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贵州高原典型喀斯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月 冯霞 +3 位作者 吴路华 罗光杰 王金凤 吴倩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96-104,共9页
【目的】深入剖析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利用问题,从自然资源供应与需求关系辨析水资源利用状况,以期为喀斯特地区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方法】生态足迹模型是生态经济学中测量人类社会资源消耗的经典方... 【目的】深入剖析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利用问题,从自然资源供应与需求关系辨析水资源利用状况,以期为喀斯特地区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方法】生态足迹模型是生态经济学中测量人类社会资源消耗的经典方法,基于能量流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是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本研究选取贵州高原典型喀斯特区域—南明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0年南明河流域的用水量、供水量等数据,运用能值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南明河流域2010—2020年的水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水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等变化情况。【结果】①2010—2020年,南明河流域水资源能值生态足迹年均值为1.080 hm^(2)/人,水资源能值生态承载力年均值为0.562 hm^(2)/人,水资源生态赤字明显,但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南明河流域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年均值达2.004,处于亚安全状态,生态系统承受压力在较安全范围;③2010—2020年,南明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年均值为1.345,接近最佳协调状态(1.414),水资源经济协调性整体较好。【结论】总体来看,南明河流域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万元GDP和生态赤字呈逐年下降趋势,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呈现上下波动态势,水资源利用整体向好的方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水资源 能值理论 水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贵州武陵山区生态系统质量评估与时空格局演变
2
作者 吴路华 杨东妮 +2 位作者 陈丹 许凤婷 魏珩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5,共11页
生态系统质量是衡量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科学评估生态系统质量对于推动自然环境保护修复和生态恢复效益评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和总初级生产力(GPP)3个生态系统遥感参量,构建了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质量是衡量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科学评估生态系统质量对于推动自然环境保护修复和生态恢复效益评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和总初级生产力(GPP)3个生态系统遥感参量,构建了生态系统质量指数(EQI)评估模型,测算了2015—2020年贵州武陵山区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并揭示了时空演变与波动特征。结果表明:1)2015—2020年,贵州武陵山区FVC、LAI与GPP均处于增长趋势,分别增长了3.40%、2.00%和0.61%。2)FVC、LAI与GPP均以较低与低波动状态为主,面积占比分别达到83.14%、83.93%和93.56%。3)贵州武陵山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增长了2.30%,其中98.74%的区域处于较低与低波动状态。4)贵州武陵山区生态系统质量总体均处于优和良的状态,且这些区域在各年的面积占比均超过了95%。生态系统质量改善的区域主要为德江、思南与石阡,而退化区域则以玉屏、江口和万山区为主。研究可为贵州武陵山区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效益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武陵山区 生态系统质量 时空演变 效益评估
下载PDF
近60年来印江河流域极端气候演变及其对净初级生产力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吴路华 王世杰 +9 位作者 白晓永 周苗 宋小庆 田义超 罗光杰 李汇文 操玥 李琴 陈飞 邓元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0-981,共22页
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区域水热条件,并影响着生态环境变化。然而,目前长时间尺度上极端气候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明晰。采用Mann-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法、连续小波变换和Hurst指数法揭示了喀斯特槽谷印江河流域极... 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区域水热条件,并影响着生态环境变化。然而,目前长时间尺度上极端气候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明晰。采用Mann-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法、连续小波变换和Hurst指数法揭示了喀斯特槽谷印江河流域极端气候的变化趋势、突变时间、周期性特征和未来演变规律,并利用Lindeman-Merenda-Gold模型定量评估了极端气候溶变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印江河流域极端气温显著上升,降雨量增多,呈现湿热多雨的气候特征。未来极端气温事件持续等级将更高,持续强度也更强。(2)同类型极端气候具有潜在的关联性,但不同类型极端气候间的影响较小,且多呈负相关。(3)印江河流域平均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2000-2015年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NPP平均值为598.53 g C m^(-2)a^(-1),平均减少速率为-3.32 g C m^(-2)a^(-1)。NDVI平均值为0.59,平均增长速率为0.0013/a。(4)冷持续指数(CSDI)、平均温差(DTR)、系统阈值结冰日数(ID6.4)和生长期长度(GSL)对NPP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12.64%、11.50%、11.05%和7.4%。其中,CSDI、DTR、GSL对NPP变化表现为负贡献,而ID6.4则表现为正贡献。大部分极端气候指数对NPP变化的贡献都不超过5%。ID6.4对NDVI变化的影响最大,暖夜日数(TN90p)、热持续指数(WSDI)和暖昼日数(TX90p)相对次之,贡献率分别为13.67%、13.54%、12.95%和10.02%。总体上看,在2000-2015年间,印江河流域湿热多雨的气候对NDVI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增加的原因,对NPP累积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槽谷流域气候预测、水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流域 极端气候指数 生态环境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基于SDSM的珠江中上游气候模拟及未来情景预估 被引量:9
4
作者 许燕 王世杰 +4 位作者 白晓永 李雄耀 史晓明 田义超 吴路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0-79,共10页
预估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未来气候变化对于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目前应用降尺度方法模拟喀斯特地区的未来气候情景仍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本文依据珠江流域红柳江区13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实测日气... 预估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未来气候变化对于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目前应用降尺度方法模拟喀斯特地区的未来气候情景仍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本文依据珠江流域红柳江区13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实测日气温、日降水量资料和全球大气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SDSM模型预测流域在HadCM3模式SRES A2和B2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年份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DSM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研究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确定性系数分别可达99%和65%左右;(2)A2、B2两种情景下,21世纪气温和降水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随时间推移增幅逐渐增大。截至21世纪末,A2、B2两种情景下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分别为+3.39℃和+2.49℃,日均降水将分别增加117.30%和80.90%;(3)未来的气温上升以秋季和春季变化最为明显,降水则表现为夏季降水增幅最大。分析成果可为喀斯特区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与应对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珠江中上游 统计降尺度 SDSM 情景分析
下载PDF
贵州武陵山区植被NDVI时空演变及其未来持续性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路华 陈丹 杨东妮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23期75-79,共5页
识别植被时空演变动态特征对于预判生态环境恢复建设成效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背景下,植被演变过程认识并不明确。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MODIS NDVI数据,耦合Theil-Sen趋势法、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和... 识别植被时空演变动态特征对于预判生态环境恢复建设成效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背景下,植被演变过程认识并不明确。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MODIS NDVI数据,耦合Theil-Sen趋势法、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和Hurst指数揭示了贵州武陵山区NDVI变化趋势及未来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间,贵州武陵山区NDVI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速0.03/a,93.75%的区域呈现增长趋势,仅6.26%的区域表现为降低现象。(2)中北部及西部区域是NDVI增长的关键区域,而凤冈、余庆、碧江及松桃县等地区NDVI退化明显。(3)在未来,贵州武陵山区NDVI将呈现大面积的反持续性分布状态,仅24.87%的区域表现出弱的正持续性,而75.12%的区域将可能出现反持续性,即NDVI未来有较大的退化风险。研究为贵州武陵山区植被恢复成效评估和优化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空间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武陵山区 NDVI HURST指数 时空变化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路华 《陕西档案》 2009年第6期39-39,共1页
档案网络化提高了档案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又产生了新的网络安全问题。应树立新时代的档案信息安全工作认识理念,在档案信息共享利用工作中和技术手段上采用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档案工作领域 网络环境 信息安全管理 档案信息传递 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网络化 网络信息技术 档案信息管理
下载PDF
贵州武陵山区植被LAI时空演变及其未来持续性特征
7
作者 吴路华 杨东妮 陈丹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22期31-36,共6页
LAI是表征植被动态演变的重要参数。本文耦合Theil-Sen趋势法、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和Hurst指数阐明了贵州武陵山区LAI时空演变趋势及未来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贵州武陵山区LAI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 LAI是表征植被动态演变的重要参数。本文耦合Theil-Sen趋势法、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和Hurst指数阐明了贵州武陵山区LAI时空演变趋势及未来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贵州武陵山区LAI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速0.044 m^(2)/m^(2),平均值为3.02 m^(2)/m^(2)。(2)LAI显著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务川、沿河以及凤冈县,而显著减少区域主要在余庆和碧江区。(3)LAI持续减少的区域仅2.06%,持续增加的区域达到23.7%,而未来变化无法确定的区域达到了74.23%。本文可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成效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LAI 植被演变 HURST指数 时空变化
下载PDF
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被引量:37
8
作者 习慧鹏 王世杰 +10 位作者 白晓永 唐红 吴路华 陈飞 肖建勇 王明明 李汇文 操玥 陈欢 冉晨 罗旭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919-8933,共15页
为揭示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选取贵州省普定县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DEM等影像数据,提取了坡度和4期植被覆盖度、岩石裸露率分布图,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获得各自的贡献率,反演了1990—2015年4期石漠化空间分布信息... 为揭示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选取贵州省普定县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DEM等影像数据,提取了坡度和4期植被覆盖度、岩石裸露率分布图,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获得各自的贡献率,反演了1990—2015年4期石漠化空间分布信息,进而讨论了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1990—2015年间,普定县石漠化演变复杂,经历了由好转到恶化再到好转的阶段,总体趋势在好转,局部恶化,石漠化治理仍需加大力度;(2)中度以上石漠化集中分布在三岔河沿岸附近,轻度以下石漠化则分布较散乱;(3)潜在和轻度石漠化演变方向复杂,潜在石漠化平均变化速率最大(2.75 km2/a),在1997—2006年间更是达到了16.5 km2/a;(4)植被覆盖度与岩石裸露率的变化主要呈负相关,前者的增加主导了石漠化的好转,而后者的增加则控制了石漠化的恶化;(5)石漠化演变存在突变,在三岔河沿岸附近,存在无/潜在石漠化突变为重度以上石漠化的现象;在靠近城乡居民地附近,存在重度以上石漠化突变为无/潜在石漠化的现象;(6)植被覆盖度、岩石裸露率、坡度能较准确反演石漠化,贡献率分别为44%、42%、14%。本文提供的石漠化反演方法快速高效,制作的图件、数据为同行提供了参考,得出的结论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normalized DIFFERENCE ROCK INDEX 地理探测器 时空演变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被引量:62
9
作者 罗旭玲 王世杰 +9 位作者 白晓永 谭秋 冉晨 陈欢 习慧鹏 陈飞 操玥 吴路华 李汇文 钟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80-693,共14页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对石漠化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以西南八省为研究区,利用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NDVI)、净初级...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对石漠化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以西南八省为研究区,利用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NDVI)、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地表反照率(Surface Albedo)和坡度(Slope)数据,借助ArcGIS等软件平台,分析石漠化在不同的坡度、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区内的变化。结果显示:(1)轻度和中度石漠化是西南主要的石漠化类型。从空间分布来看,石漠化发生分布面积最广的是贵州,其次为云南和广西。(2)从不同土地利用来看,2000—2015年间无石漠化面积最多,潜在石漠化次之。石漠化主要发生在耕地和林地两种土地类型上,其他用地上石漠化发生面积最少,但是极重度石漠化在其他用地上的发生比例很大,平均在11%左右。(3)从不同坡度来看,石漠化严重程度不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剧,在坡度6°—25°之间石漠化发生面积最大。(4)从生态保护区来看,2000和2015年西南喀斯特生态保护区是石漠化面积分布最多的区域,分别为27481.86 km^(2)和21738.65 km^(2)。最少的是大别山山地生态功能保护区,从变化量来看,增加最多的是三峡库区,增加1641.22 km^(2),减少最多的是西南喀斯特生态功能保护区,减少5743.22 km^(2)。(5)利用NPP、NDVI、地表反照率和坡度能较精准的反演石漠化,其反演权重依次为0.33、0.42、0.15和0.1。研究时段内,西南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反照率 坡度 地理探测器 生态保护区 石漠化
下载PDF
喀斯特关键带植被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9
10
作者 肖建勇 王世杰 +7 位作者 白晓永 周德全 田义超 李琴 吴路华 钱庆欢 陈飞 曾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799-8812,共14页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广泛面临着生态问题,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倍受关注,对这一区域植被覆盖的进行监测和预测是非常必要的。以MODIS-NDVI为数据源,分析2000—2016年间,研究区不同地质背景,多种土地覆被类型的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广泛面临着生态问题,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倍受关注,对这一区域植被覆盖的进行监测和预测是非常必要的。以MODIS-NDVI为数据源,分析2000—2016年间,研究区不同地质背景,多种土地覆被类型的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2000—2016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喀斯特区域增长情况略优于非喀斯特区域。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其中林地的NDVI值最高,耕地次之,依次草地,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最低;在林地和耕地中,非喀斯特区域的NDVI值比喀斯特高,其余的土地覆被类型中都比喀斯特区域低。(2)研究区植被覆盖改善的地区占60.19%,退化地区占17.06%;草地,耕地区改善明显,退化主要在水域和建设用地; Hurst指数显示在研究区持续性改善的NDVI大于持续性退化;相比非喀斯特区域,喀斯特区域改善及持续性改善情况更佳。(3)整体而言,海拔对NDVI的空间分布影响力最大,温度次之,依次为降雨,夜间灯光指数;相比而言,非喀斯特区域NDVI空间分布更易受地形因子影响;喀斯特区域NDVI空间分布更易受气候差异及人类活动影响。(4)研究区分别有49%,45%,61%的NDVI与气温,降雨,日照的相关系数通过a=0.05的显著性检验;相比非喀斯特而言,喀斯特区域植被生长更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喀斯特 Hurst 地理探测器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优化档案信息 提供超前服务
11
作者 吴路华 《陕西档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6-37,共2页
军队院校如何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形势下,走出发展档案事业的新路子,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自身的作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潜力优化档案信息,主动为各项建设提供超前服务。 “优化档案信息”与“... 军队院校如何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形势下,走出发展档案事业的新路子,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自身的作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潜力优化档案信息,主动为各项建设提供超前服务。 “优化档案信息”与“超前服务”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优化档案信息是指对室藏档案进行提炼、浓缩、综合、加工、编研的结果:超前服务就是及时捕获用户利用档案的信息,将优化的档案信息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信息 超前服务 档案利用 室藏档案 档案事业 编研 校史 军队院校 组织沿革 档案内容
下载PDF
气候变化及生态恢复对喀斯特槽谷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汇文 王世杰 +18 位作者 白晓永 操玥 田义超 罗光杰 陈飞 李琴 吴路华 王金凤 王明明 田诗琪 邓元红 胡泽银 杨钰杰 李朝君 路茜 习慧鹏 陈欢 冉晨 罗旭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158-6172,共15页
评估气候变化及生态恢复对碳酸盐岩风化碳汇(CS)的复合影响机制是当前喀斯特生态系统碳循环及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任务。基于碳酸盐岩热力学溶蚀模型估算了1992-2017年中国西南喀斯特槽谷碳酸盐岩风化碳汇通量(CSF),利用Lindeman... 评估气候变化及生态恢复对碳酸盐岩风化碳汇(CS)的复合影响机制是当前喀斯特生态系统碳循环及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任务。基于碳酸盐岩热力学溶蚀模型估算了1992-2017年中国西南喀斯特槽谷碳酸盐岩风化碳汇通量(CSF),利用Lindeman-Merenda-Gold模型定量评估了气候及生态恢复因子对槽谷CSF的相对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槽谷整体年均温及年降雨量均处于持续升高的趋势,增速分别为0.06℃/a及12 mm/a,进入21世纪之后,增速均有一定程度的放缓,年蒸散发在21世纪以前为增加的状态,2000年以后整体表现为减少的趋势;(2)槽谷植被覆盖度增加速率为0.004/a,其增加区域的面积占比达到了95.07%,槽谷生态系统恢复效果显著;(3)槽谷的年均CSF约为9.42 t C km-2 a-1,研究期间处于增加的状态,其年均增长速率约为0.2 t C km-2 a-1,CSF增加区域的面积占比约为89.28%;(4)槽谷CSF受到气候因素(降雨、蒸散发、温度)及生态恢复2方面的影响,其中降雨、温度及生态恢复反馈因子FVC与CSF呈正相关关系,ET与CSF呈负相关关系,降雨对于研究区CSF的贡献率最大,达到了70.36%;(5)本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及生态恢复对岩石风化过程的复合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恢复 碳酸盐岩风化碳汇 相对贡献率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喀斯特槽谷区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及未来情景模拟 被引量:12
13
作者 操玥 王世杰 +17 位作者 白晓永 李汇文 陈飞 王明明 吴路华 许燕 李琴 田诗琪 杨钰杰 李朝君 胡泽银 邓元红 路茜 习慧鹏 陈欢 王金凤 冉晨 罗旭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061-6071,共11页
以中国南方喀斯特槽谷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算法,定量分析了槽谷区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CA-Markov模型对土壤侵蚀状况的未来情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喀斯特槽谷区2000-2015年土壤侵蚀总量由61.86×1... 以中国南方喀斯特槽谷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算法,定量分析了槽谷区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CA-Markov模型对土壤侵蚀状况的未来情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喀斯特槽谷区2000-2015年土壤侵蚀总量由61.86×107 t/a减少至2.97×107 t/a,区域年平均侵蚀模数由21.61 t hm-2 a-1降低至1.04 t hm-2 a-1,轻度及轻度以下侵蚀等级的面积增加了76.13×105 hm2,重度及重度以上侵蚀面积减少了46.90×105 hm2,侵蚀状况明显减轻;(2)不同地貌类型之间的土壤侵蚀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平原地区侵蚀模数最小,盆地地区侵蚀模数最大,达到平原地区侵蚀模数的近4倍;(3) 2000-2015年间,槽谷区轻度及轻度以上侵蚀等级都逐渐向微度侵蚀等级转移,土壤侵蚀等级由高等级向低等级转移率达到了98%以上,总体呈现出好转的趋势;(4)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槽谷区2020年土壤侵蚀等级的未来演变趋势,其总体Kappa系数达到了0.9788,一致性最佳;(5)到2020年,槽谷区土壤侵蚀等级基本为微度和轻度侵蚀,土壤侵蚀状况将进一步改善。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喀斯特槽谷区当前土壤侵蚀治理成效的评价以及未来的防治提供理论和数据方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喀斯特 时空格局 CA-Markov模型 槽谷
下载PDF
西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模拟预测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金凤 刘方 +3 位作者 白晓永 代稳 李琴 吴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7057-7066,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分析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为揭示西南地区ESV过去 现在 未来时空演变规律,运用ESV计算体系对西南地区2005—2015ESV动态演变进行定量分析,采用Logistic CA Markov耦合模型预测202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分析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为揭示西南地区ESV过去 现在 未来时空演变规律,运用ESV计算体系对西南地区2005—2015ESV动态演变进行定量分析,采用Logistic CA Markov耦合模型预测2025年ESV格局。结果表明:(1)2005—2015年西南地区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其值达到20.85亿元,主要受青海、西藏水域ESV增加所致,青海、西藏ESV增长率占绝对优势。(2)空间上呈现西北和东南部ESV高、北部ESV低的分布格局;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的ESV在空间上相互转换,低等级向高等级转化明显,其他生态景观向建设用地亏损流动减少的价值不足以抵消向水域流动增加的价值,盈利大于亏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3)Logistic回归分析各生态景观的ROC值均大于0.87,拟合结果能够满足预测要求;CA Markov模拟ESV空间布局,Kappa系数为0.86,可以在整体上较准确的反映其空间演变格局。(4)2015—2025年ESV空间演化表明西南地区各区域生态环境总体趋于良好,但建设用地增加的生态负效应不可忽视,还需合理进行用地布局。研究揭示了西南地区过去 现在 未来ESV时空演化规律,提供了长时间序列的时空演化图谱,对该地区实施卓有成效的生态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元胞自动机 模拟预测 西南地区
下载PDF
西南近50年实际蒸散发反演及其时空演变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汇文 王世杰 +4 位作者 白晓永 唐红 操玥 王明明 吴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835-8848,共14页
利用CRU 4.0及GLDAS Noah 2.1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1966年至2016年中国西南陆面月尺度实际蒸散发(ETa)进行逐像元反演,结合袋外误差均方值(MSEOOB)、解释方差百分数(PVE)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模型以及与其他典型数据集对比的方... 利用CRU 4.0及GLDAS Noah 2.1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1966年至2016年中国西南陆面月尺度实际蒸散发(ETa)进行逐像元反演,结合袋外误差均方值(MSEOOB)、解释方差百分数(PVE)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模型以及与其他典型数据集对比的方法对模型和反演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在对中国西南ETa的空间格局及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因子置换重要性评价模型(PIM)对特征因子进行重要性评价。结果表明:(1) MSEOOB均值为4.14,标准偏差仅为3.73,PVE均值为99.36%,标准偏差仅为0.33,模型基于2000年至2016年月尺度拟合结果的RMSE均值仅为1.04 mm/月,标准偏差为0.52,反演结果与GLDAS 2.1、2.0及MOD16数据的R2分别为0.99、0.89、0.95,总体而言模型及拟合结果可信度和精度较高;(2)西南地区ETa整体上表现出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增加的特征,从西北高原地区向东南沿海区域逐步增加,不同季节上西南的ETa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从春季到夏季先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增加的态势,夏季到冬季则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减弱的特征,在每年的7、8月份左右各区域的ETa达到最大值,在1、2月份左右为最低值,并呈现起伏的周期特征;(3)以横断山脉为分界,横断山脉以南的丰水区的ETa主要受云覆盖百分数、月均气温日较差与月均日最高温共同驱动,而横断山脉以北的少水区域主要受云覆盖百分数、月霜日频率与月均水汽压共同驱动,而无论是在丰水区还是少水区,云覆盖百分数都是所有因素中最主要的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反演 随机森林 时空演变 特征因子
下载PDF
西南地区土壤湿度与气候之间的互馈效应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邓元红 王世杰 +5 位作者 白晓永 吴路华 操玥 李朝君 李汇文 胡泽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688-8699,共12页
土壤湿度控制着陆气之间的水热交换,与气候具有互馈效应。为了揭示中国西南地区土壤湿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基于39年GLDAS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偏相关等方法探究了该区域土壤湿度与降水、气温的时空规律及相关性,分析了土壤湿度记忆性... 土壤湿度控制着陆气之间的水热交换,与气候具有互馈效应。为了揭示中国西南地区土壤湿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基于39年GLDAS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偏相关等方法探究了该区域土壤湿度与降水、气温的时空规律及相关性,分析了土壤湿度记忆性(Soil Moisture Memory,SMM)的空间分布及季节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 1979—2017年,西南地区仅表层(0—10cm)年平均土壤湿度呈显著减少趋势(P <0.001),气候倾向率为0.7 kg/m2/10 a,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而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增加趋势(P <0.001)。(2)多年平均状态下,表层与更深层(10—40、40—100、100—200 cm)的土壤湿度呈相反的空间格局,中层(10—40、40—100 cm)土壤湿度最高。(3)基于像元的偏相关系数表明研究区土壤湿度总体上与降水关系更密切,二者呈正相关,但在0—10 cm,部分地区相关性不显著。(4)西南地区SMM总体上以60—90 d为主,且SMM均值以夏季最长,其次为冬季和春季,秋季最短;同时,对比各深度的SMM,发现0—10 cm的土壤湿度对整个西南地区长期的气候预测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西南地区陆-气相互作用以及气候预测与模式评估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西南地区 记忆性 偏相关
下载PDF
近百年来贵州高原气温时空演变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泽银 王世杰 +7 位作者 白晓永 李琴 吴路华 陈飞 杨钰杰 田诗琪 邓元红 李朝君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4-736,共13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变化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认识区域气温变化特征,对于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基于CRU、MODIS遥感数据以及气象站观测数据,使用累积距平、一元线性回归、5a滑动平均、线性倾向率、R/S分析等方法...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变化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认识区域气温变化特征,对于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基于CRU、MODIS遥感数据以及气象站观测数据,使用累积距平、一元线性回归、5a滑动平均、线性倾向率、R/S分析等方法,揭示了贵州高原气温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空间上,贵州高原气温时空演变历史过程具有地域差异性和季节性,总体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春季和冬季气温空间分布特征比较相似,夏季与春季、冬季特征近似相反,秋季空间分布不明显,主要受到海拔和纬度的影响;(2)1901以来,气温呈现出以-0.31℃/century的速率波动下降趋势,且以秋季为主;(3)1951年以来,气温呈现出以0.71℃/century的速率波动上升趋势,且以秋季为主;(4)2000年以来,气温呈现出以-5.43℃/century的速率波动下降趋势,且以冬季为主,具有一定的年际性和季节性。综上所述,贵州高原气温呈现下降趋势,且主要受到海拔和纬度的双重影响。本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高原 气温变化 时空演变 趋势分析 生态安全
下载PDF
近百年中国西南降雨侵蚀力反演计算与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8
18
作者 操玥 王世杰 +3 位作者 白晓永 李汇文 王明明 吴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766-8773,共8页
降雨侵蚀力(R)是评价降雨对土壤剥离、搬运侵蚀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分析降雨侵蚀力百年尺度的演变过程对于探究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CRU_TS4.01数据集中的逐月降雨数据,计算中国西南地区190... 降雨侵蚀力(R)是评价降雨对土壤剥离、搬运侵蚀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分析降雨侵蚀力百年尺度的演变过程对于探究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CRU_TS4.01数据集中的逐月降雨数据,计算中国西南地区1901—2016年的降雨侵蚀力,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过程并基于像元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百年以来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与降雨量的分布基本一致,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国西南有34.11%的地区百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在4500—5500 MJ mm hm-2h-1a-1之间;(3)西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在年内的集中度较高,各个地区在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的累计降雨侵蚀力占到了全年的75.84%—96.09%,其中季节最大降雨侵蚀力出现在西藏林芝地区的夏季,其贡献率达到了74.2%;(4)西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在百年尺度上的年均值为4092.84 MJ mm hm-2h-1a-1,最高值(1915年)为4667.75 MJ mm hm-2h-1a-1,最低值(1992年)仅3639.63 MJ mm hm-2h-1a-1;(5)西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有47.59%的区域降雨侵蚀力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32.91%的区域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为中国西南地区土壤侵蚀的防治、生态安全格局的形成及演化机制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方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百年 时空格局 趋势分析 中国西南
下载PDF
高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中国岩石化学风化碳汇数据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量:2
19
作者 熊练 白晓永 +7 位作者 李阳兵 赵翠薇 罗光杰 吴路华 陈飞 李朝君 冉晨 张思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6-964,共9页
中国岩石化学风化碳汇(RCS)在碳循环中极其重要,然而,中国2000—2020年RCS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尚未得到系统量化。本研究依据水文气象数据和RCS计算模型,对中国RCS的量级和时空格局进行了系统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RCS通量(RCSF)和... 中国岩石化学风化碳汇(RCS)在碳循环中极其重要,然而,中国2000—2020年RCS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尚未得到系统量化。本研究依据水文气象数据和RCS计算模型,对中国RCS的量级和时空格局进行了系统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RCS通量(RCSF)和年均总量(FRCS)分别为3.46t/(km^(2)·a)和17.32Tg/a,并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主要集中在西南八省和胡焕庸线以南。其中,贵州省的RCSF[11.79t/(km^(2)·a)]远高于其他省份,但总量却低于广西壮族自治区(0.21Tg/a),而北京市和上海市的碳汇比重不足1%。中国RCS在研究期间整体处于波动式增加状态,增长速率为2.76kg/km^(2),至2020年,RCSF和FRCS分别增加了0.31t/(km^(2)·a)和2.11Tg/a。本文构建了一套中国高分辨率RCS数据集,可为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化学风化 碳汇 碳循环 时空格局 中国
下载PDF
干部档案管理应确保为人才资源开发服务
20
作者 吴路华 《政工导刊》 2010年第4期54-54,共1页
当前,干部档案管理中存在着“缺”、“假”、“低”三个问题。 所谓“缺”,一是材料缺。常见的现象是缺任免审批表、任职资格表、授奖材料、工资表衔接不连续。出现材料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归档材料来源范围扩大,种类与数量增多,归... 当前,干部档案管理中存在着“缺”、“假”、“低”三个问题。 所谓“缺”,一是材料缺。常见的现象是缺任免审批表、任职资格表、授奖材料、工资表衔接不连续。出现材料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归档材料来源范围扩大,种类与数量增多,归档材料收集不及时等。二是内容缺。主要是反映干部能力和工作绩效的材料少。据统计,在档案中反映干部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的材料仅占档案全部内容的25%左右。已有的业绩考核内容也是重抽象定论,轻形象说明;重定性评价,轻定量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档案管理 开发服务 人才资源 材料来源 工作绩效 任职资格 材料收集 干部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