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触发点位置及后处理技术 被引量:32
1
作者 周运锋 史河水 +4 位作者 吴爱兰 李欣 古今 刘永华 韩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61-1564,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时触发点位于上腔静脉的应用价值以及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选择。方法疑诊肺动脉栓塞(PE)拟接受CTPA检查的患者40例分成A、B两组,A组触发点感兴趣区(ROI)位于肺动脉干,阈值80 HU,对比剂总量50-60 m... 目的探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时触发点位于上腔静脉的应用价值以及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选择。方法疑诊肺动脉栓塞(PE)拟接受CTPA检查的患者40例分成A、B两组,A组触发点感兴趣区(ROI)位于肺动脉干,阈值80 HU,对比剂总量50-60 ml,B组ROI位于主动脉窗水平的上腔静脉内,阈值80 HU,对比剂总量35-45 ml,两组的其他技术参数相同。分析两种方法的CTPA图像,测量肺动脉干、右下肺静脉CT值及6级肺动脉显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比较各种后处理重组方法对栓子的显示率。结果 40例疑似PE患者,除B组1例严重的右心功能不良致肺动脉图像较差外,其余均得到满意的图像;肺动脉干CT值和6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下肺静脉CT值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各种不同后处理技术,对不同情况下的栓子显示,各有其优势。结论选择触发点位于上腔静脉的CTPA检查方法,能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和提高图像的质量;各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触发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运锋 史河水 +4 位作者 崔立明 蒋日峰 李欣 刘永华 韩萍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诊肺动脉栓塞的78名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双能量扫描,数据经后处理得到肺动脉血管图像(CTA)和肺灌注图像(PBV)。两位医师对PBV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和分型,...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诊肺动脉栓塞的78名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双能量扫描,数据经后处理得到肺动脉血管图像(CTA)和肺灌注图像(PBV)。两位医师对PBV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和分型,同时观察CTA图像有无栓塞以及栓塞的部位、程度。分析PBV图像的表现与CTA图像、肺部异常改变的关系。用Kappa系数检验两位观察者对PBV图像质量评价和分型的一致性,计算PBV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两位医师对肺灌注图像质量的分级以及肺灌注图像的分型一致性极强,K值分别为0.87、0.80,P值均<0.01。PBV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为95.30%,特异度为56.40%,阳性预测值为70.70%,阴性预测值为91.20%。对于完全栓塞的患者,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能够显示肺动脉栓塞导致肺血流改变的肺灌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实时互换教学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周运锋 王敏红 +3 位作者 温骞 汪婷 王娟 袁权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年第8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理论与实践实时互换的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价值。方法:抽取100名医学影像系本科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理论与实践实时互换的教学模式。评价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教学的满意... 目的:探讨理论与实践实时互换的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价值。方法:抽取100名医学影像系本科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理论与实践实时互换的教学模式。评价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除了书写报告的逻辑性和诊断准确性外,其余各项学习成绩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理论与实践实时互换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S 医学影像诊断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下载PDF
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灿 周运锋 +2 位作者 韩萍 史河水 刘永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S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能辨别真假腔;除6例假腔完全血栓化或表现为壁内血肿的病例外,其余42例均能显示破口,40例显示多发破口;主动脉弓三大... 目的:探讨MSCT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S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能辨别真假腔;除6例假腔完全血栓化或表现为壁内血肿的病例外,其余42例均能显示破口,40例显示多发破口;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均受累及的有6例,腹腔干受累及的有9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及的有10例,右肾动脉受累及的有8例,左肾动脉受累及的有15例,右侧髂总动脉受累及的有18例,左侧髂总动脉受累及的有13例,双侧均受累及的有8例;合并动脉瘤或瘤样扩张的有10例,合并粥样硬化的有20例。结论: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主动脉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胎盘植入的MRI诊断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敏红 周运锋 +3 位作者 周理想 翟建 汪婷 张钦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9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综合诊断为胎盘植入的17例孕产妇的MRI表现。结果:17例患者子宫均不同程度增大,结合带低信号影变薄或中断;胎盘不规则增厚,植入区域子宫壁明显变薄,两者分界不清,9例T2WI上低... 目的:探讨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综合诊断为胎盘植入的17例孕产妇的MRI表现。结果:17例患者子宫均不同程度增大,结合带低信号影变薄或中断;胎盘不规则增厚,植入区域子宫壁明显变薄,两者分界不清,9例T2WI上低信号的子宫肌壁内可见高信号的胎盘植入灶。DWI上12例病灶呈明显高信号,且显示较T2WI清楚,3例未见明显高信号,2例运动伪影较重,不能评价。17例MRI动态增强扫描示病灶显著强化,与子宫肌层强化程度类似,边缘强化明显,呈"花环"、"花瓣"样强化,中晚期持续、明显强化,5例病灶中央坏死区未见强化。结论:MRI平扫结合DWI能明确诊断胎盘植入及判断肌层受侵情况,动态增强扫描则有利于明确血供及鉴别诊断,因此MRI对于诊断胎盘植入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CT导向下^(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文 周运锋 陈伦刚 《西部医学》 2010年第6期1126-1127,共2页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术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本文就CT导向下经皮穿刺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原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125I粒子 恶性肿瘤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不同部位周围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玲 周运锋 +4 位作者 吴琛 张超 程亮 周峰峰 陈娅娣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部位周围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09例不同部位的周围神经鞘瘤,总结病灶的位置及走行、形态、大小,及其CT、MRI影像学特征。结果109例患者病灶位于四...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部位周围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09例不同部位的周围神经鞘瘤,总结病灶的位置及走行、形态、大小,及其CT、MRI影像学特征。结果109例患者病灶位于四肢34例,颈部21例,胸壁17例,腹膜后15例,胃壁10例,其他少见部位12例,共113个病灶。病灶以椭圆形为主(82/113),类圆形次之(27/113),边界清楚、光滑。四肢、颈部及胸壁病灶(67/75)多沿神经方向走行。四肢病灶MRI多表现为典型脂肪分离、神经出入和靶征。颈部、胸壁病灶以典型CT、MRI表现为主:均匀或欠均匀低密度/等信号,T2WI像呈靶征,增强后表现为中心逐渐强化的靶征。腹膜后、盆腔病灶则以不典型CT、MRI表现为主:多房囊状或厚壁囊状不均匀密度/信号,增强后呈多房囊状延迟强化;胃壁病灶CT多表现为均匀等密度,增强后明显延迟强化。结论不同部位的周围神经鞘瘤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但是每个部位肿瘤根据所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表现有所差异,认识其CT、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鞘瘤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64排螺旋CT 80 kV双期扫描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娟 周运锋 +3 位作者 周峰峰 张强 熊玉伟 袁权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80 k V双期扫描模式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名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接受120 k V下肢动脉CTA常规单期扫描模式检查,B组(30例)接受80 k V双... 目的:探讨80 k V双期扫描模式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名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接受120 k V下肢动脉CTA常规单期扫描模式检查,B组(30例)接受80 k V双期优化扫描模式检查,比较两组动脉阻塞程度、各节段动脉CT值和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结果:动脉阻塞程度评分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11),B组总体和各动脉节段CT值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CT值最大的部位出现在腘动脉,CT值最小的部位出现在小腿动脉。B组患者所受分辐射剂量明显低于A组(P<0.001)。结论:64排螺旋CT 80 k V下肢动脉双期扫描不仅能明显减低患者辐射剂量,而且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下肢动脉
下载PDF
低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标 殷志成 +2 位作者 李育祥 陈方满 周运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低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表现。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确诊的GIS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低危险度组14例,中高危险度组21例。比较2组肿瘤的部位、最大径、密度、形态、囊变程度、生长方式、强化程度等... 目的:探讨低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表现。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确诊的GIS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低危险度组14例,中高危险度组21例。比较2组肿瘤的部位、最大径、密度、形态、囊变程度、生长方式、强化程度等。结果:2组肿瘤最大径、形态、囊变程度、强化程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肿瘤部位、生长方式、平扫实质部分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危险度GISTs的CT表现不同于中高危险度,具有良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危险度分级
下载PDF
26例女性生殖器结核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健 张莹 +3 位作者 杨江华 周运锋 程玉生 丁锦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3-496,502,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结核(FGTB)和卵巢癌(OC)临床鉴别诊断的改进措施。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6例FGTB为研究组,2017年1~6月收治的40例OC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FGTB组的15~35...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结核(FGTB)和卵巢癌(OC)临床鉴别诊断的改进措施。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6例FGTB为研究组,2017年1~6月收治的40例OC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FGTB组的15~35岁(38.5%,10/26)患者占比及存在结核病史(34.6%,9/26)、继发性闭经(34.6%,9/26)和不孕(38.5%,10/26)患者占比均高于OC组(P<0.01)。FGTB组结核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率(92.3%,12/13)和肺部CT肺结核检出率(46.2%,12/26)均高于OC组(P<0.05)。经腹手术探查中,FGTB组输卵管僵硬、增粗或积脓、积水(60.9%,14/23)及腹盆腔粟粒或干酪样结节(72.9%,17/23)的检出率均高于OC组(P<0.01),卵巢器质性病变明显少于OC组(13.0%vs 80.0%,P<0.01)。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存在继发性闭经、不孕、结核病史或合并肺结核的患者特别是年轻育龄患者,采取包括T.SPOTTB、肺部CT和腔镜探查在内的综合措施,提高FGTB与OC的临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器结核 盆腔结核 卵巢癌 结核斑点试验 腹腔镜 宫腔镜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及脑灌注分析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闫天志 张超 +3 位作者 刘清祥 黄琦 黄显军 周运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10,共5页
目的通过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及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成像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斑块... 目的通过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及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成像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及血流灌注进行分析,探寻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相关的高危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发病时间小于4周的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HRMR-VWI及CTP影像资料。根据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和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A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组,分析两组斑块特征、灌注参数及侧支评分的差异,构建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显著变量及其联合模型对ACI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64例患者。TIA组共25例,女10例,年龄(55.12±11.20)岁。ACI组共39例,女11例,年龄(57.90±9.62)岁。两组间性别(P=0.327)、年龄(P=0.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IA组相比,ACI组的斑块长度更长[6.10(3.20,12.3)mm vs.4.10(2.15,5.55)mm,P=0.006]、负荷更大[86.83%(80.26%,100.00%)vs.78.46%(72.70%,87.66%),P=0.007]、狭窄程度[86.76%(76.19%,100.00%)vs.75.72%(60.94%,85.84%),P=0.008]、强化程度(P<0.001)及强化指数[(1.19±0.55)vs.(0.58±0.46),P<0.001]均更高,同时其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1.19±0.22)vs.(1.05±0.17),P=0.007]、相对流出时间(relative time to drain,rTTD)[(1.52±0.47)vs.(1.19±0.30),P=0.003]、相对剩余函数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the center of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rTmax)[(2.26±1.33)vs.(1.55±0.67),P=0.007]均更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长度(OR=1.17,95%CI:1.001~1.362,P=0.049)、强化程度(OR=5.18,95%CI:1.848~14.522,P=0.002)及rTmax(OR=2.32,95%CI:1.019~5.298,P=0.045)为ACI的独立预测因子。斑块长度、强化程度及rTmax三者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AUC=0.862,95%CI:0.767~0.956)。结论HRMR-VWI联合CTP检查能够对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及下游灌注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识别与ACI相关的高危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CT灌注成像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一站式全脑CT灌注动态列线图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 被引量:1
12
作者 殷鹏展 张超 +4 位作者 徐楚楚 洪薇 方兴根 叶明全 周运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519,共6页
目的 观察基于一站式全脑CT灌注(CTP)动态列线图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233例aSAH患者行一站式全脑CTP检查。按7∶3比例随机将其分为训练集(n=164)和验证集(n=69)并于集内根据是否发... 目的 观察基于一站式全脑CT灌注(CTP)动态列线图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233例aSAH患者行一站式全脑CTP检查。按7∶3比例随机将其分为训练集(n=164)和验证集(n=69)并于集内根据是否发生DCI划分亚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线性诊断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aSAH后DCI的独立因素,建立传统列线图,生成基于网络的动态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动态列线图预测aSAH后DCI的效能。结果 高血压×平均流入时间(mTTS)、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mFS)及平均流量提取乘积(mFEP)均为aSAH后DCI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动态列线图预测训练集aSAH后DC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0.00%、89.50%及0.890,在验证集分别为76.20%、83.33%及0.870。结论 基于一站式全脑CTP动态列线图可有效预测aSAH后D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列线图
下载PDF
心电门控的全胸部CTA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琛 周运锋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全胸部血管成像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0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的全胸大血管检查,并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全胸部血管成像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0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的全胸大血管检查,并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0%、90.38%,尤其在诊断心外畸形方面,两者的准确率分别为96.15%、84.61%,CT要优于超声。结论:心电门控的64层MSCT(Multislice CT,MSCT)全胸大血管技术在成人CHD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能检查出心内和心外大血管畸形,而且能判断有无胸部病变,对于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不同性别健康体检者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硕 尤凤 +3 位作者 查晓娟 杨营营 周峰峰 周运锋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的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纳入本院1738名健康体检人群,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测量腰1、腰2椎体骨密度和腹部脂肪分布。按每10岁一个年龄段对受检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性别骨密...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的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纳入本院1738名健康体检人群,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测量腰1、腰2椎体骨密度和腹部脂肪分布。按每10岁一个年龄段对受检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性别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性别骨密度正常和异常组之间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的差异性及腹部脂肪组织和血脂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性别影响骨密度的风险因素。结果骨量异常者男性为37%,女性为41%;年轻男性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变化较年轻女性明显,但50岁以后骨密度降低在女性中更明显。腹部脂肪和血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8,P<0.01)、总胆固醇(OR=1.374,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OR=1.863,P<0.05)是男性人群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OR=1.239,P<0.01)、腹内脂肪面积(OR=1.004,P<0.05)是女性人群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对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年龄、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是男性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腹内脂肪面积是女性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腹部脂肪和血脂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血生化指标 脂肪
下载PDF
低剂量MSCT在齿科扫描计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权 陈方满 +3 位作者 郭平 许亮 周运锋 朱良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MSCT齿科扫描计划中CT低剂量扫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管电流分为250 m As常规剂量组及100m As低剂量组、50 m As低剂量组。45例受检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各15例,分别行MSCT齿科扫描计划的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 目的:探讨MSCT齿科扫描计划中CT低剂量扫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管电流分为250 m As常规剂量组及100m As低剂量组、50 m As低剂量组。45例受检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各15例,分别行MSCT齿科扫描计划的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获得的图像由放射诊断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各1名在保证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分别进行质量评价,对意见不一致者两人协商确定。结果:MSCT齿科CT低剂量扫描所得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患者实际接受的放射线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及有效剂量E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齿科CT低剂量扫描,能够保证口腔牙齿解剖结构细节显示,可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损伤,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齿科扫描 低剂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琛 熊玉伟 周运锋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患有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搜集我院因听力障碍拟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34例患者中患内耳畸形的有10例共19耳,多数病耳合并多种畸形,其中耳蜗畸形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患有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搜集我院因听力障碍拟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34例患者中患内耳畸形的有10例共19耳,多数病耳合并多种畸形,其中耳蜗畸形8耳,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8耳,前庭、半规管畸形4耳,内听道发育异常3耳。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内耳畸形做出诊断,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内耳畸形 人工耳蜗植入术
下载PDF
定量CT参数联合血生化指标对体检肺气肿人群骨密度的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思艺 冯蕾 +3 位作者 杨营营 朱乐乐 查晓娟 周运锋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搜集在健康体检中CT发现的肺气肿患者,探讨肺气肿分型及程度、血生化指标、定量CT(QCT)参数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并建立BMD的评估模型。方法:276例体检胸部CT发现的肺气肿患者(肺气肿组)被分为BMD正常组与异常组,按性别和年龄1:1... 目的:搜集在健康体检中CT发现的肺气肿患者,探讨肺气肿分型及程度、血生化指标、定量CT(QCT)参数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并建立BMD的评估模型。方法:276例体检胸部CT发现的肺气肿患者(肺气肿组)被分为BMD正常组与异常组,按性别和年龄1:1匹配体检CT未发现肺气肿的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比较肺气肿组与对照组、肺气肿组中BMD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及QCT参数的差异,评估BMD与肺气肿分型及程度的关系,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气肿人群BMD异常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气肿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P<0.001)、BMD(P=0.001)和内脏脂肪面积(P=0.004)较低,而骨骼肌面积(SMA)(P=0.022)较高、总胆固醇(TC)(P=0.012)、高密度脂蛋白(P<0.001)及白蛋白(P=0.009)均较低。肺气肿人群中BMD异常组的BMI低于BMD正常组(P=0.001)。BMD异常组的肺气肿程度(LAA%)显著高于BMD正常组(P<0.001),且与BMD呈负相关(r=-0.283;P<0.001),而其分型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除各脂肪面积及空腹血糖外,余QCT参数和血生化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龄(OR=1.087;P<0.001)、TC(OR=1.735;P=0.001)和LAA%(OR=1.056;P=0.023)是BMD异常的危险因素,而BMI(OR=0.885;P=0.042)和SMA(OR=0.992;P=0.015)是其保护因素。基于年龄、TC、LAA%、BMI、SMA建立的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06,阈值为0.503时,敏感度为0.742,特异度为0.761。结论:健康体检CT发现肺气肿人群的BMD受LAA%影响,而与肺气肿分型无关。基于年龄、BMI、TC、LAA%和SMA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肺气肿人群的BMD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密度 肺气肿 血生化指标
下载PDF
基于食管癌动脉期CT图像的深度学习和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其T2 T3分期
18
作者 刘雪成 吴树剑 +3 位作者 姚琪 冯蕾 王娟 周运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28-736,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食管癌增强动脉期CT图像的深度学习及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资料预测其T2、T3分期。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24年4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3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 目的:探讨基于食管癌增强动脉期CT图像的深度学习及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资料预测其T2、T3分期。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24年4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3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71例)和验证集(117例)。提取食管癌增强CT动脉期图像的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特征,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进行降维和筛选特征,并分别建立组学标签得分(Radscore)和深度学习标签得分(Deepscore)。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影像组学、深度学习和联合模型,并绘制联合模型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并用DeLong检验比较其差异,用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净收益,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经降维后筛选出9个影像组学特征和12个深度学习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度、边界、Radscore及Deepscore为鉴别食管癌T2、T3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的AUC在训练集为0.867,与临床模型(0.774,P<0.001)、影像组学模型(0.795,P<0.001)和深度学习模型(0.821,P=0.001)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验证集为0.810,与临床模型(0.653,P=0.002)、影像组学模型(0.719,P=0.033)、深度学习模型(0.750,P=0.009)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决策曲线显示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临床获益均最高,校正曲线显示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均拟合良好(P=0.084、0.053)。结论:基于食管癌增强动脉期的CT图像的深度学习和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特征能较准确地预测其术前的T2、T3分期,可辅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CT图像 TNM分期
下载PDF
基于低剂量胸部CT深度学习模型自动测量骨密度研究
19
作者 赵宇 张晓岚 +3 位作者 郑超 王敏红 洪薇 周运锋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66,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低剂量胸部CT深度学习模型全自动测量与定量CT(QCT)手动测量骨密度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行低剂量胸部CT筛查联合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的1406例体检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随机分为训... 目的:评价基于低剂量胸部CT深度学习模型全自动测量与定量CT(QCT)手动测量骨密度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行低剂量胸部CT筛查联合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的1406例体检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随机分为训练集(985例)和测试集(421例)。应用深度学习等方法构建骨分割模型等及内部组织校准模型,应用测试集检测其效能。以QCT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组内相关系数、Bland-Altman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QCT测量结果的骨质疏松(OP)诊断作为参考标准,应用ROC曲线评价其对OP的诊断效能。结果:训练集及测试集中深度学习模型与QCT的骨密度测量结果均呈正相关(训练集:r=0.957,P<0.001;测试集:r=0.955,P<0.001),组内相关系数为0.946(训练集)、0.945(测试集)。该模型在训练集中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86、47.5%、100%、95.7%;在测试集中分别为0.975、42.1%、100%、94.8%。结论:基于低剂量胸部CT深度学习模型和QCT的骨密度测量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较好,初步实现了自动、快速的基于LDCT的骨质疏松筛查,但需扩大患者人群进一步优化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谢玉海 周运锋 +1 位作者 韩剑剑 马培旗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虽是诊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金标准,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 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虽是诊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金标准,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因此,术前准确评估ALN是否转移对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它通过提取肉眼无法观察的高通量特征来预测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其中在术前无创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表现出较大的潜能。本文就基于超声、数字乳腺X线摄影及MRI的影像组学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数字乳腺X线摄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