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舰船舱内爆炸载荷下Y形夹层板动响应及抗爆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姚梦雷 侯海量 +1 位作者 李典 谢悦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7-854,共18页
针对反舰武器攻击下舰船结构抗毁伤防护问题,采用小型舱室模型实验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爆距下Y形夹层板结构的动响应特性,总结得到Y形夹层板结构面板的7种变形模式,发现面板变形模式与爆距和与其相连芯层刚度的相对强弱有... 针对反舰武器攻击下舰船结构抗毁伤防护问题,采用小型舱室模型实验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爆距下Y形夹层板结构的动响应特性,总结得到Y形夹层板结构面板的7种变形模式,发现面板变形模式与爆距和与其相连芯层刚度的相对强弱有关,爆距较小时面板易发生局部隆起变形,爆距较大则易发生整体碟形变形或板格变形,芯层强、面板弱时面板易发生板格变形,面板强、芯层弱时则易发生整体碟形变形,迎爆面板和V形芯层的刚度较大时背爆面面板则发生整体碟形变形。总结了Y形芯层在舱内爆炸载荷作用下的3种典型变形情况,即V屈曲I失稳、V屈曲I不变、V不变I不变;探究了迎爆面面板厚度、V形芯层厚度和I形芯层厚度对Y形夹层板结构抗爆性能的影响,发现增加迎爆面面板厚度和I形芯层厚度都可以显著降低背板变形,但增加迎爆面面板厚度会使得结构总吸能降低,增加I形芯层厚度则结构总吸能基本不变,增加V形芯层厚度则V形芯层吸能急剧下降,背板最大变形先增加再减小,结构总吸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结构 舱内爆炸 Y形夹层板 动响应 变形模式 抗爆性能
下载PDF
典型舱内爆炸载荷作用下吸能元件防护特性研究
2
作者 姚梦雷 侯海量 李典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92,共11页
[目的]旨在探讨舱内爆炸冲击波与准静态气压载荷共同作用下的抗爆吸能芯层设计方法。[方法]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屈服型和屈曲型这2种典型吸能元件在舱内爆炸冲击波与准静态气压载荷作用下的特性(如载荷削弱因子、吸能特性、变形破... [目的]旨在探讨舱内爆炸冲击波与准静态气压载荷共同作用下的抗爆吸能芯层设计方法。[方法]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屈服型和屈曲型这2种典型吸能元件在舱内爆炸冲击波与准静态气压载荷作用下的特性(如载荷削弱因子、吸能特性、变形破坏模式以及下面板中心点的最大位移),获得抗爆吸能芯层的防护能力特点。随后,基于此提出一种抵抗舱内爆炸冲击波与准静态气压载荷共同作用的双刚度吸能元件,并通过仿真与上述2种典型吸能元件进行对比。[结果]结果表明:在爆炸冲击波载荷作用下,屈服型吸能元件载荷耗散与吸能能力优于屈曲型;在准静态气压载荷作用下,屈服型吸能元件变形受载荷作用时间影响较大,而屈曲型吸能元件的变形几乎不受作用时间的影响;在冲击波和准静态载荷的共同作用下,双刚度吸能元件的防护能力优于单刚度的上述2种典型吸能元件。[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抵抗舱内爆炸载荷防护形式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内爆炸载荷 吸能元件 变形形貌 防护性能
下载PDF
2005-2021年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天 吴杨 +5 位作者 童叶青 黄继贵 阮德欣 侯清波 姚梦雷 陈红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分析2005-2021年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特征。方法自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05-2021年荆州市HFRS发病率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HFRS病例的时期、年龄分布特点。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FR... 目的分析2005-2021年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特征。方法自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05-2021年荆州市HFRS发病率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HFRS病例的时期、年龄分布特点。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FRS变化趋势。采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分析HFRS发病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所有分析均比较不同性别差异。结果2005-2021年荆州市累计报告HFRS 1407例,年均发病率为1.43/10万。2005-2021年荆州市HFRS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r_(s)=0.94,P=0.000)。相较于2013年,2016年后发病风险均有统计学意义(RR>1,P<0.05)。年龄分布呈倒“V”型,发病高峰出现在60~64岁(4.22/10万)、65~69岁年龄组(4.12/10万)。60~64岁年龄组相较45~49岁年龄组发病风险高(RR=1.63,95%CI:1.07~2.26)。14岁及以下人群随时期构成比在0.00%~6.90%波动,发病率在0.00~0.37/10万波动;60岁及以上人群年均发病率为3.12/10万,构成比为32.62%,构成比随年份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13.04%上升至2021年的40.87%。不同性别时期、队列效应一致;男性(4.55/10万)发病率高于女性(1.84/10万),女性60岁及以上HFRS病例构成比(39.39%)高于男性(30.27%)。结论荆州市HFRS疫情呈高发态势,存在明显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特征。高发年龄以60岁以上为主,需加快该人群HFRS疫苗研发,以保护该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年龄 出生队列 老年人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下载PDF
荆州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姚梦雷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7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取SPSS和Excel分析软件对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荆州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病原体监测发现,2010~2011年发病以EV71为主要病原体,2012~2013年发病以其它肠道病...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取SPSS和Excel分析软件对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荆州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病原体监测发现,2010~2011年发病以EV71为主要病原体,2012~2013年发病以其它肠道病毒为主要病原体;2014年发病以EV71和Cox A16为主要病原体;发病年龄分布在0~5岁的婴幼儿时期;2010~2014年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呈2年1个周期,其中2012年和2014年发病人数最多。结论通过对2010~2014年荆州市手足口病资料的分析,了解其主要病原体、年龄和发病时间的分布规律及流行现况,为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因素 分析
下载PDF
荆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梦雷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取SPSS和Excel分析软件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荆州市2005~2014年9 51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男性6 124例,女性3 394例,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64.34%和... 目的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取SPSS和Excel分析软件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荆州市2005~2014年9 51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男性6 124例,女性3 394例,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64.34%和37.06%,其发病特点为: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χ2=1 672.91,P〈0.01);男性高于女性(χ2=669.17,P〈0.0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幼儿及青少年时期,其中5~9岁组儿童发病构成比最高;全年均可能发病,但主要发病季节为春秋季,其中春末夏初的5、6月份发病风险最高。结论 通过对荆州市2005~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分析,了解了其发病性别、年龄和时间的分布规律及流行现况,为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爆发流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2004—2017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天 童叶青 +6 位作者 刘漫 吴杨 姚梦雷 侯清波 黄继贵 罗曼 陈红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522,547,共9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全国HFRS疫情特征,总结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4—2017年全国HFRS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全国疫情概况、病例年龄组构成比、病例年龄组发病率,分省份比较HFRS季节性、长期趋势;采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2004—2017... 目的分析近年来全国HFRS疫情特征,总结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4—2017年全国HFRS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全国疫情概况、病例年龄组构成比、病例年龄组发病率,分省份比较HFRS季节性、长期趋势;采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2004—2017年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HFRS趋势变化;采用季节分解法计算序列季节项。结果全国累计报告HFRS 178237例,死亡1753例,年均发病率0.95/10万,死亡率0.009/10万,病死率0.98%。全国出血热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8.56%,95%CI:-10.26%~-6.86%)。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湖北省等呈上升趋势(AAPC>0)。发病率、死亡率前5位的地区依次为黑龙江省(5.80/10万,0.059/10万)、陕西省(4.48/10万,0.035/10万)、吉林省(3.79/10万,0.030/10万)、辽宁省(3.71/10万,0.027/10万)、山东省(1.57/10万,0.018/10万)。HFRS发病呈双峰,最高峰出现在10月-次年1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6.76%;次高峰出现在4-7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2.17%。≥60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波动不大,15~59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2017年,HFRS病例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比由9.75%上升至24.48%。结论2004—2017年全国HFRS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华中、华南地区是今后HFRS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HFRS高发年龄组有向60岁及以上转移趋势,今后应加强该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以保证HFRS疫情逐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趋势变化 全国 监测
下载PDF
中国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比较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天 姚梦雷 +4 位作者 黄继贵 吴杨 陈琦 童叶青 陈红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38-1343,共6页
背景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中国极为严重的疾病。充分认识中国流腮的规律性并构建模型预测,对其预防和控制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指数平滑模型、SARIMA-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组合模型和指数平滑-GRN... 背景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中国极为严重的疾病。充分认识中国流腮的规律性并构建模型预测,对其预防和控制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指数平滑模型、SARIMA-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组合模型和指数平滑-GRNN组合模型在流腮发病率拟合及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全国2004年1月-2016年6月的流腮逐月发病率数据拟合、训练模型,建立SARIMA、指数平滑模型、SARIMA-GRNN组合模型和指数平滑-GRNN组合模型。预测2016年7-12月流腮的逐月发病率并与实际值比较,采用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平均误差率(MER)、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评价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结果SARIMA(0,0,2)(0,1,1)12为最优SARIMA模型;Holt-Winters相乘模型为最优指数平滑模型,SARIMAGRNN组合模型和指数平滑-GRNN组合模型的SPREAD最优参数分别为0.026、0.031。SARIMA模型、指数平滑模型、SARIMA-GRNN组合模型和指数平滑-GRNN组合模型拟合的MAPE、MER、MSE和MAE依次分别为15.350%、14.976%、0.336、0.286,14.346%、14.249%、0.326、0.272,7.390%、6.320%、0.034、0.123,6.952%、5.776%、0.028、0.113。SARIMA模型、指数平滑模型、SARIMA-GRNN组合模型和指数平滑-GRNN组合模型预测的MAPE、MER、MSE和MAE依次分别为11.998%、12.260%、0.022、0.138,39.582%、38.462%、0.199、0.432,8.892%、9.677%、0.020、0.109,8.872%、9.672%、0.021、0.109。结论指数平滑-GRNN组合模型为最优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最好,用于全国流腮发病率预测精度高;SARIMA-GRNN组合模型次之;SARIMA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一般;指数平滑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但预测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SARIMA 指数平滑模型 GRNN 组合模型 预测
下载PDF
2017-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天 郝海波 +5 位作者 姚梦雷 侯清波 黄继贵 吴杨 刘漫 胡兵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总结荆州市2017-202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监测结果,为该市HFRS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8个县(市、区)开展HFRS宿主动物监测。在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采用夹夜法分别于室内、野外布放鼠夹。室内及野外选取荆... 目的总结荆州市2017-202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监测结果,为该市HFRS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8个县(市、区)开展HFRS宿主动物监测。在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采用夹夜法分别于室内、野外布放鼠夹。室内及野外选取荆州市常见生境。对捕获鼠进行鉴定,无菌取鉴定鼠肺,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鼠肺汉坦病毒并分型。结果 2017-2020年荆州市平均鼠密度4.83%(1 106/22 910),鼠汉坦病毒阳性率9.83%(58/590)。鼠密度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江陵县(9.61%)、沙市区(6.44%)和石首市(4.92%)。鼠汉坦病毒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沙市区(17.31%,27/156)、江陵县(8.51%,16/188)、监利县(8.42%,8/95)和洪湖市(7.29%,7/96),其它地区捕获鼠未检出汉坦病毒。春季鼠密度为5.47%(578/10 566)。其中室内生境鼠密度6.15%(146/2 374),鼠汉坦病毒阳性率1.89%(1/53),阳性鼠为厨房捕获小家鼠;野外生境鼠密度5.27%(432/8 192),鼠汉坦病毒阳性率11.76%(16/136),阳性鼠以小麦田和虾稻田捕获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秋季鼠密度为4.28%(528/12 344)。其中室内生境鼠密度6.06%(198/3 269),鼠汉坦病毒阳性率0.78%(1/129),阳性鼠为杂物间捕获黄胸鼠;野外生境鼠密度3.64%(330/9 075),鼠汉坦病毒阳性率14.71%(40/272),阳性鼠以蔬菜田、虾田、虾稻田、稻田捕获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捕获黑线姬鼠均携带HNTV型汉坦病毒;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携带SEOV型汉坦病毒。结论荆州市HFRS宿主动物以野外捕获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分别携带HNTV型、SEOV型汉坦病毒。江陵县、沙市区鼠密度及鼠汉坦病毒阳性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宿主动物 监测 荆州市 褐家鼠 黑线姬鼠
下载PDF
BPNN神经网络模型和SARIMA模型在荆州市乙类传染病发病数中的预测效果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天 姚梦雷 +5 位作者 黄继贵 黄淑琼 陈红缨 杨雯雯 蔡晶 吴然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目的评价BPNN神经网络模型和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在乙类传染病发病数中的预测效果。方法利用荆州市2005年1月—2017年12月的乙类传染病逐月发病数作为拟合数据,建... 目的评价BPNN神经网络模型和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在乙类传染病发病数中的预测效果。方法利用荆州市2005年1月—2017年12月的乙类传染病逐月发病数作为拟合数据,建立BPNN神经网络模型和SARIMA模型,预测2018年1—5月逐月发病数并与实际值比较,采用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R^(2)、均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评价模型的拟合及预测效果。结果SARIMA模型建立的最优模型为SARIMA[0,1,(12)](1,1,1)12,且残差为白噪声序列。BPNN神经网络模型和SARIMA模型拟合的MAPE、R2、RMSE和MAE依次分别为3.92%,0.92,82.29,61.93;7.16%,0.49,149.93,118.10。BPNN神经网络模型和SARIMA模型预测的MAPE、R2、RMSE和MAE依次分别为11.84%,0.23,180.33,94.76;21.96%,-0.91,633.94,251.19。结论BPNN神经网络模型对荆州市乙类传染病发病数拟合和预测效果均优于SARIM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NN神经网络模型 SARIMA模型 乙类传染病 预测
下载PDF
残差自回归模型在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数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天 姚梦雷 +6 位作者 黄继贵 夏世国 陈红缨 黄淑琼 吴杨 陈琦 刘漫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残差自回归模型在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数拟合及预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1—2013年某省甲肝月发病数资料作为拟合数据,以2014年月发病数作为预测数据,建立残差自回归模型,根据相对误差(RE),平均相对误差(MRPE)、平均误差率(MER... 目的探讨残差自回归模型在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数拟合及预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1—2013年某省甲肝月发病数资料作为拟合数据,以2014年月发病数作为预测数据,建立残差自回归模型,根据相对误差(RE),平均相对误差(MRPE)、平均误差率(MER)、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评价模型拟合和及预测效果。结果残差自回归模型拟合和预测的MAPE、MER、MSE、MAE分别为1.863%,14.011%,508.315,27.613和11.797%,25.491%,26.516,6.415。结论残差自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甲肝月发病数时间序列,预测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自回归模型 季节性分解 甲型病毒性肝炎 预测
下载PDF
爆炸载荷下多胞元液舱结构的防护效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著杰 侯海量 +1 位作者 李典 姚梦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为探究多胞元液舱结构对爆炸载荷的防护效能,提出了内凹多胞元液舱结构,建立了常规液舱结构、内凹多胞元液舱结构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比较了两类结构在不同强度的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和防护特性,讨论了充液方式变化对多胞元液舱结构抗... 为探究多胞元液舱结构对爆炸载荷的防护效能,提出了内凹多胞元液舱结构,建立了常规液舱结构、内凹多胞元液舱结构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比较了两类结构在不同强度的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和防护特性,讨论了充液方式变化对多胞元液舱结构抗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爆炸载荷作用下,完全充液液舱结构的前、后面板均呈现出与爆轰方向一致的弯曲变形,其余外侧面板呈现出向结构外部的弯曲变形,部分充液液舱结构的变形形貌与充液位置有关;在对结构进行完全充液时,内凹多胞元液舱结构的抗爆效能优于常规液舱结构;在对结构进行部分充液时,于近爆端进行部分充液的内凹多胞元液舱结构的抗爆效能优于常规液舱结构,于远爆端进行部分充液的内凹多胞元液舱结构的抗爆效能劣于常规液舱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胞元结构 液舱结构 部分充液 抗爆效能 能量吸收特性
下载PDF
一起医院同事混合家庭成员感染新冠肺炎事件的调查
12
作者 田克卿 刘天 +9 位作者 姚梦雷 苏斌 江鸿 蔺茂文 曾旻敏 殷俊 雷若倩 王丽 廖强 黄继贵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96-700,共5页
目的分析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医护人员病例及家庭关联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医院的4起聚集性疫情病例的三间分布、临床特点、接触史等。结果该医院共有14例医务人... 目的分析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医护人员病例及家庭关联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医院的4起聚集性疫情病例的三间分布、临床特点、接触史等。结果该医院共有14例医务人员病例,并关联11例家庭成员病例。所有病例年龄的中位数为38(23~76)岁,病例男女性别比为0.79∶1。所有病例的最短潜伏期中位数为4(0~9)d,最长潜伏期中位数为7(3~14)d。所有病例发病至就诊间隔日数为2(0~9)d,其中医护人员病例为1.5(0~8)d,家庭病例为3(1~9)d。4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病例均与武汉相关。结论该事件由4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组成,其中3起为家庭成员传播,1起为医院同事混合家庭成员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潜伏期 聚集性疫情 医务人员
下载PDF
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蔺茂文 刘天 +7 位作者 田克卿 江鸿 曾旻敏 王丽 殷俊 雷若倩 姚梦雷 黄继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572,共7页
目的·探讨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聚集性。方法·收集荆州市2020年1月1日—3月12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信息,采用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对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告的乡镇(街道)... 目的·探讨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聚集性。方法·收集荆州市2020年1月1日—3月12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信息,采用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对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告的乡镇(街道)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本地病例和输入病例的时空聚集特征。结果·趋势面分析得出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率自西向东呈轻微“U”形,东部略高;自南向北呈倒“U”型,且南部略高。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呈空间正相关(Moran′s I=0.410,P=0.000);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值聚集区和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沙市区、荆州区和洪湖市主城区(新堤街道)(P<0.05)。输入病例时空扫描得到5个聚集区域,主聚集区聚集时间为2020年1月18日—2月3日,聚集区域以联合街道为中心,涵盖沙市区、荆州区的15个乡镇(街道)(LLR=174.944,RR=7.395,P=0.000)。本地病例时空扫描得到5个聚集区域,主聚集区聚集时间为2020年1月20日—2月24日,聚集区域为洪湖市新堤街道(LLR=224.434,RR=16.133,P=0.000)。结论·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时空聚集性,沙市区、荆州区、洪湖市为疫情高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空间自相关 时空扫描 趋势面分析
下载PDF
2004-2018年中国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天 吴杨 +5 位作者 童叶青 黄继贵 阮德欣 侯清波 姚梦雷 赵婧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6,共7页
目的分析2004-2018年全国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了解布病发展趋势。方法自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04-2018年全国布病监测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全国和各省份布病发病率趋势变化,总体趋势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 目的分析2004-2018年全国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了解布病发展趋势。方法自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04-2018年全国布病监测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全国和各省份布病发病率趋势变化,总体趋势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行估计;采用局部回归季节分解法分析全国和各省份布病季节特征;同时绘制各年龄发病率随年份变化热力图。结果2004-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布病524980例,死亡16例,发病率为2.61/10万,病死率为(3.05×10-3)%。全国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11.58%,95%CI:7.91%~15.25%,P<0.001);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陕西省未见明显变化趋势(均P>0.05);西藏自治区呈下降趋势(AAPC=-55.19%,P<0.001);其他省份均呈上升趋势(均AAPC>0,均P<0.05)。全国发病高峰出现在4-6月;按省份划分,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福建省、安徽省发病高峰以4-8月为主,重庆市、上海市发病高峰出现在6-8月,其他省份发病高峰基本在4-6月。全国各年龄组均有布病病例报告,年龄分布呈倒"V"形;发病高峰出现在50~54岁年龄组(5.43/10万),其次为60~64岁年龄组(4.94/10万)。2004-2018年,发病率前3位年龄组由2004年的40~44、50~54和35~39岁转变为2018年的50~54、60~64和55~59岁。结论2004-2018年全国及大部分省份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高发年龄逐渐向高年龄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趋势变化 中国 老龄化
原文传递
2005-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天 赵婧 +7 位作者 徐琴雯 阮德欣 秦周 向泉 姚梦雷 宋开发 黄继贵 黄淑琼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2,共8页
目的分析2005—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趋势变化,为精准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2年荆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信息及人口数据,分甲乙类、丙类,分传播途径分别分析。采用Joinpoint... 目的分析2005—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趋势变化,为精准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2年荆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信息及人口数据,分甲乙类、丙类,分传播途径分别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长期趋势变化,以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其95%置信区间(CI)作为测量指标。采用季节分解分析法定报告传染病季节性,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2005—2022年荆州市累计报告甲乙丙3类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其中呼吸道传染病13种,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10种,血液及性传播的传染病6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8种。累计报告5959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76.74/10万;死亡735例,报告死亡率0.71/10万,报告病死率0.12%。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2.80%,95%CI:0.33%~5.34%)。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351218例,死亡7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39.90/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APC=−1.87%,95%CI:−2.98%~−0.74%)。丙类传染病共报告244731例,死亡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36.84/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9.88%,95%CI:4.44%~15.61%)。分传播途径来看,甲乙类传染病中呼吸道、消化道和自然疫源性传播传染病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无明显趋势变化。丙类传染病中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传染病均呈上升趋势。呼吸道传染病春季高发,消化道传染病夏季及冬季高发,自然疫源性传染病3—8月高发。男性(354467例,675.17/10万)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241482例,475.08/10万,发病率比(IRR)=1.42,95%CI:1.41~1.43]。45岁以上人群高发年龄随时间呈现向高年龄组转移的特点。死亡病例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最多(431例,艾滋病占52.79%),其次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65例,狂犬病占17.96%),呼吸道传染病报告126例(肺结核分别占9.39%、7.21%)。结论2005—2022年荆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快速上升,法定报告传染病存在明显时间和人群异质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报告传染病 趋势 荆州市
原文传递
全国0~9岁儿童手足口病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16
作者 刘天 宋开发 +2 位作者 姚梦雷 黄继贵 赵婧 《国际病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 model,APC)综合分析2009—2019年全国0~9岁儿童手足口病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特征。方法自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09—2019年全国0~9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数及发病率资料,采用APC... 目的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 model,APC)综合分析2009—2019年全国0~9岁儿童手足口病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特征。方法自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09—2019年全国0~9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数及发病率资料,采用APC模型进行分析。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用于评价手足口病趋势变化;时期、队列效应计算相对危险度(RR),分别以2014年、2010年为参照。结果2009—2019年全国手足口病呈上升趋势,AAPC=3.28%,95%CI:1.27%~5.32%。不同年龄组AAPC与总体无明显差异(χ^(2)=2.17,P=0.995)。校正年龄、出生队列效应后,时期发病率呈偶数年高发,奇数年低发的特点,2014年发病率(1753.35/10万)最高。校正年龄、时期效应后,出生队列效应整体无统计学意义(χ^(2)=12.22,P=0.836)。但以2010年为参照,2012—2018年出生人群手足口病发病风险高(RR>1,P<0.05)。校正时期、出生队列效应后,年龄别发病率以1岁组(3341.28/10万)最高,1岁后,年龄每增加1岁,RR=0.59,95%CI:0.54~0.64。结论全国0~9岁儿童手足口病存在明显年龄、时期、出生队列特征,应以此为指导实施差异化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中国 儿童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原文传递
传染病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选择探讨
17
作者 刘天 黄继贵 +4 位作者 侯清波 姚梦雷 阮德欣 童叶青 吴杨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序列模型对不同法定传染病的拟合及预测效果,为预测预警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荆州市2012—2018年肺结核、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手足口病(HFMD)、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周发病率数据为例,分别...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序列模型对不同法定传染病的拟合及预测效果,为预测预警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荆州市2012—2018年肺结核、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手足口病(HFMD)、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周发病率数据为例,分别建立SARIMA、ETS、TBATS、NNETAR、SPLINE、THETA、prophet和BSTS8种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19年1~52周5种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并与实际值比较。采用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评价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结果其它感染性腹泻病(9.12%)、手足口病(13.80%)拟合效果最优模型为SPLINE,肺结核(3.82%)和丙肝(15.53%)、肾综合征出血热(1.83%)拟合效果最优模型为NNETAR。其它感染性腹泻病(20.27%)、肾综合征出血热(34.73%)预测效果最优模型为TBATS;手足口病(65.67%)预测效果最优模型为prophet;肺结核(16.66%)、丙肝(26.19%)预测效果最优模型为SARIMA。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4.89%)拟合及预测综合精度最高的模型为TBATS,手足口病(32.05%)、肺结核(6.52%)、丙肝(19.92%)和肾综合征出血热(8.50%)拟合及预测综合精度最高的模型为TBATS。结论不同模型对不同疾病拟合及预测精度均不同,应根据研究需要择优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拟合 感染性疾病 时间序列模型
原文传递
疫苗接种对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影响分析
18
作者 刘天 姚梦雷 +5 位作者 侯清波 黄继贵 吴杨 刘漫 宋开发 胡兵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年第6期81-84,共4页
目的了解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应急接种现状、血清学监测和疫苗接种人群发病情况,评价HFRS疫苗应急接种对控制该市HFRS疫情的保护效果。方法2018—2020年在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市、江陵县、公安县和沙市区部分乡镇,以30~59岁... 目的了解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应急接种现状、血清学监测和疫苗接种人群发病情况,评价HFRS疫苗应急接种对控制该市HFRS疫情的保护效果。方法2018—2020年在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市、江陵县、公安县和沙市区部分乡镇,以30~59岁人群为重点开展HFRS疫苗接种。收集荆州市HFRS发病率、病例疫苗接种史及HFRS疫苗接种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集未接种HFRS疫苗者(未接种组)、接种HFRS疫苗者血清进行IgG抗体检测,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G。分析疫苗接种乡镇2017—2018年与2020年发病数变化,与2019年前疫苗接种率相关性。结果2018—2020年累计接种HFRS疫苗44.69万剂次,覆盖5个县市区22个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17.19%(22/128)。完成3剂次接种120953人,占疫苗接种乡镇总人数的11.30%,占疫苗接种乡镇30~59岁年龄人群的23.77%。荆州市未接种组IgG阳性率为9.91%(85/858)。疫苗接种组IgG阳性率为40.96%(34/83)。其中1剂次组、2剂次组、3剂次组IgG阳性率分别为0(0/2)、18.18%(6/33)、58.33%(28/48)。16例病例发病前有HFRS疫苗接种史,接种2剂次及以下HFRS疫苗者占81.25%(13/16)。疫苗接种乡镇发病数增减与全人群疫苗接种率呈负相关(rs=-0.59,P=0.011)。疫苗接种乡镇发病数增减与30~59岁人群疫苗接种率呈负相关(rs=-0.46,P=0.055)。结论2019年之前HFRS疫苗接种对受种人群发挥了一定保护作用。但全市疫苗接种率较低,对全人群保护作用未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疫苗 血清学监测 接种率
原文传递
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0~14岁儿童法定传染病发病的影响
19
作者 刘建昭 刘天 +3 位作者 秦周 阮德欣 向泉 姚梦雷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第6期531-537,共7页
目的以荆州市数据为例,探讨非药物性干预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对0~14岁儿童法定传染病(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NIDs)发病的影响。方法2015年第1周—2020年第5周作为历史数据拟合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Bay... 目的以荆州市数据为例,探讨非药物性干预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对0~14岁儿童法定传染病(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NIDs)发病的影响。方法2015年第1周—2020年第5周作为历史数据拟合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Bayesian structural time series,BSTS)模型并预测2020年6—53周NIDs发病例数。相对下降(relative risk,RR)评价指标被用于评价NPIs对NIDs的影响。分病种、年龄组、性别、人群、传播途径和时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荆州市2020年6—53周0~14岁儿童共报告NIDs 16种5219例,较2015—2019年同期下降64.57%。基于模型2020年6—53周NIDs发病例数总体下降54.51%,其中甲乙类传染病下降59.09%,丙类传染病下降54.28%。从传播途径看,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例数下降幅度最大(RR=87.58%,95%CI:56.64%~118.16%)。不同性别NIDs的发病例数下降幅度相当。从年龄看,6~<12岁年龄组的下降幅度最大(RR=83.39%,95%CI:35.5%~128.83%)。从人群分类看,学生NIDs的发病例数下降幅度最大(RR=79.62%,95%CI:18.02%~141.32%)。从病种看,流行性感冒(RR=90.37%,95%CI:58.78%~119.93%)、手足口病(RR=74.16%,95%CI:59.66%~88.60%)分别是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发病例数下降幅度最大疾病。结论NPIs能显著降低0~14岁儿童NIDs发病例数,在年龄、人群分类等亚组存在差异。应以此为依据,针对性采取严格NPIs以保护该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药物干预措施 传染性疾病 公共卫生措施 荆州市
原文传递
部分充液多胞元结构的面内动态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著杰 侯海量 +2 位作者 李典 王克 姚梦雷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9,共16页
为探究部分充液多胞元结构的抗冲击防护性能,结合充液内凹胞元的落锤冲击试验,建立了充液内凹胞元、部分充液内凹多胞元结构的冲击动态特性二维FEM数值分析,计算得到了部分充液内凹多胞元结构的变形破坏模式,讨论了不同冲击速度下部分... 为探究部分充液多胞元结构的抗冲击防护性能,结合充液内凹胞元的落锤冲击试验,建立了充液内凹胞元、部分充液内凹多胞元结构的冲击动态特性二维FEM数值分析,计算得到了部分充液内凹多胞元结构的变形破坏模式,讨论了不同冲击速度下部分充液内凹多胞元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充液胞元破损后,水介质会流入相邻未充液胞元,形成二次鼓胀吸能效应,从而有效提高结构壁面的变形吸能水平;结构中的充液区域和未充液区域的变形破坏模式分别为鼓胀拉伸和屈曲弯折;随着冲击速度的提高,结构的单位体积应变能以及对初始冲击载荷的削弱作用均得到增强。横向充液方式可以等效为变刚度弹簧的串联布置,该方式仅影响结构的局部刚度,纵向充液方式可以等效为多层变刚度弹簧的并联布置,该方式会影响结构的整体刚度;充液区域与未充液区域的等效刚度呈动态变化,结构变形模式由各区域实时的等效刚度决定。当载荷冲击速度较高时,横向和纵向部分充液内凹多胞元结构对初始冲击载荷的削弱能力均优于未充液内凹多胞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充液多胞元结构 面内冲击 变形破坏模式 动态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