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永力 樊金娟 +3 位作者 曾超珍 刘小舟 王疏 赵开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2-448,共7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初步分析了稻曲病菌 ( Ustilaginoideavirens)的群体遗传结构。从 1 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 32个扩增带型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 ,对不同年份采自辽宁、云南、湖北和浙江...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初步分析了稻曲病菌 ( Ustilaginoideavirens)的群体遗传结构。从 1 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 32个扩增带型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 ,对不同年份采自辽宁、云南、湖北和浙江等水稻种植区的 5 6个菌株进行扩增。 32个引物扩增出 2 2 3条带 ,绝大多数引物对不同年度采自不同稻区的菌株扩增的 DNA谱型相同 ,大多数菌株间相似性系数达 0 .80以上。根据扩增 DNA片段的多态性 ,从空间分布来看 ,来源于北方、长江流域和南方的菌株难以划分出明显的地理宗谱 ;不同年度的菌株 DNA多态性也无明显的差异。上述结果初步表明稻曲病菌遗传稳定 ,寄主选择作用 (寄主的基因型及其时空分布 )对稻曲病菌变异的影响较小。但是尚需采用其它的分子技术测试更多的菌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Ustilaginoidea virens RAPD 群体结构
下载PDF
Xa21转基因杂交稻组合汕优63和汕优559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永力 章琦 +4 位作者 王春连 邢全党 翟文学 潘学彪 朱立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95,共3页
采用包括与 Xa2 1相匹配的鉴别菌系在内的 12个国际鉴别小种和中国 7个病原型 ,接种由明恢 6 3、盐恢 5 5 9的Xa2 1转基因单拷贝抗性纯合系与珍汕 97A杂交获得的转基因杂交稻汕优 6 3(汕优 6 3- Xa2 1) 73个 F1 群体和转基因杂交稻汕优 ... 采用包括与 Xa2 1相匹配的鉴别菌系在内的 12个国际鉴别小种和中国 7个病原型 ,接种由明恢 6 3、盐恢 5 5 9的Xa2 1转基因单拷贝抗性纯合系与珍汕 97A杂交获得的转基因杂交稻汕优 6 3(汕优 6 3- Xa2 1) 73个 F1 群体和转基因杂交稻汕优 5 5 9(汕优 5 5 9- Xa2 1) 13个 F1 群体 ,测定转基因杂交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这 2个转基因杂交稻组合具有优良的广谱抗性 ,抗谱与 Xa2 1基因供体 IRBB2 1相同 ,非转基因杂交稻表现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杂交稻 白叶枯病 抗性 汕优63 汕优559
下载PDF
采用PCR-RFLP和RAPD对球壳孢目真菌系统学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永力 吕国忠 +1 位作者 刘伟成 白金铠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0-166,共7页
对球壳孢目真菌首次采用PCR-RFLP和RAPD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4属12种24个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区(ITS)进行了PCR扩增,4种内切酶(AluI,Hha,MspI,TaqI)... 对球壳孢目真菌首次采用PCR-RFLP和RAPD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4属12种24个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区(ITS)进行了PCR扩增,4种内切酶(AluI,Hha,MspI,TaqI)酶切,结果表明:主要属的ITS区长度不同,同属不同种相同。Coniothyrium,Phylosticta,Ascochyta,SeptoriaITS区长度分别为630,560,550,540bp;酶切图谱属间差别明显,属内种间基本一致,暗示传统的分种可能过细,某些种的成立还有商榷的余地,PCR-RFLP对确定疑难种属的地位有重要的意义。3属8种16个菌株的RAPD结果表明,种内图谱相同或图谱类型相同,而种间明显不同,揭示出过去所划分的种的确存在本质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壳孢目 PCR RAPD 系统发育
下载PDF
Xa21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及其遗传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永力 翟文学 +4 位作者 章琦 王春连 田文忠 潘学彪 朱立煌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9,共7页
采用包括与 Xa2 1基因相对应的白叶枯病鉴别小种 P6在内的 12个国际鉴别小种和我国 7个病原型 ,对通过农杆菌介导的 8个不同遗传背景的 Xa2 1转基因品系 ,及其不同世代的植株 ,进行接种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 :Xa2 1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 采用包括与 Xa2 1基因相对应的白叶枯病鉴别小种 P6在内的 12个国际鉴别小种和我国 7个病原型 ,对通过农杆菌介导的 8个不同遗传背景的 Xa2 1转基因品系 ,及其不同世代的植株 ,进行接种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 :Xa2 1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呈现显性 ,并且在转基因后代中可以稳定遗传 ,且保留其广谱抗性。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 ,Xa2 1的抗性表达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21 转基因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 遗传性
下载PDF
稻曲病菌分离技术的初探 被引量:43
5
作者 周永力 章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用7种培养基和2种分离方法对稻曲病菌的培养及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胁本哲氏培养+抑制细菌生长的氯霉素(5oμg/mL)是分离稻曲病菌最适宜的培养基。稻谷是厚垣孢子产生的理想培养基。厚垣孢子悬液法可用于稻曲病菌的快速分... 用7种培养基和2种分离方法对稻曲病菌的培养及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胁本哲氏培养+抑制细菌生长的氯霉素(5oμg/mL)是分离稻曲病菌最适宜的培养基。稻谷是厚垣孢子产生的理想培养基。厚垣孢子悬液法可用于稻曲病菌的快速分离,而稻曲球不同层次组织块分离法可从保存长时间的稻曲球分离到稻曲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分离技术 培养基 菌落 孢子
下载PDF
球壳孢目真菌个体发育研究Ⅰ:壳二胞等四属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永力 吕国忠 +1 位作者 刘伟成 白金铠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9-205,共7页
人工培养条件下,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球壳孢目(Sphaerosidales)的Ascochyta,Phyllosticta,Phomopsis,Septoria四属进行个体发育研究,明确了其产孢方式:Ascochyta和Phyllosticta为内壁芽生瓶梗式;Phomopsis为全壁芽... 人工培养条件下,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球壳孢目(Sphaerosidales)的Ascochyta,Phyllosticta,Phomopsis,Septoria四属进行个体发育研究,明确了其产孢方式:Ascochyta和Phyllosticta为内壁芽生瓶梗式;Phomopsis为全壁芽生瓶梗式;Septoria为全壁芽生合轴式,这一结果为属级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产孢方式是属内共同具有的稳定特征,分生孢子的形成方式类型、产孢细胞及分生孢子的形态是划分属的首要标准。以寄主植物属为基础确定的同属大多数种在个体发育上无明显差别,分生孢子的形态及大小是分种的一个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二胞属 叶点霉属 拟茎点霉属 壳针孢属 个体发育
下载PDF
稻曲病菌的Nested PCR检测(英文) 被引量:8
7
作者 周永力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为设计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专化性PCR引物,测定了1991-2001年采集的多个水稻品种、不同水稻产区的菌株的ITS和5.8S rDNA区序列。U. virens的ITS1、ITS2和5.8S rDNA区域的长度为 624-625bp, 序列高度保守。在与麦角菌科其它... 为设计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专化性PCR引物,测定了1991-2001年采集的多个水稻品种、不同水稻产区的菌株的ITS和5.8S rDNA区序列。U. virens的ITS1、ITS2和5.8S rDNA区域的长度为 624-625bp, 序列高度保守。在与麦角菌科其它种比较的基础上,设计了U. virens专化性嵌合引物。采用PCR方法可以灵敏地检测目标真菌,并且与传统的组织观察结果很好地吻合。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稻曲病的侵染规律和建立田间早期诊断技术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NestedPCR检测 PCR引物 专化性嵌合引物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原生质体的分离及转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永力 TANAKA Chihiro +1 位作者 MATSUSHIMA Satoshi TSUDA Mitsuya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玉米大斑病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一个世界性真菌病害。由于玉米大斑病菌 (Exserohilumturcicum)在无性生长过程中迅速产生黑色素 ,致使原生质体难以分离。测试了包括Fungase、Funcelase、Novozyme、Glucanex、Driselase、Uskizyme、Kita... 玉米大斑病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一个世界性真菌病害。由于玉米大斑病菌 (Exserohilumturcicum)在无性生长过程中迅速产生黑色素 ,致使原生质体难以分离。测试了包括Fungase、Funcelase、Novozyme、Glucanex、Driselase、Uskizyme、Kitalase在内的 7种细胞壁降解酶及其组合、病原菌菌株和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的培养形态和菌丝的生长状态显著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效率 ;酶组合Kitalase +Glucanex +Driselase ,Kitalase+Glucanex和Kitalase +Uskizyme能够有效地分离玉米大斑病菌的原生质体。初步的转化试验表明 ,质粒pAN71可以用于该病原菌的转化。这些结果将为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 提取 转化 玉米大斑病菌 真菌
下载PDF
利用静态破碎剂拆除灌注桩钢筋混凝土盖帽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永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64,共2页
三峡垂直升船机上游1~4号靠船墩位于临时船闸上航道左侧130 m高程平台上,靠船墩间距30 m,每个基础开挖成14 m×14 m×4 m(长×宽×深)的基坑,底部设署4根1.8 m的灌注桩,桩深10~22.2 m,为检测桩混凝土高应变,在桩顶... 三峡垂直升船机上游1~4号靠船墩位于临时船闸上航道左侧130 m高程平台上,靠船墩间距30 m,每个基础开挖成14 m×14 m×4 m(长×宽×深)的基坑,底部设署4根1.8 m的灌注桩,桩深10~22.2 m,为检测桩混凝土高应变,在桩顶部浇筑了钢筋混凝土盖帽,检测完桩基高应变后,需拆除钢筋混凝土盖帽,为了不破坏桩基混凝土及原有钢筋结构,采用静态破碎方法拆除盖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垂直升船机 靠船墩灌注桩 盖帽拆除爆破 静态破碎剂
下载PDF
溪洛渡沟渣场排水洞光面爆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永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3-,26,共2页
溪洛渡水电工程堆渣场通过拦断溪洛渡沟修建而成,溪洛渡沟沟水通过修建排水洞排出。为了确定合理的排水洞施工光面爆破方法,对在排水洞Ⅲ类玄武岩段进行了6组光面爆破试验,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施工,减少了洞挖施工超欠挖,提高本... 溪洛渡水电工程堆渣场通过拦断溪洛渡沟修建而成,溪洛渡沟沟水通过修建排水洞排出。为了确定合理的排水洞施工光面爆破方法,对在排水洞Ⅲ类玄武岩段进行了6组光面爆破试验,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施工,减少了洞挖施工超欠挖,提高本工程洞室开挖的施工质量,减少了混凝土衬砌方量,节约了施工成本。本爆破参数可供同类洞室开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洞 光面爆破 试验 溪洛渡水电站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鉴别菌株突变体库的构建及无毒基因突变体的筛选
11
作者 周永力 潘雅姣 +3 位作者 翟文学 徐建龙 章琦 黎志康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6-488,共3页
利用invivo转座技术构建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 3鉴别菌株的突变体库,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转座子插入位点旁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转座子插入到白叶枯病菌的基因组中。经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4个毒力发生变化的突变体。为进一步克隆Xa2 3无... 利用invivo转座技术构建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 3鉴别菌株的突变体库,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转座子插入位点旁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转座子插入到白叶枯病菌的基因组中。经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4个毒力发生变化的突变体。为进一步克隆Xa2 3无毒基因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nthonmonas ORYZAE PV oryzae Xa23 突变体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右岸泄洪洞光面爆破技术
12
作者 周永力 申逸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47,共3页
溪洛渡水电站右岸泄洪洞无压段断面尺寸为14 m×19 m(宽×高),围岩主要为Ⅱ、Ⅲ类玄武岩,质地新鲜。在无压段上层中导洞及两侧扩挖采用了光面爆破施工技术。根据洞身围岩的岩石性质,对光面爆破施工的技术参数进行了认真的设计,... 溪洛渡水电站右岸泄洪洞无压段断面尺寸为14 m×19 m(宽×高),围岩主要为Ⅱ、Ⅲ类玄武岩,质地新鲜。在无压段上层中导洞及两侧扩挖采用了光面爆破施工技术。根据洞身围岩的岩石性质,对光面爆破施工的技术参数进行了认真的设计,确定了合理的爆孔布置方式,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爆孔数量、爆孔孔深、孔径、孔距、装药量等参数。由于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施工,除地质原因外,光面爆破施工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洞 光面爆破 爆破施工 溪洛渡水电站
下载PDF
大型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工程洞室群中下层开挖爆破方案试验研究
13
作者 周永力 赵晓 +1 位作者 孙海江 李鹏 《四川水力发电》 2014年第A01期4-9,34,共7页
论述了某大型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工程洞室群在水封条件下中下层开挖爆破方案试验研究,得出了适合该工程开挖爆破方案并在实际施工中成功应用,对今后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爆破试验 水封石洞油库 洞室群中下层开挖 研究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的抗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新基因Xa-23(t)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113
14
作者 章琦 赵炳宇 +8 位作者 赵开军 王春连 杨文才 林世成 阙更生 周永力 李道远 陈成斌 朱立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6-542,共7页
经抗谱评价、抗性类型比较、遣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 t) (暂名 )。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 ,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用携有新基因 Xa- 2 3( t) 的一对近... 经抗谱评价、抗性类型比较、遣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 t) (暂名 )。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 ,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用携有新基因 Xa- 2 3( t) 的一对近等基因系 ( JG30 6* / / Xa- 2 3( t) )构建 F2 群体中选出 160个单株用 SSR(微卫星 )标记进行基因定位 ,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 11染色体 SSR标记 OSR0 6和RM2 2 4附近 ,图距分别为 5.3c M和 2 7.7c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稻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定位
下载PDF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水稻白叶枯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9
15
作者 王春连 章琦 +1 位作者 周永力 赵炳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用 IS- PCR和 rep- PCR法结合传统病理学分析了 12 8个主要采自我国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的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 oryzae)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用 4个专化引物 J3、ERIC、REP和 BOX对 114个菌系基因组 DNA进行 PCR扩增反... 用 IS- PCR和 rep- PCR法结合传统病理学分析了 12 8个主要采自我国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的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 oryzae)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用 4个专化引物 J3、ERIC、REP和 BOX对 114个菌系基因组 DNA进行 PCR扩增反应 ,4个引物分别呈现 2 0、12、6和 5种谱型 ,遗传多样性值分别为 0 .82、0 .49、0 .35和 0 .30。以彼此间带位相似率达 70 %为界 ,用 UPGMA聚类分析法 ,可将 114个病原菌分为 6簇 (J3)和 5簇 (ERIC)。引物 J3的簇 1中包括 0~ 、 7个病原型 ,ERIC引物的簇 1中包括 0~ 和新型 9个病原型。将 12 8个病原菌在我国 5个鉴别品种上测定以进行病原型分群 ,参试菌系多数属于 型、 型和 0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病原型 遗传多样性 长江以南地区 PCR分析 抗病育种
下载PDF
稻曲病菌的病原学 被引量:48
16
作者 王疏 白元俊 +2 位作者 周永力 姚健民 白金铠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24,共6页
稻曲病菌产生的黄色和黑色厚垣孢子表面都有疣状突起,但黑色厚垣孢子的疣状突起明显。常规萌发试验,黄色厚垣孢子萌发,黑色不萌发。黄色厚垣孢子在4℃和25℃下贮存分别保持萌发能力1年和80d左右,萌发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 稻曲病菌产生的黄色和黑色厚垣孢子表面都有疣状突起,但黑色厚垣孢子的疣状突起明显。常规萌发试验,黄色厚垣孢子萌发,黑色不萌发。黄色厚垣孢子在4℃和25℃下贮存分别保持萌发能力1年和80d左右,萌发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pH5~pH8和25℃~30℃。光照可诱导产生厚垣孢子。病菌在PD和PS培养液中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田间采集的稻曲病菌菌核在砂培条件下可以萌发并可产生成熟的子囊孢子。该菌可产生毒素,在一定的浓度下,对稻种萌发和胚芽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厚垣孢子 菌核 毒素 水稻 病原学
下载PDF
携有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水稻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应用(英文) 被引量:52
17
作者 章琦 王春连 +5 位作者 赵开军 杨文才 乔枫 周永力 江祺祥 刘古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6-210,共5页
1993~ 1998年 ,构建了携有抗稻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的近等基因系 ,命名为 CBB2 3。以全生育期高度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籼稻品种 JG30为轮回亲本 ,与携有 Xa2 3的抗性供体 H4杂交 ,JG30 / H4的 F1 通过回交、自交直至 B5F4,各世代均... 1993~ 1998年 ,构建了携有抗稻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的近等基因系 ,命名为 CBB2 3。以全生育期高度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籼稻品种 JG30为轮回亲本 ,与携有 Xa2 3的抗性供体 H4杂交 ,JG30 / H4的 F1 通过回交、自交直至 B5F4,各世代均用与目标基因 Xa2 3相对应的专化小种菌系 P6人工接种鉴定 ,同步进行株型和农艺性状选择 ,直至抗性稳定和农艺性状类似其轮回亲本。比较了 CBB2 3(携 Xa2 3)和 IRBB2 1(携 Xa2 1)对 2 0个菌系包括 10个菲律宾小种、3个日本小种和7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的抗谱 ,Xa2 3抗所有 2 0个菌系 ;Xa2 1抗 19个菌系 ,对菲律宾 10号小种则高度感病。用近等基因系 CBB2 3构建了 JG30 / CBB2 3组合的 F2 分离群体 ,通过 SSR标记筛选 ,初步将 Xa2 3定位于水稻第 11染色体。进一步筛选出 3个与 Xa2 3更紧密连锁的 AFL P标记。其中的 APKj2 3与 Xa2 3之间的图距约为 1.0 c M。并报道了在抗病育种中已有效的应用了携有 Xa2 3的近等基因系 CBB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 水稻 近等基因系 应用 抗性基因
下载PDF
玉米病害的病菌变异与抗病品种选育 被引量:57
18
作者 白金铠 宋佐衡 +5 位作者 陈捷 梁景颐 刘伟成 吕国忠 赵廷昌 周永力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7-72,共6页
我国玉米上发生的病害约30余种,引起病害的病原有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50余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穗粒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矮花叶病等.每年因各种病害造成玉米产量损失达10%.本文简要的... 我国玉米上发生的病害约30余种,引起病害的病原有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50余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穗粒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矮花叶病等.每年因各种病害造成玉米产量损失达10%.本文简要的论述了国内外对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与病菌致病性的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概况.为掌握病菌的变异规律与今后应采取的选育抗病品种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信息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育种 抗病性
下载PDF
水稻抗纹枯病QTL表达的遗传背景及环境效应 被引量:22
19
作者 谢学文 许美容 +5 位作者 藏金萍 孙勇 朱苓华 徐建龙 周永力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85-1893,共9页
利用水稻纹枯病菌强致病菌系RH-9人工接种Lemont导入到特青背景的213个近等基因导入系(TQ-ILs)群体和特青导入到Lemont背景的195个近等基因导入系(LT-ILs)群体,定位和分析了水稻抗纹枯病数量性状座位(QTL)及其表达的环境与遗传背景效应... 利用水稻纹枯病菌强致病菌系RH-9人工接种Lemont导入到特青背景的213个近等基因导入系(TQ-ILs)群体和特青导入到Lemont背景的195个近等基因导入系(LT-ILs)群体,定位和分析了水稻抗纹枯病数量性状座位(QTL)及其表达的环境与遗传背景效应。亲本Lemont对RH-9表现为高度感病,特青表现为中等抗病。人工接种后TQ-ILs群体的相对病斑高度(病斑高度与株高比)呈连续正态分布,LT-IL群体则明显偏向感病亲本Lemont。在不同年份和遗传背景下检测到影响纹枯病相对病斑高度的主效QTL10个和互作QTL13个,其中2006年在TQ-IL群体定位到的6个主效QTL在2007年均得到验证,表明这些QTL具有较好年度间的重复性。QSh4是唯一在双向导入系背景下表达的QTL,该位点特青等位基因降低相对病斑高度,提高抗性水平。在TQ-ILs群体中定位到位于第10染色体RM216~RM311区间的QSb10a与在LT-IL群体中定位到的位于相邻区间RM222~RM216的QSb10b的基因作用方向不同,推断这两个QTL存在紧密连锁关系。绝大多数在TQ-IL群体中表达的主效及互作QTL在LT-ILs群体中不表达,表明水稻抗纹枯病QTL具有明显的遗传背景效应。通过比较作图,本研究定位到的其中8个QTL在以往不同群体中同样被检测到,这些主效QTL对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培育水稻抗纹枯病育种可能具有应用价值。指出标记辅助选择在不同遗传背景中能稳定表达的QTL或通过聚合不同抗病QTL是进一步提高水稻纹枯病抗性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数量性状座位(QTL) 遗传背景效应 回交导入系
下载PDF
应用导入系群体进行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剖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康乐 李宏 +12 位作者 孙勇 卢德城 张帆 黄道强 徐建龙 王志东 朱苓华 高用明 傅彬英 李康活 周永力 周少川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00-1509,共10页
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丰矮占为轮回亲本,以Khazar和IR64作供体亲本,经连续回交分别构建了2套导入系(introgression lines)群体。对导入系后代分别在广州早造和晚造两种环境下进行重复产量鉴定。对两环境下产量及其组分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 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丰矮占为轮回亲本,以Khazar和IR64作供体亲本,经连续回交分别构建了2套导入系(introgression lines)群体。对导入系后代分别在广州早造和晚造两种环境下进行重复产量鉴定。对两环境下产量及其组分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在广州早造和晚造环境下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在早造,每穗实粒数对产量供献最大,而在晚造,单株有效穗数对产量供献最大。应用SSR分子标记对这些导入系的供体片段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并应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剖析了导入系基因型与其产量及其组分的关系,共检测到27个染色体区段与产量及组分性状相关,包括10个产量QTL、9个单株穗数QTL、9个每穗实粒数QTL和14个千粒重QTL。大多数QTL只在一个环境条件下表达。在第3、7和9染色体上有3个QTL区域与产量及其两个组分有较大的效应,值得关注。最终,本研究在同步进行复杂农艺性状的改良和遗传剖析的研究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选择导入系 QTL 产量 单株穗数 每穗实粒数 千粒重 遗传重叠 一因多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