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于恶性肿瘤分期、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张苗 周劲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83-0085,共3页
恶性肿瘤患者中,予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检查,分析对分期、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院15例恶性肿瘤患者(2022年1月-2023年12月),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均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全面分析应用价值。结果 15例恶性肿... 恶性肿瘤患者中,予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检查,分析对分期、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院15例恶性肿瘤患者(2022年1月-2023年12月),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均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全面分析应用价值。结果 1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经病理检查后,T1期为6例,占比40.00%,T2期为4例,占比26.67%,T3期为3例,占比20.00%,T4期为2例,占比13.33%。WB-DWI诊断分期中,T1期、T2期、T3期、T4期及总诊断准确率与术后病理检查无差异,P>0.05。与T1期对比,T2期、T3期、T4期表观扩散系数较低(t=2.726、5.130、5.536,P<0.05);与T2期对比,T3期、T4期表观扩散系数较低(t=3.313、4.581,P<0.05);与T3期对比,T4期表观扩散系数较低(t=3.873,P<0.05)。治疗后平均、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较治疗前高,P<0.05。经1个月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反应良好与反应较差患者分别为7、8例;反应良好患者平均、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变化率较反应较差患者高,P<0.05。结论 WB-DWI在肿瘤分期和疗效评估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和治疗参考信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肿瘤分期 疗效评估
下载PDF
MS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在占位性肝脏病变小肝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劲源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0期124-124,126,共2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占位性肝脏病变小肝癌(SHCC)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疑似占位性肝脏病变SHCC患者62例,均接受MSCT动脉三期扫描、CTA检查。结果:62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52例阳性,10...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占位性肝脏病变小肝癌(SHCC)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疑似占位性肝脏病变SHCC患者62例,均接受MSCT动脉三期扫描、CTA检查。结果:62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52例阳性,10例阴性。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高于MSCT动脉三期扫描、CTA单项诊断(P<0.05),两者联合诊断特异度与MSCT动脉三期扫描、CTA单项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联合MSCT动脉三期扫描可提高占位性肝脏病变SHCC患者诊断敏感度、准确度,有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位性肝脏病变 小肝癌 CT血管造影 MSCT动脉三期扫描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劲源 张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并采用CT诊断技术实现病理诊断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31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均为我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收... 目的:探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并采用CT诊断技术实现病理诊断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31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均为我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探究并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大小、形态、包膜及钙化情况。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数分布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清晰的胰腺分界,少部分患者存在胰腺管扩张情形。实施CT增强扫描后,观察到动脉期肿瘤实质性部分表现为轻度强化,强化表现均匀,而动脉期延迟期呈现渐进强化。结论: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应用CT诊断技术开展诊断过程,可以清晰获得病症相关影像学特征,对相关病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 CT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承龙 周劲源 +1 位作者 王关顺 普兴宏 《云南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表现。本组11例行CT扫描,9例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发生...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表现。本组11例行CT扫描,9例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发生于胰头部3例,胰头颈部1例,胰颈部1例,胰体部1例,胰体尾部5例,胰尾部3例。本组14例病灶均为单发。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不规则分叶状4例。肿瘤最大径线2.1~10.8cm(平均7.77cm)。CT平扫均显示密度不均,其内见大小不一斑片状囊变、坏死区,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延迟期中度-明显强化。所有病例增强后均强化不均,呈进行性强化,3例病灶内见斑片状出血灶,2例病灶内有钙化,2例侵犯邻近胰腺,1例伴肝转移。MRI多表现为较大的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或混杂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呈中等度持续性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的密度或信号变化能够反映病灶组织学成分的不同,CT和MRI在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观察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胰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周劲源 毕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0期60-61,共2页
目的:比较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股骨头坏死诊断的55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诊断,比... 目的:比较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股骨头坏死诊断的55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诊断,比较两种方式的诊出率。结果:观察组对Ⅰ期股骨头坏死诊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率,且观察组总体检出率(26例,92.86%)高于对照组(20例,74.07%),磁共振诊断骨髓水肿、骨梁结构模糊、线样征诊出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与CT诊断相比,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诊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更适合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患者 CT与核磁共振 比较研究
下载PDF
CT及MR鉴别诊断眼眶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罗耀仙 周劲源 李绍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7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析CT及MR鉴别诊断眼眶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眼眶肿瘤患者46例,分别予以CT检查、MR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MR鉴别诊断价值。结果:CT及MR恶性诊断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 目的:探析CT及MR鉴别诊断眼眶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眼眶肿瘤患者46例,分别予以CT检查、MR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MR鉴别诊断价值。结果:CT及MR恶性诊断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T与MR鉴别诊断的眼眶肿瘤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恶性预测值及良性预测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及MR鉴别诊断眼眶良恶性肿瘤均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定漏诊、误诊情况,建议开展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良恶性肿瘤 CT MRI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FSBB&“萤火虫”成像技术在颅脑微小病灶识别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苗 周劲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32-35,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磁共振FSBB(Fast-spinning balanced binocular)技术既“萤火虫”成像技术在颅脑微小病灶识别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2000例颅脑病例,通过筛选和排除无效病例,最终得到例有效病例1650。使... 本研究旨在评估磁共振FSBB(Fast-spinning balanced binocular)技术既“萤火虫”成像技术在颅脑微小病灶识别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2000例颅脑病例,通过筛选和排除无效病例,最终得到例有效病例1650。使用磁共振FSBB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颅脑影像,结合磁共振FSBB技术进行图像分析和特征提取。结果 经过磁共振FSBB技术应用,研究团队成功识别和定位了颅脑微小病灶。在1650例有效病例中,本研究FSBB增强扫描识别率100%、常规增强扫描识别率为81.51%,特别在小于5mm微小病变上FSBB检出率为100%,常规增强扫描检出率仅为89.41%,结论 磁共振FSBB技术在颅脑微小病灶识别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方法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早期病变发现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FSBB 颅脑微小病灶 病灶识别率 诊断准确性 早期病变发现
下载PDF
脑血管CTA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以及治疗
8
作者 普光荣 周劲源 张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91-93,共3页
探究分析脑血管CTA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方法 选择本院病例系统中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收行脑血管CTA检查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28例,将所有患者资料通过电脑技术合理打乱,将其中14例患者设定为实... 探究分析脑血管CTA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方法 选择本院病例系统中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收行脑血管CTA检查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28例,将所有患者资料通过电脑技术合理打乱,将其中14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另外14例患者设定为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主要接受脑血管CTA检查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主要将患者过敏严重程度作为参考依据并实施对应治疗与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分别产生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参照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差于实验组(P<0.05)。结论 脑血管CTA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通常是发生在检查后24-72小时内,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就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对各种延迟性过敏反应的发生形式有充分了解,并能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来帮助患者改善过敏反应,促进其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 治疗有效率 脑血管CTA
下载PDF
在胸腹主动脉CTA中低剂量对比剂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李宏菊 周劲源 普光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51-54,共4页
对低剂量对比剂在胸腹主动脉CTA(CT血管成像)诊断中的价值所在加以明确。方法 研究样本范围: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98例在医院治病的日期最远是二零一九年一月,最近是二零二一年六月,参照“奇偶法”完成分组,常规注射80ml对比剂... 对低剂量对比剂在胸腹主动脉CTA(CT血管成像)诊断中的价值所在加以明确。方法 研究样本范围: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98例在医院治病的日期最远是二零一九年一月,最近是二零二一年六月,参照“奇偶法”完成分组,常规注射80ml对比剂欧乃派克(350mg/ml)执行于一半患者称之为参照组,注射50ml对比剂欧乃派克(350mg/ml)执行于一半患者称之为观察组,差别衡量设定的考量数值是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充盈情况、胸腹主动脉CT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就胸主动脉评分、腹主动脉评分、肾动脉评分优良率,执行差异治疗后,参照组99例各值都不及观察组99例(98.99%、97.98%、98.99%)高一些,无显著差别(P>0.05);就主动脉弓、L3水平腹主动脉、T6水平胸主动脉、双侧肾动脉的CT值,执行差异治疗后,相较于参照组99例,观察组高一些,差别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结论 低剂量对比剂在胸腹主动脉CTA(CT血管成像)诊断中的价值在于,效果显著,图像质量佳,且不影响安全性,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 CTA 低剂量 对比剂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