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辨实在论与本体叙事学建构 被引量:28
1
作者 唐伟胜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33,共6页
传统的叙事学理论都是基于人类经验,越来越不适应逐渐兴起的"物"本体叙事。借鉴近10年欧美崛起的思辨实在论哲学,可以尝试建构本体叙事学,考察"物"的本质、"物"的存在时空、人与"物"的关系、&q... 传统的叙事学理论都是基于人类经验,越来越不适应逐渐兴起的"物"本体叙事。借鉴近10年欧美崛起的思辨实在论哲学,可以尝试建构本体叙事学,考察"物"的本质、"物"的存在时空、人与"物"的关系、"物"的力量等如何在叙事中得以再现。"物"本体叙事学可与性别、种族、环境、历史叙事互动,同时还可从本土的道家传统中汲取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实在论 本体叙事学
下载PDF
叙事层次:概念及其延伸 被引量:13
2
作者 唐伟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9,共7页
作为一个古老的叙事现象,叙事层次近年来受到了叙事理论家的关注。经典叙事理论集中讨论叙事层次的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层次转移的各种常规与异常方式。后经典叙事学中,修辞叙事理论关注叙事层次实现的修辞交流及产生的... 作为一个古老的叙事现象,叙事层次近年来受到了叙事理论家的关注。经典叙事理论集中讨论叙事层次的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层次转移的各种常规与异常方式。后经典叙事学中,修辞叙事理论关注叙事层次实现的修辞交流及产生的效果,女性主义叙事学关注叙事层次体现的性别身份,认知叙事学则关注读者对叙事层次的认知以及叙事层次对读者认知能力的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层次 层次转移 错层 后经典叙事学
下载PDF
“可然世界”理论及其对“叙事世界”的解释力 被引量:14
3
作者 唐伟胜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5-8,17,共5页
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叙事学家开始从形式哲学中借鉴"可然世界"理论来解释围绕叙事世界的一些关键问题:叙事世界的组成、叙事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叙事世界的分类以及读者对叙事世界的认知等。借鉴"可然世界"... 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叙事学家开始从形式哲学中借鉴"可然世界"理论来解释围绕叙事世界的一些关键问题:叙事世界的组成、叙事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叙事世界的分类以及读者对叙事世界的认知等。借鉴"可然世界"理论,叙事学家将叙事世界看成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另一世界,权威叙事者决定这个世界的真实域,人物话语决定这个世界的虚构域;根据叙事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读取关系可以对叙事进行详细分类;读者如何看待叙事世界取决于读者依据的参照点,若以现实世界为参照,读者将叙事世界看成可然世界,若以叙事世界为参照点,读者则将叙事世界看成另一个真实世界。"可然世界"理论还有助于解释很多后现代文本世界的运行机制。本文主要论述"可然世界"理论对叙事学的贡献与局限,并区分两位重要的"可然世界"叙事理论家(莱恩及多罗泽尔)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然世界 叙事世界 现实世界 后现代叙事 读者
下载PDF
叙事性的认知图式及认知基础 被引量:3
4
作者 唐伟胜 黄小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65,共4页
从表层看,叙事性指叙事的可述性,从深层看,叙事性指叙事传达出的人类经验。基于人类经验的叙事性与读者之间有四个层面的认知图式,每一个层面下包括相应的认知参数。从原型理论、口头叙事和读者的自然化心理倾向中可以找到这些图式的认... 从表层看,叙事性指叙事的可述性,从深层看,叙事性指叙事传达出的人类经验。基于人类经验的叙事性与读者之间有四个层面的认知图式,每一个层面下包括相应的认知参数。从原型理论、口头叙事和读者的自然化心理倾向中可以找到这些图式的认知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 认知图式 原型 口头叙事 自然化
下载PDF
叙事进程与多层次动态交流——评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 被引量:15
5
作者 唐伟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共4页
詹姆斯.费伦是近十年来美国修辞叙事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理论家之一,被公认为芝加哥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突破了早期芝加哥学派的静态和文本内修辞研究模式,以"叙事进程"概念为核心,强调(有血有肉的)作者、文... 詹姆斯.费伦是近十年来美国修辞叙事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理论家之一,被公认为芝加哥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突破了早期芝加哥学派的静态和文本内修辞研究模式,以"叙事进程"概念为核心,强调(有血有肉的)作者、文本和(有血有肉的)读者之间的多层次动态交流关系,但又区别于以斯坦利.费什为代表的极端读者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加哥学派 叙事进程 多层次动态交流
下载PDF
伦理转向与修辞性的叙事伦理(英文) 被引量:6
6
作者 唐伟胜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8,共10页
詹姆斯.费伦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人文学科资深教授、后经典叙事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受谢尔顿.萨克斯和维恩.C.布斯的影响,费伦提出了“修辞叙事学”即“修辞叙事理论”的理论框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费伦撰写或编著了一系列叙事理... 詹姆斯.费伦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人文学科资深教授、后经典叙事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受谢尔顿.萨克斯和维恩.C.布斯的影响,费伦提出了“修辞叙事学”即“修辞叙事理论”的理论框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费伦撰写或编著了一系列叙事理论著作,包括《来自词语的世界:小说语言理论》(1981年)、《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1996年)、《活着就是为了讲述:人物叙述的修辞与伦理》(2005年)。2006年秋,唐伟胜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通过电子邮件对费伦教授作了访谈。访谈主要围绕目前文学批评领域的“伦理转向”以及费伦教授如何将伦理应用于叙事分析等方面展开。费伦将叙事看成修辞,置重于隐含读者通过文本策略与作者的读者进行的多层次交流。“多层次”意味着叙事交流的不仅仅是主题思想和意识形态,还包括情感和伦理价值。在他的著作中,费伦强调了叙事成分,如文体、人物、情节(即费伦使用的“进程”)、各种叙事话语(尤其是人物叙述)等,而在他2007年即将出版的专著《体验叙事:判断、进程与修辞叙事理论》中,费伦则将研究中心置放在修辞的阅读体验上。他提出了居于读者体验中心的三个判断:阐释判断、伦理判断和美学判断,因为这些判断是我们阅读叙事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转向 叙事伦理 修辞
下载PDF
认知叙事学视野中的小说人物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唐伟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3,共6页
认知叙事学作为经典叙事学的跨学科延伸,致力于建构叙事阅读的普遍理论,读者对人物的认知过程研究是认知叙事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介绍三类人物认知理论,即人物思维风格的认知研究、人物思维的认知过程及综合的人物认知理论,... 认知叙事学作为经典叙事学的跨学科延伸,致力于建构叙事阅读的普遍理论,读者对人物的认知过程研究是认知叙事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介绍三类人物认知理论,即人物思维风格的认知研究、人物思维的认知过程及综合的人物认知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们既可用认知理论来深入研究人物的思维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叙事交流的效果,也可以用认知理论来研究读者对人物及其思维的认知过程。前一种方法是对修辞叙事理论的丰富,后一种方法则是认知诗学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叙事学 思维风格 人物思维 修辞理论
下载PDF
历史、自我与叙事形式——论雷蒙·卡佛短篇小说“不确定式”结尾及其成因 被引量:1
8
作者 唐伟胜 曹恒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前言 结尾对短篇小说而言非常重要。爱伦·坡(Allan Poe)以来的短篇小说理论均十分重视结尾,坡本人在谈到短篇小说的结尾与情节的关系时,认为结尾对短篇小说的“统一效果”至关重要,必须“时时将结尾放在心中,
关键词 短篇小说 结尾 叙事形式 历史 成因 定式 小说理论
下载PDF
从《阿Q正传》看引语形式的汉英转换策略 被引量:9
9
作者 唐伟胜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70,87,共5页
小说中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受到了来自叙述学和文体学领域学者的关注,他们已对各种引语形式的表达功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然而,《阿Q正传》及其英译本的对比研究表明,中文小说中人物引语形式与英语小说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描述它们... 小说中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受到了来自叙述学和文体学领域学者的关注,他们已对各种引语形式的表达功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然而,《阿Q正传》及其英译本的对比研究表明,中文小说中人物引语形式与英语小说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描述它们在汉英翻译中的转换方式及控制转换的策略将有助于汉英小说的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语形式 阿Q正传 汉英转换
下载PDF
爱伦·坡的“物”叙事:重读《厄舍府的倒塌》 被引量:21
10
作者 唐伟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1,共6页
在爱伦·坡《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Roderick Usher)为什么会患精神病?厄舍府为什么要倒塌?迄今为止的相关阐释几乎完全忽略了小说对物件的描写。事实上,小说自始至终都让读者体验到"物"的消极力量... 在爱伦·坡《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Roderick Usher)为什么会患精神病?厄舍府为什么要倒塌?迄今为止的相关阐释几乎完全忽略了小说对物件的描写。事实上,小说自始至终都让读者体验到"物"的消极力量,这种力量与"高贵"的罗德里克形成了巨大张力,消磨了他的"理性",使他在长期的自我怀疑中变得神经紧张,终于在自己的孪生妹妹玛德琳小姐的尸体显示出活力后惊吓而死。厄舍府里的"物"不仅战胜了代表理性的罗德里克,更是掀翻了整个"思想的圣殿"厄舍府。爱伦·坡在"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上运作"物"的邪恶力量,制造出惊人的恐怖效果,使该小说成为"物"哥特美学的经典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舍府的倒塌》 物叙事 恐怖效果
下载PDF
国外叙事学研究范式的转移——兼评国内叙事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39
11
作者 唐伟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3-17,共5页
叙事学(Narratology)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经历了研究范式的重大转移:从关注故事/话语的经典叙事学到今天的多元叙事学。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为叙事学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批评术语和批评方法,但新叙事学要求对... 叙事学(Narratology)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经历了研究范式的重大转移:从关注故事/话语的经典叙事学到今天的多元叙事学。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为叙事学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批评术语和批评方法,但新叙事学要求对经典叙事学的术语和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同时要求将它们与新兴相关学科结合起来加以考察,从而大大拓展了叙事学的研究范式,使叙事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复兴时代。而国内目前仍主要采用经典叙事研究范式,这使对国外最新理论的引进、消化和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叙事学 故事 话语 范式转移 多元叙事学
下载PDF
修辞、逻辑、认知:叙事阅读过程的三种理论取向辨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伟胜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95,共5页
由于研究目的各异,修辞叙事理论、可然世界理论和文本世界理论对阅读过程的描述的侧重点有明显区别。修辞叙事理论中的读者涵盖"叙事读者"、与隐含作者交流的"作者的读者"和具体历史语境中的"实际的读者"... 由于研究目的各异,修辞叙事理论、可然世界理论和文本世界理论对阅读过程的描述的侧重点有明显区别。修辞叙事理论中的读者涵盖"叙事读者"、与隐含作者交流的"作者的读者"和具体历史语境中的"实际的读者",修辞叙事学强调研究这3种"读者位置"与叙事的交流方式和相互作用。可然世界理论认为叙事是读者建构的可然世界,读者进入这个世界,就像进入一场游戏,用其中的游戏规则来确定叙事世界中的逻辑真值。文本世界理论认为读者阅读叙事的过程是一个"指示投射和转移"的过程,即把指示中心投射、转移到叙事中不同的人或物上。修辞叙事理论解决的是读者与叙事的修辞交流问题,可然世界理论解决的是读者如何确定叙事世界逻辑真值的问题,而文本世界理论解决的是读者对叙事世界的认知过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过程 修辞叙事理论 可然世界理论 文本世界理论
下载PDF
真假难辨的“文本真实世界”——论雷蒙·卡佛《这么多水离家这么近》的“不确定式”结尾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伟胜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30,共7页
雷蒙.卡佛的《这么多水离家这么近》的结尾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特征:读者不仅无法知道"故事"层面上的冲突将如何解决,也无法在"话语"层面上对人物做明确的价值判断。对小说的"文本世界"进行... 雷蒙.卡佛的《这么多水离家这么近》的结尾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特征:读者不仅无法知道"故事"层面上的冲突将如何解决,也无法在"话语"层面上对人物做明确的价值判断。对小说的"文本世界"进行考察后发现,该小说存在两个互为矛盾的"文本真实世界",隐含作者同时发展了这两个世界,同时又没有肯定其中任何一个世界。这种叙述方式悬置了读者的判断,从而造成了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么多水离家这么近》 不确定式结尾 可然世界理论 文本真实世界 阅读体验
下载PDF
错乱的世界 错位的叙述——析《大大方方的输家》中的叙述层次 被引量:5
14
作者 唐伟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叙述层次由框架叙事(或底层叙事)和嵌入叙事(或顶层叙事)构成,嵌入叙事与框架叙事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产生的效果一直是叙事研究的重点之一,违背叙述层次的常规也是作家制造“陌生化”效果的重要手段。早期后现代主义作品、加拿大作家伦... 叙述层次由框架叙事(或底层叙事)和嵌入叙事(或顶层叙事)构成,嵌入叙事与框架叙事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产生的效果一直是叙事研究的重点之一,违背叙述层次的常规也是作家制造“陌生化”效果的重要手段。早期后现代主义作品、加拿大作家伦纳德.科恩(L.Cohen)的《大大方方的输家》(Beautiful Losers)使用了多种手段突破叙述层次常规,取得了热奈特定义的“错位”(m etalepsis)的叙事效果。通过打破叙述层次常规,《大大方方的输家》建构了一个虚构与真实界限模糊的后现代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大方方的输家 叙述层次 嵌入叙事 常规 错位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文本世界话语世界与第一人称短篇叙事的阐释空间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伟胜 龙艳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2-16,78,共6页
在很多第一人称短篇叙事中,读者至少可以建构三个世界:首先读者将零参照点投射到两个层次的文本世界,即作为行动者(enactor)的"我"的世界(enactor-I world)以及作为叙事者(narrator)的"我"的世界(narrator-I world)... 在很多第一人称短篇叙事中,读者至少可以建构三个世界:首先读者将零参照点投射到两个层次的文本世界,即作为行动者(enactor)的"我"的世界(enactor-I world)以及作为叙事者(narrator)的"我"的世界(narrator-I world),最后读者将零参照点转移回到"此时此地"的话语世界。这三个世界既可以被表征为统一体,也可以被表征为各自分离,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第一人称叙事。雷蒙·卡佛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尤多拉·威尔蒂的《我为什么住邮局》及爱伦·坡的《一桶白葡萄酒》三个第一人称叙事文本都(或明或暗地)鼓励读者将零参照点投射到"叙事者-我"的世界,并识别该世界与"行动者-我"及话语世界之间的各种反讽距离,从而极大提升了这些短篇叙事的阐释空间,而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这些作品成为经典短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世界 话语世界 第一人称叙事 阐释空间 经典
下载PDF
修辞、认知与嵌入叙事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伟胜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3-74,78,共3页
《魔法》、《瓦特·米蒂的秘密生活》两篇叙事表明 ,嵌入叙事可以用来实现作家的修辞意图 ,并能操纵或影响读者对叙事的认知进程。
关键词 嵌入叙事 修辞 认知
下载PDF
近三年叙事学在中国的研究述评——兼议叙事学研究新方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伟胜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2期90-92,109,共4页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叙事学研究逐渐发生转向,不再囿于叙事语法、叙事结构、叙事话语等的静态研究,而是将叙事学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努力与其他学科相互呼应进行研究.而叙事学在中国的研究仍主要采用传统范式,缺乏与国外相关研究的...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叙事学研究逐渐发生转向,不再囿于叙事语法、叙事结构、叙事话语等的静态研究,而是将叙事学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努力与其他学科相互呼应进行研究.而叙事学在中国的研究仍主要采用传统范式,缺乏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有效呼应,使我们的研究广度和深度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叙事学 新叙事学 述评
下载PDF
性别、身份与叙事话语: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流研究方法 被引量:49
18
作者 唐伟胜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3-80,共8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话语与性别及身份的关联,包括各种话语策略的性别差异,具体叙事的性别化阐释,以及叙事形式对读者性别身份的建构等。同时,女性主义叙事学家也积极通过叙事批评实践丰富和补充经典...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话语与性别及身份的关联,包括各种话语策略的性别差异,具体叙事的性别化阐释,以及叙事形式对读者性别身份的建构等。同时,女性主义叙事学家也积极通过叙事批评实践丰富和补充经典叙事学范畴。兰瑟、沃霍尔等人确立了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流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女性主义叙事学 身份 叙事话语
下载PDF
地理诗学的批评实践:评《海明威的地理:亲密感、物质性与记忆》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伟胜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400-405,共6页
当今西方学界出现了明显的"物质转向"或"非人转向",将批评视角转向文学中的"物",劳拉·格鲁伯·戈弗雷的新著《海明威的地理:亲密感、物质性与记忆》(2016)即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该书聚焦海明威的"地理诗学",探讨... 当今西方学界出现了明显的"物质转向"或"非人转向",将批评视角转向文学中的"物",劳拉·格鲁伯·戈弗雷的新著《海明威的地理:亲密感、物质性与记忆》(2016)即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该书聚焦海明威的"地理诗学",探讨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如何建立人物与地方的亲密感、如何凸显地方中"物"的主体性和物质性。本书为探索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地理提供了较好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诗学 海明威 非人转向
下载PDF
从两次论争看情节结构性别化和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实质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伟胜 《英语研究》 2009年第3期43-49,共7页
女性主义叙事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其理论基础是女性主义研究中的"妇女批评"(Gynocriticism)和叙事学研究中的"语境化"(Contextualism)倾向,因此早期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女性叙事的特质,以及... 女性主义叙事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其理论基础是女性主义研究中的"妇女批评"(Gynocriticism)和叙事学研究中的"语境化"(Contextualism)倾向,因此早期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女性叙事的特质,以及建立不同于经典叙事学的女性主义叙事诗学。围绕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两次论争阐明了"叙事情节结构性别化"命题的无效性,以及"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实质:女性主义叙事学不是诗学体系,而是使用叙事学提供的描写工具,阐释具体叙事中形式与性别的关系,同时补充或者修正叙事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结构性别化 女性主义叙事学 快乐原则 诗学 阐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