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迎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11,共4页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推动了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村委会选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农...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推动了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村委会选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文章探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 村民委员会 问题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如何书写民族内省视角的藏族电影——探赜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电影剧本的自觉性藏族书写 被引量:5
2
作者 吴迎君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8,共9页
万玛才旦的《静静的嘛呢石》电影剧本,开创出真正意义上藏族观念和藏族内向视角的藏族电影剧本书写道路。剧本围绕中心人物小喇嘛建构出总共五个年龄段的人物群像,通过人物结构揭示出藏族自我内省忧患意识,通过小喇嘛体现出某种信念困... 万玛才旦的《静静的嘛呢石》电影剧本,开创出真正意义上藏族观念和藏族内向视角的藏族电影剧本书写道路。剧本围绕中心人物小喇嘛建构出总共五个年龄段的人物群像,通过人物结构揭示出藏族自我内省忧患意识,通过小喇嘛体现出某种信念困惑与坚固民族信仰自信的主题。剧本基于小喇嘛编排出包括两个世界(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的故事线,超越常规冲突性戏剧结构而建立抵触性戏剧结构,表面上散漫的情节点,实质上设定细致严密。剧本中的"唐僧喇嘛故事"乃至"智美更登故事",创造出"藏族性艺术灵光"的民族性"信仰灵光",成就文本特有生命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 藏族电影 电影剧本 静静的嘛呢石 万玛才旦
下载PDF
论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吴迎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39,共5页
"电影作者"胡金铨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使武侠电影作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由此奠定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地位。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全面审视:... "电影作者"胡金铨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使武侠电影作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由此奠定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地位。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全面审视:开创新武侠世纪的历史性超越,建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美学超越,确立文史武侠叙述范式的类型电影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金铨 武侠电影 超越性
下载PDF
汪曾祺的现代主义面孔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迎君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6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现代主义 汪曾祺 外国作品 象征主义 非个人化 主观真实 人道主义 现代作家
下载PDF
论胡金铨电影的“中国美学”体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吴迎君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73-77,共5页
胡金铨系"影戏"美学集大成者,其电影文本之"中国美学"为国际学界认可,具有重要阐释价值。本文旨在清理其电影美学体系的核心元素,总结其美学架构,有效推进基于中国文化立场的电影研究。
关键词 胡金铨 武侠电影 中国美学
下载PDF
“马赛克主义”的面孔——文化研究视域中李安电影的总体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吴迎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对李安电影的现有研究限于局部分析,未能把握所有文本的总体特征:始终和前沿理论话语共振。本文评析,这一总体特征的深层根源是文本内在编码迂回性和当代理论走向"马赛克主义"的共振,李安文本序列即某种多重复调性质的"... 对李安电影的现有研究限于局部分析,未能把握所有文本的总体特征:始终和前沿理论话语共振。本文评析,这一总体特征的深层根源是文本内在编码迂回性和当代理论走向"马赛克主义"的共振,李安文本序列即某种多重复调性质的"马赛克主义"理论面孔系列,进而可发掘李安电影共同的压抑主题所体现的激进主义线索,这一线索和当代理论热点的激进主义脉络彼此有效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电影 迂回编码 激进主义线索 马赛克主义
下载PDF
电影空间新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迎君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电影空间 时间艺术 立体性 空间艺术 画面空间 电影画面 无声电影 有声电影
下载PDF
“七人影评”:香港左派电影批评的里程碑 被引量:5
8
作者 吴迎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七人影评"是香港"光复"后由南来影人组成的左派电影批评,立足于香港《华商报》、《华侨日报》、《大公报》、《文汇报》副刊,歌颂苏联电影,批判美国电影,引导中国电影。这一注重意识形态批评的左派影评模式,主导... "七人影评"是香港"光复"后由南来影人组成的左派电影批评,立足于香港《华商报》、《华侨日报》、《大公报》、《文汇报》副刊,歌颂苏联电影,批判美国电影,引导中国电影。这一注重意识形态批评的左派影评模式,主导当时的香港电影批评,预演新中国初期的电影批评,在不同层面产生长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人影评 香港 左派 夏衍
下载PDF
“电光影里穿针眼 线脚重重挑难开”——香港电影批评的问题踪影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迎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66-170,共5页
香港电影批评长期在中国电影批评研究中基本缺席。本文探讨香港电影批评的迷影批评者写作语境,耙梳其有别于内地电影批评的批评观念和批评情怀,厘清其强调主观性表述和三种空间视野的基本思路,并梳理香港电影批评的主要发展脉络:"... 香港电影批评长期在中国电影批评研究中基本缺席。本文探讨香港电影批评的迷影批评者写作语境,耙梳其有别于内地电影批评的批评观念和批评情怀,厘清其强调主观性表述和三种空间视野的基本思路,并梳理香港电影批评的主要发展脉络:"光复"后香港电影批评由左派集体电影批评逐渐转向个人写作,此后《中国学生周报》、《大特写》、《电影》双周刊、香港国际电影节特刊则确立了其主流的批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电影批评 迷影 中国学生周报 大特写
下载PDF
西南地区的东南亚影视传播问题域勘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迎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5,共2页
本文在把握中国学者对西南地区东南亚影视传播问题域的当下缺失基础上,尝试全景式总结此问题域的各方面:影像社会的文化意义传播,对抗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去蔽,多元化中国形象的建构,跨文化认同的践行,影像文化交往理性的实现,强调文化... 本文在把握中国学者对西南地区东南亚影视传播问题域的当下缺失基础上,尝试全景式总结此问题域的各方面:影像社会的文化意义传播,对抗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去蔽,多元化中国形象的建构,跨文化认同的践行,影像文化交往理性的实现,强调文化间性和跨文化共通性的文化话语,可有效避免西南地区的东南亚影视传播的文化折扣困境,在"地方性—国家性"普适主题下推进跨文化传播的影视文化交往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东南亚 影视传播
下载PDF
电影时空双重叙述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迎君 《符号与传媒》 2011年第4期79-109,共31页
本文尝试系统勘察电影叙述不同于文学叙述的时空问题,探析电影叙述时空多种层面的双重性: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性、情节叙述和情结叙述的双重性、时空清晰和非清晰双重性,并归纳电影叙述的时空体系结构。
关键词 电影叙述 双重性 情结叙述 非清晰时空 时空结构
下载PDF
香港电影批评的问题考掘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迎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勘察在国内研究中长期忽视的香港电影批评问题。业余写作方式主导香港电影批评的书写,其电影批评观念逸出学术规限,强调"迷影情结"的不可或缺,由此把电影批评视作迷影人主观观念表达,构筑视野开放和文字多元的电影批评概... 本文勘察在国内研究中长期忽视的香港电影批评问题。业余写作方式主导香港电影批评的书写,其电影批评观念逸出学术规限,强调"迷影情结"的不可或缺,由此把电影批评视作迷影人主观观念表达,构筑视野开放和文字多元的电影批评概念。结合香港电影批评的历史发展,可总结出四种样式的"香港电影批评":在港香港电影批评者对港产电影的中文批评,在港香港电影批评者对港产电影的外语批评(多为英语批评),在港香港电影批评者对非香港电影的批评,不在港香港电影批评者对香港电影的批评,这正警醒当下"中国电影批评"的观念确立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电影批评 迷影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下载PDF
费穆之《生死恨》的“影戏”美学: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的美学形式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迎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8,共5页
费穆作品《生死恨》,创造性建构了基于电影本体的中国"虚""实"叙述经典范式,生产出"屏风式蒙太奇"、"回形针式蒙太奇"、"遮掩交迭"式视听叙述等一系列美学形式,同时将"游(舞)&q... 费穆作品《生死恨》,创造性建构了基于电影本体的中国"虚""实"叙述经典范式,生产出"屏风式蒙太奇"、"回形针式蒙太奇"、"遮掩交迭"式视听叙述等一系列美学形式,同时将"游(舞)"的运动形式和意境营造融为一体,由此走出"注重了内容,忽略了形式"(费穆语)的中国早期电影巢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穆 生死恨 影戏美学 虚实叙述
下载PDF
形式文化学电影批评理论的建构和实践——《画皮》之“电影重写”现象和电影批评话语之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迎君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56-60,共5页
中国电影批评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进路之一,在于形式文化学电影批评,由此则可同时避免电影文本批评和文化批评的各自局限和盲点,亦可形成集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于一体的电影批评文本。本文以陈嘉上之《画皮》及其关联的"电影重写"... 中国电影批评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进路之一,在于形式文化学电影批评,由此则可同时避免电影文本批评和文化批评的各自局限和盲点,亦可形成集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于一体的电影批评文本。本文以陈嘉上之《画皮》及其关联的"电影重写"现象,进行批评话语的建构和实践,提出字像式错位阅读等原创性学术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文化学 电影批评 电影重写
下载PDF
电影听觉形象新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迎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0-61,共2页
由于种种原因,电影的声音研究远远落后于画面研究,本文旨在借助对实例的考察,论述三维的声音在塑造电影想象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影的听觉形象不仅可以作为视觉形象的有效补充,而且具有相对独立性。
关键词 电影 声音 听觉形象
下载PDF
李翰祥“黄梅调电影”的美学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迎君 《创作与评论》 2015年第12期80-86,共7页
1950年代至1970年代,香港电影在港英殖民政府"行政吸纳政治"的政治体制下,缔造电影工业上的"东方好莱坞",开辟出建构"文化中国"认同的多元化国族商业电影类型道路,继承和革新早期中国类型电影的"影戏美学"。一、彩色电影时期的... 1950年代至1970年代,香港电影在港英殖民政府"行政吸纳政治"的政治体制下,缔造电影工业上的"东方好莱坞",开辟出建构"文化中国"认同的多元化国族商业电影类型道路,继承和革新早期中国类型电影的"影戏美学"。一、彩色电影时期的"影戏美学"建构在1920年代开创出中国国族电影类型"古装片"的天一影片公司,移师香港重组机构,在1957年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翰祥 邵氏兄弟 国族 影片公司 美学传统 费穆 胡金铨 张彻 殖民政府 影像空间
下载PDF
香港“光复”初期的个人电影批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迎君 《文化与传播》 2012年第3期52-60,共9页
香港"光复"初期的个人电影批评,由左派文人尤其左派"南来文人"开辟和主导,注重推行"延安文艺讲话"精神的书写路向。当时最重要个人电影批评者夏衍、于伶、司马文森、瞿白音、高朗、吴其敏、羊璧等,都是... 香港"光复"初期的个人电影批评,由左派文人尤其左派"南来文人"开辟和主导,注重推行"延安文艺讲话"精神的书写路向。当时最重要个人电影批评者夏衍、于伶、司马文森、瞿白音、高朗、吴其敏、羊璧等,都是左派集体电影批评"七人影评"或"粤片集评"的成员,他们的个人电影批评更近乎于集体电影批评的"翻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光复 电影批评 七人影评 粤片集评
下载PDF
1990年代香港电影批评集的研究意识和学术书写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迎君 《文化与传播》 2014年第1期86-92,共7页
1990-1997年间,李焯桃、林年同、刘成汉、吴昊、卓伯棠、史文鸿、洛枫等香港电影批评者推出十余本个人电影批评集,巩固作为新的电影批评空间的电影批评集,更加体系化地阐述中国"电影镜游美学"、"电影赋比兴"等原创... 1990-1997年间,李焯桃、林年同、刘成汉、吴昊、卓伯棠、史文鸿、洛枫等香港电影批评者推出十余本个人电影批评集,巩固作为新的电影批评空间的电影批评集,更加体系化地阐述中国"电影镜游美学"、"电影赋比兴"等原创性电影观点,更具深度地进行香港电影文化学术性勘察,有效推进香港电影批评的论文式、著作式的学院派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电影批评集 学理性
下载PDF
困境下的突破:香港电影自审意识研究——“关于电影之电影”类型的自我观照品格
19
作者 吴迎君 熊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6,共3页
以类型片的目光审视香港电影,即可察知其中一个独特序列:关于电影题材之电影系列,以电影文艺和电影商业场域为表征内容,其源源不断足以建构一种亚类型电影。此类电影本身的自我指涉,凸现出香港电影创作者积极的自我观照品格,亦映照出困... 以类型片的目光审视香港电影,即可察知其中一个独特序列:关于电影题材之电影系列,以电影文艺和电影商业场域为表征内容,其源源不断足以建构一种亚类型电影。此类电影本身的自我指涉,凸现出香港电影创作者积极的自我观照品格,亦映照出困境下的百态人生,成为研读香港电影景观的重要维度。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新浪潮运动开始以锐不可当之势拓新创作空间,香港电影格局发生历史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电影导演 自我观照 好莱坞 创作者 生存背景 商业电影 艺术品格 自审 电影工业
下载PDF
《三峡好人》:走索式个体生存的后青春影像
20
作者 吴迎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3,共2页
正如贾樟柯自白所述,其电影文本始终以个人书写和民间情怀聚焦同一母题:变化中的当代中国(人)。《三峡好人》一如既往坚持这一价值立场,
关键词 电影文本 三峡移民 宏大叙述 价值立场 当代中国 生活方式 价值判断 民间立场 个体 生存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