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岸侵蚀述要 被引量:149
1
作者 夏东兴 王文海 +2 位作者 武桂秋 崔金瑞 李福林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68-476,共9页
中国近代海岸侵蚀自50年代末期日渐明显,70年代末期加剧。目前约有70%的沙质海岸和大部分开敞的粉砂淤泥质海岸遭受侵蚀。人工挖沙和河流输沙减少是侵蚀发生的主要原因。海岸侵蚀已危及沿岸房舍、道路、海岸工程、旅游资源。
关键词 海岸侵蚀 海面上升 中国
下载PDF
海南东方岸外海底沙波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夏东兴 吴桑云 +7 位作者 刘振 印萍 亓发庆 叶银灿 谢钦春 陈锡土 来向华 陈小玲 《黄渤海海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4,共8页
对海南东方岸外 2 0~ 50 m水深海底沙波形成的动力环境、形态特征、剖面结构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根据环境参数 ,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与发育环境相类似的 Surtainville沙波进行了类比。认为研究区沙波主要系... 对海南东方岸外 2 0~ 50 m水深海底沙波形成的动力环境、形态特征、剖面结构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根据环境参数 ,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与发育环境相类似的 Surtainville沙波进行了类比。认为研究区沙波主要系在潮流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为每年数米。东区 (水深 2 0~ 40 m)是沙波发育的主体 ,受落潮流作用 ,沙波自北向南迁移 ;西区 (水深 36~ 52 m)沙波受涨潮流控制自南向北迁移 ;中区为过渡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对称形 潮流作用 海底沙波 动力环境 活动性
下载PDF
渤海古沙漠之推测 被引量:18
3
作者 夏东兴 刘振 +1 位作者 李培英 赵松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40-546,共7页
笔者认为,在更新世末期Wurm冰期的盛期,渤海陆架是一片沙漠地区,气候干寒,沙丘广布。强劲的西北风从沙丘分布区吹扬起大量沙尘,这些沙尘沿渤海之东南缘山坡前降落,从而形成了大连、庙岛列岛和蓬莱沿岸的沙漠衍生沉积——黄土。
关键词 古沙漠 渤海 冰期 更新世
下载PDF
海面上升对渤海湾西岸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13
4
作者 夏东兴 刘振 +3 位作者 王德邻 李绚 吴桑云 李福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67,共7页
根据IPCC(1990)预测的2100年全球海面上升30-100cm的幅度,本文球海面上升和区域地面下沉的双重影响,下世纪末渤海湾西岸自然岸线的海拔高程将为2.6-3.3m,并将有10000km^2沿岸地区处于高潮水... 根据IPCC(1990)预测的2100年全球海面上升30-100cm的幅度,本文球海面上升和区域地面下沉的双重影响,下世纪末渤海湾西岸自然岸线的海拔高程将为2.6-3.3m,并将有10000km^2沿岸地区处于高潮水位之下,如加上风暴潮增水2m的影响,淹没高程可达4.6-5.3m,而淹没范围可160000km^2。在对策方面,除了目前采取的限制开采地下水的措施外,建议采用引黄放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渤海湾 西岸 影响 岸线
下载PDF
渤海东部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沉积环境 被引量:25
5
作者 夏东兴 刘振 王揆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6-92,共7页
渤海东部浅地层自海底向下数十米可分A、B、C三层。A层为全新世海相沉积,大约形成于9kaBP以来;B层为陆相至海陆过渡相沉积,大约形成于9~13kaBP;C层为末次冰期盛期的陆相沉积,形成于13~22kaBP。
关键词 渤海东部 更新世 末期 沉积环境 海洋沉积
下载PDF
现代海岸线划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1
6
作者 夏东兴 段焱 吴桑云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B07期28-33,共6页
我国把海岸线定义为“平均大潮高潮时海陆分界的痕迹线”,其长度以1:50000比例尺精度量算。但这条划分海陆的地理环境界线绝大部分时间是裸露的,1个月内海水可以到达的时间也仅有2~3h。人们为什么不以海水浸淹和裸露时间各半的地方... 我国把海岸线定义为“平均大潮高潮时海陆分界的痕迹线”,其长度以1:50000比例尺精度量算。但这条划分海陆的地理环境界线绝大部分时间是裸露的,1个月内海水可以到达的时间也仅有2~3h。人们为什么不以海水浸淹和裸露时间各半的地方划分海陆界线呢?究其原因,是因为陆生植物即便遭受短暂的海水浸淹也难以存活。实质上,海岸线是划分喜盐生物与淡水环境生物的界线,这是海岸线最基本的内涵。不同海岸地貌类型海岸线按以下原则划定:(1)具陡崖的海岸线位于陡崖与海滩的交接线,即后滨的后缘,是高潮时大风浪可以到达的地方。(2)具滩脊的海岸线在滩脊顶部向海一侧的大潮平均水位上方,激浪流或上冲流可以达到的最远位置;如果有玛湖发育,则溺湖岸线应量计在内。(3)潮滩海岸线附近的盐蒿、柽柳、芦苇等骤然减少,且植株变小,潮滩海岸线一般划在耐盐植物群落生长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同样,发育潮滩滩脊(贝壳堤)的湖滩海岸,堤后渴湖岸线应列入海岸线计量。(4)在河口湾型河口(包括水域),岸线应划在河口区中段的中部。河口中段是过渡区,有一定长度,把水域岸线划在枯水季节成水入侵界。如果用水的含盐度界定,即枯水季河口区出现水样氯度≤3150mg/I。的位置,这是一个已使陆生植物完全不能成活的盐度值。(5)凡永久性的人工海岸构筑物,且构筑物所形成的岸线包络足够多的陆域面积,多为城市和种植用地,此构筑物形成的岸线即视为人工岸线。而一般窄而长的防浪、防沙堤或观光堤坝形成的岸线则不计入岸线统计范畴。盐田岸线的划分是个难题。盐田不能生长淡水生物,晒盐要引入海水,且一般趁涨潮自然吸纳或人工辅助吸纳。根据海岸线划法的内涵,应把有涨落潮水自然口门(渴湖口、湾口)纳水的盐田区划归海洋,岸线亦相对沿盐田边缘划出,如盐田区用地下卤水制盐则可例外。一般在海滩、潮滩上建的养殖池等仍以海洋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海岸线 划定 方法
下载PDF
末次冰期黄河解体事件初探 被引量:10
7
作者 夏东兴 刘振 +1 位作者 吴桑云 崔金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11-517,共7页
70年代末,水文地质部门在华北平原上打了大量第四系钻孔,1993年对其中近百个钻孔的沉积相和测年资料重新进行分析,发现在该区全新统之下、上更新统上部普遍发育了一层细砂层,埋深一般为对20-40m。厚度约为5-20m,平面分布连续而... 70年代末,水文地质部门在华北平原上打了大量第四系钻孔,1993年对其中近百个钻孔的沉积相和测年资料重新进行分析,发现在该区全新统之下、上更新统上部普遍发育了一层细砂层,埋深一般为对20-40m。厚度约为5-20m,平面分布连续而稳定。90年代在黄渤海进行过数千公里的浅地层剖面测量,在海底以下十几米至40m左右的深度也发现该细砂层,厚约为15-30m。剖面仪记录下该砂层发育有大倾角斜层理,其倾角达10-20°,将其定为风成沉积。本次冰期盛时,无论是华北平原还是黄渤海陆架,均未发育以粉砂为主的黄河沉积。因此,笔者认为本次冰期盛时的21-13kaB.P,黄河解体消亡,因而未能东流入海。这一结论,恰与当时黄河流域气候干旱、降水量小的古地理环境特点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解体 晚更新世
下载PDF
末次冰期盛期长江入海流路探讨 被引量:26
8
作者 夏东兴 刘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7-94,共8页
通过对现代长江口外东海内陆架和外陆架三条地震剖面的地层和埋藏地貌分析 ,并经与相关钻孔和现代长江三角洲第四纪研究资料对比 ,在东海陆架研究区内未发现末次盛冰期时古长江沉积和古河谷 ,前人所称之长江古河谷实际上是现代潮流水道 .
关键词 末次冰期 长江 东海陆架 入海流路 古河谷 沉积相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海平面上升威胁的防治对策 被引量:10
9
作者 夏东兴 刘振 +2 位作者 王德邻 吴桑云 李绚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48-52,共5页
因受全球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的双重影响,在21世纪末渤海湾西岸海平面将相对上升90~260厘米,广大地区(包括天津市区)将处于大潮平均高潮位之下,自然岸线位置将后撤至津浦线附近.我们提出筑堤防潮引黄放淤提高建筑高程三位一体的治理... 因受全球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的双重影响,在21世纪末渤海湾西岸海平面将相对上升90~260厘米,广大地区(包括天津市区)将处于大潮平均高潮位之下,自然岸线位置将后撤至津浦线附近.我们提出筑堤防潮引黄放淤提高建筑高程三位一体的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岸 海平面上升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末次冰期以来黄河变迁 被引量:12
10
作者 夏东兴 吴桑云 郁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3-88,共6页
本文认为黄河在末次冰期时代解体消亡,在晚更新世末期贯通,贯通后下游经历了漫流、填淤泻湖、堤坝束河决口等演化阶段。
关键词 黄河 晚更新世 黄河变迁
下载PDF
鲁北沿岸贝壳堤的地质学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夏东兴 王德邻 +1 位作者 吴桑云 赵奎寰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1年第3期19-24,共6页
本文通过对鲁北沿岸现代贝壳堤岛的分析认为:贝壳堤发育在冲淤变化不大的粉砂淤泥质岸段,暴风浪是其形成的主要动力;完整的贝壳堤体系应包括海岸贝类生长带(潮滩下部和潮下带)—潮滩侵蚀带—贝壳堤—堤后泻湖;贝壳堤贝壳^(14)C测年资料... 本文通过对鲁北沿岸现代贝壳堤岛的分析认为:贝壳堤发育在冲淤变化不大的粉砂淤泥质岸段,暴风浪是其形成的主要动力;完整的贝壳堤体系应包括海岸贝类生长带(潮滩下部和潮下带)—潮滩侵蚀带—贝壳堤—堤后泻湖;贝壳堤贝壳^(14)C测年资料应当慎用,也不宜把古贝壳堤看成全新世海平面变化的确切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贝壳堤 地质学
下载PDF
信息技术对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夏东兴 索子玉 孙林达 《南方农机》 2017年第6期102-102,共1页
在全球农业机械化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覆盖到各行各业,农业上自然也少不了信息技术化的帮助。农业是中国的第一产业,是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和目标,农业经济和粮食产量保持相对平稳对社会繁荣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连续十年,中央的... 在全球农业机械化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覆盖到各行各业,农业上自然也少不了信息技术化的帮助。农业是中国的第一产业,是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和目标,农业经济和粮食产量保持相对平稳对社会繁荣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连续十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改善农业建设方面的探讨和指示。农业重要不言而喻。信息技术高速发达,农业技术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愈来愈大。文章探讨信息技术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意义,并针对相关的不足之处提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广 农业机械化 信息技术 科学手段
下载PDF
山东海洋灾害类型及演化趋势预测
13
作者 夏东兴 武桂秋 边淑华 《科学与管理》 1998年第5期8-11,共4页
海洋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是由海洋作用形成或引发的、能造成生命伤亡与财产损失的事件。但本文所述的海洋灾害不同于一般自然灾害的分类方法。一般自然灾害以致灾因子划分,如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而我们所讨论... 海洋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是由海洋作用形成或引发的、能造成生命伤亡与财产损失的事件。但本文所述的海洋灾害不同于一般自然灾害的分类方法。一般自然灾害以致灾因子划分,如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而我们所讨论的海洋灾害,既有“海洋作用”这个致灾因子,又有海洋区域为背景。它既包括气象,也包括水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灾害 自然灾害 类型 演化
下载PDF
海岸带开发利用中的地貌学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东兴 郁彰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 1991年第1期31-34,共4页
任何海岸带开发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海岸地貌体上进行的。不同的地貌体具有不同的发育历史、不同的演化规律,它是各种自然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开发过程中,必然要影响或改变一个或几个控制地貌体平衡存在的环境要素,建防波堤、建港... 任何海岸带开发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海岸地貌体上进行的。不同的地貌体具有不同的发育历史、不同的演化规律,它是各种自然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开发过程中,必然要影响或改变一个或几个控制地貌体平衡存在的环境要素,建防波堤、建港、围垦等等,改变了原来的水动力条件。开发之后,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要进行新的调整,组成新的平衡。这种新的平衡,实质上是一个新地貌体的形成。在进行开发活动时,我们总是力图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效益。但当我们不确切了解海岸地貌的演化规律的时候,常常事与愿违,使开发活动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另外,作为一个具体的海岸地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开发 利用 地貌学
下载PDF
《青岛浮山湾自然环境调查研究》书评
15
作者 夏东兴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6-266,共1页
关键词 环境调查 浮山 自然 青岛 书评 海洋生物环境 水动力环境 邻近海域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海岸侵蚀过程与原因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丰爱平 夏东兴 +2 位作者 谷东起 吴桑云 李朝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90,共8页
采用历史资料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莱州湾南岸1958-2004年的海岸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58-1984年,莱州湾南岸岸线平均侵蚀后退速率为27m/a,0m等深线后退速率为27~65m/a,岸滩平均蚀低速率为2.1cm/a。1984-2004年,莱州湾南... 采用历史资料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莱州湾南岸1958-2004年的海岸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58-1984年,莱州湾南岸岸线平均侵蚀后退速率为27m/a,0m等深线后退速率为27~65m/a,岸滩平均蚀低速率为2.1cm/a。1984-2004年,莱州湾南岸岸线位置基本无变化,岸滩平均蚀低速率为1.04cm/a,水深5m以浅的区域表层沉积物变粗。海面相对上升、入海泥沙量减少和风暴潮是研究区海岸侵蚀主要原因,三者对海岸侵蚀影响权重比为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 海岸侵蚀 侵蚀过程 影响因素 权重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朝阳港潟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谷东起 赵晓涛 +1 位作者 夏东兴 丰爱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7,共7页
在朝阳港湖湿地景观分类体系基础上,利用3S技术对多时相的湖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1954年到2002年人工景观面积增加了532 hm2,景观格局指数呈现出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优势度下降的趋势;湖总体斑块密度从0 0... 在朝阳港湖湿地景观分类体系基础上,利用3S技术对多时相的湖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1954年到2002年人工景观面积增加了532 hm2,景观格局指数呈现出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优势度下降的趋势;湖总体斑块密度从0 017 4 个/hm2 增加到0 034 6个/hm2,廊道密度从0 69 54 m/hm2 增加到22 05 640m/hm2,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强. 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的干扰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湖湿地资源保护中合理调控人类的干扰活动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朝阳 演变 景观格局指数 湿地资源保护 湿地景观 2002年 1954年 景观多样性 景观破碎化 分类体系 定量分析 人工景观 斑块密度 格局变化 合理调控 多时相 均匀度 优势度 道密度 活动 干扰 人类 下降
下载PDF
中国海岸湿地退化压力因素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59
18
作者 谷东起 赵晓涛 夏东兴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5,共8页
对我国海岸湿地类型、特点和分布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指出围垦、城市与港口开发、污染、海岸侵蚀、油气资源开发、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和海平面上升等环境压力因素是造成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综合矩阵因子分析表明,不同的海岸湿地类型所承... 对我国海岸湿地类型、特点和分布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指出围垦、城市与港口开发、污染、海岸侵蚀、油气资源开发、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和海平面上升等环境压力因素是造成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综合矩阵因子分析表明,不同的海岸湿地类型所承受的环境压力和所遭受的环境退化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三角洲、海岸(?)湖、砂质海岸、珊瑚礁、淤泥质海岸、滨岸沼泽和红树林等湿地类型遭受的环境压力最大,环境退化也最严重;指出了人为因素是造成海岸湿地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岸湿地 环境退化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围垦 海岸侵蚀 生物资源
下载PDF
中国陆架潮流沉积体系和模式 被引量:50
19
作者 刘振 夏东兴 王揆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在1991年中法合作渤海潮流沉积研究的基础上,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陆架的水深地形、沉积地貌与潮流动力的关系,认为潮流对中国陆架的海底地貌和沉积的形成发育起了主导作用。当潮流流速大于3节时,潮流的侵蚀作用是... 在1991年中法合作渤海潮流沉积研究的基础上,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陆架的水深地形、沉积地貌与潮流动力的关系,认为潮流对中国陆架的海底地貌和沉积的形成发育起了主导作用。当潮流流速大于3节时,潮流的侵蚀作用是主要的,往复潮流多形成冲刷深槽,大大刷深了海峡或水道。当潮流流速1-3节时,潮流的沉积作用是主要的,多形成浅滩,即潮流沙脊和潮流沙席。以M2分潮椭率绝对值0.4为界,大于0.久者意味着潮流旋转性强,多形成潮流沙席;小于0.4者意味着潮流往复性强,多形成潮流沙脊。提出了我国邻近陆架发育了5个现代潮流沉积地貌体系:(1)黄海东部潮流沉积体系,它由西朝鲜湾潮流沙脊和其南部的沙席两者组成;(2)渤海东部潮流沉积体系,它由老铁山水道冲刷槽,辽东浅滩沙脊和渤中浅滩沙席三者组成;(3)长江口外潮流沉积体系,它由江苏滨外潮流沙脊和长江口浅滩潮流沙席组成;(4)台湾滨外潮流沉积体系,它由台湾海峡冲刷槽、台湾浅滩沙脊、澎湖水道冲刷槽和台中浅滩沙席四者组成;(5)琼州海峡潮流沉积体系,它由琼州海峡冲刷槽、东浅滩沙脊和西浅滩沙脊三者组成。此外,在东海陆架上还有冰后期海侵早期形成的残留潮流沉积体系。全新世陆架浅海潮流沉积模式可分海峡一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陆架 潮流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全新世
下载PDF
莱州湾东岸三山岛段砂质海岸沉积物运移动力机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世昊 丰爱平 +3 位作者 杜军 夏东兴 胡维芬 李平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354,共12页
通过对三山岛岸段冬夏重复的地形测量和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研究了其地貌特征与地形变化规律、沉积物类型、粒度特征、运移趋势,并探讨了沉积物运移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该岸段可根据1985黄海高程-1.2m(低潮水位)和-6.5m(闭合深度)... 通过对三山岛岸段冬夏重复的地形测量和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研究了其地貌特征与地形变化规律、沉积物类型、粒度特征、运移趋势,并探讨了沉积物运移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该岸段可根据1985黄海高程-1.2m(低潮水位)和-6.5m(闭合深度)平面划分为海滩、水下岸坡和浅海陆架三个地貌单元,各地貌单元表层沉积物分布规律与地形变化特征区别显著。其中水下岸坡和浅海陆架地貌单元主要受潮流作用,海滩地貌单元主要受波浪作用。在西向落潮流和西南向潮余流的作用下,水下岸坡地貌单元发育一个中等规模潮流通道-沙脊沉积系统。表层沉积物以向西运移的趋势为主,少数滞留于西部潮流沙脊处,与地形"东侵西淤"的变化规律相符,这些西向运移的沉积物最终离开研究区,补给莱州浅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粒径趋势 沉积物 动力沉积 三山岛 莱州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