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软着陆”的初体验: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革命逻辑与创新精神 被引量:2
1
作者 姜喜咏 李素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选题、立意、思路、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在青年黑格尔立场和话语表象背后,含藏着富有现实激情的哲学创新精神和隐喻的革命逻辑,即新"哲学-世界观"或"世界观-哲学"的孕育和相互激荡,并力图在现实基...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选题、立意、思路、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在青年黑格尔立场和话语表象背后,含藏着富有现实激情的哲学创新精神和隐喻的革命逻辑,即新"哲学-世界观"或"世界观-哲学"的孕育和相互激荡,并力图在现实基础上实现关系重构和统一的线索,催生新思想的酵母正在为引发颠覆全部哲学和旧世界的双重革命而跃跃欲试,这里正是马克思实现哲学"软着陆",创造新世界观的秘密发源地。因此,相对于重视博士论文的立场和方法,深度发掘和系统梳理其内隐的创新精神,以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逻辑与真义,观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路径与方法,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和参鉴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博士论文 哲学-世界观 革命逻辑 创新精神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范式”问题 被引量:8
2
作者 姜喜咏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21,共8页
根据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研究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从最初的独特命题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中国范式"。"范式"的"引入"从表现上看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或视角,但其实质... 根据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研究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从最初的独特命题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中国范式"。"范式"的"引入"从表现上看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或视角,但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的本质内容的发展使然。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思想方法、基本原则提升为理论范式同时相应地确立其鲜明的研究范式地位。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界的重大课题,而且应该是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各学科分门别类地研究这个理论范式并把它作为基本研究规范,最终使之成为中国学术的国际身份和象征。以"范式"概念为例,需要辩证地评估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范式 研究范式
下载PDF
“美丽中国”背景下的生态道德建设——以湖北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喜咏 李昌英 张繇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87-91,139,共6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靠物质方面的进步,也需要精神道德意识层面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复杂多样的道德...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靠物质方面的进步,也需要精神道德意识层面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复杂多样的道德问题。因此,公民生态道德建设对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分析生态道德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现状,从生态道德视角探索推进湖北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道德 湖北武陵山区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中国经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姜喜咏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西方学者和国内学界都在关注“中国经验”,可是对于“中国经验”的性质和内涵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完全照搬西方概念来分析“中国经验”的研究方法必然导致... “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西方学者和国内学界都在关注“中国经验”,可是对于“中国经验”的性质和内涵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完全照搬西方概念来分析“中国经验”的研究方法必然导致对“中国经验”的片面理解和误解。“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话语权。发展中的“中国经验”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验” 西方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与唯物史观的完整逻辑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喜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47,共5页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理论地位及逻辑安排的争议及其解决,需要唯物史观"科学—人文"完整逻辑模式的建构。其中,"矛盾→规律→动力→作用"的科学主导的逻辑线索是清晰成熟的,而人文逻辑清晰的线索至今有待具体建构。...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理论地位及逻辑安排的争议及其解决,需要唯物史观"科学—人文"完整逻辑模式的建构。其中,"矛盾→规律→动力→作用"的科学主导的逻辑线索是清晰成熟的,而人文逻辑清晰的线索至今有待具体建构。在相对区分"社会"与"历史"概念的前提下,可以发现"历史→社会→现实的个人"的线索,即"科学—人文"融贯的完整逻辑与理论境界。历史合力论不是简单的理论注脚和修辞"解喻",它完整体现了"科学—人文"逻辑的张力与融贯,是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的统一,是唯物史观元理论的逻辑完成与历史经验的理论化境和深刻解谜,运用时应注意其与历史观上的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历史合力论 唯物史观 完整逻辑 科学 人文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姜喜咏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84,共6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中国化构成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是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重要论题。为此,应认真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中国化构成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是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重要论题。为此,应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的提问方式及背景,这一命题与其它相关命题及提法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及阐释,总结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要以建设性思维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其发展史的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 提问方式 相关命题 历史进程 教科书
下载PDF
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关联概念群的初步辨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姜喜咏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5-49,共5页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过程产生了复杂的分化现象,这一现象表现为在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相互关联的概念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过程产生了复杂的分化现象,这一现象表现为在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相互关联的概念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这三组相关联概念都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的概念表述或表达方式表明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目标,不能混淆,更不能替代。对相互关联概念的辨析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具备了一系列概念范畴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内部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对这些概念进行严格分类和界定,有利于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域和方法论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反转”现象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姜喜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5-411,共7页
十月革命以前,先进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和地域,热情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多元。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性质主要是文化传播,此后转为政治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是真正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马克思主... 十月革命以前,先进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和地域,热情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多元。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性质主要是文化传播,此后转为政治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是真正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开启。"反转"现象是认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点的重要证据。"反转"现象表明,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属性和生命线,是主导。文化性居于从属和派生的地位,二者健康的非平衡发展是合理的常态,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发展是理想的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认同只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归根到底决定于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反转 政治性 文化性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辩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姜喜咏 《兰州学刊》 2006年第5期4-5,共2页
《关于费尔哈的提纲》第十条的传统理解中,对“市民社会”,“立脚点”和“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的解释在逻辑上和历史层面都是矛盾的。只有联系马克思新世界观产生的背景,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市民社会”指... 《关于费尔哈的提纲》第十条的传统理解中,对“市民社会”,“立脚点”和“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的解释在逻辑上和历史层面都是矛盾的。只有联系马克思新世界观产生的背景,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市民社会”指的是私人利益的物质交往关系中的孤独的原子式的个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资产阶级社会;“立脚点”指的不是笼统的历史基础,而是以利益为属性的历史的具体的人;“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指的是无产阶级,而不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市民社会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学术意义——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保持张力与平衡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喜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的学理目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描述、阐释和建构。运用"问—答"模式解此疑难往往遮蔽或平面化了其实质性哲学意义,抽...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的学理目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描述、阐释和建构。运用"问—答"模式解此疑难往往遮蔽或平面化了其实质性哲学意义,抽离了哲学的本体而解构了对意义的追问。借助元哲学理论方法,分析问题本身的元表达和元陈述的语言条件及其内在构成,通过这一过程使"意义"被积极地描述出来,即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发展史进行具体梳理、阐释及超越,把它作为合理的"研究方法",视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合理的创新范式,自觉克服非中国的、非哲学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倾向,并在二者之间保持积极的张力和结构的平衡,激活与展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造性和生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世界化及现代化的“内在性”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喜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推进过程中,有三个"内在性"关系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世界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马克思...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推进过程中,有三个"内在性"关系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世界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理论逻辑上是一种蕴含或总体同一的关系,在缘起、层次、功能、表现等方面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具体差别,二者的实践基础是共同的,实质都在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本的方面都在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逻辑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它世界(化)哲学一样,都存在一个根源于语言和文化形式差别的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产生的实质根源在于实践,本质上不是一个"语言问题",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世界化关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形式上看似有历史和文化上的对立,但在超越西方现代性、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等实质方面则可以走向统一与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直接理论资源。对以上三个"内在性"关系的理解,最根本的还是要把握其实质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世界化 现代化 “内在性”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中的三个误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喜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2,共8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专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它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有概念,总体上属于西学中国化和中国近代科普和启蒙研究的范畴,是多个学科共有共用的概念。解放前,中国共产党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专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它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有概念,总体上属于西学中国化和中国近代科普和启蒙研究的范畴,是多个学科共有共用的概念。解放前,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直接就是阶级斗争的一部分,1949年建国后,党的执政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总体上已经实现,并且转化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不是"传播",而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更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性和作为思想理论武器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适应和满足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非理论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传播学研究范式的合理性是有限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问题”域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喜咏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7,共3页
研究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的本质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必须把对“事实”作“问题”的分析与解答摆在首位。当前最大的现实是社会主义,必须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与... 研究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的本质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必须把对“事实”作“问题”的分析与解答摆在首位。当前最大的现实是社会主义,必须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规律性、社会主义如何在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中发展壮大的战略课题等等重大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要反对事实和问题的分离、学术性与政治性的内在分离,反对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现实问题域 社会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何以需要及如何可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喜咏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实现"马哲原理"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中国化,而不是"去原理化",中国化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实践性内在同一的现实要求和选择。民族化是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为"... 实现"马哲原理"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中国化,而不是"去原理化",中国化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实践性内在同一的现实要求和选择。民族化是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为"马哲原理"中国化创造了经验材料和历史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世界历史意义,以中国为方法以世界和人类的21世纪发展为历史背景等等,构成"马哲原理"的中国化的现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理 中国化 何以需要 如何可能
下载PDF
黑格尔辩证法在马克思博士论文理论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喜咏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5-7,共3页
对黑格尔辩证法科学性的理解是马克思早期超越和批判同期思想家的重要理论武器和工具,辩证法在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中事实上承担着方法论上解构和建构的功能。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理论创新源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初次解构与建构。运用辩证法的... 对黑格尔辩证法科学性的理解是马克思早期超越和批判同期思想家的重要理论武器和工具,辩证法在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中事实上承担着方法论上解构和建构的功能。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理论创新源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初次解构与建构。运用辩证法的解构功能,马克思分析了伊壁鸠鲁原子论哲学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哲学的内在区别及其社会意义。通过辩证法的建构,马克思阐发了“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无神论和人的精神解放、激进的自由和民主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博士论文 黑格尔辩证法 解构与建构
下载PDF
新唯物主义“实践”与“历史”哲学形式之争的思想史求解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喜咏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共6页
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研究的焦点问题在于新唯物主义的"实践"与"历史"形式之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历程和内在逻辑进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经历了具有内在联结和... 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研究的焦点问题在于新唯物主义的"实践"与"历史"形式之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历程和内在逻辑进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经历了具有内在联结和深层递进的从实践的唯物主义革命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复杂性过程。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是一切旧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直接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是立足自身新哲学的内在性革命。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深层逻辑递进的革命实现了哲学与经济学内在融合,新哲学成为"历史科学",打通了通往现实实践的出口,成为彻底改造世界的哲学。实践的唯物主义虽然已经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革命,但它只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总过程的一个阶段、一个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环节,因而不能把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同视之,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新哲学自身的内在革命才标志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完成。这一复杂的思想历程表明了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深刻性、彻底性和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彻底批判精神。我们应该在更宽广的视野中理解马克思所实现的经济学科学转向的哲学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革命 实践的唯物主义 历史的唯物主义 历史科学 实践出口
下载PDF
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两大“内在性”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喜咏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2-67,共6页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都需要确立两大"内在性"问题:(1)将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所蕴含的中国化的哲学新思想等整合为具有内在统一和分析性的哲...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都需要确立两大"内在性"问题:(1)将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所蕴含的中国化的哲学新思想等整合为具有内在统一和分析性的哲学形式与实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和统摄地位。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长远健康发展、最终建构中国现代哲学等等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过程的核心和统摄地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也即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健康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方面成果的哲学提炼和升华。这两大"内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必须始面对的复杂性难题,它也直接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内在性"学术资源和由此决定的逻辑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内在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论作为哲学问题的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喜咏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作为哲学问题的科学发展观主要探讨科学发展观在什么意义上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念的合乎内在逻辑的发展和创新。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念体现为在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内在逻辑的批判中彰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历史性的批判中凸显科学... 作为哲学问题的科学发展观主要探讨科学发展观在什么意义上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念的合乎内在逻辑的发展和创新。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念体现为在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内在逻辑的批判中彰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历史性的批判中凸显科学的发展理想。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理想,其哲学内涵主要表现为这样一种全新的现实发展观念,即以社会主义为制度基础,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原则的共同富裕为现实目标,以扬弃"物化"为运动过程,实现物(包括社会关系)的人性与人的物性的和谐交融,体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价值观念。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包括其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基本特征与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直接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实质性”建构的三个基本面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喜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99,共6页
当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讨论中,有"实质性"建构与"话语性"建构两种不同的观点和倾向。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不仅仅是一个新概念和原则性的目标倡导,不能仅仅是一种"话语性"... 当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讨论中,有"实质性"建构与"话语性"建构两种不同的观点和倾向。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不仅仅是一个新概念和原则性的目标倡导,不能仅仅是一种"话语性"建构,根本目标还在于"实质性"的具体建构,因而必须有清晰的"学术定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实质性建构,当前的任务是要在研究范式上彻底实现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理论体系这个核心主题展开哲学化的研究,在文化根基上可持续地以哲学的形式继承和提升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只有这三个基本面在思想、理论和学术上真正到位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才可能是实质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实质性建构 话语性建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革命哲学 建设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科学地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喜咏 《学习论坛》 2009年第8期53-55,共3页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已经呈现方法多元化的倾向,其中以解释学为甚,其他如现象学、存在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方法也在介入之中。这种局面对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思想进程的理解是有益和必要的,但也带来了许多"似是而非&...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已经呈现方法多元化的倾向,其中以解释学为甚,其他如现象学、存在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方法也在介入之中。这种局面对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思想进程的理解是有益和必要的,但也带来了许多"似是而非"的混乱,还存在着表象化、弱化、边缘化甚至去主导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学术倾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命题,坚持科学地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有学术深度的"内在性"比较和融合性研究,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范式的基本内涵、结构功能和理论意义,科学地审视解释学等多元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影响,汲取其合理因素,批判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异质性。这不仅始终是一种基于理论立场的理论本能,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方法论层面应有的自觉的合理的理论意识,更是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