统,分析了其执行地球空间任务、载人月球探测任务、载人小行星探测任务和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时采用的不同空间运输系统组合,对比了反推减速和气动减速两种方式,得到了具体的加注站及其空间运输系统的... 针对基于在轨加注站模式的空间运输系统,分析了其执行地球空间任务、载人月球探测任务、载人小行星探测任务和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时采用的不同空间运输系统组合,对比了反推减速和气动减速两种方式,得到了具体的加注站及其空间运输系统的规模和数量需求。结果表明基于在轨加注站的整个空间运输系统规模和在轨加注规模有限,数量可控,可实现性强,利用两个加注站和有限数量的空间转移运载器就能满足多种空间探测任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加注站 规模分析 空间运输系统 空间探测
下载PDF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庄方方 汪小卫 吴胜宝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85,共4页
对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全寿命周期费用模型。基于此分析模型,分析了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和一子级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单枚单次发射平均全寿命周期费用随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的变... 对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全寿命周期费用模型。基于此分析模型,分析了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和一子级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单枚单次发射平均全寿命周期费用随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运载火箭枚数与发射次数的增加,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单枚单次发射平均全寿命周期费用显著降低,且当发射次数达到某一定值时,运载火箭单枚单次发射平均全寿命周期费用要低于运载火箭的制造费用;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全寿命周期费用中,降低操作费用在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中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 全寿命周期 费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