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激光熔覆马氏体不锈钢涂层与电镀层性能对比与研究
1
作者 王井 艾超 +2 位作者 员霄 朱迅 郭飞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0-1488,共9页
为对比研究不同液压缸服役工况下高速激光熔覆涂层替代电镀硬铬层的可行性,分别制备了马氏体不锈钢熔覆层XG-1、XG-2和电镀硬铬涂层,开展了三种涂层组织、硬度、腐蚀性能及模拟不同工况(划伤磨损、干砂摩擦磨损、滑动摩擦磨损)下磨损性... 为对比研究不同液压缸服役工况下高速激光熔覆涂层替代电镀硬铬层的可行性,分别制备了马氏体不锈钢熔覆层XG-1、XG-2和电镀硬铬涂层,开展了三种涂层组织、硬度、腐蚀性能及模拟不同工况(划伤磨损、干砂摩擦磨损、滑动摩擦磨损)下磨损性能测试,探讨了涂层失效行为及其应用工况。结果表明:XG-1、XG-2涂层微观组织致密且均匀,平均显微硬度为720.5 HV、653 HV;电镀硬铬涂层分布孔隙和裂纹等缺陷,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0.45μA/cm^(2),耐腐蚀性能最差;三种磨损形式下电镀硬铬涂层均发生了开裂及剥落,高速激光熔覆涂层表现出更优异的耐磨性能,适用于活塞杆易拉伤、外界富集硬质颗粒污染物、大侧向载荷等液压缸服役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激光熔覆 电镀硬铬 磨损行为 液压缸活塞杆 马氏体不锈钢涂层
下载PDF
纳米Y_2O_3对过共晶Fe-Cr-C堆焊合金表面微观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庆祥 赵斌 +2 位作者 员霄 蹤雪梅 周野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7,53,共7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添加纳米Y2O3的过共晶Fe-Cr-C堆焊合金,改善堆焊合金粗大的初生M7C3碳化物,提高堆焊合金的耐磨性。方法采用明弧堆焊的方法制作堆焊合金,用金相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用洛氏硬度计对其表面硬度进行测量,...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添加纳米Y2O3的过共晶Fe-Cr-C堆焊合金,改善堆焊合金粗大的初生M7C3碳化物,提高堆焊合金的耐磨性。方法采用明弧堆焊的方法制作堆焊合金,用金相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用洛氏硬度计对其表面硬度进行测量,用砂带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表面耐磨性进行评价,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磨损形貌进行观察。最后,利用错配度理论对M7C3的细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过共晶Fe-Cr-C堆焊合金由初生M7C3和共晶组织(共晶M7C3、奥氏体及部分马氏体)组成。未添加Y2O3的堆焊合金初生M7C3比较粗大,其平均尺寸在22μm,硬度为55HRC,磨损量为0.85mg/mm2。经纳米Y2O3改性之后,堆焊合金的初生M7C3尺寸变小,其平均尺寸为16μm,硬度为57HRC,磨损量减少为0.59 mg/mm2,Y2O3的(001)面与正交M7C3的(100)面之间的二维错配度为8.59%。结论 Y2O3可以成为M7C3的非均质形核核心,从而细化了过共晶Fe-Cr-C堆焊合金的初生M7C3碳化物,提高了过共晶Fe-Cr-C堆焊合金表面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Y2O3 过共晶Fe-Cr-C堆焊合金 M7C3
下载PDF
电弧喷涂Fe-Cr-B涂层的钨极氩弧重熔处理 被引量:5
3
作者 蹤雪梅 王井 +2 位作者 员霄 李稳 王光存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08,共7页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及钨极氩弧重熔技术分别制备Fe-Cr-B喷涂层及其重熔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仪、显微硬度仪、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喷涂试样及重熔试样的相结构、微观组织、残余应...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及钨极氩弧重熔技术分别制备Fe-Cr-B喷涂层及其重熔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仪、显微硬度仪、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喷涂试样及重熔试样的相结构、微观组织、残余应力、纵截面硬度、耐磨性及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重熔处理后,电弧喷涂Fe-Cr-B涂层的组成由Fe基非晶和硼化物相转为Cr_2B、(Cr,Fe)_2B、α-Fe相,涂层与基体由机械结合转为冶金结合,重熔试样由表层至基体的显微组织分别是初生硼化物以及共晶组织、共晶硼化物+马氏体+奥氏体、初生奥氏体以及共晶组织、热影响区组织。重熔处理后,涂层显微硬度由689 HV0.1上升为960 HV0.1,磨损失重率由0.088 g/(cm^2·min^(-1))降为0.004 6 g/(cm^2·min^(-1))。喷涂层的磨粒磨损机制主要是微断裂,重熔层的磨粒磨损机制主要是变形磨损和微切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极氩弧重熔 高速电弧喷涂 Fe-Cr-B 动载磨损
下载PDF
FeCrBSiWNb喷涂层的钨极氩弧摆动重熔处理 被引量:3
4
作者 蹤雪梅 李稳 +2 位作者 王井 员霄 朱青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5-200,共6页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FeCrBSiWNb高速电弧喷涂涂层的钨极氩弧摆动重熔工艺,解决传统钨极氩弧无摆动重熔层单道宽度窄且不均匀、多道搭接处易出现气孔及裂纹等问题。方法通过几何分析和计算设计摆动重熔工艺,并制备FeCrBSiWNb重熔层,利用XR...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FeCrBSiWNb高速电弧喷涂涂层的钨极氩弧摆动重熔工艺,解决传统钨极氩弧无摆动重熔层单道宽度窄且不均匀、多道搭接处易出现气孔及裂纹等问题。方法通过几何分析和计算设计摆动重熔工艺,并制备FeCrBSiWNb重熔层,利用XRD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摆动重熔层的相结构、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用显微硬度仪对其纵截面的显微硬度进行测量。结果设计的钨极氩弧摆动重熔工艺参数:电流53~55A,钨极移动在X方向移动速度65~68mm/min,Y方向移动速度485~500mm/min。摆动重熔层内部无裂纹且单道宽度增大,FeCrBSiWNb重熔层的基体组织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Fe-Cr固溶体组成,硬质相由硼化物及拉弗斯相组成,重熔层存在固溶强化、析出强化等多种强化方式。重熔层、热影响区、母材的显微硬度分别是820HV0.3、563HV0.3、242HV0.3。结论所设计的新型摆动重熔工艺增大了单道重熔层宽度,进而有效解决了重熔层内部残余应力大易导致裂纹产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FeCrBSiWNb涂层 钨极氩弧重熔 几何分析 裂纹 摆动重熔 拉弗斯相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含Y过共晶Fe-Cr-C堆焊合金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斌 员霄 +3 位作者 蹤雪梅 周野飞 杨育林 杨庆祥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107,共6页
制备含Y过共晶Fe-Cr-C堆焊合金,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得到了不同基体的过共晶Fe-Cr-C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其组织进行了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其相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测定,采用扫描... 制备含Y过共晶Fe-Cr-C堆焊合金,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得到了不同基体的过共晶Fe-Cr-C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其组织进行了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其相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测定,采用扫描电镜对磨损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4种合金组织都是主要由初生碳化物以及共晶组织构成。焊态时,基体为奥氏体+部分马氏体;950℃退火后,基体为铁素体;950℃淬火后,基体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450℃回火后,基体为回火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变化随基体组织的变化而变化,950℃退火试样硬度最低、耐磨性最差,950℃淬火试样硬度最高、耐磨性最好,450℃回火试样抗开裂性能较好。过共晶Fe-Cr-C堆焊合金的磨损机制主要是微切削和微犁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共晶Fe-Cr-C堆焊合金 热处理 基体组织 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H13钢的铁基和钴基熔覆层组织与耐磨性 被引量:22
6
作者 员霄 王井 +2 位作者 朱青海 陈志凯 何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109,133,共6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AISI H13热作模具钢表面分别制备了铁基熔覆层、钴基熔覆层.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和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分析了两种熔覆层的组织形貌、硬度和耐磨性.采用马弗炉进行加热600℃,保温1 h,反复4次,...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AISI H13热作模具钢表面分别制备了铁基熔覆层、钴基熔覆层.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和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分析了两种熔覆层的组织形貌、硬度和耐磨性.采用马弗炉进行加热600℃,保温1 h,反复4次,并测得红硬性硬度.结果表明,基材、铁基、钴基熔覆层硬度分别为HRC 47,HRC 52,HRC 48.基材和铁基熔覆层的红硬性硬度有所下降,而钴基熔覆层的红硬性硬度提升.钴基熔覆层磨损失重量和摩擦系数皆最小.基材、铁基熔覆层、钴基熔覆层的磨损机理分别是以磨粒磨损、粘着磨损以及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H13热作模具钢 钴基熔覆层 红硬性硬度 高温摩擦磨损
下载PDF
H13钢激光相变硬化的组织与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员霄 王井 +3 位作者 何冰 陈志凯 朱青海 蹤雪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2-437,444,共7页
为提高H13热锻模具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利用激光相变硬化技术对H13钢进行处理,采用XRD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电化学工作站及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相结构、显微硬度、耐腐蚀性及耐高温磨损性能进行测试。硬... 为提高H13热锻模具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利用激光相变硬化技术对H13钢进行处理,采用XRD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电化学工作站及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相结构、显微硬度、耐腐蚀性及耐高温磨损性能进行测试。硬化层由针状马氏体、板条马氏体和碳化物组成,硬化深度为0.71 mm,显微硬度约为750 HV0.3。在脱模剂溶液中,硬化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比基材小一个数量级。硬化层高温磨损的质量为基材的7%,磨损机理以黏着磨损为主,同时伴有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激光相变硬化 摩擦磨损试验机 电化学腐蚀
下载PDF
激光淬火40Cr钢的冲击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志凯 关婷婷 +2 位作者 李强 王井 员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407-411,422,共6页
本工作采用激光淬火技术来提升40Cr的抗冲击磨损性能,以满足其较高的表面服役性能要求。结果显示,由于激光淬火过程快速加热和冷却的特点,淬火区域组织发生明显的变化。此外,相组成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深度方向上的硬度存在差异。... 本工作采用激光淬火技术来提升40Cr的抗冲击磨损性能,以满足其较高的表面服役性能要求。结果显示,由于激光淬火过程快速加热和冷却的特点,淬火区域组织发生明显的变化。此外,相组成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深度方向上的硬度存在差异。通过测试,对比基体与淬火试样的冲击磨损失效形式与作用机理。根据三次重复试验的平均磨耗,对激光淬火试样及基体的抗冲击磨损性能进行定量评定。采用SEM、OM、EDS等手段对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阐明基体与淬火表面的磨损行为与差异。结果表明,冲击磨损过程中,磨粒磨损、冲击效应和滚动接触疲劳是三种典型的失效模式。基体的主要失效机理为磨粒磨损,而冲击效应和滚动接触疲劳则是淬火表面的主要失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 激光淬火 冲击磨损 失效形式
下载PDF
超音速火焰喷涂Cr3C2-NiCr涂层在NaOH溶液中的腐蚀及冲蚀腐蚀磨损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井 何冰 +2 位作者 罗京帅 员霄 蹤雪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1-217,共7页
目的分析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的Cr3C2-NiCr涂层在碱性环境中的腐蚀及冲蚀腐蚀磨损性能,揭示涂层腐蚀及冲蚀腐蚀磨损失效机制。方法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Cr3C2-NiCr金属陶瓷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碱性环境... 目的分析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的Cr3C2-NiCr涂层在碱性环境中的腐蚀及冲蚀腐蚀磨损性能,揭示涂层腐蚀及冲蚀腐蚀磨损失效机制。方法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Cr3C2-NiCr金属陶瓷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碱性环境腐蚀性能试验台、电化学分析仪、冲蚀腐蚀磨损试验机、电子天平、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组织结构、显微硬度、碱性环境下耐蚀性能、耐冲蚀腐蚀磨损性能、冲蚀腐蚀磨损损失质量及表面形貌进行测试。结果Cr3C2-NiCr涂层呈典型层状结构,内部随机分布着孔隙及氧化物,涂层孔隙率及显微硬度平均值分别为1.3%和817HV0.1。在pH=11的NaOH溶液中,涂层的电化学腐蚀电位为-0.38V,腐蚀反应生成的氧化物可有效阻止腐蚀继续进行,长期浸泡过程中,腐蚀介质通过裂纹或穿透性孔隙渗入涂层内部直至基体表面,并发生腐蚀反应,形成的腐蚀产物逐渐累积并排出至涂层表面,最终形成体积较大且呈团絮状的腐蚀产物。在碱性腐蚀环境下,腐蚀介质加剧冲蚀磨损中的材料消耗。相同条件下,涂层腐蚀冲蚀磨损损失质量明显小于基体材料,涂层的冲蚀腐蚀磨损失效机制主要有腐蚀产物脱落、硬质颗粒剥落、粘结相磨耗、缺陷处因疲劳裂纹整体脱落。结论在碱性环境中,Cr3C2-NiCr涂层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腐蚀介质能加快涂层冲蚀磨损进程,磨损后表面为非光滑表面,使涂层具有较优的抗冲蚀磨损性能,故Cr3C2-NiCr涂层可显著改善基体表面的综合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CR3C2-NICR涂层 碱性环境 耐腐蚀 冲蚀腐蚀磨损 失效机制 非光滑表面
下载PDF
H13钢表面铁基、钴基熔覆层的组织与冲击韧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井 员霄 +3 位作者 罗京帅 陈志凯 王光存 蹤雪梅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29,94,共7页
为促进激光熔覆技术在热作模具钢常见缺陷修复上的应用,采用铁基、钴基粉末对热作模具常用材料H13钢常见缺陷进行激光熔覆修复,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和摆锤冲击试验机,对比分析了基材及2种熔覆试样的组织形貌、显微硬... 为促进激光熔覆技术在热作模具钢常见缺陷修复上的应用,采用铁基、钴基粉末对热作模具常用材料H13钢常见缺陷进行激光熔覆修复,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和摆锤冲击试验机,对比分析了基材及2种熔覆试样的组织形貌、显微硬度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铁基熔覆层由白色网状树枝晶、黑色晶间碳化物、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成;钴基熔覆层由Co-Cr固溶体枝晶和共晶组织组成;铁基熔覆层、钴基熔覆层和基体的显微硬度分别为576,605,490 HV10 N,冲击功分别为4.73,4.31,5.36 J,且熔覆层中碳元素含量较高时,其冲击韧性下降,而合金元素的存在有利于改善熔覆层的冲击韧性;铁基、钴基熔覆层为解理断裂和局部准解理断裂的脆性断裂机制,基体主要表现为韧性断裂机制,与冲击功测试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H13热作模具钢 复合熔覆层 冲击韧性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wear resistance of Fe-based and Co-based coating of AISI H13 被引量:4
11
作者 Yun Xiao Wang Jing +2 位作者 Zhu Qinghai Chen Zhikai He Bing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9年第3期54-60,共7页
Fe-based and Co-based cladding layers were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AISI H13 hot die steel by laser cladding technology.The microstructure,hardness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of the two cladding layers were studied by ... Fe-based and Co-based cladding layers were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AISI H13 hot die steel by laser cladding technology.The microstructure,hardness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of the two cladding layer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optical microscop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rockwell hardness tester,and high temperature friction and wear tester.Also,the red hardness of the cladding layers was measured,after holding the layers at 600℃ for 1 hour by muffle furnace and repeated 4 times.The rockwell hardness values of the substrate,the Fe-based and the Co-based alloy coating measured were HRC 47,HRC 52 and HRC 48,respectively.The red hardness values of the substrate and the Fe-based cladding layer were decreased,while that of the Co-based cladding layer was increased.The Co-based cladding layer has the minimal wear loss weight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among them.The wear mechanisms of the substrate,the Fe-based layer and the Cobased layer attribute mainly to abrasive wear,adhesion wear,and both of them,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cladding AISI H13 Co-based coating red hardness high temperature wear
下载PDF
Refinement of nano-Y_2O_3 on microstructure of hypereutectic Fe-Cr-C hardfacing coatings 被引量:4
12
作者 员霄 周野飞 +4 位作者 杨健 邢晓磊 任学军 杨育林 杨庆祥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71-678,共8页
The Fe-Cr-C flux-cored wires with 0 wt.%, 0.63 wt.%, 2.54 wt.% and 5.08 wt.% additions of nano-Y203 were developed in this work. And the different hypereutectic Fe-Cr-C hardfacing coatings were prepared. The phase str... The Fe-Cr-C flux-cored wires with 0 wt.%, 0.63 wt.%, 2.54 wt.% and 5.08 wt.% additions of nano-Y203 were developed in this work. And the different hypereutectic Fe-Cr-C hardfacing coatings were prepared. The phase structures of the coatings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micro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hypereutectic Fe-Cr-C hardfacing coatings were observed by a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an X-ray energy disper- sive spectrometer. The effectiveness ofY203 as heterogeneous nuclei of primary M7C3 was calculated with the misfit theory. The ex- 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hypereutectic Fe-Cr-C hardfacing coatings consisted of M7C3, ?-Fe and a-Fe ph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nano-Y203 additives, primary M7C3 in hypereutectic Fe-Cr-C coatings could be refined gradually.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primary M7C3 was the minimum, which was 22 pro, when nano-Y203 additive was 2.54 wt.%. The calculated re- 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dimensional lattice misfit between the face (001) of Y203 and face (100) of orthorhombic M7C3 was 4.911%, which indicated that Y203 as heterogeneous nuclei of M7C3 was middle effective to refine the primary M7C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Y203 hypereutectic Fe-Cr-C coatings primary M7C3 hardfacing misfit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