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探讨(附三例报告) 被引量:10
1
作者 商丽华 胡大一 +4 位作者 郭成军 杨新春 张建军 吴永全 李宜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1期20-22,共3页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可行性。 3例房颤患者房颤持续时间 2个月至 1年4个月。术前口服胺碘酮 ,1例转为窦性心律伴频发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 ,1例转为房早与短阵房颤和阵发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 ,1例转为...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可行性。 3例房颤患者房颤持续时间 2个月至 1年4个月。术前口服胺碘酮 ,1例转为窦性心律伴频发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 ,1例转为房早与短阵房颤和阵发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 ,1例转为房早与阵发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经导管作点状消融或点状消融加房扑线性消融 ,2例术中房早消失 ,1例房早显著减少 ,经快速心房刺激或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均不能诱发房颤。 1例术后有短阵房颤发作 ,服用莫雷西嗪 ,房颤未再发作。结论 :某些持续性房颤用药物后可转复成窦性心律伴频发房早、房扑或房速 ,局部单点消融或单点消融加线性消融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性早搏 射频消融 胺碘酮
下载PDF
应用心腔内超声指导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 被引量:10
2
作者 商丽华 胡大一 +5 位作者 郭成军 杨新春 张建军 吴永全 李宜富 王明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9年第3期140-142,共3页
探讨在心腔内超声 (ICE)导引下对局灶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选择 4例阵发性房颤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在 ICE指导下根据电生理检查的定位结果分别在左房的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及右房终末嵴上部... 探讨在心腔内超声 (ICE)导引下对局灶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选择 4例阵发性房颤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在 ICE指导下根据电生理检查的定位结果分别在左房的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及右房终末嵴上部进行射频消融。消融能量为 3 0 W,消融温度为 60℃ ,放电时间 87~ 12 0 s。结果 :右房内超声均可在单幅影像下动态显示卵圆窝、主动脉、左房 ,穿刺房间隔时可避免误穿主动脉或穿刺针过深穿破左房。左房内超声可显示肺静脉及其分支的内部结构以及导管与内壁的贴靠紧密与稳定程度。 1例术中房颤终止 ,术后 1天复发 ;2例消融后房早消失 ,随访一周无房颤复发 ;1例术中消融后可诱发房颤但随访半年无房颤发作。结论 :在ICE导引下对局灶性房颤进行射频消融 ,能增加安全性和可靠性 ,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腔内超声 射频消融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快速起搏心房肌离子通道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商丽华 胡大一 赵秀丽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通过普伐他汀干预快速起搏心房肌,观察普伐他汀对快速起搏心房肌离子通道的作用,从而探讨他汀药治疗心房颤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7条犬分为对照组、起搏组及干预组。起搏组植入420~500次/分的固定频率起搏器,起搏时间为4周。干... 目的:通过普伐他汀干预快速起搏心房肌,观察普伐他汀对快速起搏心房肌离子通道的作用,从而探讨他汀药治疗心房颤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7条犬分为对照组、起搏组及干预组。起搏组植入420~500次/分的固定频率起搏器,起搏时间为4周。干预组以同样的方法植入起搏器并同时服用普伐他汀4周。用膜片钳技术观察三组APD_(90),Ica-1,Ito的变化情况。结果:1.APD_(90)起搏组及干预组比对照组有明显缩短[分别是(95.75±13.63),(107.04±29.71)vs(186.69±10.60)]。2.Ica-1起搏组及干预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小[(3.36±0.87),(3.58±0.5)vs(9.05±1.65)]。3.Ito起搏组比对照组显著减少[(3.39±0.97)vs(12.58±3.22)],干预组比对照组显著减小,但比起搏组显著增加[(6.13±3.14)vs(3.39±0.97)]。结论:普伐他汀对快速起搏心房肌Ica-1无显著作用,可使APD有所延长但不具显著性。可以显著增加瞬时外向电流I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快速起搏 心房肌离子通道 电重构 心房颤动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埋置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的随访与药物辅助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商丽华 胡大一 +1 位作者 杨新春 张建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8年第1期21-22,共2页
为了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埋置后病人及ICD工作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ICD的诊断及治疗程序从而给予病人更适当的治疗,对8例接受ICD治疗的病人分别在出院前及出院后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8例病人随访1... 为了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埋置后病人及ICD工作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ICD的诊断及治疗程序从而给予病人更适当的治疗,对8例接受ICD治疗的病人分别在出院前及出院后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8例病人随访11.4±7.0个月,共发生心律失常事件25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67次,第1次成功22次,占32.8%。高能量除颤10次,第1次成功6次,占60.0%。总成功率91.3%。1例病人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1例病人ICD不能有效终止心动过速、2例病人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经调整药物及ICD工作方式后,心动过速控制良好。表明对接受ICD治疗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十分重要,及时调整ICD程序设置和辅以药物治疗,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复律除颤器 埋藏式 心动过速 药物辅助治疗
下载PDF
浙江省国内旅游客源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商丽华 桑广书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6-208,共3页
游客空间特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浙江省在国内旅游客源空间特征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地理集中指数和游客吸引半径作为主要指标,分析了浙江省游客的空间分布特征,特别对省内各地市客源空间结构特征... 游客空间特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浙江省在国内旅游客源空间特征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地理集中指数和游客吸引半径作为主要指标,分析了浙江省游客的空间分布特征,特别对省内各地市客源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浙江省客源的空间流动规律作了分析。得出了浙江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分布规律;浙江各地市旅游吸引力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公路交通距离影响,大致呈同心圆结构,以杭州湾为核心向外辐射;自驾车旅游将日益火爆;浙江旅游的发展必须依托长三角的一体化建设等,对浙江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深化国内旅游客源空间结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旅游 客源市场 空间特征 浙江
下载PDF
中风防治片中大黄素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商丽华 田明 +1 位作者 傅克 何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5,共2页
采用恒温加速试验法,对中风防治片有效成分大黄素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在室温(25℃)条件下,以大黄素为指标,中风防治片有效期约为3.64a,测定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
关键词 有效期 大黄素 中风防治片 稳定性
下载PDF
沂蒙山区既有农房附加阳光间设计优化策略与效益分析
7
作者 管振忠 张文馨 +4 位作者 薛一冰 王崇杰 仝晖 商丽华 徐翔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1期157-163,共7页
农房中建造的附加阳光间以其建造方便、经济实用、效果明显而深受农民喜爱,尤其是寒冷地区,附加阳光间后可显著提升农房冬季室内热环境,降低冬季采暖能耗,减少冬季燃煤量;同时,夏季附加阳光间后的农房室内温度也会有所提升,造成夏季室... 农房中建造的附加阳光间以其建造方便、经济实用、效果明显而深受农民喜爱,尤其是寒冷地区,附加阳光间后可显著提升农房冬季室内热环境,降低冬季采暖能耗,减少冬季燃煤量;同时,夏季附加阳光间后的农房室内温度也会有所提升,造成夏季室内过热、舒适度降低、制冷能耗增加。针对此问题,通过DesignBuilder能耗模拟软件对沂蒙山区典型既有改造后农房附加阳光间的主屋进行能耗及自然室温模拟,结果显示其在冬季能显著提高室内温度并降低采暖能耗,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即夏季室内过热且能耗较高,对此,提出针对性的附加阳光间优化策略并进行模拟验证,分析其经济及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沂蒙山区 农房改造 附加阳光间 优化设计 效益分析
下载PDF
应用心腔内超声指导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
8
作者 商丽华 胡大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在心腔内超声(ICE)导引下对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例阵发性房颤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ICE指导下根据电生理检查的定位结果分别在左房的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及右... 目的:探讨在心腔内超声(ICE)导引下对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例阵发性房颤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ICE指导下根据电生理检查的定位结果分别在左房的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及右房终末嵴上部进行射频消融,消融能量为30W,消融温度为60℃,放电时间87-120s。结果:右房内超声均可在单幅影像下动态显示卵圆窝、主动脉、左房,穿刺房间隔时可避免误穿主动脉或穿刺针过深穿破左房。左房内超声可显示肺静脉及其分支的内部结果以及导管与内壁的贴靠紧密与稳定程度。1例术中房颤终止,术后1天复发;2例消融后房早消失,随访1周房颤复发;1例术中消融后可诱发房颤但随访半年无房颤发作。结论:在ICE导引下对局灶性房颤进行射频消融,能增加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腔内超声 局灶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7
9
作者 谷国强 胡大一 +5 位作者 刘坤申 李运田 郭实 焦杨 商丽华 肖洁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5-356,共2页
关键词 胺碘酮 美托洛尔 心房颤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持续监测ST段对评估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梗塞相关动脉动态变化的意义(摘要) 被引量:21
10
作者 胡大一 李瑞杰 +5 位作者 郭成军 杨新春 商丽华 郭晋萍 贾三庆 李田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42-45,共4页
Objective : To evaluate the dynamic change ofinfarct related arteries (IRA) with continued monitoring of STsegmentin earl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61 patients (46 males and 15 females , aged 39 ~8... Objective : To evaluate the dynamic change ofinfarct related arteries (IRA) with continued monitoring of STsegmentin earl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61 patients (46 males and 15 females , aged 39 ~80) with AMIunderwent 24 hours , Holter monitoring within 6 hours after the symptom onset- The changes of STsegment was observed continually and wa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rteries angiography- Results : ①In the patients who had occluded IRA, STsegmentremained elevated with a tendency to decline- ②In those who had successful reperfusion ,STsegment reduced rapidly after reperfusion and then kept stable- ③Intermittent fluctuating up and down of STsegment was observed com monly during the first 24 hours in all AMIpatients ,especially in the earliertime after successfulthrombolysis- Conclusion : The dynamic changes of IRA between opening and occluding were showed in early AMI- The continued monitoring of STsegmen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I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心脏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进刚 胡大一 +6 位作者 李田昌 赵明中 彭建军 庞文跃 吴旸 郁鹏 商丽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03-705,共3页
目的 对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治疗的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病人的住院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的 2 8例病人 ,均安装IABP ,其中 2 0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 ,1 3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 目的 对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治疗的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病人的住院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的 2 8例病人 ,均安装IABP ,其中 2 0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 ,1 3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心脏外科手术。结果  1例因急诊血管成形失败而行急诊CABG成功 ,1 1例急诊血管成形 (直接PTCA)开通了梗死相关动脉 (IRA) ,1 2例 (42 9% )存活 ,1 6例死亡 (57 1 % ) :1 1例因休克死亡 ;4例心脏破裂因没有手术干预的时机死亡 ;1例游离壁破裂因心肌坏死面积过大死于手术台上 ;还有 1例病人在出院 7d后死于室颤。在所有无心脏破裂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 ,与接受PTCA和CABG的病人相比 ,未接受PTCA和CABG的病人的死亡率较高 (81 8%vs1 6 7% )。所有心脏破裂的病人无一存活 ,死亡率 1 0 0 %。结论 使用IAB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 (AMI)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有显著的效果 ,但仅使用IABP结合常规治疗而不开通IRA并不能提高这些病人的生存率 ,心脏破裂的病人若不能及时修补缺损 ,使用IABP仅能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脏破裂 应用
下载PDF
抗凝治疗华法林剂量和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 被引量:15
12
作者 肖洁 胡大一 +3 位作者 赵秀丽 商丽华 汤楚中 李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766-767,共2页
目的 探讨我国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起始剂量、维持剂量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监测、药物剂量调整方法 ,进一步推动抗凝工作的开展。方法 持续性房颤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 96例 ,男 5 8例 ,女 38例。观察华法林治疗起... 目的 探讨我国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起始剂量、维持剂量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监测、药物剂量调整方法 ,进一步推动抗凝工作的开展。方法 持续性房颤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 96例 ,男 5 8例 ,女 38例。观察华法林治疗起始剂量、常用维持剂量、INR监测及出血副作用等。结果 华法林维持剂量及INR达标时间个体差异较大 ,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 89.6 %患者华法林起始剂量为 3mg ,10 .4 %起始剂量为 2mg ;维持剂量波动于 1.5~ 5 .0mg ,81.3%患者用量 2 .0~ 3.5mg/d ;9.4 %患者最大剂量可达 6~ 7mg/d。INR达到 2 .0需 4~12d ;稳定于 2 .0~ 3.0需 8~ 2 6d。调节剂量过程中 79.2 %患者INR曾一度达到 3.0~ 5 .6 ,只要及时调整用药 ,患者无严重出血。但部分高危患者 ,即使INR <2 .0 ,也有出血的可能 ,除监测INR外 ,需严密观察临床情况。结论 华法林抗凝意义重大 ,个体应用差异大 ,但在严密监测下应用 ,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化比值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大一 李田昌 +12 位作者 贾三庆 彭建军 杨明 陈方 王雷 赵明中 李瑞杰 任文林 杨进刚 商丽华 郝恒剑 庞文跃 张宇晨 《中国医刊》 CAS 2001年第9期25-28,共4页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 PTCA)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1 996年 1 0月至 1 999年 1 2月 ,我们对 32 8例AMI患者进行了全天候P PTCA术 ,对部分病例的疗效与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了对比 ,对多数病例进行...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 PTCA)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1 996年 1 0月至 1 999年 1 2月 ,我们对 32 8例AMI患者进行了全天候P PTCA术 ,对部分病例的疗效与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了对比 ,对多数病例进行了院内和院外随访。结果   梗死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 96 3% ,其中TIMI 3级血流占 98 2 % ,明显高于溶栓治疗 50 %~ 70 %的再通率 ,住院死亡率为 3% ,死亡患者均伴有心源性休克。病人从急诊室到导管室开始动脉穿刺的时间 (doortoneedle)为 30分钟左右。局部血肿 4% ,大出血 2例 (0 6 % )。随访病人 2 96人 ,平均随访2 1个月 (1~ 42个月 ) ,后期死亡 4例 ,均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复发缺血病人 (复发心绞痛并伴有心电图缺血性改变 ) 34例 (1 0 8% ) ,6例 (0 1 9% )发生再梗死 ,均重复PTCA术 ,1 0 2例 (31 1 % )病人因多支血管病变而进行再次择期PTCA或冠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直接PTCA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改善远期预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冠脉球囊成形术 治疗
下载PDF
568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田昌 彭建军 +5 位作者 胡大一 许玉韵 杨进刚 商丽华 郝恒剑 庞文跃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 评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共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568例,其中疑诊急性心肌梗死416例,疑诊不稳定性心绞痛152例。结果 41... 目的 评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共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568例,其中疑诊急性心肌梗死416例,疑诊不稳定性心绞痛152例。结果 416例拟诊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有328例施行了梗死相关血管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rimary PTCA,P-PTCA)治疗;有32例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直径狭窄<75%,前向血流TIMI Ⅲ级,未行P-PTCA治疗;有12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6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择期CABG治疗;有8例因梗死相关血管不能确定或是不适宜P-PTCA或CABG病例接受了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有4例梗死相关血管细小,未行特别处理;有13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结果正常或体表心电图判定的梗死相关血管正常。152例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行急诊PTCA治疗108例,CABG33例,动脉造影正常8例,因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不适宜PTCA/CABG治疗,选用IABP短期辅助治疗加药物治疗维持2例。2例急性心梗和1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死于术中或术后即刻。结论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协脉综合征 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辅助射频精炼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成军 胡大一 +7 位作者 商丽华 杨新春 张建军 吴永全 李宜富 秦绪光 吴旸 许玉韵 《中国医药导刊》 1999年第2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射频精炼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反复、频发、药物疗效欠佳的房颤行心内电生理检查。X光透视、心腔内超声成像、激动顺序与起搏标测、夺获、拖带、药物试验结合,确定参与房颤的局灶触发点、驱动源、... 目的:探讨射频精炼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反复、频发、药物疗效欠佳的房颤行心内电生理检查。X光透视、心腔内超声成像、激动顺序与起搏标测、夺获、拖带、药物试验结合,确定参与房颤的局灶触发点、驱动源、主导转子及其部位,局部施以点片或短线消融,观察消融反应,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7例房颤行电生理检查,12例行射频消融,参与机制7例以局灶触发为主,5例以主导转子为主,4例有局灶驱动源,2例3种机制均参与。选择性消融与房颤发作或维持密切相关的部位,6例用点片消融,4例用短线消融,2例用点片加短线消融。消融中房颤终止2例、局部双向阻滞4例,房颤不再诱发4例,房颤减少1例,房早消失1例,房早减少6例、干咳2例、加速性房性逸搏1例、心动过缓1例。术中6例检出无症状并发症,肺静脉内膜断裂1例、右房与左房内血栓4例、局限性心包积液2例。术后2例房颤复发,用单一药物治疗。随访2周至1.5年,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对局灶触发、驱动与主导机制作精炼的点片与短线消融可根治或减少与控制房颤的发作。心脏内超声成像提高消融治疗的精确性,便于术中及时发现无症状的并发症,防止术后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消融术 心腔内超声成像 局灶触发点 局灶驱动源
下载PDF
泾河下游南岸台塬边坡稳定性与滑坡诱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桑广书 冯利华 商丽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7-191,共5页
泾河下游南岸台塬边坡的滑坡灾害严重,本文中分析了滑坡的特征,通过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对台塬边坡进行了分类,对具有突发性和短期可变性的滑坡触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滑坡治理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泾河下游南岸台塬边坡临界平衡边... 泾河下游南岸台塬边坡的滑坡灾害严重,本文中分析了滑坡的特征,通过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对台塬边坡进行了分类,对具有突发性和短期可变性的滑坡触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滑坡治理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泾河下游南岸台塬边坡临界平衡边坡和不稳定边坡占80.8%,分布在西段和中段。滑坡发生的概率为多水年>平水年>少水年;年内夏雨集中的7月和秋雨集中的9月是易于发生滑坡的月份。灌溉期间的滑坡占68.8%,冬季发生的滑坡主要与灌溉有关。台塬区地下水位上升是诱发滑坡的根本原因,当地下水位上升与古土壤层重合时极易诱发滑坡。台塬区应根据地下水量平衡额定灌排量,使地下水位逐步下降至第五古土壤层之下是治理滑坡的根本之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台塬边坡 滑坡 稳定性 泾河下游
下载PDF
46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4
17
作者 张建军 杨新春 +3 位作者 胡大一 商丽华 汪爱虎 陈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56-457,共2页
分析 4 6 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发生的并发症原因 ,以利减少其发生率。选择 1995年 3月~ 2 0 0 3年 12月因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置入起搏器或自动复律器 (ICD)的患者 4 6 2例。其中男 2 2 4例 ,女 2 38例 ;缓慢性心律失常4 4 8例、快速性... 分析 4 6 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发生的并发症原因 ,以利减少其发生率。选择 1995年 3月~ 2 0 0 3年 12月因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置入起搏器或自动复律器 (ICD)的患者 4 6 2例。其中男 2 2 4例 ,女 2 38例 ;缓慢性心律失常4 4 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 14例 ;4 6 2例起搏器中单腔起搏器 2 4 1例、双腔起搏器 2 0 7例(包括部分双室起搏 )、三腔起搏器及ICD 14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内积血及血肿 (6 .1% )、电极导线脱位 (1.5 % )、囊袋破溃及感染 (1.1% ) ,积血的发生与年龄偏大和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有关 ,电极导线的脱位主要是固定的、结扎线松开 ,电极导线固定不良所致 ;感染的发生主要在慢性期 ,尤其是更换起搏器的患者 ,考虑囊袋制作偏小、或与原起搏器形状不相称引起皮肤受压缺血 ,激发无菌性炎症 ,破溃后发生细菌性感染是其主要原因。结论 :采取相应措施 ,可以减少此类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 并发症 电极导线移位 囊袋内积血
下载PDF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判断标准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建军 胡大一 +3 位作者 杨新春 商丽华 陈明 佟子川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根据经射频消融治疗的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术中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程序的变化以及随访结果,评价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标准的客观性,寻找更可靠的判断标准。方法1994~2008年消融成功并得到随访的146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目的根据经射频消融治疗的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术中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程序的变化以及随访结果,评价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标准的客观性,寻找更可靠的判断标准。方法1994~2008年消融成功并得到随访的146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发病情况;第1组68例,常规方法;第2组51例,常规方法结合靶点刺激;第3组27例,导管消融使其体表心电图成为左后分支阻滞图形,在此基础上重复第2组方法。观察3种方法对复发率的影响。结果①38.7%的患者在术中诱发窗口不稳定,存在着随手术时间延长室性心动过速不易诱发的特点。②第1组68例患者复发率为8.8%,第2组51例复发率为3.9%,第3组27例复发率为0%,第3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第1组。结论形成左后分支阻滞的消融策略结合靶点刺激,有助于提高效果判断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速 导管消融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单支房室旁路心电图定位的规则系统 被引量:9
19
作者 任在镐 胡大一 +9 位作者 吴旸 吴永金 商丽华 余培桢 许春萱 王建安 徐耕 黄从新 郭继鸿 张树龙 《中国医药导刊》 2001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目的: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房室旁路定位的正确性,便利心内标测,缩短射频消融时医患受X线照射的时间。方法:样本按每区大于15例设计,全心分10区定位。累积射频消融成功的单支显性旁路277例。采用δ波初始20ms极性、QRS波形态、R/S比值、QRS... 目的: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房室旁路定位的正确性,便利心内标测,缩短射频消融时医患受X线照射的时间。方法:样本按每区大于15例设计,全心分10区定位。累积射频消融成功的单支显性旁路277例。采用δ波初始20ms极性、QRS波形态、R/S比值、QRS终末波极性和ST段改变作定位指标。结果:发现心电图在相邻区的旁路有重叠现象,部分区呈一区多样性。本定位规则系统,对单支显性旁路有95.3%的敏感性与99.4%的特异性,诊断正确率99.0%。结论:本定位系统根据预激综合征改变心室除极全过程的原理,采用心室除极的起始波、终末波和复极的ST段定位,并采用一区多标准以适应心电图一区多样性,可从同步6道以上的体表心电图对单支房室旁路作出正确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心电图 房室旁路 导管射频消融
下载PDF
反相HPLC法测定不同采集期毛果芍药根中甙类和苯甲酸的含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昌东 徐国钧 +3 位作者 金蓉鸾 徐珞珊 丛晓东 商丽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79-281,共3页
以阿司匹林为内标,在YWG-CN柱上用CH_3CN:CH_3COONa-H_2O:CHCl_3(10:90:1)为流动相用反相HPLC法测定了毫州芍药(毛果芍药P.lactiflora var.trichocarpa)不同物侯期根中羟基芍药甙(Ⅰ)、芍药内酯甙(Ⅱ)、芍药甙(Ⅲ)和苯甲酸(Ⅳ)的含量。... 以阿司匹林为内标,在YWG-CN柱上用CH_3CN:CH_3COONa-H_2O:CHCl_3(10:90:1)为流动相用反相HPLC法测定了毫州芍药(毛果芍药P.lactiflora var.trichocarpa)不同物侯期根中羟基芍药甙(Ⅰ)、芍药内酯甙(Ⅱ)、芍药甙(Ⅲ)和苯甲酸(Ⅳ)的含量。结果发现,毫州地区毛果芍药根中甙类成分的产量在9月中旬呈最高水平;Ⅱ与Ⅲ的含量相关性较好(r=0.7848),在生合成上有某些内在联系;高温、少雨对甙类成分的积累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果芍药根 HPLC 苯甲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