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外显子17 His 1058位点rs1799817C→T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Ovi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16年4月31日之前发表的关于...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外显子17 His 1058位点rs1799817C→T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Ovi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16年4月31日之前发表的关于INSR基因外显子17 His 1058位点rs1799817C→T多态性和PCOS关系的文献,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INSR基因外显子17 His 1058位点rs1799817C→T多态性和PCOS的关系。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效应指标OR值和95%CI,并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用Stata12.0软件和Egger's法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INSR基因His1058位点rs1799817C→T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按地区进行亚组分析,东亚地区显性遗传模型Z=2.45,P=0.01;等位基因模型Z=2.04,P=0.04。结论东亚地区INSR基因外显子17 His 1058位点rs1799817C→T多态性与PCOS的易感性有关。基因型CC和等位基因C可能是PCOS的保护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外显子6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16年6月30日之前发表的关于PPARγ基因多态性和PCOS关系的文献资料,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随...目的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外显子6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16年6月30日之前发表的关于PPARγ基因多态性和PCOS关系的文献资料,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效应指标:OR值和95%CI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用Egger's法通过stata12.0软件定量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PPARγ基因外显子6 His447His多态性与PCOS无明显关系。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在黄种人中共显性模型CC vs CT:Z=2.03(P=0.04);共显性模型CC vs TT:Z=2.88(P=0.004);显性模型:Z=2.54(P=0.01);超显性模型:Z=2.50(P=0.01);隐性模型:Z=2.58(P=0.010);等位基因模型:Z=3.00(P=0.003)。在白种人中共显性模型CC vs CT:Z=2.03(P=0.04)。结论黄种人PPARγ基因His447His的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有关;且等位基因C和T分别为PCOS的保护和易感因素。白种人中PPARγ基因His447His的多态性可能与PCOS有关,且等位基因C可能是PCOS的易感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对多药耐药基因1(MDR1)外显子26(rs1045642)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16年8月31日之前发表的关于MDR1基因多态性和ALL关系的文献资料,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随机效应模...目的对多药耐药基因1(MDR1)外显子26(rs1045642)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16年8月31日之前发表的关于MDR1基因多态性和ALL关系的文献资料,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效应指标:OR值和95%CI。结果在纯合子模型、显性模型、超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和等位基因模型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在黄种人中:纯合子模型Z=2.66(P=0.008);超显性模型Z=3.86(P=0.0001);隐性模型Z=2.43(P=0.01);等位基因模型T vs C,Z=2.28(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种人MDR1基因外显子26(rs1045642)的多态性与ALL易感性有关。基因型TT和等位基因T可能是ALL的易感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外显子17 His 1058位点rs1799817C→T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Ovi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16年4月31日之前发表的关于INSR基因外显子17 His 1058位点rs1799817C→T多态性和PCOS关系的文献,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INSR基因外显子17 His 1058位点rs1799817C→T多态性和PCOS的关系。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效应指标OR值和95%CI,并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用Stata12.0软件和Egger's法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INSR基因His1058位点rs1799817C→T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按地区进行亚组分析,东亚地区显性遗传模型Z=2.45,P=0.01;等位基因模型Z=2.04,P=0.04。结论东亚地区INSR基因外显子17 His 1058位点rs1799817C→T多态性与PCOS的易感性有关。基因型CC和等位基因C可能是PCOS的保护因素。
文摘目的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外显子6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16年6月30日之前发表的关于PPARγ基因多态性和PCOS关系的文献资料,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效应指标:OR值和95%CI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用Egger's法通过stata12.0软件定量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PPARγ基因外显子6 His447His多态性与PCOS无明显关系。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在黄种人中共显性模型CC vs CT:Z=2.03(P=0.04);共显性模型CC vs TT:Z=2.88(P=0.004);显性模型:Z=2.54(P=0.01);超显性模型:Z=2.50(P=0.01);隐性模型:Z=2.58(P=0.010);等位基因模型:Z=3.00(P=0.003)。在白种人中共显性模型CC vs CT:Z=2.03(P=0.04)。结论黄种人PPARγ基因His447His的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有关;且等位基因C和T分别为PCOS的保护和易感因素。白种人中PPARγ基因His447His的多态性可能与PCOS有关,且等位基因C可能是PCOS的易感因素。
文摘目的对多药耐药基因1(MDR1)外显子26(rs1045642)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16年8月31日之前发表的关于MDR1基因多态性和ALL关系的文献资料,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效应指标:OR值和95%CI。结果在纯合子模型、显性模型、超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和等位基因模型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在黄种人中:纯合子模型Z=2.66(P=0.008);超显性模型Z=3.86(P=0.0001);隐性模型Z=2.43(P=0.01);等位基因模型T vs C,Z=2.28(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种人MDR1基因外显子26(rs1045642)的多态性与ALL易感性有关。基因型TT和等位基因T可能是ALL的易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