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北坡中山带夏草场载牧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柱 程向皎 +2 位作者 夏英武 李瑞年 肖凯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20-23,共4页
通过在天山北坡中山带夏草场五年的研究和对草地畜牧业生产中第一性生产力与第二性生产力相结合的数学分析,提出了随着载牧量变化牧草产量和家畜日增重的相关趋势,以及在同类型草场采用轮牧制的载牧量指标,还研究了植被经济类群在不同... 通过在天山北坡中山带夏草场五年的研究和对草地畜牧业生产中第一性生产力与第二性生产力相结合的数学分析,提出了随着载牧量变化牧草产量和家畜日增重的相关趋势,以及在同类型草场采用轮牧制的载牧量指标,还研究了植被经济类群在不同利用强度下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牧量 天山北坡 杂类草 草地畜牧业 草地生态系统 牧草产量 草原糙苏 放牧演替 日增重 第一性生产力
下载PDF
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叶绿素突变体的诱变及其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夏英武 刘贵付 +2 位作者 舒庆尧 蒋荣花 谢嘉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用60Coγ射线辐照粑型温敏核不育系2177S,获得了一批常见的叶绿素突变体。M2代按苗计,叶绿素总突变频率为0.262%,其中只有4.50%可以存活并遗传,从中筛选出33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籼型温敏核不育叶绿素突变系。... 用60Coγ射线辐照粑型温敏核不育系2177S,获得了一批常见的叶绿素突变体。M2代按苗计,叶绿素总突变频率为0.262%,其中只有4.50%可以存活并遗传,从中筛选出33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籼型温敏核不育叶绿素突变系。经鉴定,这些叶绿素突变受基因控制,比较稳定,有的只在苗期表达并逐渐转为正常,有的则在全生育期表达。与2177S相比,农艺性状都有不同程度变化,但温敏不育特性基本不受影响。遗传分析表明,所有的突变体与亲本正反交时,杂种F1均为绿色植株,杂种F2群体中,正常绿色株与对应叶绿素突变株分离比值符合3:1。证明这类突变是由1对隐性细胞核基因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温敏核不育 水稻 叶绿素 突变体 诱变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水稻机理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夏英武 谢嘉华 +1 位作者 舒庆尧 倪新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1-245,共5页
本文回顾了氮离子注入水稻机理与效应的6个方面研究结果:1.氮离子注入水稻种胚,引起了种胚表层细胞和内部结构的变化。2.与不同剂量的叠氨化钠和γ射线处理相比,氮离子注入M1代生理损伤轻,M2代株高、抽穗期诱变效率高,但... 本文回顾了氮离子注入水稻机理与效应的6个方面研究结果:1.氮离子注入水稻种胚,引起了种胚表层细胞和内部结构的变化。2.与不同剂量的叠氨化钠和γ射线处理相比,氮离子注入M1代生理损伤轻,M2代株高、抽穗期诱变效率高,但叶绿素缺失突变诱变效率低。3.不同基因型水稻氮离子注入,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存在着基因型间的差异。4.氮离子和叠氮化钠处理虽加剧了生理损伤,但提高了突变频率。5.成熟胚培养时,氮离子注入后出愈率虽略有下降,但改善了愈伤组织的质量,促进了愈伤组织生长,从而提高了分化率和得苗率。6.利用优质早籼903为亲本,氮离子注入后筛选到个别性状和综合性状改变的突变体,个别品系群体已稳定,不久就可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效应 水稻 离子注入
下载PDF
平阳霉素对水稻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夏英武 吴关庭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6-30,共5页
本试验用0、5、10、15、20、和25μg/ml的平阳霉素处理水稻种子。结果表明,平阳霉素在M1能引起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并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株结实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效应;在M2能诱发频率较高的叶绿素、株... 本试验用0、5、10、15、20、和25μg/ml的平阳霉素处理水稻种子。结果表明,平阳霉素在M1能引起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并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株结实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效应;在M2能诱发频率较高的叶绿素、株高与抽穗期突变,三者的总突变频率以浓度为15μg/ml的最高。就诱发有益突变而言,平阳霉素诱导早熟的效果不如EMS,但诱导矮秆突变的效果则优于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水稻 诱变效应
下载PDF
农杆菌T—DNA介导的植物转基因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夏英武 吴殿星 舒庆尧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5期7-12,共6页
前言 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与发根农根菌(A.rhizogenes)同属根瘤菌科,是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菌。前者感染植物引起冠瘿病(Crop gall tumour),冠瘿病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与除菌。可无限增殖;后者感染植物诱发出许... 前言 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与发根农根菌(A.rhizogenes)同属根瘤菌科,是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菌。前者感染植物引起冠瘿病(Crop gall tumour),冠瘿病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与除菌。可无限增殖;后者感染植物诱发出许多不定根,把不定根培养在上述培养基上也可迅速生长,多次分枝成毛状称毛状根(hairy root)。农杆菌感染机理很复杂。其感染作用起始于受伤的植物细胞分泌的大量化学物质时期。受伤植物细胞分泌的酚分子诱导农杆菌怀有的Ti质粒或Ri质粒上的基因活化,尔后农杆菌紧附植物细胞并把Ti质粒或Ri质粒上一部分DNA(称作T—DNA,tranfer DNA)转移到植物染色体上。T.DNA共价整合后编译合成的新的低分量的代谢物,称为冠瘿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根瘤农杆菌 基因工程
下载PDF
离子注入与γ射线对水稻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夏英武 倪新强 +1 位作者 张全德 舒庆尧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用水稻干种子作为诱变材料,以M_1代成苗率、苗高、株高和结实率为生理效应指标,以M_2代叶绿素突变频率为诱变效应指标,研究了离子注入和γ射线的生理效应和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水稻的损伤较γ射线处理轻。在适宜剂量下,离子... 用水稻干种子作为诱变材料,以M_1代成苗率、苗高、株高和结实率为生理效应指标,以M_2代叶绿素突变频率为诱变效应指标,研究了离子注入和γ射线的生理效应和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水稻的损伤较γ射线处理轻。在适宜剂量下,离子注入的M_2代叶绿素突变率高于γ射线处理。用于水稻干种子诱变时离子束的适宜注入剂量为6-8×10^(16)N^+/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Γ射线 诱变 水稻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对水稻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夏英武 谢嘉华 舒庆尧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研究了氮离子注入与叠氮化钠处理水稻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与叠氮化钠处理相比,M_1代生理损伤轻,诱发的M_2代株高突变频率较高,而叶绿素缺失和抽穗期突变频率则较低。以诱变效率来比较,氮离子注入对叶绿素缺... 研究了氮离子注入与叠氮化钠处理水稻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与叠氮化钠处理相比,M_1代生理损伤轻,诱发的M_2代株高突变频率较高,而叶绿素缺失和抽穗期突变频率则较低。以诱变效率来比较,氮离子注入对叶绿素缺失突变的诱变效率低于叠氮化钠处理,而对株高和抽穗期突变的诱变效率则高于叠氮化钠处理。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氮离子注入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技术用于水稻品种改良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 叠氮化钠 诱变效应 水稻
下载PDF
植物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新的领域 被引量:25
8
作者 夏英武 吴殿星 舒庆尧 《核农学通报》 1995年第1期39-42,4,共5页
综述了我国植物诱变育种技术在提高诱变效率和诱变与组培相结合两方面的研究情况。诱变效率的研究,包括诱变时期和诱变材料的选择,新诱变源的开拓,复合处理,DNA损伤与修复;在诱变与组培相结合方面,包括外植体和细胞辐射敏感性研究,增加... 综述了我国植物诱变育种技术在提高诱变效率和诱变与组培相结合两方面的研究情况。诱变效率的研究,包括诱变时期和诱变材料的选择,新诱变源的开拓,复合处理,DNA损伤与修复;在诱变与组培相结合方面,包括外植体和细胞辐射敏感性研究,增加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体外选择。对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作了探讨,包括γ融合,遗传转移,农艺性状有利基因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诱变 育种技术 诱变效率 组织培养 辐射育种
下载PDF
水稻辐射白色转绿突变系的遗传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夏英武 吴殿星 +1 位作者 舒庆尧 刘贵付 《核农学通报》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2177S,获得一个白色转绿突变系。对其叶绿素含量、遗传机制、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其对温度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不仅影响突变系的叶色表型、转绿快慢,而且决定着转绿与否,转绿过程中,... ^(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2177S,获得一个白色转绿突变系。对其叶绿素含量、遗传机制、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其对温度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不仅影响突变系的叶色表型、转绿快慢,而且决定着转绿与否,转绿过程中,叶绿紊含量逐渐增加,光合能力增强,完全转绿后,叶绿体含量、光合能力与正常株不相上下;该突变性状的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且突变的位点与7个已定位的叶绿素突变体的位点不同;其叶绿体结构:转绿前,仅有叶绿体结构轮廓,内几乎无基粒、基粒类囊体片层,且叶绿体较亲本小,转绿过程中,叶绿体内的基粒、基粒类囊体片层逐渐增加,但在完全转绿时,其基粒、基粒类囊体片层数仍少于亲本,表现为突变系叶绿体发育之后仍需经一段时间结构才能完全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辐射 白色转录突变系 遗传 叶绿体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人工诱发的植物叶绿素突变体的遗传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夏英武 吴殿星 舒庆尧 《核农学通报》 1996年第1期41-44,共4页
本文综述了人工诱发的植物叶绿素突变体的类型及其特点、遗传研究进展,并对其在育种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作了探讨。
关键词 叶绿素突变体 遗传 突变育种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水稻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英武 谢嘉华 +1 位作者 舒庆尧 谢学民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6,共6页
本试验研究了氮离子注入水稻干种子引发的生物学效应,并将其与γ射线、叠氮化钠处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后,种胚表层细胞出现刻蚀,细胞之间出现裂缝,种胚内层结构也发生变化。氮离子注入的M1代生理损伤较轻,M2代... 本试验研究了氮离子注入水稻干种子引发的生物学效应,并将其与γ射线、叠氮化钠处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后,种胚表层细胞出现刻蚀,细胞之间出现裂缝,种胚内层结构也发生变化。氮离子注入的M1代生理损伤较轻,M2代的叶绿素突变频率低于γ射线和叠氮化钠的处理,抽穗期突变频率高于γ射线和叠氮化钠的处理,株高突变频率与叠氮化钠处理的相近,但比γ射线处理的低。用诱变效率衡量其诱变效果,氮离子注入的叶绿素诱变效率低于γ射线和叠氮化钠的处理,株高的诱变效率则高于γ射线和叠氮化钠的处理,抽穗期诱变效率高于γ射线的处理,但比叠氮化钠处理的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 生物学效应 水稻 辐射育种
全文增补中
电子流注入水稻幼穗离体培养初报
12
作者 夏英武 吴殿星 +1 位作者 舒庆尧 谢嘉华 《核农学通报》 1995年第2期67-70,共4页
电子流注入水稻幼穗离体培养研究表明,10s和15s两个剂量注入都有一定的刺激生长作用,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和再生能力,但除10s剂量注入能稍稍提高出愈率外,对出愈率、分化率无明显效应。电子流注入还能引起正常型、绿点型和根状... 电子流注入水稻幼穗离体培养研究表明,10s和15s两个剂量注入都有一定的刺激生长作用,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和再生能力,但除10s剂量注入能稍稍提高出愈率外,对出愈率、分化率无明显效应。电子流注入还能引起正常型、绿点型和根状型3种类型愈伤组织发生频率的变化。3个品种对电子流注入反应不一,两个剂量注入产生的效应也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流注入 水稻 幼穗 离体培养
下载PDF
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杂交转育后代农艺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51
13
作者 崔海瑞 王忠华 +3 位作者 舒庆尧 吴殿星 夏英武 高明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对转 Bt基因水稻与常规品种的杂交后代进行了 GUS活性的组织化学分析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 ,报告基因 gus与抗虫基因 cry1Ab是连锁遗传和协同表达的 ,利用 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可快速筛选抗虫杂种植株 ;无论是籼粳交 ,还是粳粳交后代 ... 对转 Bt基因水稻与常规品种的杂交后代进行了 GUS活性的组织化学分析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 ,报告基因 gus与抗虫基因 cry1Ab是连锁遗传和协同表达的 ,利用 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可快速筛选抗虫杂种植株 ;无论是籼粳交 ,还是粳粳交后代 ,抗虫和感虫的两类植株间在株高、穗长、单株分蘖数、播始历期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上无显著差异 ,这无疑为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艺性状 杂交育种 转基因 BT基因 抗虫育种 GUS活性 抗虫性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83
14
作者 王忠华 叶庆富 +3 位作者 舒庆尧 崔海瑞 夏英武 周美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73-375,共3页
随着转基因植物商品化进程的加快 ,对其进行生态风险性评价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 .诸如转基因逃逸到其它亲缘物种中、产生超级杂草和病毒、昆虫产生耐受性及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等问题已在部分转基因作物中显现 .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根系分泌物 根际微生物 基因水平转移 土壤微生态
下载PDF
Bt水稻“克螟稻”稻米毒理性评价研究初报 被引量:40
15
作者 王忠华 王茵 +2 位作者 崔海瑞 舒庆尧 夏英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87-1492,共6页
经大鼠急性中毒试验确定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稻米属无毒级。大鼠 90d喂养结果显示 ,各试验组大鼠体重、进食量和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对大鼠肝、肾、胃、肠及睾丸进行组织切片检查 ,均未见病理性改变。大鼠脏体比、血象及血... 经大鼠急性中毒试验确定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稻米属无毒级。大鼠 90d喂养结果显示 ,各试验组大鼠体重、进食量和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对大鼠肝、肾、胃、肠及睾丸进行组织切片检查 ,均未见病理性改变。大鼠脏体比、血象及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稻 克螟稻 稻米 毒理性评价 转Bt抗虫稻 毒性试验 食品安全性
下载PDF
水稻CMS-WA育性恢复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48
16
作者 庄杰云 樊叶杨 +3 位作者 吴建利 饶志明 夏英武 郑康乐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在由227个组合组成的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测交群体中,构建了由115个RFLP标记组成的连锁图。应用QTL分析方法,定位控制水稻CMS朩A(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基因。检测到1个主效基因qRf-10和3个效应较小的... 在由227个组合组成的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测交群体中,构建了由115个RFLP标记组成的连锁图。应用QTL分析方法,定位控制水稻CMS朩A(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基因。检测到1个主效基因qRf-10和3个效应较小的QTL(qRf-1、qRf-7和qRf-11),它们之间主要表现累加效应。同时,有证据表明这些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不仅微效基因qRf-1和qRf-11分别与主效基因qRf-10存在显著互作,qRf-10的存在与否,还影响到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即可能存在多重互作。另外,还检测到2个控制结实率的QTL,它们不具有育性恢复作用,但在qRf-10存在的情况下,其杂合子具有提高结实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基因 RFLP标记 水稻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应用近等基因系研究Bt基因对水稻性状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沈圣泉 舒庆尧 +2 位作者 包劲松 吴殿星 夏英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7,共5页
以密阳46(MY46)为轮回亲本,采取连续回交,结合GUS标记基因辅助选择技术,育成了Bt基因近等基因系抗螟虫密阳46(RIMY46).经考察,RIMY46及其所配杂种II32A/RIMY46的GUS反应和PCR检测均为阳性,且高抗螟虫.在早期营养生长阶段,RIMY46苗高比M... 以密阳46(MY46)为轮回亲本,采取连续回交,结合GUS标记基因辅助选择技术,育成了Bt基因近等基因系抗螟虫密阳46(RIMY46).经考察,RIMY46及其所配杂种II32A/RIMY46的GUS反应和PCR检测均为阳性,且高抗螟虫.在早期营养生长阶段,RIMY46苗高比MY46低,分蘖数比MY46少,表明纯合态Bt基因对纯系植株的前期生长进程有一定延缓作用,这种影响随着植株长大而减小,最终除导致抽穗延迟和整精米率降低外,对其余8个农艺性状和9个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则均不显著.比较Bt近等基因系所配杂种II32A/RIMY46和II32A/MY46有关性状的表现差异,结果则发现杂合态Bt基因对杂种F1性状表达均无明显的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BT基因 性状表现 水稻 应用 稻米品质性状 PCR检测 轮回亲本 连续回交 选择技术 标记基因 生长阶段 延缓作用 生长进程 整精米率 农艺性状 性状表达 杂种F1 GUS 分蘖数 负作用 螟虫 植株 育成 营养 苗高 纯系
下载PDF
实用转绿型叶色标记不育系白丰A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9
18
作者 沈圣泉 舒庆尧 +3 位作者 包劲松 吴殿星 崔海瑞 夏英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用γ射线诱变Ⅱ 32B干种子 ,筛选出苗期转绿型叶色突变体 ,并经回交选育 ,获得带转绿型叶色标记不育系白丰A。经考查 ,白丰A苗期第 1~ 3叶表现叶片或叶缘白化 ,白化程度前 2叶相对较高 ,4叶期开始转绿。该叶色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 用γ射线诱变Ⅱ 32B干种子 ,筛选出苗期转绿型叶色突变体 ,并经回交选育 ,获得带转绿型叶色标记不育系白丰A。经考查 ,白丰A苗期第 1~ 3叶表现叶片或叶缘白化 ,白化程度前 2叶相对较高 ,4叶期开始转绿。该叶色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白丰A主要花器性状和不育特性与Ⅱ 32A相似 ,配合力仍保持Ⅱ 32A的强优特点。不论稀播或密播 ,白丰A苗期生长均略慢于正常绿苗对照 ,但不会造成竞争致死。模拟杂交稻生产和制种繁种 ,表明利用苗期叶色标记结合人工去杂 ,可有效提高田间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叶色标记 突变体
下载PDF
水稻CMS-DA育性恢复基因定位及其互作分析 被引量:43
19
作者 谢建坤 庄杰云 +3 位作者 樊叶杨 屠国庆 夏英武 郑康乐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16-621,共6页
在由 2 10个测交组合组成的协青早A (协青早B 密阳 4 6 )F6 群体中 ,构建了由 12 9个RFLP、SSLP组成的连锁遗传图谱。应用QTL分析方法 ,对水稻矮败型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进行了定位。检测到一个主效基因和 3个效应较小的QTL(qRf 1... 在由 2 10个测交组合组成的协青早A (协青早B 密阳 4 6 )F6 群体中 ,构建了由 12 9个RFLP、SSLP组成的连锁遗传图谱。应用QTL分析方法 ,对水稻矮败型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进行了定位。检测到一个主效基因和 3个效应较小的QTL(qRf 1、qRf 10 1、qRf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基因定位 水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耐逆性增强的高羊茅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28
20
作者 吴关庭 陈锦清 +5 位作者 胡张华 郎春秀 陈笑芸 王伏林 金卫 夏英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95-2402,共8页
为改良草坪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的耐逆性,以成熟种子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耐逆相关CBF1基因导入4个供试品种的基因组,经GUS染色、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 为改良草坪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的耐逆性,以成熟种子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耐逆相关CBF1基因导入4个供试品种的基因组,经GUS染色、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验证,获得了112株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0.92%~2.87%,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试验表明,在高盐与高渗胁迫下,转基因植株具有显著生长优势,存活率极显著高于非转化对照植株,经低温、高温、干旱和高盐等逆境胁迫处理后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平均较对照植株低25%~30%,证明转基因植株的耐逆性有所增强.考察发现,非胁迫条件下CBF1基因的组成型超表达使转基因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CBFI基因 耐逆性 农杆菌介导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