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气旋的体积及与强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姜嘉俊 雷小途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热带气旋(TC)的结构(含形态)与强度及其变化关系密切,著名的Dvorak定强技术即为TC形态(水平)变化与强度关系的生动描述,近年来水平尺度与强度变化的关系也渐受关注。然而,至今未涉及整体形态(即体积)与TC强度变化的关系。利用欧洲中期... 热带气旋(TC)的结构(含形态)与强度及其变化关系密切,著名的Dvorak定强技术即为TC形态(水平)变化与强度关系的生动描述,近年来水平尺度与强度变化的关系也渐受关注。然而,至今未涉及整体形态(即体积)与TC强度变化的关系。利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0.25°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统计并初步分析了2006—2015年西北太平洋TC的外围水平尺度和"体积"的特征及其与强度的可能关系:水平尺度与TC强度的相关性总体较弱;而TC"体积"与强度的相关性更显著,且TC"体积"随强度增强而增大的关系适用于所有强度级别;此外,TC垂直尺度(正涡度区伸展高度)与强度也有一定的正相关,且在TC较弱时(台风强度以下)更显著。伴随较弱TC增强的主要是垂直尺度的增大,当TC达到台风强度后,与TC强度继续增强相伴随的主要是水平尺度的增大。TC"体积"能较好地综合表征水平尺度和垂直尺度与TC强度变化的关系,借助TC"体积"对TC强度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体积 水平尺度 强度
下载PDF
浙江大暴雨与南海台风“山竹”相关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姜嘉俊 钱燕珍 +2 位作者 段晶晶 王晓慧 方艳莹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80,共13页
2018年9月17日前后浙江东北部出现了大暴雨,与此同时,1822号台风“山竹”登陆广东并向西移动,为了研究浙江东北部大暴雨是否与“山竹”有关,利用云图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加密资料,先分析了2018年9月17日前后浙江东北部... 2018年9月17日前后浙江东北部出现了大暴雨,与此同时,1822号台风“山竹”登陆广东并向西移动,为了研究浙江东北部大暴雨是否与“山竹”有关,利用云图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加密资料,先分析了2018年9月17日前后浙江东北部暴雨的天气形势,后通过WRF模式对此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做了将台风“山竹”去掉、增大一倍、缩小一半三个敏感性试验。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出现在台风“山竹”倒槽东北顶端,是对流云系发展引发的。“山竹”的存在使得偏南气流输送到浙江东北部地区,且偏南风输送大小与“山竹”是否存在及其尺度密切相关。同时“山竹”使得浙江东北部区域存在着大范围深厚的高湿区,“山竹”越大,高湿区越深厚。“山竹”使得该区域低层有明显辐合,高层明显辐散,且尺度越大,辐合层高度越高。“山竹”还造成垂直运动旺盛,且尺度越大,上升运动越强。“山竹”使得浙江东北部大气层垂直螺旋度明显增大,且“山竹”越大,中低层垂直螺旋度越大,垂直螺旋度的大小对接下来6小时该区域降水量有很好的指示作用。由此,浙江暴雨预报需考虑同时出现的南海台风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山竹” 暴雨 数值试验 水汽输送 垂直螺旋度
下载PDF
微雨雷达在宁波典型降水过程中的表现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嘉俊 王晓慧 刘圣楠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1期20-26,共7页
利用宁波微雨雷达(MRR)数据,进行仪器观测雨强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宁波地区三次典型过程的雨滴谱和降水特征量分布情况,并对降水特征量在雨强预报中的应用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MRR具备较可靠的降水观测能力,三次过程中雨滴粒子浓... 利用宁波微雨雷达(MRR)数据,进行仪器观测雨强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宁波地区三次典型过程的雨滴谱和降水特征量分布情况,并对降水特征量在雨强预报中的应用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MRR具备较可靠的降水观测能力,三次过程中雨滴粒子浓度均随雨滴直径增大而减小。西风槽和梅雨过程雨滴谱基本相似,液态水含量均较小且变化不明显;而台风"黑格比"雨滴粒子浓度更高,粒径范围更大,液态水含量显著提高且随高度降低而减小,粒子有效直径随高度降低明显增大,粒子数浓度明显减小,说明台风中雨滴碰并增长作用较强,大量小粒子相互碰并成大粒子。整层积分的液态水含量和整层平均的粒子有效直径对降水强度预报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二者变化均提前于降水强度变化约10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雨雷达 雨滴谱 液态水含量 雨强
下载PDF
热带气旋“苏迪罗”(2015)海上活动时段降水物理过程模拟诊断研究——海表温度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慧 崔晓鹏 +1 位作者 郝世峰 姜嘉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5-1142,共18页
利用WRF模式,在前期工作(王晓慧等,2018)模拟试验基础上,设计敏感性试验,借助三维降水诊断方程,分析揭示了海表温度(SST)变化对热带气旋(TC)'苏迪罗'(2015)海上活动时段降水物理过程的可能影响。对照试验(CTL试验:SST随时间变化... 利用WRF模式,在前期工作(王晓慧等,2018)模拟试验基础上,设计敏感性试验,借助三维降水诊断方程,分析揭示了海表温度(SST)变化对热带气旋(TC)'苏迪罗'(2015)海上活动时段降水物理过程的可能影响。对照试验(CTL试验:SST随时间变化)和敏感性试验(SNC试验:SST固定为初始值)的SST存在明显差异(CTL试验平均SST低于SNC试验)。对比分析表明:两试验模拟的海上时段TC路径差异不大,但SNC试验模拟的TC强度较CTL试验偏强;TC环流区域内,两试验垂直速度差值在对流层基本为正(SNC试验上升运动更强),随着SST差值不断增大,垂直运动差值也不断加大;SNC试验的降水强度(PS)大于CTL试验,但PS差值随SST差值增大并非线性变化,体现了PS变化的复杂性;SNC试验的QWVA(垂直积分的三维水汽通量辐合/辐散率)均基本大于CTL试验(后期差别更大),SST的不同可通过影响垂直运动,造成QWVA的差异,进而影响PS;分析时段内,两试验TC环流区域大气均持续变干(正值QWVL),且存在较明显海面蒸发(正值QWVE),其中,两试验之间的QWVL差异不明显,但SNC试验的QWVE总体上强于CTL试验(尤其是分析时段中后期);两试验间云相关过程变率差异的时间变化复杂,最大差异量级与QWVE相当;SST对水凝物发展和深对流活动有一定影响,伴随SST差异的逐渐增大,水凝物含量差异也逐渐增大,液相水凝物中,雨滴差异较大,而与液相水凝物相比,冰相水凝物差异更为突出,尤其是较大的冰相粒子(雪和霰);SNC试验中,零度层下更多的霰粒子和雨滴,在更强上升运动配合下,有助于云滴和雨滴碰并(Pracw)及霰粒子融化(Pgmlt)微物理过程的加强,进而造成更强降水。TC环流区域时间和空间平均的物理量对比分析揭示,两试验降水物理过程定性上基本相似,但定量上存在明显不同,SNC试验的PS与CTL试验相比,增幅达8.8%,这种差异主要源于降水宏、微观物理过程的差异,其中,不同SST环境下QWVE的差异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物理过程 热带气旋 海表温度 三维降水诊断方程
下载PDF
基于S波段双偏振雷达一次强雹暴过程观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福浪 李云 +1 位作者 方艳莹 姜嘉俊 《气象科技》 2023年第2期245-253,共9页
利用宁波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和实地冰雹调查资料,对2020年3月21日浙江省中北部一次强雹暴灾害过程(简称“03·21”过程)的天气背景和双偏振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雹... 利用宁波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和实地冰雹调查资料,对2020年3月21日浙江省中北部一次强雹暴灾害过程(简称“03·21”过程)的天气背景和双偏振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雹暴过程环流形势属于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型,雹暴影响过程约4 h,雹暴A和B先以强的对流单体形态移动,在自西向东移动过程中分别加强为超级单体。(2)典型降雹时次具有明显的三体散射特征(TBSS),垂直剖面图上强回波(>50 dBz)伸展高度超过-20℃层,低层的弱回波,中高层悬垂回波明显。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图上,雹暴低层辐合,其上叠加了辐散层,使得雹块得以继续形成和增长。(3)冰雹区出现了ZDR冰雹信号,对应的反射率因子(ZH)均大于65 dBz,差分反射率因子(ZDR)介于-2.0~0 dB,相关系数(CC)介于0.80~0.98;当结合ZH、ZDR、CC综合判断云中有冰雹粒子,CC<0.9时KDP的“空洞”区域也可作为判别大冰雹的依据之一。(4)HCL产品较好地反映了空中冰雹的分布和演变,根据低仰角的冰雹色标、同时结合零度层高度和雹云团下温度递减率值的大小,能更好地判断出冰雹发生的落区和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暴 三体散射 双偏振特征 粒子分类
下载PDF
颜文字漫谈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佳骥 廖显龙 姜嘉俊 《科教文汇》 2016年第13期173-174,共2页
时至今日,颜文字已经在互联网中被广泛使用。但专门针对颜文字的相关研究依旧十分有限。事实上,虽然颜文字是一种新生事物,但是在电子信息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它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分化,而且正演变得愈发复杂多变。此外,颜文字在日常的... 时至今日,颜文字已经在互联网中被广泛使用。但专门针对颜文字的相关研究依旧十分有限。事实上,虽然颜文字是一种新生事物,但是在电子信息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它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分化,而且正演变得愈发复杂多变。此外,颜文字在日常的网络交流中也起到了补充信息,配合语境等作用。如今颜文字已然成为了新兴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的重要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文字 网络语言 网络文化
下载PDF
台风“卡努”影响下浙江东北部暴雨增强成因 被引量:1
7
作者 段晶晶 钱燕珍 +2 位作者 姜嘉俊 王毅 吴泽亮 《干旱气象》 2020年第5期737-746,共10页
基于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以及NCEP GFS分析场、热带气旋最佳路径、FY-2E卫星TBB资料,利用天气诊断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2017年10月14—16日台风"卡努"在登陆广东期间引发浙江东北部暴雨增强的成因。结... 基于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以及NCEP GFS分析场、热带气旋最佳路径、FY-2E卫星TBB资料,利用天气诊断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2017年10月14—16日台风"卡努"在登陆广东期间引发浙江东北部暴雨增强的成因。结果表明:暴雨期间,低层有东南急流和东北风形成的台风倒槽,随着冷空气向近地面层渗透,浙江沿海地区有锋生,利于低层倒槽顶部气旋性环流形成,导致暴雨增强,锋生区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且水平辐散项是锋生过程的主要贡献项。在降水开始形成阶段,大尺度环流有利于暴雨的形成,局地地形和低层辐合作用导致强降水的发生;在暴雨增强过程中,低层辐合和低层对流不稳定的增强,是降水增强的重要原因,其中低层辐合增强来自于气旋性环流的形成和发展,强降水区始终位于低压环流的东北侧,且随着低压环流的东北移,降水大值区也东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锋生 倒槽 暴雨增强 低层辐合
下载PDF
2020年浙江省梅雨异常的大尺度特征及不稳定条件分析
8
作者 刘圣楠 吕健 +2 位作者 刘汉华 姜嘉俊 黄嘉仪 《浙江气象》 2022年第4期7-13,共7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NOAA OLR卫星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浙江省梅雨异常的成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浙江省入梅偏早,出梅偏晚,梅期偏长,暴雨过程频繁,梅雨总量异常偏多;(2)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伸北...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NOAA OLR卫星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浙江省梅雨异常的成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浙江省入梅偏早,出梅偏晚,梅期偏长,暴雨过程频繁,梅雨总量异常偏多;(2)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伸北抬偏早、西南夏季风加强北涌偏早是造成2020年浙江省入梅偏早的重要原因,而其稳定维持使梅期偏长且出梅偏晚;(3)500 hPa中高纬度呈“双阻型”,西风带多短波槽活动,引导冷空气频繁南下,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汇合锋生,为梅雨量偏多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4)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存在大值中心以及向外长波辐射(OLR)异常偏低,说明浙江省梅汛期对流活动多发;(5)将湿位涡(MPV)的垂直项和水平项展开分析,发现此次梅雨期间,对流性不稳定和条件对称不稳定共存,垂直对流和倾斜对流均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异常 环流特征 广义对流涡度矢量 向外长波辐射 湿位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