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粉碎程度下废弃萝卜堆肥养分及腐熟特征
1
作者 陈云峰 童善坤 +5 位作者 黎兰献 王瑞琪 夏贤格 郭可威 莫晓明 詹亚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8-21,共4页
以废弃萝卜为主料,研究粉碎程度(不粉碎、粗粉碎、细粉碎)对萝卜堆肥养分及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程度越高,堆肥启动越快且温度累积越高;堆肥结束时,3个处理的有机质和总养分含量均能达到《有机肥料》(NY/T 525—2021)的要求,且粗... 以废弃萝卜为主料,研究粉碎程度(不粉碎、粗粉碎、细粉碎)对萝卜堆肥养分及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程度越高,堆肥启动越快且温度累积越高;堆肥结束时,3个处理的有机质和总养分含量均能达到《有机肥料》(NY/T 525—2021)的要求,且粗粉碎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P<0.05);堆肥结束时,粗粉碎和细粉碎处理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88.14%和88.07%,达到腐熟要求。因此,废弃萝卜在粗粉碎和细粉碎情况下均能堆肥成功,考虑到处理成本,建议萝卜堆肥时粗粉碎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废弃萝卜堆肥 粉碎程度 养分 腐熟
下载PDF
磷矿粉添加量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演化的影响
2
作者 詹亚斌 魏雨泉 +5 位作者 杨利 夏贤格 刘波 陶兴玲 李季 陈云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4-1447,1453,共5页
为了研究磷矿粉添加量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演化的影响,一共设置了4个处理,整个堆肥周期持续30 d。结果表明:(1)添加10%(质量分数,下同)、15%的磷矿粉可促进堆肥的腐殖化。(2)添加10%的磷矿粉有利于胡敏酸(HA)中复杂组分(C3、C4)的形... 为了研究磷矿粉添加量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演化的影响,一共设置了4个处理,整个堆肥周期持续30 d。结果表明:(1)添加10%(质量分数,下同)、15%的磷矿粉可促进堆肥的腐殖化。(2)添加10%的磷矿粉有利于胡敏酸(HA)中复杂组分(C3、C4)的形成。(3)磷矿粉添加有利于促进高温双岐菌(Thermobifida)、芽孢杆菌(Bacillus)、慢生芽胞杆菌(Lentibacillus)和薄壁芽孢杆菌(Gracilibacillus)的生长,抑制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的生长,因此有利于腐殖酸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磷矿粉 餐厨废弃物 腐殖酸
下载PDF
生物炭添加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形成及微生物演替的影响
3
作者 詹亚斌 张阿克 +2 位作者 陈云峰 夏贤格 杨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0,158,共7页
针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不稳定易降解的问题,研究生物炭添加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形成的影响。一共设置两个处理(CK,不添加生物炭;BC,按照堆体干质量添加5%生物炭),整个堆肥周期持续15 d。堆肥结束时,BC的还原糖、氨基酸、多酚分别... 针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不稳定易降解的问题,研究生物炭添加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形成的影响。一共设置两个处理(CK,不添加生物炭;BC,按照堆体干质量添加5%生物炭),整个堆肥周期持续15 d。堆肥结束时,BC的还原糖、氨基酸、多酚分别为2.05、1.57、2.25 mg/g,分别比CK低1.97、0.68、0.43 mg/g;BC的胡敏酸(HA)、HA/富里酸(FA)(质量比)分别为17.04 mg/g、1.85,较CK提升了61.21%、110.23%。BC的气单胞菌(Aerococcus)、土地芽孢杆菌(Terribacillus)、蜡样芽孢杆菌(Cerasibacillus)、巨球菌(Macrococcus)、Tepidanaerobacter相对丰度比CK高0.30、0.04、0.01、0.01、0.03百分点,土芽孢杆菌(Geobacillus)、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相对丰度比CK分别低0.79、0.16百分点。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有利于:(1)还原糖、氨基酸、多酚向腐殖酸的转化;(2)促腐微生物(气单胞菌、土地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巨球菌、Tepidanaerobacter)的生长;(3)堆肥的腐殖化。本研究对生物炭在餐厨废弃物肥料化上的应用以及堆肥腐殖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腐殖酸 餐厨废弃物 堆肥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氮和磷循环特征及平衡状况 被引量:30
4
作者 佀国涵 袁家富 +6 位作者 彭成林 夏贤格 程建平 徐祥玉 贾平安 谢媛圆 周剑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9-1318,共10页
稻虾共作模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新兴的稻田复合种养生态模式,研究稻虾共作系统中氮(N)和磷(P)的循环特征及盈亏状况,对合理调控稻虾共作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指导系统N和P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投入产出... 稻虾共作模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新兴的稻田复合种养生态模式,研究稻虾共作系统中氮(N)和磷(P)的循环特征及盈亏状况,对合理调控稻虾共作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指导系统N和P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投入产出法,以中稻单作模式作为对照,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下N和P的循环特征及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子系统N和P的输出/输入比分别为0.62和0.44,且子系统中N和P以饲料输入最大,占总输入的92.9%和96.4%,以成虾N和P输出最大,分别占总输出的53.3%和59.5%;在目前投入水平下,两种模式土壤子系统中N和P表观平衡均出现盈余,且稻虾共作模式土壤子系统N的盈余量高于中稻单作模式,而P的盈余量则低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和中稻单作模式的N和P输出/输入比均小于1,且稻虾共作模式的N和P输出/输入比均小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增加了土壤截存的N和P量,其土壤截存的N和P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提高49.2 kg·hm^-2和9.1 kg·hm^-2;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系统N和P表观损失量,其系统N和P表观损失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提高10.2 kg·hm^-2和1.0 kg·hm^-2。可见稻虾共作模式降低了N和P输出/输入比,促进了土壤中N和P的累积,但增加了系统N和P表观损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养分循环 养分平衡 氮磷
下载PDF
丁草胺和五氟磺草胺复配制剂在水稻移栽田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夏贤格 朱文达 +2 位作者 颜冬冬 李林 龚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3-587,共5页
【目的】明确410 g/L丁草胺·五氟磺草胺悬浮剂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丁草胺和五氟磺草胺复配制剂在水稻田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410 g/L丁草胺·五氟磺草胺悬浮剂4个剂量(615.0、922.... 【目的】明确410 g/L丁草胺·五氟磺草胺悬浮剂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丁草胺和五氟磺草胺复配制剂在水稻田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410 g/L丁草胺·五氟磺草胺悬浮剂4个剂量(615.0、922.5、1230.0和1845.0 g.a.i/ha)处理,以25 g/L五氟磺草胺油悬剂和60%丁草胺乳油为对照药剂处理,并设人工除草和清水空白对照处理,在水稻移栽后10 d、杂草1~2叶期进行茎叶喷药处理。于药后60 d分别监测杂草种群数量,同时取样分析杂草对养分的累积情况,于水稻收获后进行测产。【结果】施用410 g/L丁草胺·五氟磺草胺悬浮剂615.0~1845.0 g.a.i/ha防除移栽稻田杂草效果显著(P〈0.05),对稗草、异型莎草、鸭舌草和鳢肠的总草防效达92.9%~99.7%;有效改善了田间的光照和水肥条件,水稻产量达6686.36~7038.68 kg/ha,较空白对照增产60.1%~68.5%,每公顷增收6523.53~7439.56元。【结论】410 g/L丁草胺·五氟磺草胺悬浮剂615.0~1845.0 g.a.i/ha剂量下能有效控制移栽稻田杂草生长,减少杂草对水分、养分及空间的竞争,提高田间透光率和水稻养分积累,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丁草胺·五氟磺草胺 杂草防效 水肥积累 光照强度 水稻产量
下载PDF
湖北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新笋 焦春海 +4 位作者 夏贤格 雷剑 苏文瑾 王连军 柴沙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湖北省主要的杂粮作物,在部分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湖北省甘薯近年来生产加工都发展较快,但目前仍存在对其地位认识不清、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乏力等诸多限制因素;为了促进湖北省甘薯产...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湖北省主要的杂粮作物,在部分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湖北省甘薯近年来生产加工都发展较快,但目前仍存在对其地位认识不清、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乏力等诸多限制因素;为了促进湖北省甘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应进一步改变观念,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区域产业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甘薯产业 产业发展 湖北省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小麦轮作制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冬碧 夏贤格 +5 位作者 范先鹏 杨利 张富林 夏颖 熊桂云 吴茂前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4期4731-4736,共6页
利用10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湖北省江汉平原水稻-小麦轮作制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施氮、磷、钾肥基础上,10年20季作物连续秸秆还田,水稻和小麦的子粒年均增产量分别为584和264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7.37%... 利用10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湖北省江汉平原水稻-小麦轮作制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施氮、磷、钾肥基础上,10年20季作物连续秸秆还田,水稻和小麦的子粒年均增产量分别为584和264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7.37%和8.15%;秸秆年均增产量分别为398和611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6.50%和15.44%。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子粒中氮的含量和秸秆中钾的含量。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作物氮、钾吸收量,但对磷吸收量影响不显著,其中水稻年均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9.59%、3.95%和9.94%,小麦分别提高12.70%、7.39%和29.90%。秸秆还田对提高作物产量和促进养分吸收的效应表现为小麦>水稻,钾>氮>磷。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年度变异大于小区变异,其中小麦的变异大于水稻。在不施肥条件下,水稻比小麦更能维持较高的产量和养分吸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养分含量 养分吸收量 水稻-小麦轮作制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佀国涵 彭成林 +6 位作者 袁家富 夏贤格 程建平 徐祥玉 贾平安 谢媛圆 周剑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0-368,共9页
稻虾共作模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新兴的稻田复合种养生态模式。基于田间试验,采用通气法研究冬泡无秸秆还田、冬泡+秸秆还田和冬泡+秸秆还田+养虾处理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以期为评估稻虾共作模式稻田氮素损失提供数据支撑。... 稻虾共作模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新兴的稻田复合种养生态模式。基于田间试验,采用通气法研究冬泡无秸秆还田、冬泡+秸秆还田和冬泡+秸秆还田+养虾处理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以期为评估稻虾共作模式稻田氮素损失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水稻季氨挥发量占当季施氮量的5.84%~6.49%,主要发生在水稻基肥期和分蘖肥期,且以分蘖肥期氨挥发损失占分蘖肥比例为最高;相对于冬泡秸秆不还田处理,冬泡+秸秆还田处理增加了基肥期氨挥发通量和氨挥发损失量,但在分蘖肥期和穗肥期的氨挥发损失量有降低趋势;在冬泡+秸秆还田基础上养殖克氏原螯虾,基肥期氨挥发损失量降低15.01%,但穗肥期氨挥发损失量增加29.09%,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氨挥发总损失量与冬泡+秸秆还田处理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NH 4^(+)-N浓度、田面水pH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见,稻虾共作模式下秸秆还田虽然未降低氨挥发总量,但改变了不同施肥期氨挥发特点,这为优化稻虾共作模式下施肥方式和降低稻田氨挥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秸秆还田 氨挥发 田面水NH 4+-N浓度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与秸秆腐熟剂对玉米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于翠 夏贤格 +6 位作者 董朝霞 朱志贤 邹娟 李勇 莫荣利 邓文 胡兴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A02期53-57,62,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配施肥料与秸秆腐熟剂对玉米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还田未施肥处理(T1)相比,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加秸秆腐熟剂处理(T4)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配施肥料与秸秆腐熟剂对玉米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还田未施肥处理(T1)相比,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加秸秆腐熟剂处理(T4)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可提高玉米土壤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和纤维分解菌相对丰度,但降低土壤真菌数量以及土壤微生物对糖类、胺类等碳源的利用能力,碳源利用多样性指数也降低。说明秸秆还田配施不同肥料及秸秆腐熟剂可改变土壤微生物数量,调节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从而对植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肥 腐熟剂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红菜薹废弃物还田对四季豆产量和养分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大兵 谢媛圆 +3 位作者 夏贤格 周剑雄 袁家富 赵书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63-66,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utili Tsen et Lee)废弃物还田以及化肥减施对四季豆产量和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红菜薹废弃物半量和全量还田四季豆产量分别增加了13.4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utili Tsen et Lee)废弃物还田以及化肥减施对四季豆产量和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红菜薹废弃物半量和全量还田四季豆产量分别增加了13.41%和29.43%,与红菜薹废弃物全部还田相比,全部还田+化肥用量减施30%使得四季豆产量降低了25.41%;与单施化肥相比,全部还田+化肥用量减施30%处理四季豆生物量增加了9.38%。红菜薹还田氮素、磷素和钾素累积量分别较单施化肥处理增加了18.72%~32.55%、6.35%~38.22%和5.73%~41.87%,且富集的氮、钾主要存在茎、叶片和果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 Tsen et Lee)废弃物 养分累积量 原位还田 化肥减施
下载PDF
苯噻酰草胺·乙氧磺隆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的效果及对光照和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夏贤格 朱文达 李林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229-234,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70%苯噻酰草胺·乙氧磺隆水分散粒剂防除水稻直播田主要杂草的效果,及杂草防除后对田间光照和氮、磷、钾和水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70%苯噻酰草胺·乙氧磺隆水分散粒剂防除直播稻田杂草效果显著,对稗...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70%苯噻酰草胺·乙氧磺隆水分散粒剂防除水稻直播田主要杂草的效果,及杂草防除后对田间光照和氮、磷、钾和水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70%苯噻酰草胺·乙氧磺隆水分散粒剂防除直播稻田杂草效果显著,对稗草、鸭舌草、旱莲草、异型莎草等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良好防效,总草防效可达85.9%~100%,显著优于两种对照药剂。杂草防除后,显著降低了田间氮、磷、钾和水份的消耗,有效改善了田间的光照和水肥条件。70%苯噻酰草胺·乙氧磺隆水分散粒剂处理的直播稻田产量达到5 080.24~5 253.49kg·hm-2,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72.7%~78.6%,每公顷增收5 560.91~6 011.36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噻酰草胺·乙氧磺隆 杂草防效 光照 养分 水稻产量
下载PDF
湖北省主要农区耕地土壤质量研究Ⅰ.耕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利 夏贤格 +5 位作者 范先鹏 吴家琼 肖习明 陈波 丁亨虎 熊桂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683-5687,共5页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湖北省主要农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以及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养分及主要微量元素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异,其中p H、OM、全K变异较小,速效N、P、K及微量元素变异较大。湖北省主要农区土壤OM、全N...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湖北省主要农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以及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养分及主要微量元素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异,其中p H、OM、全K变异较小,速效N、P、K及微量元素变异较大。湖北省主要农区土壤OM、全N、有效Mn和有效Cu较为丰富,但碱解N、速效P、有效Fe、有效B较为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农区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水稻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枝盛 程建平 +5 位作者 曹鹏 袁家富 崔克辉 汪金平 张运波 夏贤格 《中国稻米》 2020年第3期23-27,共5页
湖北省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省份,也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稳定湖北省水稻生产面积和总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402名不同类型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本文分析和预估了疫情对水稻种植面积、农... 湖北省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省份,也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稳定湖北省水稻生产面积和总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402名不同类型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本文分析和预估了疫情对水稻种植面积、农资供应、生产用工、稻米加工、虾稻产业和农技服务的影响,并提出"调整生产预案、调配农资供应、发挥农机作用、优化种植结构和落实技术指导"等5条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湖北省 水稻产业 问卷调查
下载PDF
湖北省主要农区耕地土壤质量研究Ⅱ.近30年来土壤肥力的演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利 夏贤格 +5 位作者 吴家琼 范先鹏 熊桂云 丁亨虎 肖习明 吴运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299-302,共4页
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湖北省主要农区近30年来耕地土壤肥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酸化明显,土壤有机质、速效钾下降,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增加,尤其土壤速效磷显著增加。同时,提出了合理利用耕地、保护土壤肥力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湖北省 农区 土壤肥力 演变
下载PDF
不同钝化材料对土壤镉活性和大白菜镉吸收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富林 夏贤格 +6 位作者 刘婷婷 杨利 熊桂云 范先鹏 刘冬碧 余延丰 张继铭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211-6214,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石灰、偏硅酸钠、生物炭及其混合材料对土壤镉活性和大白菜(Brassica rapa pekinensis)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偏硅酸钠以及二者与石灰组成的混合材料都对土壤镉活性和大白菜镉吸收有抑制作用...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石灰、偏硅酸钠、生物炭及其混合材料对土壤镉活性和大白菜(Brassica rapa pekinensis)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偏硅酸钠以及二者与石灰组成的混合材料都对土壤镉活性和大白菜镉吸收有抑制作用,而且抑制效果基本相当;这些材料对土壤镉活性的抑制效果都低于石灰,但对大白菜镉吸收的抑制效果与石灰基本相当;偏硅酸钠和石灰抑制土壤镉活性的机制主要是降低了土壤p H,而生物炭对土壤镉活性的降低不仅与其降低土壤p H有关,也与其对镉的吸附有关;施用3种钝化材料及其混合材料都对大白菜产量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偏硅酸钠 石灰 土壤 大白菜(Brassica RAPA pekinensis)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ertilization Model for Wheat Interplanted with Cotton in Jianghan Plain
16
作者 杨利 夏贤格 +3 位作者 丁亨虎 范先鹏 熊桂云 吴家琼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7期1429-1434,共6页
3414 field experiment (including three nutrient elements at four gradient levels, a total of 14 unrepeated incomplete treatments)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fertilization measures for wheat interplanted with cotton i... 3414 field experiment (including three nutrient elements at four gradient levels, a total of 14 unrepeated incomplete treatments)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fertilization measures for wheat interplanted with cotton in Qianjiang City, Hubei Province. Fertilizer model for wheat interplanted with cotton in Jianghan Plain was finally established, based on which the soil nutrient indices in wheat-cotton inter- planting field were screened; and optimal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appli- cation for wheat was put forward as 130-210 kg/hm2 N, 40-70 kg/hm2 P2O5 and 40-60 kg/hm2 K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Fertilizer model 3414 fertilizer experiment Jianghan plain
下载PDF
鄂东南双季稻双机插栽培模式研究
17
作者 陈杰 夏贤格 +6 位作者 陈展鹏 涂军明 曹志刚 张群 金红梅 程建平 张枝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20-23,共4页
鄂东南双季稻种植存在劳动力投入大、茬口紧、缓苗期长、机插秧基本苗不够等问题,通过开展双季稻周年高产高效研究,发现早稻两优287搭配晚稻泰优398双机插模式两季产量高,整体生育期较短,生产风险低,集成双季稻规模机械化双机插栽培技... 鄂东南双季稻种植存在劳动力投入大、茬口紧、缓苗期长、机插秧基本苗不够等问题,通过开展双季稻周年高产高效研究,发现早稻两优287搭配晚稻泰优398双机插模式两季产量高,整体生育期较短,生产风险低,集成双季稻规模机械化双机插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机插秧 丰产 增效 种植模式
下载PDF
枝江肉牛业绿色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启示
18
作者 李晓锋 夏贤格 +4 位作者 朱德江 肖贤方 刘洋 赵娜 戴德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377-380,共4页
湖北省枝江市以夷陵牛为核心,采取龙头带动、合作社管理、农户参与、金融支持、示范引领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广秸秆、粪肥的资源化利用,打造农牧旅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种养结合、发展循环经济... 湖北省枝江市以夷陵牛为核心,采取龙头带动、合作社管理、农户参与、金融支持、示范引领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广秸秆、粪肥的资源化利用,打造农牧旅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种养结合、发展循环经济及绿色农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从龙头企业的种养结合、区域肉牛产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对湖北省枝江市所构建的肉牛产业链进行分析,得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重视科技的引领与支撑、探索新型农商结合模式、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等启示,以期为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种养结合 三产融合 肉牛业 秸秆利用 枝江市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氮化肥对叶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氮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46
19
作者 徐大兵 赵书军 +4 位作者 袁家富 彭成林 周剑雄 夏贤格 佀国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11期13-18,共6页
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是化肥减施的措施之一。2015和2016年2 a连续种植5季叶菜类蔬菜,研究有机氮替代化肥氮对叶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和生菜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比例达到25%,而大白菜秧替代比例达到25%~50%时... 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是化肥减施的措施之一。2015和2016年2 a连续种植5季叶菜类蔬菜,研究有机氮替代化肥氮对叶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和生菜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比例达到25%,而大白菜秧替代比例达到25%~50%时能够获得与常规施肥相当的叶菜产量。有机氮替代比例达到50%以上可以显著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仅100%施用有机肥氮才能显著降低生菜和大白菜秧硝酸盐含量,而在第5季有机氮替代化肥氮处理均提高了小白菜Vc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对生菜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糖酸比的影响较小,高量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50%~100%)对小青菜可溶性糖和糖酸比的影响主要在第一季,100%施用有机肥氮才能增加大白菜秧可溶性糖和总酸的含量。随着有机氮替代比例的增加,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氮替代化肥处理0~20cm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减少了10.67%~16.11%和23.13%~69.03%,而>20~40cm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减少了21.15%~60.77%和2.04%~10.20%。因此,对于叶菜类蔬菜而言,有机肥氮替代25%~50%化肥氮能够获得较好的产质量并减少硝态氮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化肥 淋失 有机肥 叶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提升稻麦轮作系统土壤供钾容量和强度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雅 夏贤格 +5 位作者 范先鹏 夏颖 张富林 刘冬碧 吴茂前 张志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9-597,共9页
【目的】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钾素,秸秆还田不仅为植物生长提供钾素,还可以补充农田土壤钾库容。本研究利用动力学模型,评估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方法】基于稻麦轮作制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 【目的】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钾素,秸秆还田不仅为植物生长提供钾素,还可以补充农田土壤钾库容。本研究利用动力学模型,评估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方法】基于稻麦轮作制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不施肥(CK);不施肥、每季秸秆还田量为6000 kg/hm^(2)(RS);施化肥、秸秆不还田(NPK);施化肥、秸秆还田量同RS(NPKS)。采集秸秆还田13年土壤和植株样品,分析植株吸钾量和不同形态土壤钾含量,计算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采用连续浸提法测定吸附在黏土矿物不同位置的钾含量。测定四苯硼钠和有机酸法模拟条件下钾素的释放过程。【结果】稻麦轮作制长期秸秆还田试验中,RS和NPKS处理每年秸秆输入的钾素约为220 kg/hm^(2),土壤钾表观平衡为盈余,而CK和NPK处理依然为亏缺。秸秆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素含量均得到稳步提升,分别提高12.3~18.5和85.6~157.6 mg/kg。秸秆还田增加的非交换性钾素主要分布在粘土矿物层间(i位点),少量分布于表面(p位点),但是并未显著改变p位、e位和i位钾的比例。土壤固定的钾素释放特征分为快速释放和缓慢释放两个阶段,该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以四苯硼钠作浸提剂,快速释放阶段土壤钾素的释放速率表现为RS>NPKS>CK>NPK,缓慢释放阶段表现为RS>CK>NPKS>NPK,RS和NPKS处理的释放量快速阶段较NPK处理分别多166.6、81.1 mg/kg,慢速阶段分别多71.4、27.9 mg/kg。以有机酸为浸提剂,快速和缓慢释放阶段的钾素释放量和释放速率都表现为NPKS>RS>NPK>CK,NPKS和RS处理钾素释放量在快速释放阶段较NPK处理分别增加了16.3、14.5 mg/kg,在缓慢释放阶段分别增加了46.2和111.8 mg/kg。【结论】秸秆的外源钾素能够补充土壤钾素,影响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长期秸秆还田后土壤钾素由亏缺转为盈余状态。秸秆还田既能提高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也能提高非交换性钾含量,其增加的钾素主要位于矿物层间位置,少量在矿物表面。钾释放动力学证明了秸秆还田可同时提高土壤钾素的供应强度和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交换性钾 非交换性钾 钾吸附位点 钾释放动力学 钾供应强度 钾供应容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