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钟经婧 刘晓清 周宝桐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我国是肝病和结核大国,肝病合并结核感染的情况不在少数,常见的肝病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抗结核药物,特别是异烟肼、利福平及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物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不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存在差异,药物合并应用亦会增加... 我国是肝病和结核大国,肝病合并结核感染的情况不在少数,常见的肝病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抗结核药物,特别是异烟肼、利福平及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物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不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存在差异,药物合并应用亦会增加肝损伤风险。肝病患者应根据肝损伤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结核方案,同时应注重定期、规范的肝功能监测;抗结核药物相关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TB-DILI)的处理国内外无统一标准。现从肝病与结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抗结核治疗对肝脏的影响、肝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及ATB-DILI的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增进临床医生对肝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肝病 抗结核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物相关肝损伤 异烟肼
下载PDF
405例发热患者院外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2
作者 俞亚转 周宝桐 +1 位作者 刘正印 李太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5-701,共7页
目的探讨因发热住院患者就诊北京协和医院前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4月13日—2022年8月1日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在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地区,患者体温峰值、病程... 目的探讨因发热住院患者就诊北京协和医院前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4月13日—2022年8月1日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在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地区,患者体温峰值、病程、最终诊断、在北京协和医院之前的诊治情况如医疗机构信息、实验室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共纳入405例患者,男∶女=1.18(219/186),平均年龄50岁。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主要是北京市(131例,32.3%)、河北省(103例,25.4%)。大部分患者为中高热及以上(348例,85.9%)。近半数(198例,48.9%)曾就诊于三甲医院。外院经过病原学和影像学初步诊断为各种器官组织感染的有263例(64.9%),最常见的是呼吸系统感染,其次是消化系统感染。全部患者均接受了抗菌药物治疗,最常予2种抗菌药物(33.3%),极少数给予8~9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共有502人次,女227人次(45.2%),男275人次(54.8%)。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中,243例(60.0%)患者最终诊断为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细菌感染110例(27.2%),另162例(40.0%)患者属于非感染性发热。外院诊断的发热原因与北京协和医院最终诊断相符合的仅87例(21.5%)。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应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和种类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频率最高的前三种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246次,22.8%)、喹诺酮类(239次,22.1%)、青霉素类(113次,10.5%)。外院就诊过程中,有5例(1.2%)患者未查血常规,107例(26.4%)未查降钙素原,62例(15.3%)未查C反应蛋白,255例(63.0%)未行血培养,只有114例(28.1%)患者进行全部检查。结论发热患者无论病因诊断是否感染性疾病,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也比较常见。临床医师给发热患者予抗感染治疗前应充分评估,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常用指标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同时用药前完善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抗菌药物应用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血培养
下载PDF
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b及6a亚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宝桐 范蕴明 +1 位作者 李德明 刘晓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因1b型145例,基因6a型26例。140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PEG-IFN-... 目的观察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因1b型145例,基因6a型26例。140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PEG-IFN-2b)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31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PEG-IFN-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总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病毒学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总早期病毒应答率(EVR)为78.95%,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69.59%。两组患者在EVR(P=0.091)、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P=0.542)、SVR(P=0.079)和复发率(P=0.497)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基因型患者的EVR(P=0.268)、ETVR(P=0.276)、SVR(P=0.479)和复发率(P=1.000)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PEG-IN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均有较高应答率且疗效相当,对两种HCV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也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病毒学应答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1b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6a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型1b及6a慢性丙型肝炎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对比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宝桐 范蕴明 +1 位作者 李德明 刘晓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72-1974,共3页
目的对比两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方法共收集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140例采用PEG-IFN-2b(佩乐能)治疗,1.5 g/kg皮下注射,1次/周;31例采用PEG-IFN-2a(派罗欣)治疗,180 ... 目的对比两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方法共收集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140例采用PEG-IFN-2b(佩乐能)治疗,1.5 g/kg皮下注射,1次/周;31例采用PEG-IFN-2a(派罗欣)治疗,180 g皮下注射,1次/周。两组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剂量:PEG-IFN-2b组≥10.6 mg.kg-1.d-1,PEG-IFN-2a组为800~1 200 mg/d,口服,总疗程为48周。定期随访,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 171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联合治疗后血液系统明显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中性粒细胞≤0.75×109/L发生率为12.87%,血红蛋白≤10 g/L发生率为16.96%;血小板≤50×109/L发生率为12.28%,经调整用药方案后血象均改善,患者均能坚持完成疗程。PEG-IFN-2b组和PEG-IFN-2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性粒细胞≤0.75×109/L为12.06%vs.12.90%(P=1.000);血红蛋白≤10 g/L为17.02%vs.16.12%(P=0.892);血小板≤50×109/L为11.35%vs.16.12%(P=0.544)。HCV基因1b和6a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性粒细胞≤0.75×109/L为12.41%vs.15.38%(P=0.750);血红蛋白≤10 g/L为16.56%vs.19.23%(P=0.137);血小板≤50×109/L为11.72%vs.15.38%(P=1.000)。结论 PEG-IFN-2b与PEG-IFN-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种PEG-IFN比较无明显差异,基因型1b和6a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患者均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HCV基因型1b 6a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宝桐 刘正印 《传染病信息》 2006年第5期237-241,共5页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HIV侵入人体后。特异性地破坏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HIV侵入人体后。特异性地破坏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一些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的病原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创造了感染条件,导致病原体乘机侵袭人体致病。这种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且往往亦是最初的临床表现,是导致AIDS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能引起AIDS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多达几十种,而且常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虫、病毒、真菌及细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性感染 感染诊断 艾滋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 AIDS患者 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免疫缺陷综合征 治疗
下载PDF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宝桐 刘正印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10期4-8,共5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已成为临床面对的日益严重的问题。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耐药问题也最为普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主要的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其中以超广谱B内酰胺酶(...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已成为临床面对的日益严重的问题。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耐药问题也最为普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主要的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其中以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和金属酶最为突出,导致对绝大多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本文将主要对上述三种酶及其相关致病菌的抗菌治疗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多重耐药 抗菌治疗 AMPC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生素耐药 细菌耐药 抗细菌感染
下载PDF
输血传播的病毒性感染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宝桐 邓国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4期249-251,共3页
输血(blood transfusion)是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输血技术不断发展,从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白细胞、浓缩红细胞、浓缩血小板、浓缩凝血因子、血浆、清蛋白和球蛋白等多种血液制品,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 输血(blood transfusion)是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输血技术不断发展,从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白细胞、浓缩红细胞、浓缩血小板、浓缩凝血因子、血浆、清蛋白和球蛋白等多种血液制品,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尽管随着更加严格的献血员筛选、更加灵敏的血液检验技术以及病原体灭活技术的应用,输血的安全性已大为提高,但输血传播感染的危险仍难以完全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病毒性感染 肝炎
下载PDF
感染、肿瘤、风湿免疫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发热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宝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2年第10期25-27,共3页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诊治一直是临床的难题。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病和肿瘤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之所以会出现发热,根本上是产热和散热失衡,即产热增加和(或)散热减少。除上述三大原因之外,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风湿免疫病 感染性疾病 肿瘤性疾病 散热 产热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系列研究 被引量:57
9
作者 胡森 盛志勇 +8 位作者 薛立波 周宝桐 陆江阳 晋桦 于燕 孙晓床 黎君友 郑玉清 熊德鑫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共5页
通过动物实验对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复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以下3方面的成果:①提出了实验动物MODS诊断和评分标准;②找出了复制MODS模型的关键因素;③在建立动物ICU基础上,成功地复制出符合... 通过动物实验对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复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以下3方面的成果:①提出了实验动物MODS诊断和评分标准;②找出了复制MODS模型的关键因素;③在建立动物ICU基础上,成功地复制出符合MODS发病因素、病理过程和临床特征的标准化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衰竭 MODS 动物模型 诊断 病理
下载PDF
创伤性脓毒症过程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隰建成 周宝桐 +3 位作者 蒋礼先 姜小国 孙同柱 杨毅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61-564,F0005,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14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CLP术后2、6、12、24、48和72h组。取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14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CLP术后2、6、12、24、48和72h组。取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结果CLP术后早期循环血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受抑,TUNEL染色凋亡细胞阳性率低于5.00%,之后开始增加,CLP后48h凋亡细胞阳性率为(48.33±12.53)%,术后72h凋亡率又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脓毒症急性期产生的大量中性粒细胞以死亡为主要途径;当机体转向逐渐恢复时,中性粒细胞以凋亡为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 外周血 细胞凋亡 中性粒细胞凋亡 鼠外周血 实验研 创伤性 盲肠结扎穿孔术 缺口末端标记法
下载PDF
创伤后多器官衰竭发病过程的“双相预激”学说 被引量:30
11
作者 胡森 盛志勇 周宝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1-361,共1页
创伤后多器官衰竭发病过程的“双相预激”学说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胡森,盛志勇,周宝桐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1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但至今对其发病过程... 创伤后多器官衰竭发病过程的“双相预激”学说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胡森,盛志勇,周宝桐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1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但至今对其发病过程及机制的认识还存在看分歧。我们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病理 病因 多器官衰竭 双相预激学说
下载PDF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2
作者 胡森 盛志勇 周宝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8期504-507,共4页
中图分类号:R365;R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603(1999)0805040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是研究MODS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基础,同时也是MODS研究的一个难点。MOD... 中图分类号:R365;R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603(1999)0805040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是研究MODS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基础,同时也是MODS研究的一个难点。MODS是多因素诱发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S 动物模型 病理 发病率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概念和早期诊断依据的探讨 被引量:19
13
作者 胡森 盛志勇 +1 位作者 周宝桐 林洪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6期342-342,共1页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概念和早期诊断依据的探讨胡森,盛志勇,周宝桐,林洪远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是创伤及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自70年代初提出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20多年来,尽...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概念和早期诊断依据的探讨胡森,盛志勇,周宝桐,林洪远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是创伤及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自70年代初提出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20多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为此做了不少努力,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 综合征 诊断 概念
下载PDF
ASP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和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阳 葛瑛 +8 位作者 周宝桐 荣晨 梁良 孙超 张国杰 张占杰 张波 李单青 范洪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管理项目(ASP)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和患者术后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于某院胸外科进行肺或食管手术且术前无感染的患者。2015年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干预前),2016年的患者设为试验组(干预后)。2...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管理项目(ASP)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和患者术后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于某院胸外科进行肺或食管手术且术前无感染的患者。2015年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干预前),2016年的患者设为试验组(干预后)。2016年开展ASP,临床药师、感染科医生对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医嘱实时干预,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实施ASP前后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的规范程度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015年)纳入患者953例;干预后(2016年)纳入患者1 061例。食管或肺部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干预前、干预后分别为1. 57%、1. 7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47,P=0. 829)。使用推荐抗菌药物(头孢呋辛或头孢美唑)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比率从干预前的37. 15%(354/953)上升至干预后的69. 75%(740/1 061),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 025,P=0. 000)。干预前、干预后胸外科抗菌药物AUD情况比较,厄他培南的AUD下降52. 46%(8. 12 VS 3. 86);头孢呋辛(7. 49 VS14. 83)和头孢美唑(4. 98 VS 9. 72)的AUD分别增加98. 00%、95. 18%;头孢曲松的使用强度下降85. 29%(12. 03VS 1. 77)。结论实施ASP,降低了胸外科厄他培南和头孢曲松的使用量,规范了胸外科手术预防用药,且不会引起肺和食管手术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管理项目 手术部位感染 抗菌药物 胸外科 围手术期 ASP
下载PDF
严重创伤后肠屏障功能损伤及谷氨酰胺的保护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黎君友 盛志勇 +3 位作者 吕艺 于勇 胡森 周宝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肠屏障功能损伤机制及谷氨酰胺(GLN)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方法以烧伤、枪伤和缺血再灌流损伤作严重创伤的动物模型,并结合临床病例测定血和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小肠屏障功能的相关指标血乳酸、D-乳酸、肠 PHi,...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肠屏障功能损伤机制及谷氨酰胺(GLN)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方法以烧伤、枪伤和缺血再灌流损伤作严重创伤的动物模型,并结合临床病例测定血和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小肠屏障功能的相关指标血乳酸、D-乳酸、肠 PHi,LPS,TNF和尿乳果糖/甘露醇(L/M)的变化,以早期口服 GLN 对肠屏障功能保护.结果严重创伤后血浆 DAO 活性从损伤早期即显著升高,组织 DAO 活性降低,血和小肠组织 DAO 的变化呈负相关(r=-0.937,P<0.001);血浆 DAO 的变化与血浆 TNF,LPS,D-乳酸、乳酸、PHi 和 L/M 的变化呈高度相关(r=0.817,0.842,0.887,0.872,-0.553和0.951,P<0.01~0.05);小肠组织病理变化与功能指标变化一致;早期口服 GLN 可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肠屏障功能指标.结论严重创伤后肠屏障功能早期即有受损伤;血浆 DAO 活性的变化是反映小肠机械损伤的敏感指标;GLN 对创伤后小肠屏障功能损伤有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障碍 谷氨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 肠损伤
下载PDF
创伤性脓毒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隰建成 马远征 +5 位作者 周宝桐 林洪远 何忠杰 张星火 付小兵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在创伤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CLP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αm...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在创伤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CLP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αmRNA表达逐渐增高,48h达峰值后开始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组织TNFαmRNA表达的增高首先局限于创伤局部(小肠12hP<0.01,24h达峰值),然后进入血循环,再转移至敏感器官肺和肝组织中(肺24hP<0.01,48h达峰值;肝24hP<0.05,48h达峰值)。结论TNFαmRNA表达的增高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创伤 基因表达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MRNA表达 肝组织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创伤脓毒症早期病理生理过程的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黎君友 胡森 +6 位作者 孙晓庆 严鸣 晋桦 姜小国 孙丹 周宝桐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脓毒症早期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压维持在 4.0~ 4.7k Pa,1k Pa=7.5 mm Hg) ,持续 2小时 ,休克末快速经颈静脉回输 (15分钟内 )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 ;复苏后 6小时 ,以蠕动泵经尾静脉... 目的 :探讨创伤脓毒症早期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压维持在 4.0~ 4.7k Pa,1k Pa=7.5 mm Hg) ,持续 2小时 ,休克末快速经颈静脉回输 (15分钟内 )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 ;复苏后 6小时 ,以蠕动泵经尾静脉输入大肠杆菌内毒素 2 mg/ kg。实验分成 5组 ,分别观察致伤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末、复苏后及输注内毒素后 2和 2 4小时各器官功能的变化。结果 :动物在创伤休克末和缺血再灌注后即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出现 ,心、肝、肾、肺、肠等器官功能指标出现变化 ,创伤休克末丙氨酸转氨酶(AL 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较伤前增加 1倍 ,心肌酶谱在输内毒素 2小时后大于正常值的 3倍以上 ;病理学观察显示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实质性损伤 ;动物总死亡率为 39.6 % ,单个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 4.7% ,2个或 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为 2 3.5 %。结论 :本实验较好地重现了创伤后脓毒症发生的诱因和临床特点 ;SIRS发生率较高 ,符合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标准的仅为 2 3.5 % ,是较好的创伤脓毒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腹部撞击伤时肝脏损伤生物力学效应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安波 刘荫秋 +3 位作者 周宝桐 陈林 李曙光 王大田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3,共5页
本文采用自由落体式撞击载荷对17只狗下腹部撞击致伤,动态实时测量了动物各主干血管内血流的压力变化过程:并通过高速摄影和高速X线摄影技术同步记录和分析了狗腹腔的压缩变形过程和肝实质局部的变形位移,对腹部撞击伤时肝脏损伤的生物... 本文采用自由落体式撞击载荷对17只狗下腹部撞击致伤,动态实时测量了动物各主干血管内血流的压力变化过程:并通过高速摄影和高速X线摄影技术同步记录和分析了狗腹腔的压缩变形过程和肝实质局部的变形位移,对腹部撞击伤时肝脏损伤的生物力学效应作了一定的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伤 生物力学 肝损伤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肠道与肝缺血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付小兵 王亚平 +6 位作者 叶一秀 孙同柱 马诺山 常国友 许明火 周宝桐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肠道与肝缺血性损伤的影响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付小兵,王亚平,叶一秀,孙同柱,马诺山,常国友,许明火,周宝桐,盛志勇关键词缺血再灌流损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菌移位中国图书资...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肠道与肝缺血性损伤的影响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付小兵,王亚平,叶一秀,孙同柱,马诺山,常国友,许明火,周宝桐,盛志勇关键词缺血再灌流损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菌移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85.4肠道作为严重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缺血性损伤 BFGF 肠道损伤 防治
下载PDF
小肠屏障功能监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黎君友 吕艺 +4 位作者 胡森 晋桦 周宝桐 熊德鑫 盛志勇 《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创伤后小肠屏障功能几种监测方法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到一种适合临床推广的快速敏感的监测方法。方法 北京地区雄性成年山羊 32只,随机分为创伤失血性休克组(H组,n=6),创伤内毒素血症组(E组,n=6)和创伤失... 目的 通过对创伤后小肠屏障功能几种监测方法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到一种适合临床推广的快速敏感的监测方法。方法 北京地区雄性成年山羊 32只,随机分为创伤失血性休克组(H组,n=6),创伤内毒素血症组(E组,n=6)和创伤失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组(M组,n=20),模拟临床创伤、缺血再灌注(I/R)、感染脓毒症的实验模型。同时监测二胺氧化酶(DAO)、肠粘膜下pH(pHi)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并参照血浆内毒素(LPS)、TNF和病理形态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创伤和失血性休克后当日血浆DAO活性可呈一过性升高,M组在输入内毒素后再度升高呈双峰型用组术后第一天开始DAO渐趋下降,E组自手术当日开始逐渐升高。M组 L/M较 E组增加显著;创伤、休克末和输内毒素后小肠 pHi持续降低。血浆DAO的变化与L/M和肠粘膜pHi的变化呈高度相关(r=0.951和-0.553、P<0.01~0.05),三种肠功能指标与血浆LPS和TNF的变化高度相关,并与病理形态学变化相一致。结论 创伤缺血再灌流,单纯输内毒素均可导致肠屏障功能损伤,这种损伤是短暂和可逆的;创伤缺血再灌流复合内毒素血症对肠屏障功能的损伤程度明显加重;DAO活性、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肠屏障功能 小肠屏障功能 监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