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瑜 黄金焕 +6 位作者 谢鹏 国建萍 苑洪涛 时向民 郭红阳 黄亚 单兆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9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99例(≥60岁)及非老年...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9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99例(≥60岁)及非老年组95例(<60岁)。比较2组患者手术特征、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分析老年组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年龄、B型钠尿肽、高血压、冠心病、CHA_(2)DS_(2)-VASc评分及HAS-BLED评分高于非老年组,男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P<0.01)。老年组左心房纤维化比例高于非老年组(30.3%vs 8.4%,P=0.001)。老年组术后出现1例心包积液,2例穿刺部位血肿,均经治疗后好转。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术后1年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1.7%vs 69.5%,P=0.763);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空白期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21.2%vs 21.1%,P=0.981)。心房颤动持续时间(HR=1.020,95%CI:1.007~1.032,P=0.002)和空白期复发(HR=6.781,95%CI:3.078~14.935,P=0.001)是老年组患者术后复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心房颤动持续时间长和空白期复发的老年患者术后1年内更容易出现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
下载PDF
一种用于定位三尖瓣环不同方位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2
作者 黄金焕 孙瑜 +4 位作者 谢鹏 李世兴 国建萍 时向民 单兆亮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839-846,共8页
背景采用体表心电图对起源于三尖瓣环的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f the tricuspid annulus,TA-VAs)进行定位较为困难,尤其是对起源点的精确定位。目的总结TA-VAs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提出一种应用体表心电图定位TA-VAs的方法... 背景采用体表心电图对起源于三尖瓣环的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f the tricuspid annulus,TA-VAs)进行定位较为困难,尤其是对起源点的精确定位。目的总结TA-VAs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提出一种应用体表心电图定位TA-VAs的方法,并在临床病例中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3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行射频导管消融的TA-VAs患者,以2021年8月为界,分为回顾组和验证组。收集回顾组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开发一种识别不同方向起源TA-VAs的心电图算法:对于考虑TA起源的VAs,可根据联合应用下壁导联和V1导联的QRS波群形态定位起源位置。应用上述算法计算起源点位置,并与实际消融位置对比,计算所得方位与实际消融方位误差,评估方法准确性。对于验证组患者,前瞻性应用本心电图算法对起源点位置进行预测,优先在预测方位±1点钟方向标测消融,若在此区域内成功消融则认为心电图算法应用成功。结果共纳入88例患者,其中回顾组62例,男性31例,女性31例,中位年龄54.00(IQR:35.00~64.25)岁;验证组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55.50(IQR:39.75~66.00)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组和验证组应用此方法判断TA-VAs起源点方位的准确率分别为85%和88%,总准确率为86%。应用此方法指导射频消融手术的验证组患者消融时间[(216.68±99.08)s vs(136.81±68.89)s,P<0.001]和手术时间[(99.82±36.87)min vs(69.96±30.51)min,P<0.001]均短于回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VAs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通过利用联合应用下壁导联和V1导联QRS波形态的心电图算法,可实现TA-VAs的更准确定位。采取本研究心电图算法指导TA-VAs消融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无效消融,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 导管消融 三尖瓣环 心室流入道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上和瓣下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金焕 谢鹏 +7 位作者 孙瑜 李世兴 李健 苑洪涛 国建萍 郭红阳 时向民 单兆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对右心室流出道(RVOT)肺动脉瓣上和瓣下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s)患者体表心电图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实现VAs的较精确定位。方法纳入2018年10月到2022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39例RVOT起源VAs患者进行研... 目的对右心室流出道(RVOT)肺动脉瓣上和瓣下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s)患者体表心电图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实现VAs的较精确定位。方法纳入2018年10月到2022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39例RVOT起源VAs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起源点与肺动脉瓣的位置关系分为瓣上起源组和瓣下起源组,进行心电图参数分析。结果139例RVOT起源VAs患者中,71例(51.1%)VAs起源于肺动脉瓣上,其中左窦43例(30.9%),右窦11例(7.9%),前窦7例(5.0%),左右窦交界10例(7.2%);68例(48.9%)VAs起源于肺动脉瓣下,其中游离壁侧14例(10.1%),室间隔侧54例(38.8%)。肺动脉瓣上起源组VAs心电图Ⅱ导联和aVF导联R波振幅显著高于肺动脉瓣下起源组VAs;在亚组分析中,肺动脉瓣上不同位置起源VAs体表心电图存在显著差异,肺动脉瓣下游离壁起源VAs心电图QRS波时程显著大于室间隔侧起源VAs,下壁导联QRS波切迹发生率显著大于室间隔侧起源VAs。结论起源于肺动脉瓣上和瓣下的VAs具有不同的体表心电图表现,可根据体表心电图表现初步判断VAs的起源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 肺动脉 室性心律失常 体表心电图
下载PDF
术前短期应用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孙瑜 国建萍 +4 位作者 苑洪涛 时向民 郭红阳 黄亚 单兆亮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41-1246,1271,共7页
背景 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难度大,成功率较低,胺碘酮能够减轻心房重构,因此部分术者尝试通过术前应用胺碘酮来简化手术过程,提高手术成功率,但这种辅助治疗手段的疗效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术前短期应用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效... 背景 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难度大,成功率较低,胺碘酮能够减轻心房重构,因此部分术者尝试通过术前应用胺碘酮来简化手术过程,提高手术成功率,但这种辅助治疗手段的疗效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术前短期应用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术前胺碘酮的使用情况分为胺碘酮组和对照组,胺碘酮组术前口服胺碘酮治疗至手术前1 d,总疗程为7 d,服用剂量为0.2 g/次,3次/d;对照组术前不接受胺碘酮治疗。所有患者首先行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如患者能自行或电复律转复窦性心律,则行基质标测消融,即对低电压区原则上行均质化消融,必要时附加线性消融;如患者不能转复窦性心律,则行步进式消融,即直接附加左房顶部、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及复杂碎裂电位(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CFAEs)消融。患者术中如出现典型三尖瓣峡部依赖房扑,则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结果 胺碘酮组53例,男42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6±9.5)岁;对照组132例,男10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3±10.4)岁。两组间除估计肾小球滤过率(P=0.003)、脑利钠肽水平(P<0.001)和既往应用β受体阻滞剂情况(P=0.020)外,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PVI后转复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3%vs 79.5%,P=0.014),窦律下基质标测消融与步进式消融相比,附加线性消融(不含三尖瓣峡部线)及低电压区(含CFAEs)均质化消融的比例更低(9.7%vs 80.0%,P<0.001;7.1%vs 36.7%,P<0.001)。胺碘酮组与对照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28.3%vs 28.8%,Log-rank P=0.966)及空白期(3个月内)复发率(20.4%vs 21.2%,Log-rank P=0.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短期应用胺碘酮不能减少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但能提高PVI后转复窦性心律的成功率,窦律下基质标测消融相较于步进式消融手术过程更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房颤 导管消融术 胺碘酮 手术过程 复发
下载PDF
希氏束区及毗邻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定位方法
5
作者 黄金焕 李世兴 +5 位作者 李健 国建萍 苑洪涛 时向民 郭红阳 单兆亮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71-675,共5页
目的 经导管射频消融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常用治疗手段。在消融前通过VA的心电图(ECG)形态多能有效判定VA的起源位置,指导消融。但对于希氏束区(HIS)、右心室流出道后部(pRVOT)和三尖瓣前侧壁(TA-AL)等毗邻位置的ECG形态定位仍... 目的 经导管射频消融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常用治疗手段。在消融前通过VA的心电图(ECG)形态多能有效判定VA的起源位置,指导消融。但对于希氏束区(HIS)、右心室流出道后部(pRVOT)和三尖瓣前侧壁(TA-AL)等毗邻位置的ECG形态定位仍有很大难度。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ECG诊断方法鉴别它们的起源点位置。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组了75例HIS(n=18)、pRVOT(n=42)和TA-AL(n=15)成功消融的VA患者。应用ECG参数中具有最高诊断性能的测量值来开发诊断方法。结果 在得到的这些ECG参数中,具有区分这些不同起源部位最佳诊断效能的参数是Ⅰ导联R波振幅和QRS波时程。最佳的ECG鉴别方法是Ⅰ导联R波振幅和QRS波时程的组合应用。HIS:Ⅰ导联R波振幅> 0.49 mV,QRS时程≤125.5 ms(敏感性72.2%、特异性100%);pRVOT:Ⅰ导联R波振幅≤0.49 mV,QRS波时程> 125.5 ms(敏感性88.1%,特异性81.8%);TA-AL:Ⅰ导联R波振幅> 0.49 mV,QRS波时程> 125.5 ms(敏感性66.7%,特异性95.0%)。这些诊断标准应用于判定VA起源部位的总体准确率为88.9%。结论 起源于HIS附近的VA其Ⅰ导联多为正向R波,且QRS波时程较短。Ⅰ导联R波振幅和QRS波时程的联合应用可用于定位VA起源于HIS、pRVOT或TA-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 室性心律失常 右室流出道 三尖瓣 ECG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心力衰竭患者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国建萍 王玉堂 +6 位作者 单兆亮 智光 张晓娟 时向民 苑洪涛 阎国辉 张晔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研究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在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的筛选、左室电极的植入及评价CRT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7例,年龄60±13岁,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术前均经VVI评价左室内十二节段任2个... 目的研究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在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的筛选、左室电极的植入及评价CRT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7例,年龄60±13岁,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术前均经VVI评价左室内十二节段任2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的最大差值及标准差,并分析左室内收缩最延迟部位。行CRT治疗,将左室电极植入左心收缩最延迟部位相关的冠状静脉窦分支血管内。分别在术后第1,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CRT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指标,以及VVI评价同步性参数的变化。结果随访3个月,患者心功能分级提高I~II级,6min步行距离由309.77±76.05m增至402.06±87.09m(P<0.05),左室射血分数由0.32±0.04增加至0.42±0.07(P<0.01),二尖瓣返流减少。VVI结果显示室内不同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VVI技术可用于评价心脏的同步化状态、指导CRT的治疗及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力衰竭 再同步化治疗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国建萍 王玉堂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9期727-729,共3页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 电生理 心律失常 综述
下载PDF
我院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国建萍 王玉堂 +4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苑洪涛 林琨 李健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的临床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1年至2013年在我院植入CRT-P/D(起搏/除颤)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基线及长期随访资料。根据左室功能和重构指标,将CR...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的临床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1年至2013年在我院植入CRT-P/D(起搏/除颤)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基线及长期随访资料。根据左室功能和重构指标,将CRT应答分为无反应、有反应和超反应组,分析三组在临床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CRT术后患者长期随访92例,三组分别为28,37和27例,无反应组的心房纤颤(房颤)患者比例为57.1%,明显高于有反应组及超反应组(P=0.004)。有反应组及超反应组,CRT术后的客观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及主观指标(NYHA分级)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QRS时限明显缩短(P<0.05);而无反应组患者,仅NYHA分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CRT-P/D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及预后。房颤是导致误放电、起搏比例偏低的重要因素,可能是降低术后应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原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国建萍 王玉堂 +3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郭红阳 林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再同步化-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行CRT-D治疗的33例患者的临床及起搏器程控资料,并对5例(15.2%)出现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 目的分析心脏再同步化-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行CRT-D治疗的33例患者的临床及起搏器程控资料,并对5例(15.2%)出现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所使用的起搏器型号分别为Medtronic InsyncⅢMarquis 7279(1例),InsyncⅢMarquis protect 7285(2例)和St Jude Epic+HF-V350(2例);使用年限分别为33、44、35、41和47个月;起搏模式分别为VVI、DDD、DDD、DDD和DDD;心室起搏比例分别为99%、99%、93%、86%和96%;左心室输出电压(脉宽)分别为4.0 V(0.4 ms)、3.5 V(0.6 ms)、3.5 V(0.4 ms)、5.0 V(0.4 ms)和5.0 V(0.7 ms)。5例患者的电击治疗次数分别为4、16、33、6和0次。结论 CRT-D脉冲发生器电池提前耗竭并不少见。因脉冲发生器寿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导致其电池提前耗竭的原因也多样。CRT-D术后定期随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输出电压,降低心率,减少放电治疗,以延长脉冲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脏起搏器 人工 除颤器 植入型 电池提前耗竭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国建萍 王玉堂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由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卓越的疗效,2005年,心功能不全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成为CRT治疗的I类适应证。然而,尽管在临床上严格地按照适应证筛选患者,CRT术后无反应者仍在20%-30%,这给患者及其家属在经济及精神上带来巨大的遗憾。CR... 由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卓越的疗效,2005年,心功能不全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成为CRT治疗的I类适应证。然而,尽管在临床上严格地按照适应证筛选患者,CRT术后无反应者仍在20%-30%,这给患者及其家属在经济及精神上带来巨大的遗憾。CRT无反应的原因较多,患者的筛选无疑是重要的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超声心动图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循环microRNAs表达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瑜 赵月香 +4 位作者 郭红阳 国建萍 林琨 王玉堂 单兆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利用microRNA(miRNA)芯片研究持续性和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循环miRNAs表达谱的改变,为进一步探讨miRNA对房颤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2010年11月—2011年2月持续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5... 目的利用microRNA(miRNA)芯片研究持续性和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循环miRNAs表达谱的改变,为进一步探讨miRNA对房颤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2010年11月—2011年2月持续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5例,取其全血标本,提取血清总RNA,采用microRNA芯片进行杂交,得到miRNA表达谱,通过Volcano Plot方法寻找差异表达的miRNAs,并采用MEV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和健康对照者相比,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中表达都有明显差异的miRNA共有13个,其中表达上调的有8个:miR-3169,miR-3612,miR-634,miR-376a,miR-517b,miR-377*,miR-590-3p,miR-664;表达下调的有5个:miR-1,kshv-miR-K12-5,miR-378c,miR-204,miR-27a。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间miRNA的表达谱也有显著差异。结论持续性和阵发性房颤患者循环miRNAs表达谱有显著改变,提示循环miRNAs可用于房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调控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微RNAS 芯片分析技术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门诊随访依从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月香 单兆亮 +3 位作者 郭红阳 林琨 国建萍 王玉堂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84-786,共3页
目的: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门诊随访依从性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探讨提高随访依从性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至2013-01在我院住院植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817例,对术后1年内的门诊随访情况进行依从性评判,并分析其影响... 目的: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门诊随访依从性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探讨提高随访依从性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至2013-01在我院住院植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817例,对术后1年内的门诊随访情况进行依从性评判,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实际随访790例(96.70%),1年内未进行门诊随访者入电话随访组(n=350例),至少进行过1次门诊随访者入门诊随访组(n=440例)。结果:研究对象中,失访26例,失访率3.18%;非起搏器相关死亡1例,实际随访790例,实际随访率96.7%,其中门诊随访者440例(55.70%),电话随访者350例(44.30%)。两组在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居住地、对心律失常的了解、固定陪护人员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可报销、本地居住、对心律失常知识了解、有固定陪护人员的患者门诊随访率高。1年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8%,均未造成严重后果。随访时进行优化参数设置者占59.5%。结论: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门诊随访率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文化程度、医保制度、居住地、对心律失常的认知程度、有无陪护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随访 依从性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凝血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延广 李娟 +6 位作者 卫奕 林琨 国建萍 郭红阳 时向民 单兆亮 王玉堂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凝血状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251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又根据是否有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163例,无大血管病变组88例,另选择健康...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凝血状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251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又根据是否有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163例,无大血管病变组88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观察其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TT[(16.28±1.44)s vs(17.80±0.97)s]、APTT[(35.57±3.73)s vs(37.46±4.17)s]、PT[(12.60±1.08)s vs(13.84±0.60)s]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ib[(3.21±0.87)g/L vs(2.91±0.55)g/L]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大血管病变组Fib较无大血管病变组明显升高(P=0.03)。糖尿病组主要影响凝血指标的是糖化血红蛋白、TC、LDL-C。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系统的异常,糖化血红蛋白、TC、LDL-C水平与凝血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液凝固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胆固醇 LDL
下载PDF
老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主动固定电极参数可变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健 史扬 +4 位作者 王玉堂 国建萍 郭红阳 林琨 单兆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主动固定电极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入选62例接受主动固定电极置入的患者,将电极固定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33例作为流出道间隔组,右心室心尖间隔部29例作为心尖间隔组,分别于术中、术后48h和3个月测定起...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主动固定电极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入选62例接受主动固定电极置入的患者,将电极固定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33例作为流出道间隔组,右心室心尖间隔部29例作为心尖间隔组,分别于术中、术后48h和3个月测定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48h电极阻抗较术中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48h明显下降(P<0.05)。流出道间隔组术后3个月起搏阈值较术中及术后48h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间隔组术中、术后48h及3个月起搏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2组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中主动固定电极起搏阈值在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电极阻抗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电极 植入 电阻抗 室间隔
下载PDF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心率变异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亚娟 石亚君 +5 位作者 郭亚涛 赵月香 郭红阳 国建萍 王玉堂 单兆亮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行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患者82例,均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左房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分别在术前3 d、术后3 ...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行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患者82例,均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左房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分别在术前3 d、术后3 d、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定期随访,并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根据术后3 d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早期复发组(34例)和未复发组(48例);并根据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晚期复发组(22例)和无复发组(60例)。分别记录早期、晚期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平均心率(MeanHR)及心率变异(heart ratevarability,HRV),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时域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 mm的N-N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ow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结果 82例患者均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未复发组与复发组比较,早期MeanHR降低,HRV指标均显著降低,LF/HF升高;晚期仅有反应迷走神经的指标显著降低,LF/HF升高。结论迷走神经的持续降低可有效地减少房颤的晚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心脏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复发
下载PDF
心房颤动血栓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延广 时向民 +4 位作者 林琨 国建萍 李健 单兆亮 王玉堂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6期691-695,共5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严重的危害在于局部血栓形成后脱落,随血液循环至各处动脉导致脑卒中与栓塞。目前主要治疗措施有口服抗凝药物及植入左心耳封堵器。但所有治疗措施的采用均基于对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目前在血栓形成机...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严重的危害在于局部血栓形成后脱落,随血液循环至各处动脉导致脑卒中与栓塞。目前主要治疗措施有口服抗凝药物及植入左心耳封堵器。但所有治疗措施的采用均基于对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目前在血栓形成机制中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内皮功能异常等方面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现对近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形成 机制
下载PDF
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常规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的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苑洪涛 王玉堂 +4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郭红阳 国建萍 张晔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患者,其中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89例,CARTO指导消融33例,比较两组靶点标测时... 目的比较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患者,其中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89例,CARTO指导消融33例,比较两组靶点标测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1.0%(81/89),93.9%(31/33),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2±12)个月,常规标测组复发7例(7.9%),CARTO标测组无复发。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比较,CARTO标测组靶点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CARTO指导射频消融相对常规消融方法手术成功率有明显提高,能显著减少X线曝光时间,但花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特发性室性早搏
下载PDF
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单兆亮 王玉堂 +5 位作者 时向民 苑洪涛 赵宇 郭红阳 张晔 国建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9-571,共3页
目的 探讨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阵发性房颤28例,持续性房颤2例)利用CARTO进行左心房重建后,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行环绕同侧肺静脉的... 目的 探讨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阵发性房颤28例,持续性房颤2例)利用CARTO进行左心房重建后,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行环绕同侧肺静脉的线性消融,射频消融终点为房颤终止且不能诱发;对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左心房和冠状静脉窦的重建,标测射频消融复杂心房碎裂电位区,至房颤终止或行直流电转复。并检测其中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心脏生化标记物动态变化。结果 28例阵发性房颤均达到射频消融终点,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中,1例在射频消融中转为窦性心律,1例行直流电转复。术后随访2~14(5.6±3.5)个月,25例患者无房颤复发,单次手术成功率83.3%。16例患者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T由术前的(0.01±0.00)ug/L升至(2.20±0.99)ug/I,(P〈0.01)。结论 在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但肌钙蛋白T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房功能 肺静脉 肌钙蛋白
下载PDF
肺静脉在犬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维持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玉堂 国建萍 +4 位作者 单兆亮 周俊彦 苑洪涛 王卫华 时向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研究单纯肺静脉隔离在阵发性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迷走性房颤)中的作用。方法杂种犬10只,分别刺激颈部迷走神经干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在心外膜进行肺静脉隔离,分别比较消融前后左、右心房的有效不应期(AERP),房颤的诱发率、持续... 目的研究单纯肺静脉隔离在阵发性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迷走性房颤)中的作用。方法杂种犬10只,分别刺激颈部迷走神经干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在心外膜进行肺静脉隔离,分别比较消融前后左、右心房的有效不应期(AERP),房颤的诱发率、持续时间和房颤波周长(AFCL)的变化。结果肺静脉隔离后,左、右心房AERP较消融前明显延长,AFCL明显延长,左、右心房AERP的差异明显缩短,房颤仍持续直至停止迷走神经刺激。结论肺静脉在迷走性房颤的维持上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迷走神经
下载PDF
神经节消融治疗房颤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鑫 王玉堂 +2 位作者 单兆亮 郭红阳 国建萍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 研究肺静脉电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或迷宫手术(maze procedure,MAZE)联合神经节消融,和单独神经节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方法 在PubMed、Embase、Cochrane、ClinicalTrials、Sinomed以及万方数据库中进行了系统的... 目的 研究肺静脉电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或迷宫手术(maze procedure,MAZE)联合神经节消融,和单独神经节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方法 在PubMed、Embase、Cochrane、ClinicalTrials、Sinomed以及万方数据库中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检索(1968年-2013年6月),纳入了PVI/MAZE联合神经节消融与传统PVI/MAZE的比较,单独神经节消融与PVI/MAZE的比较的对照试验文献.主要结局终点是单次手术后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颤或房速复发的成功率.检索的303篇文献中有7篇入选.结果 PVI/MAZE联合神经节消融显著提高了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n=395,OR 6.94;95% CI:2.97 ~ 16.21),而对于非阵发房颤的患者则无明显获益(n=174,OR 2.84;95% CI:0.81~10.03).单独神经节消融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PVI/MAZE(n=106,OR 0.31;95% CI:0.14~ 0.71).结论 PVI/MAZE联合神经节消融可提高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但非阵发性房颤患者无明显获益;单独神经节消融成功率低于P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神经节消融 荟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