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离多环芳烃用于超稠油掺稀降黏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晓东 李小雨 +1 位作者 杨谨 郑存川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针对炼油厂催化裂化柴油大量过剩和芳烃含量过高等问题,结合稠油掺稀降黏开采掺稀比高、稀油资源紧缺的现状,从催化裂化柴油中萃取分离多环芳烃,用于超稠油掺稀降黏研究。对多环芳烃萃取进行正交试验,在筛选出的最佳操作条件(萃取温度... 针对炼油厂催化裂化柴油大量过剩和芳烃含量过高等问题,结合稠油掺稀降黏开采掺稀比高、稀油资源紧缺的现状,从催化裂化柴油中萃取分离多环芳烃,用于超稠油掺稀降黏研究。对多环芳烃萃取进行正交试验,在筛选出的最佳操作条件(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5 min、相分离时间为5.5 min和剂油体积比为1.4)下,多环芳烃产品收率为29.87%、芳烃质量分数高达99.07%。在掺稀比均为0.10时,多环芳烃和塔河稀油的掺稀降黏量率分别为94.20%和68.58%。拟合计算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用量仅为塔河稀油的16.32%时,即可达到塔河油田稠油掺稀降黏要求。以塔河油田稠油自喷井为例,当稠油含水率分别为0,30%和50%时,掺入多环芳烃相对掺入稀油的单井日产油增长率分别达到115.90%,84.57%,6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超稠油 催化裂化柴油 多环芳烃 塔河稀油 掺稀降黏
下载PDF
环氧树脂绿色精制工艺技术研究
2
作者 唐晓东 姚美君 +3 位作者 冯雪峰 李晶晶 卿大咏 缪钱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6-902,共7页
针对传统环氧树脂水洗精制-三效蒸发工艺中存在的甲苯溶剂用量和废水排放量大、能耗高、产生老化树脂和聚甘油废物等问题,采用自制脱盐剂,开发了一种环氧树脂非水溶剂绿色精制工艺,确定了树脂精制工艺的最优条件,对脱出盐进行离心过滤... 针对传统环氧树脂水洗精制-三效蒸发工艺中存在的甲苯溶剂用量和废水排放量大、能耗高、产生老化树脂和聚甘油废物等问题,采用自制脱盐剂,开发了一种环氧树脂非水溶剂绿色精制工艺,确定了树脂精制工艺的最优条件,对脱出盐进行离心过滤和洗涤精制,并与现有的环氧树脂水洗精制工艺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精制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树脂产品Cl-含量为5.2μg/g,副产品甘油纯度达99.89%(w),精制盐不含树脂和甘油,满足一级质量指标。与现有工艺对比,该工艺操作条件缓和,取缔了三效蒸发操作,蒸汽消耗仅为现有工艺的10.55%;无废水、老化树脂和聚甘油产生,实现了三废零排放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脱盐剂 绿色精制 循环
下载PDF
巴西主要农产品生产及贸易情况分析
3
作者 唐晓东 闫文义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6期20-23,共4页
一、巴西农业基本情况介绍。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地跨西经35度到西经74度、北纬5度到南纬35度。东临南大西洋,海岸线长约7400公里。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 一、巴西农业基本情况介绍。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地跨西经35度到西经74度、北纬5度到南纬35度。东临南大西洋,海岸线长约7400公里。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排行第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土面积 南大西洋 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和美国 农产品生产 巴西农业 南美洲 俄罗斯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模式预测模型
4
作者 蒲万芬 靳星 +2 位作者 唐晓东 白园园 王遨宇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2期37-47,共11页
注水开发使得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模式更加复杂,需要进一步明确及预测油井见水模式来针对性地指导水淹治理措施。神经网络模型具备处理多元回归问题和计算速度快等优势,可被用于分析地质工程多因素参数与油井见水模式的内在关系,构... 注水开发使得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模式更加复杂,需要进一步明确及预测油井见水模式来针对性地指导水淹治理措施。神经网络模型具备处理多元回归问题和计算速度快等优势,可被用于分析地质工程多因素参数与油井见水模式的内在关系,构建见水模式预测模型。在油井见水模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理论和神经网络算法对BCL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模式的主控因素和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发现水层厚度、隔夹层数、隔夹层长度和避水高度是该类油藏注水开发下影响油井见水模式的主控因素。基于主控因素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油井见水模式预测模型。通过对18组测试数据进行验证,平均预测误差1.4%,获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通过易于获取的主控因素快速预测注水开发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的见水模式,为该类油藏的高含水针对性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见水模式 主控因素 低渗透底水油藏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发明专利转化现状、影响因素与建议
5
作者 李国泰 赵杨 +2 位作者 唐晓东 左辛 李旭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该文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直属分院及其相关科研单位(以下统称为黑龙江省农科院)现有专利信息为基础,结合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开展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分析,探讨影响发明专利转化前景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促... 该文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直属分院及其相关科研单位(以下统称为黑龙江省农科院)现有专利信息为基础,结合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开展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分析,探讨影响发明专利转化前景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促进发明专利转化的相关建议,助推发明专利落地转化,提高转化率,实现发明专利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和技术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专利 农业 转化 影响因素 现状 建议
下载PDF
塔河超稠油掺重整重芳烃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雨 唐晓东 +1 位作者 郑存川 李晶晶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5-19,共5页
针对炼油厂重整重芳烃大量过剩、加工难度大的问题,结合稠油掺稀降黏开采掺稀比高、稀油资源紧缺的现状,将重整重芳烃用于超稠油掺稀降黏研究。在相同掺稀比0.10时,塔河稀油、重整重芳烃的降黏率分别为68.45%和92.00%;拟合计算表明,重... 针对炼油厂重整重芳烃大量过剩、加工难度大的问题,结合稠油掺稀降黏开采掺稀比高、稀油资源紧缺的现状,将重整重芳烃用于超稠油掺稀降黏研究。在相同掺稀比0.10时,塔河稀油、重整重芳烃的降黏率分别为68.45%和92.00%;拟合计算表明,重整重芳烃的用量仅为稀油的36.20%时,即可达到塔河油田稠油掺稀降黏要求。以塔河油田稠油自喷井为例,在稠油含水率为0%~50%时,以塔河油田掺稀油产油总量200×10^(4)t/a为基准,取平均掺稀比为1,年增油率可达49.79%~71.09%。在稠油含水率30%的情况下,油田的净增销售额由47.34×10^(8)元/a显著提高至105.91×10^(8)元/a。此项研究为重整重芳烃的利用和稠油掺稀降黏开采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超稠油 重整重芳烃 塔河稀油 掺稀降黏
下载PDF
A位La/Sr共掺杂PbZrO_(3)薄膜的制备及储能特性优化
7
作者 沈浩 陈倩倩 +2 位作者 周渤翔 唐晓东 张媛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2-1028,共7页
反铁电材料凭借超高的功率密度,在电介质能量存储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热度。锆酸铅(PbZrO_(3),PZO)是反铁电材料的典型代表,也是研究最为广泛的反铁电材料之一。如何提升PZO基材料的储能性能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本工作在La^(3+)掺杂PZO的... 反铁电材料凭借超高的功率密度,在电介质能量存储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热度。锆酸铅(PbZrO_(3),PZO)是反铁电材料的典型代表,也是研究最为广泛的反铁电材料之一。如何提升PZO基材料的储能性能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本工作在La^(3+)掺杂PZO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小半径的Sr^(2+)掺入到PZO钙钛矿结构的A位,实现了PZO基反铁电薄膜储能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位La/Sr共掺杂Pb__(0.94-x)La_(0.04)Sr_(x)ZrO_(3)(Sr-PLZ-x,x=0,0.03,0.06,0.09,0.12)反铁电薄膜,系统研究了不同Sr^(2+)掺杂量对Sr-PLZ-x反铁电薄膜的晶体结构,以及铁电性能、储能性能和疲劳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2+)掺杂量x的增加,Sr-PLZ-x薄膜的晶格常数不断减小,薄膜的饱和极化强度先略有增加并保持,后逐渐降低。同时,Sr-PLZ-x薄膜的容忍因子逐步降低,转折电场不断增大,反铁电性逐渐增强,击穿场强有所提高,储能性能得到提高。在x=0.03时,Sr-PLZ-x反铁电薄膜的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分别达到31.7 J/cm^(3)和71%,储能性能最优。同时掺入Sr^(2+)也使得Sr-PLZ-x反铁电薄膜的疲劳性能进一步优化,其中x=0.12组分薄膜样品在经历了10^(7)次循环后,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仅有3.4%和2.7%的衰减。综上所述,A位La/Sr共掺杂可有效提高PZO基反铁电薄膜的储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掺杂 锆酸铅 反铁电 储能
下载PDF
汽油活性炭基脱硫吸附剂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22
8
作者 唐晓东 李林 +1 位作者 曾雪玲 赖先熔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9-634,共6页
以250℃温度下浓硫酸改性后的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MnO2为活性组分的活性炭基的汽油脱硫吸附剂MnO2/AC,考察了吸附剂的制备条件及脱硫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吸附剂制备条件为,以Mn(NO3)2为活性组分前驱... 以250℃温度下浓硫酸改性后的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MnO2为活性组分的活性炭基的汽油脱硫吸附剂MnO2/AC,考察了吸附剂的制备条件及脱硫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吸附剂制备条件为,以Mn(NO3)2为活性组分前驱物,Mn(NO)2浸渍液浓度0.15 mol/L、常温下浸渍24 h、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2 h。该吸附剂在静态吸附温度120℃、吸附时间2 h、剂油质量比0.10的条件下可使原料油硫的质量分数从628.6×10-6降至221.5×10-6,脱硫率达到64.8%;在动态吸附温度60℃、空速1.76 h-1的条件下,初始流出汽油硫的质量分数降至21.8×10-6,初始脱硫率达到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吸附脱硫 吸附剂 制备 评价
下载PDF
柴油络合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唐晓东 胡涛 +2 位作者 李晶晶 张永汾 陈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3-847,共5页
柴油络合脱氮技术相对于其他非加氢脱氮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流程简单、脱氮率及油品收率高等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柴油络合脱氮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π-络合吸附脱氮、离子液体脱氮及络合萃取脱氮技术的原理、研究现状及... 柴油络合脱氮技术相对于其他非加氢脱氮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流程简单、脱氮率及油品收率高等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柴油络合脱氮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π-络合吸附脱氮、离子液体脱氮及络合萃取脱氮技术的原理、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指出了不同络合脱氮技术的特点、所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络合脱氮 π-络合吸附剂 离子液体 络合萃取剂
下载PDF
直馏柴油NO_x^-空气催化氧化脱硫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唐晓东 税蕾蕾 刘亮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89-792,共4页
柴油氧化法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 ,无需氢源以及工艺投资和操作费用低等优点 ,是取代直馏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较为理想的工艺 .但是 ,该法仍存在H2 O2 氧化剂价格昂贵和不能再生 ,以及含硫废水排放等问题 .为克服这些缺点 ,采用NOx 和... 柴油氧化法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 ,无需氢源以及工艺投资和操作费用低等优点 ,是取代直馏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较为理想的工艺 .但是 ,该法仍存在H2 O2 氧化剂价格昂贵和不能再生 ,以及含硫废水排放等问题 .为克服这些缺点 ,采用NOx 和空气作为氧化催化剂 ,采用冰乙酸作为助催化剂对直馏柴油进行了脱硫研究 .结果表明 ,加入冰乙酸的原料柴油 ,在6 0℃下用NOx 和空气氧化 70min后 ,柴油中的硫含量从 10 39降至 2 99μg/g;用N ,N 二甲基甲酰胺萃取柴油中的氧化产物 ,在剂油比为 0 2的条件下萃取 4次 ,脱硫柴油中的硫含量降至 15 2 μg/g,脱硫效率高达 85 4 % ,柴油收率高达 93 7% ,符合欧洲Ⅱ# 柴油硫含量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催化氧化 脱硫 氮氧化物 空气 冰乙酸
下载PDF
稠油胶体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晓东 许可 +3 位作者 罗中 张健 崔盈贤 赵文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6-311,共6页
综述了稠油胶体体系理论在国内外研究应用的进展,分析了稠油胶体体系具有的双电层效应、稳定性与流变特征等性质,介绍了稠油胶体体系在稠油开采、输送和加工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稠油胶体体系理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 综述了稠油胶体体系理论在国内外研究应用的进展,分析了稠油胶体体系具有的双电层效应、稳定性与流变特征等性质,介绍了稠油胶体体系在稠油开采、输送和加工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稠油胶体体系理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稠油胶体体系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胶体 沥青质 开采 集输 加工 综述
下载PDF
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2
作者 唐晓东 邓杰义 +3 位作者 李晶晶 张洋勇 崔盈贤 张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复合高分子絮凝剂近年来发展迅速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对无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和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废水的优势及其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无机-天然有... 复合高分子絮凝剂近年来发展迅速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对无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和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废水的优势及其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无机-天然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性能 无机-天然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
下载PDF
颈椎及腰椎双处痛风石1例报告 被引量:12
13
作者 唐晓东 李龙云 +3 位作者 周学颖 邓志洋 孙岩 武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9-672,共4页
痛风是由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系统性疾病,多累积全身各处关节,以跖趾关节多见,易于观察,容易诊断。近些年,少数国内外报道显示,痛风可累及脊柱相关组织并造成髓性神经症状、根性神经症状甚至截瘫等。脊柱痛风的发病率极低,单处... 痛风是由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系统性疾病,多累积全身各处关节,以跖趾关节多见,易于观察,容易诊断。近些年,少数国内外报道显示,痛风可累及脊柱相关组织并造成髓性神经症状、根性神经症状甚至截瘫等。脊柱痛风的发病率极低,单处脊柱痛风案例国内外少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石 腰椎 颈椎 脊柱痛风 跖趾关节 神经症状 系统性疾病 尿酸盐结晶
下载PDF
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唐晓东 王豪 +3 位作者 税蕾雷 申建华 夏荣安 陈昌文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49,共3页
开发出一种新型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 ,在TS 2催化剂、空气氧化剂作用下 ,对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 ,可有效地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在评选出的实验条件下 ,处理后的柴油硫质量分数从 15 0 0~ 160 0 μg/g降至 15 0μg/g以下 ,脱硫率和... 开发出一种新型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 ,在TS 2催化剂、空气氧化剂作用下 ,对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 ,可有效地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在评选出的实验条件下 ,处理后的柴油硫质量分数从 15 0 0~ 160 0 μg/g降至 15 0μg/g以下 ,脱硫率和柴油收率分别达到 90 %和 97%以上 ,达到世界燃料规范Ⅱ类柴油硫含量标准。该法常压低温操作、无需氢源和H2 O2 氧化剂 ,克服了柴油加氢脱硫和H2 O2 氧化脱硫的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催化氧化脱硫技术 脱硫率 燃料 装填系数 原料
下载PDF
萃取精馏溶剂的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唐晓东 袁娇阳 +2 位作者 李晶晶 温晓红 赵千舒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1-35,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萃取精馏溶剂的研究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离子液体、加盐溶剂和复合溶剂等3类新型溶剂,可通过对结构、组成和用量的调控来达到最优分离性能。新型溶剂的可调控性,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溶剂因性质单一而无法兼顾高选择性和...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萃取精馏溶剂的研究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离子液体、加盐溶剂和复合溶剂等3类新型溶剂,可通过对结构、组成和用量的调控来达到最优分离性能。新型溶剂的可调控性,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溶剂因性质单一而无法兼顾高选择性和溶解性的缺点。通过对3类新型溶剂的比较指出,相比于离子液体和加盐溶剂,复合溶剂萃取精馏能使用已有的工艺设备且操作条件简单,更具实用价值,具有极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精馏 溶剂 离子液体 加盐溶剂 复合溶剂
下载PDF
空气低温氧化体系对稠油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晓东 苏旭 +2 位作者 崔盈贤 杨凯 郑存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9-152,200,共4页
通过对辽河稠油进行低温氧化模拟实验,考察了不同体系氧化反应前后气相组成、稠油组成及性质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稠油与空气发生的低温氧化反应属于吸氧反应,催化氧化反应使气体中氧气含量下降到2.71%,消耗了空气中87%的氧,氧化使稠... 通过对辽河稠油进行低温氧化模拟实验,考察了不同体系氧化反应前后气相组成、稠油组成及性质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稠油与空气发生的低温氧化反应属于吸氧反应,催化氧化反应使气体中氧气含量下降到2.71%,消耗了空气中87%的氧,氧化使稠油酸值及黏度增大;加水催化氧化使稠油中胶质含量降低13.95%,沥青质含量上升4.81%,胶质、沥青质总含量降低,重组分降解了17.94%;环烷酸盐催化剂体系对稠油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促进了稠油氧化和裂解;水在稠油空气低温催化氧化过程中起到了促进重组分裂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空气 低温氧化 催化氧化 族组成
下载PDF
注空气开采海上稠油井筒传热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唐晓东 陈广明 +2 位作者 王治红 张文 曾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为计算海上稠油井筒中的热量损失,在基本假设条件下,运用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原理对井筒传热过程进行分析,计算井筒总传热系数,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把整个井筒划分为等距的微元,在横向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出计算公式;在纵向上通过积分的... 为计算海上稠油井筒中的热量损失,在基本假设条件下,运用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原理对井筒传热过程进行分析,计算井筒总传热系数,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把整个井筒划分为等距的微元,在横向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出计算公式;在纵向上通过积分的方法计算出各个区域的热量损失。实例计算结果显示,根据井底需要的温度可为井口注气参数提供依据,为进一步从技术、经济等角度分析注空气采油井井筒传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传热 热量损失 数学模型 注空气 稠油
下载PDF
辽河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唐晓东 崔盈贤 +2 位作者 何柏 刘全洲 孟科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6-319,共4页
基于前期研究结果,提出了使用专利水溶性催化剂SP-1(MeL型化合物)和降黏助剂R(复合无机盐)的注空气缓和催化氧化稠油降黏技术。在0.5升反应釜中进行辽河稠油催化氧化,以酸值和黏度(50℃,125 1/s)为测定参数,优选出了室内操作条件:SP-1加... 基于前期研究结果,提出了使用专利水溶性催化剂SP-1(MeL型化合物)和降黏助剂R(复合无机盐)的注空气缓和催化氧化稠油降黏技术。在0.5升反应釜中进行辽河稠油催化氧化,以酸值和黏度(50℃,125 1/s)为测定参数,优选出了室内操作条件:SP-1加量0.2%,R加量1.4%,加水量60%,反应温度200℃,反应压力0.5 MPa,反应时间36小时。在该反应条件下辽河稠油样黏度由382.6 Pa.s降至23 mPa.s。模拟油田焖井条件,将反应时间延长至5天,氧化后稠油样黏度由43.55 Pa.s降至16 mPa.s,酸值由13.50 mg KOH/g降至6.13 mg KOH/g。模拟蒸汽吞吐油层条件,将反应压力提高至8 MPa,氧化5天后尾气含N295.37%,O21.63%,CO21.53%,其他气体1.47%,表明该催化反应中空气的利用率很高。图6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空气催化氧化 催化水热裂解 降黏 反应条件 优化 蒸汽吞吐油层
下载PDF
柴油气-液-固催化氧化脱硫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唐晓东 崔盈贤 +1 位作者 何柏 李晶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97,共3页
从七种金属无机盐和氧化物中筛选出较优的柴油氧化脱硫催化剂,通过采用纯氧和优选催化剂及不同萃取剂对柴油进行气-液-固三相催化氧化脱硫研究。实验表明,选用Al2O3作氧化催化剂,以含水糠醛溶液作脱硫萃取剂,在搅拌速度700r/min、催化... 从七种金属无机盐和氧化物中筛选出较优的柴油氧化脱硫催化剂,通过采用纯氧和优选催化剂及不同萃取剂对柴油进行气-液-固三相催化氧化脱硫研究。实验表明,选用Al2O3作氧化催化剂,以含水糠醛溶液作脱硫萃取剂,在搅拌速度700r/min、催化剂用量5%(W)、反应温度140℃、氧化时间90min和充氧压力0.6MPa的操作条件下,对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其硫含量由1441μg/g降到262μg/g,脱硫率达到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三相催化 氧化脱硫 催化剂
下载PDF
直馏柴油选择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18
20
作者 唐晓东 崔盈贤 +1 位作者 于志鹏 刘亮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制备了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苯甲酸锌、B2O3和复合催化剂FTS-1。以O2为氧化剂,考察了3种催化剂催化氧化直馏柴油中的硫化物的脱硫效果。研究结果发现,苯甲酸锌催化剂脱硫效果明显,脱硫后直馏柴油中的硫含量达到小于300μg/g的欧... 制备了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苯甲酸锌、B2O3和复合催化剂FTS-1。以O2为氧化剂,考察了3种催化剂催化氧化直馏柴油中的硫化物的脱硫效果。研究结果发现,苯甲酸锌催化剂脱硫效果明显,脱硫后直馏柴油中的硫含量达到小于300μg/g的欧洲Ⅱ类排放标准;B2O3催化剂脱硫效果差,但萃取柴油的收率较高;复合催化剂FTS-1可选择催化氧化直馏柴油,抑制烃类化合物的深度氧化,降低氧化柴油的酸值,极大地改善了脱硫柴油的质量,提高脱硫柴油的收率。在搅拌转速700r/m in、苯甲酸锌质量分数0.15%、B2O3质量分数2%、反应温度150℃、氧气压力1.3M Pa、反应时间60m in的条件下,复合催化剂FTS-1脱硫后直馏柴油中硫含量可降到271μg/g,脱硫率达到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馏柴油 选择氧化 催化 脱硫 苯甲酸锌 氧化硼 复合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