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精准设计:十年1079例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唐举玉 孙念哲 +9 位作者 吴攀峰 俞芳 曾磊 卿黎明 肖勇兵 潘丁 刘睿 符劲飞 贺继强 李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516,共7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各种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23年1月采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各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107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切取1013例(其中... 目的探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各种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23年1月采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各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107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切取1013例(其中小儿65例)、横支为血管蒂切取40例、斜支为血管蒂切取26例(小儿1例),以旋股内侧动脉或股动脉来源穿支为蒂切取9例。其中传统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441例、带蒂转移27例、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术式511例、衍生术式100例。修复下肢787例,上肢264例,躯干部17例,头颈部4例,上述多部位7例。并对各种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本组107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中,术后顺利成活1063例,其中发生血管危象行探查术成活14例,总成功率为98.52%。比较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蒂转移、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术式和衍生术式各组成功率,结果显示各组间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107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危象35例(3.24%),动脉危象22例(2.04%),感染19例(1.76%),切口延迟愈合6例(0.56%),完全坏死16例(1.48%),部分坏死35例(3.24%)。统计学分析显示静脉危象方面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类型组发生率低于衍生术式组(P<0.001),切口感染方面带蒂转移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07),切口延迟愈合方面传统游离移植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4),皮瓣部分坏死方面带蒂转移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08)。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个性化精准设计,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穿支皮瓣 个性化 精准重建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2
作者 唐举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585,共5页
股前外侧皮瓣自1984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发展成为头颈、颌面、躯干与四肢重建的主力皮瓣[1~5],特别是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其衍生术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该皮瓣的临床疗效,减少了供区并发症的发生[6~9]。虽然该皮瓣临床应用较为成熟,成... 股前外侧皮瓣自1984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发展成为头颈、颌面、躯干与四肢重建的主力皮瓣[1~5],特别是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其衍生术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该皮瓣的临床疗效,减少了供区并发症的发生[6~9]。虽然该皮瓣临床应用较为成熟,成功率高,但在移植过程中仍然会发生一些并发症[10~13],一旦发生并发症,轻者可能影响创面愈合、供受区外观与功能、延长疗程、增加病人痛苦及医疗费用,重则可能导致皮瓣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正确处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进一步提高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成功率与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临床疗效 皮瓣坏死 手术并发症 受区 移植过程 医疗费用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学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
3
作者 徐永清 唐举玉 +39 位作者 刘元波 周征兵 蒋灿华 张兴 张世民 芮永军 杨晓东 巨积辉 孙向东 丁小珩 周小兵 魏在荣 杜青晏 臧梦青 俞芳 刘族安 杨曦 魏鹏 宋达疆 李赞 战杰 聂开瑜 郭峰 吴攀峰 王欣 崔怀瑞 谢松林 刘俊 刘亦杨 李士民 范新宇 何晓清 王腾 聂广辰 赵刚 刘军 石小田 张春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9,共11页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LTF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牵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多名从事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专家共同讨论,拟定《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进一步推广其临床应用并展示我国学者在ALTF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及其分支类型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4
作者 张兴 吴攀峰 +2 位作者 李诚 周小兵 唐举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542,共8页
目的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切取提供血管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尸体34具行全身血管造影灌注、CT扫描、三维重建、标本解剖与统筹分析,观测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行程与分布区域;然后按照皮瓣的设计、切取步骤,结合三维重建的影... 目的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切取提供血管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尸体34具行全身血管造影灌注、CT扫描、三维重建、标本解剖与统筹分析,观测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行程与分布区域;然后按照皮瓣的设计、切取步骤,结合三维重建的影像进行解剖验证。结果在65侧有效标本中共观察到大腿前外侧皮肤穿支408支(平均每侧6.3支),其中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系统391支,占95.8%(391/408),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各分支的占比分别为:升支9.1%(37/408)、横支16.4%(67/408)、降支60.8%(248/408)、斜支9.6%(39/408),其穿支起始部外径分别为(0.7±0.3)、(0.9±0.4)、(1.1±0.5)、(0.8±0.3)mm;来源于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股动脉、旋髂浅动脉17支,占比4.2%,穿支起始部外径为(0.7±0.3)mm。结论(1)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仍然是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主要源血管;(2)高位皮肤穿支主要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与升支;(3)斜支多起源于升支与横支的共干部,具备一定的外径与蒂长,可以斜支为蒂切取皮瓣;(4)旋股外侧动脉来源穿支纤细或缺如时,可以旋股内侧动脉、股动脉等源血管来源的高位皮肤穿支切取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三维重建 数字解剖学 穿支皮瓣
下载PDF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专家共识 被引量:54
5
作者 唐举玉 魏在荣 +26 位作者 张世民 汪华侨 章一新 顾立强 刘元波 沈余明 路来金 王欣 徐永清 梅劲 张家平 赵洪伟 王健 章伟文 韩岩 郑和平 劳杰 陈宏 巨积辉 陈世新 王达利 柴益民 穆籣 刘小林 唐茂林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共2页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血供规律,先后诞生了游离皮瓣和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瓣移植 血管蒂皮瓣 局部旋转皮瓣 游离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供区 受区 带蒂皮瓣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巨大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6
6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6 位作者 刘俊 谢松林 刘鸣江 廖前德 朱勇 胡懿颌 雷光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3月~2005年5月,采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软组织缺损的巨大创面。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32~60岁。病程:2h^...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3月~2005年5月,采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足跟合并小腿或足底、足背软组织缺损的巨大创面。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32~60岁。病程:2h^2个月。耕田机损伤5例,交通事故伤2例,毒蛇咬伤2例,电击伤1例。其中足跟后侧合并小腿后侧皮肤、腓肠肌及跟腱不同程度缺损8例,缺损范围21cm×12cm^35cm×15cm;足跟合并足底、足背和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缺损分别为27cm×14cm和30cm×21cm。均合并骨外露,6例合并骨折,2例合并胫后血管及胫神经损伤,4例合并踝关节开放感染。切取背阔肌皮瓣25cm×14cm^33cm×24cm,其中1例背阔肌皮瓣达38cm×18cm。供区均采用大张中厚皮片移植覆盖。结果术后10例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创面均期愈合。术后获随访3~24个月,其中5例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薄整形术;重建感觉的5例患者3例恢复保护性感觉,2例胫神经损伤患者足底痛、温觉恢复,足内在肌功能无明显恢复;5例桥接腓肠肌的背阔肌肌力恢复至级,踝关节功能部分恢复。无继发溃疡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负重与行走功能。3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其中2例经换药后治愈,1例二期植皮修复,余供区植皮均成活。结论背阔肌皮瓣血运丰富,切取范围大,肌瓣可填塞死腔,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足跟合并邻近巨大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感染创面的一种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皮瓣 游离移植 下肢 巨大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股外侧皮神经的形态特点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8
7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3 位作者 任家伍 刘俊 谢松林 宋达疆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原因,改进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和感觉重建方法。方法:选择21个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观察其走行、分布、形态及变异情况;分别测量股外侧皮神经发出后支、前支平面至髂前上棘的距离,...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原因,改进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和感觉重建方法。方法:选择21个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观察其走行、分布、形态及变异情况;分别测量股外侧皮神经发出后支、前支平面至髂前上棘的距离,以及股外侧皮神经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及其发出后支、前支后各平面的外径。结果:股外侧皮神经于髂前上棘下4.8(0~16.9)cm和14.2(6.7~24.1)cm发出后支和前支。股外侧皮神经存在6种分支类型,即普通三支型(9/21)、高位后支型(5/21)、后支缺如型(3/21)、前支缺如型(1/21)、纤细型(2/21)和缺如型(1/21)。股外侧皮神经截面多呈扁圆形,其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横径为2.68(1.18~4.52)mm,发出后支后为2.18(0.80~4.10)mm,发出前支后为1.63(0.44~2.60)mm。结论:股外侧皮神经后支的变异是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于股前外侧中下2/3区域设计皮瓣,选择其主干或发出前支以近节段吻合,可望改善股前外侧皮瓣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 显微解剖 感觉重建
下载PDF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名词术语与定义 被引量:21
8
作者 唐举玉 章伟文 +15 位作者 张世民 章一新 陈宏 唐茂林 汪华侨 徐达传 梅劲 王欣 张春 黎晓华 徐永清 王春梅 谢松林 廖华 刘小林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皮瓣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改善了皮瓣受区的外形和功能,最大程度减少了皮瓣供区外观和功能的损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房重建及头颈躯干与四肢创面的修复。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与深入研究,发现经典的穿支皮瓣仍...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皮瓣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改善了皮瓣受区的外形和功能,最大程度减少了皮瓣供区外观和功能的损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房重建及头颈躯干与四肢创面的修复。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与深入研究,发现经典的穿支皮瓣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在秉承穿支皮瓣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穿支皮瓣术式得到了不断发展,如为了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衍生了血流桥接穿支皮瓣,为了避免皮瓣臃肿衍生了显微削薄穿支皮瓣,为了修复超长创面衍生了联体穿支皮瓣,为了吻合一组血管同时修复多个创面衍生了分叶穿支皮瓣,为了使合并深部骨骼或肌肉组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名词术语 四肢创面 临床应用 主干血管 外科领域 皮瓣供区 乳房重建
下载PDF
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3 位作者 贺楚宇 谢松林 刘鸣江 刘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86-88,共3页
目的 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 8月~ 2 0 0 2年 10月 ,应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 2 3例。结果  2 3例皮瓣全... 目的 探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 8月~ 2 0 0 2年 10月 ,应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四肢与颌面复杂组织缺损合并感染或骨外露创面 2 3例。结果  2 3例皮瓣全部成活 ,创面一期愈合 ,经 6个月~ 4年随访 ,皮瓣成活良好 ,所修复肢体与颌面恢复良好的外形与功能。结论 背阔肌皮瓣部位隐蔽 ,血运丰富 ,切取范围大 ,肌瓣可填塞死腔 ,修复肌肉缺损 ,抗感染能力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皮瓣 移植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股前外侧皮瓣系徐达传等于1983年首先发现,随后在中国、日本、美国、土耳其、加拿大等20余个国家获得了推广应用,修复的范围已遍及头颈、躯干与四肢,修复的病例年龄小至17个月,大至82岁,切取面积最大达到40cm×20cm。股前外侧... 股前外侧皮瓣系徐达传等于1983年首先发现,随后在中国、日本、美国、土耳其、加拿大等20余个国家获得了推广应用,修复的范围已遍及头颈、躯干与四肢,修复的病例年龄小至17个月,大至82岁,切取面积最大达到40cm×20cm。股前外侧皮瓣拥有众多优点,被许多学者称之为“万用皮瓣”,近年来在显微重建外科领域极为流行,在许多医学中心已成为修复头颈、四肢和躯干的首选皮瓣。本文就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与重建的临床领域、技术发展、优缺点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临床研究 皮瓣修复 外科领域 显微重建 医学中心 先发现 徐达传
下载PDF
跟内侧神经的形态特点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3 位作者 任家伍 刘俊 刘洋波 罗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为临床选择跟内侧神经作为受区皮神经重建足跟感觉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择成人尸体标本20个下肢,解剖跟内侧神经,观察其发出部位、形态、走行与分布情况,分别测量并记录跟内侧神经自胫神经发出部位及其属支分支处到内踝尖平面的... 目的:为临床选择跟内侧神经作为受区皮神经重建足跟感觉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择成人尸体标本20个下肢,解剖跟内侧神经,观察其发出部位、形态、走行与分布情况,分别测量并记录跟内侧神经自胫神经发出部位及其属支分支处到内踝尖平面的距离和跟内侧神经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外径。结果:本组20侧标本中,跟内侧神经出现率为95%;跟内侧神经于内踝尖平面上3.3cm自胫神经发出,在内踝尖平面下0.3cm发出前、后支;前支分支支配跟内侧和足跟负重区前部皮肤,后支分支支配跟内侧和足跟负重区中后部皮肤;跟内侧神经主干及其前支、后支形态多类似圆柱形,其主干起始部外径平均为1.58mm,前支起始部外径平均为1.13mm,后支起始部外径平均为0.90mm。结论:跟内侧神经解剖较为恒定,有较粗的外径,起始部离足跟负重区有一定距离,具备重建足跟特别是足跟负重区感觉所要求的皮神经解剖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 皮神经 解剖
下载PDF
足底软组织与临床常用皮瓣厚度超声测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唐举玉 王占林 金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为修复足底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选择厚度合适的皮瓣供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0个正常成人(男、女各50人),以二维超声测量其足底软组织(包括第1、5跖骨头中心点、足弓顶点和足跟负重区中心点)与背阔肌皮瓣(肩胛下角处)、... 目的为修复足底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选择厚度合适的皮瓣供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0个正常成人(男、女各50人),以二维超声测量其足底软组织(包括第1、5跖骨头中心点、足弓顶点和足跟负重区中心点)与背阔肌皮瓣(肩胛下角处)、胸脐皮瓣(脐旁3cm)和股前外侧皮瓣(分上、中、下1/3中心点)的厚度,比较其厚度差异。结果背阔肌皮瓣、胸脐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厚度差异有显著性;股前外侧皮瓣上1/3、中1/3、下1/3厚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足跟负重中心点与第1、5跖骨头中心点、足弓区软组织厚度差异有显著性;股前外侧皮瓣中1/3厚度与足跟负重中心点软组织厚度差异无显著性;股前外侧皮瓣下1/3厚度与足弓区、第1、5跖骨头中心点软组织厚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中1/3适合修复足跟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股前外侧皮瓣下1/3适合修复前足底负重区和足弓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皮瓣
下载PDF
跟外侧神经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6 位作者 任家伍 刘俊 谢松林 刘洋波 夏小丹 李匡文 黄雄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为临床选择跟外侧神经作为受区皮神经重建足跟感觉提供解剖依据。方法:20个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显露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会合部位至各支跟外侧神经的终末支;观察各支跟外侧神经的来源、发出部位、形态、走行、分支... 目的:为临床选择跟外侧神经作为受区皮神经重建足跟感觉提供解剖依据。方法:20个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显露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会合部位至各支跟外侧神经的终末支;观察各支跟外侧神经的来源、发出部位、形态、走行、分支与分布情况;测量各支跟外侧神经自腓肠神经主干发出平面至外踝尖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及其起始部的外径。结果:大部分腓肠内、外侧皮神经于外踝尖平面上8.9cm会合成腓肠神经主干,于其后外侧部发出跟外侧神经1~3支;其中跟外侧神经第1支分别于外踝尖平面至其上方7.2cm发出,跟外侧神经发出后均垂直于足底平面向下走行,终支分布于足跟负重区外侧部皮肤;跟外侧神经及其分支多为类似圆柱形态;跟外侧神经有1~3支、直径分别为(1.62±0.45)mm、(1.11±0.37)mm和(0.85±0.39)mm。结论:跟外侧神经第1支解剖恒定,较为粗大,起始部离足跟外侧缘有一定距离,具备重建跟外侧感觉所要求的皮神经解剖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 皮神经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异体手移植几个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贺达仁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3-34,共2页
异体手移植的临床开展是自体断肢再植技术和免疫学研究发展的结晶,是异体器官移植领域内新的突破,为手缺失患者带来了重新获得新手的希望。但目前异体手移植技术尚不成熟,能否在免疫抑制剂作用下获得长期存活尚不确定。在远期疗效尚未... 异体手移植的临床开展是自体断肢再植技术和免疫学研究发展的结晶,是异体器官移植领域内新的突破,为手缺失患者带来了重新获得新手的希望。但目前异体手移植技术尚不成熟,能否在免疫抑制剂作用下获得长期存活尚不确定。在远期疗效尚未肯定的情况下,建议加强医生自身修养和伦理道德教育,规定由少数具备条件的单位大力开展异体手移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达到既保护患者利益,又能保证异体手移植技术顺利走向成熟,最终广泛应用于临床,造福于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移植 手缺失 免疫
下载PDF
内踝上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6 位作者 刘俊 刘鸣江 谢松林 廖前德 朱勇 胡懿颌 雷光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6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内踝上皮瓣修复足跟后部(跟后区)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1999年3月~2005年5月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供血的内踝上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跟后区软组织缺损18例,皮瓣面积(6cm×5cm)~(15cm×10cm)。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 目的探讨内踝上皮瓣修复足跟后部(跟后区)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1999年3月~2005年5月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供血的内踝上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跟后区软组织缺损18例,皮瓣面积(6cm×5cm)~(15cm×10cm)。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8(4~28)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便安全,质地好,厚薄适中,特别是不牺牲小腿的主要血管,是一种修复跟后区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足跟
下载PDF
游离第二足趾移植急诊拇指再造38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举玉 谢松林 +1 位作者 刘鸣江 贺楚宇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急诊一期拇指再造的可行性。 方法 外伤性拇指缺损清创后采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一期再造拇指。 结果 再造拇指 38例全部成活 ,无一例感染 ,经 6~ 6 0个月随访 ,所有再造拇指血运丰富 ,感觉恢复良好 ,对... 目的 探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急诊一期拇指再造的可行性。 方法 外伤性拇指缺损清创后采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一期再造拇指。 结果 再造拇指 38例全部成活 ,无一例感染 ,经 6~ 6 0个月随访 ,所有再造拇指血运丰富 ,感觉恢复良好 ,对指对掌灵活。 结论 对于外伤性拇指缺损 ,只要清创彻底 ,采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行急诊拇指再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足趾移植 急诊手术 拇指再造 外伤性拇指缺损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手部爆炸伤的临床分型与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2 位作者 刘俊 刘鸣江 谢松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手部爆炸伤新的临床分型以指导治疗、提高疗效。方法1997~2004年收治106例手部爆炸伤,按爆炸伤的严重程度和伤情特点将其划分四型:Ⅰ型:仅有皮肤灼伤、挫裂伤或手部的小面积皮肤缺损,治疗选用清创缝合或植皮修复;Ⅱ型:手部皮... 目的探讨手部爆炸伤新的临床分型以指导治疗、提高疗效。方法1997~2004年收治106例手部爆炸伤,按爆炸伤的严重程度和伤情特点将其划分四型:Ⅰ型:仅有皮肤灼伤、挫裂伤或手部的小面积皮肤缺损,治疗选用清创缝合或植皮修复;Ⅱ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或骨关节损伤,但无手指血运障碍,治疗选用骨与关节复位固定、肌腱修复的同时必须采用皮瓣覆盖;Ⅲ型:手部广泛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血管、神经及骨关节损伤,手指缺血、离断或缺失,治疗必须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实施血管吻合、断指再植或拇手指再造和皮瓣移植;Ⅳ型:手广泛毁损,治疗选择截肢术。结果本组Ⅰ型12例,手功能恢复正常;Ⅱ型31例,手功能恢复较好,14例遗留皮瓣臃肿或肌腱粘连,需二期治疗。Ⅲ型57例,无1例截肢,45例进行了二期功能重建手术,手功能恢复达正常的30%~80%不等;Ⅳ型6例,手功能完全丧失。结论该分型方法简明具体,便于临床判断受伤类型和选择治疗方法,并可估计愈合,对临床处理手部爆炸伤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分型 急诊治疗 手损伤
下载PDF
游离足趾移植急诊拇手指再造106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2 位作者 谢松林 刘鸣江 刘俊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总结游离足趾移植急诊拇手指再造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探讨游离足趾移植急诊拇手指再造的可行性。方法1997年1月~2005年2月收治外伤性拇手指缺损患者106例,清创后,采用!趾移植急诊再造拇指8例,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69例、再造中指7例... 目的总结游离足趾移植急诊拇手指再造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探讨游离足趾移植急诊拇手指再造的可行性。方法1997年1月~2005年2月收治外伤性拇手指缺损患者106例,清创后,采用!趾移植急诊再造拇指8例,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69例、再造中指7例、再造食指4例、再造环指3例、再造手1例,双侧第二足趾移植同时再造拇食指3例、再造食中指7例、再造中环指3例、再造手1例。结果再造拇手指106例119指成活118指,无一例感染,经3~66个月随访,所有再造拇手指血运丰富,感觉恢复良好,对指和对掌灵活。结论对于外伤性拇手指缺损,经过彻底清创,科学设计,采用游离足趾移植急诊再造,可以获得满意的再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足趾移植 拇指 手指 再造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湖南医学》 2002年第2期109-110,共2页
手背软组织缺损时骨与肌腱外露;虎口软组织缺损或虎口挛缩开大后,创面常须采用皮瓣修复.1997年6月至2001年8月,作者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手背及虎口软组织缺损和虎口挛缩1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软组织损伤 挛缩
下载PDF
钢丝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举玉 贺楚宇 +2 位作者 董玉明 李波 李福成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09-210,共2页
采用直径0.6mm钢丝单环形冠状面内固定治疗22例掌指骨骨折,全部骨折术后6~12周内愈合,无1例出现肌腱粘连及关节僵硬。我们认为钢丝内固定是治疗掌指骨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 掌指骨 骨折 内固定 钢丝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