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岚 胡炯 +4 位作者 吴文 闫骅 赵维莅 唐 沈志祥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比较处于不同疾病状态、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案的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38例患者,异基因移植25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根据移植时所处的疾病阶段分为标危和高危2组:标危组26例,高危...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比较处于不同疾病状态、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案的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38例患者,异基因移植25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根据移植时所处的疾病阶段分为标危和高危2组:标危组26例,高危组12例。研究终止时间为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对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移植相关死亡率(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y,TRM)、复发率进行统计。结果:移植后预期6年OS为(50.36±9.36)%,预期6年TRM和复发率分别为(21.47±8.17)%和(35.93±9.89)%。标危组6年OS为(60.10±10.39)%,9个月OS为(78.59±21.41)%,明显优于高危组9个月OS[(28.86±16.58)%,P=0.0118]。标危组预期6年复发率(26.2±10.16)%,显著低于高危组的(74.07±21.67)%(P=0.006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期6年OS为(54.52±10.87)%,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40.00±17.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接受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为主体预处理的患者预期6年OS为(57.10±10.44)%,优于非TBI组患者预期6年OS[(22.86±18.72)%,P=0.029]。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是有效的,移植前患者的疾病状态以及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对长期存活及复发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淋巴瘤 非霍奇金氏 预后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的重建 被引量:4
2
作者 唐 贾培敏 +5 位作者 吴文 徐岚 赵维莅 阎骅 胡炯 沈志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22-925,共4页
目的 研究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的重建,探讨免疫治疗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残留病灶清除,并将其与化疗有机结合,以延长患者无病生存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 目的 研究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的重建,探讨免疫治疗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残留病灶清除,并将其与化疗有机结合,以延长患者无病生存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后外周血中T、B、NK细胞的含量。结果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月内,患者血循环中CD3^+细胞明显减少,至移植后3月逐渐恢复至正常;CD3^+CD4^+细胞移植后持续减少,至移植后6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逐渐恢复;CD3^+CD8^+细胞于移植后1月内很快恢复。CD19^+细胞于移植后l~3月降低,移植后3~6月逐渐恢复。NK细胞于移植后2月恢复,较T或B淋巴细胞恢复速度快。结论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月T细胞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B细胞于移植后1~3月绝对及相对计数降低,移植后3~6月逐渐恢复;NK细胞于移植后2月恢复,较T或B淋巴细胞恢复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T细胞 B细胞 NK细胞 细胞免疫重建
下载PDF
1例原发性粒细胞肉瘤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闫骅 吴文 +7 位作者 唐 赵维莅 徐岚 陈晓 杜心垿 熊树民 朱雄增 沈志祥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5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 粒细胞肉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饲料企业中的微机应用
4
作者 唐 魏莉莉 《中国饲料》 1992年第5期12-14,共3页
电子计算机是从本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自1971年美国INTEL公司研制出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4004)以来,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很快,出现了各种各样结构的微型计算机,常见的有单板机、单片机、工业控制机、可编程序控制器... 电子计算机是从本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自1971年美国INTEL公司研制出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4004)以来,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很快,出现了各种各样结构的微型计算机,常见的有单板机、单片机、工业控制机、可编程序控制器、个人计算机等。当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电子技术已涉及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应用大致可分为信息处理系统(如办公管理、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以及测控和信号处理系统(如温度、压力控制,智能仪器、仪表,自动配料系统等)两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工业 电子计算机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