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格列酮治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和电生理机制研究
1
作者 喜林强 孙华鑫 +9 位作者 商鲁翔 王倩辉 宋洁 杨娜 张兴 迪拉热·太外库力 曼则热姆·热杰普 张玲 汤宝鹏 周贤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6-724,共9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Ab)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及电生理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四组:对照组(佐剂注射)、β1AAb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β1AR-ECL...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Ab)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及电生理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四组:对照组(佐剂注射)、β1AAb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β1AR-ECLⅡ)配以佐剂背部多点注射进行主动免疫,2 mg/(kg·次)]、吡格列酮组[与β1AAb组同等主动免疫8周后,吡格列酮灌胃2周,4 mg/(kg·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组[与β1AAb组同等主动免疫8周后吡格列酮灌胃+GW9662腹腔注射2周,其中吡格列酮予以4 mg/(kg·d),GW9662予以1 mg/(kg·d)]。每2周Powerlab多通道生理仪记录心电图,取血。基线和第10周记录超声心动图,10周后进行心电生理、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相较于对照组,β1AAb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较高、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缩短、激动-恢复间期(ARI)延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较低;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明显,P均<0.05。而吡格列酮组较β1AAb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降低、VERP延长、ARI缩短;LVEF和LVFS恢复;GLUT1和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增加;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改善,P均<0.05。GW9662组较吡格列酮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较高、VERP缩短、ARI延长;LVEF和LVFS较低;GLUT1和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低;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未恢复,P均<0.05。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β1AAb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室电传导和激动恢复时间异质性;并可在组织病理水平缓解β1AAb所致心室重塑,并伴随心室肌糖脂转运通道蛋白的上调和受损线粒体网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室性心律失常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 线粒体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激活对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
2
作者 杨娜 汤宝鹏 +6 位作者 孙华鑫 喜林强 商鲁翔 王倩辉 迪拉热·太外库力 宋洁 周贤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7期654-660,共7页
目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_(1)AAbs)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β_(1)AAbs对大鼠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的作用及干预效果。方法将3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n=10):对照组、β_(1)AAbs... 目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_(1)AAbs)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β_(1)AAbs对大鼠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的作用及干预效果。方法将3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n=10):对照组、β_(1)AAbs组和比索洛尔组。在0、2、4、6周经背部多点注射β_(1)肾上腺素受体第二细胞外环抗原肽建立主动免疫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模型。测定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清β_(1)AAbs水平验证模型。在心室不同区域测量电生理参数心室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传导速度和传导异质性。马松染色检测心室组织不同区域的纤维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β_(1)AAbs组与比索洛尔组自第2~8周β_(1)AAbs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和比索洛尔组相比,β_(1)AAbs组的心率显著增加,RR间期、QT间期和QTc间期明显缩短(P<0.05);不同区域心室有效不应期均明显缩短,有效不应期离散度显著增加(P<0.05),不同区域传导速度减慢、传导异质性增加(P<0.05),不同部位胶原容积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以上参数改变在中间部最为明显,均可被比索洛尔逆转(P<0.05)。结论β_(1)AAbs可增加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改变,其潜在机制可能与不同区域纤维化程度有关,比索洛尔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室性心律失常 空间电生理特性 纤维化 比索洛尔
下载PDF
心房能量代谢重塑和PPARγ靶向干预在心房颤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喜林强 孙华鑫 +2 位作者 商鲁翔 汤宝鹏 周贤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0期926-929,938,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风险。心房重塑(电、结构重塑)与房颤发病密切相关。成熟心肌细胞向胎儿表型的转换、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活性氧过载的细胞效应等生物学事件参与心房重塑。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风险。心房重塑(电、结构重塑)与房颤发病密切相关。成熟心肌细胞向胎儿表型的转换、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活性氧过载的细胞效应等生物学事件参与心房重塑。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调控的关键开关。对房颤能量重塑、心房肌细胞代谢紊乱调控机制的研究,特别是针对PPARγ介导的糖脂代谢表型转换的干预,可能成为房颤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肌能量代谢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线粒体 吡格列酮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洁 张小雪 +8 位作者 常青清 薄雅坤 喜林强 杨娜 李耀东 张疆华 邢强 汤宝鹏 周贤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54-860,共7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6243例,根据NPAR四分位数将其分为四...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6243例,根据NPAR四分位数将其分为四组:Q1组(n=1565)、Q2组(n=1558)、Q3组(n=1562)、Q4组(n=1558);高NPAR被定义为最高四分位数(≥1.94)。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PAR与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RCS)评估NPAR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同时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研究期间共357例(5.7%)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校正CHA2DS2-VASc评分和其他潜在混杂因素后,NPAR的对数值每增加1个单位,NVAF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2.33倍(OR=3.33,95%CI:1.28~8.65,P=0.014)。与Q1组相比,Q4组NVAF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67%(OR=1.67,95%CI:1.17~2.37,P=0.004)。RCS显示,NPAR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P_(nonlinear)=0.196)。亚组分析提示,性别与NPAR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上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_(interaction)=0.014)。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高NPAR仍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有关(OR=1.71,95%CI:1.16~2.53,P=0.007)。结论:在NVAF患者中,NPAR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提示NPAR可能是识别缺血性脑卒中高风险房颤患者的新兴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白蛋白
下载PDF
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亮 谢伟 +6 位作者 李娜 张雯 喜林强 邹琦 张娟娟 李岳阳 沈晓程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第2期130-132,136,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高Hcy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Hcy水平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为对照组,选择同期门诊体... 目的分析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高Hcy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Hcy水平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为对照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40例为正常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标志物的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Hcy、血栓调节蛋白(T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正常组(均P <0. 05),而叶酸、维生素B12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正常组(均P <0. 05)。结论高血压伴高Hcy患者的Hcy、TM、hs-CRP、v WF、GMP-140、PAI-1、FIB、D-D水平较高,而叶酸、维生素B12、t-PA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栓前状态 高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心脏传导系统
6
作者 苏冠菲 喜林强 周贤惠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心脏传导系统由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的特殊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传导系统、房室交界区、His束与束支传导系统和Purkinje纤维网,其各自都有自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正常心电活动冲动在窦房结形成后,由结间传导系统传递,抵达房室... 心脏传导系统由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的特殊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传导系统、房室交界区、His束与束支传导系统和Purkinje纤维网,其各自都有自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正常心电活动冲动在窦房结形成后,由结间传导系统传递,抵达房室结及左房,冲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抵达His束后传导再度加速,最后经左右束支传递至Purkinje纤维网,束支与Purkinje纤维的传导速度极快,使全部心室肌几乎同时激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传导系统 综述 解剖学特征 三维标测
原文传递
桥粒重塑参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洁 孙华鑫 +7 位作者 张小雪 薄雅坤 喜林强 杨娜 曼则热姆·热杰普 张玲 汤宝鹏 周贤惠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1-78,共8页
目的在主动免疫兔模型中探讨桥粒重塑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s)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5 k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β1ARAbs组,6只)、干预组(Meto组,6只)和... 目的在主动免疫兔模型中探讨桥粒重塑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s)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5 k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β1ARAbs组,6只)、干预组(Meto组,6只)和对照组(Con组,6只)。经背部多点注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胞外第二环抗原肽(2 mg/只)建立动物模型。0、2、4、6和8周时测定抗体水平,8周时记录并比较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VA负荷及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检测桥粒结构和桥粒重塑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Con组和Meto组比,β1ARAbs组VA发生次数增加[(397.67±50.81)次对(32.67±3.76)次对(96.33±8.25)次,P均<0.001],VA持续时间延长[(164.13±10.79)s对(14.95±1.05)s对(57.61±5.27)s,P均<0.001],LVEF水平(55.97%±2.82%对76.44%±2.00%对70.58%±0.55%,与Con组比较,P<0.001;与Meto组比较,P=0.002)和VA诱发率(75%对6%对8%,P均<0.001)升高;VERP缩短[(115.92±2.24)ms对(136.33±5.80)ms对(131.90±4.38)ms,与Con组比较,P=0.005;与Meto组比较,P=0.02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β1ARAbs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水平升高(2.30±0.16对0.18±0.08对1.43±0.20,与Con组比,P<0.001;与Meto组比,P<0.007)。结论β1ARAbs增加VA负荷和持续时间,加重心室重构和VA易感性,潜在机制与ERK信号介导的心肌细胞间桥粒重塑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粒 室性心律失常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 缝隙连接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cTnⅠ与BNP升高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关系
8
作者 谢伟 沈晓程 +6 位作者 张雯 赵亮 喜林强 张娟娟 李岳阳 刘俊明 李娜 《兵团医学》 2018年第1期1-3,共3页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及血浆脑钠肽(BNP)升高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新疆兵团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27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cTnⅠ及BNP正常或者升高分为四组,A组为...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及血浆脑钠肽(BNP)升高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新疆兵团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27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cTnⅠ及BNP正常或者升高分为四组,A组为cTnⅠ及BNP均正常组,B组为cTnⅠ正常、BNP升高组,C组为cTnⅠ升高、BNP正常组,D组为cTnⅠ及BNP均升高组。记录术后12月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复发、非致命性再次心梗、严重心律失常、再次血运重建信息。结果:273例患者有253例顺利完成随访,完成率92.7%;各组之间心脏不良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吸烟史、糖尿病史、球囊扩张时间及次数在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后,cTnⅠ及BNP升高与吸烟史、糖尿病史、球囊扩张时间及次数相关,PCI术后cTnⅠ及BNP升高与MACE相关,可作为PCI术后判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肌钙蛋白I 脑钠肽 预后
原文传递
H型高血压特点及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9
作者 谢伟 李岳阳 +6 位作者 张雯 赵亮 喜林强 张娟娟 沈晓程 刘俊明 李娜 《兵团医学》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的高血压的动态血压模式并探讨其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10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H型高血压组,100例血清Hey浓度<10μmol/L的高血压患者为普通高...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的高血压的动态血压模式并探讨其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10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H型高血压组,100例血清Hey浓度<10μmol/L的高血压患者为普通高血压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平均脉压差、高血压晨峰、血压变异性及血压变化节律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组间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分类变量的比较用随机设计的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型高血压组的脉压差、"非杓型"血压变化曲线的发生率[(65.2±16.7mm Hg=0.133kPa)、35.3%]显著高于普通高血压组[(56.7±15.3)mm Hg、16.4%],而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舒张压下降率[(11.8±8.9)%、(11.8±8.2)%]均明显低于普通高血压组[(14.9±8.7)%、(16.7±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型高血压脉压差大,且夜间血压下降率低,导致血压波动呈"非杓型"样曲线,而高血浆Hcy浓度、24hSBP升高、夜间SBP下降率可能导致左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24H动态血压监测 左室质量指数 左室肥厚
原文传递
非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谢伟 张娟娟 +6 位作者 张雯 赵亮 喜林强 李岳阳 沈晓程 刘俊明 李娜 《兵团医学》 2017年第4期3-6,共4页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压水平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300名非糖尿病的心内科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水平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左室肥厚以心脏超声确定。结果:左室肥厚组的空腹血糖、2h血...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压水平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300名非糖尿病的心内科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水平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左室肥厚以心脏超声确定。结果:左室肥厚组的空腹血糖、2h血糖、糖化血红蛋自、收缩压(SBP)均显著高左室功能性组,而两组间舒张压(DBP)无显著差别。而随着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或SBP的增高,左室肥厚的患者比例也有明显的增加。在SBP相似的情况下,随着HbAIc的增高,左室肥厚的患者比例也有显著地增加。结论:非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的轻度升高可能与左室肥厚发生率的增加有关,且这种作用独立于其他血糖指标及多重危险因素。SBP与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对左室肥厚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血压 左室肥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