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现代性逻辑及其超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爱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F0002,共8页
现代性是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需要深入到现代性逻辑层面。西方现代化的内核是资本,遵循资本现代性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则以“新现代性”为根本遵循,体现了社会主义逻辑、现代化逻辑、民族复兴逻辑的有机统一。正是... 现代性是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需要深入到现代性逻辑层面。西方现代化的内核是资本,遵循资本现代性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则以“新现代性”为根本遵循,体现了社会主义逻辑、现代化逻辑、民族复兴逻辑的有机统一。正是基于新现代性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突破和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并且创造出不同于现代资本文明的新文明类型。这种新文明类型的现实呈现就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它具有社会主义本色和中华文明底蕴,并且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为根本的价值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现代性逻辑 资本现代性逻辑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论新时代人类文明交往观
2
作者 唐爱军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2-29,共8页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文明发展大势,提出了新时代人类文明交往观。这一文明交往观以马克思的文明交往理论为基础,立足于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世界历史理论等,厘清...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文明发展大势,提出了新时代人类文明交往观。这一文明交往观以马克思的文明交往理论为基础,立足于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世界历史理论等,厘清了当今世界文明交往的基本定向、主要性质。这一文明交往观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一文明发展规律,也明确了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交往的基本遵循。这一文明交往观提供了文明交往的中国方案,“一个尊重,三个超越”是其核心主张。这一文明交往观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基础,明确了人类文明交往的目标指引、智慧方案,也明确了需要消除的各种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思想 人类文明交往 文明交流互鉴 新时代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里程碑意义
3
作者 唐爱军 《理论导报》 2024年第10期11-13,共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里程碑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里程碑意义是指一个事件或事物所具有的重大且长远的影响,通常具有历史性、标志性和纪念性等特征。只有从大历史观出发,才能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里程碑意义,对其可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三个维度加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大历史观 里程碑意义 强国建设 广阔前景 纪念性
原文传递
科学传播视域下生态文明的生成逻辑与建构路径
4
作者 王伟 唐爱军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9,共9页
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张力,科学传播正是调和这种张力的必备要素。近代“唯科学主义”信仰的传播、一系列生态问题的产生和社会危机的凸显,引发了对科学技术的真理性追问和正义性反思,这成为生态文明的实践缘起... 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张力,科学传播正是调和这种张力的必备要素。近代“唯科学主义”信仰的传播、一系列生态问题的产生和社会危机的凸显,引发了对科学技术的真理性追问和正义性反思,这成为生态文明的实践缘起和理论肇始。多元传播主体对科学观念、科学文化和科学发展等问题的重新审视,推进生态文明的理论探索走向深入。从科学传播视域来看,生态文明的逻辑起点是对近代科学的方法、态度和关系等问题的重新审视,建构路径是推进科学观念由单向因果思维向系统生态思维的认识论转变,推进科学文化由单向“求真”维度向多元“真善美”的维度转变,推进科学发展与生态正义相结合的文明“范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生态文明 生成逻辑 建构路径
下载PDF
新现代性初探——关于中国道路的解释框架 被引量:15
5
作者 唐爱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34,2,共12页
加强中国道路的学理阐释和话语构建具有极其重大意义。中国道路属于独特的现代性类型,以往诸多的"现代性话语"都无法对其有效阐释。新现代性理论是关于中国道路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有效解释框架,从总体性、时间、空间、制度... 加强中国道路的学理阐释和话语构建具有极其重大意义。中国道路属于独特的现代性类型,以往诸多的"现代性话语"都无法对其有效阐释。新现代性理论是关于中国道路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有效解释框架,从总体性、时间、空间、制度、经验和规范等六个维度可以阐释新现代性的核心概念内涵;从目标、过程、动力、模式、特征、制度和标准等七个方面可以把握新现代性的基本要素;从社会主义逻辑、现代化逻辑、民族复兴逻辑等三大逻辑可以透视新现代性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现代性 现代性话语 中国道路 解释框架
下载PDF
论中国道路的三元结构 被引量:10
6
作者 唐爱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3,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即中国道路。近年来,推动中国道路得以展开的核心要素或主要力量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比如,韩庆祥教授就指出,中国道路是党政主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即中国道路。近年来,推动中国道路得以展开的核心要素或主要力量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比如,韩庆祥教授就指出,中国道路是党政主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相互协调且形成合力的结果。①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我们认为,资本、国家和人民构成了中国道路的三大要素或三元结构。“三元结构”的表述,并不意味着资本、国家和人民是同类性质的对象或主体且三者是并列关系,而是强调在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三大要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构成了中国道路的“力量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关系 三元结构 国内学者 三大要素 主体力量 研究成果 资本 形成合力
下载PDF
论全面现代化——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解释框架 被引量:18
7
作者 唐爱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53,共8页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往现代化理论无法有效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需要构建“全面现代化”话语体系,这是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尝试性解释框架。全面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高...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往现代化理论无法有效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需要构建“全面现代化”话语体系,这是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尝试性解释框架。全面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高阶形态,其可被界定为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全方位、高质量现代化。全面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包括现代化的目标、过程、动力、模式、制度化和评价标准等诸多要素。全面现代化具有世界意义,其核心在于提供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阶段 解释框架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安全 被引量:25
8
作者 唐爱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55,共7页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复杂严峻,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需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探讨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内涵、定位、功能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借助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分析框架,把握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主...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复杂严峻,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需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探讨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内涵、定位、功能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借助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分析框架,把握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需要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战略的高度,探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下载PDF
从“革命”到“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转换 被引量:11
9
作者 唐爱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0,共7页
马克思主义内在包含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性地运用两种话语体系,解决中国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历史任务和时代主题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着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 马克思主义内在包含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性地运用两种话语体系,解决中国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历史任务和时代主题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着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体系转换。话语体系转换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话语 建设话语 话语体系转换
下载PDF
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三重阐释 被引量:12
10
作者 唐爱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102,共10页
意识形态领导权既是理论命题,更是实践命题。深入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可以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三个角度加以阐释。从理论阐释的角度看:要从国家权力角度认识意识形态领导权,深刻领会意识形态在权力建构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在实现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领导权既是理论命题,更是实践命题。深入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可以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三个角度加以阐释。从理论阐释的角度看:要从国家权力角度认识意识形态领导权,深刻领会意识形态在权力建构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在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保障条件上,要重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从新中国70年历史的伟大进程看:坚持领导力、创造力、吸引力、引领力和斗争力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本经验或原则。从现实建设的角度看: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牢牢掌握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领导权 历史经验 中国道路话语权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整体性阐释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爱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10,169,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做好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基于整体性阐释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可以从功能论与形势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做好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基于整体性阐释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可以从功能论与形势论、目标论与实践论、立场论与方法论等三个层面加以展开,正是在这一研究视角下,“地位作用论”“基本形势论”“目标任务论”“方针原则论”“重点领域论”“工作方法论”和“全面领导论”等一系列理论观点得以被清晰呈现出来。这些观点相互衔接,构成了具有内在逻辑的系统集成。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整体性阐释 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
下载PDF
现代政治的道德困境及其出路——论马克斯·韦伯的“责任伦理”思想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爱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3,共5页
马克斯·韦伯对现代政治给出了独特的理解:一方面他反对纯粹的权力派,另一方面又对政治浪漫派保持戒心。韦伯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政治领域存在的权力与道德、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诸如此类的冲突问题。面对政治道德的悖论,韦伯试图通... 马克斯·韦伯对现代政治给出了独特的理解:一方面他反对纯粹的权力派,另一方面又对政治浪漫派保持戒心。韦伯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政治领域存在的权力与道德、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诸如此类的冲突问题。面对政治道德的悖论,韦伯试图通过责任伦理来解决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道德 责任伦理 信念伦理 马克斯·韦伯
下载PDF
马克斯·韦伯论现代政治的两种进路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爱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26,共4页
马克斯·韦伯否弃了古典路径,在社会学框架中理解和分析现代政治。韦伯沿着两种进路把握现代政治:一是切中政治的权力逻辑,在统治社会学和民族国家框架内领会权力政治,把责任伦理规定为现代政治的伦理准则;二是揭示现代政治的官僚... 马克斯·韦伯否弃了古典路径,在社会学框架中理解和分析现代政治。韦伯沿着两种进路把握现代政治:一是切中政治的权力逻辑,在统治社会学和民族国家框架内领会权力政治,把责任伦理规定为现代政治的伦理准则;二是揭示现代政治的官僚制本质,批判官僚化侵蚀现代人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韦伯 权力政治 官僚制
下载PDF
中国方案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爱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84,共3页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针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等全球性挑战,中国方案应运而生,它是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人类共同难题而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有着深刻...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针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等全球性挑战,中国方案应运而生,它是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人类共同难题而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有着深刻的哲学意蕴与价值理念,从哲学高度阐释中国方案,可以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推动这个世界进步""这个世界的相处之道是什么"三个逻辑层次揭示其所蕴含的独特的、新型的世界观、国家观、制度观、发展观、治理观、文明观、和平观和义利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之问 中国方案 哲学阐释
下载PDF
从“两军对峙”到“共同的问题域”——韦伯与马克思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爱军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5,共6页
韦伯与马克思关系的诠释经历了从"两军对峙"到"共同的问题域"的转换。"共同的问题域"即反思现代性和资本主义成为两人对话的新平台;两人分别通过合理化范式和劳动范式进行资本主义诊断;韦伯承继和拓展了... 韦伯与马克思关系的诠释经历了从"两军对峙"到"共同的问题域"的转换。"共同的问题域"即反思现代性和资本主义成为两人对话的新平台;两人分别通过合理化范式和劳动范式进行资本主义诊断;韦伯承继和拓展了马克思的异化主题,立足于政治哲学视域可以审视两人异化主题上的根本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军对峙” “共同的问题域” 韦伯 马克思
下载PDF
“韦伯命题”再阐释:理性化视角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爱军 李明珠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92,共8页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起源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导问题域,围绕这一主题,韦伯提供了独特的解释模式,这便是"韦伯命题"。在"韦伯命题"的阐释上,存在一些简单化的解读倾向。实际上,理性化是《新教伦理与资本...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起源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导问题域,围绕这一主题,韦伯提供了独特的解释模式,这便是"韦伯命题"。在"韦伯命题"的阐释上,存在一些简单化的解读倾向。实际上,理性化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线索,它也构成了韦伯分析现代资本主义起源的核心框架。从理性化角度阐释"韦伯命题",有助于全面准确把握韦伯关于现代社会起源、现代性危机等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化 “韦伯命题”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下载PDF
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4
17
作者 唐爱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1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急性腹痛患者的急诊诊断水平。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共168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8例急性腹痛患者,正确诊断率为81.55%(13...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急性腹痛患者的急诊诊断水平。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共168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8例急性腹痛患者,正确诊断率为81.55%(137/168),误诊率为18.45%(31/168)。其中内科疾病误诊率为5.95%(10/92),外科疾病误诊率为9.52%(16/60),妇科疾病误诊率为2.98%(5/16)。结论:急诊科医师应该全面掌握专业的诊断技术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好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做好临床诊治工作,以防止误诊、漏诊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急性腹痛 诊治体会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视域中的中国道路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爱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0,共7页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既不是五形态论,也不是三形态论,而是"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从生产的技术形式、社会的生产形式和生产的社会形式等三重逻辑出发,构建起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把握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既不是五形态论,也不是三形态论,而是"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从生产的技术形式、社会的生产形式和生产的社会形式等三重逻辑出发,构建起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把握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需要从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出发阐释中国道路,揭示出中国道路处于由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期、商品市场经济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等构成的历史方位;有效说明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合理性、基本取向的现代性;正确把握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三对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 生产方式 中国道路
下载PDF
从革命政治到建构性政治——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观的转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爱军 王培洲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2-17,共6页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观的内核,包含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呈现出"革命政治"和"建构性政治"的话语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面临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课题不同,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观不断实现着从"革...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观的内核,包含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呈现出"革命政治"和"建构性政治"的话语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面临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课题不同,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观不断实现着从"革命政治"到"建构性政治"的转型,这一转型过程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观的形塑,是建构性政治对革命政治的继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政治 建构性政治 政治文化观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爱军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6年第3期19-23,共5页
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构成部分。习近平围绕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它们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体系。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话语权 习近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