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昆仑山北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输送及其大气三维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晶 周雅蔓 +5 位作者 李建刚 曾勇 仝泽鹏 江雨霏 杨莲梅 周玉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1727,共17页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HYSPLIT_4轨迹模式,结合地基GPS-MET观测资料,对2019年6月24~26日中昆仑山北坡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大尺度水汽输送特征及水汽源地进行分析,阐明了干旱区强降水期间大尺度环流异常与水汽持续接力输送过程的关系。...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HYSPLIT_4轨迹模式,结合地基GPS-MET观测资料,对2019年6月24~26日中昆仑山北坡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大尺度水汽输送特征及水汽源地进行分析,阐明了干旱区强降水期间大尺度环流异常与水汽持续接力输送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1)降水前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位置异常偏西,副高外围偏南气流造成高原增湿明显。强降水期间,副高继续向西北伸展,低纬度水汽沿印度夏季风环流向北输送,经青藏高原接力输送至暴雨区,与塔什干低涡前偏南气流共同构成了中昆仑山北坡持续性强降水的水汽输送通道,水汽持续接力输送造成暴雨区可降水量(PWV)出现两次急剧增湿过程,测站PWV峰值达到气候平均值近2倍。(2)300 hPa温度异常对于本次中昆仑山北坡持续性大暴雨天气水汽输送具有重要的作用。降水前和降水期间,300 hPa暖异常中心激发200 hPa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和经向风正异常中心,同时,在暖异常中心南侧(印度半岛北部)和西侧,激发500 hPa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中心和气旋式环流异常中心,反气旋式环流后部经向风正异常中心将低纬度地区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与气旋式环流东部偏南气流在暴雨区汇合,为持续性暴雨的发生提供充沛的水汽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昆仑山北坡 持续性暴雨 水汽输送 大气环流异常
下载PDF
中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对流—对称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分析
2
作者 周雅蔓 刘兆旭 +3 位作者 刘晶 杨霞 张萌 周玉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7-1011,共25页
本文利用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2020年5月6~7日中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中湿位涡和锋生函数,给出暴雨过程大气不稳定性演变特征,明确锋面系统在对流触发中的作用,并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中昆仑山北... 本文利用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2020年5月6~7日中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中湿位涡和锋生函数,给出暴雨过程大气不稳定性演变特征,明确锋面系统在对流触发中的作用,并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中昆仑山北坡暴雨期间,200 hPa高空两支急流造成辐散叠加区,500 hPa中亚低涡、高原北部切变线缓慢移动过程中,配合低层700 hPa地形辐合抬升、地面高压前冷气团与塔里木盆地暖气团交汇,为中昆仑山北坡浅山区云团发展提供有利的动力、热力条件。(2)暴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EP1)于田至且末一线降水期间,对流层低层暴雨区为对流不稳定大气层结;第二阶段(EP2-1)策勒地区短时强降水期间,策勒对流层低层逐渐由对流不稳定大气转为条件对称不稳定大气层结,对流层低层Mpv2变化由大气的湿斜压性和低层水平风的垂直切变所造成;受前期降水和凝结潜热释放影响,第二阶段(EP2-2)策勒至洛浦一线低层增暖增湿,对流层低层转为对流不稳定大气层结。(3)地形辐合抬升是第一阶段降水中尺度云团生成的主要原因,低层冷锋锋生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且末附近云团迅速发展,同时塔里木盆地气流沿地形爬坡至高原北部,在500 hPa附近冷锋锋生,与高原北侧暖锋短时间对峙形成冷式锢囚锋,锋面附近垂直运动增强使得对流云团快速发展,与且末附近对流云团合并加强,造成第一阶段(EP1)于田至且末一线降水天气;第二阶段(EP2-1)策勒短时强降水期间,对流层低层700 hPa冷锋锋生,云团移动方向暖湿入流气流与云下蒸发和云后入流冷气团相遇,暖气团沿底层冷池进一步爬升,使得云团迅速发展至成熟阶段,造成策勒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随着中亚低涡逐渐进入研究区,对流层低层—中层冷锋锋生,进一步加强了上升运动的发展,是第二阶段(EP2-2)策勒至洛浦一线持续性降水天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昆仑山北坡 暴雨 对流—对称不稳定 触发机制
下载PDF
新疆北部暖区暴雪的中尺度模拟及云微物理特征研究
3
作者 李桉孛 琚陈相 +2 位作者 周雅蔓 李曼 李如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40,共14页
暖区暴雪罕见且易致灾,对其准确预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文采用WRF中尺度模式中Lin、Thompson、 WDM6和WSM6四种云微物理方案对2016年11月中旬一次典型新疆北部暖区暴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评估模式对暖区暴雪过程的模拟能力,遴选最优参... 暖区暴雪罕见且易致灾,对其准确预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文采用WRF中尺度模式中Lin、Thompson、 WDM6和WSM6四种云微物理方案对2016年11月中旬一次典型新疆北部暖区暴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评估模式对暖区暴雪过程的模拟能力,遴选最优参数化方案,分析暴雪过程中水凝物粒子垂直分布及演变特征,探讨导致暴雪过程的相关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模拟中,Lin方案效果最佳,较为成功地模拟出降雪量级、落区和趋势。(2)云中各种水凝物粒子活跃于对流层中下层,其中以霰和雪最多,自高层向低层分别分布着冰晶、雪、云水、霰粒子,阿尔泰山迎风坡附近为各水凝物粒子浓度大值中心,强降雪区四种云中水凝物粒子高值中心垂直对齐有利于各粒子间的转化。(3)上游高湿系统沿西路移动,低空偏南急流增强时水汽汇合强烈,阿尔泰山脉西麓迎风坡阻挡利于水汽辐合;低空偏南急流使暴雪区低层增温,不稳定条件增强,垂直次级环流发展,次级反环流的增强促进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加剧垂直运动增长,为大暴雪的发展和维持提供较强的动力抬升条件,对暴雪起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雪 数值模拟 云微物理 中小尺度
下载PDF
诱发哈萨克斯坦夏季强降水的环流结构特征
4
作者 李如琦 李桉孛 +2 位作者 王江 周雅蔓 魏娟娟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5期9-16,共8页
采用FNL1°×1°和CPC0.5°×0.5°再分析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夏季哈萨克斯坦不同区域的3次强降水过程的环流特征,揭示了诱发强降水的环流结构。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各区域出现强降水时,西部和东部的强降水中心... 采用FNL1°×1°和CPC0.5°×0.5°再分析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夏季哈萨克斯坦不同区域的3次强降水过程的环流特征,揭示了诱发强降水的环流结构。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各区域出现强降水时,西部和东部的强降水中心位于高空急流带入口区右侧,北部位于出口区左侧,辐散抽吸作用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强降水的影响系统主要为500 hPa低涡,强降水中心位于低涡槽线前部西南气流带上,中层温度平流对强降水发生有促进作用,西部和北部强降水中心位于低层冷平流大值区,东部则位于东北冷平流南侧的气旋性辐合区;除哈萨克斯坦东部强降水受地形影响地面系统尺度较小外,西部和北部强降水时地面有明显的冷锋,并存在气旋性的辐合切变,冷暖汇合形成的辐合线是强降水的主要中尺度触发系统;哈萨克斯坦强降水的水汽源地主要为地中海、黑海、波斯湾和北冰洋,经长途输送在强降水区形成强的水汽辐合,辐合值>40×10^(-6) g·cm^(-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环流特征 垂直结构 水汽输送 哈萨克斯坦
下载PDF
伊犁河谷“7.31”极端暴雨过程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晶 周雅蔓 +2 位作者 杨莲梅 曾勇 刘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4-1218,共15页
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疆伊犁河谷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事件,多站突破降水极值。利用NCEP/NCAR 0.25°×0.25°再分析资料、中国地面卫星雷达三源融合逐小时降水产品及国家基本地面观测站逐时降水资料,通过天气研究和预报... 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疆伊犁河谷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事件,多站突破降水极值。利用NCEP/NCAR 0.25°×0.25°再分析资料、中国地面卫星雷达三源融合逐小时降水产品及国家基本地面观测站逐时降水资料,通过天气研究和预报(WRF)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强降水期间大气的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证实了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以及复杂地形的影响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暴雨形成的重要因子,并得出以下结论:(1)降水前河谷低层高对流有效位能积累,低层锋面东移触发对流有效位能释放,造成河谷第一阶段短时强降水天气;前期对流性降水释放湿对流不稳定能量,低层大气对称不稳定性逐渐增强,在对称不稳定作用下维持和加强了伊犁河谷第二阶段强降水天气。(2)第一强降水阶段期间大气低层为对流不稳定性层结,降水初期和第二阶段强降水期间大气均为条件对称不稳定性层结,对称不稳定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湿位涡斜压分量(Mpv2),其中降水初期低层Mpv2变化由大气的湿斜压性和低层水平风的垂直切变所造成,第二阶段强降水低层Mpv2变化主要由大气湿斜压性造成。(3)第一阶段强降水期间,低层锋面和地形抬升,垂直运动迅速发展,造成河谷南、北部山前降水;河谷东侧中尺度气旋在地形阻挡下稳定少动,是东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的直接启动机制。第二阶段强降水期间,中、低层锋区叠加爬坡,冷锋锋生,中、低层风场辐合区叠加,河谷东北部形成垂直环流圈,上升运动进一步发展,是造成河谷第二阶段暴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暴雨 条件对称不稳定 触发机制
下载PDF
2014年夏初南疆一次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的水汽和动力条件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江 周雅蔓 +1 位作者 王昀 李如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3-1111,共9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增多强度增大,对年降水量变化影响显著。2014年6月17~24日,塔里木盆地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6 h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过程的水汽和动力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增多强度增大,对年降水量变化影响显著。2014年6月17~24日,塔里木盆地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6 h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过程的水汽和动力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垂直上升运动剧烈区域及水汽辐合区域与大降水的落区近乎吻合。中低空偏东急流加强了气旋的发展,增强了上升运动,且急流的大小决定了塔里木盆地大降水的强度,急流西伸的位置决定了降水的区域。中低空偏东急流轴末端的左侧,对应着大降水的发生区域。主要水汽源地为中亚地区、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其中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水汽通过季风环流输送至青藏高原,再通过高空平流和中低空回流的方式输送至塔里木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持续性强降水 水汽路径 输送方式 垂直运动
下载PDF
2016年伊犁河谷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晶 周雅蔓 +1 位作者 杨莲梅 张迎新 《干旱气象》 2019年第4期565-576,共12页
利用NCEP/NCAR0.25°×0.25°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0.5°×0.5°再分析资料,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伊犁河谷3个地面观测站逐时和逐日降水及地基GPS大气可降水量(简称“PWV”),对各测站PWV时间变化及其与降水... 利用NCEP/NCAR0.25°×0.25°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0.5°×0.5°再分析资料,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伊犁河谷3个地面观测站逐时和逐日降水及地基GPS大气可降水量(简称“PWV”),对各测站PWV时间变化及其与降水关系进行分析,明确了各站不同降水情况下及不同季节PWV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各站PWV月际变化呈单峰型分布,谷值出现在1月,7月达到峰值,其中伊宁站2—9月(除7月)PWV与同期降水量变化一致,10—12月呈反向。(2)各站春、夏季平均PWV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春季各站峰值出现在17:00和00:00前后,较夏季峰值出现时间晚2~4h;秋季新源站PWV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其他两站PWV呈双峰型分布;冬季各站PWV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特征。随着测站海拔高度的增加,PWV日变化幅度逐渐增大。(3)PWV与降水有密切关系,PWV最大值出现时间超前降水0~3h、5h和7~9h发生频次最高,春、夏、秋、冬各季节降水分别主要发生在PWV最大值出现后0~3h、0~2h和5~7h、0~3h和7~9h及0~1h。不同降水情况下各站PWV值存在显著差异,海拔越高的测站差异越不显著。(4)降水发生前PWV增大与对流层低层水汽输送和水汽流入有关;降水期间不同影响系统、不同水汽输送造成的PWV增大时间和峰值有所不同,降水开始时间与PWV峰值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降水期间暴雨区水汽垂直输送明显,对流层中、高层云形成云冰水聚集区,PWV有明显跃变,存在水汽的快速聚集过程,造成测站短时强降水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地基GPS 降水 大气可降水量
下载PDF
我国新疆北部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周雅蔓 赵勇 刘晶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8-608,共11页
基于1961-2017年6-8月新疆北部47个观测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法定义不同站点的夏季极端降水阈值,分析了新疆北部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和最大日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贡献率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北部地区夏季极端降... 基于1961-2017年6-8月新疆北部47个观测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法定义不同站点的夏季极端降水阈值,分析了新疆北部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和最大日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贡献率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北部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和最大日降水量的各个特征量分布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空间上夏季极端降水事件、最大日降水量表现为山区高、盆地低的特点,在海拔2 000m左右存在一个最大降水带;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和最大日降水量呈增多、增强的趋势,并从20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有明显的增加。夏季极端降水事件主要以单日为主,夏季极端降水贡献随时间呈缓慢增加的趋势,而夏季极端降水过程贡献和最大日降水贡献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最大日降水 时空分布 海拔 新疆北部
下载PDF
春季热带海温与北疆夏季极端降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雅蔓 刘晶 +2 位作者 赵勇 马超 李娜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6-1178,共13页
基于1961—2017年北疆47站夏季逐日降水资料、NOAA海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90%分位确定北疆夏季单站降水阈值,得出极端降水量,讨论了春季热带海温与北疆夏季极端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疆夏季极端降水和春季热带印度洋(20&#... 基于1961—2017年北疆47站夏季逐日降水资料、NOAA海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90%分位确定北疆夏季单站降水阈值,得出极端降水量,讨论了春季热带海温与北疆夏季极端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疆夏季极端降水和春季热带印度洋(20°S~15°N,50°~110°E)及赤道东太平洋(15°S~15°N,90°~180°W)海温呈正相关,两个关键区春季热带海温异常偏暖时,北疆夏季极端降水偏多,仅春季热带印度洋关键区海温异常偏暖时,北疆西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偏多。当春季热带印度洋和赤道东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同时异常偏暖时,200 hPa西风急流轴明显偏南,500 hPa西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低值系统活跃,南方路径输送的水汽增加,有利于北疆夏季极端降水的发生;仅春季热带印度洋关键区海温异常偏暖时,200 hPa西风急流强度增强,500 hPa西西伯利亚地区低值系统活跃,配合偏东路径的水汽输送,北疆西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夏季极端降水 春季热带海温 环流特征
下载PDF
克拉玛依大气电场特征在雷暴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智敏 王旭 +2 位作者 周雅蔓 金莉莉 热苏力.阿不拉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6年第4期54-58,83,共6页
文章利用克拉玛依地区的大气电场仪组网资料、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和常规观测数据等,对克拉玛依地区2013年晴天大气电场和雷暴天气中的地面大气电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4个晴天大气电场样本的平均场强日变化存在“双峰双谷”的特征... 文章利用克拉玛依地区的大气电场仪组网资料、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和常规观测数据等,对克拉玛依地区2013年晴天大气电场和雷暴天气中的地面大气电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4个晴天大气电场样本的平均场强日变化存在“双峰双谷”的特征,峰值出现在09:00和18:00左右,谷值出现在14:00和00:00左右,平均场强值的几何平均值在0.18~0.30kV/m之间。设置了三级本地化的雷暴电场警报阈值,电场仪自动监测预警的雷暴事件与闪电定位仪监测资料较为一致,地面大气电场的演变可以较好的反映出地闪的活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大气电场 警报阈值
下载PDF
新疆北部夏季大范围极端降水及其环流异常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雅蔓 孙迪 +2 位作者 赵勇 李桉孛 郭玉琳 《干旱气象》 2021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基于1961—2017年夏季新疆北部4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夏季极端降水事件阈值,分析新疆北部夏季不同等级极端降水频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及雨量与夏季最大日降水量、同月降水量的关系,并通过欧式距离... 基于1961—2017年夏季新疆北部4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夏季极端降水事件阈值,分析新疆北部夏季不同等级极端降水频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及雨量与夏季最大日降水量、同月降水量的关系,并通过欧式距离法对12个5级大范围极端降水个例进行聚类分析,重点探讨大范围极端降水分布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近57 a新疆北部夏季不同等级(4级除外)极端降水频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多数站点5级大范围极端降水量为当年夏季最大日降水量,平均占研究区同月降水量的28.6%。夏季大范围极端降水空间分布表现为3种类型,对应200 hPa西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偏南,40°N以南地区西风加强,500 hPa乌拉尔山高压脊引导冷空气南下,西西伯利亚或中亚地区低值系统活跃,下游贝加尔湖地区高压系统强盛,但系统位置、范围和强度不同,导致大范围极端降水落区不同。同时,中亚地区和新疆东部下游地区分别存在异常的气旋式和反气旋式水汽通量距平,新疆北部异常偏南或偏东的水汽输送为大范围极端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大范围极端降水空间分型 环流特征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降水EFI产品在新疆夏半年极端降水预报中的检验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雅蔓 马超 +1 位作者 陈鹤 刘成武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2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基于2013-2019年4-9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的极端天气指数(EFI)资料和新疆95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实况降水数据,研究了新疆夏半年(4-9月)极端降水阈值及分布情况,运用TS评分,综合分析降水EFI产品在新疆夏半年极端降水预报... 基于2013-2019年4-9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的极端天气指数(EFI)资料和新疆95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实况降水数据,研究了新疆夏半年(4-9月)极端降水阈值及分布情况,运用TS评分,综合分析降水EFI产品在新疆夏半年极端降水预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夏半年极端降水阈值、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频次的空间分布呈山区高、盆地低的特点,且南疆低于北疆;观测站点平均夏半年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发生突变。(2)降水EFI预报值与夏半年极端降水量呈正相关,随预报时效延长,降水EFI预报能力在逐渐降低,夏半年极端降水预报的TS评分在降水EFI阈值处于0.50~0.80达到峰值,综合TS评分和预报偏差,新疆夏半年极端降水预报的最优降水EFI阈值集中在0.65~0.75。(3)降水EFI预报对降水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当降水EFI预报值>0.60时,要考虑出现极端降水的可能性,降水EFI预报值在0.70及以上的范围可作为极端降水的预报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指数 极端降水 TS评分 阈值 新疆
下载PDF
5月青藏高原上空环流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雅蔓 李娜 +2 位作者 马超 安大淮 施俊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年第5期39-45,共7页
基于1961—2016年5—8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NCEP再分析资料和新疆9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研究了5月青藏高原上空环流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5月西藏高原环流... 基于1961—2016年5—8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NCEP再分析资料和新疆9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研究了5月青藏高原上空环流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与北疆夏季降水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8;(2)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的强弱变化会影响500hPa的夏季环流特征、夏季地表至300 hPa的水汽通量输送,当指数偏强时,夏季环流形势的配置和水汽输送均有利于北疆夏季降水,反之,则不利于北疆夏季降水;(3)夏季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和北疆夏季降水、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的关系密切,并且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和青藏高原5月、夏季的感热通量有明显的负相关,通过高原的热力持续性作用,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的强弱可以影响北疆夏季降水的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环流指数 环流异常 夏季降水 新疆北部 热力作用
下载PDF
1961-2019年新疆暴雨山洪灾害损失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吕新生 周雅蔓 +2 位作者 余行杰 于碧馨 王熹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1年第4期42-49,共8页
利用1961—2019年新疆86县(市)暴雨山洪灾害的5个灾情要素数据(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倒塌棚圈数、牲畜死亡数量、农作物受灾面积),采用比值权重法和无量纲化线性求和方法构建暴雨山洪灾害灾损指数,根据灾损指数的不同阈值范围将暴雨... 利用1961—2019年新疆86县(市)暴雨山洪灾害的5个灾情要素数据(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倒塌棚圈数、牲畜死亡数量、农作物受灾面积),采用比值权重法和无量纲化线性求和方法构建暴雨山洪灾害灾损指数,根据灾损指数的不同阈值范围将暴雨山洪灾害定量划分等级,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暴雨山洪灾害主要出现在伊犁州、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其中伊犁州伊宁县、巩留县、霍城县和尼勒克县最重,伊犁州暴雨山洪的致灾危险性与其暴雨日数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2)新疆暴雨山洪灾害发生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夏季6—8月危害性最大,其中灾害出现次数和死亡人数均在7月最多(与降水相关性最大)。(3)近59 a来新疆暴雨山洪灾害的强度呈上升趋势,年灾损指数随时间呈线性增长趋势,暴雨山洪灾害的强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明显增加,其年际变化与3—10月降水量、大雨日数、暴雨日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山洪灾害 灾损指数 等级划分 时空分布 新疆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和模式模拟的新疆黑风暴东移个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观 郭子嘉 +5 位作者 周雅蔓 苏小岚 刘鑫 陈勇航 周海江 杨林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30-1539,共10页
综合利用卫星遥感、环境监测、气象观测等多源监测数据,结合后向轨迹模式对2015年4月新疆一次黑风暴污染过程进行生成源地、路径与发展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黑风暴过程的不同高度污染物主要随气流来源于新疆本地及其以西的中亚地区,... 综合利用卫星遥感、环境监测、气象观测等多源监测数据,结合后向轨迹模式对2015年4月新疆一次黑风暴污染过程进行生成源地、路径与发展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黑风暴过程的不同高度污染物主要随气流来源于新疆本地及其以西的中亚地区,在西南气流的作用下几乎同时进入北疆,沿天山北坡东移并且在乌鲁木齐堆积,继而从南疆盆地东口灌入南疆;同时,选取受此次黑风暴污染物东输影响的4个典型城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兰州和北京),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6)模拟分析此次极端黑风暴东输过程中大量沙尘气溶胶对主要气象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此次黑风暴东输过程(4月25~29日)影响的上述4个典型城市的AOD均有所增加,模拟所得污染程度与实际接近.对于沙尘在近地面2m的温度响应,北京市表现最为明显,最高达-1.68℃,乌鲁木齐表现不明显,沙尘过程中的近地面气温相较无沙尘时最高下降0.1℃,呼和浩特和兰州在AOD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响应分别为-0.4℃、-0.8℃.黑风暴期间,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兰州的相对湿度响应最大值分别为-3.3%、-7.3%、-4.7%,而北京地区在29日AOD达最大值时,相对湿度相对于无沙尘时增加了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风暴 气溶胶 后向轨迹 温度 湿度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天山山区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拔高度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郭玉琳 赵勇 +3 位作者 周雅蔓 黄秋霞 余贞谊 顾张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5,共9页
天山山区是新疆干旱区降水最为充沛的区域,已有针对该区域降水的研究大多使用日降水及以上尺度资料,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相对较少。基于天山山区11个国家气象站2012—2018年夏季(6—8月)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降水特征量(包括降水量、降水... 天山山区是新疆干旱区降水最为充沛的区域,已有针对该区域降水的研究大多使用日降水及以上尺度资料,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相对较少。基于天山山区11个国家气象站2012—2018年夏季(6—8月)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降水特征量(包括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的日变化特征,揭示降水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总降水量和总降水频次的峰值出现在20:00—22:00,谷值出现在12:00—13:00。夜间降水多于白天,主要由长时降水贡献。总降水强度呈现出白天整体增强、夜间偏弱的特征。降水与海拔高度密切联系,小雨等级降水在高海拔山区频发,在海拔2000 m左右存在一个最大降水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降水频次 降水强度 日变化 海拔
下载PDF
新疆百里风区强风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汤浩 周雅蔓 +1 位作者 杨杰尧 潘新民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天山山脉大地形共同作用形成新疆百里风区,其风力居全疆九大风区之首。为进一步研究百里风区强风中尺度特征及其与局地地形的关系,选取2018年5月6—8日百里风区强风天气过程,使用WRF模式进行中尺度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 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天山山脉大地形共同作用形成新疆百里风区,其风力居全疆九大风区之首。为进一步研究百里风区强风中尺度特征及其与局地地形的关系,选取2018年5月6—8日百里风区强风天气过程,使用WRF模式进行中尺度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天山两侧气压梯度力驱动下冷空气翻越天山,经色皮山口狭管效应和过山波水跃下沉接力加速,在背风坡上空形成强风区,强风区接地形成百里风区地面大风;大风过程中,七角井盆地地形强迫引发有限振幅重力波,背风坡上空大风区之上的临界层吸收上层能量并向下传递,增大了大风区的风速,使低空大风区的接地更加充分。低空大气稳定层结的强度与大风强度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风区 过山波 狭管效应 水跃下沉 稳定层结
下载PDF
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在南疆暴雨和非暴雨过程中的差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霞 何清 +2 位作者 李圆圆 许婷婷 周雅蔓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3-1708,共16页
本文利用1981~2020年南疆台站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与南疆降水的关系,通过合成分析,从动热力条件、水汽输送和超地转特性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在南疆暴雨和非暴雨过程(即“空... 本文利用1981~2020年南疆台站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与南疆降水的关系,通过合成分析,从动热力条件、水汽输送和超地转特性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在南疆暴雨和非暴雨过程(即“空急流”过程)中的差异。结果表明:(1)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对南疆暴雨有重要作用,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强和强降水范围的增大,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的出现比例迅速增多,南疆一半以上的大雨和暴雨日中都伴有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在南疆大范围暴雨过程中的出现率高达85.0%。(2)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在南疆暴雨中向西部推进的更远,东风层更厚,并在南疆西部与偏西气流形成一个持久的东西风辐合带;在“空急流”过程中,塔里木盆地中部出现一支较强的偏北气流,切断了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的西伸,使其主要维持在南疆东部,其东风层厚度也较南疆暴雨中略低。(3)与我国季风区“空急流”不同,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的“空急流”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南疆暴雨过程中的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一样都具有超地转特性。(4)与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相联系的偏东水汽输送路径是南疆暴雨过程的主要水汽输送通道,而偏西路径则是“空急流”过程的主要水汽输送通道。(5)水汽和动力条件不匹配是造成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出现“空急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 暴雨 空急流 南疆
下载PDF
引发新疆强降水的中亚气旋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熊秋芬 苏小岚 +1 位作者 吐莉尼沙 周雅蔓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1期36-45,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观测、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水汽云图等资料,统计分析了20142018年给新疆造成强降水的中亚气旋的特征,归纳了中亚气旋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在新疆115次强降水过程中,有24次伴有中亚气旋。中亚气旋主要发生在北疆及...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观测、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水汽云图等资料,统计分析了20142018年给新疆造成强降水的中亚气旋的特征,归纳了中亚气旋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在新疆115次强降水过程中,有24次伴有中亚气旋。中亚气旋主要发生在北疆及其周边地区,以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最多,而南疆盆地较少。从时间分布来看,中亚气旋在夏季-初秋较多、春季和冬季较少。6、8、9月最多,各为5次;而3、10、12月一次也没有。移动方向为东移或东北移,且移速快。水汽云图上主要表现为逗点云系或斜压叶状云系。大多数气旋强度为1000~1010 hPa,强度较弱。17次中亚气旋发生在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左侧,7次在高空急流入口的右侧。虽然中亚气旋强度不强,但其生成和发展时均伴有高空辐散。与中亚气旋相伴的强降水先发生在暖区,然后是气旋和冷锋或暖锋共同作用产生降水。中亚气旋为浅薄的斜压系统。在“东高西低”的形势下,中低层低涡、切变线,以及低涡东侧的偏南风和偏东风水汽输送等均有利于强降水产生。中亚气旋中三条输送带的特征是:从近地层暖区上升的偏南暖湿空气沿锋面爬升到对流层上层形成了暖输送带,而从地面气旋东侧、东路冷空气后部上升到850 hPa低涡东北侧的偏东气流形成了冷输送带,从对流层上层沿西北气流下沉到对流层中、下层的干空气构成了干带。强降水与这三条输送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气旋 强降水 三维结构 概念模型 输送带 新疆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两次暴雪过程的滴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智敏 冯婉悦 +3 位作者 李圆圆 李斌 周雅蔓 海伦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1年第3期62-68,共7页
利用乌鲁木齐气象站的激光雨滴谱仪观测数据,分析2018年3月17—18日和12月1日的两次暴雪天气的滴谱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的雪滴谱表现为单峰分布,粒子浓度峰值均在低谱段,雪滴谱宽度分别为0.42~4.63 mm和0.55~6.78 mm。(2)个例1... 利用乌鲁木齐气象站的激光雨滴谱仪观测数据,分析2018年3月17—18日和12月1日的两次暴雪天气的滴谱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的雪滴谱表现为单峰分布,粒子浓度峰值均在低谱段,雪滴谱宽度分别为0.42~4.63 mm和0.55~6.78 mm。(2)个例1中降雪云偏向于层状云类型,降雪主要由较小尺寸的霰或者凇附的冰相粒子组成,个例2中的降雪云偏向积层混合云类型,降雪主要以尺寸较大的干雪花为主。(3)两次降雪过程中的Dm和lgNW的拟合经验关系式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4)拟合的本地化Z-R关系式分别为Z=171.7R^(2.22)和Z=518.7R^(2.27),两次降雪过程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平均值分别为20 dBZ和25 dB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 暴雪 乌鲁木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