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绿素还原酶在大鼠纤维化肾脏中的分布及其与肾血管毁损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逸婵 裴广畅 +5 位作者 李彩霞 张南 白寿军 韩敏 曾锐 徐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595-3598,3603,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胆绿素还原酶(BVR)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其与血管分布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5/6肾纤维化(5/6Nx)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技术明确BVR在纤维化肾组织中的分布及其与血... 目的通过研究胆绿素还原酶(BVR)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其与血管分布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5/6肾纤维化(5/6Nx)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技术明确BVR在纤维化肾组织中的分布及其与血管分布的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5/6Nx与Sham组BVR表达情况。结果 BVR主要在肾小管表达,肾小球表达较少;纤维化肾组织中血管分布较Sham组明显减少,血管损毁明显,而BVR的表达亦与血管分布相关,表现为血管分布少甚至没有的区域BVR的表达明显较血管分布密集的区域增强。结论 BVR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并不是均匀的,肾脏纤维化时血管损毁,BVR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绿素还原酶 肾纤维化 血管
下载PDF
骆驼蓬碱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婷 蒋世烨 +7 位作者 金星星 张文灵 余纳 李晓林 朱国琴 周逸婵 邵耘 孙为豪 《胃肠病学》 2018年第4期221-225,共5页
背景:骆驼蓬碱可通过下调环氧合酶-2(COX-2)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但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研究骆驼蓬碱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PTEN/Akt/MDM2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2、4、8、16、32μg/m L)骆... 背景:骆驼蓬碱可通过下调环氧合酶-2(COX-2)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但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研究骆驼蓬碱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PTEN/Akt/MDM2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2、4、8、16、32μg/m L)骆驼蓬碱干预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和MKN-45 24 h、48 h和72 h,分别采用MTT法和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TEN、COX-2表达以及Akt、MDM2磷酸化水平。结果:骆驼蓬碱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MKN-45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骆驼蓬碱呈剂量依赖性地上调PTEN表达、抑制Akt、MDM2磷酸化以及COX-2表达。结论:骆驼蓬碱可能通过PTEN/Akt/MDM2信号通路下调COX-2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蓬碱 胃肿瘤 环氧合酶2 信号传导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CA125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胜桃 周逸婵 +2 位作者 朱琳 沈桂芬 何培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4-846,共3页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的含量变化及其阳性率,探讨CA125与SLE疾病活动度和浆膜腔积液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37名SLE患者血清CA125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SLE...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的含量变化及其阳性率,探讨CA125与SLE疾病活动度和浆膜腔积液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37名SLE患者血清CA125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SLE患者CA125阳性率,分析其升高与SLE疾病活动度和浆膜腔积液的关系。结果全部SLE患者血清CA125阳性率为32.4%(12/37),其中活动期患者阳性率为33.3%(8/24),缓解期患者为30.8%(4/13),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间CA125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腹水、胸水的患者CA12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不伴腹水、胸水的患者(P<0.05)。结论CA125在SLE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其升高可能与浆膜渗出有关而与病情活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CA125 浆膜腔积液
下载PDF
熊果酸通过AMPK/STAT3/COX-2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8
4
作者 焦政 朱国琴 +7 位作者 周逸婵 徐娴 李晓林 李剑萍 何晓璞 徐伟 邵耘 孙为豪 《胃肠病学》 2017年第4期208-213,共6页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熊果酸通过下调环氧合酶2(COX-2)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但熊果酸抑制COX-2表达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COX-2信号通路在熊果酸抑制胃癌细胞...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熊果酸通过下调环氧合酶2(COX-2)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但熊果酸抑制COX-2表达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COX-2信号通路在熊果酸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AMPK-pLVX、AMPK-shRNA、STAT3-pLVX、STAT3-shRNA质粒,分别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KN-45,并给予不同浓度或不同培养时间的熊果酸进行培养。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MPK、磷酸化STAT3和COX-2表达,CCK-8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结果:在SGC-7901和MKN-45细胞中,熊果酸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促进AMPK磷酸化、抑制STAT3磷酸化和COX-2表达。敲除AMPK基因能阻断熊果酸抑制STAT3磷酸化和COX-2表达的作用,过表达STAT3基因能逆转熊果酸抑制COX-2表达的作用。敲除AMPK基因和过表达STAT3基因均可逆转熊果酸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熊果酸可能通过AMPK/STAT3通路下调COX-2表达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胃肿瘤 AMP活化蛋白激酶类 STAT3转录因子 环氧化酶2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37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振国 杨萍 +4 位作者 何晓璞 周逸婵 朱国琴 孙为豪 邵耘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7例IPMN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37例IPMN病人中,男24例,女13例,平...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7例IPMN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37例IPMN病人中,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13±11.62)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腹部疼痛,共22例(59.5%);其中主胰管型16例(43.2%),分支胰管型13例(35.1%),混合型8例(21.6%);胰腺磁共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MRCP)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68.7%(11/16),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超声内镜(EUS)的诊断符合率均为50.0%(15/30,2/4);病理诊断轻度不典型增生9例(24.3%),中度不典型增生20例(54.1%),重度不典型增生6例(16.2%),浸润癌2例(5.4%)。不同恶性程度IPMN病人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3月(3~72月),死亡2例,失访13例,5年生存率达94.6%。结论 IPMN在老年人多见,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影像学检查阳性率有待提高,手术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CD14在脾脏生发中心凋亡淋巴细胞清除中的作用
6
作者 张胜桃 刘晓军 +3 位作者 覃华 周逸婵 何培根 龚非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4期253-255,337,共4页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证实CD14在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过程中是否起决定性的作用。方法用T细胞依赖抗原2-苯基唑酮连接载运蛋白鸡血清白蛋白后分别免疫CD14-/-和CD14-/+的小鼠,免疫后第12、14、17天切除小鼠脾脏并作三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证实CD14在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过程中是否起决定性的作用。方法用T细胞依赖抗原2-苯基唑酮连接载运蛋白鸡血清白蛋白后分别免疫CD14-/-和CD14-/+的小鼠,免疫后第12、14、17天切除小鼠脾脏并作三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D14-/-小鼠巨噬细胞是否能清除生发中心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凋亡小体。结果CD14-/-小鼠脾脏显示为正常的生发中心反应过程,没有看到凋亡小体的堆积,而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凋亡小体被CD14-/-巨噬细胞所吞噬。结论实验结果说明CD14-/-巨噬细胞能够清除生发中心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凋亡小体,CD14在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的过程中并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发中心 巨噬细胞 抗原CD14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熊果酸抑制胃癌细胞COX-2表达的信号转导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悦 周逸婵 +5 位作者 朱国琴 李剑萍 焦政 李晓林 邵耘 孙为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25-932,共8页
目的进一步明确熊果酸(ursolic acid,UA)抑制胃癌细胞环氧化酶-2(cycloxygenase-2,COX-2)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和MKN-45常规培养于RPMI-1640培养液中,细胞长至亚单层后分别加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 目的进一步明确熊果酸(ursolic acid,UA)抑制胃癌细胞环氧化酶-2(cycloxygenase-2,COX-2)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和MKN-45常规培养于RPMI-1640培养液中,细胞长至亚单层后分别加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AMPK抑制剂compound C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抑制剂WP1066预处理后再加UA连续培养24 h,Western blot检测AMPK、STAT3磷酸化水平和COX-2蛋白表达。结果抗氧化剂NAC和AMPK抑制剂compound C有效地阻断了UA抑制STAT3磷酸化和COX-2表达的作用,AMPK激活剂AICAR抑制STAT3磷酸化和COX-2表达,AICAR和UA联合作用大于单用,STAT3抑制剂WP1066对UA诱导的AMPK磷酸化无明显影响,WP1066单独或联合UA均可抑制STAT3磷酸化和COX-2表达且联合作用大于单用。结论 UA通过ROS/AMPK/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胃癌细胞COX-2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胃癌 活性氧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环氧化酶-2
下载PDF
90例中老年小肠间质瘤临床分析
8
作者 罗振国 周逸婵 +1 位作者 徐伟 邵耘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IST)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完全切除的中老年SIST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 目的分析中老年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IST)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完全切除的中老年SIST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纳入90例SIST病人中,男53例(58.9%),女37例(41.1%),平均年龄(61.41±9.68)岁。肿瘤平均直径(5.72±3.05)cm,其中位于十二指肠36例(40.0%),空肠41例(45.6%),回肠13例(14.4%)。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消化道出血,共51例(56.7%)。危险度评估中,高度危险性33例(36.7%),中度危险性16例(17.6%),低度及极低度危险性33例(36.7%)。所有SIST病人接受完全切除手术,术后随访中,12例出现肿瘤复发,随访过程中无病人死亡。所有病人1年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RFS)为98.9%,3年RFS为95.7%,5年RFS为77.6%。结论 SIST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各异,核分裂象、危险度是影响本组病人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 中老年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鼻空肠置管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逸婵 吴爱娟 +4 位作者 罗振国 杨萍 薛绮萍 孙为豪 邵耘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7-870,共4页
目的评价经鼻空肠置管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术后长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65例,数字抽签分为鼻空肠组35例和PEG组30例,比较两... 目的评价经鼻空肠置管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术后长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65例,数字抽签分为鼻空肠组35例和PEG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学指标、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置管后上臂围、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置管前升高(均P〉0.05);两组鼻空肠组、PEG组患者置管后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均较置管前改善,分别为(3.72±0.91)分比(1.90±0.61)分(t=7.24,P〈0.01)、(3.52±1.23)分比(2.02±0.53)分(t=4.17,P〈0.01);术后3个月NRS2002评分两组分别为(1.89±0.65)分、(1.91±0.62)分较术后1个月进一步改善(t值分别为5.21、4.40,均P〈0.01);鼻空肠组和PE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鼻空肠组和PEG组置管后CD3+,CD4+,CD8+,CD4+/CD8+及IgA,IgG,IgM指标较置管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G组置管后1个月和3个月的感染发生率均较鼻空肠组高(P〈0.05);鼻空肠组置管后1个月和3个月的腹泻发生率均较PEG组高(P〈0.05);两组死亡原因及病死率相似。结论鼻空肠组和PEG组均能改善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营养途径的选择需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造口术 胃镜
原文传递
熊果酸和紫杉醇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凯 孙坤 +7 位作者 张皓 李晓林 周逸婵 朱国琴 陈国胜 何晓璞 徐伟 孙为豪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7-339,共3页
化学疗法是中晚期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新一代广谱抗癌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治疗中晚期胃癌单药有效率为¨%23%,而联合用药有效率为50%60%。
关键词 胃癌细胞增殖 紫杉醇 熊果酸 中晚期胃癌 凋亡 广谱抗癌药物 化学疗法 联合用药
原文传递
食管癌肉瘤37例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11
作者 张文灵 周逸婵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714-717,722,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2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7例食管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37例食管癌肉瘤患者,年龄42~88岁,男性28例(75.7%),平均年龄(65.31... 目的探讨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2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7例食管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37例食管癌肉瘤患者,年龄42~88岁,男性28例(75.7%),平均年龄(65.31±10.34)岁,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有16例,Ⅰ期患者12例,Ⅱ期患者16例,Ⅲ期患者6例,Ⅳ期患者3例;其中,31行手术治疗,2例内镜治疗,2例化疗,2例保守治疗;1例肿块位于颈段,1例肿块位于胸上段,17例为胸中段,18例为胸下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P40、P63阳性率分别为62.2%(23/37)、40.5%(15/37)、43.2%(16/37)。预后分析显示不同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食管癌肉瘤多位于胸部中下段,不同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肉瘤 病理特征 预后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琥珀酸普卢卡必利联合乳果糖对老年难治性便秘的疗效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逸婵 许海尘 +2 位作者 邵耘 薛绮萍 孙为豪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822-823,共2页
目的观察琥珀酸普卢卡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难治性便秘(IC)的疗效。方法36例老年IC患者给予琥珀酸普卢卡必利(口服2mg/d)联合乳果糖(口服每次15ml,每日3次)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数,48、72h胃肠道排空率及药物不良... 目的观察琥珀酸普卢卡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难治性便秘(IC)的疗效。方法36例老年IC患者给予琥珀酸普卢卡必利(口服2mg/d)联合乳果糖(口服每次15ml,每日3次)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数,48、72h胃肠道排空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多于治疗前(P<0.05),自主排便次数≥3次/周者比例高于治疗前(61.11%vs.22.22%)(P<0.05),48、72h胃肠道排空率分别为(75.00±10.69)%、(86.88±6.51)%,均高于治疗前的(54.37±8.63)%、(70.75±2.18)%(P<0.05)。4例出现不良反应后均缓解。结论琥珀酸普卢卡必利联合乳果糖能有效改善老年IC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普卢卡必利 乳果糖 便秘
原文传递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诊治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薛冰艳 柏建安 +7 位作者 朱国琴 李晓林 周逸婵 徐瑞彤 顾丹阳 田野 范志宁 汤琪云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7期522-526,共5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其在各消化器官中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分型、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各有不同,相关的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亦差别很大。本文通过解读相关指南,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诊治进展作一... 神经内分泌肿瘤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其在各消化器官中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分型、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各有不同,相关的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亦差别很大。本文通过解读相关指南,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诊治进展作一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瘤 胃肠道 胰腺 内镜诊治 进展
原文传递
熊果酸通过ROS/AMPK/STAT3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COX-2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庞姗姗 朱悦 +6 位作者 周逸婵 朱国琴 张皓 陈国胜 邵耘 李晓林 孙为豪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368-137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中活性氧(ROS)/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 3)信号通路在熊果酸抑制环氧化酶2(COX-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中加入不同浓度熊果酸(0、10、20、30μmol/L)培养2...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中活性氧(ROS)/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 3)信号通路在熊果酸抑制环氧化酶2(COX-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中加入不同浓度熊果酸(0、10、20、30μmol/L)培养24h,或用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 2.5mmol/L)预处理30min后熊果酸再干预培养24h。采用荧光探针2′,7′-二氯荧光素(DCFH-DA)检测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MPK、STAT 3磷酸化水平和COX-2蛋白表达。结果熊果酸明显增加SGC-7901细胞内ROS生成和AMPK磷酸化水平,抑制STAT3磷酸化和COX-2蛋白表达(P<0.01或P<0.05);而NAC能有效逆转上述各指标的变化过程(P<0.01或P<0.05)。结论熊果酸可能通过ROS/AMPK/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胃癌细胞COX-2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活性氧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环氧化酶2
原文传递
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海尘 周逸婵 +1 位作者 丁清清 薛绮萍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201-120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经结肠镜检查或CT/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对病变处黏膜病理活检。结果 33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中,发病后48h内行结肠镜检查者26例(其中5例行...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经结肠镜检查或CT/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对病变处黏膜病理活检。结果 33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中,发病后48h内行结肠镜检查者26例(其中5例行CT/CTA检查),仅行CT/CTA检查7例;所有患者在治疗1周后复查结肠镜,病变明显减轻或消失者20例。本组病例中21例结肠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内镜检查准确率为80.8%(21/26),结合CT/CTA检查,所有病例确诊为缺血性肠病。结论对于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肠病,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结合CT/CTA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肠病 结肠镜 CT血管造影 老年
原文传递
神经内分泌肿瘤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柏建安 田野 +5 位作者 李晓林 邵耘 许海尘 朱国琴 周逸婵 汤琪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047-1051,共5页
近30年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快速增长近6倍,且由于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导致患病人数激增,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而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规范在近10年才逐步受到重视,临床对其认识仍存在严重不足,药物治疗效果仍... 近30年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快速增长近6倍,且由于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导致患病人数激增,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而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规范在近10年才逐步受到重视,临床对其认识仍存在严重不足,药物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因此,本文主要对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的生物治疗、靶向治疗、核素治疗以及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的化疗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希望对该类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瘤 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研究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原文传递
中青年与老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国琴 郑锡凤 +1 位作者 周逸婵 孙为豪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20期2437-2439,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住院治疗的DIL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4-59岁,161例)和老年组(≥60岁,69例),对比两组人群起病、DILI相关表现和指标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住院治疗的DIL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4-59岁,161例)和老年组(≥60岁,69例),对比两组人群起病、DILI相关表现和指标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中青年组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前三位为中药、抗生素和心血管药物,老年组前三位为中药、心血管药物和保健品。服药至发病时间老年组较中青年组长[(28.3±18.3)d vs.(21.8±14.4)d](P<0.01)。肝损伤类型中青年组以Ⅰ型和Ⅲ型为主,老年组以Ⅱ型为主(P<0.05)。老年组更易出现食欲下降的症状,中青年组ALT水平升高更明显。老年组Maria评分分布低于中青年组,治疗转归亦较中青年组稍差。结论DILI人群中,中青年和老年基础疾病谱、肝损药物、发病时间存在明显差异。老年组胆汁淤积型损伤更多见,且病情较隐匿,治疗转归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老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