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相关并发症类型及其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搜...目的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相关并发症类型及其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TUPKP治疗BPH并发症发生率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至2020年9月1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软件meta程序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包括5247例患者。文献中报告的并发症有尿道狭窄、暂时性尿失禁、排尿困难、需要输血等31种。Meta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为术后6个月射精异常,其次是术后逆行性射精、术后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5.15%[95%CI(68.25%,81.47%)]、24.77%[95%CI(0.00%,73.81%)]和17.15%[95%CI(9.61%,26.22%)]。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10%,有21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3%。15项研究报告了经尿道电切综合征,且发生率均为0。结论当前证据显示,TUPKP治疗BPH术后并发症种类较多,发生率差异较大。展开更多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场所存在的感染控制和辐射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监测,为放射技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国家标准(WS 519-2019和GBZ 130-2013)对湖北省4所未启用的应急医院(“小汤山式”甲、乙医...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场所存在的感染控制和辐射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监测,为放射技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国家标准(WS 519-2019和GBZ 130-2013)对湖北省4所未启用的应急医院(“小汤山式”甲、乙医院及方舱医院、砖混模式医院)中新安装的8台CT及其场所进行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检测并评价。对机房布局等感染控制安全的因素实施了监测与调查。选择定点医院2所(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通过现场调查和对4个CT机房环境生物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放射场所的布局、感染防控和核酸检测结果的分布进行分析,评价其生物安全的可靠性和风险点。结果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的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甲、乙医院各有3个CT机房,面积均为38.8 m^2和4 mm Pb当量的屏蔽防护;方舱医院和砖混建筑医院的CT机房面积和屏蔽防护分别为20.0 m^2、4 mm Pb当量和35.8 m^2、3 mm Pb当量。8个放射诊断场所符合感染防控“三区两通道”的设计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CT机房内患者触碰到的多个位点如检查床、机架内侧、地面等多处发现核酸阳性。放射技师通过手部、足底沾染造成操作间内操作台和地面的病毒污染风险。此外,机房内患者未触及的区域如观察窗和排风口等处也出现类似阳性。结论4所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和机房基本满足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检查场所需加强消毒的规范化。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相关并发症类型及其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TUPKP治疗BPH并发症发生率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至2020年9月1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软件meta程序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包括5247例患者。文献中报告的并发症有尿道狭窄、暂时性尿失禁、排尿困难、需要输血等31种。Meta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为术后6个月射精异常,其次是术后逆行性射精、术后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5.15%[95%CI(68.25%,81.47%)]、24.77%[95%CI(0.00%,73.81%)]和17.15%[95%CI(9.61%,26.22%)]。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10%,有21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3%。15项研究报告了经尿道电切综合征,且发生率均为0。结论当前证据显示,TUPKP治疗BPH术后并发症种类较多,发生率差异较大。
文摘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场所存在的感染控制和辐射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监测,为放射技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国家标准(WS 519-2019和GBZ 130-2013)对湖北省4所未启用的应急医院(“小汤山式”甲、乙医院及方舱医院、砖混模式医院)中新安装的8台CT及其场所进行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检测并评价。对机房布局等感染控制安全的因素实施了监测与调查。选择定点医院2所(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通过现场调查和对4个CT机房环境生物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放射场所的布局、感染防控和核酸检测结果的分布进行分析,评价其生物安全的可靠性和风险点。结果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的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甲、乙医院各有3个CT机房,面积均为38.8 m^2和4 mm Pb当量的屏蔽防护;方舱医院和砖混建筑医院的CT机房面积和屏蔽防护分别为20.0 m^2、4 mm Pb当量和35.8 m^2、3 mm Pb当量。8个放射诊断场所符合感染防控“三区两通道”的设计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CT机房内患者触碰到的多个位点如检查床、机架内侧、地面等多处发现核酸阳性。放射技师通过手部、足底沾染造成操作间内操作台和地面的病毒污染风险。此外,机房内患者未触及的区域如观察窗和排风口等处也出现类似阳性。结论4所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和机房基本满足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检查场所需加强消毒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