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离子镁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唐闽 崔岭 +2 位作者 刘苏 赵琦 王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26-1528,共3页
目的:探讨离子镁水平测定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意义。方法:选择心脏外科8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预充液加入25%硫酸镁,术前、术后补镁,对照组预充液中不加镁,术前、术后不补镁。对比观察两组离子... 目的:探讨离子镁水平测定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意义。方法:选择心脏外科8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预充液加入25%硫酸镁,术前、术后补镁,对照组预充液中不加镁,术前、术后不补镁。对比观察两组离子镁、血清镁在术前24h,术中开放主动脉后,术后2、6、24、48h各时点的变化,记录各组体外循环(CPB)时间,心律失常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围手术期血清镁水平未低于正常水平,但对照组病人术后离子镁水平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体外循环(CPB)时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手术前血清镁水平正常,但离子镁浓度明显降低。围手术期使离子镁浓度处于正常水平能明显降低CPB时间,降低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外科学 镁/分析 手术期间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左房造影旋转成像实时三维重建左房图像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唐闽 李劲宏 黄从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0,共2页
左房造影旋转成像就是使造影剂在左房显影,利用血管造影机C臂探头从右前斜110度快速旋转至左前斜110度,旋转成像。再将图像经计算机软件处理,自动分割,手动校正后,重建出左房三维图像。其方法有两种:①右房注射造影剂左房间接三维成像,... 左房造影旋转成像就是使造影剂在左房显影,利用血管造影机C臂探头从右前斜110度快速旋转至左前斜110度,旋转成像。再将图像经计算机软件处理,自动分割,手动校正后,重建出左房三维图像。其方法有两种:①右房注射造影剂左房间接三维成像,②左房注射造影剂,左房直接成像。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后一种方法能使左心耳清晰显像。该图像可整合至实时的X线透视图像中,用于指导心房颤动的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左房造影 综述 旋转成像技术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致病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唐闽 崔岭 +3 位作者 时东彦 梁宜武 马千里 王宪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7-49,76,共4页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感染(CRI)、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的发生率及菌群分布状况,及CR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科学管理中心静脉导管,减少CRI、CRB的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在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留置...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感染(CRI)、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的发生率及菌群分布状况,及CR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科学管理中心静脉导管,减少CRI、CRB的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在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尖端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培养。结果:300根中心静脉导管共培养出35例病原菌,CRI发生率11.7%;CRB5例,发生率1.7%。病原菌菌群分布为:革兰阳性球菌占54.3%,革兰阴性杆菌占34.3%,真菌占11.4%。前5位致病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白色念珠菌。CRI、CRB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疾病种类、穿刺置管部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6d,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CRI、CRB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最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病因学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导管 医原性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后期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及致病菌分析
4
作者 唐闽 时东彦 +2 位作者 马千里 王宪德 崔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6-256,共1页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感染(CRI)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对300例CVC尖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CR134例(11.3%);CRB5例,发生率1.7%。共分离致病菌34株,最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为金葡...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感染(CRI)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对300例CVC尖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CR134例(11.3%);CRB5例,发生率1.7%。共分离致病菌34株,最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为金葡菌、表葡菌等共18株(52.9%),其次是革兰阴性菌铜绿似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11株(32.4%),真菌5株(14.7%,主要是念珠菌)。CRI有效的处理方法是早期诊断和拔出感染的导管。长期置留者,导管按易感菌类用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头孢他啶、氨曲南、氟康唑等)冲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 致病菌分析 外科术后 心脏 导管相关性菌血症 革兰阳性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地区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5
作者 张强 唐闽 +5 位作者 邝雅杰 刘丹 赵雪燕 赵媛媛 张琳 奴尔巴合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4162-4167,共6页
背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国内不同地区以及不同人群中的房颤患病率有很大差异,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对于房颤的患病率无较大规模流行病学... 背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国内不同地区以及不同人群中的房颤患病率有很大差异,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对于房颤的患病率无较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地区房颤的患病率、相关的危因素、规范化的治疗状况,为本地区房颤预防、管理、治疗提供可靠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横断面年龄比例1∶10分层随机抽样调查2021年5月—2023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地区18个农牧团场及市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63079人。采用问卷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房颤流行病学、知晓率及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房颤组(n=737)与非房颤组(n=6234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地区居民63079人,平均年龄(54.9±15.3)岁。筛查出房颤患者737人,患病率为1.17%,根据年龄校正后患病率为1.12%。筛查人群中房颤知晓率仅为1.62%(1021/63079),其中确诊房颤人群中房颤知晓率52.78%(389/737)。18~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房颤患病率分别为0.05%(5/9964)、0.32%(29/9076)、0.62%(135/21686)、1.28%(151/11810)、3.05%(207/6776)、5.57%(210/3767);男性和女性房颤患病率分别为1.60%(441/27591)、0.83%(296/35488);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他民族房颤患病率分别为1.20%(720/60014)、0.70%(7/1007)、0.62%(7/1130)、1.67%(2/120)、1.41%(1/171);城市区域及农牧团场区域房颤患病率分别为0.79%(350/44504)、2.08%(387/18575)。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年龄、性别、年龄段分布、居住区域、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吸烟、饮酒、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外周血管疾病、肿瘤比例高于非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饮酒、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肿瘤为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新发现房颤85例(11.53%)、阵发性房颤257例(34.87%)、持续性房颤178例(21.16%)、永久性房颤217例(29.44%);口服抗凝药物36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或一站式治疗23例,本地区房颤治疗率51.96%。房颤患者中规范化治疗、未规范化治疗和未治疗分别为360例(48.85%)、21例(2.85%)、356例(48.30%),新发现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的规划化治疗率分别为11.11%、28.89%、24.72%、35.28%,不同类型房颤规划化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8,P=0.004)。结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地区房颤患病率基本持平于全国水平,危险因素与国内外研究相近,但人群中房颤知晓率、及房颤规范化治疗率明显偏低,情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流行病学研究 患病率 石河子地区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急性缺氧状态下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唐闽 吴黎明 +1 位作者 孙奇 张澍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正常和急性缺氧状态下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作用。方法急性分离成年豚鼠的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L-型钙通道电流,并分别在正常和急性缺氧的条件下,给予不同浓度的TNF-α(100 U/ml...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正常和急性缺氧状态下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作用。方法急性分离成年豚鼠的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L-型钙通道电流,并分别在正常和急性缺氧的条件下,给予不同浓度的TNF-α(100 U/ml、300 U/ml、500 U/ml),观察其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作用。结果在全细胞封接后20 min,L-型钙通道峰值电流分别是:正常对照组-471.948 306.587 pA;不同浓度TNF-α组-497.698 296.686pA(100 U/ml)、-471.894 366.758pA(300 U/ml)、-503.988 396.958pA(500 U/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急性缺氧组-369.577 104.280 p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22);急性缺氧+不同浓度TNF-α组-268.445 124.112pA(100 U/ml)、-190.588 102.281pA(300 U/ml)、-87.666 70.670pA(500 U/ml)(与急性缺氧组相比P值均<0.05)。结论在正常条件下,TNF-α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通道电流无明显影响,但在急性缺氧条件下,TNF-α可以增强缺氧对该电流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L-型钙通道 缺氧 膜片钳
下载PDF
围术期处理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唐闽 崔岭 马千里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73-274,共2页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处理体会。方法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年龄3月~1.5岁,体质量均<10kg,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住院死亡2例(3.7%),并发症发生率18.5%。结论采用适合于婴幼儿的围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处理体会。方法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年龄3月~1.5岁,体质量均<10kg,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住院死亡2例(3.7%),并发症发生率18.5%。结论采用适合于婴幼儿的围术期处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病 手术期间 儿童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与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春涛 刘苏 +4 位作者 唐闽 李倩 刘钰 王凤安 阎庆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病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与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筛查有无营养风险。观察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病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与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筛查有无营养风险。观察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分成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对术后第14天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结果和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瓣膜病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心功能与营养风险有相关性(r=0.317,P <0.01),存在正相关关系。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第14天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术后第14天营养支持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营养支持组住ICU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营养支持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发现瓣膜病病人术前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在围术期,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病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治疗 临床结局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陈若菡 刘志敏 +5 位作者 唐闽 华伟 王方正 张澍 陈新 陈柯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两种起搏方式[单心房按需(AAI)起搏和双腔按需(DDD)起搏]对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入AAI组(57例)和DDD组(86例)。在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6个月,之后每年1次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两种起搏方式[单心房按需(AAI)起搏和双腔按需(DDD)起搏]对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入AAI组(57例)和DDD组(86例)。在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6个月,之后每年1次的随访中,根据随访期间的健康状况填写36条简明健康问卷(SF-36量表)。38例完成3年随访,且SF-36量表资料完整的患者被纳入生活质量研究。结果:与起搏器植入前相比,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患者除躯体疼痛稍下降外,生活质量其余各维度均较起搏器植入术前提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患者总体健康评分增高,同时AAI组总体健康评分也高于DDD组(P均<0.05);起搏器植入术后2年,起搏器患者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及社会功能的评分均较起搏器术前显著增高(P均<0.05);两两比较显示,除了AAI组总体健康评分显著优于DDD组外(P<0.05),两组患者其他各维度的评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起搏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AAI起搏方式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DDD起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治疗 起搏方式 生活质量 36条简明健康问卷
下载PDF
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10
作者 唐闽 《中国社区医师》 2005年第17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宽QRS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内科医师 鉴别方法 急诊科
下载PDF
房颤冷冻消融中右侧膈神经稳定起搏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铮 贺嘉 +8 位作者 方丕华 陈雄彪 周公哺 李崇强 唐闽 张竟涛 贾玉和 任岚 张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右侧膈神经麻痹是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时最常见并发症。消融时监测膈神经活动是预防该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通过测量上腔静脉区域起搏阈值和不同部位起搏的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的方法,探讨膈神经的影像学的最佳起搏部位。方... 目的右侧膈神经麻痹是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时最常见并发症。消融时监测膈神经活动是预防该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通过测量上腔静脉区域起搏阈值和不同部位起搏的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的方法,探讨膈神经的影像学的最佳起搏部位。方法前瞻性入选了32例接受冷冻球囊治疗的房颤患者。将可调弯标测电极导管以倒"U"字形放置到上腔静脉区域,使导管头端指向上腔静脉游离壁侧,右前斜造影判断上腔静脉形态,以及前壁、游离壁和后壁三个位点,将胸锁关节下第一、第二和第三椎间隙分别定义为上腔静脉区域的上、中、下三段。在各部位予以膈神经起搏(固定脉宽2 ms、起搏周长1 000 ms),通过改良的Ⅰ导联监测起搏膈神经时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检测各部位起搏阈值和各部位起搏输出5 m A时,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的大小。结果采用倒"U"字形放置膈神经起搏导管可以达到稳定起搏。在32例患者中没有患者出现持续性膈神经麻痹。起搏位点共285个。可以发生膈神经夺获的位点占61.4%(175/285)。游离壁、后壁能够发生膈神经夺获的起搏位点显著多于前壁[游离壁为80.0%(76/95)、后壁为84.2%(80/95)、前壁为20.0%(19/95),P<0.001]。改良Ⅰ导联记录的后壁和游离壁起搏能够记录到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的起搏点显著多于前壁起搏点(P<0.001)。膈神经起搏阈值和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存在负相关性(r=-0.267,P=0.005)。结论通过倒"U"字形放置起搏导管于上腔静脉的后壁和游离壁,可以达到稳定的膈神经起搏。在起搏阈值最低的部位进行起搏可以展现更加清晰的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有助于冷冻消融时监测膈神经麻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膈神经麻痹 膈神经起搏 起搏阈值 复合运动动作电位
下载PDF
华法林血浆浓度的测定在患者出院前后抗凝监测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宪德 丁力 +1 位作者 唐闽 马千里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同步测定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国际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 目的探讨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同步测定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国际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华法林服用剂量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血浆华法林药物浓度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保持相对稳定,与出院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②INR和PT在患者出院前后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华法林血浆药物浓度灵敏而稳定,其与INR及PT等抗凝监测指标结合有助于提高抗凝监测的准确性,减少抗凝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血浆 心脏瓣膜 人工 抗凝监测
下载PDF
小檗碱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丁 于永燕 +3 位作者 马千里 王宪德 唐闽 陈子英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5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小檗碱小、中、大剂量组,后四组在体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檗碱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予小檗碱3、6、12 mg/k...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小檗碱小、中、大剂量组,后四组在体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檗碱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予小檗碱3、6、12 mg/kg干预7 d。检测各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流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小、中、大剂量组血清LDH、CK-MB、AST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及Bax指数明显降低,Bcl-2指数明显升高(P均<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小檗碱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2005年呼吸科和R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谱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时东彦 王鑫 +2 位作者 戚小敏 史利克 唐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91-394,共4页
目的监测2005年呼吸科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分离病原菌的谱型和耐药性。方法2005年呼吸科和RICU共分离出病原菌712株,菌种鉴定采用API(analytic production ofidentification)鉴定试条,药敏实验采... 目的监测2005年呼吸科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分离病原菌的谱型和耐药性。方法2005年呼吸科和RICU共分离出病原菌712株,菌种鉴定采用API(analytic production ofidentification)鉴定试条,药敏实验采用K-B纸片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呼吸科共44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68株,革兰阳性球菌75株;RICU共分离26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32株,革兰阳性球菌37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居呼吸科(21%)和RICU(34%)的首位,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RICU(30%)两倍于呼吸科(1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相似。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其次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最敏感,其他所测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60%以上。结论由于非发酵菌感染在呼吸道感染中较常见,因此临床在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时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合理用药,这对减缓细菌耐药产生,控制医院感染,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监护病房 细菌感染 抗菌药 药物监测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丁 于永燕 +3 位作者 马千里 王宪德 唐闽 李军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实验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共分5组,糖尿病大鼠假手术组;糖尿病大鼠模型组;小檗碱5、10、20mg/kg 3个剂量组。用BL-420生物...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实验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共分5组,糖尿病大鼠假手术组;糖尿病大鼠模型组;小檗碱5、10、20mg/kg 3个剂量组。用BL-420生物采集系统记录各组大鼠心率、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压力变化速率;用试剂盒测量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同功酶活性以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小檗碱可升高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室收缩压和左室压力变化速率,降低左室舒张末压,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同功酶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论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 大鼠
下载PDF
单次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长期随访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俊 唐闽 +5 位作者 Jan Kaufmann Charalampos Kriatselis Eckart Fleck 李劲宏 方丕华 张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5期278-282,共5页
目的分析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单中心长期随访效果,探讨影响其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接受CBA治疗的房颤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手术记录和门诊随访资料。术前经胸超声测量左心房内... 目的分析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单中心长期随访效果,探讨影响其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接受CBA治疗的房颤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手术记录和门诊随访资料。术前经胸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LAD)。术后3个月后出现的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作判定为CBA治疗失败。结果 199例房颤接受CBA治疗,术中并发膈神经麻痹3例(1.5%),术后发生心包积液1例(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0.5%),均自行缓解。在平均(23±14)个月随访中152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65例(42.8%)治疗成功,失败患者中75例(86.2%)为术后12个月内复发。失败患者年龄较大[(62±7)比(52±10),P=0.0379]、LAD较大[(47±7)mm比(43±6)mm,P<0.0001],持续性房颤患者治疗成功率(29.5%)明显低于阵发性房颤患者(48.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7(1.000,1.076),P=0.0488]和LAD[OR=0.896(0.842,0.953),P=0.005]能独立预测初次CBA治疗效果。结论 CBA治疗房颤安全有效,长期随访效果较好。房性心律失常复发主要发生在术后12个月内。年龄和LAD是预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球囊 冷冻消融 心房颤动 长期随访
下载PDF
危重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及菌群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崔岭 唐闽 张学丛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865-866,共2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插管 导管相关感染 菌群分析 危重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动力学监测 生物膜包裹 血液净化治疗
下载PDF
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左心室血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亚欣 唐闽 +5 位作者 田涛 周宪梁 方丕华 徐亮 宋雷 惠汝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左心室血栓的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中经心脏磁共振证实有左心室血栓的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经磁共振证实有左心室血栓的HCM... 目的探讨合并左心室血栓的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中经心脏磁共振证实有左心室血栓的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经磁共振证实有左心室血栓的HCM患者共6例(血栓组),左心室无血栓的HCM患者共284例(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的心血管病家族史、室性心律失常和室壁瘤比例明显高于无血栓组(66.67%比21.48%,66.67%比5.63%,66.67%比0.35%,均为P<0.05),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明显大于无血栓组[(47.67±6.28)mm比(39.88±7.37)mm,(55.83±7.13)mm比(45.25±6.55)mm,均为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流出道梗阻比例明显低于无血栓组(41.50%±18.50%比67.14%±9.47%,0比47.54%,均为P<0.05)。有左心室血栓的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访17~59个月,未发现血栓栓塞,2例复查血栓消失,3例死亡,1例进行了全心脏移植。结论 HCM合并左心室血栓见于有室壁瘤或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患者,多合并室性心律失常,预后较差;还可发生栓塞事件,华法林可有效治疗左心室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左心室血栓 疾病特征 预后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手术中外源性磷酸肌酸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千里 梁宜武 +3 位作者 王宪德 唐闽 李倩 于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39-40,共2页
40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换瓣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心脏停跳液中加入磷酸肌酸(CP)2.5g/L;B组在心脏停跳液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6、24、48h采血,检测血浆中肌酸激酶(CPK)、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 40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换瓣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心脏停跳液中加入磷酸肌酸(CP)2.5g/L;B组在心脏停跳液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6、24、48h采血,检测血浆中肌酸激酶(CPK)、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记录两组患者开放主动脉后辅助循环时间、术中及术后24h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后24h内正性肌力药物用量;于阻断主动脉前及主动脉开放后10min取小块右房心肌,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显示,术后心肌酶含量A组均较B组低,P均<0.01;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术后24h内正性肌力药物用量A组明显低于B组,P均<0.01;主动脉阻断开放后10min,B组心肌严重受损,A组则变化不大。表明外源性CP在风心病换瓣手术中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 心肌保护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房颤动左心房内线性消融后的非典型性心房扑动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焰 张澍 +4 位作者 张奎俊 唐闽 张劲林 王方正 陈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 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AF)后的非典型性心房扑动 (AAF)值得引起重视。方法  2 4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4例 ) ,年龄平均 5 1 2± 10 9(2 2~ 6 7)岁 ,左心房内径 33 9± 5 5(2 2~ 4 2 )mm。其中阵发性AF(PA... 目的 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AF)后的非典型性心房扑动 (AAF)值得引起重视。方法  2 4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4例 ) ,年龄平均 5 1 2± 10 9(2 2~ 6 7)岁 ,左心房内径 33 9± 5 5(2 2~ 4 2 )mm。其中阵发性AF(PAF) 19例 ,持续性AF 5例。均在非接触式标测的指导下在左、右肺静脉口外进行环行消融 ,并在顶部肺静脉口间及二尖瓣环峡部行线性消融。在AF终止后经冠状静脉窦进行程序刺激以检验效果并观察是否存在AAF。结果 全部 19例PAF患者中 ,18例的左心房内线性消融获即时成功 ,1例经体外电转复 ;5例持续性AF者有 4例在消融后电转复成功 ,1例未能转复。共有 5例诱发出左心房AAF ,1例被超速抑制 ,2例在左心房顶部左、右肺静脉口之间 ,2例在二尖瓣峡部消融终止了AAF。在随访 7 5± 7(1~ 30 )月 ,除在肺静脉口间消融成功的 2例之外 ,其余 3例AAF均复发 ,2例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可维持窦性心律为主 ,1例因为 4∶1AV传导无症状而不愿接受治疗。结论 在左心房内进行线性消融治疗房颤存在引发非典型性房扑的可能 ,所采用的消融导管类型可能对其也存在一定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 线性消融 治疗 肺静脉口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电转复 峡部 PAF 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